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合集下载

2020年(员工福利待遇)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2020年(员工福利待遇)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员工福利待遇)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发文部门]民政部[发文号]民发〔2001〕24号[发文时间]2001年2月6日[生效时间]2001年3月1日1、总则1.1为加强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为残疾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1.3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帮助残疾人适应社会,促进残疾人自身发展。

1.4本规范所列各种条〖HT〗款均为最低要求。

1.5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关联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SOCIALWELFAREINSTITUTIONFORDISABLEDPERSONS为肢体、智力、视力、听力、语言、精神方面有残疾的人员提供康复和功能补偿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承担教育、养护和托管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

3、服务3.1膳食3.1.1有由主管部分颁发了卫生许可证的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食堂,配备厨师和炊事员。

3.1.2厨师和炊事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严防食物中毒。

3.1.3注意营养,合理配餐。

每周有食谱。

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或医嘱要求,制作普食、软食、半流食、流食及其它饮食。

3.1.4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送饭到居室,根据需要喂水喂饭。

清洗消毒餐具。

3.1.5每月召开1次膳食管理会,征求智力正常的残疾人及其他残疾人家属的意见,满意率达到80%之上。

3.1.6照顾不同残疾人的饮食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

3.2护理3.2.1每天清扫房间1次,室内应做到无蝇、无蚊、无鼠、无蟑螂、无臭虫。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

3.2.2为供养人员提供干净、得体的服装,且定期换洗。

夏季经常换洗,其它季节每周1次。

3.2.3整理床铺。

3.2.4每周换洗1次被罩、床单、枕巾(必要时随时换洗)。

河南省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

河南省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

河南省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4.06•【字号】河南省政府令第60号•【施行日期】2001.04.06•【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社会福利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60号)《河南省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已经2001年3月29日省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李克强二00一年四月六日河南省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维护社会福利机构及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兴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托管、康复等服务的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及有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第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坚持社会福利性质,确保服务质量。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负责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民政部门共同做好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兴办或资助社会福利机构,促进社会福利事业与当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第六条依法成立的组织、法人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下简称申办人),凡符合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具备条件的,可以依照本规定,兴办社会福利机构。

第七条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民政部门规定的条件提交相关材料,并按下列程序申请批准:(一)申办需冠省名的社会福利机构,由省民政部门审批;(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境外组织或个人投资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经省外经贸部门审核后,由省民政部门审批。

(三)其他社会福利机构的申办,由省辖市民政部门审批或规定。

第八条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办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同意筹办或者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和规范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服务机构是指国家、社会和个人举办的,依法登记的专门为残疾人提供供养、托养、照料、康复、辅助性就业等相关服务的机构。

属于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中内设的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管理,参照此办法执行。

《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等规定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不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残疾人服务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服务对象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入住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残疾人应当遵守机构的规章制度。

第四条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是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国残疾人服务机构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行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能和残疾人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主要内容,对残疾人服务机构进行政策和业务指导,履行相关监管责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残疾人服务机构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对残疾人服务机构进行监督。

第五条残疾人服务机构应当依法登记。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非营利性残疾人服务机构,应当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定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

非营利性残疾人服务机构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有关规定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登记。

营利性残疾人服务机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管辖权限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残疾人数量、分布状况及服务需求,制定并实施残疾人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将残疾人服务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完整版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完整版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12月30日民政部令第19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社会福利性质,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社会福利机构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审批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

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

第七条依法成立的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以下称申办人)凡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筹办申请。

第八条申办人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二)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三)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资金来源的证明文件;(四)拟办社会福利机构固定场所的证明文件。

申办人应当持以上材料,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批。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

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外经贸部门审核。

第九条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根据当地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审查,作出同意筹办或者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生活质量,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而制定的。

以下是一些与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相关的参考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要求:1. 建筑物宜选址在交通便利、环境舒适的地方,方便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活动。

2. 建筑物必须无障碍,包括易于进出的通道、扶手、坡道、电梯、无障碍厕所等,并采用易于识别的指示标志和提示设施。

3. 设立必要的隔离区域和补充空间,以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例如康复训练室、疗养区等。

