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戏剧性的特点

合集下载

从《魂断蓝桥》谈戏剧性电影的基本特征

从《魂断蓝桥》谈戏剧性电影的基本特征

从《魂断蓝桥》谈戏剧性电影的基本特征《魂断蓝桥》是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之一,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内容传奇,文艺气息浓厚,具有甚高的催泪效果和戏剧性主义色彩。

整部片感叹造化弄人,同时也向观众展现了那个时代道德观。

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使得这个标准爱情悲剧故事背后有着反战讯息。

戏剧性电影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情节完整,故事性强。

在戏剧性电影中,情节一般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头有尾,事件与事件之间要形成一种因果关系,前一事件是后一事件的原因,作家要让自己的故事虚构出一个因果关系。

戏剧主义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好莱坞电影十分重视电影内容的出奇制胜和吸引力,对于情节性——戏剧性体现最强的因素最为重视。

《魂断蓝桥》(原名《滑铁卢桥》)是一部风靡全球近半个世纪的好莱坞战争体裁故事片。

它描绘了发生在滑铁卢桥上那段凄美绝伦的爱情颂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陆军上尉克罗宁在难得休假中邂逅了芭蕾舞女郎玛拉,两人坠入爱河并互订终身,然而征召令提前到来,使得这对战火鸳鸯多受爱的煎熬;克罗宁未道别便赶赴战场,后来玛拉以为爱人已战死沙场,伤心之余沦落风尘。

战后玛拉与克罗宁意外相逢,她自觉形秽无法继续这份恋情,最后玛拉在两人初识的滑铁卢桥上车祸身亡,战火下的凄美爱情故事永远令人回味。

另外戏剧性电影一般故事性强:它是吸引观众,调动观众兴趣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它的叙述上有起伏,情节发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引人入胜误会。

戏剧性电影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紧扣矛盾,强化冲突。

在《魂断蓝桥》中,战争的爆发与男女主角的爱情产生的矛盾,热恋面临的分别和重逢后女主角所面临的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构成了整部电影的主要矛盾,随着矛盾的激化,主人公的命运和结局深深打动人心。

戏剧性电影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集中力量,塑造主要人物:戏剧性电影非常重视塑造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不一定只有一个,他可以有几个,可以是正面或反面。

电影着力表现的是主人公的经历,调动各种艺术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主要人物的性格。

《2024年《你好,李焕英》小品化喜剧电影的呈现与戏剧性分析》范文

《2024年《你好,李焕英》小品化喜剧电影的呈现与戏剧性分析》范文

《《你好,李焕英》小品化喜剧电影的呈现与戏剧性分析》篇一《你好,李焕英》:小品化喜剧电影的呈现与戏剧性分析一、引言《你好,李焕英》作为一部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小品化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生动的角色塑造和深情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该片以小品的形式将故事情节与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本文将从电影的呈现方式、角色塑造、情节设置以及戏剧性分析等方面对《你好,李焕英》进行深入探讨。

二、电影的呈现方式《你好,李焕英》采用了小品化的呈现方式,通过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将故事情节与情感表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电影的镜头运用灵活多变,既有时尚的现代感,又具有浓厚的怀旧色彩,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此外,电影的音效和配乐也十分出色,为影片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三、角色塑造电影中的角色塑造生动鲜明,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主角李焕英的塑造尤为成功,她以坚毅、乐观的性格和深厚的母爱感动了无数观众。

而其他角色如贾玲、沈腾等也各具特色,为电影增添了丰富的喜剧元素。

此外,电影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四、情节设置《你好,李焕英》的情节设置紧凑有趣,充满了戏剧性。

电影以穿越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情节转折和意外事件,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电影中的情节既有喜剧元素,也有感人的瞬间,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五、戏剧性分析《你好,李焕英》的戏剧性主要体现在情节的冲突与解决、角色的性格塑造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首先,电影中的情节冲突与解决巧妙地结合了喜剧元素和情感表达,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

其次,角色的性格塑造也为电影增添了丰富的戏剧性,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使观众对角色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投射。

最后,电影中的情感表达是该片的一大亮点,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情的表演,使观众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现代电影艺术中的戏剧性和非戏剧性

现代电影艺术中的戏剧性和非戏剧性

现代电影艺术中的戏剧性和非戏剧性现代电影艺术中的"戏剧性"和"非戏剧性"一、电影艺术中的"戏剧性"阐述所谓"戏剧性",美国戏剧家贝克解释"戏剧性"的含义时指出:"'戏剧性'这个词的意义有三个:1.戏剧的材料;2.能产生感情反应的;3.在剧场条件下完全可以演的。

"但他却认为,最后一句话并不是"戏剧性"的内涵,它指的是"剧场性"。

这位美国理论家对"戏剧性"所下的定义是模糊不清的,但他把"戏剧性"和"剧场性"加以区分却有一定的道理。

所谓"剧场性"就是舞台化,它是把丰富的生活材料裁剪、提炼、组合适于舞台演出的戏剧内容,在集中的场面展现集中完整的冲突,分幕分场的形式等等。

德国理论家史雷格尔则认为,"戏剧性"主要来源于剧中人物相互较量,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各自的心情和相互关系的变化。

别林斯基指出"戏剧性不仅仅包含在对话中,而是包含在谈话的人相互给予对方的痛切相关的影响中。

"[1]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谭霈生则认为:所谓"戏剧性",乃是戏剧艺术的本质和特性在作品中的表现,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综合概括。

它的内涵至少包括如下几点:首先,从本质上说,戏剧乃是动作的艺术,直观的动作乃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也是戏剧的根基。

其次,戏剧情境乃是戏剧艺术的中心问题,而情境中必须包含着有力的悬念,才是戏剧所要求的;因此,所谓"戏剧性"的中心问题也在于"情境"及其包含的悬念。

其三,戏剧艺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反映生活的"约定俗成"的方式,也就是说,它具有特殊的"假定性"的要求;而我们所说的"戏剧性"就包含着这些"约定俗成"的方式,它乃是"戏剧性"的重要内涵之一。

电影特性总结

电影特性总结

电影特性: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

具体表现为: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综合体,电影像时间艺术那样,在时间的流逝中,展示画面,延续形象;电影又像空间艺术那样,在空间的呈现面上展开形象,一身兼有叙事和造型的双重表现力。

