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docx
【情境作文教学法】小学作文教学法

【情境作文教学法】小学作文教学法
情境作文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境
中进行思考和写作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步骤和策略:
1. 情境创设:首先,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或激发学生兴趣
的情境。
例如,可以是一次春游、一次家庭聚餐或者是一个虚构的故
事场景。
2. 情感激发:在情境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
学生在情感上与情境产生共鸣。
3. 思维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情境中可能
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结果。
4. 写作指导:在学生对情境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感受后,教师可以给出
写作的指导,包括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等。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自己的写作实践。
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6. 作品分享: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进行小组或全班的分享,通过互
相评价和讨论,提高写作水平。
7. 反思总结: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总结写
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次写作积累经验。
8. 持续改进:情境作文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
反馈和写作成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通过情境作文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情感、思维和创造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情境和环境而设计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环境的情感和社交因素,注重学习者的参与和互动,使学习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真实性。
在情境教学法中,学习者被置于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实践性,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注重真实情境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详细探讨。
1.2 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
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况中进行实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写作规则和技巧。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
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挑战,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写作学习中。
情境教学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情境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情境教学法的特点1. 强调实际情境:情境教学法注重将学习和教学设置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模拟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 注重互动和合作:情境教学法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交流、讨论和辅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中小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家长老师都犯愁,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家长给孩子买来了一本本的作文书,老师让学生背诵、抄写优秀作文,结果,孩子们一写作文就翻作文书,不是抄写就是仿写,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究其根源,主要还是他们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体验和感受的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充满着个性和灵气,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情境体验式作文的教学途径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给学生创设亲自体验亲自经历的情境呢?我想可以从课堂体验情境、自然观察体验、生活感悟情境、社会实践情境入手。
(一)、课堂体验情境课堂体验是情景式作文教学的最基本途径,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观察、议论、争议表演甚至玩耍的过程中形成作文材料,完成思维训练,产生情绪情感体验,最后形成语言文字完成习作。
这样的课教师上起来轻松,学生喜欢,作文效果也非常好。
笔者在小学支教就采用课堂表演和游戏的形式给中高年级的学生上了几节作文教学课,效果不错。
三四年级主要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教他们记事,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传话拼话”等,让学生先分组游戏,然后口头讲述游戏过程,最后形成文字写下来,并要求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五六年级主要采用表演的形式,如“独臂人的一天”、“公交车上”、“究竟该谁背书包”等,动作、哑剧表演,这种表演一般是选一至四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想象,表演完后,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想象、思考融入到表演过程中写下来,要求有细致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由于给学生创设了体验情境学生的习作兴趣很高,观察也格外认真,思维也十分活跃,两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能写出生动活泼的作文来。
(二)、自然观察体验自然界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自然,在观察中热爱自然。
高中语文情境作文教学方法(详情)

高中语文情境作文教学方法(详情)高中语文情境作文教学方法情境作文教学法是一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作文教学法,它通过创建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下面是情境作文教学法在高中语文中的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或话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作情境:老师在课堂上创建一个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情境中的情感和氛围。
3.探索:老师引导学生探索情境中的问题,思考情境中的主题和意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开拓思维。
4.写作:老师给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和指导,让学生根据情境和探索结果进行写作。
5.评价: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从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提高写作水平。
6.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情境作文教学的经验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
情境作文教学法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主题,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职语文高考作文教学方法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过程,需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从基本材料入手,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
1.基础等级训练:这是作文复习的基础层面,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要义,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
2.发展等级训练:这是作文复习的提高层面,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作文的深刻性、丰富性、文采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