4. 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如太阳能热水等,以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

二、服务内容和质量要求:1. 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包括24小时看护、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并根据残疾人的个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安排。

2. 建立健全的残疾人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相关信息的保密和隐私。

3.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服务,关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4. 提供营养合理的饮食,满足残疾人的膳食需求,并提供饮食健康指导。

5. 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置等,帮助残疾人提高自理能力。

6. 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参与活动,培养残疾人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管理制度和人员要求:1.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并明确责任与义务。

2. 拥有合格、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确保服务质量。

3. 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

4. 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等的合作,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服务的综合性和连续性。

四、安全管理要求:1.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残疾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提供消防设施和紧急求助装置,以应对突发火灾、地震等意外情况。

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环境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转。

4. 加强药品管理,制定药品使用和储存规范,防止误用或滥用药物。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19号]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19号]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19号)现发布《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多吉才让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社会福利性质,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社会福利机构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审批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

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

第七条依法成立的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以下称申办人)凡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筹办申请。

第八条申办人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二)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三)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资金来源的证明文件;(四)拟办社会福利机构固定场所的证明文件。

申办人应当持以上材料,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批。

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和规范残疾人服务机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服务机构是指国家、社会和个人举办的,依法登记的专门为残疾人提供供养、托养、照料、康复、辅助性就业等相关服务的机构.属于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中内设的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管理,参照此办法执行.《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等规定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不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残疾人服务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服务对象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入住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残疾人应当遵守机构的规章制度。

第四条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是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国残疾人服务机构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行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能和残疾人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主要内容,对残疾人服务机构进行政策和业务指导,履行相关监管责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残疾人服务机构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对残疾人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第五条残疾人服务机构应当依法登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非营利性残疾人服务机构,应当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定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

非营利性残疾人服务机构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有关规定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登记。

营利性残疾人服务机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管辖权限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残疾人数量、分布状况及服务需求,制定并实施残疾人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将残疾人服务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第七条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捐赠、设置公益慈善项目、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残疾人服务机构提供帮助。

残疾人服务机构服务规范-最新国标

残疾人服务机构服务规范-最新国标

残疾人服务机构服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残疾人服务机构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场所与设施、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流程、管理要求、评价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服务与管理。

本文件不适用于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就业服务、职业教育服务的残疾人服务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9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GB/T15566.1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T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22457假肢配置服务GB/T37516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GB/T39758无障碍设计盲文在标志、设备和器具上的应用GB/Z40885假肢师服务规范GB/Z40886矫形器师服务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5019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MZ/T009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T175.1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第1部分:服务规范MZ/T175.2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第2部分:清洗消毒规范MZ/T178矫形鞋垫配置服务WS/T698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场所和单位卫生防护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3.1残疾人服务机构service organization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国家、社会和个人举办的,依法登记的专门为残疾人提供供养、托养、照料、康复等相关服务的机构。

注:不包括医疗服务机构、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

社会福利中心规章制度

社会福利中心规章制度

社会福利中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福利中心的管理和运作,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社会福利中心是社会福利事业的基础单位,是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场所。

社会福利中心的任务是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文化娱乐等服务。

第三条社会福利中心的管理应遵循自愿参与、服务为主、关爱为重、尊重尊严的原则,符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

第四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和执照,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管理和运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服务质量。

第六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设立服务对象档案,记录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健康档案及服务情况等重要资料。

第七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保障资金安全和使用合理。

第八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保障服务质量。

第九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章服务内容第十条社会福利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一)生活照料:如提供食宿、清洁、洗浴、起居照料等服务。

(二)医疗护理: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日常护理、病患护理等服务。

(三)文化娱乐:如开展文化活动、娱乐活动、心理疏导等服务。

(四)康复训练:如提供康复理疗、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等服务。

(五)心理疏导:如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服务。

第十一条社会福利中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适当调整和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章服务对象第十二条社会福利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一)行动不便者:如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

