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控制

合集下载

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
自动重发请求协议ARQ:发送方能够连续 发送数据帧。
连续ARQ协议 选择重发ARQ协议
连续ARQ协议
发送端从出错数据帧及以后的各帧都要重 发 应答只采用确认帧,不用否定帧 ACK(n)表示对n-1号帧的确认,即通知发 送端准备接收n号帧。 接收一个确认一个,实际应用中,为减小 接收端得开销,对接收到的连续帧进行一 并确认。
C1,C2,……,Ck,Ck+1,……,Ck+r 码组(n)=信息码(k)+校验字段(r)
风、雨
1位码(1-风,0-雨):没有检错和纠错能力 2位码(11-风,00-雨):如果发生一位错码, 即变成10或01,可检查出1位错码,但无法纠错 3位码(111-风,000-雨):接收到001
校验字段越长,编码的检错能力越强,编 码/解码越复杂;附加的冗余信息在整个编 码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传输的有效成分越 低,传输的效率下降。
2、检错重发方式
(Auto Repeat Request,ARQ),又称自动重 传方式
发送端发送的码元中加入了具有检错能力的监督码, 接收端则按照给定的规则判决传输中有无错误产生 如果发现错误,就通过反向信道把这一判决结果反 馈给发送端 优点:译码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对各种信道的不 同差错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突发错误和信 道干扰严重的情况更为有效 缺点:需要反馈信道,信息传输效率低,不适合实 时传输系统
第6章差错控制
学习目标
了解差错产生的原因 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掌握常见的差错控制编码 掌握简单差错控制协议
学习内容
6.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6.2 差错控制编码 6.3 简单差错控制协议
6.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是高效率而无差错地传 送数据。数据信号在通信线路中传输时,难免受 到来自信道内部和外部的干扰,从而引起信号的 失真从而导致数据传输的错误。 传输差错处理的目的是保证信息传输的正确性。 通常,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不 增加差错处理功能的数据传输是不能直接被应用 的。 通信中,接收的数据与发送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称 为传输差错。差错控制,就是检查是否出现差错 以及如何纠正差错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差错控制是计算机通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其目的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现并纠正错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四种:1. 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是最简单的差错控制方式之一,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一个奇偶位来检测错误。

具体来说,将每个字节中所有位的值相加,如果结果为奇数,则奇偶位为1;如果结果为偶数,则奇偶位为0。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也进行相同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发送方发送的奇偶位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2. 校验和校验和是一种更复杂但更可靠的差错控制方式。

它将数据分成若干个固定长度(通常为16位或32位)的块,并对每个块进行求和运算得到一个校验和。

发送方将这个校验和添加到数据末尾发送给接收方,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也进行相同的操作,并将计算出来的校验和与发送方发送过来的校验和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3. 循环冗余检测(CRC)循环冗余检测是一种更高级的差错控制方式,它通过生成一个多项式来检测错误。

具体来说,发送方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成一个二进制数,并将这个数与一个预设的多项式进行除法运算得到一个余数,这个余数就是CRC校验码。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也进行相同的操作,并将计算出来的CRC校验码与发送方发送过来的CRC校验码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4. 奇偶校验位组合奇偶校验位组合是一种将奇偶校验和校验和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的差错控制方式。

具体来说,在每个字节中添加一个奇偶位用于奇偶校验,并对每个块进行求和运算得到一个校验和用于校验和。

发送方将这两个值添加到数据末尾发送给接收方,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也进行相同的操作,并将计算出来的奇偶位和校验和与发送方发送过来的值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总之,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各自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05 差错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05 差错控制技术
18
小结与作业
➢ 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差错类型、差错控制的基
本工作方式及奇偶监督码、循环码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掌握循环码的计算方法。
➢ 作业
P55 三 7、8、9
19
谢谢!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物理层
➢ 差错控制技术 ➢重点:差错控制技术
数据通信差错控制技术
传输中的差错分为两大类:由热噪声引起的随 机差错和由脉冲型噪声引起的突发差错。
差错控制的核心是抗干扰编码。 基本思想:通过对信息序列作某种变换,使原 来彼此独立、没有相关性的信息码元序列,经过 这种变换后,产生某种规律性(相关性),从而 在接收端有可能根据这种规律性来检查,进而纠 正传输序列中的差错。
的错误、奇数位错、突发长度≤p+1的突发错以 及很大一部分偶数位错。还可用来纠正部分差错。
11
数据通信差错控制技术
循环码
理论上可以证明循环冗余校验码的检错能力有 以下特点:
➢ 可检测出所有奇数位错。 ➢ 可检测出所有双比特的错。 ➢ 可检测出所有小于、等于校验位长度的 突发错。
12
数据通信差错控制技术
既存在随机错码又存在突发错码,错,这种信道称为混合信道。
4
数据通信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类型及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 2、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
发端
纠错码
收端
前向纠错(FEC)
发端
信息信号 信息信号
收端
信息反馈(IF)
发端
检错码
判决信号
收端
检错重发(ARQ)
发端
检错和纠错码 判决信号
3
数据通信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类型及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
1、差错类型

