文言文句式专题之倒装句资料
简析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一)
简析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一)一、主谓倒装句,即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形成谓语——主语的语序,突出谓语。
如: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3.痛哉斯言!《原君》以上三句的主语分别是“百姓之为我爱”、“汝之不惠”、“斯言”,谓语分别是“宜”、“甚”“痛”。
这种倒装句有两个特点:一是语气上,谓语后用语气词“宜”的,增强了夸张的语气;用语气词“哉”、“乎”的,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
二是谓语一般是形容词,句子属描写句。
二、动宾倒装句,即把宾语提到动词前边,形成宾语——动词的语序,突出宾语,又分三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到谓语前面成倒装句。
如:(1)何伤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沛公安在?《鸿门宴》(3)微斯人,吾谁于归?《岳阳楼记》宾语分别是疑问代词“何”、“安”、“谁”,动词是“伤”、“在”、“与”。
这种倒装句两个特点:一是句子都是疑问句;二是宾语一定是疑问代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形成倒装句。
如:(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2)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共西华侍坐》(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宾语分别是代词“我”、“吾”、“之”,动词分别是“顾”、“知”、“御”。
这种倒装句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句子一般是否定句,二是宾语必须是代词,而且否定词必须是能直接放在代词前边的,宾语才能前置。
3.用助词“之”、“是”隔开动词,将宾语提到前面形成倒装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2)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芋老人传》宾语分别是“何陋”、“何芋”,动词是“有”、“甘”,用助词“之”、“是”隔开。
古文倒装句的常见用法
古文倒装句的常见用法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运用倒装句的手法更是独具一格。
倒装句指的是将主语与谓语的顺序颠倒,从而使语句更加强调、凝练或者突出特定信息。
在古代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常见且多样化。
本文将介绍古文倒装句的常见用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文。
一、完全倒装句的用法完全倒装句是指将谓语动词完全颠倒放置,常见的结构有“以谓动主”的形式。
例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出自《论语·卫灵公》)这句话中,动词“知”和“谓”都颠倒放在了主语之后,形式上构成了典型的完全倒装句结构。
完全倒装句常出现在古文中,用以突出主语或强调语气,使整句话更加凝练。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 以谓动主:如前述的例句,通过将“以”、“谓”放在主语之前,使得主语在句子中更加突出。
2. 非与疑问词连用:例如“不道德者,亏德而存。
亏义而已!”(出自《论语·卫灵公》)中的“不道德者”,通过倒装结构的使用,更加凸显了句子的主题和语气。
3. 以形容词或动词起引导作用: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出自《道德经》)中的“劳心者”和“劳力者”,通过倒装结构,使得形容词起到引导作用,使得句子更具表现力。
二、部分倒装句的用法部分倒装句是指将一部分的词语颠倒放置,重点突出该部分信息。
在古文中,部分倒装句的运用非常广泛,常见的结构有以下几种:1. 助词与动词倒装:例如“田田者,生于毫末;乎乎者,生于泰山。
”(出自《庄子·后几篇》)中的“田田者”和“乎乎者”,通过将助词“者”放在名词之前,使得名词更加突出。
2. 副词与形容词或动词倒装:如“以后世之覆水难收,前世之法纸固难挽。
”(出自《晏子春秋》)中的“以后世之X”和“前世之X”,通过倒装结构,使得副词“以”、“之”和“难”等更加强调。
3. 状语与谓语动词倒装:例如“曰:人而无恒也,气之大也。
”(出自《庄子·天符》)中的“人而无恒也”通过倒装结构,使得状语“人而无恒”更为突出。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1. 主谓倒装呀,“甚矣,汝之不惠”,这不就是把谓语“甚矣”放在主语“汝之不惠”的前面嘛,就好像本来应该说“你真不聪明啊”,结果说成了“真的太过分了,你不聪明”。
2. 宾语前置呢,“何陋之有”,这里把宾语“何陋”提到了动词“有”的前面,就好像说“有什么简陋的呀”,而不是正常的“有何陋”,多有意思呀!
