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KW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精读课文《端午节的由来》的第二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的地位和作用《端午节的由来》是语文S版六年制小学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感人故事。
从而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指导朗读、利用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的爱国事迹,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通过比较、感受,把同一句话写具体。
情感态度目标:知道屈原的爱国事迹,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三、说教学对象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时边读边想,边读边划,边读边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还有所欠缺,只限于将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读、看、想、划、说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情感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达到情感升华”。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3.学习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绘本《端午粽》、绘画纸、彩色笔、粘土。
教学内容一、导入(五分钟)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问学生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十分钟)1.向学生介绍绘本《端午粽》的情节。
2.让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十五分钟)1.根据绘本的情节,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怎么包粽子的?她为什么喜欢包粽子?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四、绘画活动(二十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想象进行绘画。
3.鼓励学生用彩色笔勾勒出粽子的形状和细节。
五、总结(五分钟)1.向学生复述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对绘本的故事情节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尽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端午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理解和喜爱。
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绘画能力进行了评价。
整体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下一次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二)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
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
(课件问题)(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
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进行阅读。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为识字、学词和朗读好课文做好铺垫。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端午粽》。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短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还讲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童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同时,课文中配有精美的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二、说学情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端、粽”等 13 个生字,会写“午、节”等 7 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观察插图等方式,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端午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端午节的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生字和课文内容。
3、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朗读能力。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1、自主识字法: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结构。
2、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第一课时说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朗读课文。
说教学难点:书写生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说教学过程一、借助,导入新课。
1.你们看,这是什么?2.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
3.齐读课题。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认读课题,学习生字和偏旁。
1.认读课题中的两个生字:“端”、“粽”。
2.这两个字中藏着两个新偏旁:“立字旁”和“米字旁”。
3.认识生字“米”。
(1)读词语:大米、小米、糯米。
(2)结合认识“糯米”。
4.观察并交流:“立”字和“米”字做了偏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5.再读读“端”、“粽”两个字,记住两个新偏旁。
6.再读课题:10 端午粽借助课题,识记生字,认识新偏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听清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
(1)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四、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1.我们一起来认识课文中的生字:(1)读词语“节日”,认读“节”字。
(2)读句子,认读“总”字。
(3)再读句子,发现“一”在句子中的不同读音。
(4)借助认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
(5)朗读句子,认识“间”、“分”、“带”等字。
2.再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五、识记会写字,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写好这七个生字,一起读一读:“午、节、叶、米、真、分、豆”。
2.自己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3.识记并书写“午、米、豆”。
(1)多种方法记字形。
(2)细致观察抓要点。
“午”字,撇从横中线左边起笔,长横压横中线,竖压竖中线,不要写出头。
《端午粽》的教学说课稿
《端午粽》的教学说课稿《<端午粽>的教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端午粽》这篇课文围绕着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童趣,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识字课文,也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好素材。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句式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等 7 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 自然段。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由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 自然段。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由来。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粽子的样子、味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米”和“真”字。
2.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4.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难点:学习读好长句子,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环节老师提问我发言小小手儿举过肩紧急情况不能耽紧握拳头把信传如有补充想表白小小食指伸出来心有疑问解不开食指一弯头一歪发言精彩我同意大拇指头赞起来要是有了新主张中指食指齐上扬争取发言机会多牢记咱的举手歌师:希望这节课,孩子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一、儿歌导入1.小诗互动环节,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幸福的一家人,他们在这一天特别忙,你们看。
老师和学生一人读一句,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今天,爸爸特别有力气,他说,赛龙舟,他要得第一。
今天,妈妈一早起来就淘米,她说,要给我们包甜甜的粽子。
晚上,在灯下,奶奶给我讲屈原的故事,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2.师:这一天,爸爸、妈妈、奶奶分别要去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准备的卡纸“划龙舟,包粽子,讲屈原”一一贴在黑板上。
划龙舟:你看过划龙舟吗?在哪里看的?最后谁得了第一名?包粽子:你看过家人包粽子吗?他们怎么包的?讲屈原:你知道屈原是谁吗?学生畅所欲言,师:你们知道这一家人在过什么节吗?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有吃粽子的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粽子的课文。
——《端午粽》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伸出右手跟着老师书空课题),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端午粽)同学们,端是立字旁,能给端组个词?同学们坐的真端正,我们再来看到这个午字,观察一下“午”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呢?午的第三笔的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在竖中线上,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午”字,现在把书翻到第47面,写午字,先描红再在空白的田字格里写两个。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端午粽》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叶、米、真”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读好长句。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叠词,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读好长句。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叠词,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聊聊喜欢吃的粽子。
师:同学们,你吃过粽子吗?你最喜欢吃什么粽子?预设1:肉粽。
预设2:蛋黄粽。
预设3:红豆粽。
预设4:红枣粽。