电影吸收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成一个具有崭新特质的艺术整体;2.视象性:电影是诉诸视觉为主的视听艺术,它主要以画面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抒发感情,阐述哲理。

它的镜头、色彩和光影等外在因素直接构成形象的感性形式,镜头的画面美是整部影片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影片内容是通过可见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在银幕上展现出来的;3.逼真性:由于电影以活动摄影为自己的基本表现手段,所以它能逼真地纪录现实生活中人和物的空间状貌及其流动演变形态,同时又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具有其他艺术难以达到的真实直观的效果;4.运动性:由于电影是在延续时间中变换画面完成其叙事功能的,电影又通过每个画面内部的运动再现现实世界中人和事物的流动演变形态,电影还通过摄影机的运动产生多变的景别、角度、场面和空间层次,达到多变的视象效果;5.群众性:电影拥有最广大的观众。

电影作为直观的艺术,十分通俗,使不同文化水平甚至不同国籍的人都能看懂;从技术上看,一部电影制作出以后可供成千上万名观众观看。

此外,电影的商品属性要求通过票房收回成本,获得盈利,所以影片应该适应广大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趣味;6.技术性:电影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形象的,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上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对电影艺术有重大的影响,电影艺术的特性往往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这是电影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时代标志。

电影综合性:电影的基本特性之一。

电影具有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点,它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

它们相互融合,形成电影自身新的特性。

电影从文学中吸取它通过事物的一切表象和联系来反映生活的能力,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的特点都能融化在电影中。

魂断蓝桥电影的戏剧性分析

魂断蓝桥电影的戏剧性分析

浅析外国影片《魂断蓝桥》的戏剧性谢晓燕电影《魂断蓝桥》原名《滑铁卢桥》,不仅是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之还不失为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

电影《魂断蓝桥》上映后,风靡全球近半个世纪,其内容虽有些传奇化,但文艺气息浓厚,具有极高的催泪效果及浓厚的戏剧主义色彩,而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更是风靡全世界。

它是一部好莱坞战争体裁故事片,它向我们描绘了战争时期发生在蓝桥上的一段凄美绝伦的爱情颂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芭蕾舞女,一个陆军上尉,陆军上尉洛伊在休假中于蓝桥上邂逅了芭蕾舞女郎玛拉,很快两人坠入爱河并互订终身,然而征召令提前到来,使得他们不得不匆匆分开,洛伊未道别便匆匆赶赴战场,后来玛拉以为爱人已战死沙场,脱离了芭蕾剧团无以生存的她伤心之余沦落风尘。

战后玛拉与克罗宁意外相逢,她自觉形秽无法继续这份恋情,最后玛拉在两人初识的滑铁卢桥上车祸身亡,战火下的凄美爱情故事永远令人回味。

一个芭蕾舞女,一个陆军上尉,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注定了这一段情在那个时段是要经历命运的考验的,一旦命运不小心开个玩笑,那么再美的爱情也将会演变成一场悲剧。

而《魂断蓝桥》中玛拉与洛伊的爱情正是命运同世人开的一个玩笑,正如鲁迅所描述的:“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命运也把这段本该是才子佳人的完美组合给狠狠拆开,最终以玛拉自杀为影片的结局。

影片《魂断蓝桥》是从从结局开始说起的,影片一开头就是以一位将军洛伊拿着一个幸运符站在蓝桥上回忆与昔日的爱人玛拉那荡气回肠的爱情而展开的。

整部影片富有极强的戏剧性,所谓的戏剧性是指:在影视、戏剧作品中,由戏剧矛盾冲突引起的对观众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艺术特性。

其中包括可以增强观赏性的故事与情节,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体现手法,能够在剧中发挥其艺术作用,起到激起观众欣赏兴趣的一切艺术手段。

在剧中,戏剧性的特征即表现为:以让全剧剧情紧张、奇特为戏剧冲突的基本特征,然后让剧中的事件出现戏剧性的巧合,引起人物情绪或情感的变化,当然适时让剧情出现惊变也是必不可少的。

论电影戏剧性的特点

论电影戏剧性的特点

电影的剧作结构,是指电影剧作者依据他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达主题的需要,运用电影思维合理组织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当安排情节的轻重先后,使之符合生活的逻辑,达到艺术上的完整和统一。

尽管它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但剧作结构的高下,常常影响到一部电影剧作的命运。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电影的剧作结构正在走向多元化。

因此,不能忽视对电影剧作结构的研究。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电影的剧作结构划分为各种类别,但是常见的电影剧作结构的形式,有如下三种:(一)戏剧式结构所谓戏剧式结构,就是运用电影“重要的特殊条件”即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段来组织和安排戏剧冲突的剧作结构样式。

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1)情节因素的完整性。

戏剧式结构的剧作,一般都以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一种环环相扣、步步进逼的态势,迫使冲突尖锐化。

它不但要求整部剧作有一条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要素在内的情节线,而且要求每一段(场)戏中也尽量做到有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造成一个个“小型的霹雳”(席勒语),以促使全剧大高潮的到来。

如影片《祝福》主要由出逃、被卖、重返鲁家、捐门槛到砍门槛等情节段落构成。

就整体而言,出逃为其开端;被卖、重返鲁家,直到捐门槛为其发展;砍门槛为其高潮,最后的死亡为其结局。

戏剧式结构的情节就是如此既紧张激烈又曲折有致地向高潮推进。

因此,其情节必然如戏剧那样具有其完整性。

(2)段落布局的严整性。

戏剧式结构既然讲究对情节进行紧张而曲折的安排和处理,它就要求按照因果关系,把段落与段落之间,层层递进地、合乎逻辑地连结起来,使之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严谨的整体,“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劲脱节”(亚里士多德语)如美国影片《魂断蓝桥》;要不是玛拉与罗依之间存在着“等级差距”,他们就用不着来回折腾求得批准,以致耽搁了教堂规定举行婚礼仪式的时间;要不是芭蕾舞团那位老太太不近情理,玛拉就不会失业;要不是玛拉失业和罗依的死讯,玛拉也就不会于绝望中沦落为妓女;也就不会加深她与罗依之间的“等级差距”,也就不会导致她向罗依母亲吐露真情的高潮。

