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教案

合集下载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三、挥发油的提取
(一)、水蒸气蒸馏法 ①原理:挥发油具有挥发性且与水不相混溶,加热时,当挥发油与水蒸汽的分压之和 等于外界大气压时,即随水蒸汽蒸出。 ②优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产量大、挥发油回收率高等。 ③缺点:原料容易受强热而焦化,或使挥发油成分发生变化,所得挥发油的芳香气味 也可能变味。 (二)、浸取法 1、油脂吸收法 ①原理:油脂类(通常用无臭味的猪油与牛油)一般具有吸收挥发油的性质 ②用途:提取贵重的挥发油,如玫瑰油、茉莉花油等 ③过程:参见 p262 ④例如:“香脂”就是利用油脂吸收法获得,谓之冷吸收法(猪油与牛油 3:2)。 2、溶剂萃取法 ①方法:一般用石油醚(30~60℃)或 CS2 等有机溶剂浸提,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后得 到浸膏; ②“净油”的获得:浸膏溶解于热乙醇中,冷却放置,滤除杂质(植物中的树脂、蜡 等),回收乙醇即得。 ◆ 植物蜡在乙醇中的溶解性随温度下降而降低。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①原理:与溶剂萃取技术相似 ②优点:具有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所得芳香挥发油气味与原料相 同。 ③缺点:设备费用大,工艺技术要求高,难以普及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OMe OMe
C OMe H
OMe CH3 C H
OMe
C OMe H
H C
CH3
OMe OMe
OMe CH2-CH CH2
β-细辛醚
α-细辛醚
欧细辛醚
※ α-细辛醚苯环外双键是反式,与硝酸银形成的π-络合物不牢固,优先洗脱;
※ β-细辛醚苯环外双键是顺式,与硝酸银形成的π-络合物较牢固,第二被洗脱;
成熟时其挥发油主要则为芳樟醇与杨梅叶烯。 6、植物中挥发油的含量一般在 1%以下,少数可达 20%(如,丁香中含 14-20%丁香油)

南方医大内科学教案02呼吸系统疾病-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南方医大内科学教案02呼吸系统疾病-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六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六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授课时数2学时一、目的要求(一)详细讲解:本病的定义,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关系,肺功能检查意义。

(二)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治疗原则。

(三)一般介绍:本病发病机理、病理改变。

二、教学重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治疗。

三、教学难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检查及严重程度分级四、教学方法(一) 利用多媒体进行讲授;(二) 结合典型病案进行讨论。

五、教具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讲授六、教学内容与步骤及时间分配(80分钟)概述 5分钟病因和发病机理 5分钟病理及病理生理 10分钟临床表现 15分钟实验室及特殊检查10分钟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10分钟鉴别诊断5分钟并发症 5分钟治疗 10分钟预防 5分钟七、板书提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概述:COPD的定义,发病情况,发病率,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扼要介绍吸烟、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与发病的关系。

三、病理改变:(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黏膜的病理改变: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溃疡、纤毛倒伏、鳞状上皮细胞化生、腺体增生。

(二)阻塞性肺气肿病理分型: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混合型。

四、病理生理:通气功能障碍与换气功能障碍。

五、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肺气肿临床表现及体征。

六、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肺功能检查对COPD诊断、严重程度评价有重要意义;扼要介绍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意义,以及胸片、胸部CT特点及血气分析的诊断价值。

七、诊断:(一)诊断依据: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诊。

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是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二)概要介绍COPD严重程度分级分期。

八、鉴别诊断:与(1)临床症状相似的呼吸系统疾病;(2)其它原因所致呼吸气腔扩大的肺气肿。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教参 考 文
材献
1、《有机化学》(第 6 版)吕以仙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国高等医药院 校教材) 2、《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 刑其毅主编
教 研 室 意 见
1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教学内容 第四章 立体化学
备注
概述: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分支,它描述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空间 排布以及分子结构对化合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3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教学内容
备注
3、 含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分子 ① 含 n 个不相同 C* 时,就有 2 n 个立体异构体; ② 若分子中含有相同 C* 时,将存在内消旋体,则其立体异构体数目 将少于 2 n 个。
4、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 ① 丙二烯型化合物
A、 两个∏键相互垂直; B、 C1 与 C3 上两个 C-H 键分处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 C、 当 C1 与 C3 上两个 C-H 键被其他原子取代后,整个分子出现
① 烃基 R,R’一般放在竖键上,且氧化态高者放在上端 (-COOH>-CHO>-CH2OH>-CH3)
② D,L 只表示化合物的构型,与旋光方向无关(旋光方向只能实测)。 ③ 在糖类与氨基酸类物质中,常用 D/L 构型表示法。 4、R/S 构型表示法(1970 年) ① 是根据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来命名的。 ② 顺时针者用 R 表示(rectu, “右”的意思);
一、同分异构现象的分类
1、 构造异构:因原子连接方式与次序不同所致。
2、立体异构:因原子在空间的排布不同所致。其中旋光异构表现为对平
面偏振光的作用不同。
二、物质的旋光性
1、 单色光:波长唯一但在所有可能的振动平面内振动的光波。如:钠光 (也称 D 线,λ=589nm 黄光)。

