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陶瓷材质解析和工艺制做流程

合集下载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人造材料,其制作工艺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

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原料准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描述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1. 原料准备陶瓷制作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其他添加剂等。

原料的选择对成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原料准备的步骤如下:1.1 开采和筛选:根据产品的需求,从矿山中开采出适合的原料,并经过筛选去除杂质。

1.2 粉碎和混合:将原料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大小更加均匀。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不同种类的原料,以获得所需的化学组成。

1.3 湿法制浆:将混合好的原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形成均匀的浆料。

湿法制浆有利于原料颗粒的分散和反应的进行。

1.4 筛网分离:通过筛网分离,去除浆料中的大颗粒杂质,得到均匀细腻的陶瓷浆料。

1.5 真空除泡:对浆料进行真空处理,去除其中的气泡,避免在成型过程中产生缺陷。

2. 成型成型是将陶瓷原料按照设计要求形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主要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方式。

2.1 手工成型:手工成型是一种传统的成型方式,通常用于制作小型、复杂的陶瓷制品,如陶瓷艺术品或陶瓷壁砖。

手工成型的步骤如下:•拉坯:将陶瓷浆料倒入制陶机上,然后通过手动操作制陶机,将浆料塑造成直接欲制作的形状。

这个阶段需要考验陶艺师的技巧和经验。

•手工修整:用刀具和刷子对成型后的坯体进行修整和雕刻,去除多余的材料,增加装饰。

2.2 机械成型:机械成型通常采用压制和注塑的方式。

机械成型的步骤如下:•压制:将陶瓷浆料放入模具中,然后使用压力机将浆料挤压成形。

•注塑:将陶瓷浆料通过注塑设备注入模具中,然后取出成型。

3. 烧制烧制是将成型的陶瓷制品置于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以使其形成致密的结构和理想的物理性能。

烧制的步骤如下:3.1 低温干燥:将成型的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自然干燥,以去除部分水分,避免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爆裂。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陶瓷制作是一门古老而又精湛的手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底蕴。

下面是一般的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1.筛选原料:首先要筛选出高质量的陶瓷原料,通常包括黏土、石英砂、石灰石等材料,并进行计量和混合。

2.土磨和粘土处理:陶瓷原料需要通过加水、搅拌、粉碎等工艺过程来变成混合均匀的泥状物质。

然后将陶泥进行细致的加工和处理,成为具有柔韧性的制陶泥。

3.制模:在制陶泥中加入成型剂,将其塑造成所需形状的陶器。

这个过程可以手工完成,也可以使用陶瓷机来完成。

4.修整和抛光:将成型好的陶器进行修整,去除多余的泥土、毛刺、气泡等。

然后进行抛光处理,使表面更加细腻平滑。

5.风干:制作好的陶器需要进行风干,让其自然晾干,通常需要放置数天或更长时间。

6.烧制:烧制是制作陶瓷的关键步骤,它可以让原本柔软的陶器变得坚硬耐用。

烧制时,需要将陶器放入窑中进行高温处理。

具体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的陶器种类而定。

7.釉面处理:除了基本的烧制,还需要对陶器进行釉面处理,以增加其美观程度、保护其表面质量,并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其耐久性。

8.色彩装饰:在陶器表面涂抹色彩和图案,以增强陶器的装饰效果。

以上是一般陶瓷制作的基本流程,不同的陶器种类和风格还可能有细微的差别。

通常,制作精美的陶器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加工和处理,需要工匠们耐心细致的创作和打磨。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精美的工艺品,它以其独特的美学和实用性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成为一门复杂而精细的工艺。

下面将介绍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制和装饰等环节。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瓷石、石英和长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加工和混合,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地和均匀性。

首先,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和清洗,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杂质。

然后将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以确保陶瓷制品具有所需的性能和外观。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造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陶瓷制品的形状和结构。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成型、注塑成型和压制成型等。

手工成型是最古老的成型方法,它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用手将原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注塑成型和压制成型则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成型方法,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经过干燥过程,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陶瓷制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陶瓷制品会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加热干燥,以确保其内部完全干燥。

4.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造的核心环节,它将成型干燥后的陶瓷制品转化为坚硬的陶瓷制品。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是关键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陶瓷制品的质地和色泽。

通常情况下,陶瓷制品会被放入窑炉中进行烧制,温度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陶瓷制品和要求进行调整。

5. 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品的点睛之笔,它可以赋予陶瓷制品更加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常见的装饰方法包括釉上彩、刻画、贴花和镶嵌等。

这些装饰方法需要经过精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陶瓷制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它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制和装饰等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湛的技艺,以确保陶瓷制品具有高质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希望通过对陶瓷制造工艺流程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精美的工艺品。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陶瓷制作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瓷石、瓷土和釉料。

在制作陶瓷之前,首先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准备。

粘土需要经过淘洗、过筛等工序,去除其中的杂质;瓷石和瓷土需要经过研磨成粉末状;釉料需要经过配比和研磨,以便后续使用。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是指陶工通过手工将粘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机械成型则是通过模具或者成型机来实现,效率较高但是灵活性较差。