(二)生活不能自理者:如失能老人、失能儿童等。

(三)有特殊需要者:如孤寡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障碍人士等。

(四)其他需要服务者:如困境儿童、农民工、低收入家庭等。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残疾人群体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生活、就业和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各地都设立了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

然而,许多机构管理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关注残疾人群体的工作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因此,建立一套适当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对于规范福利机构的管理,加强对残疾人群体的服务至关重要。

1.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须有合法证照所有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获得国家、省、市、县或区等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合法证照,其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2. 对残疾人应进行全面评估福利机构对残疾人的扶助服务应该是有针对性、个性化和多层次的。

因此,在为残疾人制定服务计划时,应对残疾人的身体情况、家庭组成、生活、教育、就业和日常生活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

3. 残疾人服务计划应制定具体方案福利机构应分类管理残疾人,并根据分类结果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和管理方案。

在策划服务计划时,应进行充分讨论,确保计划科学合理,能够提出相应的落实措施并制定实施方案。

在计划落实之前,还应向相关部门提交计划并获取行政审批的批准。

4. 严格保护残疾人隐私权福利机构应保护残疾人的隐私权,不得非法获取、泄露残疾人的个人信息。

同时,也要加强电子信息安全保障,严防网络攻击和信息泄漏。

5. 残疾人服务质量须得到保证福利机构应设立有管控措施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对服务的保障、人员服务态度、资格认证和设施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残疾人应得的优质服务不受影响。

6. 残疾人服务应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福利机构应该建立科学完善而明确的工作制度,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流程。

在制订工作制度时,应重视神经系统障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和行动障碍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7. 公开透明的收费标准福利机构必须告知残疾人相关的收费标准及其他相关收费事宜,并根据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1.1.1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确保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残疾人福利水平,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1.1.2 依据本规范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制定,确保机构的运营符合法律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包括残疾人康复机构、日间照料中心、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等。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管理2.1 机构设立2.1.1 机构类型及定位2.1.2 机构资质要求2.1.3 机构设立流程2.2 机构管理2.2.1 机构负责人2.2.2 人员配备2.2.3 岗位设置及职责2.2.4 机构内部管理制度2.3 机构设施与设备2.3.1 建筑物及环境要求2.3.2 设备设施要求2.3.3 安全管理第三章:服务内容与质量管理3.1 服务对象3.1.1 残疾人范围3.1.2 服务对象评估与分级3.2 服务内容3.2.1 康复护理服务3.2.2 日间照料服务3.2.3 义工服务3.2.4 辅助器具服务3.2.5 心理辅导服务3.3 服务质量管理3.3.1 服务标准与指南3.3.2 服务评估与监督3.3.3 客户投诉处理3.3.4 信息管理与隐私保护第四章:财务管理与监督4.1 资金来源与使用4.1.1 资金申请与审批4.1.2 资金使用规范4.2 财务管理与报表4.2.1 会计政策与制度4.2.2 财务报表编制与审计4.2.3 资产负债管理4.3 监督与评估4.3.1 外部监管机构4.3.2 内部审查与监督附件:1、相关法律法规文件2、服务合同范本3、员工培训材料4、机构宣传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的基本权益保障和依法享有平等机会的法律。

2、残疾人康复:指残疾人通过医疗、康复、教育、职业训练等各种手段,恢复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过程。

3、辅助器具:指帮助残疾人日常生活、康复或工作的器具、设备、工具和各种辅助用品。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是为了满足残疾人生活、教育、康复、就业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提高托养服务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标准。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场地和环境。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场地和环境应当符合相关的卫生、消防、安全等标准,保证残疾人在机构内的生活和活动安全。

场地应当宽敞明亮,通风良好,设施设备应当符合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比如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所等。

二、人员配置。

托养服务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康复人员,以确保残疾人在机构内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此外,还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融合服务。

三、服务内容。

托养服务机构应当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

服务内容应当因人而异,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四、管理制度。

托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服务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制度。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和监督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安全保障。

托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包括防火、防盗、防灾等各项安全措施。

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机构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社会融合。

托养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开展社会融合服务,组织残疾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