3. 定语后置也有哦,“马之千里者”,把定语“千里”放到了中心语“马”的后面,这不就像在说“能跑千里的马”,而不是“千里的马”,是不是挺神奇的?
4. 介宾短语后置也常见呀,“于我如浮云”,正常该是“于我如浮云者”,就好像说“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的东西”,倒置一下感觉还不一样了呢。
5. 还有状语后置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把“于蓝”这个状语放在了动词“取”的后面,多特别呀,就好像说“青是从蓝中取得的,而且比蓝还青”。
6. 再来一个状语后置,“具告以事”,把“以事”这个状语放到了“告”的后面,不就是在说“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而不是“以事具告”嘛。
这些文言文倒装句真的是太奇妙了,能让句子的表达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呢!我的观点就是:文言文倒装句真是充满了魅力呀,让我们对古代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倒装句知识点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指句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通常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语而颠倒原有语序。
根据倒装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完全倒装谓语前置:主语+谓语+宾语例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问说》)宾语前置:(宾语)+谓语+(主语)+名词性偏正结构例如: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
(《聊斋志异·促织》)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后置:动词+以+宾语例如:战于长勺。
(《左传·庄公十年》)2.局部倒装定语前置:形容词性词语+之+名词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前置:之+以+名词(短语)例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3.特殊倒装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例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宾语省略句: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状语后置:在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句子中,介词结构放在句末,状语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定语后置:在“之者”结构中,“之”起结构助词作用,没有实在意义,“者”起辅助性作用,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即定语后置。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4.固定结构中的倒装现象在古汉语中,有些固定结构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是以”结构(因此)、“虽然”结构(虽然)、“即使”结构(即使)等。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 即使一人誉之,一人毁之,然终于无誉无毁。
(《进学解》)这些倒装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逐渐消失,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和文意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常见的倒装句式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倒装现象,如主谓之间有停顿的句子、省略句、判断句等,也需要适当了解。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1. 哎呀呀,“甚矣,汝之不惠”,这《愚公移山》里的句子不就是主谓倒装嘛!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这里把谓语“甚矣”提前,强调了愚公对智叟的那种批评啊!就好像你特别惊讶的时候会说:“哇塞,你咋这样啊!”一样。
2. 嘿,“美哉,我少年中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这样写,把“美哉”这个谓语放到前面,好像在大声赞美少年中国的美好呀!就如同你看到特别棒的事物会喊:“太棒啦,这个!”是不是很形象呢?
3. 你想想,“贤哉,回也”,这《论语》中的句子多有意思啊!它把“贤哉”这个夸赞颜回德行的词放到前面,不就像你特别佩服一个人时会说:“厉害呀,他!”一样嘛,这种主谓倒装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啊。
4. 再看“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的这句话,将“悲哉”放前面,多有感染力啊!这不就跟你感叹时会说:“哎呀呀,这可咋整呀!”效果差不多嘛,更能突出秋天带来的那种悲的感觉呀。
5. “渺渺兮予怀”,苏轼在《赤壁赋》里这样写,把“渺渺兮”这个描述心情的词放开头,多像我们说“哇哦,我的心情呀!”强调了主人公那浩大的心怀呢!
6. 还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这个句子,把“宜乎”提前,就好像你惊讶地说:“不会吧,他们会这样觉得?”一样,体现出对百姓看法的那种特别的感觉呀。
我觉得文言文中的主谓倒装真的很神奇呀,能让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和表现力呢!。
倒装句的例子文言文
倒装句的例子文言文
1. “何陋之有?”这不是很经典的倒装句嘛!就像我们平常说“这有啥简陋的呀”,但在文言文中就成了“何陋之有”,多有意思啊!