南方医科大学 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 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教案标题:南方医科大学教案教案概述:南方医科大学是一所专注于医学教育的高等学府,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本教案旨在为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师提供一份专业的教案建议和指导,以帮助他们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2. 确定学科标准:了解南方医科大学相关学科的教学标准和要求,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根据学科标准和教学目标,编写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2. 教材选择:根据教学大纲,选择适合南方医科大学学生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3. 教学资源: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PPT、教学视频、实验材料等,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实验、病例分析等,激发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学评价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计划:1. 课程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期安排,制定每节课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2. 学期计划:根据课程计划,制定学期计划,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的平衡。

总结:本教案为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师提供了一份专业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中柱:又称中心柱,是高等植物茎和根中全部维管系统的总合体,成一柱状结构。包括皮层以内所有组组:中柱鞘、维管束、髓射线和髓。中柱的外缘组组是中柱鞘,中柱的基本部分是维管束。茎的中柱无中柱鞘,故又称维管柱。现在为了避免混淆,一般称为维管柱。
中柱鞘:根中柱最外围的组组,紧接内皮层。这些细胞具有分生能力,进行周期性分裂,可形成侧根、不定芽、不定根、木栓形成层和一部分形成层。因中柱鞘的活动较为多样,故又有周边形成层之称。种子植物根中一般具有中柱鞘,而大多数的茎中则不具中柱鞘。)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5个部分组成。初生韧皮部细胞大多颓废;形成层连续成环或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次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其原生木质部束呈星角状,星角的数目随科属种类而不同,有鉴定参考意义,如怀牛膝为二个角,属二原型。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授 课 内 容
方法、手段、时间
第一篇植物类中药
植物类中药占中药的绝大部分,本教材的植物药按药用部位共分十类。(本教材所有中药根据其来源分类,与中药学和生药学的分类方法不同)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但是很多中药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部分,如龙胆、威灵仙、人参等,因此两者又互相联系,严格地要将某些中药分为根或根茎是很不容易的,故我们将根及根茎类中药并入一章讲述。
②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极少数中药):
最外面无周皮而有表皮(龙胆P158);或表皮死亡脱落由微木栓化的外皮层细胞行使保护作用,称后生表皮(细辛P479);或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后生皮层(川乌P77)。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根的初生木质部未分化到中心,中央髓部明显(龙胆P158、乌头P77)。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内科学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内科学教案
与要求
1、掌握癌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
2、熟悉癌症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癌症的源流、范围、转归预后。
基本内容
1、以病例为引导,自学癌症有关知识,并讨论病例。(10分钟)
2、介绍癌症的定义、范围及源流。(15分钟)
3、讲解癌症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证治要点。(25分钟)
3、详细讲解癌症各证型的辨证依据,重点讲解癌症各证型的治法、方药与加减,并联系临床实践,结合病案讲解。(95分钟)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
《中藏经.论痈疽疮肿》“五脏六腑蓄毒之不流”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灵枢.水胀篇》曰:“肠覃如何?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胃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
《外台秘要.癥癖等一切病篇》“心腹积聚久癥癖,块大如杯碗,黄疸,宿食朝起恶变,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硬,上来抢心,傍攻两胁,彻背连胸”。指出胃癌的病位及临床表现。
(二)肝癌的诊断
1、以右胁疼痛,上腹部肿块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而拒按,形体消瘦,纳呆乏力为主症。
2、食欲减退、乏力、胁痛病史或黄疸病史,且病情进展迅速。
3、B超、CT扫描、核磁共振(MRI)、血生化及免疫检查等,有助诊断。
危险因素:男性;慢性肝损害;长期饮酒史;有慢性乙肝病史(20-90%);肝硬化(60-90%);肿瘤家族史。AFP(甲胎蛋白5.8ug/L)
《灵枢.玉版篇》曰:“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到肩项,身热,脱形破困”。类似晚期肺癌的表现。
《杂病源流犀烛》“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逐结成形而有块”
而乃成。或在母腹中受惊,或少小感风寒暑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

南医大教案(总论GD和DM)

南医大教案(总论GD和DM)

南医大教案(总论GD和DM)一、教学目标1. 了解GD和DM的基本概念2. 掌握GD和DM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3. 了解GD和DM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二、教学内容1. GD和DM的定义及分类2. GD和D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 GD和DM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4. GD和DM的诊断方法5. GD和DM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GD和DM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加深学生对GD和DM的认识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GD和DM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GD和DM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对GD和DM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掌握情况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GD和DM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GD和DM相关章节2. 课件:GD和DM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图片和视频3. 病例:典型GD和DM病例及分析模板4. 讨论材料:GD和DM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的相关文献和指南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共计20课时2. 教学活动安排如下:课时1-2:GD和DM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课时3-4:GD和D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课时5-6:GD和DM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课时7-8:GD和DM的诊断方法课时9-10:GD和DM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课时11-12:GD和DM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课时13-14:典型病例分析及讨论课时15-16:小组报告及讨论课时17-18:课堂问答及测试课时19-20:总结和反馈七、教学注意事项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5. 注重保护患者隐私,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2. 针对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满意度4. 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九、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问答、病例分析和小组报告,占总成绩的40%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和测试,占总成绩的60%3. 考核内容:涵盖GD和DM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等方面4. 考试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十、教学总结与展望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2. 关注GD和DM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更新教学内容和知识点3.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临床能力4.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贡献力量十一、教学辅助工具1. PowerPoint课件:用于展示GD和DM的相关知识点,图片、图表和动画等。

