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报任安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浩然正气

司马迁与《报任安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司马迁生平经历及《史记》人物传记的有关知识;

2、了解掌握有关《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内容概况及人物性格特征及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

3、了解把握司马迁人生际遇与《报任安书》思想感情之间的联系,理解这封书信的巨大震撼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李将军生平与司马迁思想感情及著书之间的渊源关系;

2、《报任安书》的巨大震撼力。

难点:理解把握司马迁人生遭遇与其著书理论形成的关联。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预习、多媒体课件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

1、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特别是人物传记方面知识;

2、李将军这一历史人物以及其与司马迁思想情感、著书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

3、《报任安书》所抒泄的痛苦、冤屈与激愤之情以及巨大的震撼力;

4、司马迁发愤著书的事迹及由此阐发的相关理论(即本文的思想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当我们阅读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时,

不知你是否想到诗中所吟咏的人物的形象,揣测他人生的命运如何?为什么会有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叹?我们知道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让我

们隔开历史的尘封,再一次走进昔日叱咤风云的古代英雄的世界,体验他的悲剧

人生,寻觅人生的真谛,获得了些许的感悟。但是深入思考为什么司马迁会带有

一种感同身受的色彩去刻画李将军的形象、评价这个历史人物呢?与其自身人生

际遇会有多少必然联系呢?今天我们将走进司马迁的世界,走进他的《报任安

书》,去领略他的人生,感悟他的体验与著述。

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90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深受道家影响,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深深影响了司马迁。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治学道路有深刻的影响。10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同当时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这个时候,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也是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的时候。

19岁为补博士子弟。20岁随博士褚太等六人“循行天下”,开始了游历生活。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回到长安后,武帝对他十分重视,命为郎中,让他带着皇帝的命令出使巴蜀,到达今天昆明一带大西南地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著书立说的厚实基础。汉武帝即位,司马淡作了太史令,元封无年(前110年)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封建统治阶级认为是千载难难逢的盛典,司马淡因病沿在洛阳,未能参加,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司马迁适从西南回来,他就把自己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遗尚给司马迁,“我死以后,你必为太史。做了太史,莫忘了我的遗愿。今大汉兴盛,海内一统,上有明主贤君,下有忠臣义士。我身为太史,而未能记载,愧恨不已。你一定要完成我未竟之业!”三年后,司马迁继伍太史令,使他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处石室金柜收藏的文史经籍,诸子百家,及各种档案史料。他以极大热情来对待自己的职务,“绝宾客之知,

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并开始查阅整理历史资料,经过四、五年的准备,正式开始写《史记》,此年42岁。

公元前99年,骑都尉李陵率5000士卒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居延千余里追击匈奴。皇帝的大舅子李广利一遇敌接仗,便大败亏输,逃之夭夭,把李陵的几千步兵,孤零零地扔给了十几万的敌骑。李陵陷入重围,不惧不屈,接连奋战九天,宰杀敌骑五、六千,终因众寡悬殊,粮尽矢绝而被迫投降。时为汉帝刘彻天汉二年。消息传出,朝野震荡。好大喜功的刘彻勃然大怒,把李陵妻儿老小悉数逮入死牢。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百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

盛怒中的汉武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故意贬低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减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曾一度想自杀,但想起父亲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司马迁《报任安书》)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前93)终于出狱。

五十岁时武帝任命他为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直到征和二年(前91年),大约55岁那年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共130篇,52万余言。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