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原生生物界
古生物地层学第三章原生生物界
旋壁类型
一层式:仅由单一的原 始层组成;
二层式:由致密层和透 明层组成;
三层式:由致密层和内、 外疏松层组成,或由致密层、 蜂巢层和内疏松层组成;
四层式:由致密层、透 明层和内、外疏松层组成。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2019/10/10
西安科技大学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一)基本特征
外形:蜓壳外形呈凸镜形、球形、纺锤形直至圆柱形尤以纺锤 形为最常见,故又名纺锤虫。 • 指相化石---浅海,底栖 • 标准化石--生存时代:C13-P2 • 个体一般1mm,大者可达20-30mm
2019/10/10
西安科技大学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一)蜓壳形态和构造
外形:蜓壳外形呈凸镜形、球形、纺锤形直至圆 柱形尤以纺锤形为最常见,故又名纺锤虫。
构造: 初房:蜓类最初形成的房室 初房口孔:初房上有一圆形开口 中轴:蜓壳上的假想旋转轴 两极:中轴的两端 隔壁孔:先后房室以隔壁相隔开,隔壁上的小圆 孔 前壁:末室的前方,向中轴方向转折的壳壁 旋壁:隔壁和前壁以外的旋壳部分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二、有孔虫的生态
绝大部分生活在盐度正常 的浅海区,少数可生活在半咸 水环境,极少数属种可在淡水 中生存。
生活方式以底栖移动为主, 少数营浮游生活。
蜓类生活在温暖、清澈、 盐度正常的浅海环境。在海水 浑浊度高、透光性弱、还原环 境的半封闭海域,通常不利于 蜓类的生存。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二)外壳形态及构造(1)
外壳形态 • 包旋壳,分为 1 长轴型 2 等轴型 3 短轴型
第三章+原生动物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原生生物(Protist)●Protos 希腊语:―古老的‖意思●生物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真核生物的起源和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出现都伴随着真核生物进化而展开生物学特征●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具各种营养类型;具无性和有性两种生殖方式。
●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胞器。
具备生物各种营养类型:光合自养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出现了基本的酶系。
出现了在水中行动的运动器。
有些种类有特有的外壳。
●5界系统划分,属于原生生物界。
●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质膜;细胞核(致密核、泡状核);细胞质(胞器)进化地位–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群体的生物。
既有明显属于动物界的草履虫、变形虫等,又有明显属于植物界的衣藻、团藻等绿藻,还有介于动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之间的眼虫、粘菌等。
–原生动物是自然界中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类群。
–相对于原生动物而言:后生动物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原生动物是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二、原生动物的大小,形态和习性●三、生理及生殖特性●四、分类一.几个概念单细胞动物¡ª¡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既具有一般细胞特点如胞膜和胞质等,也具有一切生物有机体的特性,如运动和取食等。
群体¡ª¡ª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
多细胞动物¡ª¡ª动物的体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组织、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
细胞器¡ª¡ª由原生动物的原生质分化而形成,能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如鞭毛司运动.二、原生动物的大小、形态和习性●大小:2~3微米.形态:多种多样.习性:分布广泛.三、生理及生殖特性●1.营养●2.呼吸和排泄●3.应激性●4.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5.包囊1.营养植物性营养¡ª¡ª具有色素体,在阳光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鞭毛虫.动物性营养¡ª¡ª以生物或有机碎片为营养.如变形虫.渗透性营养¡ª¡ª借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周围的有机物质。
3真核微生物
广泛存在的淡水阿米巴 (变形虫)
动态中的食物泡. 食物泡中充满了酶,用来消化猎物.
表壳虫属(Arcella), 这种变形虫叫“tests”, 表面带着一层起保护作 用的透明壳, 他走到哪, 这壳被拖到哪. 在下面有 一个开口,他从里面伸 出叶壮伪足, 伸到底层, 拽着自己走,伪足也可 以用来抓猎物. 在淡水中很常见。
常见的单个个体的钟虫类有小口钟虫、沟钟虫、领钟 虫等。其中以小口钟虫在各类废水处理中出现频率最 大,数量也是最多,小口钟虫的体长为 32~70um, 宽 22~48um , 口 围 12~25um , 柄 长 20~380um 。
2.群体型
固着型纤毛虫中的群体型生物有缩虫、累枝虫、盖虫三 种。
聚 缩 虫 独缩虫
相差显微镜照片展示 的是眼虫分泌的黏液, 有许多细菌被包埋在 黏液里。 X40 相差物镜。
2.肉足纲
称为肉足虫,形体小,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全动性 营养。 分根足亚纲(可改变形状)和辅足亚纲(球形)。 主要有变形虫、太阳虫和辐球虫。 以无性生殖为主。 变形虫喜在—中污带或—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则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出现。
眼虫 形体小,一般呈纺锤形,前 端钝圆,后端尖。有胞咽、 眼点等细胞器。绿眼虫体内 充满放射状绿色色素体。
Dunaliella (this flagellate contains chloroplasts and thus can also be considered an alga).