差错控制技术(海明码和CRC)

差错控制技术(海明码和CRC)

VS
机遇
随着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差错控制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市 场需求。
差错控制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无线通信
差错控制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数据 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有线通信
在有线通信领域,差错控制技术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光纤 通信、宽带接入等。
03
CRC原理及实现
CRC的原理
循环冗余校验(CRC)是一种利 用数据传输中的冗余信息进行错 误检测和纠正的差错控制技术。
CRC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多项式编 码理论,通过一个生成多项式对 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数据的冗余 信息以某种规律分布在数据中, 从而在接收端通过同样的多项式 对接收数据进行校验,判断数据 是否出错。
02
海明码原理及实现
海明码的原理
海明码是一种线性纠错码,通过在数据位之间 添加冗余校验位,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海明码基于奇偶校验原理,通过将数据位和校 验位进行奇偶校验,检测出错误的位置。
海明码可以分为奇偶校验码和循环冗余校验码 (CRC),其中奇偶校验码又可以分为水平奇 偶校验、法进 行运算,将待校验的数据左移若 干位后与生成多项式进行模2除法 运算,得到余数即为CRC校验码。
CRC的编码过程
01
02
03
发送端将数据左移k位( k为生成多项式的位数) ,相当于在数据后面添
加k个0。
将移位后的数据除以生 成多项式,得到余数即
为CRC校验码。
将余数附加在原始数据 后面,一起发送到接收
智能化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差错控制系统的自适应和
自优化,提高差错控制性能。

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
差错分类
通信过程中的差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热噪声引起的随机错误;另一类是由冲突噪声引起的突发错误。 突发性错误影响局部,而随机性错误影响全局。
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
差错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线路本身电气特性所产生的随机噪声(热噪声),信号振幅,频率和相位的衰减或畸 变,电信号在传输介质上的反射回音效应,相邻线路的串扰,外界的电磁干扰和设备故障等因素造成的.
作用
差错控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卫星通信和数据通信。在卫星通信中一般用卷积码或级连码进行前向纠错,而在 数据通信中一般用分组码进行反馈重传。此外,差错控制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其具体实现方法大致有两种: ①利用纠错码由硬件自动纠正产生的差错;②利用检错码在发现差错后通过指令的重复执行或程序的部分返回以 消除差错。
谢谢观看
根据差错性质不同,差错控制分为对随机误码的差错控制和对突发误码的差错控制。随机误码指信道误码较 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上;而突发误码指信道误码集中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有时把几种差错控制方法 混合使用,并且要求对随机误码和突发误码均有一定差错控制能力。
一种保证接收的数据完整、准确的方法。因为实际线总是不完善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变得紊乱或丢失。 为了捕捉这些错误,发送端调制解调器对即将发送的数据执行一次数学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连同数据一起发送出 去,接收数据的调制解调器对它接收到的数据执行同样的运算,并将两个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 被破坏,则两个结果就不一致,接收数据的调制解调器就申请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
差错控制
通讯传媒术语
01 简介
目录
02 产生原因
03 方式
04 控制方法
05 系统组成及作用原理
基本信息
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是在数字通信中利用编码方法对传输中产生的差错进行控制,以提高数字消息 传输的准确性。

第六章差错控制

第六章差错控制

第六章差错控制第六章差错控制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1.1 差错的特点由于通信线路上总有噪声存在,噪声和有⽤信息中的结果,就会出现差错。

噪声可分为两类,⼀类是热噪声,另⼀类是冲击噪声,热噪声引起的差错是⼀种随机差错,亦即某个码元的出错具有独⽴性,与前后码元⽆关。

冲击噪声是由短暂原因造成的,例如电机的启动、停⽌,电器设备的放弧等,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是成群的,其差错持续时间称为突发错的长度。

衡量信道传输性能的指标之⼀是误码率po。

po=错误接收的码元数/接收的总码元数⽬前普通电话线路中,当传输速率在600~2400bit/s时,po在之间,对于⼤多数通信系统,po在之间,⽽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则要求误码率低于。

1.2 差错控制的基本⽅式差错控制⽅式基本上分为两类,⼀类称为“反馈纠错”,另⼀类称为“前向纠错”。

在这两类基础上⼜派⽣出⼀种称为“混合纠错”。

(1)反馈纠错这种⽅式在是发信端采⽤某种能发现⼀定程度传输差错的简单编码⽅法对所传信息进⾏编码,加⼊少量监督码元,在接收端则根据编码规则收到的编码信号进⾏检查,⼀量检测出(发现)有错码时,即向发信端发出询问的信号,要求重发。