3. 干燥。

成型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

干燥的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免出现开裂或者变形的情况。

一般来说,干燥的时间需要根据陶瓷制品的大小和厚度来确定,一般需要数天到数周不等。

4.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作的关键步骤,也是最为复杂的工艺之一。

烧制的温度、时间和气氛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

根据不同的陶瓷类型,烧制的温度可分为高温烧制和低温烧制两种。

在烧制的过程中,陶瓷制品会发生收缩和变化,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尺寸的控制。

5. 上釉。

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上釉。

釉料可以增加陶瓷制品的光泽度,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水、防污、防腐蚀的作用。

上釉的工艺包括浸釉、刷釉、喷釉等多种方式,需要根据陶瓷制品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6. 装烧。

上釉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第二次烧制,这个过程称为装烧。

装烧的温度一般比首次烧制的温度低,时间也相对较短。

装烧的主要目的是让釉料熔化并与陶瓷制品完全融合,形成光滑、坚固的表面。

7. 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品的最后一个工艺环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彩绘、贴花、镶嵌等装饰工艺。

装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陶瓷制品的用途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装饰方式。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陶瓷制品就完成了整个制作过程。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最终的陶瓷制品质量。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制作陶瓷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工艺,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

从最初的手工制作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陶瓷制作工艺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从原料的准备到成品的烧制,让读者对陶瓷制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原料的准备制作陶瓷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料。

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瓷石、石英和长石等。

这些原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和混合,才能成为制作陶瓷的基础材料。

不同种类的陶瓷需要不同的原料比例和加工工艺,以确保最终的成品质量。

2. 成型一旦原料准备好,接下来就是成型的过程。

成型是将原料塑造成所需形状的过程,通常有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通常用于制作精细的陶瓷艺术品,而机械成型则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无论是哪种方式,成型过程都需要经过精细的设计和技术操作,以确保成品的质量和形状的准确度。

3. 干燥成型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原料中的水分,使制品变得坚硬和稳定。

通常会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方式。

自然干燥需要在通风干燥室或者户外进行,而人工干燥则需要利用干燥设备进行加速干燥。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制品的大小来进行调整,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4. 装饰装饰是陶瓷制品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刻画、绘画、贴花等方式进行。

装饰不仅可以美化陶瓷制品,还可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不同的装饰方式需要不同的技术和工艺,通常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精细的操作才能完成。

5. 烧制烧制是制作陶瓷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烧制的目的是将原料中的无机物质转化为玻璃状物质,使制品变得坚硬和耐用。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陶瓷制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制品的要求来进行精确控制。

烧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止制品变形、开裂和变色等问题的发生。

6. 包装最后,制作好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的目的是保护制品不受损坏,并便于运输和销售。

不同种类的陶瓷制品需要不同的包装方式,通常会使用泡沫箱、纸盒、木箱等材料进行包装。

陶瓷工艺流程

陶瓷工艺流程

陶瓷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精湛的工艺,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美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喜爱。

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黏土、瓷石、瓷土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加工和混合,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地和色泽。

首先,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和清洗,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杂质。

然后将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均匀的陶泥。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第一道工序。

陶泥经过成型工艺,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陶瓷制品,如碗、盘、壶等。

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

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工艺,工匠们通过手工捏、拉、捻等方式将陶泥塑造成所需的形状;而机械成型则是通过模具和机械设备将陶泥压制成所需的形状。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工艺。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陶瓷制品中的水分,使其变得坚硬和稳定。

通常情况下,陶瓷制品会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烘干处理,以确保其内部的水分完全蒸发。

4. 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陶瓷制品可以通过刻画、绘画、贴花等方式进行装饰,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不同的装饰工艺会赋予陶瓷制品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青花瓷、釉上彩等。

5.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陶瓷制品需要经过高温烧制,使其成为坚硬、致密的陶瓷制品。

烧制的温度、时间和气氛都对陶瓷制品的质量和色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烧制工艺包括釉下彩烧制、釉上彩烧制等。

6. 配件。

一些陶瓷制品需要进行配件的加工,如提手、盖子等。

这些配件需要经过成型、干燥和烧制等工艺,然后与主体部分进行粘接或组装。

7. 检验。

最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的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色泽均匀度等。

合格的陶瓷制品才能够进入包装和销售环节。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原始的陶瓷原料经过精心的加工和处理,最终成为精美的陶瓷制品。

陶瓷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矿物颜料等。

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以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混合时,一般会加入一些润滑剂和分散剂,以提高材料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二、制备坯料原料混合后,需要进行制备坯料的步骤。

这一步主要包括研磨和筛分两个过程。

研磨是将原料的颗粒变得更加细小和均匀,以提高成型的精度和品质。

筛分是将研磨后的原料按照粒径进行分级,以便后续的成型工艺。

三、成型成型是将坯料塑造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塑型、注塑、压制、转盘成型等。

手工塑型是一个传统的成型方法,通过手工将坯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注塑是将坯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注入模具中,然后通过压力或真空将其冷却并固化成型。