2. “微斯人,吾谁与归?”哇,你看,这不是在说“没有这个人,我和谁一道呢”,用这种倒装的方式说出来,是不是感觉很特别呀!
3. “不吾知其亦已兮。
”哎呀呀,这不就是“不了解我也就罢了”的意思嘛,这样一倒装,立马就不一样了呢!
4. “忌不自信。
”这不就是说“邹忌不相信自己”嘛,文言文中这样一倒,还挺好玩的呢,对吧?
5. “宋何罪之有?”这就好比在问“宋国有什么罪过呀”,用倒装句表达,感觉好新奇呀!
6. “全石以为底。
”其实就是“以全石为底”,也就是“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这样的倒装是不是让你眼前一亮呢?
7. “孔子云:何陋之有?”就像我们会说“孔子说:有啥简陋的呢”,但古人就是这么有创意地用倒装来表达,神奇吧!
8. “吾谁欺?欺天乎?”这是不是在问“我欺骗谁?欺骗天吗?”,用这种倒装的句式,真的很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呀!
9. “大哉问!”这不就是“这个问题真大呀”的意思嘛,用倒装来强调,真的很有感染力呢!
10. “沛公安在?”就好像在问“沛公在哪里呀”,这样的倒装句,真的会让我们对文言文更感兴趣呢!
我觉得倒装句在文言文中真的是很独特的存在呀,让文言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呢!。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知识重点知识点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知识重点知识点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知识重点知识点【技法指津】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高考试题一般不考查名词术语,而是通过翻译文言语句来考查我们是否掌握有关文言句式的语法知识。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以现代汉语规范的语序为参照的。
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的规范语序是“(定)主+(状)谓+(定)宾”,即“宾语”在“谓语”之后,“状语”在“谓语”之前,“定语”在“主语”“宾语”这些中心语之前。
如果“宾语”放在“谓语”之前,就是“宾语前置”;如果“状语”放在“谓语”之后,就是“状语后置”;如果“定语”在中心语之后,就是“定语后置”。
牢记“(定)主+(状)谓+(定)宾”这个公式,是熟练掌握倒装句的基础。
一、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将宾语移到谓语之前的现象,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
1.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凡句中带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代词“莫”的句子叫否定句。
如:而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代词“之”作“夭阏”的宾语,“莫之夭阏”应理解成“莫夭阏之”,翻译为“没有什么阻碍它”。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恶、奚”等。
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何”作“操”的宾语,“何操”应理解为“操何”,翻译为“大王来时拿什么东西呢”。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应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翻译为“不会读书,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
这些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有时放在介词前,这也是宾语前置。
如: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应调整为“以何知之”,翻译为“凭什么了解他呢”。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专题复习
感谢观看
过关斩将
4.相与步于中庭。(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 ) 句意: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过关斩将
5,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何陋之有。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过关斩将
【解答】本题考查句式辨别。 A.正常语序:汝之不惠甚矣; B.正常语序:有何陋;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正常语序:剑,敌一人,不足学,学敌万人。 故选:C。
定语后置 就是把定语放到宾语的后面。
通常以“之···者···”为标志
现代汉语:孩子们+演唱+(欢快的)歌曲
定语后置:孩子们+演唱+歌曲(欢快的)
定语后置
例1:马之千里者。(《马说》) 现代汉语:“千里之马者” 翻译:千里的马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现代汉语: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状语后置
例2:具告以事。(“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移到具告 的前面) 现代汉语:以事具告 翻译:把事情全都告诉他,(把项羽要来打刘邦的事情全都告诉了 张良)
第四小节
过
关
斩
将
过关斩将
1.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______”后置) 句意:告诉了天帝这件事。(倒装句,状语“于帝”后置)
过关斩将
文言文-倒装句
目 录
壹
贰
叁
肆
什
倒
分
过
么
装
是
句
类
关
倒
的
学
斩
装
类
文言文倒装句专题例释
文言文倒装句专题例释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下面分专题例释: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⑦疑问句;①②③④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二、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1.中心语+定语+者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⑥楚人有涉江(有涉江者楚人)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课件
宾语前置
将宾语放在动词之前,通常是为了强调宾语的意义。例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定语后置
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的结 构,以强调定语的意义。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状语后置
将状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形成“中心词+后置状语”的结 构,以强调状语的意义。例如:“战于长勺。”(《曹刿 论战》)
SUMMAR Y
01
什么是文言文倒装句
定义
定义
文言文倒装句是指句子成分的顺 序与常规语序不同,从而形成一 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解释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通常是指谓 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等几种情况。
分类
谓语前置
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通常是为了强调谓语的意义。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如何学习与掌握文言文 倒装句
多读多背文言文
总结词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可以培养对 文言文的语感,加深对文言文倒装句 的理解和运用。
详细描述
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 和背诵,如《左传》、《战国策》等 ,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记忆,逐渐掌握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突出强调语义
总结词
文言文倒装句通过改变语序,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从而突出强调语义 。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可以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使读者更加关注 这些信息。这种强调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更好地把握作者所
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丰富语言修辞手法
文言文四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四种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状语倒装、宾语倒装和动补倒装。
以下是每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倒装:
a. 谓语提前,主语后置。
b. 例句:飞花逐水容易别,落絮无情不觉春。
2. 状语倒装:
a. 状语或状语从句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宾语倒装:
a. 宾语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4. 动补倒装:
a. 动词+补语的结构中,补语位于句首,动词紧随其后。
b. 例句:不见此花人自寻,只闻寒雁叫西风。
这些例句中展示了不同的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常用于修辞或突出特定的表达方式。
请注意,这里的例句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可能根据语境和内容的需要进行变化。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且频繁,它是指将句子的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后的句式结构。
倒装句常被用来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强调语气或达到修辞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倒装句结构:
1. 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常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里的“何以解忧”中的“何”是疑问代词,“唯有杜康”中的“唯有”则是强调语气。
2. 以句首或句尾倒装:常见于表示时间、地点或条件的副词,比如“时至今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3. 将修饰词或状语倒置:例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里的“人心惟危”中,“惟危”是定语,倒装句体现了对“人心”的强调。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高语言的华丽度和表达的修辞效果。
这种句式结构不仅具有语法上的特点,还能突出句子的重点内容,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文言文句式倒装句
文言文句式倒装句在文言文中有四种常见的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者主语后置。
文言文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
但是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确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强调“甚矣”。
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正确语序是“我少年中国美哉”,强调“美哉”。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以下情况,宾语要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正确语序是“微斯人,吾与谁归?”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正确语序是“大王来操何?”沛公安在?——《鸿门宴》正确语序是“沛公在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正确语序是“三岁贯汝,莫肯顾我。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正确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
”3、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之”没有实在意义。
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没有实在意义。
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正确语序是“唯瞻余马首。
”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
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正确语序是“其相比两膝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正确语序是“盖简修狭桃核者为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即“居高庙堂”,“处江湖之远”即“处远江湖”。
文言文倒装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式第一篇:文言文倒装句式文言文复习资料——倒装句式一、谓语前置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甚矣,汝之不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二、宾语前置1、动词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前。
否定词是“不、弗、未、非、否、勿”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古之人不余欺也。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它们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③用“之”或“是”把宾语前提,以加重语气。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2、介词宾语前置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与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介词结构。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③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三、定语后置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1、“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
.2、“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中心词+而+定语+者”格式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中心词+之+定语”格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介词结构“于……”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介词结构“以……”(不多见)裹以帷幕。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介词结构“以……”多置于动词前作状语。
如:以一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语句表达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现代汉语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顺序颠倒,则称之为“倒装句”。
一、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
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2、动+于(乎,相当“于”)+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应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3、形+于+宾。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应为:虽才于世高,而无骄尚之情)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于弟子贤)二、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应为:汝之不惠,甚矣)三、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沛公安在?”(《鸿门宴》)3、以“是”“之”为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四、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马之千里者。
”(《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欲了解更多的言语理解考点,请关注华智公考!。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在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句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倒装句更是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困惑。
掌握倒装句,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中某些成分的顺序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同。
通过改变句子成分的顺序,来强调或突出某些内容,或者是为了满足韵律、节奏等方面的需要。
二、倒装句的类型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比如:“微斯人,吾谁与归?”正常语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这里的“谁”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了。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忌不自信。