发信端收到询问信号时,⽴即重发已发⽣传输差错的那部分发信息,直到正确收到为⽌。

所谓发现差错是指在若⼲接收码元中知道有⼀个或⼀些是错的,但不⼀定知道错误的准确位置。

图6-1给出了“差错控制”的⽰意⽅框图。

オ(2)前向纠错这种⽅式是发信端采⽤某种在解码时能纠正⼀定程度传输差错的较复杂的编码⽅法,使接收端在收到信码中不仅能发现错码,还能够纠正错码。

在图6-1中,除去虚线所框部分就是前向纠错的⽅框⽰意图。

采⽤前向纠错⽅式时,不需要反馈信道,也⽆需反复重发⽽延误传输时间,对实时传输有利,但是纠错设备⽐较复杂。

(3)混合纠错混合纠错的⽅式是:少量纠错在接收端⾃动纠正,差错较严重,超出⾃⾏纠正能⼒时,就向发信端发出询问信号,要求重发。

因此,“混合纠错”是“前向纠错”及“反馈纠错”两种⽅式的混合。

差错控制原理课件

差错控制原理课件
量子误差校正和量子噪声抑制 技术也是差错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减小量子比 特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量子 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
人工智能在差错控制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和纠正差错, 提高差错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发现差错控制的规律 和趋势,为差错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冗余控制
通过合理控制冗余,减少无效 数据的传输,提高编码效率。
编码策略
采用高效的编码策略,如变长 编码、算术编码等,以实现更 高的编码效率。
解码效率优化
解码效率
解码效率直接影响到差错纠正的速度。
解码算法优化
改进解码算法,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解码速度。
并行处理
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利用多核处理器或分布式系统加速解码过程。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与量子计算等其他前沿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高效和 智能的差错控制方案。
未来差错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差错控制技 术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如 量子计算、人工智能、通信和计算机科 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未来差错控制技术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产 业化发展,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和推广,实 现差错控制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落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ARQ协议通过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如果发现 错误则发送请求,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ARQ协议可 以分为停止-等待ARQ、连续ARQ和选择重传ARQ三种类型。
自动重传协议(ARQ)
总结词
自动重传是一种拥塞控制协议,用于快速检测并纠正数 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详细描述
自动重传协议通过在发送端维护一个未确认的帧的队列, 当收到确认后,相应帧从队列中移除;若在一定时间内 未收到确认,发送端会重新发送该帧。自动重传协议可 以有效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率。

差错控制方法

差错控制方法

1.3 海明码
海明码是由R·Hamming在1950年提出的,是一种多 重奇偶检错系统,可以纠正一位差错的编码。它将信息 用逻辑形式编码,以便能够检错和纠错。
1.校验位个数k的确定
生成海明码首先的工作是确定最小的校验位数k,由于有m 位信息和附加的k个校验位,所以所发送的码字长度为m+k。在 接收端要进行k个奇偶校验,每个校验结果或真或假。这个校验 结果可以表示成一个k位的二进制字,它最多有2k种不同状态。 这些状态中只有一个状态是奇偶校验都正确的,该状态便是判 断信息是正确的条件。剩下的2k-1种状态,可以用来判断出现差 错的误码位置。
表2-1 海明码中校验位和信息位在码字中的位置
码字位置
B7
B6
B5
B4
B3
B2
B1
校验位
P3
P2
P1
信息位D4D3D2 NhomakorabeaD1
复合码字
D4
D3
D2
P3
D1
P2
P1
1.4 循环冗余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作为一种检错码虽然简单,但是漏检率 太高。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中使用最广泛的检错码, 是一种漏检率较低且易于实现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循环冗余校验码,它又称为多项式 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3.编码效率
衡量编码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编码效率R, 它是码字中信息位所占的比例。编码效率越高,即R越 大,信道中用来传送信息码元的有效利用率就越高。
1.2 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parity checking code) 又称奇偶监督码,是一种通过增加冗余 位(或称监督位)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 为奇数或偶数的编码方法,它是一种检 错码。异步传输和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 均采用奇偶校验技术。

第21讲差错控制技术

第21讲差错控制技术

m Q p,
n
n
pn
式中,Q为整数,则在模n运算下,有
m p (模n)
所以,在模n运算下,一个整数m等于它被n除得的余数。
码多项式的按模运算
若任意一个多项式F(x)被一个n次多项式N(x)除,得到商 式Q(x)和一个次数小于n的余式R(x),即
01 × 10 × S: 11 D: 11 √
表示附加一位监督码 以后码组具有了检测 1位错码,但因译码 器不能判别哪位是错 码,不具备纠正错码 的能力;且无法检测 错2位错码。
③ 用三位二进制数
“000”—A “111”—B 称为许用码