压制是利用机械设备将坯料挤压成型,常用于生产大规格和规整形状的陶瓷制品。

转盘成型是将坯料放置在转盘上,通过转动来塑造成型。

四、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坯料中的水分。

干燥的目的是防止在烧成过程中出现开裂和变形等问题。

一般采用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两种方式。

自然干燥是将成型的制品静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水分慢慢自然蒸发。

热风干燥则是利用热风设备将制品中的水分加热蒸发。

五、装饰装饰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美观和艺术性。

常见的装饰方法包括釉料涂饰、绘画、雕刻等。

釉料涂饰是将制品表面涂上一层釉料,然后进行烧成。

绘画是使用彩色颜料在制品表面绘制图案或图像。

雕刻则是利用刀具或其他雕刻工具在制品表面进行刻画。

六、烧成烧成是制造陶瓷制品的关键步骤,也是使其具有所需性能和坚固度的必要过程。

烧成的温度和时间根据制品和生产要求而定。

烧成过程分为预烧和成品烧两个阶段。

预烧是将装饰后的制品进行低温烧结,以固化釉料和陶瓷化坯料。

成品烧是在高温下对预烧后的制品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

七、包装烧成后的成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的完整性和减少运输损伤。

包装通常采用泡沫箱、纸箱、木箱等方式进行,同时也需要进行标识和说明的贴附。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是一门古老而复杂的工艺,它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湛的技艺。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1. 筛料:首先,原料是陶瓷生产的起点。

常见的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硼砂等。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合格的颗粒。

2. 混料:将经过筛选的原料进行配比,并添加适量的水和助剂,开始混合搅拌。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原料充分混合,制成均匀的泥料。

3. 造型:泥料经过混合后,需要进行造型。

这个步骤不仅需要工匠的技艺,还需要精湛的经验和耐心。

常见的造型方式包括手工塑型和模具成型等。

4. 干燥:完成造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

这个过程需要依靠自然风干或者人工烘烤。

干燥的时间长度取决于陶瓷制品的大小和厚度。

5. 烧制:干燥完成后的陶瓷制品进入烧制环节。

烧制是陶瓷生产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陶瓷的质量和特性。

烧制温度、气氛和时间都对陶瓷制品产生重要影响。

6. 装饰: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可以进行装饰。

这包括上釉、彩绘、镶嵌等各种装饰工艺。

装饰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美感和附加价值。

7. 包装:最后,陶瓷制品经过装饰后,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不仅是为了保护陶瓷制品,还是为了方便运输和销售。

通过以上步骤,整个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就完成了。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严格的操作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陶瓷制品。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品,它通过对陶土进行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步骤制作而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1. 选料。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陶土,而陶土的种类不同,制作的陶瓷也会有所差异。

在选料阶段,首先需要对陶土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陶土配比。

2. 成型。

将经过筛分的陶土与水混合,形成泥浆状的陶泥。

然后将陶泥放入成型机中,经过压制或注塑成型,制成陶瓷制品的初型。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一般来说,干燥分为自然风干和人工烘干两种方式。

自然风干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而人工烘干则需要将陶瓷制品放入烘干室中进行加热处理。

4. 装饰。

陶瓷制品在干燥后,可以进行装饰处理。

这包括上釉、彩绘等工艺步骤。

上釉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光泽度和硬度,而彩绘则是为了赋予陶瓷制品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5. 烧制。

装饰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是整个陶瓷生产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为复杂的一步。

烧制的温度、时间等参数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

一般来说,烧制分为初烧和再烧两个阶段,其中初烧是为了将陶瓷制品中的有机物质烧尽,而再烧则是为了使陶瓷制品达到所需的硬度和密度。

6. 检验。

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质量检验,陶瓷制品才能够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7. 包装。

通过质量检验合格的陶瓷制品将进行包装。

包装是为了保护陶瓷制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损坏,一般采用纸箱、泡沫等材料进行包装。

8. 成品。

经过包装后的陶瓷制品就成为了最终的成品,可以进行销售和使用。

以上就是陶瓷生产的详细工艺流程。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能够对陶瓷生产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精美的工艺品,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艺术品和生活用品。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改进,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和精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瓷石、瓷土、石英和长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加工和配比,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和特性。

一般来说,不同种类的陶瓷需要不同的原料配比,这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来确定。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制作方法,工匠需要用手将原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而机械成型则是利用设备将原料压制成模具中的形状。

无论是手工成型还是机械成型,都需要经过精细的调整和加工,以确保成型后的陶瓷坯体质地均匀、形状美观。

3. 干燥。

成型完成后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通常采用自然风干或者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以免出现开裂或者变形的情况。

4.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陶瓷产品来确定,一般来说,烧制温度在1000℃以上,有的甚至需要达到1300℃以上。

烧制的过程中,陶瓷坯体会发生化学变化,最终形成坚硬、致密的陶瓷制品。

5. 装饰。

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可以进行装饰,这包括上釉、彩绘、贴花等工艺。

上釉可以增加陶瓷制品的光泽和硬度,彩绘和贴花则可以赋予陶瓷制品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6. 烧结。

装饰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二次烧结,以确保装饰层与陶瓷坯体的结合牢固。

这个过程一般温度较低,时间较短,但同样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

7. 检验。

最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

这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装饰效果等多个方面的检测。

只有通过了检验的陶瓷制品才能够出厂销售。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我们可以看到,陶瓷的生产工艺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

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陶瓷制作是一种古老而精细的工艺,涉及到多个步骤和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

首先,陶瓷制作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材料。

常见的陶瓷原料包括瓷土、石灰石、长石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筛选和研磨,以去除杂质和提高细度,从而确保陶瓷的质量。