眼虫长着感光的眼点, 因而得名. 在淡水和咸水中皆有分 布,在含有丰富有机物 的地方量尤其丰富.
(一)形态、生理
形 态 : 长 度 约 400~4000um , 多 数 在 500um 左右,需在显微镜下观察。身体为 长形,分头部、躯干和尾部。头部有轮盘, 其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筒 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 质甲膜,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 泌的粘液,借以固着在其他物体上。 生理:适应 pH 范围广,以 pH6.8 左右生活 的种类较多。轮虫以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 粒等为食物,在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有一定的 净化作用。 生殖:雌雄异体,雄体比雌体小得多,并退 化,有性生殖少,多为孤雌生殖。
03-原生生物界
§3-1 原生动物门 分类:依据运动的胞器特征
鞭毛虫纲:一条或几条鞭毛,异养或自养, 如绿眼虫
纤毛虫纲:身体表面具有纤毛,如草履虫 孢子虫纲:寄生,如疟原虫 肉足虫纲:身体表面有伪足,如变形虫,化
石丰富,比较重要的有放射虫目和有孔虫目
4/51
5/51
草履虫 变形虫
6/51
第三章 原生生物界 Protista
§3-1 原生动物门-蜓目 Protozoa-Fusulinida §3-2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和轮藻门 Charophyta
1/51
§3-1 原生动物门
• 原生动物 protozoans
• 最低等的无组织、无器官的单细 胞动物。细胞各部分化,各司一 定的功能,形成“类器官”。
规则的形状。在初房上有一个小孔,为个体增大时,原生质向外溢出的孔道。随着原
生质的外溢,个体得到了相应的增大。原生质从小孔溢以后,便分泌钙质
形成了第一个壳室、继续生长第
二、三········个壳室,等一系列
包旋的壳室,壳室的外壁称为旋壁,
旋壁
旋壁每饶中轴(假想的)包旋一圈, 称为一个壳圈。每一个壳室旋壁向
• 个体微小,一般小于250μ,需用 显微镜观察研究。
• 生活领域广泛,海水、淡水、潮 湿的土壤甚至寄生。
2/51
§3-1 原生动物门
• 简单的真核生物,单细胞或多细胞 • 植物状原生生物 —藻类(algae) • 动物状原生生物 —原生动物(protozoans) • 真菌状原生生物 —水霉、粘菌
渠道外流。
旋脊
通道
列孔
轴切面
拟旋脊
21/51
在一些纺缍虫中初房两侧沿着轴的方向有一些钙质的次生堆积,在 显微镜下观察是一片黑的叫做轴积。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06CO2+16NO-3+122H2O+18H++HPO2-4 138O2+C106H263O110N16P
呼吸作用
分解1个分子的藻要消耗138个分子的氧。此时容易造成水体腐败发臭, 水质恶化,产生的胺、酮、硫醇、吲哚等恶臭有害物质,使鱼、虾大 量死亡,也危害人的健康。
1. 裸藻门 单细胞,大多能运动,具1条鞭毛(少2~3条)。 细胞椭圆形、卵形、纺锤形或长带形;末端常尖细。 藻体多鲜绿色,少红色或无色(无载色体)。
虫)。
有性生殖:雌雄异体、卵生(线虫)。
四、主要种类
轮虫纲、线形纲、寡毛纲、甲壳纲、苔藓虫纲。
1、轮虫
在身体前端(又称头部)有1-2圈纤毛组成左 右两个纤毛环(又称头冠),纤毛经常摆动犹如 旋转的车轮,故名轮虫。杂食性,以细菌、霉菌、 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及有机颗粒为食。
轮虫的作用:
占废水中的生物总数的5%左右,在低负荷时
在污水生化处理二沉池出水中出现的多为红斑瓢体虫。 杂食性:主要吞食污泥中有机碎片和细菌。颤蚓和水丝蚓,多为红 色,肉眼可见,为河流湖泊底泥的指示生物,当它们在水体中出现时, 说明水质好转。污泥减量;供鱼类食料。
4、浮游甲壳动物
包括枝角类水蚤和桡足类的哲水蚤、剑水蚤、猛水蚤等,是鱼类基 本食料,也是河流污染和水体自净的指示生物。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出现的先后次序是:
运行初期细菌→植物性鞭毛虫→肉足类(变形虫)→动物
性鞭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吸管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 污泥中微型动物活跃,主要是钟虫类出现,可单个活动, 其体内的食物泡都能清晰地观察到,有时多个在一起呈放射 形分布。