南医大教案总论GD和

南医大教案总论GD和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总论GD和第一章: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1 教案编写的目的和意义1.2 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1.3 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1.4 教案编写的内容与结构2.1 教学目标的定义和作用2.2 教学目标的分类与编写方法2.3 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与步骤2.4 教学目标的评估与反馈第三章: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3.1 教学内容的定义和作用3.2 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与方法3.3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步骤3.4 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表达方式第四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4.1 教学方法的定义和作用4.2 常见教学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情境4.3 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与步骤4.4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评估第五章: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5.1 教学评价的定义和作用5.2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5.3 教学评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5.4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六章: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1 教学资源的定义和分类6.2 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原则6.3 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方法6.4 教学资源的评估与更新策略第七章:课堂管理与纪律维护7.1 课堂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7.2 课堂管理的原则与策略7.3 纪律维护的方法与技巧7.4 课堂冲突的处理与预防第八章:教学演示与演讲技巧8.1 教学演示的作用与重要性8.2 教学演示的准备与设计8.3 教学演示的演讲技巧与方法8.4 教学演示的评价与反馈第九章:学生学习指导与辅导9.1 学生学习指导的意义与目标9.2 学生学习辅导的方法与技巧9.3 学生学习困难的识别与解决9.4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与激励第十章: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10.1 教学反思的定义和重要性10.2 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步骤10.3 教学反思的实践与改进10.4 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重点关注教案编写的目的和意义,确保教案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

难点在于掌握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结构,以确保教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南医大教案(总论GD和DM)

南医大教案(总论GD和DM)

南医大教案(总论GD和DM)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容分内泌病疾总论甲亢代疾谢病糖尿病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总论分内、神经和免疫三泌系统大网络→↗完代成谢、生、发长、生育殖等能功抵→各种内御不良因素的干扰外↘持维体机环境的相对内定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分恒泌统的系组成一、内分腺泌体下脑丘神垂经体松果、、腺垂体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内分胰腺肾上腺(泌皮质和髓质)性(腺丸和睾巢)卵胎盘内分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泌统的系组成二激素分泌细胞、1胺、前体摄取脱和(羧AUP)D胞细→分布胃、在和肾肠上髓质腺非神等组经织神的经内泌细胞分、2非PUAD细胞→房心细胞肌血管内皮细胞、皮、的成肤维细纤胞、淋网巴内皮状胞细肾、、胃和肠肪脂细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激素胞分泌方的1式、内泌分内分腺泌体分泌的激素毛细→血管静→脉体→环循靶细→与胞受体合发挥结用2作旁、分泌胃激肠、生长素因→组织液扩散子作→用邻的细近胞在局→发部作用挥3、自分泌激素→局部散扩后→返又回来作于用内分泌该细胞身本4胞内、分泌在细胞质成合的素激不出胞细→细核胞响影靶基的表因达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神5经泌分激的素泌方分式神内经泌细分→胞内质在合网神经成素→高尔基激包体装成分颗泌→沿神粒经胞轴突细轴借流浆动→N末梢放6释、膜连泌分些生有因子长前的体合成在程中过由是延伸并膜与质连在胞一。

起前→体邻与近细的胞受→引起体息信传的7递、腔泌和双分分重泌激素分泌后→入进腔腺或导腺管、消化道管等。

腔泌分分泌只素激双而重泌可分时分同泌激素和外分物质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分泌平系的调统轴节和节系统调、G二RHG/IH节调统系组成:GH/RGIGH/GHH结合白IG蛋/FGIF合结白蛋GFI结合白/IG蛋结合蛋白F控制G酶和IHF的合G成与分,泌节躯调体生长和细分胞化增与殖作用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分内系泌的调节统和调节系轴统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调节系(统AAR)作S:调节血用压血、容、量与水电解质平组衡成:肾、素血管张素紧醛、酮固心房钠利、肽血管压素升肾上腺髓质素肾、脏、脏、卵巢心、丸睾等织组可均成合和分泌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素局组织的部RAAS正日受益到们的人视重内分泌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分系统泌调的轴和节调节系统、五钙磷与代谢调节系统骨三主要激个素TP、HCT、125-二,羟生素D3维要作主用是维血液和持细胞外钙、液磷镁等相对、定恒,参与骨的谢代但骨的骼育发、生长和熟还与成受其他多许因素调的,如GH、甲状节激腺、糖素皮激质、胰素素、岛岛素样生胰长因子等内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泌分统的调节轴系调节和系统六、压素-加压素受体加-孔水蛋白节调系统该系统主要制控人的饮水体行为维,持常正的浆渗血压透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泌系统分调的节轴和节系统调七、胃肠胰素分泌激胞系细统组成:肠血管活性肽、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胃泌、素胃、泌素释放、肽胰泌素抑、胃、胃肽素动、脑啡肽、物质、P多胰肽、神经降素压调节胃肠胰的分等、泌动蠕消、化吸收和组、织重建作等:用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分疾泌病病的因和分某类一、功↓能、腺体破坏1自←免疫身病肿瘤、、血、梗出、死炎、坏死症手术切除、、放射伤损2激素、合缺陷成基←缺因失、腺体外疾病3{1,25(←HO)D31,52OH)(23D}病肾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分疾泌病的因和分病类某二、能↑功1、体肿瘤腺2、MNE3异位、分内泌综合征4、激代素谢异常、医源5性分泌内紊乱内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分疾泌病病因和分类某的三、素敏激性↓感在受或受体体后平水生发素抵抗激激素水↑平床临现表→能功正多常或,↓数↑少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泌疾病分的断某诊一功能、断诊1典型症、状和体征2、素水激平3、动试验(态奋兴、抑)制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分泌疾的病诊某二、病断诊理断、影1像检查学2、射放性素核检查3超、检查4、细声胞学查5、静脉导管检检查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分疾泌病的断某三诊病、诊因断1自身抗、体2、白细染色胞体3、LHA内科学(课件)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院校教学课件PPT内分疾泌的病防治原某则一、功能↑1手术、→切肿除或增瘤生组织、放2→疗破肿坏或增生瘤织3组药物→、制抑激素的合和分泌成二、功能↓1替代治、→补疗相充应的激素、2体细胞腺移植→如β细胞移植。