3.热点等级训练:这是作文复习的创新层面,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以及新兴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4.作文训练的步骤:这是作文复习的有益步骤,包括总结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根据不同考生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作文训练方案,实施作文训练。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作文复习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和发展等级训练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情境作文教学法

情境作文教学法关于情境作文教学法成功的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即,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要学生会独立、主动地去获取已有知识。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关于情境作文教学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以“趣”为导向进行创设我们知道,玩耍和进入情境是每个孩子天生的性情所在,因此应当把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游戏行为,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轻松地掌握所要掌握的知识。
以拔河比赛的写作教学为例。
在准备前期工作时,教师要让学生对整个拔河比赛的过程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体会。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行的分组,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活动身体,进行比试。
赛后,教师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询问,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玩耍的天性进行了认同,而且加强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以“真”为基础进行创设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遵循客观事实,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设定一种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大自然为背景去设定一些需要的情境,在景物和教学的文字学习之间自由切换,激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以“春天在哪里”这一句写作主题为例,在适当的条件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田野中进行学习和观察,近距离地和田地里的花草树木、麦苗油菜接触,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自然的美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发觉春天的独特之处。
相信有了这些发现之后,学生的写作必将事半功倍。
三、以“美”为追求进行创设孩童时期拥有实践和发现美丽的东西的本性,因此广大教师可在作文课上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本性,升华学生的灵魂世界,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将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行再现和升华,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
例如,将音乐讲学的.形式使用到《快乐的童年》文本写作上,以轻松欢快的轻音乐为背景进行课文的讲述,可让学生以一种欢乐的心情对文章进行学习和认知,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从而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次体验自己的欢乐童年,最终在脑海里形成真实、动态的画面。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得模式与方法设计者边春明孙玉环宋秀云【问题得提出】回顾反思我们得作文教学:a、重“理”轻“情”。
指得就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得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
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得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
于就是学生得作文就就是:一样得开头,一样得过程,一样得结尾。
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得写作冲动在固定得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得语言也湮没了!b、重“文”轻“境”。
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得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得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得创设。
失去了真实情境得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
现在得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得作文教学任务。
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得作文训练已经到位。
但就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就是远远不够得,也就是单调乏味得。
因为孩子得生活就是丰富多彩得,每天都有精彩得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得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得有效整合。
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就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就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带来得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
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瞧到老师这样得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得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前后照应法”……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得天性,套上固定得枷锁,让我们瞧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得稚嫩得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得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象”,“要珍视个人得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得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 提出“学生作文也就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就是学生得一种独特体验”。
论作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论作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作文写作的能力。
以下是在作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实施步骤。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有情境特征的主题或话题,例如描述一个城市的夜晚,或者讲述一个人的成长故事。
通过设定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的情境描述,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进行观察、感受和思考。
教师可以描述一个人在雨中独自散步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情境中的气氛、感受和细节。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个情境的理解和想法。
学生可以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细节、感受到的情感以及想象到的故事情节等。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角色或者事件,并展开个人写作。