“001”、“010”、“011”、“100” “1S0:1”0、00“11D0”:皆0是00禁√ 用码组
判断错码的位置。
例:若接收码组为0000011,则按上三式计算得到
:S1 = 0,S2 = 1,S3 = 1。这样,由上表可知,错
码位置在a3。
22
上例中的汉明码是(7, 4)码,其最小码距d0 = 3。
由式 d0 e 1 d0 2t 1
可知,此码能够检测2个错码,或纠正1个错码。
❖汉明码的码率: k 2r r 1 n 2r 1
若规定校正子和错码位置的关系如下表,则仅当在a6 a5 a4 a2位置上有错码时,校正子S1的值才等于1;否则S1的值为 零。这就意味着a6 a5 a4 a2四个码元构成偶数监督关系:
S1 a6 a5 a4 a2
同理,有
S2 a6 a5 a3 a1
S3 a6 a4 a3 a0
a2 a6 a5 a4 a1 a6 a5 a3 a0 a6 a4 a3
按照上式计算结果为
21
在接收端解码时,对于每个接收码组,先按式

关于差错控制和电码结构的介绍

关于差错控制和电码结构的介绍
单组合码的组合形式
电码编号 1 2 码的形式 0011 0101 电码编号 9 10 码的形式 1001 1010
3
0110
11
1100
与全组合码的不同在于,码元数中N个码元,不是所有码元的“1”和“0” 状态全都参与组合。 综上所述,同样的四位码,全组合码有16种,单组合码只有6种,可见单组 合码携带的信息量比全组合码要小的得多,但其可靠性增强了,并具有一定的抗 干扰能力,原因在于一个码元发生错误时,电码就变成了另一个无效编码。
(偶)
1 0 1
位4
位5 位6 位7 校验位 (偶)
1
1 1 0 0
0
1 0 1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1
1
0 1 1 0
1
1 1 0 1
5.循环冗余校验CRC
※从数据本身进行检查,它依靠某种数学上的约定进行检查。 ※检错和纠错能力较强。
(1)CRC原理
※循环码:设总长度为n,前k位是信息码,后r位是监督位(r=n-k)。
(2)纠错法
在待发送数据中增加足够的附加码,从而使得接受方能够准确地检测到 差错,并且可以自动地纠正差错。这些使接受方发现错误的冗余信息称为纠 错码。 ※特点:传输效率低,实现起来复杂,编码和解码的速度慢,造价高,费时, 因此不常使用。
3.奇偶检验
※以字符为单位的校验方法; ※偶校验:保证传输字符代码中“1”的个数为偶数个; ※奇校验:保证传输数据中“1”的个数为奇数个; ※只能检出奇数个错误,而不能检出偶数个错误,不具备纠错能力; ※偶校验常用在异步传输中,奇校验用在同步传输中。
(2)冲击噪声差错

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

引入行列监督码。这种码不仅对水平(行)方向的码元, 而且对垂直(列)方向的码元实施奇偶监督。 码。由于恒比码中,每个码组均含有相同数目的1和0, 因此恒比码又称等重码,定1码。这种码在检测时,只 要计算接收码元中1的个数是否与规定的相同,就可判 断有无错误。
恒比码
码字中1的数目与0的数目保持恒定比例的码称为恒比
6.3.4 不用编码的差错控制
该方法就是将接收端收到的信息原封不动的通 过反馈信道发还给发送端与源信息进行比较,如 有错误要求重发,知道接收端确认为止,可限制 重发次数。
6.4 采用检错码的差错控制
奇偶校验码 定比码
循环冗余校验码
6.4.1 奇偶校验码
编码规则:
d d
i 1 i n 1 n
例子
1101010110 ← Q 商 除数 P → 110101 101000110100000 ← 2nM 被除数 110101 111011 110101 111010 110101 111110 110101 101100 110101 110010 110101 01110 ← R 余数
6.5 采用纠错码的差错控制
噪声源
优点:
(1)无需反馈信道; (2)发送端和就收端都不必设数据缓冲器; (3)编码/译码器易于大规模集成电设备比反馈重发要复杂一些。
6.3.3 混合纠错(HEC)
综合以上两种方式,可以设计出一种混合纠错 方式。发送端所发送的码不仅能检错,而且还能 够纠错。 就收端就收以后,首先检错,如果能够纠正错 误,自动加以纠正;如果错误太多,超出纠错码 纠错能力,则通过反馈信道要求重发错误数据块。 HEC的缺点:由于反馈信道的存在,因此这种 方式下该方式不能进行组播或是广播。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差错控制是指在信息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下面将介绍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

一、重传机制重传机制是一种常见的差错控制方式。

当发送方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后,接收方会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如果发现数据错误,则会向发送方发送一个重传请求。

发送方接收到重传请求后,会重新发送数据,直到接收方正确接收为止。

二、冗余校验码冗余校验码是一种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会附加一些冗余的校验码,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会对数据进行校验,如果校验码不匹配,则说明数据发生了错误。

常见的冗余校验码有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和奇偶校验码。

三、前向纠错码前向纠错码是一种可以纠正错误的差错控制方式。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会附加一些冗余的校验码,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会对数据进行校验和纠错。

常见的前向纠错码有海明码和纠删码。

四、确认应答机制确认应答机制是一种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后会等待接收方的确认应答,如果接收方正确接收到数据,则发送一个确认应答给发送方;如果接收方发现数据错误,则发送一个否定应答给发送方,要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数据。