《你好,李焕英》小品化喜剧电影的呈现与戏剧性分析

《你好,李焕英》小品化喜剧电影的呈现与戏剧性分析

《你好,李焕英》小品化喜剧电影的呈现与戏剧性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国产电影市场屡创佳绩,其中《你好,李焕英》以其奇特的小品化喜剧风格脱颖而出。

这部电影以李焕英的一生为线索,刻画了家庭、亲情、友情和自我奋斗等主题。

本文将对《你好,李焕英》进行戏剧性分析,并探讨其成功之处。

二、电影背景与概述《你好,李焕英》是由贾玲自编自导并主演的电影,于2021年春节档上映。

该片是贾玲的处女作,也是改编自她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的小品。

贾玲扮演的李焕英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因为家庭困难被迫参与村里的小品表演,意外成为了村里的明星。

电影通过李焕英的角度,呈现了她与儿女之间的干系、夫妻干系以及她自己的成长与追求。

三、小品化喜剧的呈现《你好,李焕英》的剧情和表演手法都极其符合小品化喜剧的特点。

小品是一种富有喜剧性和幽默感的较短时长舞台表演形式,通常由一两个演员进行即兴创作。

电影中的小品元素贯穿始终,贾玲的表演风格和细节处理都与小品的语言风格相似,带有夸张、滑稽和幽默的特点。

起首,电影中的角色塑造趋于夸张。

李焕英这个角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她的举止、言行和穿着都带有浓郁的农村特色。

李焕英被描绘成一个有和善心地、乐观向上的女性,她对待逆境和挫折的态度始终乐观,正是这种特点使她在观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此外,其他角色也都以夸张的方式刻画,如富有地方特色的村民、精神错乱的儿子等,这种夸张的表现方式增加了观众的笑点。

其次,电影中的情节设置简易明了,追求喜剧效果。

《你好,李焕英》的剧情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是80时期和现代。

故事发生在江西九江的一个平凡农村,主要叙述了李焕英如何借助小品演出成为了村民的娱乐明星,受到父母、儿女和村民们的喜爱。

电影中的情节以一些小的事件串联起来,表达了李焕英对儿女的期望和他们之间的冲突,以及她努力改变命运的过程。

而在喜剧效果上,电影通过李焕英和她的家人的幽默对话、夸张的表情和搞笑的情景,让观众捧腹大笑,同时也增加了剧情的戏剧性。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6月份)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6月份)

情等。

D.摄影机就像是观众的机能高度发达的眼睛,但又不同于人眼,它不仅能远离对象达到任何距离,还能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细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艾伦•卡斯蒂在《电影的戏剧艺术》详细论证了电影中的戏剧性问题,他认为电影始终以充满动作和力量的形式体现人类生活。

B.虽然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常被用来论述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性质,但其作者却认为蒙太奇只是一种形式而非电影的全部。

C.《电影语言的语法》系统论述了蒙太奇理论的形式化倾向,其作者认为电影艺术的完整性建立在拍摄对象时空结构的统一性上。

D.普多夫金通过分析梅耶荷德的《森林》和奥赫洛普科夫的《四处奔逃》两部电影,探讨了电影镜头切分与重组生活时空的方式。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蒙太奇”理论及其特色的一项是A.电影《夏洛特烦恼》采用时空穿越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夏洛意外重返青春后走上人生巅峰,但最终又陷入绝望的故事。

B.电影《封神》采用平行叙述的方式,一面讲述商纣王的暴虐无道、引发天谴的经过,一面呈现质子姬发觉醒反抗的过程。

C.电影《卧虎藏龙》在呈现玉娇龙心理层次诡谲复杂的特点,将其白天循规蹈矩的片段和晚上偷练武功的镜头交叉在一起。

D.电影《爱乐之城》在保证男女主人公故事连贯性的同时,通过画面的变化与组合来创造意境,从而获得充满诗意的效果。

(4)根据本文内容,下列选项中关于戏剧与电影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都是用动作和语言的形式来讲述一个戏剧性故事。

B.电影要素和戏剧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电影的主导模式始终是戏剧的,即以充满动作和力量的、直接的形式体现人类生活。

C.两者均表现人生,评判人生,戏剧主要采取舞台艺术的形式,而电影采用银幕画面的形式。

D.戏剧在时空处理上会有局限性,电影将会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其本身就具有戏剧的性质。

(5)话剧《雷雨》即将翻拍成电影并打算冲击中国电影华表奖。

请你结合材料给导演提出合适的建议。

论当代元电影叙事中的戏剧性机制和风格呈现

论当代元电影叙事中的戏剧性机制和风格呈现

论当代元电影叙事中的戏剧性机制和风格呈现作者:叶泽昕来源:《剧作家》 2021年第5期叶泽昕摘要:小说、戏剧与电影叙事融合的美学形式是当代电影新的叙事形式,小说、戏剧与电影属于不同艺术形式,三者有本质的区别,而当代电影发展至今,由“元电影”衍生出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形式,即小说或戏剧本体与电影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基于重写“元电影理论”的电影叙事美学。

在当代(后现代)语境下,这种“元电影”理论的创新,除了拓展了电影的本体论视野之外,更是一种对传统电影小说、戏剧的突破与解构,更预示了当代电影叙事形态发展与演变的多样性。

关键词:元电影;虚拟的现实;现实与虚构;融合叙事一、“元电影”的当代延伸首先,何为“元电影”?“元电影”理论源自于文学领域的“元小说”这一概念。

最早由美国小说家威廉.H.伽斯所提出,在这类小说中,作者往往通过展示小说这一写作形态本身的虚构性,解构甚至抵抗传统小说写作的规范。

随后这一概念进入影视作品中,从而衍生出一个新概念,即“元电影”。

“元电影”就是包括所有以“电影”为主要内容,“关涉电影的电影”,在文本中直接引用、借鉴、指涉另外的电影文本,或者反映电影本身创作、制作过程的电影[1]。

“元电影”本质上是一种电影观念,一种理论视野,这类电影从电影诞生初期就开始产生。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巴斯特•基顿的《摄影师》都把电影的制作过程作为影片的呈现内容,来探索反映电影本体的意义。

又比如大量的当代电影,元电影层出不穷,例如《楚门的世界》《好莱坞往事》《灾难艺术家》《摄影机不要停》《开麦拉狂想曲》《千年女优》《喜剧之王》等等,这些都是元电影的典型案例。