接下来,原料需要拌和搅拌。

在这个步骤中,原料被混合在一起,以确保它们均匀地分布。

通常会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黏结剂,以增加原料的可塑性和黏性。

第三步是形成陶瓷制品的造型。

造型通常有手工造型和机械造型两种方式。

手工造型需要工匠使用自己的技巧和经验塑造出所需形状的制品,而机械造型则通过专门的设备和模具来实现。

完成造型后,接下来是干燥的过程。

陶瓷制品需要在温度逐渐升高的环境中逐渐干燥。

这个过程是为了去除陶瓷中的水分,以便后续的烧制过程。

烧制是陶瓷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将陶瓷制品放入慢慢升温的窑炉中,使温度逐渐达到一定程度。

在这个过程中,原料中的黏结剂将燃烧殆尽,使陶瓷制品能够保持原始的形状并变得更加坚固和耐用。

烧制过程完后,需要进行修饰和装饰。

这些包括施加釉料、上色、绘制图案等等。

这些装饰操作使陶瓷制品更漂亮,也提升了其收藏的价值。

最后一步是进行最终的烧制。

这次烧制主要是为了使陶瓷制品与上面施加的釉料完全融合,并形成光亮、平滑的表面。

这一步通常需要非常严格的温度和烧制时间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和外观。

总结起来,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原材料、拌和搅拌、造型、干燥、烧制、修饰和最终烧制。

每个步骤都需要经验丰富和技艺高超的工匠进行操作。

只有经过这些步骤的精心制作,才能获得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陶瓷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美丽和实用的作品。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制作陶瓷是一门古老而精美的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以下是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
1. 准备原料: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硅酸盐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筛选、搅拌和混合,以确保它们的质量和纯度。

2. 成型:经过准备的原料会被送入成型机器,通过压制和模具,将原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比如碗、盘、杯子等。

3.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通常会将成型好的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自然晾干。

4. 装饰:在陶瓷制品干燥后,可以进行一些装饰工艺,比如刻画、绘画、上釉等,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美观度。

5. 烧制:装饰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这是制作陶瓷的关键一步。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通常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和耐久性。

6. 装配:烧制后的陶瓷制品还需要进行一些后期处理,比如打磨、修整边角等,以使其更加完美。

7. 检验:最后,制作好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以上是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经过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陶瓷制品。

制作陶瓷是一门复杂而美妙的工艺,也是一门充满艺术和技术挑战的技能。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一、原材料准备陶瓷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粘土、石英砂、长石和瓷石等。

在制作陶瓷之前,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材料进行筛选、研磨和混合,以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纯度。

二、制作坯体制作陶瓷的第一步是制作坯体。

将混合好的原材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泥浆状的胚体,然后将胚体进行塑造。

常用的塑造方法有手工塑造、注塑和挤压等。

三、干燥塑造完成后,需要将坯体进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将坯体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其变得坚硬和稳定。

一般采用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相结合的方法,以避免坯体的开裂和变形。

四、装饰在干燥之后,可以对陶瓷进行装饰。

常见的装饰方法有刻花、绘画、贴花和彩绘等。

装饰的目的是增加陶瓷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五、烧制装饰完成后,陶瓷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的目的是将陶瓷坯体变成坚固的陶瓷制品,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烧制过程分为干燥烧和高温烧两个阶段,其中高温烧的温度通常在1000℃以上。

六、上釉烧制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上釉。

釉料是由玻璃粉末和颜料等原料制成的,可以增加陶瓷的光泽和防水性。

上釉的方法有浸釉、刷釉和喷釉等。

七、再次烧制上釉完成后,需要再次进行烧制。

这次烧制的温度通常较低,一般在800℃左右。

烧制完成后,陶瓷制品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釉面,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

八、检验和包装对陶瓷制品进行检验和包装。

检验的目的是检查陶瓷的质量和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包装的目的是保护陶瓷制品不受损坏。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纸盒包装、泡沫包装和木箱包装等。

以上就是陶瓷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

从原材料准备到最后的包装,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以确保制作出优质的陶瓷制品。

陶瓷制作工艺的精湛和独特性,使得陶瓷成为了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和工艺。

无论是在餐桌上的瓷器、装饰品、还是建筑陶瓷,都能展现陶瓷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陶瓷材质解析和工艺制做流程

陶瓷材质解析和工艺制做流程

陶瓷材質解析和工藝制做流程:陶瓷制做工藝流程I. 制模i. 雕型(厡形階段) 1. 木擳土(深灰色):是一種水性土,質地較細,可做不規則的雕模 2. 石膏(白色):質地較硬,適合作比較工整的雕模3. 油土(土黃色):不需保濕,常用來做poly的雕模或是厚度較薄易龜裂的浮雕。