南方医大内科学教案04消化系统疾病-7腹部结核

南方医大内科学教案04消化系统疾病-7腹部结核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七章腹部结核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内容: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七章腹部结核授课时数: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详细讲述本病的病史特点与临床表现。

2、重点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3、简述病因和发病途径以及病理特点。

4、熟悉一线与二线抗结核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肠、腹膜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三、教学难点肠道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主要引导对病史采集和临床诊断的思路与处理。

2、幻灯演示,尤其利用电子肠镜的肠道溃疡图片进行对比分析。

3、病例分析,将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针对诊断与鉴别诊断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五、教具多媒体1套,激光笔1支。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及时间安排(80分钟)概念 5分钟病因 5分钟发病部位与病理特点 5分钟临床表现10分钟辅助检查 10分钟诊断和鉴别诊断15分钟并发症 5分钟治疗 10分钟小结 5分钟典型病例分析 10分钟七、板书提纲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一、定义及流行病学: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腹膜炎症。

发病率仅次于肺及肠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男女之比约为1:2。

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来自结核高发区的移民等因素,使欧美国家的结核感染增多,胃肠道结核也有增多趋势。

二、病因1、主要病原菌: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致病。

血源播散2、结核的感染途径:经口吞入、直接蔓延和三、病理1、肠结核的部位:胃肠道结核的好发部位为盲肠,其次回盲部也常常受到侵犯,其他的病变部位依序为升结肠、空肠、阑尾、十二指肠、胃、食管、乙状结肠及直肠。

好发于回盲部原因分析:与肠道淋巴组织的分布及肠蠕动的特点有关。

2、肠结核病理特点:肠结核的病理表现分为下述三型:(1) 溃疡型肠结核占60%。

南方医大内科学教案09-1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总论

南方医大内科学教案09-1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总论

第九篇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总论授课对象医学影像本科授课内容第九篇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授课时数 4学时一、目的要求(一)详细讲解风湿性疾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二)重点讲解常用抗风湿药物;(三)一般介绍风湿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教学重点常用抗风湿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

三、教学难点风湿性疾病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一)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进行讲授;(二)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显示常见风湿病的关节、皮肤表现和病理改变;(三)结合SLE典型病例进行讨论。

五、教具电脑及放映设备一套、激光笔1支。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及时间分配(160分钟)风湿性疾病概念 10分钟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特点10分钟风湿性疾病的分类15分钟风湿性疾病的病理改变特点10分钟体格检查 30分钟辅助检查 25分钟影像学检查25分钟治疗30分钟小结 5分钟七、板书提纲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一、风湿性疾病概念:二、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特点:1.自身免疫病。

2.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3.多系统器官累及。

4.治疗以激素和慢作用药物为主。

三、风湿性疾病的分类:弥漫性结缔组织病(RA、SLE)、脊柱关节病(AS)、退行性变(OA)、晶体性(gout)、感染因子相关(RF)、其它(OP)。

四、风湿性疾病的病理改变特点:1.炎症性反应:大部分由自身免疫引起-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病变,少数为晶体性。

2.非炎症性:关节软骨变性、皮下纤维组织增生。

五、体格检查:1.一般内科体检外必须做肌肉、关节、脊柱的检测;2.讲述RA、AS、OA、痛风、SLE关节损害特点。

六、辅助检查:1.一般性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有助于病情的诊断和活动程度分析。

2.特异性检查:(1)关节液检查:鉴别炎症性和非炎症性(2)自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ANAs)重要的结缔组织病血清学检查。