总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提高服务质量,需要从场地和环境、人员配置、服务内容、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和社会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和规范。

只有建立健全的标准和制度,才能够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托养服务,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和服务。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第一章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立和管理第一节设立和注册1.1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类型和性质1.2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立条件1.3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注册程序1.4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机构第二节机构管理2.1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内部结构2.2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制度2.3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财务管理2.4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人员管理第二章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内容和标准第一节服务内容1.1 康复服务1.2 教育培训服务1.3 就业服务1.4 家庭支持服务1.5 社会参与服务1.6 临终关怀服务第二节服务标准2.1 康复服务标准2.2 教育培训服务标准2.3 就业服务标准2.4 家庭支持服务标准2.5 社会参与服务标准2.6 临终关怀服务标准第三章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第一节监督机制1.1 监督部门及职责1.2 监督方式和频率1.3 监督结果处理第二节评估机制2.1 评估指标及方法2.2 评估结果及奖惩措施第四章附件附件一: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注册申请表附件二: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机构成员名单附件三: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年度财务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指为残疾人服务、提供福利的公益性组织。

2. 康复服务:指提供给残疾人进行身体康复和社会心理康复的各项服务措施。

3. 教育培训服务:指提供给残疾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各项服务措施。

4. 就业服务:指提供给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服务措施。

5. 家庭支持服务:指提供给残疾人家庭支持和帮助的各项服务措施。

6. 社会参与服务:指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各项服务措施。

7. 临终关怀服务:指提供给临终残疾人以及其家庭的终身关怀和支持的各项服务措施。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前言为了加强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维护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民政部人教科字〔2000〕第24号文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服务;4.管理;5.设施设备;6.其他。

本规范由民政部人事教育司归口管理,授权主要起草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民政部假肢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常宗虎、王喜太、蔡卫义、刘志泉、余制波、李浩、陈友富。

1总则1.1为加强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为残疾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1.3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帮助残疾人适应社会,促进残疾人自身发展。

1.4本规范所列各种条款均为最低要求。

1.5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 for Disabled Persons 为肢体、智力、视力、听力、语言、精神方面有残疾的人员提供康复和功能补偿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承担教育、养护和托管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

3服务3.1膳食3.1.1有主管部门颁发了卫生许可证的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食堂,配备厨师和炊事员。

3.1.2厨师和炊事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严防食物中毒。

3.1.3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

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或医嘱要求,制作普食、软食、半流食、流食及其它饮食。

3.1.4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送饭到居室,根据需要喂水喂饭。

清洗消毒餐具。

3.1.5每月召开1次膳食管理会,征求智力正常的残疾人及其他残疾人家属的意见,满意率达到80%以上。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和救助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和救助
地方各级残疾人联合会
负责本地区的残疾人福利工作,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 化体育等方面的活动。
各类残疾人协会
如聋人协会、盲人协会等,负责维护本协会会员的权益,组织相关 活动,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02
残疾人救助体系
残疾人救助政策
残疾人福利法
国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针对残疾 人的福利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医 疗、教育、就业、康复等方面的
排斥。
03
残疾人组织建设
支持残疾人成立自己的组织,为他们提供交流、互助的平台。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政策。
残疾人保障法
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制 定和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 的权益进行全面保障。
残疾人就业促进法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国家制定和实 施残疾人就业促进法,对残疾人就 业进行规范和扶持。
残疾人救助资金
国家财政拨款
国家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 持残疾人救助工作,包括残疾人 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出
残疾人就业服务
职业介绍和推荐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职业介绍和推荐服务,帮助残疾人寻找 合适的工作机会。
就业指导与咨询
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就业 市场和职业发展前景。
就业跟踪与反馈
对残疾人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 和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残疾人就业培训
残疾人康复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是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服务,帮助 他们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残疾人康复服务包括康复评估、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 服务形式,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方案(试行)》

《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方案(试行)》

欢迎共阅《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试行)》前言为加强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规范化管理,提升残疾人托养服(一)本规范所指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指为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的社会服务。