在0.05ml混合液中有50~150只钟虫时,出水良好,
《藻类植物》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28
⑷ 绿藻门是高等植物的祖先
1)细胞壁的成分: 纤维素和果胶质; 2)色素种类:chl a、 b,类胡萝卜素; 3)光含产物:淀粉; 4)鞭毛类型:运动细胞具顶生、等长
双鞭毛
精选课件ppt
29
⑸ 常见种类
衣藻属(Chlamydomonas)
生活于含有机质的淡水沟 和池塘中。
是绿球藻目中定型群体中的常见植物。一般是4个 细胞的定形群体,细胞单核。群体细胞常是以长轴 互相平行排列成1行。
精选课件ppt
32
水绵属(Spirogyra)
常成片生于浅水的水底或
漂浮于水面。为不分枝的
丝状体,由许多圆筒状细
胞纵向连接而成。
中央有1个大液泡,细胞
核由原生质丝牵引,悬挂
于细胞中央。每个细胞内
--水生(海水和淡水) 分为浮游和底栖。
--土生、气生
精选课件ppt
4
3.1 藻类的共同特点:
➢ 植物体一般无根、茎、叶的分化。
(称之为原植体植物)
➢ 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营养
(质体具有不同的光合色素,
特称为载色体) 。
➢ 生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构成。
➢ 合子不经过胚,直接发育成植物体。
精选课件ppt
藻胆素(藻红素和藻蓝素); ➢ 光合产物为红藻淀粉。 ➢ 生殖细胞(精子及孢子)均无鞭毛。
精选课件ppt
35
➢ 生活史复杂,多有世代交替,出现两个 或三个世代。
植物生活史:
---从种子(孢子)到种子(孢子)的生活 历程。
精选课件ppt
36
紫
菜
单 孢
生
子
活 史 小紫菜
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指的是生物界中最基础的一个界,也被称为原生质界。
这个界中的生物都是单细胞或者非常简单的多细胞生物,没有明显的组织和器官。
这个界中的生物的分类关系非常复杂,包括现在已知和未知的多种类群,如泡菜虫门、胞猫虫门、裂胞虫门、真叶足虫门、亲热质虫门、蓝藻目等。
这些生物大多数分布在水中,生活环境广泛,从浅层海水到淡水湖泊都有它们的身影,同时也在土壤中、沼泽中、沉积物中、植物体内等环境中存在。
本文将围绕原生生物界的生物形态、分布、生态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物形态原生生物界中的生物形态多样,但基本上不具备分化成器官、组织器官的能力。
其体表通常有复杂的微结构,有些原生生物具有壳、毛、纤毛、鞭毛、假足、囊泡等特点。
下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生物。
1.光合式原生生物光合式原生生物是一类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质的原生生物。
它们中的许多生物通过对光的敏感来充分合成有机物。
光合式原生生物主要包括绿藻、硅藻、黄藻、蓝藻,其中蓝藻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土地上生存的原生生物。
2.裂胞虫类裂胞虫类是一类极小的原生生物,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在细胞内寄生,此外,它们表面覆盖着几种令人惊异的特殊结构。
裂胞虫类中的裂胞原虫、纤毛裂膜虫、自足裂膜虫等均属于瑞士科学家Fanong(Fantham)等人于1911年分离出的一类寄生虫。
它们在寄生细胞内由于没有氧化酶,通过无氧代谢产生ATP以维持生命活动。
3.腔尘虫纲腔尘虫纲的代表物是高度运动性的腔尘虫,具有肌节或肌球等器官,能够自由地游动、营养吸收等,是一类非常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物。
4.亲热质类亲热质类是一类立体、小、球形或卵圆形、不具银光、有收缩泡或多个泡的颗粒(在TEM中可正背面见到)。
亲热质耐受环境温度及pH值的变化,是一类扰演生物,数目众多。
5.真原核生物真原核生物约有80%分布在水环境中,其大小从1μm到几十μm不等,形态多种多样,如细杆状、肥圆状、杯状、星状等。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在于,前者核内没有真正的核仁,而后者则具有明显的核仁。
原生生物界
真核生物域中的一界
01 基本介绍
03 基本特征 05 分类系统
目录
02 进化 04 主要类型