2 此階段須注意ü原型厚薄均勻,比例合理才能避免日後有開裂的問題ü浮雕之深淺、角度需適中便於分片,如有利角將造成卡模。

ü轉角要圓,避免利角造成開裂。

ü原型會比圖稿尺寸大或高,由於每一種土因燒成溫度不同都有其收縮比的關係。

n 陶土分類燒成溫度越高收縮比越高吸水率越低,與硬度也成正比。

特性類別燒成溫度收縮比吸水率燒成顏色特性白雲土普通950°~1050°4%~6% 15% 白色無光質脆,實用性低,吸水率高手繪色彩較鮮豔重質1110°~1150°6%~8% 10% 半瓷普通1150°~1250°10%~12% 4%~8% 米黃無光質硬,實用性高,吸水率低易適作手繪彩,色釉效果佳白半瓷米白無光紅土低溫1000°~1050°4%-7% >15% 紅褐顏色較淡,質脆,吸水率高高溫1110°~1150°8%~12% <8% 顏色較暗,質硬,吸水率低全瓷(瓷器) 1200°~1350°<1% 死白瓷化,質硬,吸水率低,實用性高骨灰瓷(瓷器) ii. 分片(樣品模) 1. 利用石膏將原形翻製成模具。

2 此階段須注意ü為避免模線問題,分片數愈少越好,分片時也須注意每片之間隙不可過大。

ü若曾上過鉀肥皂(是一種隔離劑)需清洗乾淨,以避免日後發生針孔、氣泡瑕疵。

iii. 包case-意指大貨生產時,為複製子模所需而翻製的母模(陽模,材質為超硬石膏) 1. 利用母模可以再重複分片,即可產出後續許多子模。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陶瓷是指以无机非金属物质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结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制品。

而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装饰、烧结等几个环节。

以下是陶瓷生产工艺的详细流程:一、原料准备:1.1、确定陶瓷产品所需的原料,常见的原料有粘土、石英、长石、煤泥、白土等。

1.2、对原料进行筛分、破碎等预处理工序,除去杂质。

二、成型:2.1、按照设计要求和产品形状,选择适合的成型方法,一般有手工成型、注塑成型、温压成型、挤塑成型等。

2.2、根据成型方法,将经过粉碎和混合处理的原料加入到成型模具中,施加压力使其定型,并取出模具。

三、干燥:3.1、待成型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成型过程中含有的水分。

3.2、常见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其中人工干燥一般采用电热器、煤油灯等加热设备。

3.3、在干燥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制品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

四、装饰:4.1、在成品完成干燥后,可以进行装饰处理,以增加陶瓷制品的美观性和附加价值。

4.2、常见的装饰方法有贴花、彩绘、烧制、喷釉等,也可以采用印刷技术将图案印在陶瓷表面。

五、烧结:5.1、装饰完成后,将陶瓷制品放入窑炉中进行烧结处理。

5.2、烧结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根据陶瓷材料的特性确定合适的烧结温度和保持时间。

5.3、烧结过程中,陶瓷制品中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制品具有一定的强度、致密度和耐高温性能。

六、包装:6.1、经过烧结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不受损坏。

6.2、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纸箱、泡沫、包装纸等,根据产品尺寸和形状,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

七、质检:7.1、对包装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质量检验,以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市场需求。

7.2、常见的质检项目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硬度、韧性等。

八、存储和运输:8.1、质检合格的陶瓷制品可以入库,进行存储。

8.2、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陶瓷制品需要注意防潮、防碰撞等措施,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受潮、破损。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有价值的材料,它经历过不断发展与改进,今日的陶瓷制品以其不易破裂、优美的外观和抗污渍等明显特点,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陶瓷的制备需要原材料,这些原材料通常包括矿石、粘土、石英等。

制作陶瓷的步骤主要包括矿物的采集、筛选、清洗和细磨。

粘土也是一个重要的陶瓷原料,通常需要挖掘、削减、清洗和过滤,以去除任何杂质。

石英通常是粘土和其他原料的补充,用于增加坚硬度和耐磨性。

第二步是将原材料混合。

将粘土和其他原料进行混合,通常需要进行反复翻转和搅拌,以确保混合物均匀分布,同时保持一定的湿度。

然后将细磨后的原料与水混合,制成泥浆状物质。

第三步是模型制作。

陶瓷通常通过模型制造而成,不同的陶瓷形状需要不同的模型。

模型通常通过手工切割或机器雕刻制作而成。

具体步骤包括设计、切割、反复打磨和涂抹模具油以防止泥土粘在上面。

第四步是制成材料。

将泥浆缓慢倒入模具中,使其自然定形,然后用桨子或机器压实泥土,以去除空气和水分。

然后将物体从模具中取出,并在厚度均匀的同时进行设计和修整。

第五步是烘干。

处于天然状态下,陶瓷制品通常需要保持一定湿度以加速干燥过程。

干燥将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具体取决于模型的大小和形状。

完全干燥的陶瓷制品通常翘起并难以加工。

在完成干燥之后,通常需要对制品进行检查和更多的修整。

第六步是烧制。

将制成的陶瓷放入炉子里高温加热,以烧结成一体,通常温度在一千多度或更高。

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制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成分。

通常需要使用一个陶瓷烧炼炉,根据制品的具体需要运用不同的烧制工艺。

最后一步是上釉。

陶瓷上釉可以增加其光泽和防水性。

使用洁净的刷子将釉料涂在制品的表面。

该涂层等待烘干,然后再次置于烤箱中进行烧制,直到釉料熔化变得光滑,使缀饰和颜色显现。

烧制完成之后,制成的陶瓷产品就可以享受使用了。

综上所述,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采集与混合、模型制作、制成材料、烘干、烧制和上釉。