(二)本规范第(一)款中所指的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处于就业年龄段、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智力残疾人;处于就业年龄段、有托养服务需求且通过专业医疗机构精神科医师风险评估适宜托养的精神残疾人;处于就业年龄段、括同时存在智力残疾或精神残疾的多重残疾人)。

(三)本规范的宗旨是通过专业化托养服务,帮助残疾人提(五)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管理服务标准及要求。

(六)本规范所列各种条款为基本要求。

地方残疾人托养服务有关规范中有更高标准规定的,当地应按照本地规范标准执行。

为服务对象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护理以及健康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

(四)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服务对象的能力范围内为其提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训练服务。

(五)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七)辅助性就业是指针对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因劳动就业能力不足,无法进入竞争性就业市场的实际状况,通过集中组织残疾人参加适当生产劳动,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改善身体生活状况。

辅助性就业机构包括工疗机构、农疗机构、托养机构中的劳动车间、庇护工场等。

本规范中提到的“托养服务机构”,指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

三、机构托养服务规范(一)机构要求1托养服务机构一般要求相对独立,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区域。

服务场所应为自有用房或协议承租依法设立,申请审批、注册登记手续齐全,合法运营。

在显着位置公开服务项目、服务指南和工作流程。

应有稳定的运营资金保障,确保能够持续运营发展。

配置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服务场地,包括住养居室、食堂、护理保健室、文体活动室、康复室、心理咨询室、劳动(生产)工作间等。

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

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

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的服务机构、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过程、管理内容与要求、服务评价与改进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机构的规范与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为精神残疾人中的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低收入人群、复员退伍军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集中救治、救助、护理、康复和照料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2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 15630-1995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T 26341-2010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GB/T 27306-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GB 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26341-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残疾人托养服务care services for the disabled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及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运动功能训练、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训练等服务。

3.2残疾人托养机构care services institution for the disabled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及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运动功能训练、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训练等专业服务的各类机构(以下简称机构)。

3.3残疾人寄宿制照料机构boarding care institutions for the disabled采用24小时全天候集中照料模式,为符合托养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与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训练,辅之以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组织残疾人开展辅助性就业等服务,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机构(以下简称寄宿制照料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发文部门] 民政部[发文号] 民发〔2001〕24号[发文时间] 2001年2月6日[生效时间] 2001年3月1日1、总则1.1为加强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为残疾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1.3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帮助残疾人适应社会,促进残疾人自身发展。

1.4本规范所列各种条〖HT〗款均为最低要求。

1.5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SOCIALWELFAREINSTITUTIONFORDISABLEDPERSONS为肢体、智力、视力、听力、语言、精神方面有残疾的人员提供康复和功能补偿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承担教育、养护和托管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

3、服务3.1膳食3.1.1有由主管部分颁发了卫生许可证的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食堂,配备厨师和炊事员。

3.1.2厨师和炊事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严防食物中毒。

3.1.3注意营养,合理配餐。

每周有食谱。

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或医嘱要求,制作普食、软食、半流食、流食及其它饮食。

3.1.4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送饭到居室,根据需要喂水喂饭。

清洗消毒餐具。

3.1.5每月召开1次膳食管理会,征求智力正常的残疾人及其他残疾人家属的意见,满意率达到80%以上。

3.1.6照顾不同残疾人的饮食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

3.2护理3.2.1每天清扫房间1次,室内应做到无蝇、无蚊、无鼠、无蟑螂、无臭虫。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