原生生物界(学名:Protist)是真核生物域中的一界。是由原核生物发展而来的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大部分 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比原核生物更大、更复杂。有些原生生物可以借助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常见的原生生物 包括纤毛虫、变形虫、疟原虫、粘菌、浮游生物、海藻,也有光自营的单细胞游动微生物,如眼虫等。
.配子生活史(gametic life cycle)一生活史中的个体以孢子体(双套)世代占优势,只在配子短暂的时期 具有单套,产生配子之前行减数分裂(gameticnmeiosis),此种生活史似动物,如硅藻。
原生动物大都为可运动的掠食者或寄生者。
分类系统的演变:在两界系统中作为动物界的1个亚界,即原生动物亚界。在五界系统中作为原生生物界中的 原生动物亚界。原生动物亚界以下的分类,直至目前还有分歧和争论。肉足鞭毛虫门、盘蜷虫门、顶复虫门、微 孢子虫门、囊孢子虫门、黏体虫门、纤毛虫门。
(3)原生动物的细胞,除具有真核生物细胞所具有的一切基本结构外,还具有其他特殊的细胞“器官”-- 胞器(如伸缩泡、眼点),因此原生动物的细胞是生物界最复杂的细胞。
(4)体积小,如微滴虫体长近1~1.5 μm。
(5)分布广。
(6)除了单细胞以外还有单细胞的群体。
主要类型
原生动物类
原生藻类
原生菌类
藻类包括好几个相当不同的生物群,他们共同特点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而且保有在水中生长的原始习性, 藻类异于植物之处,在于(1)单细胞藻类(unicellularalgae),其本身即可作为配子(gamete),(2)一些多细胞 藻类(multicellularalgae),其配子囊(gametangium,产生配子的构造)和孢子囊(sporangiun,产生孢子的构 造)为单细胞构造,(3)其馀的多细胞藻类,其配子囊为多细胞构造,但每个细胞都具有生殖能力,各产生一个配 子。藻类主要生长在淡水、咸水或半咸水的水域中,或泥土中,下雨过后的水洼、花盆外侧、墙上,或与菌类(如 地衣)、植物(如满江红叶部空腔内的念珠藻)、动物共生。
原生生物界课件PPT
最早、最原始, 无成形细胞核
第四节 原生生物界
藻类 植物祖先
原生动物类 动物祖先
水绵
分布:池塘、沟 渠、河流等。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叶绿体 液泡
水绵的结构
具有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 叶绿体、液泡。
多细胞;
自养
衣藻
生活环境:广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 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 形态: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 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
变形虫的结构
眼虫结构
原生动物类基本特征:
生活环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水 中。
结构:单细胞。 生活:异养。
原生生物界基本特征:
生活环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水 中。
结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具 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原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藻类:P16
益处:食用、入药、鱼饵 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工业原料 监测水质、净化水质
结构: 1. 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2.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够独立生活。自养。 3. 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等器官。
第三章 原生生物界
2. 纤毛门
• 纤毛虫类靠纤毛运动和搜集食物。 • 草履虫是此类的一个重要属,多数种类 结构比较复杂,细胞核分化出大核和小 核,多具有摄食细胞器。
纤毛虫
• 常见种类有大草履虫、喇叭虫、钟 形虫。 • 在反刍动物牛、羊等瘤胃中,生活 着多种纤毛虫。它们虽然数量很大, 但对宿主并无危害,而且能够通过 发酵作用,帮助宿主提高饲料的消 化和利用。
殊,圆形或梭形。细胞壁的成分为硅酸 盐,且为上、下壳套合而成。