陶瓷的制作工艺与流程介绍

陶瓷的制作工艺与流程介绍

陶瓷的制作工艺与流程介绍一个完美的陶瓷艺术品,看似美观,实质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工序制作完成的。

那么,关于陶瓷的制作工艺与流程,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瓷的制作工艺与流程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陶瓷的简介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1.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这一环节在古窑里我没有见到,深感遗憾,于是我在前往三宝村途中仔细寻觅,有幸亲眼目睹。

这种瓷石加工方法历史悠久,应与景德镇制瓷历史同步。

2.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

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

景德镇瓷土总收缩率大致为18—20%,根据大小品种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尺。

由于景德镇瓷泥的柔软性,拉制的坯体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

拉坯不仅要注意到收缩率,而且还要注意到造型。

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从各个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

景德镇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与其独特的材质、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除当地“天赐”的优质黏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艺将这些普通的“东西”变成了人类的“宠物”。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陶瓷工艺流程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陶瓷工艺流程

陶瓷的⽣产⼯艺流程-陶瓷⼯艺流程陶瓷得⽣产⼯艺流程⼀、陶瓷原料得分类(1)粘⼟类粘⼟类原料就就是陶瓷得主要原料之⼀。

粘⼟之所以作为陶瓷得主要原料,就就是由于其具有可塑性与烧结性。

陶瓷⼯业中主要得粘⼟类矿物有⾼岭⽯类、蒙脱⽯类与伊利⽯(⽔云母)类等,但我⼚得主要粘⼟类原料为⾼岭⼟,如:⾼塘⾼岭⼟、云南⾼岭⼟、福建龙岩⾼岭⼟、清远⾼岭⼟、从化⾼岭⼟等。

(2)⽯英类⽯英得主要成分为⼆氧化硅(SiO),在陶瓷⽣产中,作为瘠性原料加⼊到陶瓷坯料中时,在2烧成前可调节坯料得可塑性,在烧成时⽯英得加热膨胀可部分抵消部分坯体得收缩。

当添加到釉料中时,提⾼釉料得机械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化学侵蚀性。

我⼚得⽯英类原料主要有:釉宝⽯英、佛冈⽯英砂等。

(3)长⽯类长⽯就就是陶瓷原料中最常⽤得熔剂性原料,在陶瓷⽣产中⽤作坯料、釉料熔剂等基本成分。

在⾼温下熔融,形成粘稠得玻璃体,就就是坯料中碱⾦属氧化物得主要来源,能降低陶瓷坯体组分得熔化温度,利于成瓷与降低烧成温度。

在釉料中做熔剂,形成玻璃相。

我⼚得主要长⽯类原料有南江钾长⽯、佛冈钾长⽯、雁峰钾长⽯、从化钠长⽯、印度钾长⽯等。

⼆、坯料、釉料制备(1)配料配料就就是指根据配⽅要求,将各种原料称出所需重量,混合装⼊球磨机料筒中。

我⼚坯料得配料主要分⽩晶泥、⾼晶泥、⾼铝泥三种,⽽釉料得配料可分为透明釉与有⾊釉。

(2)球磨球磨就就是指在装好原料得球磨机料筒中,加⼊⽔进⾏球磨。

球磨得原理就就是靠筒中得球⽯撞击与磨擦,将泥料颗料进⾏磨细,以达到我们所需得细度。

通常,坯料使⽤中铝球⽯进⾏辅助球磨;釉料使⽤⾼铝球⽯进⾏辅助球磨。

在球磨过程中,⼀般就就是先放部分配料进⾏球磨⼀段时间后,再加剩余得配料⼀起球磨,总得球磨时间按料得不同从⼗⼏⼩时到三⼗多个⼩时不等。

如:⽩晶泥⼀般磨13个⼩时左右,⾼晶泥⼀般磨15-17⼩时,⾼铝泥⼀般磨14个⼩时左右,釉料⼀般磨33-38⼩时,但为了使球磨后浆料得细度要达到制造⼯艺得要求,球磨得总时间会有所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材质解析和工艺制做流程(2006/05/18 15:38)浏览字体:大中小陶瓷制做工艺流程 I. 制模 i. 雕型(厡形阶段) 1. 木擳土(深灰色):是一种水性土,质地较细,可做不规则的雕模 2. 石膏(白色):质地较硬,适合作比较工整的雕模 3. 油土(土黄色):不需保湿,常用来做poly的雕模或是厚度较薄易龟裂的浮雕。

² 此阶段须注意ü 原型厚薄均匀,比例合理才能避免日后有开裂的问题ü 浮雕之深浅、角度需适中便于分片,如有利角将造成卡模。

ü 转角要圆,避免利角造成开裂。

ü 原型会比图稿尺寸大或高,由于每一种土因烧成温度不同都有其收缩比的关系。

n 陶土分类烧成温度越高收缩比越高吸水率越低,与硬度也成正比。

特性类别烧成温度收缩比吸水率烧成颜色特性白云土普通950°~1050° 4%~6% 15% 白色无光质脆,实用性低,吸水率高手绘色彩较鲜艳重质1110°~1150° 6%~8% 10% 半瓷普通1150°~1250° 10%~12% 4%~8% 米黄无光质硬,实用性高,吸水率低易适作手绘彩,色釉效果佳白半瓷米白无光红土低温1000°~1050° 4%-7% >15% 红褐颜色较淡,质脆,吸水率高高温1110°~1150° 8%~12% <8% 颜色较暗,质硬,吸水率低全瓷(瓷器) 1200°~1350° <1% 死白瓷化,质硬,吸水率低,实用性高骨灰瓷(瓷器) ii. 分片(样品模) 1. 利用石膏将原形翻制成模具。