另一种是包含元电影元素的一些电影,例如影片中出现引用的经典电影片段,如《戏梦巴黎》,又或者翻拍、致敬电影片段,如《头号玩家》《雨果》。

这些元素不能说是一种类型或什么流派风格,而只是所构成的一种形式或形态。

由此可见,在电影中关涉电影的电影已经习以为常了,观众早已见怪不怪。

电影中的戏剧性冲突与情节发展

电影中的戏剧性冲突与情节发展

电影中的戏剧性冲突与情节发展电影是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它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并带领他们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

电影中的戏剧性冲突和情节发展是影片制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在电影中,戏剧性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

它是故事中的关键转折点,通过引发主要角色之间的矛盾、挑战和对抗,使得故事变得扣人心弦。

例如,在经典影片《教父》中,主人公米高·柯里昂面临着家族的传统和个人的理想之间的冲突。

观众们通过观看他如何应对这些困境,体验到了故事的戏剧性张力。

与戏剧性冲突相伴随的是情节的发展。

情节发展是故事的进展和展开,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转折,让观众们跟随着剧情发展,体验不同的情感和反应。

情节的发展既要有起伏,又要有高潮和转折点,才能吸引观众的兴趣。

通过深入剖析主角的内心世界、揭示角色之间的秘密和关系,电影制作人能够构建出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

例如,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观众们通过跟随主角卢克·天行者的冒险旅程,目睹了帝国和反抗军之间的战斗,从而沉浸在复杂的宇宙故事中。

为了更好地展现戏剧性冲突和情节发展,电影制作人常常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他们会利用角色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来创造冲突。

这些冲突可以是道德上的、情感上的或者目标上的,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机和行为。

其次,他们会使用剧情的高潮和转折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些转折点可以是意外事件、重要决策或者关键对话,它们让故事变得更加有张力和变化。

最后,电影制作人还会运用音效、摄影和剪辑等技术手段来加强戏剧性冲突和情节发展的效果。

通过良好的视觉和声音表达,观众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张力和紧迫感。

当然,戏剧性冲突和情节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影。

它们也存在于舞台剧、电视剧和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中。

然而,电影作为一种多媒体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音效、画面和表演等方面的组合,将戏剧性冲突和情节发展发挥到极致,给观众们带来最直接、最深刻的观影体验。

动作性:戏剧性与电影性的追问

动作性:戏剧性与电影性的追问

动作性:戏剧性与电影性的追问蓝凡【摘要】戏剧性就是动作性,动作性是戏剧叙事的最本质特性——本性.正如戏剧性的动作性一样,电影性在本质上也应该是动作性.电影的动作性与戏剧的动作性存在着一个原则性的差异,即电影的影像叙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在两个维度——艺术、技术与商业,故事、纪录与动画——的三位一体基础上的“影像叙事”,所以,电影的动作性与戏剧的动作性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一种在一定意义上的异质性差别.戏剧性意义上的动作性与电影性意义上的动作性的差别,是表演动作性和影像动作性的差别,也就是戏剧性与电影性的差别.【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1)001【总页数】8页(P93-100)【关键词】戏剧性;电影性;动作性【作者】蓝凡【作者单位】上海大学艺术与传播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0-05就如同我们对人类存在世界的追问,这其实也是一种原发性的追问:什么才是戏剧或电影的本体特性——戏剧的戏剧性和电影的电影性?戏剧性就是体现戏剧本质的特性——戏剧的本体特性,也可以说是戏剧何以能成为艺术的本质规定性。

但是只有当我们在说戏剧的本质特性时,戏剧性才是戏剧的专门用语——一种对戏剧特性所作的概念定义。

①这是因为,戏剧性(theatricality)一词在使用中具有三种概念与用法:一般的日常生活用语,美学的一般范畴用语和戏剧的专门用语。

这是造成我们长期以来在戏剧性概念上争执不下的主要原因。

当人们把戏剧性这一概念作为生活用语时——一般的日常生活概念,它指的是故事性,以及附加在故事性上的曲折性、偶然性、巧合性、骤变性与精彩性等。

这是戏剧性最原始、最外在和最本位的含义。

当我们把戏剧性作为美学的一般范畴使用时,指的是动机和效果的差异性,其含义与一般的日常生活概念相似。

我们在谈论一出戏的戏剧性,甚或某部戏剧作品的戏剧性强弱时,用的就是戏剧性的这两种概念用法:日常的生活用语和美学的一般范畴用语,也即指戏剧的故事性——是否曲折、偶然、巧合、骤变与精彩等。

影视美学 重点

影视美学 重点

1电影心理学代表人物,闵斯特保,阿恩海姆的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的主要观点3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4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向5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6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7‘电影眼睛派’库里肖夫效应’的涵义8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9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10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1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特征12类型片的含义和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13 新好莱坞电影特点14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核心思想和特点15新浪潮电影概念16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17‘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18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19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的探索表现在20电影第一符号学的产生与研究方法21比较与分析电影符号美学与传统电影美学理论的区别22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电影第一符号学组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23麦次提出的电影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基本区别24麦次的八大组合段概念25电影叙事学的产生与发展26电影叙事学中‘陈述’与‘话语’两个概念的涵义27‘深层集体心理’28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三个重要时期29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基本类型30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影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特征与困境31“格式塔”的涵义32闵斯特保对电影影像运动感与纵深感的解释33运动感与纵深感对影视艺术的意义34麦茨电影符号学35电影符号学的基本观念是36麦茨为分析影片的叙事结构,提出了八大组合段概念37电影心理学的出现38蒙太奇发展的三个阶段39哪五种蒙太奇 分别讲的是什么40戏剧化电影的概念和特点概念41西部片的发展阶段以及各自的代表42新好莱坞电影出现的标志以及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43纪实性电影美学的先驱纪实性电影美学观的奠基者44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45现代派电影46影视艺术的负面作用47人本主义心理学给影视创作的启示48新时期电影的内容与特点内容 改革开放和思想运动 同时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潮流 以及文化艺术和思想界的启蒙倾向49 影视艺术的民族性是什么 民族性的代表 运动主将50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特色以及特色的表现51影视艺术的民族性52影视艺术国际传播的影响53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综合性与技术性、逼真性与假定性、造型性与运动型色彩基调54电视艺术的美学特征兼容性、参与性、及时性、日常性接受55数字技术时代电视的特点56数字技术给电影带来的变化观众对视觉心理的迷恋 包括的俩个深层心理“窥视癖”和“自恋欲”57入片状态期待视界定向期待创新期待58人本主义心理学给影视创作的启示59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表现为(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2)视像3逼真性4运动性(5)蒙太奇6 群众性7技术性60先锋派电影运动6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6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62.电影语言进化观: 对“景深镜头”的分析63克拉考尔与“物质现实复原论”64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65电影第一符号学三大研究领域1 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征2 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3分析电影作品电影本文的叙事结构66麦茨八大组合段67电影叙事学68叙事角度叙事视点叙事手段叙事时间69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基础理论70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71梦的解析72意识形态批评与电影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对电影研究的影响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73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简述影视艺术具有那些什么特征74简述科幻片的五次浪潮简述科幻片的五次浪潮75从哲学上来讲从哲学上来讲作为后工业社会产物具有那些特点史主义具有那些特点76述科幻片兴盛的原因?77简述通俗影视与艺术影视的不同解读方式?78戏剧化电影:79现代主义电影80“电影眼睛”:9781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强调了镜头间的哪一类关系?82影视艺术的造型性与运动性这两个美学特性有什么区别83简述数字技术时代电视的特点简述数字技术时代电视的特点84电视艺术的兼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85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与影视美本质86试概括纪实美学大师巴赞的电影理论的基本观点87数字技术时代电视的特点88后殖民主义批评与跨国传播89国际传播与民族文化90梦的作用91影视电影电视剧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审美92影视艺术的时空合一和超越时空93融声画于一体的有意味的形式94影视艺术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可分为四点:审美教育、认知作用、审美娱乐、宣泄作用。