3. 裸藻门
• 裸藻约1 000种,常见种类有眼虫。裸藻
是介于动、植之间的生物类型。本门除
眼虫等绿色种之外,还包括多种有色的 和无色的异养种类。
⒋单细胞或群体绿藻类
• 绿藻分布广,淡水、海水均有,绝大多数绿藻是
淡水生的浮游生物。常分布在水域的上层。但
(一)原生生物的营养方式
• 有的含有叶绿体的为光合自养,具有 细胞壁,是类植物原生生物,如衣 藻
衣藻
(二)有的种类进行吞噬方式异 养营养
• 有的为异养,能够运动,无细胞壁, 是类动物原生生物,如草履虫。
(三)有的种类腐生吸收方式异 养营养
• 有的种类其生活史中,既有像真菌的
时期,又有似变形虫的阶段,如粘菌,
(一)类动物原生生物
⒈肉足鞭毛门
⑴鞭毛亚门——锥虫 ⑵肉足亚门——变形虫类 ⒉纤毛门——大草履虫 ⒊顶复体门——间日疟原虫
原生动物的运动
固定运动细胞器:
鞭毛和纤毛
运动方式:摆动 有鞭毛的细胞,通常仅有1-4 有纤毛的细胞,成千上万
鞭毛和纤毛是以微管为主要成分
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是从位于质膜
下的基体上发出。典型的鞭毛长200µm, 纤毛长5-10 µ m,直径200nm左右。
原生生物界
✓ 寄生生活(在蛙与蝌蚪中传播,生 活史复杂)。
编辑ppt
2.2.2.2 顶复门
特征:
✓ 全部营寄生生活。
疟原虫,指环体
✓ 孢子或裂殖子具有顶复合体。
滋养体
✓ 生活史复杂,具有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和无性生殖 (裂体生殖和孢子生殖)的世代交替过程。
编辑ppt
鞭毛的超微结构
鞭毛是细胞表面的一细丝状 突起,大部分游离于体外, 基部在体内,末端具一小球 形的基体。 鞭毛内近周缘部分排列有9 条双联微管,中央有2条中 央微管。中央微管和双联微 管之间的相互滑动使鞭毛产 生运动。
一般具有1根、2根或数根鞭 毛,有的种类则有许多根。
编辑ppt
代表种类:
引起人类昏睡病的冈比锥虫,寄生于人的脑脊髓液 中,分布于非洲,传病媒介为采采蝇。
引起人类黑热病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的肝、 脾等内脏器官,传病媒介为白蛉。
波动膜
锥虫
红细胞
编辑ppt
鞭毛
巨噬细胞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引起动物疾病,如隐鞭毛虫(寄生于鱼鳃)等。 •引起海洋赤潮,如夜光虫、腰鞭毛虫等。
夜光虫
编辑ppt
赤潮
隐鞭毛虫
•在白蚁肠道内共生的,如披发虫等。
披发虫
世代交替:在生物的 裂 生活史中,产生孢子 殖 的孢子体世代(无性 体 世代)与产生配子的 配子体世代(有性世 代)有规律地交替出
现的现象。
无性世代
配 子 母 体 t 有性世代
合子
配子
编辑ppt
蛙片亚门
特征:
✓ 运动胞器为纤毛状鞭毛(数量多、 覆盖全身)。
✓ 细胞核2个或较多,但只有一种类 型的核。
5蜓类
有孔虫纲 的一般特征 general character of Foraminiferaida
1基本构造特征basic structure (1)单个多个房室chanber (2)直径0.2-110mm (3)钙质calcium壳为主,其次为胶结壳agglutinated test和 假几丁质壳pseudochitinous
地史分布及分类 地史分布:寒武纪Canbrian到现代,石 炭纪Carbiniferous-二叠纪Permian,侏 罗纪Jurassic-白垩纪Cretaceous,第三 纪Tertiary为其三大繁盛期 分类:依据:壳质成分component、壳 的微细构造microstructure房室chamber、 口孔aperture、生活方式mode of life等
蜓类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生态:浅海shallow底栖benthos生活于 100m左右热带亚热带的平静浅海shallow 环境。 地史分布特征:C13 始现early Carboniferous, 透镜状lenticular,单层式monolayer及双层式 bilayer;C21等轴型的近方形,纺锤形四层 式r;C22蜂巢层keriotheca ; P1-2副隔壁 septulum及拟旋脊parachomata,极盛;P3: 衰退 ,Permian末绝灭extinction。
原生生物界(Protozoa)
最低等的无组织tissue、无器官organic的单细
胞unicellular动物。细胞各部分化,各司一定
的功能,形成“类器官”。
个 体 微 小 , 一 般 小 于 250μ , 需 用 显 微 镜 microscope观察研究。
第三章 原生动物
(1)核进行有丝分裂,分裂时核膜不消失,基体复制为二 (2)虫体开始从前端分裂,鞭毛脱去,同时由基体再长出新 的鞭毛;或是一个保存原有的鞭毛,另一个产生新的鞭毛 (3)胞口纵裂为二,由前向后裂开,断开形成2个个体