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各有优缺点。

重传机制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但会增加传输时间;冗余校验码可以检测错误,但无法纠正错误;前向纠错码可以纠正错误,但会增加传输开销;确认应答机制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但会增加传输延迟。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综合使用多种差错控制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无线通信中,常常会结合使用重传机制和前向纠错码,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总结来说,差错控制是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数据可靠性和正确性的重要手段。

重传机制、冗余校验码、前向纠错码和确认应答机制是差错控制的四种基本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或综合使用多种方式。

通过合理使用差错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第4-2讲 差错控制技术

第4-2讲 差错控制技术
-14
CRC检验:示例
1101010110←Q 商 除数P→110101 101000110100000←XrM 被除数 数据:M=1010001101 110101 除数P(生成多项式)= X5+X4+X2+X0 111011 XrM(X)=P(X)Q(X)+R(X) 110101 111010 模 2 运算:加法不进位,减法和加法一样, 110101 例如:1111 + 1010 = 0101 111110 冗余码(R(X))称为帧检验序列 FCS 110101 101100 T(X)=XrM(X) + R(X)称为循环码 110101 接收端运算:[XrM(X) + R(X)] / P(X) = Q(X), 110010 有错:余数R(X) !=0; 110101 01110←R 余数 无错:余数R(X) =0,去掉尾部r位便得到信息码
垂直冗余检验(Vertical Redundancy Checking, VRC) 水平(纵向)冗余检验(Longitudinal Redundancy Checking,LRC) 垂直水平冗余检验
-10
奇偶检验:垂直冗余检验
原理:将整个发送的信息分为长度为p位的若干段,如q段, 每段后面按“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的规律加上一位奇偶 位,其有(pq) 个信息位,每段由p位构成,共q段。
解决方法:用序号、计时器和确认共同检测,通 过重传的方法来纠正错误
-5
差错类型(续)
根据差错的表现形式 ,可分为四类(3)
重复(Duplication) 定义:多次收到同样的信息 主要原因:
是差错控制机制本身,如果发送方错误地认为数据丢 失了,因而重传了它,就可能造成接收方收到重复的 信息 路由选择机制引起的重复帧,如使用基于扩散的路由 选择策略(如洪泛法)

第3章+差错控制

第3章+差错控制

a6 a5a4 a3 a2a1a0
5
信息码 监督码
(1) 监督方程
可产生( 7 , 4 )汉明码
P108(3-15)或(3-16)
由监督方程(3-16)可求出监督码,附在信息码后即可得到( 7 , 4 )汉明码
例:已知信息码为1101,求所对应的( 7 , 4 )汉明码。
答:由监督方程求监督码
a2 = a6 ⊕ a5 ⊕ a4 = 1⊕1⊕ 0 = 0 a1 = a6 ⊕ a5 ⊕ a3 = 1 ⊕1 ⊕1 = 1 a0 = a6 ⊕ a4 ⊕ a3 = 1⊕ 0 ⊕1 = 0
分组码是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码元,或者说监督码元仅与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有 关。
在卷积码中,每组的监督码元不但与本码组的信息码元有关,而且还与前面若干组信息 码元有关,即不是分组监督,而是每个监督码元对它的前面若干组码元都实行监督,前后相 连,因此有时也称为连环码。 ( 4 )按照信息码元在编码前后是否保持原来的形式不变——可划分为系统码和非系统码。 ( 5 )按纠正差错的类型——可分为纠正随机错误的码和纠正突发错误的码。 ( 6 )按照每个码元取值来分——可分为二进制码与多进制码。
3.2 简 单 的 差 错 控 制 编 码
3.2.1 奇 偶 监 督 码 ( r =1 , k 不 一 定 )
an−1an−2 ...a1 a0
信息码 监督码 1 、概念
z 偶监督码——信息码与监督码合在一起“ 1 ”的个数是偶数 z 奇监督码——信息码与监督码合在一起“ 1 ”的个数是奇数 2 、监督方程 z 偶监督方程 P104 ( 3-6 )或( 3-7 ) z 奇监督方程 ( 3-8 )或( 3-9 ) 收端根据监督方程是否满足可判断是否有误码 3 、检错能力

5.1差错控制概念及原理

5.1差错控制概念及原理

5.1 差错控制概念及原理一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差错控制:是指发送端通过信道编码在信息中增加一些监督信息,用这些附加的信息来检测或纠正传输中发生的错误的技术。

信息码监督码二差错的类型☐随机差错:指误码的出现是随机的且独立的,也称为独立差错;存在这种差错的信道称为随机信道(如微波接力和卫星转发信道);☐突发差错:指成串集中出现的误码;存在这种差错的信道称为突发信道(如短波、散射等信道);既存在随机差错又存在突发差错的信道称为混合信道。