SLE-ANA、抗dsDNA、抗组蛋白、抗Sm、抗SSApSS-抗SSA、抗SSBDM/PM-抗合成酶抗体、抗SRP、抗Mi-2SSc-ACA、抗Scl-70、抗核仁抗体血管炎-ANCA七、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2.CT:多用于骶髂关节炎的检查、SLE脑部病变、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3.MRI检查:对于一些软组织受累尤其是早期诊断有帮助。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心电图,肝肾 B 超等检查有助确诊。 (二)鉴别诊断:
4
1、水肿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浮肿
学内容
有四肢浮肿,后见大。
时间 媒体选择
分配
鼓胀 腹大 肿。 2、水肿 水肿
先有腹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后见浮 先肿,肿甚而喘
饮证 气喘
先喘,积年久喘延成水肿
(三)证治要点:
1、 区别阴水阳水
阳水
(1)起病
2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教学内容
平之药,如疏凿饮子、鸭头丸是也 (6)、金元《丹溪心法》水肿:
阴水: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 阳水:遍身肿、烦渴、大便闭、小便赤涩。 (7)、明、秦景明《症因脉治》水肿: 外感:风寒、寒湿、湿热、燥火及黄汗。 内伤:肺虚、肺热、脾虚、肝肾虚。
时间 媒体选择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罗仁
授课时间 2006.11.15、17
课程名称 授课年级
中医内科
2004 级中西医结 合本科
课次编号 授课方式
授课内容
水肿
学时数
1、了解水肿的概念。

2、熟悉水肿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治疗大法。

3、掌握水肿各种类型的证候特点、治疗方法及常用方药。


大课 4

1、 以病例为引导,自学水肿有关知识,并讨论病例。(10 分钟)
利水 水邪迫肺,喘满气粗,倚息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
(五)脾阳虚衰型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丹溪 治法心要·水肿》:“因脾虚不能行浊气,气聚则为水,水渍妄行”
1、辨证依据: (1)水肿反复消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 (2)脘闷腹胀,纳少便溏,神疲肢冷; (3)起病缓,病程长,面色不华,舌淡苔白滑,脉沉缓。

南方医大内科学教案02呼吸系统疾病-3肺部感染性疾病

南方医大内科学教案02呼吸系统疾病-3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授课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授课时数:4学时一、目的要求:(一)详细讲解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体征、胸部X线;(二)重点讲解抗生素治疗、休克型肺炎及并发症的处理;(三)一般介绍金葡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重点: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及治疗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金葡菌、克雷白杆菌肺炎的病理。

四、教学方法(一) 课堂讲课,胸片或多媒体。

(二) 结合典型病案进行讨论。

五、教具胸片、激光笔一支。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及时间分配(160分钟)一概述 10分钟二肺炎球菌肺炎15分钟三葡萄球菌肺炎 15分钟四克雷白杆菌肺炎 15分钟五肺炎支原体肺炎 15分钟六军团菌肺炎 15分钟七病毒性肺炎 10分钟八肺部真菌感染 10分钟九肺念珠菌病 10分钟十肺曲菌病 10分钟十一卡氏肺囊虫肺炎10分钟十二肺脓肿 15分钟小结 10分钟七、板书提纲肺部感染性疾病一、概述:1、定义:肺炎(pneumonia):指病原微生物或其它因素所致肺实质(包括终末气道(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腔及肺间质等)炎症。

2、病因:感染(最常见)、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

3、流行病学:WHO统计: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全球人口死因中排序第2位,肺炎病死率占呼吸道急性感染病死率75.5%;我国:肺炎第五位。

4、发病情况:发病率、病死率及相关因素。

5、正常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病原体和宿主因素。

6、分类(1)按病因分类: 感染性、理化性、免疫性、变态性(2)按解剖分类:⑴大叶性(肺泡性)肺炎;⑵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⑶间质性炎症(3)按获得方式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7、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咳嗽、咳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病变范围大者可有呼吸困难,多数有发热。

南方医科大学医用化学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医用化学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学过程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学过程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学过程教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学过程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学过程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学过程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学过程第八章比色分析法第一节比色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比色分析法:是基于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又称为吸光光度法。

原理: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深度与其浓度和液层的厚度有关,利用光学方法比较溶液颜色的深浅,可以测定溶液的浓度。

特点: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可用于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的测定。

在医学学科中,比色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卫生分析、生化分析等方面。

一、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400~760nm)的电磁波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光,通过棱镜可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相连续的可见光谱。

如把两种光以适当比例混合而产生白光时,这两种光的颜色互为补色,如图所示,直线两端颜色的光互为补色。

光的互补色示意图当白光通过溶液时,如果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光都不吸收,溶液就没有颜色。

如果溶液吸收了一部分波长的光,则溶液呈现透过溶液后剩余部分光的颜色。

例如,我们看到KMnO4溶液在白光下呈紫红色,就是因为白光透过溶液时,绿色光大部分被吸收,而其它各色的光都能透过。

在透过的光中除紫红色外都能两两互补成白色,所以KMnO4溶液呈紫红色。

溶液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溶液的颜色绿黄橙红紫红紫蓝青蓝青吸收光颜色紫蓝青蓝青青绿绿黄橙红波长/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60同理,CuSO4溶液能吸收黄色光,所以溶液呈蓝色。

由此可见,有色溶液的颜色是被吸收光颜色的补色。

吸收越多,补色的颜色越深。

比较溶液颜色的深浅,实质上就是比较溶液对它所吸收光的吸收程度。

南方医科大学_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_教案

教案标题:南方医科大学课程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临床诊疗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理论教学:包括课程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相关研究进展。

