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药鉴定学讲义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f05703dd36a32d73758177.png)
•硫化汞的含量测定
本品含硫化汞不得少于96.0%。
附 注
• 人工朱砂 :又称“灵砂”,是以 水银、硫黄为原料,经加热升炼而 成。含硫化汞在99%以上。 • 银朱 : 与人工朱砂是同原料,同 方法,在同一罐内制成,只是结晶 的部位不同。
雄 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来
源
•硫化物类雄黄族雄黄的矿 石
产地:湖南、湖北、贵州、云南
弹性和挠性
• 弹性是指片状矿物药受到外力能弯曲
而不断裂,外力解除后,又恢复原状 的性质,如云母片; • 如外力解除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称挠性,如金精石。
磁 性
指矿物可以被磁铁或电磁 铁吸引或其本身能够吸引物体 的性质。
气 味
二、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矿物学上的分类,通常是根据其阴 离子的种类进行分类,例如硫化物类的 朱砂;氧化物类的赭石;硫酸盐类的石 膏等。 从药学观点来看,是以阳离子为依 据进行分类,因为阳离子通常对药效起 重要的作用。如汞化合物类的朱砂等; 铁化合物类的赭石等;钙化合物类的石 膏等。
结晶习性
多数固体矿物为结晶体。其中有 些为含水矿物,比重小、硬度低。 水在矿物中存在的形式,直接影响 到矿物的性质。由于各种矿物含水 的存在形式不同,矿物的失水程度 也不一样,这种性质可以用来鉴别 矿物类中药。
透明度
• 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称为透明度。按矿物磨 至0.03mm标准厚度时比较其透明度,分为3类: • 透明矿物,能容许绝大部分光线通过,隔着 它可以清晰地透视另一物体,如无色水晶。 • 半透明矿物,能通过一部分光线,隔着它不 能看清另一物体,如辰砂、雄黄等; • 不透明矿物,光线几乎完全不能通过,即使 是在边缘部分或薄片,也不透光,如代赭石。
中药鉴定学培训讲座PPT内容宣讲
![中药鉴定学培训讲座PPT内容宣讲](https://img.taocdn.com/s3/m/f594678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8.png)
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性及其位置
1 实 用 性 强:主要研究内容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4 中成药
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 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 应用的剂型。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3 饮片
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 疗需要的加工品。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9 天然药物: 取自天然的有效物质制成的药物。 10 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使用的传统药
物。
11
中医:我国自古以来传统应用的医药学理论和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d014c90c22590102029dde.png)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第七章 皮类中药第八章 叶类中药1、定义:叶(Folium )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叶子或带叶子的嫩枝入药的中药。
2、分类3、叶的构造4、气孔轴式5、叶类中药鉴定时的几个参数及概念气孔指数: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
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脉岛: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脉岛数(vein-islet number ):指每1mm2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大青叶【来源】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 )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ert 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区,主要为栽培。
【采收】一年采叶2-3次,第一次在5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下旬,如果管理得当可在8月份采收一次。
【性状】多用基生叶。
①叶片极皱缩,或呈不规则团块状,有时破碎仅剩叶柄。
②外表暗灰绿色,完整的叶片呈长园形或长园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
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长4-10cm,腹面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
④叶质脆,易碎。
⑤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横切面:①上、下表皮: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②叶肉:栅栏组织不显著,略呈长圆形。
③主脉:维管束3~7个,外韧型。
④主脉上下方可见厚角组织,叶肉的薄壁细胞中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为小,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叶表面制片: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表面被角质层。
②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
③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上下表皮均有。
粉末:绿褐色。
①靛蓝结晶:蓝色,于叶肉细胞中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
中药鉴定学培训课件
![中药鉴定学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719d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8.png)
性状鉴定
运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对中药的形状、 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 味等性状进行观察和描述。
理化鉴定
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的成分进行定 性和定量分析,如色谱法、光谱法、滴定 法等。