差错控制的原理三编码信息1位误码2位误码检、纠错能力111 晴000 阴一位二位三位晴1阴0晴11阴00晴111阴0000X 阴1X 晴10 X 01 X 11 X 01 X 11010101100101010000 阴11 晴100 X 010 X 001 X 011 X 101 X 110 X 不能检查纠错检一不纠检二纠一☐码字的汉明重量:汉明重量即一个信息码字中非零码元的位数,用HW表示。

例:HW(11)=2,HW(000)=0;☐码间距离:码间距离又叫汉明距离,指一个码组中任意两个码字之间的对应位上码元取值不同的个数,用d表示,即:d(Ci,Cj)=∑( Ci,Cj),此式表示码间距离d等于两个码字对应位模2相加后“1”的个数。

例:d(1101,0111)=2,d(10101,11010)=4;最小码距(d0):在一个码组Z中包含若干个码字(Z1,Z2,…Zn)各码字之间的距离可能会不相等,称码组中最小的码距为最小距离,用d0表示。

例:码组Z=(0111100,1011011,1101001)的d0=3;五d 0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定理1、若一种码的最小距离为d 0,则它能检查传输差错个数e 应满足:d 0≥e +1定理3、若一种码的最小距离为d 0,则它能检查e 个错误,同时又能纠正t 个以下错误的条件是:d 0≥t +e +1定理2、若一种码的最小距离为d 0,则它能纠正传输差错个数t 应满足:d 0≥2t +1谢谢。

差错控制原理

差错控制原理
• 其中aji,aki分别为第j个码组和第k个码组的 第j为码元;n为码组长度
• 一个码组集合中,任何两个码组间的汉明 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最小码距。
• 最小码距越大,差错控制能力越强。 8
检错码和纠错码
• 按照信道编码的不同功能,可以将它分为 检错码和纠错码。
• 检错码仅能检测误码,例如,在计算机串 口通信中常用到的奇偶校验码等;
A
1B
d0
11
主要内容
•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 • 汉明距与检错纠错 • 差错控制编码 • 差错控制方法
12
差错控制编码
• 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是奇校验码和偶校 验码的统称,是一种最基本的检错码。它是 由n-1位信息元和1位校验元组成,可以表示 成为(n,n-1)。
• 如果是奇校验码,在附加上一个监督元以后, 码长为n的码字中“1”的个数为奇数个;
从而使接收解调后的信号
产生差错。
• 两类噪声:
➢ 随机噪声:时时处处存在、幅度小、频带宽,导致产生 的噪声随机、离散,前后差错之间无关联。
➢ 脉冲噪声:强度大、持续时间与数据传输中每比特的时 间相比较长,因而造成错误成串出现。
3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有 效性而采取的编码称为信源编码;为了提高数字 通信的可靠性而采取的编码称为信道编码。
发送端
接收端
出错情况
• 能检测所有奇数个错误及大多数偶数个错误,但
如果某一段中的一个或多个比特损坏,下一个分
段中具有相反值的对应位也被破坏,这些列的和
保持不变,从而无法检测出错。
25
主要内容
•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 • 汉明距与检错纠错 • 差错控制编码 • 差错控制方法

差错控制原理

差错控制原理

进位
结果不为0,传输错误. 结 论 : 若 两 分 段 对 应 位 具 有 相 反 值 的 错 误 , 如 变 为 00101001 10111001 00011101,粗体 粗体的为错误位。三段相加 粗体
8. 3 差错控制编码
00101001 10111001 + 00011101 11111111 00000000
8. 3 差错控制编码
T ' ( x) x k R' ( x) = Q( x) + G ( x) G ( x)
Rˊ(x)= R(x),传输正确;Rˊ(x)≠R(x), 传输有错。 实际的CRC校验码生成采用二进制模2算法得到。加法不进位, 减法不借位,即异或操作。 例: a 发送数据序列 c 110011;
8. 3 差错控制编码
(1) 垂直奇偶校验 ) 也称为字符奇偶校验,在字符代码 字符 后面附加一奇偶校验位,如图。
b0 b1 b2 b3 b4 b5 b6 0 0 0 0 0 1 1 0 1 0 0 0 1 1 1 0 1 0 2 0 0 1 0 1 1 0 1 0 3 0 0 1 1 1 1 0 0 1 4 0 1 0 0 1 1 0 1 0 5 0 1 0 1 1 1 0 0 1 6 0 1 1 0 1 1 0 0 1 7 0 1 1 1 1 1 0 1 0 8 1 0 0 1 1 1 0 0 1
8.2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
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在通信过程中产生错误时,能有效地检测出错误,并 进行纠正,这种方法叫检错与纠错,统称为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方案: 差错控制方案 ( 1)纠错编码:传输的数据单元带有足够的冗余信息,在接收 ) 纠错编码: 端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错误。 ( 2)检错编码: 传输的数据单元仅带有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 ) 检错编码: 的冗余信息,但不能确定错误位置,因而不能纠正错误,只能发 现错误。 第一种方案优越,但系统复杂,成本高,应用场合受限。 第二种方案简单,容易实现,编译码速度快, 通过重传纠正错误,常用。