2.2 实践教学:临床技能训练、实验操作和临床实践。

2.3 课外活动:学术讲座、小组讨论和医学伦理教育。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用于传授课程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进展。

3.2 案例分析法: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3 实践教学法:用于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

3.4 小组讨论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5 医学伦理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伦理素养。

四、教学安排4.1 学时安排:课程总学时为XXX学时,其中理论教学XXX学时,实践教学XXX学时。

4.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4.3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践报告,期末考试成绩为闭卷笔试。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5.2 同行评价: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3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经典的教材,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6.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6.3 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和设备齐全、功能正常。

6.4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七、教学改革与创新7.1 引入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2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课程教案模板 苏广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课程教案模板 苏广
2、熟悉喘证(暴喘病)的定义、病因病机、鉴别诊断;
基本内容
1、喘证(暴喘病)定义;2、喘证(暴喘病)病因病机3、喘证(暴喘病)诊断标准
4、喘证(暴喘病)鉴别诊断5、喘证(暴喘病)治疗原则6、喘证(暴喘病)辨证论治
7、中医特色疗法8、中医各家学说
重点
难点
1、喘证(暴喘病)治疗原则
2、喘证(暴喘病)辨证论治
2.肺热腑实证
主症:肺热腑实证是基于上述痰热壅肺证而突出腹胀、便秘、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的腑实特征。
治法:清肺定喘、泻热通便
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减。药物组成:生石膏、生大黄、苦杏仁、瓜蒌皮、胆南星、枳实、厚朴、火麻仁、桑白皮、苇茎芦根等。
本方中生石膏清泄肺热;生大黄泻热通便;杏仁粉宣肺止咳;瓜蒌皮润肺化痰,诸药同用,司使肺气宣降,腑气畅通,痰热得清,咳喘可止。
9.4中药漱口针对口腔真菌感染
机械通气,尤其是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容易合并出现口腔真菌感染,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这种风险,口腔真菌感染或定植是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予“化浊芳香辟秽”为法拟方漱口(金银花20g黄芩10g薄荷6g甘草6g佩兰10g丁香3g)。
9.5中药灌肠
(1)灌肠方(大黄12g黄芪30g枳实18g厚朴18g)予中药保留灌肠,以通腑排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1、开场白:
2、实战病例分享:1、病例诊断如何?治疗方案如何?
3、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暴喘病临床诊断、治疗原则、辨证论治;2、熟悉暴喘病定义、病因病机、鉴别诊断。
4、喘证(暴喘病)定义:暴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发热、咳嗽、痰多、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属于“喘证”中的急危重症,相当于西医重症肺炎范畴。喘证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咳”。提出肺为主病之脏,并描述了喘证的症状表现。《素问•五邪》篇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肺合于皮毛而主卫气,故邪在肺,则皮肤痛;营卫不和,则发寒热;以其上气,喘而汗出,咳动肩臂,皆肺病之现证,故寒热亦属肺邪。《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汗出。”指出喘证病因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别。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云:“有所坠恐,喘出于肝。”提示喘虽以肺为主,亦涉及它脏。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所言“上气”即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亦包括“喉中水鸡声”的哮病和“咳而上气”的肺胀。金元时期的医家对喘证的论述各有补充。如刘河间论喘因于火热,他说“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

南方医科大学医用化学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医用化学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医用化学教案第一章:医用化学基础1.1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1.3 生物大分子与生物活性物质1.4 溶液的性质与浓度计算1.5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第二章:无机化学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2 氧化还原反应2.3 酸碱平衡与缓冲溶液2.4 常用无机化学试剂及其应用2.5 生物无机化学与药物设计第三章:有机化学3.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3.2 有机合成反应与策略3.3 药物化学结构与活性关系3.4 天然有机物与生物活性3.5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第四章:分析化学4.1 定量分析方法与误差控制4.2 光谱分析与色谱分析4.3 电化学分析与生物传感器4.4 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4.5 临床化学与生物标志物第五章:物理化学5.1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5.2 动力学基本理论5.3 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5.4 胶体与界面化学5.5 相平衡与相转变第六章:生物化学6.1 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6.2 脂质与生物膜6.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6.4 核酸与遗传信息6.5 酶学与生物催化第七章:药理学7.1 药物的作用机制7.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7.3 抗微生物药物7.4 心血管系统药物7.5 抗肿瘤药物与生物靶向治疗第八章: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技术8.1 常用实验技术与操作8.2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纯化8.3 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与分析8.4 药物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8.5 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第九章:临床化学与生物标志物9.1 临床化学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9.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9.3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9.4 临床化学自动化与信息化9.5 临床化学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第十章:医用化学在临床领域的应用10.1 药物设计与合成10.2 药物制剂与药效学10.3 临床药物治疗与药物相互作用10.4 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10.5 化学治疗与免疫化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化学键与分子结构:重点关注化学键的类型、特点以及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80学时教案-绪论1