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对中药的细胞、组织构造和内 含物等微观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02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
06
中药鉴定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药鉴定学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
基因组学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中药进行品种鉴定、质量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 究。
代谢组学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中药质量 控制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实现中药质量的全面控制和 评价。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质地、皱纹、皮孔、芽痕等表 面特征。
气味
嗅其气味,尝其滋味,注意有无刺激性或 异常味道。
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01 形状
观察茎的形态,如圆柱形 、方柱形、扁柱形等。
03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粗细、节部膨
大及叶痕、皮孔等特征。
02 质地
折断或切片观察断面特征
,如纤维性、裂片状等。
04 气味
颜色与光泽
注意全草的颜色及有无光泽。
质地与断面特征
通过手感判断全草的软硬程度 ,折断或切片观察断面特征。
形状与大小
观察全草的形态及大小。
表面特征
观察全草的表面纹理、毛茸等 特征。
气味与滋味
嗅其气味,尝其滋味,注意有 无特殊气味或味道。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与结构
《中药鉴定学》课件
![《中药鉴定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5709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e.png)
中药鉴定的应用
医药行业
饮食行业
确保选择的药材是符合标准的, 盘活天然资源,降低成本;对 于疑难杂症也可通过鉴定方法 瞄准病因,有针对性地开发出 中成药和中草药新制剂。
通过中药鉴定,寻找传统饮食 中适合大众口味的美食,研究 天然营养元素的提取技术以及 如何降低糖、盐、油含量。
文化艺术
中药鉴定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 许多国外博物馆购买古代中药 收藏,因此开展中药鉴定具有 一定的国际收藏价值。
总结
中药鉴定
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需要多学科交叉支撑, 是产品质量保证和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
中药饮片制造
其中的中草药提取成分对现代医学起到了重 要的促进作用。
中药材加工
制成的中成药从区分中西药到根治疾病,都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临床研究
是为了促进现代中药学的繁荣,进而实现中 医药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 展的重要一环。
针灸鉴别
是针灸理论的基础,针灸医 生需要理解长短直弯、大小、 粗细、锋利等特征,还要掌 握针灸术语学,如竿针、银 针、针柄、切割针头等。
中药鉴定的目的
1
规范市场
通过鉴定程序规定中药的品质、纯度、成分,保证市场中的中药药材合法合规。
2
促进医学发展
中药鉴定是中医与现代药物学的交叉点,很多新疗法和新药物的研制都离不开中药的 鉴定。
3
防止中毒和误用
中药鉴定是防止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最后落脚点,也是保证中医药安全有效使用的 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鉴定的方法
外观鉴别法
观察药材或中药制剂,如形 态、色泽、气味、口感等进 行鉴别。
中药鉴定学课件
![中药鉴定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def5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0.png)
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判断药材中含 有哪些有效成分
炮制方法:了解药材的炮制方法,判断其 是否经过正确的炮制过程
产地:了解药材的产地,判断其是否来自 正宗产地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
外观鉴别: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理化鉴别:利用化学方法检测药材的成分和含量 生物鉴别:利用生物技术检测药材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 安全性评价:检测药材的毒性、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理化鉴定
性状鉴定:观察中药的外观、 颜色、气味等
显微鉴定:观察中药的细胞、 组织、粉末等微观结构
理化鉴定:测定中药的化学成 分、含量等
生物鉴定:利用生物技术鉴定 中药的活性成分、毒性等
中药鉴定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的常规技术
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 中药的组织结构
理化鉴定:利用化学方法测 定中药的化学成分
现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当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中药鉴定学需要生物学知识来识别和分类中药
化学:中药鉴定学需要化学知识来鉴定中药的成分和性质
药理学:中药鉴定学需要药理学知识来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临床医学:中药鉴定学需要临床医学知识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YOUR LOGO
中药鉴定学PPT 课件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中药鉴定技术与 方法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材的鉴别与 评价
中药鉴定基础知 识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与评价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作用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6b95526c85ec3a87c2c5bc.png)