数字通信第七章差错控制

数字通信第七章差错控制
记作
dmin =1;如果只选用最小码距
dmin =2的码组,则只有 4
=3的码组,则只有 dmin
种码组为许用码组;若选用最小码距
两种码组为许用码组。由上面的图可以看到,码距就是从一 个顶点沿立方体各边移动到另一个顶点所经过的最少边数。 下面我们将具体讨论一种编码的最小码距与这种编码的 检错和纠错能力的数量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纠正编码,简称纠错编码。差错控制的基本思路是:发送端
在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码元(称为监督码元),这 些附加码元与信息(指数据)码元之间存在某种确定的约束 关系;接收端根据既定的约束规则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 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否被破坏,如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则信 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这一关系受到破坏,从而使接收端 可以发现传输中的错误,乃至纠正错误。可以看出,由于增 加了不携带信息的附加码元,从而增加了传输的任务,使得
误的功能,经编码后发出能够发现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
后经检验如果发现传输中有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把这一
判断结果反馈给发送端,然后,发送端把前面发出的信息
重新传送一次, 直到接收端认为已正确地收到信息为止。
常用的检错重发系统有三种,即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
和选择重发。图7-2画出了这三种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随机差错又称独立差错,是指那些独立地、稀疏地和互
不相关地发生的差错。存在这种差错的信道称为无记忆信道 或随机信道。 突发差错是指一串串,甚至是成片出现的差错,差错之 间有相关性,差错出现是密集的。这种突发的噪声主要是由
雷电、开关引起的瞬态电信号变化等。
第7章 差错控制
例如传输的数据序列为000000000000……,由于噪声干
扰,收端收到的数据序列为01101100……,其中11011为一串 互相关联的错误,即一个突发错误。突发长度B即为相对错 误较多区域中第一个错误与最后一个错码之间的长度(中间 可能有不错的码),本例中突发长度等于5,而11001称为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4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
2.码重和码距的概念
(1)码重 在信道编码中,定义码组中非零码元的数目为码组的重量, 简称码重。 (2)码距与汉明距离 把两个码组中对应码位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元的个数定义为 两码组的距离,简称码距。 而在一种编码中,任意两个许用码组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称 为这一编码的汉明(Hamming)距离,用dmin来表示。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1.3 差错控制方式
2.前向纠错(FEC) 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ng,FEC)方式。前向纠 错系统中,发送端的信道编码器将输入数据序列按某种规 则变换成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端的译码器根据编码规 律不仅可以检测出错码,而且能够确定错码的位置并自动 纠正。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反馈信道,也不存在由于反复重 发而延误时间,实时性好。其缺点是要求附加的监督码较 多,传输效率低,纠错设备比检错设备复杂。
c2 = c6 ⊕ c5 ⊕ c4 c1 = c6 ⊕ c5 ⊕ c3 c = c ⊕ c ⊕ c 6 4 3 0
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2.2 线性分组码及汉明码
(2)线性分组码的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
表3-5 (7,4)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表
信息位 c6 c5 c4 c3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监督位 c2 c1 c0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1 1 0 1 0 1 0 1 1 0 0 0 信息位 c6 c5 c4 c3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监督位 c2 c1 c0 1 1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1 1 1
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2.2 线性分组码及汉明码
(2)线性分组码的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 监督方程组可以改写为 c6 ⊕ c5 ⊕ c4 ⊕ c2 = 0 c6 ⊕ c5 ⊕ c3 ⊕ c1 = 0 c ⊕ c ⊕ c ⊕ c = 0 4 3 0 6 进一步,写成矩阵形式为 c
1 1 1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1.4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
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下面举例说明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1)如果要传送A和B两个信息,可以用1位二进制编码表示, 例如用“0”码表示信息A,用“1”码表示信息B。 (2)如果分别在“0”和“1”后面附加一个“0”和“1”,变为 “00”和“11”,还是传送A和B两个信息,即“00”表示A, “11”表示B。 (3)若在信息码之后附加两位监督码,即用“000”表示A, “111”表示B。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1.4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
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表3-1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举例
信息 编码方法 A 1位编码方法 2位编码方法 3位编码方法 0 00 000 B 1 11 111 无检、纠错能力 检错1位,不能纠错 检错2位,纠错1位 检、纠错能力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2.1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2.水平奇偶校验码
表3-3 水平奇偶校验码
信息码元 1 1 1 0 1 1 1 0 0 1 1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1 0 1 1 0 0 0 0 0 1 1 0 1 1 0 1 监督码元 1 0 1 0 1