(二)重要类群 1、植鞭亚纲 通常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常见种类: 浮游鞭毛虫(如绿眼虫) 群体生活类(如团藻、盘藻) 赤潮生物类(夜光虫、沟腰鞭虫等) 淡水污染生物类(钟罩虫、尾窝虫等)
有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3种类型;
无性生殖有二裂生殖、复分裂生殖、质裂和出芽生
殖;有性生殖有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主要类群有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原生动物
鞭毛纲Βιβλιοθήκη 运动器官 鞭毛纤毛纲 肉足纲 孢子纲
纤毛 伪足 无
营养方式 植鞭亚纲,自养 动鞭亚纲,异养 (渗透、吞噬) 异养 异养 异养
单细胞动物的群体是单细胞动物向多细胞动物过 渡的中间类型
二、大小、形态、生活习性及运动方式
身体微小 疟原虫 2-3微米 形态多样 圆形、长条形、钟形、喇叭形等 生活习性 自由生活、寄生生活、共生生活
运动方式 许多原生动物利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也 有不少原生动物固着生活
三、生理特点
外质 内质
细胞质分为外质和内质,外质均质透明,内质流动,具颗粒
由于局部的外质和内质的胶态变化,细胞质向该处流动,使 身体形成临时性的突起,称为伪足;运动和摄食由伪足完成
伪足可以随时形成或消失,因而动物的体形经常改变,形成 特有的变形运动。
食 物 泡
2、体表
质膜;有的种类具石灰质、硅质或 几丁质外壳 3、繁殖 二分裂;有性生殖 4、包囊普遍
普通动物学 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
鞭毛的结构
(4)营养:
• 光合营养, • 腐生性营养(渗透性营养)
(5)运动:鞭毛
(6)生殖:
• 纵二分裂(有丝分裂的一种)。 • 包囊生殖:逆境下,虫体变圆,分泌一种胶质包囊,
将自己包围起来,眼点逐渐消失,代谢降低,随风散 布。环境适合时,虫体破囊而出,出囊前进行一次或 几次纵分裂。
锥虫
眼虫
二、原生动物的分类
(一)鞭毛纲(Mastigophora) (二)肉足纲(Sarcodina) (三)孢子纲(Sporovoa) (四)纤毛纲(Ciliata)
(一)鞭毛纲(Mastigophora)
1. 代表动物-眼虫 (Euglena)
(1)分布:
有机物丰富的水沟、池沼、缓流中
(2)形态:
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来讲是最简单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作为一个细胞来讲是最复杂的
2.其生理活动是由各种细胞器官(organelle)来执 行和完成的。
A.运动机能:鞭毛(flagellum)、纤毛(cilium)、伪足 (pseudopodium) 等胞器司运动。
5
B.营养机能:
• 植物性营养:光合自养,反映原生动物的原始性,如眼虫(少数) • 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它生物或有机碎片,残
(2)出芽生殖(budding reproduction),实际也是一种二分 裂,只是形成的两个子体大小不等,大的子细胞称母体,小的子 细胞称芽体。
9
(3)多分裂(multiplefission),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多次,形成许 多核之后细胞质再分裂,最后形成 许多单核的子体,多分裂也称裂体 生 殖 ( schizogony), 多 见 于 孢 子 虫纲。
原生生物界
• 常赋存在深
海硅质岩中
放射虫各类化石代表
三、有孔虫目纺锤虫亚目(重点)
(一)基本特征 (二)外壳形态及构造 (三)主要化石代表
(四)演化趋势
(一)基本特征
• 指相化石---浅海,底栖
• 标准化石--生存时代:C13-P2
• 个体一般1mm,大者可达20-30mm
(二)外壳形态及构造(1)
外壳形态
(五)纺锤虫演化中的主要事件
• C1出现 • C3蜂巢层出现 • P11拟旋脊出现 • P12副隔壁出现
本章要点
• 纺锤虫的构造模式图及 主要构造 • 纺锤虫主要演化趋向及
主要演化事件
• 纺锤虫的地质分布
旋壁的组合: 单层式
双层式
三层式
四层式
(三)外壳的细微构造--隔壁
隔壁是旋壁向中心弯曲的部分,与中 轴平行,它将纺锤虫分隔成许多小壳室。 隔壁有平直、轻微褶皱、强烈褶皱之分。
一般而言,低级纺锤虫隔壁较直,高级通
常发生褶皱。
(三)外壳的细微构造--隔壁