(2)寻找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①从古代本草中寻找。 ②调查、整理和推广民间用药,以扩大品种。 ③大力研究野生变家种家养,以扩大栽培面积。 ④进行药源普查。 ⑤从生物的亲缘关系上寻找野生资源。 ⑥从有效成分筛选。 ⑦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新药。 ⑧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15
(3)中药资源的保护
药工业应用(保护企业、保护植物)。
17
在加大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力度时,也要 重视资源保护和发展生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 植物种质库,对有开发利用前途的各种药用资 源进行系统的调整、研究、整理、总结工作, 恢复和新建一些重点药材种植基地。另一方面, 开展野生变家种试验推广研究,按照GAP的要 求种植,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13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寻找扩大新药源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中药生产虽然成倍增长,仍然不能满足国内外 的需要,且中药大多依靠野生资源,经逐年采 集,有些品种的产量有所下降,造成常用中药 材的紧缺;一些多年生的道地栽培药材,由于 需要量很大,虽一再扩大种植面积,也不时形 成缺货现象;有些药材本来产量就小,更显得 供不应求。有些品种是国际、国内公布的珍稀 濒危动、植物品种,必须保护和尽快寻找代用 品。要解决上述问题,除发展野生药材之外, 必须家种家养,扩大栽培面积、增加圈养头数 ,以弥补产量,努力寻找新的药源。
1、保证药材质量 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4、消除或降低副作用 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
35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要求不同,一般 来说都应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 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物 质破坏少等要求,以保证药材质量。
36
• 中药材加工的方法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e0a031e603d8ce2f01662308.png)
法的保存最完备的重要文献。
19:46
历代重要本草简介
❖ 5. 《本草纲目》 ❖ 公元1596年 ❖ 李时珍编著 ❖ 共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附
19:46
➢ 相关名词术语: ➢ 药品(Medicines,Drugs)
预防、治疗、诊断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 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 ➢ 药品类别: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 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 断药品等
19:46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19:46
我们,还在路上……
药图1109幅,附方11096首 ❖ 全书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分成16部(纲)
60类
19:46
历代重要本草简介
❖ 6. 《本草纲目拾遗》 ❖ 清朝(公元1765年) ❖ 赵学敏编著 ❖ 共10卷,载药921种 ❖ 其中收载了《本草纲目》未记载的药物多达
716种,新增药中首次记载了西洋参、冬虫 夏草、浙贝母、鸦胆子、银柴胡等品种
蒿”)
❖5.加工方法(如金银花蒸后晒干绿原酸
含量最高)
19:46
影响有效成分积累的主要因素
❖ 6.生产工艺(设备更新与流程设计) ❖ 7.药用部位(整形分类) ❖ 8.储藏(细辛贮藏半年后就失去镇咳作用) ❖ 9.运输(雨水淋湿、虫鼠危害、有毒有害易
串味物质混装)
❖ 10.包装(是否破损)
19:46
19:46
19:46
《中药鉴定学总论》课件
![《中药鉴定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596a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d.png)
中药的储存与保管
01
中药储存与保管的概念
中药的储存与保管是指对采收的中药材进行合理的储存、保管和维护,
以保持其质量和药效的过程。
02
中药储存与保管的方法
主要包括干燥、防潮、防虫、防鼠、防霉等措施。同时,根据不同中药
材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储存和保管方法。
03
中药储存与保管的注意事项
储存和保管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污染、交叉感染和混淆,确保中药材质量
理化鉴定
总结词
理化鉴定是通过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等方法 对中药进行鉴定的方法。
详细描述
理化鉴定主要依据中药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 质进行鉴别,如采用光谱分析、色谱分析、 质谱分析等方法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复杂成分的中药具有较 好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理化鉴定需要 使用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且操 作较为繁琐。
可靠、安全有效。同时,还要注意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储存设备,确
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04
中药的鉴定方法
基源鉴定
总结词
基源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础,通过对中药的植物种类、动物种类、矿物种类进行鉴定,确定中药的来 源。
详细描述
基源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中药的植物形态、花、果实、种子等特征,动物形态、骨骼、器官等特征, 以及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来确定中药的来源。在进行基源鉴定时,需要掌握大量的植物、动 物、矿物知识,以及各种特征的鉴别要点。
感谢观看
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 门必修课程,也是中药学领域
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重要性