3.2.2为供养人员提供干净、得体的服装,并定期换洗。

夏季经常换洗,其它季节每周1次。

3.2.3整理床铺。

3.2.4每周换洗1次被罩、床单、枕巾(必要时随时换洗)。

3.2.5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穿衣、脱衣。

3.2.6协助残疾人洗澡,夏季每周2次,其它季节每周1次;协助残疾人理发,每月1次;协助残疾人洗头,修剪指甲。

口腔护理清洁无异味。

3.2.7毛巾、洗脸盆应经常清洗,便器每周消毒1次。

3.2.8协助残疾人上厕所排便。

3.2.9为行走不便的残疾人配备临时使用的拐仗、轮椅车和其它辅助器具。

3.2.10Ⅰ°褥疮发生率低于5%,Ⅱ°褥疮发生率为零,入院前发生严重低蛋白血症,全身高度浮肿、癌症晚期、恶液质等患者除外。

对因病情不能翻身而患褥疮的情况应有详细记录,并尽可能提供防护措施。

3.2.11视天气情况,每天带残疾人到户外活动1小时。

3.2.12帮助住院残疾人办理到异地的车船票。

3.2.13特别保护女性智残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权益不受侵犯。

3.2.14对患有传染病的残疾人要及时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并对其隔离、治疗,以既不影响他人又尊重病患残疾人为原则。

3.2.15服务人员24小时值班,实行程序化个案护理。

视情况调整护理方案。

3.3康复3.3.1肢体残疾人3.3.1.1根据残疾人要求和实际情况,为其提供、装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并经国家相关产品监督检测部门检验合格的各种假肢与矫形器、轮椅车、助行架、拐杖、内脏托带及其他康复和功能补偿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治疗的康复训练。

3.3.1.2为肢残人提供熟练的护理服务,对残肢肿胀、皮肤感染、溃疡等常见残肢病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服务,对残肢状况不良的残疾人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和康复评定。

3.3.1.3对个别残肢需要修整或患有难治残肢病的残疾人经其本人和家属同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3.3.1.4对装肢前需要进行残肢训练的截肢者,应有康复训练人员一对一、有计划地进行增大残肢肌力和活动范围的功能训练。

3.3.1.5装肢后,应有专职人员对残疾人进行矫正行走姿势的步态训练,并做好评估记录。

3.3.2智力残疾人3.3.2.1利用传统疗法(如针灸)、物理疗法(各种理疗设备)对智残人进行康复治疗。

3.3.2.2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手工作业训练,对智残人进行智力训练。

3.3.2.3利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对智残者进行肢体训练。

3.3.3盲聋哑人3.3.3.1利用传统疗法(如针灸)、物理疗法(各种理疗设备)对盲聋哑人进行康复治疗。

3.3.3.2利用语言治疗和矫正训练设备进行听力训练、语言训练。

3.3.4精神病人3.3.4.1按照康复计划和个人康复方案实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并及时进行康复评估。

康复参训率达到90%以上,康复有效率达到85%以上。

3.3.4.2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训练,为安置康复期精神病人就业及参加生产劳动创造条件。

3.3.4.3定岗康复项目不得少于8个,每个项目必须有专职人员指导精神病人康复。

3.4辅助器具装配3.4.1提供服务前应详细了解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致残原因,并对所了解的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应具有个人资料卡和处方单3.4.2为残疾人提供有关假肢与矫形器及其它康复和功能补偿辅助器具的样品、适用范围、使用说明、残肢护理、产品维护等知识的咨询服务,询问、回答残疾人问题热情、耐心、准确、周到。

3.4.3明码标价,公开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标准,主动向残疾人介绍产品的品种、结构、档次和性能,并与残疾人签订包含按时交货、产品合格和保修、包换、包退内容的服务协议书。

3.4.4按照处方要求选配假肢、矫形器及其它康复和功能补偿辅助器具的零部件,对备件、半成品加工、组装等工序有严格的质量检验。

3.4.5残疾人试样时,注意听取其意见,悉心告知和指导使用方法,并做好试样结果纪录;对装配不适当的地方及时修改后再行试样,直至符合残疾人的生理、病理要求。

3.4.6正式交付残疾人的假肢、矫形器及其它康复和功能补偿辅助器具产品,应经注册执业假肢与矫型器制作师检验和签字,盖有合格证章,并经残疾人或其家属签字认可。

3.5心理3.5.1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愿参加公益活动提供服务或给予劳动的机会。

组织有活动能力的残疾人每季度参加1次公益活动。

3.5.2每周组织残疾人开展1次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性文娱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5.3与智力健全和部分健全的残疾人每天交谈10分钟以上,并作好谈话周记。