非戏剧性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特点——以中国电影为例

非戏剧性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特点——以中国电影为例

067杨慧敏现大部分电影多以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叙事,善于营造戏剧冲突,呈现较强戏剧性。

影片情节紧凑,环环相扣,情节具有张力且能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象,具有电影的力量感。

现如今,个人风格与商业影像的融合是电影市场的大势所趋,商业电影大体上呈现出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的叙事策略,压缩时间使电影叙事节奏更为紧凑。

国内商业片发展势头良好,很多导演凭借精彩的叙事方法占据电影市场,涌现出《我不是药神》《疯狂的石头》《误杀》等优秀影片,而也有一部分影片采取淡化情节、非戏剧性的叙事策略,营造出独特的美学性。

电影史上曾涌现出先锋派电影、诗意电影等实验电影,爱浦斯坦与帕索里尼最早研究并提出了“诗意”电影,他们长期、系统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们的努力代表了两个可能的方向:一个完全用影像的方式提出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镜头感”概念;另一个探讨了影像中的语言性。

[1]早期中国部分电影也呈现出很强的诗意化风格,具有淡情节化的叙事特征,如《小城之春》《城南旧事》《神女》《巴山夜雨》等,不刻意强调情节和戏剧冲突,通过一定的叙事策略淡化情节,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入情节冲突,使影片更具有真实感且能够引起观众共情,营造出独特的美学氛围和意境,影片风格含蓄,情感细腻绵长,具有东方之美。

除此之外,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导演贾樟柯与侯孝贤,他们的电影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呈现出淡情节化、非戏剧性的叙事化特点,也曾在国际上斩获大奖,备受瞩目。

本文通过对此类型影片进行梳理研究,浅析非戏剧性电影的叙事策略。

一、叙事时间的膨胀(一)以人物内心情感为核,注重细节刻画淡化情节的影片在叙事中多采用缀合式团块结构:部分影片整体上无连贯统一的线索贯穿情节,而是通过几个相互间并无因果联系的故事片段连缀而成的影片文本结构。

影片的各个部分独立存在但又具有统一性,呈现出一种向心性。

[2]影片淡化情节,注重情绪的直抒,“形散神不散”的关键在于以人物内心情感为核心,以人物的情感贯穿,巧妙构筑以心理剖析、情感纠葛为核心的非戏剧化叙事。

浅谈电影中的戏剧性冲突

浅谈电影中的戏剧性冲突

浅谈电影中的戏剧性冲突作者:曹子豪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2期所谓戏剧性,就是那些强烈的、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活动,那些由一种行动所激起的内心话;也就是一个人从萌生一种感觉到发生激烈的欲望和行动所经历的内心过程,以及由于自己的或别人的行动在心灵中所引起的影响。

把戏剧性与冲突联系在一起,认为戏剧性就在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是这种观点的通俗的表述。

而在电影中可以说情节的冲突,人物的冲突,环境的冲突是影视的魅力点,也是故事对观众的吸引力所在,所以有句俗语讲“没有戏剧性冲突,就没有值得一看的电影”。

而我在学习电影知识,欣赏影视作品中脑海里也不断浮现出这句话,尤其是故事片中,人物冲突越多,桥段设计越激烈的电影,就越好看,越精彩。

而我在梳理伊朗电影史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伊朗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也相对落后,但是其电影业发展的如日中天,在全世界都屈指可数,在国际上频频获奖,是国际电影史上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是我近几年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我反复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这部电影是由阿斯哈·法哈蒂执导,蕾拉·哈塔米、佩曼·莫阿迪、萨蕾·巴亚特等人主演的剧情片,于2011年2月15日德国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纳德和西敏,面对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流产的女钟点工等诸多问题,他们在道德与法律的纠结中痛苦挣扎的故事。

片中简单围绕一个故事展开,整部影片看清来,应该是很通俗易懂的,故事结构本身很平淡,但是情节中的冲突很多,多达几十次,都很精彩,我认为这一系列冲突的设置,软硬适中,甜而不腻,恰到好处。

一系列转折的戏剧性和影片蕴藏的多类型,多方面的巨大哲理应该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这部投资不大的电影包揽了各大电影节的十多枚重要奖项,可谓实至名归,水到渠成。

影本一开篇便是一阵激烈的三方冲突对白,运用第一视角的方法,拍摄男女主人公在法院闹离婚争执口角的镜头,上来就给观众带来一种冲击和压抑,略长的镜头反而会有一些厌恶,我想这也是伊朗电影的特点和导演意图。