1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对于保 证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 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fdc81559eef8c75fbfb3ad.png)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即鉴定和研究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
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4.查考地方史志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PPT精品文档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04a4292fd0a79563c1e72b6.png)
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
药、秦药、淮药、北药、南药因素
传统的道地药材 如:河南的“四大怀药”:牛膝、地黄、山
药、菊花。以及内蒙的黄芪,山西的党参,甘肃
的当归,宁夏的枸杞,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 子,四川的黄连、川芎、乌头、贝母。广东的陈 皮、砂仁,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云南的三 七、茯苓等。
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植物名实图考》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一、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包括品种、种质、产地、生态环境、栽培
技术、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产地加工、
包装、运输和储藏等。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二、道地药材
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 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十五个道地产地
3)皮类:春末夏初;少数秋冬,如:肉桂 。
4)叶类: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5)花类:花蕾(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 等);花初开时(红花、洋金花等);在花盛开 时(菊花、番红花等)。 6)果实种子类:成熟(五味子)或近成熟(枳
壳)时;有的采收幼果(枳实);成熟经霜(山茱
萸)。种子类药材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第一章 概论 五、真伪优劣的含义: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 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 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 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 量规定的中药。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三)干燥: 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 温干燥”表示(一般不超过60℃);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https://img.taocdn.com/s3/m/512513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d.png)
中药鉴定学课件(一)中药鉴定学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教学准备1.讲台和投影仪2.中药鉴定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3.实验室用具和中药样本4.示范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准备材料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熟悉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4.提高学生的中药鉴定能力和综合实验水平设计说明1.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和判断3.结合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知识点,深化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4.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中药的特征和成分–讲解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介绍常用的鉴定方法,如显微镜鉴定、色谱法、光谱法等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讲解常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仪等–演示使用常用设备进行中药鉴定的操作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分配学生进行中药鉴定实验操作–提供中药样本和实验指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和鉴定5.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和操作的效果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否达到了培养学生实验和分析能力的目标?•对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以上为中药鉴定学课件的框架,通过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容的扩充和设计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鉴定学课件教学内容1.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中药的特征和成分分析–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仪(FTIR)–质谱仪(MS)等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示范实验操作流程–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学准备1.讲台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示范操作2.中药鉴定学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复习和进一步学习3.