80学时教案-绪论1
系、教研室
审查意见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第一次课内容,第一章节绪论
自我介绍
第一节、生理学概述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系统解剖学,了解了人体的基本构成,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这些结构构成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一、生理学的概念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功能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生理学的分类
二、生理学的意义:
1)生理学是医学的直接基础,具有主干作用的地位
2)为增进和维持身体健康提供方法论
改善睡眠的方法
增强肠胃功能的方法
增进心血管功能的方法
3)增进人对环境的改造和适应,
4)生理学有助于理解人、认识人,理性地培养个人的社会修养,
另外,生理学的学习将成为我们十多年学习思维和方法的一次转变,以往的学习除了数理逻辑和文理逻辑外没有别的,而多数都是死逻辑,生理学是建立理性逻辑的一门关键性学科。
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能力称为适应性(adaptability)
生理性适应和行为性适应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征性活动。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第四节、生命体存在的条件和活动的时间规律性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一、生命体存在的条件
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机体存在的外在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重点
难点
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正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主要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E效应:这时一种双共振技术。当使用本技术照射一组核并使其饱和时,空间位置与该组核相近的另一组核,其共振信号将得到加强。这种空间偶极作用使信号相对强度发生改变的现象被称为NOE效应(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季碳信号因不连接1H核,无NOE效应发生,故在13C-NMR谱图中表现为弱的吸收峰。
※ORD曲线的测定意义:
ORD及其Cotton效应谱线特征与分子的立体化学结构(构型、构象)有着重要的关联。如果能找出这种关联性,并用立体结构尽可能相似或相反的已知化合物与未知化合物的ORD谱作比较,就能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5、园二色谱(CD)(circular dichroism)
3、13C-NMR谱简介
(1)12C核是非自旋核,没有核磁共振信号。碳谱指的是13C谱。在决定有机物结构时,13C-NMR谱比1HNMR谱作用更大。
(2)13C核与直接相连的1H核也会发生偶合作用。由于有机物大都存在碳氢键,从而使得裂分谱线彼此交叠,谱图复杂难以辨认。只有通过去偶处理,才能使谱图变得清晰可辨。
(4)峰面积
1HNMR谱上吸收峰的面积与其对应的质子数成正比,可以由积分曲线的高度来计算各类质子数的比例关系。如化合物分子式已知,则可算出每个信号所相当的1H数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5)信号的裂分及偶合常数J
A、由单峰分裂成多重峰的现象称为峰的裂分。产生吸收峰裂分的原因是由于相邻自旋核之间会通过成键电子发生相互干扰作用,使共振跃迁能级产生裂分,形成多重共振跃迁。
C、Cotton效应谱线也分为正性、负性两种。其中,正性Cotton效应谱线之波峰出现在长波部分,波谷则出现在短波部分;负性Cotton效应谱线则恰恰相反,即波谷在长波、波峰在短波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3)复合Cotton效应谱线
ORD曲线中出现两个或更多波峰与波谷时,即得到所谓复合Cotton效应谱线。
B、13C-NMR谱中,13C与1H之间的异核偶合表现十分突出,因1H核自旋偶合干扰产生的裂分数目符合(n+1)规律。
※若13C与1H直接相连,13C信号将分别表现为q(CH3)、t(CH2)、d(CH)及s(C);
C、13C-NMR谱的偶合常数大小分别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1JCH=120~250Hz;2JCH=5~60Hz;3JCH=0~30Hz (2JCH与3JCH属于远程偶合作用)
(a+b)n展开式的系数之比。D、偶合常数J:即裂分峰之间共振吸收位置之差。J值表示相互干扰的强度,其值与间隔键的距离成反比,且相互偶合的两组1H核信号偶合常数相等。
※超过三根单键以上的偶合可以忽略,但在π系统中,仍存在弱的偶合作用。
※相邻1H核的偶合影响可以利用同核去偶技术消除或部分消除。
例如:p45图1-30中δ=5.67ppm信号的偶合影响消除前后变化情况。
B. 在DEPT(135°)谱中, 一级碳原子(CH3) 、三级碳原子(CH)为向上的峰; 二级碳原子(CH2)为向下的峰.没有四级碳原子(C)的峰.
C.如结合BBD谱图,可知有机物中季碳原子数.
(9) DEPT(90°)谱
※ DEPT(90°)谱主要用来识别三级碳原子(CH).在DEPT(90°)谱图中,每一个峰代表一种三级碳原子(CH).
(6)13C-NMR谱的特点
A、13C-NMR谱图中没有积分曲线,因为峰面积与碳原子数目之间没有定量关系。
B、13C的化学位移比1H大得多,碳核所处化学环境稍有差别,在谱图上即会有所区别。
C、常规碳谱是去偶碳谱,13C的谱线都是分离的单峰。在质子偏共振去偶的图谱中,存在13C与1H直接相连的偶合,其1JCH比较大。但用处不如氢谱偶合常数大。
例如:612C、816O等是非自旋球体;11H、613C是自旋球体等。