平直型:在切 片中呈直线状,仅 出现于两极。
(三)外壳的细微构造--隔壁
第三章
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为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或单 细胞集合体的生物,包括原生动物和类植 物的低等藻类。其单细胞不但有发育完善 的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而且还具有 一般动物的主要生活机能(如运动、呼吸、 新陈代谢、繁殖等)或一般植物的主要生 活机能(如光合作用等)。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三)外壳的细微构造--旋壁
疏松层:为不 均一的半透明 状,位于致密 层之外的为外 疏松层,位于 壳内的为内疏 松层。终壳无 外疏松层。
(三)外壳的细微构造--旋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藏卵器的形态
◇化石藏卵器的构造 1. 螺旋细胞 2. 顶部构造 3. 底孔和底板 4. 受精卵和受精卵膜
受精卵被螺旋细胞所包围。形态和藏卵器相似。受精卵有受精卵膜保护, 受精卵膜可以保存为化石,常收缩成袋装挂在壳壁内侧。
5.纹饰
螺旋细胞的表面,常发育有各种装饰,如瘤状、横棒、波状起伏和次生脊 等。
10-Neoschwagerina ( P1)
18
壳小到中等,纺锤形。6-9圈。旋壁由致密层、
透明层和内、外疏松层四层组成。隔壁轻微 褶皱。旋脊粗大(图3-3,6)。晚石炭世早期。
壳小到中等,纺锤形。6-9圈。旋壁由致密层、透明 层和内、外疏松层四层组成。隔壁轻微褶皱。旋脊粗 19 大。晚石炭世早期。
31
轮藻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生态:
好光喜氧,广泛分布于淡水或半咸水中 钙化是其保存为化石的重要条件,化石一般产于陆相(河湖) 地层之中。 常和介形类、腹足类、双壳类及鱼类化石伴生,而在含有较 丰富高等植物化石的层位中,往往找不到轮藻化石。 古今轮藻具有相似的环境适应性。 有时轮藻化石也见于海相地层中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第二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
轮藻门(Charophyta)
24
第二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和轮藻门(Charophyta)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多为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藻类,
单体,或结合成各种群体。 ◇个体微小、最小者仅4μm, 大者在100μm以上,一般直径 在20μm左右。 ◇细胞壁高度硅化,有两个形态相 似、大小不等的壳瓣相互套合而 成,形如培养皿。 ◇种类繁多,约11000多种;现代硅藻和化石硅藻有许多共同 分子 。
蜓壳的基本特征
7
蜓 壳 的 构 造 示 意 图
8
蜓壳的研究方法
9
蜓壳切面方向
10
蜓壳构造的变化
11
蜓 壳 类 型 ( 壳 形 变 化 ) 特 征
12
蜓壳构造的变化
13
蜓壳构造的变化
14
蜓壳构造的变化
15
蜓壳旋壁微细构造示意图
16
蜓类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17
蜓类代表属
1-Ozawainella(C2-P) 2- Eostaffella( C)
硅藻的年代鉴定和石油:
储藏在其骨架中作为食物和帮助飘浮的油脂可储存在沉积物 中,成为海下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通过分析这种有机物DNA序列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与化 石记录相比较,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计算了硅藻的出现时 间—— “硅藻是在9150万年前出现的。可以使用这一信息来 寻找可能储藏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层。” (Jaap S. Sinninghe Damste,2008 ) 硅藻土: 具有典型的硅藻生物结构,吸附性强,熔点高 ,重要工业 原料 :研磨剂、填充剂、催化剂载体、增光剂、过滤吸附 剂、隔热 及隔音材料等。 地层划分对比: 硅藻化石组合 划分 K-Q 地层 27