² 此阶段须注意ü 为避免模线问题,分片数愈少越好,分片时也须注意每片之间隙不可过大。

ü 若曾上过钾肥皂(是一种隔离剂)需清洗干净,以避免日后发生针孔、气泡瑕疵。

iii. 包case-意指大货生产时,为复制子模所需而翻制的母模(阳模,材质为超硬石膏) 1. 利用母模可以再重复分片,即可产出后续许多子模。

² 此阶段须注意ü 一个母模的寿命约3年,约可制造70-80个子模。

ü 一个子模约可生产60~80个产品。

(视纹路之复杂程度而定) ü 由于不断的重复生产使得石膏的吸水率越来越低,故一日中,灌制泥胚的时间一件比一件长。

ü 为避免模线粗大,包case时须注意,模具必须密合以避免泥浆由未密合之模线渗出造成模线太粗。

iv. 敲模 1. 即将模具分开。

II. 成型-分为以下数种方式 i. 手灌浆 1. 利用石膏模吸水特性,将接触石膏模壁面的泥浆水分吸干形成泥胚。

2. 多用于雕型比较立体或不规则的器型² 此阶段注意事项ü 第一次灌浆约静置25分钟,即可将泥浆倒出。

ü 第二次灌浆之后静置时间需陆续增长,此因石膏吸水特性会因使用率的频繁而陆续降低,所以时间需再加长。

一个子模一天大约可灌12个就要休息。

ü 13英吋以上的产品壁厚约为6~7mm。

一般大小的璧厚约留4mm。

ü 灌浆时须注意模具的密合度,以避免膜线或变形的问题。

ii. 手工成型分为手拉胚及手工雕塑,多用于较高级或线条较多的产品。

ii. 高压注浆 1. 利用高压灌注机将泥浆由上往下冲入模具中,所需时间较短,故产量高(与手灌浆比较)。

2. 只能用于上下开模的产品(深度不能太深)。

例如:肥皂盘、餐盘。

3. 垃圾桶、漱口杯、或其他深底的产品不适用此种方式生产。

(深度不可太深) 此阶段须注意ü 表面凹陷:由于脱胚时泥浆未干形成表面凹陷。

ü 注浆缝合线-两浆汇流时的线。

iii. 滚压 1. 利用不绣钢制模具,上模旋转移动将泥块滚制成型。

2. 多用于浅口对称器型、盘子、浅口碗等。

² 此阶段注意事项ü 避免模具滚压时形成之波浪纹(泥纹)。

ü 由于模具费用较高所以多为大量生产时才会开模。

iv. 冲压 1. 利用冲压不绣钢模具机器高速冲击泥块成型。

2. 多用于对称对象等基本器型,产量高(与手灌浆比较)。

² 此阶段注意事项ü 由于模具费用较高所以多为大量生产时才会开模。

ü 变形:脱胚未干,或取出方式疏忽导致变形。

n 针孔:泥胚抽真空不彻底,残留空气形成针孔。

或是模具内有石膏屑、灰尘,或隔离剂未清理干净导致泥胚于该点无法吸附而形成气泡。

n 变形:大盘类若底部脚小不够支撑盘子重量,可调整盘边之倾斜度可避免此问题。

III. 整修 i. 连接、打孔 1. 连接附件接合点要与主体的弧度一致,并且接触面积要适当、干湿度要一致使其收缩比相同,以避免素烧时开裂。

2. 对于较大的中空附件需让空气能顺利排出再接合。

ii. 切边 1. 将利角洗圆滑,避免开裂。

(太利角因张力因素会再素烧时开裂) 2. 避免泥胚太湿时整修,使得各部位收缩比不均造成开裂。

3. 打孔时需避免泥块或泥粒掉入接合孔中。

iii. 刮模线 1. 胚体太湿时刮模线会看不到模线的存在而忽略,所以需先烤过再刮模线。

iv. 洗胚 1. 很重要,需将之前上过的隔离剂或是附着于胚体上的脏污清除以避免后续开列或气泡针孔..等问题。

IV. 素烧 i. 烘烤-为避免素烧时胚体仍有水分导致各部位收缩比不一致开裂所以会先经低温烘烤。

时间约需7-8小时。

ii. 素烧- 1. 视窑炉不同时间也不同。

一般多为10个小时。

此阶段多只进行低温素烧,窑速要适当由低至高再降温。

2. 素烧之后胚体的收缩比已达一定程度,即使后续再进行釉烧也不会大幅度收缩。

3. 要避免暗裂-主要是坏璧太厚,导致散热不均。

用金属棒敲击若声音响亮则为良品,若声音混浊有可能有暗裂状况。

n 窑炉分为ü 立方窑(梭子窑)-特色窑温固定。

ü 隧道窑-长约40m~60m,用台车的方式将胚体推入窑中,循序渐进的增加温度,约40分钟推入一台。

一台车烧成约需历经12~14小时。

温差较大。

ü 滚道窑-用滚轮传送,温度较稳定。

时间约需至少4小时。