③自旋核在外加磁场中存在两种能量状况,通常处于低能级的核比处于高能级的核稍多一些(约十万分之一)。如果在垂直于外加磁场的方向上增加一个电磁场,当电磁场的能量与核磁能级差相等时,处于低能级的多余的磁核就会吸收电磁波能量而跃迁到高能级,如此即产生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影响13C化学位移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13C核周围的电子屏蔽效应,亦即凡对碳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有影响的任何因素都会影响其化学位移,尤其分子本身的结构及分子内碳核间的相互作用对化学位移影响较大。
※13C核化学位移值的范围大多在0—250ppm之间。
例如:醛基碳----175~205ppm; 苯环碳----128ppm;
B、选择氢核去偶谱(selective proton decoupling spectrum, SPD)
※该法是对某个(或某几个)氢核进行选择照射,以消除其偶合影响;峰形发生改变的信号只是与之偶合相连的13C信号。
※ 具体实例参见p47图1-34。
(8)DEPT(135°)谱
A. DEPT(135°)谱主要用来识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碳原子.
B. 谱图中的二维坐标都是1H的化学位移.处于对角线上的信号与一维氢谱提供的化学位移是一致的.处于对角线外的信号称为交叉峰,它指示了有哪些氢核之间存在偶合关系.
C.从交叉峰出发,分别画水平线和垂直线,它们与对角线产生两个交点, 两个交点所对应的两个质子之间存在偶合作用.
D. 图谱是对称的,在对角线左上方和右下方区域提供的信息是相同的.
D、弛豫时间在碳谱的解析中用处很大,因为弛豫时间与谱线强度存在下列关系:弛豫时间长,谱线强度弱。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碳核弛豫时间相差很大,只要测定了弛豫时间,就可以根据碳谱中各谱线的相对强度将碳核识别出来。
※弛豫时间:弛豫过程所需的时间。它是核磁共振的一个重要参数。
※弛豫过程:激发核通过非辐射途径损失能量而恢复至基态的过程。弛豫是保持核磁信号有固定强度必不可少的过程。
※原点是标准物TMS(四甲基硅烷)的核磁共振吸收峰位置。
※影响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有电负性、各向异性效应与氢键效应等。
※不同类型质子化学位移的大致范围参见表1-13(p44)
例如:-CHO 9~10ppm;芳环-H 6~8ppm;
-C=C-H 4.5~6.5ppm; -C≡C-H 2~3ppm;
-CH2-CH2- 0.8~1.2ppm.活泼氢(-OH、-NH、-SH)不定(加D2O消失)
南方医科大学
教 案
2006—2007学年春季学期
所在单位药学院
系、教研室药物化学
课程名称天然药物化学
授课对象2004级药学专业本科生
授课教师谢 扬
职 称副教授
教材名称天然药物化学
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第一章总论(5)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间
2007.3.16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NMR谱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目前最常用的核磁共振谱是高分辨率的氢谱(1H NMR)与(13C NMR)
2、氢核磁共振谱(1H NMR)
(1)氢同位素中,1H的丰度比最大,信号灵敏度也高,故1HNMR测定比较容易,应用最为广泛。
(2)1HNMR谱图说明:
A、横坐标是化学位移δ(0→10ppm);纵坐标反映积分曲线的高度(代表各吸收峰的相对面积);
(7)常见13C-NMR谱类型及其特征
A、噪声去偶谱(或称全氢去偶或宽带去偶BBD)
该法照射所有1H核,将1H核对13C的偶合影响全部消除,所有13C信号在谱图上均作为单峰出现,对判断13C信号的化学位移十分方便,但无法确定13C上所连接的1H核数目。
※照射所有1H核后,将产生NOE效应,使得连有1H核的13C信号强度增加。
B、谱线分为正性、负性两种,正性谱线在短波处升起,负性谱线在短波处下降。
(2)单纯Cotton效应谱线
A、当光学活性分子中含有发色团时,ORD曲线将产生异常,出现峰与谷,这就是所谓的Cotton效应谱线。
B、在Cotton效应谱线中,峰与谷之间的纵坐标差距称为振幅a,峰与谷之间的横坐标差值称为宽幅b.
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
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
《天然药物化学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吴继洲主编。
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研室
审查意见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六)核磁共振谱(NMR)
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① 核具有自旋运动,且自旋运动是量子化的。
②当核的质量数与原子序数均为偶数时,核的行为类似于一个非自旋球体。
(3)最常用的去偶法是质子(噪声)去偶法。该法采用双照射法,照射场的功率包括所有处于各种化学环境中氢的共振频率,能将13C与所有1H核的偶合作用消除,使得13C-NMR谱图中13C的信号都变成单峰,即所有不等性的13C核都有自己的独立信号。因此,质子(噪声)去偶法能识别分子中不等性的碳核。
(4)13C的化学位移也是以TMS为内标,规定δTMS=0,其左边值大于0,右边值小于0。
烯碳 ----100~150ppm; 炔碳------65~90ppm;
季碳--35~70ppm;叔碳--30~60ppm;仲碳--25~45ppm;伯碳--0~30ppm
(5)13C-NMR谱的偶合作用
A、13C-NMR谱中,因两个13C-13C相连的概率只有0.1%,所以13C-13C同核偶合影响可不予考虑。
注1: 90°或135°意指脉冲宽度.
注2: 改变某个13C核周围的化学环境或磁环境,如引入某个取代基,则该13C信号即可能发生位移,比如发生苯的取代基位移,羟基的苷化位移及酰化位移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