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2.1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1.奇偶校验码 在偶校验时,有 an−1 ⊕ an−2 ⊕ L ⊕ a1 ⊕ a0 = 0 在奇校验时,有 an −1 ⊕ an −2 ⊕ L ⊕ a1 ⊕ a0 = 1 这种奇偶校验码只能发现单个或奇数个错误,而不能检测出 偶数个错误,奇偶校验码的最小码距为2,所以没有纠错能 力。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1.3 差错控制方式
4.反馈校验 反馈校验方式又称回程校验。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序列原 封不动地转发回发送端,发端将原发送的数据序列与返送 回的数据序列比较。如果发现错误,则发送端进行重发, 直到发端没有发现错误为止。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纠错、检错的编解码器,设备简 单。缺点是需要有双向信道,实时性差,且每一信码都相 当于至少传送了两次,所以传输效率低。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1.4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
3.汉明距离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①为检测e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为 d min ≥ e + 1 ②为纠正t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为
d min ≥ 2t + 1
③为纠正t个错码,同时检测e(e>t)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为
d min ≥ e + t + 1
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2.1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3.二维奇偶校验码
二维奇偶校验码是将水平奇偶校验码改进而得,又称为水平 垂直奇偶校验码。它的编码方法是在水平校验基础上对方阵 中每一列再进行奇偶校验,发送时按行或列的顺序传输。到 了接收端重新将码元排成发送时方阵形式,然后每行、每列 都进行奇偶校验。
第3章
差错控制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ARQ原理及滑窗协议 3.3 ARQ原理及滑窗协议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1.1 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
差错控制是对传输差错采取的技术措施,目的是提高 传输的可靠性。
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信息序列作某种变换,使原 来彼此独立的、没有相关性的信息码元序列,经过某种变 换后,产生某种规律性(相关性),从而在接收端有可能 根据这种规律性来检查,进而纠正传输序列中的差错。 差错控制的核心是抗干扰编码,即差错控制编码,简称纠 错编码,也叫信道编码。
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2.1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3.二维奇偶校验码
表3-4 二维奇偶校验码
信息码元 1 1 1 0 1 监督码元 0 1 1 0 0 1 1 1 0 0 0 0 1 0 1 0 1 0 0 0 0 0 0 1 1 1 0 1 0 1 1 1 1 1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监督 码元 1 0 1 0 1 1
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2.2 线性分组码及汉明码
1.线性分组码 线性码是指监督码元和信息码元之间满足一组线性方程的 码;分组码是监督码元仅对本码组中的码元起监督作用, 或者说监督码元仅与本码组的信息码元有关。既是线性码 又是分组码的编码就叫线性分组码。 (1)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线性分组码的构成是将信息序列划分为等长(k位)的序列 段,共有2k个不同的序列段。在每一个信息段之后附加r位 监督码元,构成长度为n=k+r的分组码(n,k),当监督码 元与信息码元的关系为线性关系时,构成线性分组码。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1.4 差错控制编码原理
3.汉明距离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
把3位码元构成的8个码组用一个三维立方体来表示。图中立 方体的各顶点分别为8个码组,每个码组的3位码元的值就是 此立方体各顶点的坐标。由图中可以看出,码距对应于各顶 点之间沿立方体各边行走的几何距离(最少边数)。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1.3 差错控制方式
1.检错重发(ARQ) 检错重发又称自动重发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这种差错控制方式是在发送端对数据序列按一定 的规则进行编码,使之具有一定的检错能力,成为能够检 测错误的码组(检错码)。接收端收到码组后,按编码规 则校验有无错码,并把校验结果通过反向信道反馈到发送 端。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检错码构造简单,插入的监督码位不 多,设备不太复杂。其缺点是实时性差,且必须有反向信 道,通信效率低。当信道干扰增大时,整个系统可能处于 在重发循环中,甚至不能通信。
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2.1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2.水平奇偶校验码
它的构成思路是:将信息码序列按行排成方阵,每行后面加 一个奇或偶校验码,即每行为一个奇偶校验码组(见表3-3, 以偶校验码为例),但发送时采用交织的方法,即按方阵中 列的顺序进行传输:11101,11001,10000,…10101, 到了接收端仍将码元排成与发送端一样的方阵形式,然后按 行进行奇偶校验。由于这种差错控制编码是按行进行奇偶校 验,因此称为水平奇偶校验码。
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3.1.3 差错控制方式
3.混合纠错检错(HEC) 混合纠错检错(Hybrid Error Correcting,HEC )方式是前向 纠错方式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在这种系统中,发送端 发送同时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的码,接收端收到码后,检 查错误情况,如果错误少于纠错能力,则自行纠正;如果 错误很多,超出纠错能力,但未超出检错能力,即能判决 有无错码而不能判决错码的位置,此时收端自动通过反向 信道发出信号要求发端重发。 混合纠错检错方式在实时性和译码复杂性方面是前向纠错 和检错重发方式的折衷,因而近年来,在数据通信系统中 采用较多。
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
3.2.1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1.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分为奇校验码和偶校验码,其编码规则是先 将所要传输的数据码元(信息码)分组,在分组信息码元后 面附加1位监督位,使得该码组中信息码和监督码合在一起 “1”的个数为偶数(偶监督)或奇数(奇监督)。
表3-2 奇偶校验码
消息 晴 云 信息位 00 01 监督位 0 1 消息 阴 雨 信息位 10 11 监督位 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