”正常语序是“忌不信自”,“自”是代词,作宾语,前置了。
(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像“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之”在这里起到了宾语前置的作用。
2、状语后置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会后置。
比如:“战于长勺。
”正常语序应该是“于长勺战”,“于长勺”是表示地点的状语,后置了。
3、定语后置(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者人”,“可使报秦者”是后置定语。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
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正常语序应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利”和“强”分别是修饰“爪牙”和“筋骨”的定语,后置了。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为了强调“甚矣”,将其前置,造成了主谓倒装。
三、倒装句的作用1、强调突出通过改变语序,将需要强调的内容放在更显眼的位置,让读者或听者能够更加关注。
2、符合韵律在一些诗词歌赋中,为了满足韵律和节奏的要求,会采用倒装句。
3、丰富表达使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增加了语言的魅力。
四、如何识别倒装句1、积累常见的倒装句式通过学习和积累,熟悉各种类型的倒装句,形成语感。
2、结合上下文根据句子所处的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判断语序是否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 焉、胡、奚、曷”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不然,籍何以至此? F、项王曰:客何为者?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唯命是从 唯你是问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马迁《鸿门宴》)
“何以”
“以何”
2、“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
元《捕蛇者说》)
“是以”
“以是”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 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巩固提高 1.下列各句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B ) A.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课前小练: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句式
导入 练习
1、秦,虎狼之国 判断句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句
3、沛公安在? 倒装句 :宾语前置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广东卷)
•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 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 A 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 何故而至此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未之闻”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之” ,它们分别作“信”“有” “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1、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一试 身手
㈢介词结构(状语)后置
• 如:“甚矣,汝之不惠。”
• “美哉,我少年中国。”
•
不仁哉!梁惠王也 。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②沛公安在? “安在” “在安” ③客何为而来? “何为” “为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安”, 它们分别作“操”“在”“在”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 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㈡、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我们可以根 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第一种类型: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提前条件之一:
这类句子一般含有否定词:
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1、翻译下列句子:
•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 (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涉江》)
2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C)
A、忌不自信
B、时人莫之许也
(全国卷Ⅰ)翻译句子: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见识 高考
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 郡长官,是近代未有过的事。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 考查的说明:
•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其中理解能力为B级
) •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 •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
B.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CC..吾“谁谁欺欺”?是欺“天欺乎谁?”; DA..诗“代一三词言百宾以,语蔽一“之言之”以”是蔽是“之谓以,语一曰“言:尝蔽“闻之思””无的的邪宾倒。语装”, “前置我麦”中心语是“麦”,是名词,不是代
词,所以在该否定句中不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 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唯利是图。 无乃尔是过矣?
第三种类型:(2)用 “是”把宾语提到动 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只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是”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 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
㈡、定语后置句 4.中心词+数量词
①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 一双,欲与亚父。 ③牧牛一百二十蹄(《陆文学自传》)
注意: 1.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
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试比较:
⑴马之千里者( 修饰关系 )
⑵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领属关系 ) 2.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 如:“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第三种类型:(1)用“之”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 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 C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B、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D、夫晋,何厌之有
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倒装句语法Biblioteka 式: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谓语前置
4、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 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 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民。(《岳阳楼记》)
㈡、定语后置句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①石之悭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马之千里者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②客有吹洞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