学生可以从角色的角度出发,结合情境中的细节和气氛,展开自己的想象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例如关注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故事情节的设计等,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质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交流和评价。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写作技巧。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在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情境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与学习内容的情感联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语言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情境和写作任务的设计,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情境作文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情境作文教学具体实施方法英文回答: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ituational essay requires a structured approach that focuses on both the content and language aspects. Here is a step-by-step method to effectively teach the writing of a situational essay:1. 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 Begin by introducing the topic of the situational essay to the students. Provide them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xt and the purpose of the essay.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describing a memorable vacation, you can start by sharing your own experience of a memorable vacation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s.2. Brainstorming and organizing ideas: Encourage students to brainstorm ideas related to the topic. This can be done individually or in groups. Once they have generated a list of ideas, help them organize their thoughts into alogical structure. Teach them how to create an outline or a mind map to organize their ideas.3. Developing a thesis statement: Teach students how to develop a clear thesis statement tha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ir essay.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the benefits of regular exercise, the thesis statement could be "Regular exercise improves physical health, mental well-being,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4. Writing the introduction: Guide students on how to write an engaging introduction that grabs the reader's attention. Teach them to use attention-grabbing techniques such as a rhetorical question, a surprising fact, or a relevant anecdote.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society, the introduction could start with a rhetorical question like "Have you ever wondered how social media has transformed the way we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5. Developing the body paragraphs: Teach students how to develop coherent and well-structured body paragraphsthat support their thesis statement. Encourage them to provide evidence, examples, and relevant details to support their arguments. Teach them how to use transition words and phrases to connect their ideas and create a smooth flow of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ime management, a body paragraph could discuss the benefits of prioritizing tasks and using a schedule.6. Writing the conclusio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a strong conclusion that summarizes their main points and leaves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the reader. Teach them how to restate their thesis statement in a different way and provide a final thought or a call to action. For example, if the topic is about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the conclusion could end with a call to action like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take immediate action to protect our planet and ensure a sustainablefuture for generations to come."7. Editing and revising: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editing and revising their essays for clarity, coherence,and grammar. Teach them how to self-edit their work and encourage peer feedback. Provide them with a checklist of common errors to look out for, such as spelling mistakes, punctuation errors, and sentence structure issues.中文回答:情境作文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需要有结构化的方法,注重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设计者边春明孙玉环宋秀云问题的提出】回顾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a重“理”轻“情”。
指的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
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
于是学生的作文就是: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
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b、重“文”轻“境” O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
失去了真实情境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
现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
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已经到位。
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单调乏味的。
因为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的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整合。
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带来的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
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看到老师这样的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 、“前后照应法” ,, 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的天性,套上固定的枷锁,让我们看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的稚嫩的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