实验室用具和中药样本–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鉴定设备–各种中药样本4.示范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准备材料–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中药鉴定案例和相应的数据教学目标1.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熟悉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设计说明1.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2.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3.示范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流程4.结合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意义–提出中药鉴定的基本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2.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讲解中药的特征和成分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介绍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强调对中药的综合分析3.常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和设备–讲解常用的鉴定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仪和质谱仪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领域–示范使用鉴定设备进行中药鉴定的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际操作流程4.中药鉴定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分配学生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验操作–提供中药样本和实验指导,以便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分析和讨论案例,加深学生对中药鉴定的理解和判断能力5.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提供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课后反思•学生积极参与了实验操作和鉴定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吗?他们是否充分理解了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学生掌握了中药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吗?他们的实验操作和鉴定能力有何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上是中药鉴定学课件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准备,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判断能力。
中药鉴定学讲义
![中药鉴定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78bb89f10a6f524ccbf85ec.png)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①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②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确保中药质量;③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④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 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 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 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58 贯众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20 白头翁 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白附子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黄连、甘草、川贝 (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 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 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4.查考地方史志
中药鉴定学医学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中药鉴定学医学知识讲座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d9d6013186bceb19e8bbf1.png)
中药鉴定学医学知识讲座
33
③不得有沉淀物(防止矿物类粉末、淀粉及糊 精等掺伪。可进行灰分测定,也可显微鉴别, 后二者还可加碘液检测)。 ④用玻棒搅拌不易碎断(防止用纸浆作伪)。 ⑤水浸液不得显其他颜色(玉米须、其他花掺 伪,也可于显微镜下检识)。
附:伪品
中药鉴定学医学知识讲座
34
伪品:莲须(未染色)
中药鉴定学医学知识讲座
47
复习思考题
1.药用部位是管状花的中药是( )。 A.金银花 B.洋金花 C.红花 D.丁香 E.菊花 2. 金银花的花粉粒为( ) A. 球形,黄色,外壁具细刺状突起 B. 略呈三角形 C. 圆球形,表面近光滑 D. 类球形,外壁有条状雕纹,自两极向四周
呈放射状排列。
2、入水飘浮水面, 气微,味淡。
中药鉴定学医学知识讲座
43
【显微鉴别】
花粉粒为类圆形或椭 圆形,稀三角锥形, 长轴15~30μm。
花粉粒表面有排列紧 密的颗粒状突起,成 网纹状,有时可见一 萌发孔。
中药鉴定学医学知识讲座
44
【成分】 主要含异鼠李素、
槲皮素、β-谷甾 醇等。 【性味功效】 性平,味甘。止血, 化瘀,利尿。
中药鉴定学医学知识讲座
48
复习题
1西红花为哪科植物 (B) A菊科 B鸢尾科 C忍冬科 D香蒲科 E豆科 2、主含结合性蒽醌类成分的药材是 ( ) A侧柏叶 B大青叶 C桑叶 D枇杷叶 E番泻叶 3、西红花药用部位是 ( ) A花柱 B柱头 C雄蕊 D雌蕊 E花丝 04、枇杷叶来源于 (A) A蔷薇科 B豆科 C十字花科 D木兰科 E蓼科
干红花
湿红花(象牌) 湿红花(美女牌)
中药鉴定学医学知识讲座
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药鉴定学讲义
)是关于执业药师考试 - 执业中药师考试 - 知识二方面的资料,构成。