师:是呀,我们都喜欢吃粽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这篇课文吧!2.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板书:端午粽)设计意图:通过聊学生们喜欢吃的粽子活跃气氛,拉进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3)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诵读课文。
3.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真有感情!为了更好地了解端午棕,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生字学会吧。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 zòng mǐ dòu ròu粽子糯米红豆鲜肉② jiān zǒng fēn duān jié中间总会十分端午节③ dài zhī jù niàn带回知道据说纪念(2)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预设:形声字识字、加一加识字、部首识字、看图识字。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端午粽》。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短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这篇课文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材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对于端午节的了解可能还比较有限。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端、粽”等 13 个生字,会写“午、节”等 7 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感受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教学难点: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端午节的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课文的情感。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端午粽的特点。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0《端午粽》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部分的一课。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一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4篇课文。
《端午粽》是其中的第三课,是本单元的一篇散文体裁的课文。
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作者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本课要求会认识的二类字13个,会写的一类字共7个,新偏旁两个,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
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端午粽》的课后题中也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将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本节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学习运用分层朗读和正确停顿的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
3.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端午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短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
本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以“家人”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和家庭的温馨。
而《端午粽》则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亲人之间浓浓的关爱。
二、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对于端午节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等 7 个字。
3、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难点: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播放一段关于端午节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中人们包粽子、赛龙舟等热闹的场景,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从而引出课题《端午粽》。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教案:《端午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了解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情节及故事的含义;(3)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准确地朗读课文中的生词。
2. 过程与方法:(1)唤醒学生对端午节的记忆;(2)通过图片、图文结合等形式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思考故事的含义;(4)通过分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端午节文化习俗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人间的关爱、互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含义;2. 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的含义;2. 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自由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用于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2. 粽子的实物或图片,用于激发学生对粽子的联想;3. 粽子包装纸或手工纸、颜料、彩纸等材料,用于分组合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与学生谈论端午节,唤醒学生的记忆。
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端午节,你们还记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以前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2. 引入课文主题,介绍故事情节。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端午粽》,它讲的是端午节的一个故事。
你们猜猜故事讲的是什么?3. 引导学生合作,猜测故事的情节。
教师:请你们分组合作,猜猜这个故事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猜到的答案。
(学生发言)教师:很棒!你们的猜测都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们猜到的一样。
Step 2:讲授(2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大家刚才听了课文录音,有没有听懂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端午粽》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粽》教案设计说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说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说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说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说复习导入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
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
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说板书设计端午粽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粽子各式各样花样多热爱思念〖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2】篇〗一、教材分析《端午粽》是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蕴含了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端午的文化情怀。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总结法教学准备教学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2】篇〗题目:《端午粽》内容: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篇一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乐趣。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2、范例、课件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团盘粽等)。
二、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范例: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粽叶)。
在我们的太湖边也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2、师: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3、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边介绍: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评一评谁包的粽子最好,并请幼儿将粽子送到小吃街中开展角色游戏。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查找屈原的资料和端午节的习俗。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学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设计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激发爱国情怀。
3.教学重点:
a.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b.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4.教学难点:
a.生字词的读写与应用
b.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的实施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端午粽》,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对端午节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我们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通过提问的方式,我也试图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端午节的奥秘。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同学们对生字词的学习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粽”字的结构和写法,大家在认真听讲的同时,也积极动手练习。案例分析部分,我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习俗,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重点难点解析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孩子们理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端午粽》,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生字词,提高识字量和词汇量,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a.认识并正确读写生字词,积累词汇。