精神病人酌情处理。

及时掌握每个残疾人的情绪变化,对普遍性问题和极端的个人问题集体研究解决,保持残疾人的自信状态。

3.5.4经常组织残疾人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

不定期开展为残疾人送温暖、送欢乐活动,消除残疾人的心理障碍。

帮助残疾人建立新的社会联系,努力营造和睦的大家庭色彩,基本满足残疾人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

3.6其他3.6.1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查房巡诊,每天1次。

3.6.2为残疾人定期检查身体,每年1次。

3.6.3医务人员护理定期定时。

3.6.4组织智力健全和部分健全的残疾人每月进行1次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自我护理知识的学习。

3.6.5定期或不定期地做好休养区和院内公共场所的消毒灭菌工作。

3.6.6对采用药物维持治疗三年以上、病情稳定的"三无"未婚精神病人,当其申请结婚时,如符合法律规定,视情况为他们提供登记结婚和有效避孕的方便条件。

3.6.7对基本康复并已办理出院手续的精神病人和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智残人,负责向所送单位或街道推荐其就业,并按有关政策提出享受国家财政扶持、减免税收等生产自救优惠政策的建议。

4、管理4.1机构证书和名称4.1.1提供《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和法人资格证书,并悬挂在醒目的地方。

4.1.2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的名称,必须根据收养对象的健康状况和机构的业务性质,标明肢残人社会福利机构、智残人社会福利机构、聋哑人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人社会福利机构或综合性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等。

由国家和集体举办的,应冠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县级市、市辖区)、乡(镇)行政区划名称,但不再另起字号;由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应执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

4.2人力资源配置4.2.1城镇地区和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主要领导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4.2.2城镇地区和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应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社会工作类专业毕业的专、兼职社会工作人员,1名专职康复人员。

肢残人和盲聋哑人社会福利机构,应按床位数配备国家认定的相应数量的医疗及康复护理人员。

精神病人社会福利机构医护人员的配备,按卫生部门有关要求执行。

其他人员的数量以能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并能提供本规范所规定的服务项目为原则。

4.2.3肢残人社会福利机构,10人以下的单位,具有符合规定并注册登记的执业假肢、矫形器制作师应达到生产装配人员的30%;10人以上的单位,具有符合规定并注册登记的执业假肢、矫形器制作师不得少于3名;生产、加工部门配有工程系列中等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装配部门的职工应符合上岗条件和国家假肢制作装配工、矫形器制作装配工的各级工种要求。

4.2.4主要领导应接受社会工作类专业的培训。

各专业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国家承认的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无专业技术职务的护理人员应接受岗前培训,经省级以上主管机关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4.3制度建设4.3.1有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的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

4.3.2有与入院残疾人或其亲属、单位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入院协议书。

4.3.3有简单介绍本机构最新情况的书面图文资料。

其中须说明服务宗旨、目标、对象、项目、收费及服务使用者申请加入和退出服务的办法与发表意见的途径、本机构处理所提意见和投诉的承诺等。

这类资料应满足服务对象使用。

4.3.4有可供相关人员查阅和向有关部门汇报的长中短期工作计划、定期统计资料、年度总结和评估报告,以及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相应对策。

4.3.5认真检查、详细了解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致残原因,规范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诊疗计划和康复评估记录,并长期保存。

4.3.6有全部工作人员、管理机构和决策机构的职责说明、工作流程及组织机构图。

4.3.7有工作人员工作细则和选聘、培训、考核、任免、奖惩等相关管理制度。

4.3.8严格执行有关外事、财务、人事、捐赠等方面的规定。

4.3.9各部门、各层级应签订预防事故的责任书,确保安全,做到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4.3.10护理人员确保各项治疗、护理、康复措施的落实,严禁发生事故。

4.3.11服务项目的收费按照当地物价部门和民政部门的规定执行,收费项目既要逐项分计,又要适当合计。

收费标准应当公开和便于查阅。

4.3.12有工作人员和入院残疾人花名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