戏影相融 得失兼具—— 电影《寄生虫》的戏剧性分析

戏影相融 得失兼具—— 电影《寄生虫》的戏剧性分析

戏影相融 得失兼具—— 电影《寄生虫》的戏剧性分析■ 刘鋆滢摘 要:韩国电影《寄生虫》横扫国际电影节大奖,一时风光无两,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不难发现,《寄生虫》富有较强的戏剧性,可看作是电影与戏剧融合的一次极具意义的探索。

为其带来种种益处的同时,戏剧性也令影片陷入争议。

其中得失,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寄生虫》;戏剧性;戏剧扮演;戏剧冲突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摘得金棕榈奖,又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夺得四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一跃成为韩国电影的神话。

《寄生虫》不仅得到权威人士的肯定,还获得普通观众的喜爱,能够真正做到雅俗共赏,靠的不仅是纯熟的视听技法,还有其中的戏剧性。

一、“假”与“真”的融合——戏剧扮演的运用奉俊昊在谈到《寄生虫》的创作时曾说:“朴社长一家去野营的那天是基泽家人举行酒会的夜晚,门铃突然响起,雯光在对讲机的显示器上说道‘您好’,这个场面才是电影真正的开始。

从这个时候起,(观众)就该‘系安全带’了。

”[1]可见,在导演心中,门铃响起之前的内容仅是铺垫,并不是重点。

所以,在前半部分,导演并未将笔墨浪费在制造悬念上,不写基泽一家费尽心机欺骗雇主,也不写雇主发现这家人的破绽,更不让观众担心他们暴露身份。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棘手的问题——观众是否会相信这异常顺利的伪装计划?因其“照相本性”,电影具有“逼真性”。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习惯了“忠于真实”的镜头,也习惯了“遵循现实”的逻辑。

当影片出现与观众生活经验不相符的内容时,观众会立即“出戏”,对影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如果以是否符合生活经验来审视《寄生虫》,电影的前半部分可谓是漏洞百出。

基泽一家的计划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成功率并不高。

而他们的对手非但没有阻碍计划的实施,还为计划的成功贡献了一份力量。

比如:社长夫人可以一字不差地按照基宇的稿子回答,方便基泽继续背完骗人的稿子;保姆雯光丝毫不会察觉基宇、基婷在她脑后“弹”桃毛,更听不见指尖摩擦的声音;基泽在社长夫人眼皮底下用番茄酱代替血迹,却一点都不怕被她发现,因为他知道社长夫人不会怀疑,只会晕倒。

电影艺术特点

电影艺术特点

电影艺术特点
1.影像表现力强。

电影是一种通过视觉形象来表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表现力强大,能够更直观地表达故事主题和角色情感,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影片的内涵。

2. 音响效果丰富。

电影的音响效果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运用音乐、配乐、声音效果等手段,能够增强影片的戏剧性和情感表现力。

3. 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有所不同。

电影的表演与舞台表演有所不同,电影演员需要在镜头前表现出真实而自然的情感和表达,而不是像舞台演员那样需要将情感表现得更夸张。

4. 叙事手法多样化。

电影的叙事手法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的,可以运用闪回、倒叙等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

这些手法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涵,让整个影片更加有趣。

5. 影片风格多样化。

电影可以有不同的风格,如喜剧、动作片、科幻片等,每种影片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总之,电影艺术是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具有丰富的表达手法和内涵,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 1 -。

电影《小城之春》,淡化情节与戏剧性

电影《小城之春》,淡化情节与戏剧性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电影《小城之春》,淡化情节与戏剧性现代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揭示复杂人性以及人物深层次心理,而传统好菜坞影片善于设置戏剧性的情节,因而悬念选起、冲突剧烈、节奏紧张和引人入胜。

冲突是故事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一般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来的。

伦理情节剧中冲突多发生在人与环境、人与他人之间,而较少着力于内心冲突。

在《小城之春》中,节奏缓慢,看到的是行动的匮乏或延宕,冲突集中于人物的内心世界。

与蔡楚生等电影人善于通过传奇情节表达道德感怀不同穆刻意淡化情节,着意刻画人物在情与礼之间的痛苦挣扎。

故事一开始,志忱来到了戴家,这是开端部分最重要的情节点,根据罗伯特·麦基的说法,也就是激励事件,它是“故事讲述的第一个重大事件,是一切后续情节的首要导因,它使其他四个要素开始运转起来—进展纠葛、危机、高潮、结局”,“激励事件必须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因而,常规电影设置激励事件时,往往做足了文章,力图使其具有爆炸般的冲击力。

影片中志忱的到来如同一颗石子,打乱了戴家死水一般的生活,礼言被欢乐气氛感染,对生命和婚姻又萌生了希望,玉纹和志忱的亲昵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甚至使他试图以自杀来成全朋友和妻子;对玉纹来说,志忱就像沉闷死水中突然降临的一棵救命稻草,但是,出于家庭责任她只能抑制内心的热情;志忱对玉纹未能忘情,可与礼言的深厚友情又使他无奈退缩。

由此,形成了人物的生存困境,即情与礼的冲突。

在常规电影中,当人物生活的平衡被打破,人物势必做出下一步的反应和行动,而行动又会引发出更大的冲突直至冲突达到高潮,矛盾解决,故事结束,而在本片中冲突多集中于内心层面,所以,影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片发展部分呈现在银幕上的不过是一场场日常生活场景,一个个项碎的生活细节:手指无意间的触碰,目光不能自已的追随,书房轻语、城头共话。

“由于抒情成分在影片中的比重是如此之大,因此常规电影中的那种层层推进、一张一弛的叙事进程感和节奏感,在此很大程度上是被弃置一边了。

内在戏剧性的追寻——论电影《罗塞塔》的叙事风格

内在戏剧性的追寻——论电影《罗塞塔》的叙事风格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内在戏剧性的追寻———论电影《罗塞塔》的叙事风格李燕妮(重庆传媒职业学院,重庆402560)摘要:达内兄弟(Jean-Pierre Dardenne and Luc Dardenne)是来自比利时的电影导演,二人成名于1995年所拍摄的电影《一诺千金》(La Promesse,1995)———获得“十五位导演奖”。

从1999年到2019年,达内兄弟共拍摄了八部剧情长片,均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罗塞塔》(Rosetta,1999)和《孩子》(L'enfant,2005)分别获得了金棕榈奖,《罗尔娜的沉默》(Le silence de Lorna,2008)获得了最佳编剧奖。