n 南方工厂多用-低温素烧高温釉烧色料附着力较高,手绘层次佳。

宜兴(精陶土)-高温素烧低温釉烧两者之差别:精陶土胚体吸色力低以致显色力较差。

V. 施釉+彩绘 i. 釉上彩-先上釉再上彩绘多用于半瓷或红土 1. 由于半瓷及红土本身有颜色所以先上釉可以盖掉底色再行彩绘。

ii. 釉下彩-先彩绘再上釉多用于白云土或精陶土 1. 白云土若用釉上彩绘较无意义且浪费。

2. 用此种方法,须于彩绘后先烤色,增加釉料的吸附力,让手绘油先挥发掉,否则会影响釉的吸收。

ü 釉上彩泛底-可再彩绘后再加一层釉可改善。

ü 跳釉-手绘彩过厚或浓即会出现此问题。

ü 流釉-釉的流动性过差或优都会形成釉面厚薄不均,造成釉胚表面不平整。

ü 缩釉-表面油质吸附渗透导致釉面与胚体无法结合;釉层太厚蒸发孔堵塞;素胚未干即上釉;死角或凹陷处的釉面与胚体仍夹杂空气。

ü 露白-绘彩疏忽或施釉不完全、太薄。

ü 白点-多发生再粉色系釉中,因为其中有一成分(锆白粉)会沉积。

解决方式:降低窑温。

ü 表面光泽黯淡-釉烧未达釉药的的设定温度以致未烧成完全无法显出釉彩光泽。

ü 水玻璃(是一种增加流动性的化学物质)堆积:由于增加泥浆流动的速度而使得产品侧面或底部有沉积现象与其他部分形成色差。

n 釉药一般常识ü 釉药是一种矿物质由(50%纳长石+50%助熔剂)为基础所组成,再依不同的釉药性质及需求增加或减少其他矿物质的比例。

ü 釉药分为生料(未经煅烧)及成釉(已去除杂质&已经过锻烧),除了窑变釉外其他釉料多半是成釉。

ü 釉药的调制比例与釉烧温度息息相关,需特别重视此阶段,才能使得釉烧后真实呈现客户需求的色相及平光或无光效果。

ü 不同性质的釉药² 氧化釉(流动性较强的釉药)-透明度高,流动性强。

但太鲜艳的颜色往往难以调出。

如绿色、咖啡色..等。

² 透明色釉-有透明度,可看到胚体颜色。

² 色釉-重要成分为高岭土(为增加土及釉的结合),颜色附着力强,看不到胚体颜色。

但熔点高,白土多无法承受这样的高温,会有上色不均附着力不佳的问题。

i. 平光-因烧成温度不同来控制。

平光效果较难控制,因为烧的过高或过低都无法呈现效果。

ii. 亮光-与平光釉药的基本成分一样,以温度及成分比例来达成釉面亮度,以致变成亮光。

² 裂纹釉(成分中含较多的纳长石)-系以膨胀系数的不同来控制裂纹效果。

当胚体的膨胀系数大于釉,则膨胀撑开釉面形成裂纹效果。

反之则形成剥壳现象。

FYI裂纹于出窑后才开始产生。

² 窑变釉-有氧化物的成分,因为其厡釉料是生料(未经煅烧)+氧化物,所以釉药可变因素高,再釉烧时需特别注意窑位及窑温来控制烧成效果。

ü 透明釉与一般釉的差别在于硅酸锆(乳浊剂)的成分,有此成分会使得釉药不透明。

浓彩效果即是增加了此成分。

ü 突釉-用温度控制效果,突釉温度比一般色料高ü 色料-透明液态,内含釉15%-20%。

ü 色釉-釉(无味)里头加上色料,与色料之比例通常为1:1。

n 一般色彩常识ü 三原色-红、黄、蓝这三个颜色是无法从别的颜色调出。

但可以互相调出别色系。

ü 红+黄=橘。

黄+蓝=绿。

红+蓝=紫ü 寒色系:蓝、绿、紫。

ü暖色系:红、橘、黄、咖啡。

ü 无彩系:黑、白、灰。

ü 金属色-金、银。

ü 互补色:不能相迭会出现脏色。

如红+绿;紫+黄;蓝+橘。

但可以搭配会有互补的效果。

ü 色相-??不同的颜色称为不同的色相?? ü 色系-同一类别的色彩。

ü 明度-色彩深浅的程度ü 彩度-色彩鲜艳的程度。

n 专业技术名词ü 浮雕-表面突起ü 阴雕-表面凹下ü 手绘-胚上用手工沾色料绘彩ü 喷点-喷枪或其他道具ü 喷彩(色) ü 浓彩-色料上多层使得色彩浓重ü 笔刷纹-用笔刷ü 妨古(复古)效果ü 渐层 VI. 釉烧 i. 最重要的阶段,釉料要经过釉烧才能呈现最终结果。

ii. 一般时间需10个小时左右,视窑炉而定。

(滚道窑四小时;隧道窑八小时) VII. 贴花或其他加工处理花纸制作需提供花纸厂完整的图案、色卡、器形、最好是客户提供的高分辨率光盘给花纸厂排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