硅藻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生态:在海洋中硅藻的种类最多,淡水和潮湿的土 壤也不少,多营浮游生活—海洋的”草原”
对于水体含盐度和温度相当敏感:淡水种、咸水种、 半咸水种、冷水种、暖水种、广温种—古生态学应 用潜力大
地史分布:始现:J;繁盛:新生代;现代硅藻在 寒带和极地最多 。
26
硅藻的地质意义
6. 外壳
某些化石藏卵器的外部尚包裹着一钙化了的营养性外壳。
30
轮藻的分类
根据螺旋细胞的旋转方向,轮藻分为三个目:
1. 直立轮藻目(Sycidiales) 螺旋细胞直立。有顶孔。 晚志留世至早石炭世。
2. 右旋轮藻目 (Trochiliscales) 螺旋细胞右旋。有顶孔。 早泥盆世至早石炭世。 3. 左旋轮藻目(Charales) 螺旋细胞左旋。有或无顶孔。有或无外壳。此目包括了所 有的现代类型,中泥盆世至现代。
28
化石藏卵器的形态
化石藏卵器(gyrogonite):
主要是卵囊球(oogonium)的钙化部分,大小在0.20-3.5mm之 间,形态多样,有卵形,椭球形,球形,圆柱形,瓶形等。 ◇化石藏卵器的构造 1. 螺旋细胞
从底部开始向顶部延伸包围受精卵的细胞称为螺旋细胞(spiral cell)。螺旋细胞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右旋和直立三种。
3-Pseudostafella( C21)
4-Palaeofusulina( P3)
5- Profusulinella (C21 ) 蜓类代表属 6-Fusulinella( C21)
7-Fusulina(C21)
8-Pseudoschwagerina ( P1)
9-Verbeekina( P2)
21
壳中等到大,纺锤形。11-20圈。旋壁由致密层和
蜂巢层二层组成。隔壁平。有轴向和旋向副隔壁, 旋向副隔壁可分一、二级。拟旋脊发育,低而宽, 常与一级旋向副隔壁相连。中二叠世。
22
壳小,纺锤形至粗纺锤形。旋壁由致密层及透明层
组成。隔壁强烈褶皱。无旋脊。晚二叠世。
23
第三章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2. 顶部构造
分类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具顶孔和无顶孔两个基本类型。具顶孔类型是 指某些化石藏卵器的顶心,螺旋细胞末端没有完全闭合留下一个孔。此 等类型的顶部截平,或呈细颈状和楔状。无顶孔类型是指螺旋细胞末端 完全闭合,致使顶孔消失。
3. 底孔和底板
底孔多呈五角漏斗形。在底孔的上部或中上部有一底板。底板一般呈倒 29 截顶五角锥形,薄板形或柱形。底板形态是分类依据之一。
轮藻门(Charophyta)
概述
◇藻类中体形较大、构造较复
杂的一个类群。 ◇藻体内含叶绿体,营养体具 貌似“根”,“茎”,“叶”的分化。 这些所谓根、茎、叶实际上均 由简单管状细胞所组成。 ◇轮藻多为雌雄同株。雌性繁 殖器官叫藏卵器,雄性繁殖器 官叫藏精器,它们均着生于枝 的节部。 ◇轮藻植物化石最早出现于晚 志留世,以藏卵器化石最为常见,营养体碎片较少见,藏精 器印痕极罕见。
第三章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第二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
轮藻门(Charophyta)
1
第一节
概述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最低等的真核单细胞动物 无组织、无器官,细胞各部分化,各司一定的功能,
形成“类器官”
个体微小,一般2~5mm,需要显微镜观察研究
由一团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可具有骨架
或分泌坚硬的外壳
分布广泛:淡水、海水及潮湿的土壤中,甚至寄生
2
3
原生动物的分类
4
蜓目(Fusulinida)
肉足虫纲(Sarcodina) 有孔虫亚纲(Foraminifera)
5
蜓壳的基本特征
地史分布:
始现:晚志留世;繁盛: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早白垩世和 早第三纪(古近纪) ;现生轮藻全为左旋类轮藻 32 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划分、对比和时代确定的重要依据
壳小到大,粗纺锤形至长纺锤形。旋壁由致密层及
蜂巢层组成。隔壁在壳中部平直,两极褶皱。旋脊 发育,每圈均有。晚石炭世。
20
壳中等到大,粗纺锤形至球形。内2-5圈包卷紧密,
外圈突然放宽,末圈略收紧。旋壁由致密层和细蜂 巢层二层组成。隔壁褶皱轻微。旋脊小,只见于早 期壳圈上,放宽的外部壳圈上不发育或无。初房很 小。早二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