内部构造一
般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
3. 药用菌类中药的来源及其特征主要来自于真菌门。
真菌类
中药多分布在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子囊菌的主要特征是在特殊的子囊中形成子囊孢子,
如冬虫夏草等。
担子菌的主要特征是不形成子囊,而依靠担子形成担孢子来繁殖。
药用的
部分主要是它们的子实体(如马勃、灵芝等)和菌核(如猪苓、茯苓、雷丸等)。
真菌有细胞核、细胞壁大多具有几丁质成分,少数含有纤维素。
4. 菌丝组织(1)疏丝组织:是或多或
少相互平行排列的长条形菌丝组织。
(2)拟薄壁组织:菌丝不呈长形,而为椭圆形或近。
相关tags: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考试 - 执业中药师考试 - 知识二。
(七)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 1. 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来源及主要特征均来
自于低等植物,它们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可以分枝
或不分枝;在构造上一般无组织分化,无维管束。
2. 药用藻类的来源供药用的藻类(Algae)有30余种,主要来源于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
绿藻多生在淡水,极少在海水中。
植物体蓝绿色。
贮存的养分主要为多糖,其次是油类。
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
果胶质,少数具有膜质鞘。
(1)红藻:绝大多数生长在海水中,多数种类呈红色至紫色。
主含红藻淀粉,它是一种肝糖类多糖,通常以小颗粒状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遇碘试液
呈葡萄红色至红紫蓝色。
少数红藻主含可溶性的红藻糖。
细胞壁内层由纤维素构成,外
层为藻胶层,由红藻特有的果胶化合物(藻胶)构成。
(2)褐藻:是比较高级的藻类,绝大
多数生于海水中。
植物体常呈褐色。
主含褐藻淀粉和甘露醇,其次含油类和少量的还原糖,细胞中常含有碘,如海带碘含量高达0.34%。
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胶质,由特有
的果胶化合物褐藻胶构成。
内部构造一般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
3. 药用菌类中药的来
源及其特征主要来自于真菌门。
真菌类中药多分布在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子囊菌的主
要特征是在特殊的子囊中形成子囊孢子,如冬虫夏草等。
担子菌的主要特征是不形成子囊,而依靠担子形成担孢子来繁殖。
药用的部分主要是它们的子实体(如马勃、灵芝等)和菌核(如猪苓、茯苓、雷丸等)。
真菌有细胞核、细胞壁大多具有几丁质成分,少数含有纤维素。
4. 菌丝组织(1)疏丝组织:是或多或少相互平行排列的长条形菌丝组织。
(2)拟薄壁组织:菌丝不呈长形,而为椭圆形或近圆形,或近于多角形。
5. 菌核是菌丝相互紧密地缠结
在一起的休眠体。
6. 子实体是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结构,能产
生孢子的菌丝体。
7. 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菌丝褥座。
8. 菌类中药的化学成分菌类中
药常含多糖、氨基酸、生物碱、蛋白质、蛋白酶、甾醇和抗生素等成分。
其中多糖类成分
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如灵芝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银耳多糖、云芝多糖等有增强免
疫及抗肿瘤作用。
9. 地衣的概念及其鉴别特征地衣(Lichenes)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
合体。
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生物学特性。
地衣中共生的真菌绝大多数为
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藻类为蓝藻及绿藻。
它们的形态分为壳状、叶状和枝状。
构造也
不相同。
叶状地衣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
上下皮层是由横向分-裂的菌丝
紧密交织而成,称为假皮层,上皮层内常含大量色素。
藻细胞与菌丝,成层排列有明显界
限的地衣,称为异层地衣;藻细胞与菌丝散乱分布,没有明显的界限的地衣,称为同层地衣。
在异层地衣中,藻胞层之下和下皮层之上为髓层,在同层地衣中则无藻胞层和髓层的
区别。
一般典型的壳状地衣多缺乏皮层或只有上皮层。
枝状地衣内部构造成辐射状,具有
致密的外皮层、薄的藻胞层及中轴型的髓,如松萝科地衣。
10. 地衣类中药的化学成分
含特有的地衣酸、地衣色素、地衣多糖、蒽醌类、地衣淀粉。
最特殊的是地衣酸类,有的
只存在于地衣体中。
50%的地衣类含有抗菌活性物质。
目前,地衣抗生素已有制剂在使用。
地衣多糖有抗肿瘤作用。
茎木类中药概述
1. 茎木类中药的药用部位茎木类中药分为茎和木类两部分。
茎(Caulis)类中药,包
括木本植物的藤茎和茎枝(Ramulus)、茎刺(Spina)、茎的翅状附属物、草本植物藤茎、茎
的髓部(Medulla)等。
木(Lignum)类中药,指采自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木质部部分入药的药材,通称木材。
木材分边材和心材,入药多采用心材部分。
2. 茎木类中药性状鉴定要点主要应注意观察其形状、大孝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其中表面纹理、颜色、气味、以及必要的水试或火试等特征较为重要。
如是带叶的茎枝,其叶则按鉴定叶类中药的要求进行观察。
3. 茎木类中药显微鉴定要点
(1)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以茎入药的大部分为双子叶木本植物或草质藤本,主要应
注意以下特征:表皮或周皮,皮层,中柱部分的组织排列、各种细胞的分布、细胞内含物等。
双子叶植物木质藤茎有的具异常构造,其韧皮部和木质部层状排列成数轮,如鸡血藤;有的在皮层、髓部具数个维管束,如海风藤;有的具内生韧皮部,如络石藤。
(2)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应分别制作横切面、径向纵切面、切向纵切面等3个方向
的切面。
主要观察木射线的特征:横切面观察射线的宽度和长度,切向切面观察射线的宽
度和高度,径向切面观察射线的高度和长度。
4. 茎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定要点兼有木类和皮类中药的特点。
主要注意木纤维、导管、木薄壁细胞、石细胞、草酸钙晶体、木栓细胞等特征,其所含的淀粉粒通常较校
5. 木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定要点主要注意导管、木纤维(纤维管胞、韧型纤维、分隔
纤维,或形成晶纤维)、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细胞等特征,亦可见淀粉粒、草酸钙晶体、
分泌组织等。
木类中药的粉末中细胞组织通常全部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