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原则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制定规范要尊重学生和班级发展的需求,大多数的学生要认同,如果学生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规范,他们自己愿意遵守,也能够自觉遵守。并不是班主任根据以往带班经验自拟的要求,让学生执行。其次,班主任要改变“管”和“控制”的观念,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民主集中的正能量,力争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自我规范中进行自我教育。班规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一。下面是节选的三个班规是初中班级的班规。
作为一个班主任,孙维刚所制定的班级管理规则简单、明确、严厉,更重要的是他毫不妥协、坚定不移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残酷”地落实了这些要求。
(二)民主集中的原则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和学生多协商,听取多数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例如:《利用课间零散时间学习的规定》的启示
一天,学生们找到班主任魏老师,提出为了更好的利用课间的时间学习,出台一个课间学习规定,在自己的座位上学习,魏老师深知这个规定有一定的欠缺,但还是同意让几个班干部试一试。于是班干部们将课间不说话的规定拟定好之后,开始在班内实行。但是此规定实施不到一周就实施不下去了,原因是课间的情况很复杂,同学们有去厕所的,有去喝水的,还有去找老师的,出出进进的根本安静不下来;还有的学生利用课间跟其他同学讨论问题,声音怎么小也是嘁嘁喳喳乱糟糟的。规定中的好几条成了摆设,班干部找到魏老师寻求对策,魏老师让他们找同学要答案,班干部们将实施一周的规定交给大家来讨论,并说明了这项规定的想法。同学们理解了班干部的意图,经过热烈的讨论,对其中的几项硬性规定进行了修改,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些规定既保证了想利用课间学习思考的学生利益,又保证了讨论式学习和办事情学生的利益,学生干部看到同学都能够自觉遵守这个规定,很开心。
这个案例中魏老师做的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当班干部找到魏老师商量制定新班规时,老师没有立即指出他们班规的弊端所在。而是支持他们大胆的尝试,在实践中检验,让学生勇于尝试错误,在挫折中锻炼班干部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在实践中教会了班干部的民主集中的工作方法。新班规出现问题后,班干部找到老师求助,老师没有告诉他们如何修改新班规,而是指导他们去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说明新班规的意义。最后,新班规得以顺利实施。其实,老师的民主作风,就是在班级管理的点滴管理和教育中,学生耳濡目染习得的。
在我们班级管理中,通常的做法是:要么老师当机立断,代替班干部修改班规,一步到位;要不就否定学生的做法。假设老师当初直接点出新班规的不可行之处,假设当班干部找到老师求助时,老师挥笔将新班规修改完善,也就不会及有班级的民主之风,更不会有班干部积极主动的为班级发展而制定新规的行为了。
但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不能陷入放任自流的误区。所以,要注意区分民主与放任是截然不同的。我在工作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普通高中的班级,最近学生经常出现上课说话、接下茬、迟到、旷课的现象,学生的课上和课下的纪律也有散漫的趋势,班主任为了严肃纪律就制定了五条班规。班会课上,老师拿出事先印好的班规一一发给大家,然后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最近我们班的纪律不太好,为了严肃纪律,我制定了五条班规,现在发给大家讨论讨论。接下来就是学生们坐在座位上开始讨论。讨论中,我观察到有的学生在一起懒懒的讨论着,还有的学生兴高采烈的说着与班规无关的事情,看到老师走过来连忙装装样子,老师一走过去他们又恢复了原来的话题。而老师没有察觉的陶醉在自己的新规讨论中,我暗暗为这位老师捏了一把汗。果然,出现了我不愿意看到的情况。经过 20 分钟的讨论,老师开始询问讨论结果了,这时有一名男同学主动举手,老师请他发言,他说道:老师,我认为第三条的规定不好,我们肯定做不到,因为……。男同学用一通冠冕堂皇的理由把老师说得哑口无言。于是老师征求大家的意见道:同学们的看法呢?让老师想不到的是多数学生迎合了男同学的看法,都说做不到。老师只好说:做不到我们就把这条去掉吧。受到男同学的启发,又有几名学生对新班规中的第二条和第五条提出疑问,老师如法炮制,也给删掉了。最终老师出台的五条规定只有两条得以通过执行。班会中,老师删除
条规时,表情那么自然,删得那么心安,让我心中震撼不已,难怪我一进这个班听课就有点怪怪的感觉,事情虽然过去多年,但这个班会的结果,却令我挥之不去。
这个案例中,老师虽然想发扬民主,却没有很好的把握民主的要义,班会上放任学生删除条规,而不是修改条规,使得针对班级出现问题的新条规险些全盘“流产”。其问题在于:首先,新条规的产生是老师针对班级出现的纪律问题,一厢情愿制定的。其次,老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没有做深入的调查,是按照自己想象的原因制定的条规。假如班主任在班级问题产生后,深入调查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假如班主任让学生讨论班级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办法,我想学生们就不会故意利用正当的讨论途径,否定阻止新规的执行了。
(三)少而精的原则
如果班级常规多得让学生记不住,学生如何自觉去执行呢?因此,班主任在指导制定班级常规时要考虑常规的总量,记住规范的要求,是学生执行规范的前提条件。
(四)动态发展的原则
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和学生发展需求对常规的内容进行调整。调整要求过高学生做不到或者已经成为习惯没有必要的规定。注意时限,调整不能过于频繁。
(五)可操作性的原则
班主任指导学生常规管理在执行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容易记忆,能够评价。例如有的班规中写道“养成学习好习惯”,还有的班规中这样写“坚持每天半小时对第二天的主要课程预习,并做好预习笔记。”针对这条规定配以保证措施:各科课代表监督,各小组组长换组检查打分,报备记录员。“养成好习惯”的要求太笼统,没办法操作,而对预习的要求是可以操作和监控的。
(六)弃繁就简的原则
一方面,常规制定的内容上要清晰,有层次,常规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太繁琐,繁琐容易做不到,常规要求也就流于形式,或者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在语言表述上要简洁。
(七)主动发展的原则
学生是规范的主体,班主任要调动学生为实现目标主动规范行为的动力,加强教育。以班规 1 为例:哪个月开展哪些活动,由谁来负责,活动形式是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初中三年中学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一目了然,养成习惯后不用老师的督促,学生就能够主动的做这些工作和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详实具体的班规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工作。
(八)全面发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