达内兄弟在拍摄电影时,坚持开放的状态,坚持手持摄影,运用简单的设备,非职业演员,自然光源,注重拍摄细节,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让“寻常”焕发出写实主义的人性光辉。

达内兄弟的电影将镜头对准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群,例如失业者、小偷、非法移民者等。

他们擅长运用纪实性的拍摄手法去讲述一个人物的真实生命状态,挖掘出那些隐藏在生活之下的内在戏剧性,呈现出人们真实的生活图景。

本文从《罗塞塔》的文本叙事与视听叙事两个方面分析导演是如何挖掘“内在戏剧性”的。

关键词:达内兄弟;内在戏剧性;纪实风格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2-013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2.066一、对“内在戏剧性”的探寻自古希腊以来的传统戏剧,剧作家们往往会选取那些惊心动魄和极其罕见的事件,整个剧本中人物的动作统一,情节紧凑整一,结构完整。

这类故事皆呈现出一个有秩序、整整齐齐的世界,人物依循因果逻辑行事。

这类故事从来都不处理人世的无常。

要处理人世的无常,描摹事件的混沌,面对意义的暧昧,剧作家就要调整自己对于结构的安排,那些近乎反传统的叙事结构是把结构调整至隐约,以营造内容的随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的剧作结构,是指电影剧作者依据他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达主题的需要,运用电影思维合理组织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当安排情节的轻重先后,使之符合生活的逻辑,达到艺术上的完整和统一。

尽管它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但剧作结构的高下,常常影响到一部电影剧作的命运。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电影的剧作结构正在走向多元化。

因此,不能忽视对电影剧作结构的研究。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电影的剧作结构划分为各种类别,但是常见的电影剧作结构的形式,有如下三种:(一)戏剧式结构所谓戏剧式结构,就是运用电影“重要的特殊条件”即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段来组织和安排戏剧冲突的剧作结构样式。

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1)情节因素的完整性。

戏剧式结构的剧作,一般都以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一种环环相扣、步步进逼的态势,迫使冲突尖锐化。

它不但要求整部剧作有一条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要素在内的情节线,而且要求每一段(场)戏中也尽量做到有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造成一个个“小型的霹雳”(席勒语),以促使全剧大高潮的到来。

如影片《祝福》主要由出逃、被卖、重返鲁家、捐门槛到砍门槛等情节段落构成。

就整体而言,出逃为其开端;被卖、重返鲁家,直到捐门槛为其发展;砍门槛为其高潮,最后的死亡为其结局。

戏剧式结构的情节就是如此既紧张激烈又曲折有致地向高潮推进。

因此,其情节必然如戏剧那样具有其完整性。

(2)段落布局的严整性。

戏剧式结构既然讲究对情节进行紧张而曲折的安排和处理,它就要求按照因果关系,把段落与段落之间,层层递进地、合乎逻辑地连结起来,使之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严谨的整体,“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劲脱节”(亚里士多德语)如美国影片《魂断蓝桥》;要不是玛拉与罗依之间存在着“等级差距”,他们就用不着来回折腾求得批准,以致耽搁了教堂规定举行婚礼仪式的时间;要不是芭蕾舞团那位老太太不近情理,玛拉就不会失业;要不是玛拉失业和罗依的死讯,玛拉也就不会于绝望中沦落为妓女;也就不会加深她与罗依之间的“等级差距”,也就不会导致她向罗依母亲吐露真情的高潮。

前一个段落是后一个段落的“果”,一环扣一环,使得段落布局异常严谨周密。

(3)叙述进程的顺时性。

戏剧式结构的剧作,为了造成情节步步进逼,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必然要求严格按照时空顺序,组织和安排故事情节。

即使在十分需要的情况下运用倒叙、插叙,甚至闪回的手法,也只能是对主要情节作必要的补充,绝不允许从根本上错乱情节发展的时空顺序。

在电影发展史上,戏剧式结构的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的电影生产中,仍然占很重的比例,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它的优点和长处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这着重体现在:情节冲突是紧张而激越,人物性格鲜明而集中,情节表达单纯而强烈,符合通俗化大众化艺术的特点,适合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和审美习惯的要求。

其短处在于:矛盾冲突线索单纯集中,结构严谨封闭,主题比较单薄,内涵不够丰满,难于反映复杂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容易露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随着现代电影观念的变化,戏剧式结构也在不断发展,诸如戏剧冲突日趋生活化,封闭的叙事方式逐渐被突破,运用技巧注意隐而不露等等。

(二)散文式结构顾名思义,它的特征与散文结构的特征密切相关。

散文最突出的特征是“形散神聚”,具体表现有二:第一,散文选材广泛,表现自由。

大至宇宙万象,小至一草一木,乃至人生的一段经历,一星冥想,都可以化为散文的笔墨。

作者犹如骑着思想的野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拘格套,挥洒成章。

第二,散文既不象小说那样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也不象戏剧那样讲究矛盾冲突,它写事写人只需撷取看似零散的几个侧面,于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散中见整,使之“形散而神聚”,正是散文的这种特征,影响并规定了散文式结构的特征。

(1)情节的散淡性。

散文式结构不象戏剧式结构那样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强化,也不把所有的人物围绕在一个中心事件的周围。

前苏联著名导演罗姆说:散文式电影“不局限于一个主要的抵触,主要的冲突”,“而是把同等重要意义的许多现实与问题综合成一个总体去表现生活的复杂性,戏剧性不是浓缩在一起,而是被引入河道,分散成许多小溪和沟渠。

影片《城南旧事》中三个故事是并列的,影片《陈毅市长》中十个故事也是并列的,它们都被“分散”成了条条“小溪和沟渠”,因而不可能形成“一个主要的抵触”和“主导的冲突”。

当然,这类影片并非没有情节,它也需要一定的情节,不过,它所依赖的主要不是情节,而是情绪。

它赖以塑造形象、体现主题、吸引观众的手段,不是情节的生动,而是情绪的积累,它不需要戏剧式那套结构样式,需要的是有助于情绪积累的结构样式,即场面的叠加。

这样一来,线形的情节结构自然让位给了块状的场面结构。

“冲突是悄悄地深藏不露地进行”(萨赫诺夫斯基语),戏剧式结构那种高潮和结构局面也就成为多余的了。

因此,这类影片的结构,总是着眼于细节刻划,以平稳均衡的画面,从从容容地去展示散点的日常生活事件。

当然,这类影片也有高潮,不过,它不是情节发展的高潮,而是情绪积累所造成的高潮,如《城南旧事》结尾处,在《送别》歌(影片中第七次出现)的变奏中,由小英子的大近景化成香山火红的枫叶,一组快速运动的红叶特写叠化镜头,就构成了影片的情绪高潮,直到大片的红叶遮住了小英子远去的马车。