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1)体验就是对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经历和感受;(2)体验是“亲自”感受到的心灵境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
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强调感受的过程和结果。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
所谓“亲历体验”,就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件事、人物、事物、思想。
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
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学生是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的。
那么如何在作文时诱发学生的体验呢?【实施策略】(一)以“阅读生活”为本真,丰富习作内涵梅子涵先生认为:“儿童应该多亲近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以善为美,劝人为善,喜欢读童话的孩子通常不会变坏,从小看童话长大的孩子与从没看过童话的孩子有很大不同。
”阅读无疑是最直接、最便利诱发体验的方式了,将习作有机地融入孩子的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不仅对孩子的阅读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引领,还加深了孩子对作品内涵的领悟,此时习作成为联结孩子心灵与作品灵魂的桥梁。
“续”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期待。
一篇童话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让我们满心欢喜;有的故事催人泪下,甚至不愿接受。
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乘着童话的文字继续飞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结尾。
如看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觉得小姑娘太可怜,学生就开始续写。
“新”写,使故事中有“我”的创造。
如在阅读完《鸟的天堂》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改写成导游词,尽量用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将文本文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曾祥芹先生提出一个“表达性阅读”的概念,即要关注阅读吸收后的倾吐一一以文表心,也就是将习作与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读写协调发展。
“后”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情感。
往往在读完一个故事,一篇小说,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在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时,写下的感触、读后感。
在看完《爱的教育》中《痊愈》这个故事时,学生写道:“有过生与死的较量,才懂得珍惜和可贵。
幸好,《痊愈》这篇日记让我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旅行,使我深深地明白:珍惜生命,珍惜我们健康生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吧!”通过写读后感,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与作者对话,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树立人生价值。
将习作融入孩子的阅读中,既提升了阅读,使孩子对文学作品有了对话,有了内化,又升华了感悟,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能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势必激起他们言说的欲望,此时安排“写”恰到好处。
(二)以“生活世界”为本原,拓宽习作视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接触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
【案例1】《秋天的雨》开学前几天,一直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坐在办公室里的我,望着窗外,微风拂面,夹杂着雨丝,独自享受着雨带来的清凉。
望着望着,突发奇想:何不让孩子们淋一淋雨呢?于是就布置了“淋雨” 、“写雨”的回家作业。
淋一淋“雨”(1)可以走到窗边,阳台上,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雨进行一次亲密的“对话”。
(2)如果雨小了,可以走进雨中,用手和身体与雨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
写一写“雨” 让雨也在我们的稿纸上“下一下”吧,比比谁的雨下得更美,更大,更欢!附学生片断:学生甲:我又将手伸出窗外,雨滴在我的手上,轻轻的,凉丝丝的。
我静静地听着雨声,这声音让我感到喜悦,刚刚无精打采的我,现在像听到命令似的,马上振作起来。
我闭上眼睛,细细地听,慢慢的,慢慢的,我觉得这就是一首欢快的曲子,那轻快的旋律真像音乐家在演奏,,学生乙:我昂起头,仔细看着小雨点儿,它有着苗条的身材,穿着一件透明的衣裳,是那么轻盈,是那么飘逸。
雨儿如同银丝般飘下来,密密的,斜斜的,朦朦胧胧的一片,,学生丙:这几天,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
风,一直轻轻地吹着,没有夏天的狂暴,没有冬天的寒冷。
雨还是下着。
我跑到楼下,张开双臂,雨点儿落在我的手臂上,凉凉的,冰冰的,十分舒服。
调皮的雨点儿一会儿躲在头发里,一会儿坐在手臂上,一会儿躺在手心里,,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富于个性的语言,写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怎不令人欢喜?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
”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从而拓宽习作的视野,积累习作的素材。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提供习作平台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
【案例2】《陀螺大战》上学期,陀螺成为孩子们最时尚的玩具,风靡一时。
课间有围在一起聊陀螺的,什么“银爪白虎S”、什么“旋翼飞凤”、什么“震山狮神”、什么“怒江灵豚” ,, 说得头头是道;回到家,有赛陀螺的,三个一群,五个一撮地围在一起,随处可见。
陀螺占据了他们的思想,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全部。
与其这么发展下去,不如来个陀螺大战,一比高下。
陀螺知识大比拼向同学们介绍陀螺,说说自己的陀螺的零件,以及这些配件的功能。
别开生面的陀螺大战陀螺大赛分四局,第一局预演赛,参赛选手在指定地点先热热身;第二局预赛,共分为6轮,每轮6 位选手,坚持旋转到最后的陀螺获胜;第三局复活赛,在第二局中表现不错的陀螺还可以进入复活赛;最后一局是总决赛,决出一等奖1 名,二等奖2 名,三等奖3 名。
陀螺大赛的筹备工作:1)战场的布置:5 名男生。
用小方凳围成四四方方的战场。
2)摄影1 名、裁判4 名和通讯员1 名。
“陀螺”飞进了作文本比赛结束了,大家仍沉醉在比赛的火热气氛中,连平时不爱玩陀螺的女生,平时样样不出众的学困生也获得了第二名,大家为之高兴和兴奋。
教师趁热打铁,将写作的活动引入正题。
经过交流和指导,学生愉快地写作,不多时,一篇篇佳作“新鲜出炉”。
附陀螺大赛活动照片:刘铁芳博士说:“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残缺的,缺少幸福体验的童年是暗淡的。
” 一堂好的作文课应当与学生游戏一起发生,只要孩子心中有游戏的诉求,作文课就可以拉开“序幕”,搭好“舞台”,让孩子们的言语自由“舞蹈” 。
【案例3】《点鼻子》小游戏为了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我决定在语文课上玩个小游戏。
看到我在语文课上又发白纸,又滴墨水,学生一脸疑惑,带着好奇又是看,又是问,谁也猜不出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
准备工作就绪,我终于发话了:“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
”“耶!”在一片欢呼声中,我们的游戏开始了:要求同学们跟着我的指令做。
左手拿纸,右手食指蘸墨水,点鼻子。
真点鼻子?学生开始矛盾,真点!无奈,学生跟着我点了鼻子。
结果出来了:墨水印全在同学们的鼻子上安了家,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得人仰马翻。
突然有同学发现我同样点了鼻子,但鼻子上没有墨水印。
经过一番争论后,同学们终于明白。
“老师用食指蘸墨水,中指点鼻子,我们缺少了观察!”,“都是不仔细观察惹得祸,害得鼻子受苦受累!”,“原来老师这般“狡猾”!”,,后记事后,一篇篇文章《点出了道理》、《“狡猾”的老师》、《“小”鼻子中的“大” 秘密》、《与众不同的语文课》、《那一刻》,, 跃然纸上,看得我欣喜若狂,不禁为学生的精彩而喝彩。
不需要传统的说教,不需要作前的指导,那灵动的语言,那深刻的道理,都在那一次迸发,这都缘于“体验” !(四)以“创设情境”为手段,唤醒习作冲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
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
” 因为“学习产生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
”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