b.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简单描述,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课文中端午节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教学方法:
a.课文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课文学习:采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c.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d.总结与反思: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端午粽》说课稿尊敬的董校长、亲爱的师哥师姐们: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端午粽》。
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吃及端午节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接下来我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说课。
首先说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
他们更青睐于游戏、活动的方式识字。
对于传统节日他们可能略知一二,但并不系统完整,教师需补充相关材料,让传统节日丰满立体起来。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房。
会写午、节、米三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了解“箬竹叶、糯米、美滋滋”等词语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短语,会模仿着使用叠词写短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并仿写。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爸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认识生字新词,读好长句子,会模仿着写短语和句子。
本课教学中那个,教法是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同时又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面的积累,让学生多人中国字,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字。
而本课设计的学法则侧重于:玩中学、学中悟、悟中用。
思路缜密,条理清楚,安排合理的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接下来我将说一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神秘礼物?对了,是粽子。
板书粽,粽是平舌音,一看字的左边,你就知道它肚子里面藏着什么了?粽子是糯米做的,粽字左右结构米字旁。
2. 我们会在哪个传统节日吃粽子呢?端午节。
板书端午,端左右结构立字旁,端的本意指站在圆弧形的山头上站得中正,引申义就直,哪位同学坐得最端正。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说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更加熟悉了教学进度,合理安排了教学时间,使整体教学进度更 加流畅。
THANKS
感谢观看
进度控制
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进度表进行授课,整体进度比较流畅。
教师自身的教学收获
教学方法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更加熟悉了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教学方法,进一步了解了学生 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教学内容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更加熟悉了《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这一课的 教学内容,了解了学生们的学习难点和易错点。
学生参与度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们能够 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们对于 课文的理解和词汇的掌握有较好的效果。
3
课堂氛围
本节课的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学生们积极发言 、讨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与进度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端午粽》,主要涉及课文的阅读理解、词汇和句子的学习 、文化背景的了解等方面。
介绍端午节的其他传统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如赛龙舟、挂艾草等,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02
包粽子实践
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包粽子,体验包粽子的乐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和记忆。
03
写作拓展
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端午节的小短文,介绍自己家过端午节的习俗和感
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05
教学反思
课堂反馈与效果
1 2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 册《端午粽》说课
目录
• 教材分析 • 教法分析 • 学情分析 • 教学过程 • 教学反思
01
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棕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duān zònɡ jiè zǒnɡ mǐ jiān fēn dòu ròu dài zhī jù wǔ yè zhēn端棕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午叶真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学习生字挂:音节:三拼音节,偏旁:提手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分:多音字fèn本分分fēn十分ánɡ太长长zhǎnɡ长大bāo剥皮剥bō剥开jiān中间间jiàn 间接真——假分——合来——去纪念——忘记近义词纪念——怀念美滋滋——喜滋滋掀开——打开这节课我们要记住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三)我书中的组词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一)带拼音朗读生字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
(一课一领读)(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自读三遍——开火车读五、考一考你汉字魔术加一笔米——(来)变一笔午——(牛)写偏旁粽——()端——()总——()带——()加偏旁十——()刀——()具——()假——(真)合——(分)纪念——(忘记)来——(去)六、升华学习游戏:摘果子游戏老师叫学生闭上眼,老师去太空种苹果,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
种完后全请学生睁开眼,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七、小结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4、初读了课文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4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一到端午节,外婆会干什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我们回去)(4)“总”说明每年都会煮粽子,“盼”说明每逢佳节外婆盼望一家人团聚。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青青的箬竹叶包的)(4)里面裹什么?(白白地糯米)(5)中间有什么?(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6)青青的,白白的和红红的写出了粽子的样子和对粽子的喜爱(7)外婆掀开锅盖飘出什么呀?(一股清香)(8)粽子怎么吃?(剥开粽叶)((9)粽子什么味道?(又黏又香)(10)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和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香写出了粽子的味道?(请他们品尝水果的香甜)(11)第二段写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外婆的粽子好吃吗?(十分好吃)(4)花样多吗?(花样也多)(5)都有什么品种?(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6)你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说明外婆包粽子经验丰富,也体现了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还会做什么?(装一小篮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8)美滋滋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达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9)第三小节写了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会教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6、同学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长大之后牛知道了什么?(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4)第四段写了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5)介绍屈原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背后人称为“诗魂”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8、老师总体提问。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呀?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篇课文写了每年端午节时外婆都会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样多,我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盼我们回去端午节吃粽子端午节包粽子的材料——粽子清香,又黏又香清香好吃纪念屈原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五、灵活朗读接力朗读:四个人一小组,进行接力朗读。
六、考考你,课内阅读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棕。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1、文中写了粽子那些特点呢?请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1)好吃()(2)花样多()(3)非常大()(4)非常尖()2、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外婆包的粽子好吃,请写一写。
(美滋滋)七、课文升华1、说一说: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吃粽子的故事吗?2、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交流作品:可先与家人交流,然后将学生的创意画在学习园地中展览。
八、小结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下来,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一)指导书写汉字午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午”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节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节”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