影片到此虽然结束了。

但是观众的心仍被那离情别绪激动得不能自己。

这就是美的意境所产生的特殊的艺术魅力。

(2)段落布局的松散性。

如前所述,戏剧式结构非常讲究段落之间严密的因果关系,其中的一部分行动必然是另一部分行动的因或果,要求形成尖锐而激越、集中而凝练的戏剧冲突。

散文式结构则没有这种要求,它写人写事只需要抓住最能传神达意的几个侧面加以勾勒,在结构上不讲究段落之间的必然联系,只要求安排合理,过渡自然,能让剧情连续下去即可。

有的影片仅以剧中人主观视点来穿针引线,如《城南旧事》;有的影片则似生活的原汤原汁,呈现出一种散点式的结构,如《似水流年》;有的影片甚至完全看不出有什么首尾贯穿的事件,如《陈毅市长》。

这是散文式结构“贵散”的一面。

但是它又有“忌散”的一面,如《陈毅市长》十个故事间虽无外部的联系物,却有着作者以其对陈老总深沉而炽热的爱作为内聚力,把这十个并不连贯的故事联成为一个艺术整体,从而产生叩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似水流年》、《城南旧事》则是在“淡淡的哀愁,沉沉的乡思”意境追求中所体现出的民族感情把各种生活事件串连起来,使这两部影片都获得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3)叙述的顺时性。

这一点似乎和戏剧式结构相似,不过,戏剧式结构运用顺时性叙述,完全是为了有利于戏剧冲突的连贯性,便于情节步步逼进,造成对观众的吸引力;散文式结构采用顺时性叙述则是为了强调纪实性,让观众看到现实生活的自然流程,有利于加强生活的实感。

影片《陈毅市长》中未用过闪回镜头。

《城南旧事》尽管有好几处写秀贞回忆她的情人思康,但主要是依靠秀贞讲述。

与戏剧式结构比,散文式结构的长处在于:第一,具有表现生活真实性的最大可能性。

这种结构的影片不以戏剧冲突为剧作基础,不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情节,设置悬念,制造高潮。

相反,它主张用情节淡化来取代人为的强化;主张用开放式来取代有头有尾、头尾呼应的封闭式;主张多侧面、多层次、多场景、多穿插、多声部的叙述表现法来取代程式化的情节发展过程。

正因为如此,它可以充分利用电影时空转换的自由,着力于生活细节描写,按照生活的自然流程表现生活,使它具有别类结构影片不可取代的真实性和艺术说服力。

第二,具有调动想象力的最大可能性。

这种结构的影片取材不受限制,表现不拘格套,在貌似松散的结构中寓有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在质朴淡雅的神韵中蕴含着隽永的意境。

观众欣赏这种情节淡、节奏慢、意境深、情感浓的影片,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想象力,使之在有限的画面中,生发出丰富的联想、想象,甚至幻想,去领略其中无限的意蕴,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美感享受。

(三)小说式结构劳逊说:“电影完全不象戏剧;相反,它很象小说。

”电影和小说有极其相同的特点:在时空转换上,它们都享有极大的自由。

凡小说家的笔力所能涉及到的时空,电影镜头几乎都能拍摄到,这就使得电影和小说的关系极其亲近。

尽管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方面,对电影来说,在默片时期几乎是个“禁区”,但随着有声电影的诞生,尤其是在“意识银幕化”的开拓创新上,电影借助蒙太奇技巧的发展,“禁区”终被突破,电影几乎和小说同样享有了内心刻划的功能,为小说式电影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同时,由于小说本来就兼有戏剧的情节因素和散文的叙述因素,小说式结构几乎兼有了戏剧式和散文式的某些优势,因此,有人说小说式是介于戏剧式和散文式之间的结构样式,小说式结构的特征是:(1)从情节结构来看,它近似戏剧式,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情节。

但是它对情节的要求同戏剧式又很不相同。

戏剧式注重情节,主要在于通过情节塑造形象,体现主题和吸引观众。

因此,它要求组织高度集中和完整的情节结构,要求在剧作中前边出现的人、事、物,后边一定要有所照应和交代,否则,就破坏了情节结构的集中性和完整性,就是多余的“闲笔”。

小说式影片要求剧作家把重点放在刻划人物性格上,情节要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不必脱离人物性格的塑造去追求情节结构的所谓完整性。

因此,小说式结构在表现生活场景方面,除了主要生活场景之外,还需要表现众多的次要的生活场景和插曲;在表现矛盾冲突方面,除了主要矛盾冲突之外,还需要表现众多的次要矛盾冲突,让人物去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情境,以便更细致深刻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如同生活一样丰富和复杂的人物形象。

正因为如此,戏剧式结构所认为的“闲笔”,只要能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塑造,达到丰富作品内涵的目的,在小说式结构中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完全必要的。

(2)从场面结构来看,它近似散文式,也需要有场面的积累。

但是它对场面积累的要求同散文式又很不相同。

散文式的场面积累,不在于交代情节,也不在于刻划人物性格,而在于创造意境以渲染一种“典型的情绪”。

(3)从时空结构来看,它比戏剧式和散文式享有更充分的自由。

戏剧式为了让情节具有吸引力,散文式为了达到纪实性的要求,一般都采用顺叙式结构。

而小说式结构既可以采用顺叙,也可以采用倒叙,还可以采用时空交错法。

这种叙述方式于戏剧式或散文式是不宜采用的。

与戏剧式或散文式比,小说式结构尽管在情节方面不如戏剧式那样富有吸引力,主题的意蕴不如散文式那样含蓄、丰富,富有哲理性,但是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广阔性,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上,那是戏剧式和散文式难以企及的。

总之,上述的三种电影结构样式,作为方法,它们各有其短长,其本身并无高下之分,关键在于运用,运用得好。

都能发挥其所长,达到最佳的艺术效应,它们各自都拥有一批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杰作则是其最好的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