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七年级必修)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pptx课件
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
《论语》 泉港民族中学
研读课文
才德出众的人。
同等。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
里面,引申为内 部,内心。
译文: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 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 (对照着)检查自己。”
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
《论语》 泉港民族中学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分析2019年10月30日星期三
《论语》 泉港民族中学
内容分析
第一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话,曾子从职业、 交友、学习的角度每天反省检查自己,充满了 一种积极而富有责任感的精神,可以启发人 们热爱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吾日三省吾 身”,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 即每天如此;“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 一个破折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从中 可见古代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
孔子的学生,名参
研读课文
(shēn),字子舆。
每天。
替。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
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 检查。
自己。
谋划,商量办法。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诚,尽心竭 力。
交往。
诚实不欺,守 信用。
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
己——替别人谋划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同 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老师)传 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呢?”
第二则是孔子讲述人们对待先进和落 后的正确态度。“见贤思齐”,看见德行 优秀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这是一种受 激励求上进的心态。“见不贤而内自省”, 是对照着“不贤”而反省自己,这样才会 免于犯错误,这也是一种积极态度。从正 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 出避免错误。“焉”是兼词,“向他”的 意思。“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的成语。
初中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观沧海曹操3、次北固山下王湾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枯藤老树昏鸦,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小桥流水人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夜雨寄北李商隐8、泊秦淮杜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八年级上册10、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 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By 杜小二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 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 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 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
1、子曰:学而 /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 自远方来,不亦 乐/ 乎?人不知 而/ 不愠, 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曾子曰:吾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 而/ 不 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 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y 杜小二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7、诲( )女(
w)dăà知n)ig之)乎
8、是知(huì )也 rǔ
9、弘毅( Zh)ì
10、然后知松yì柏之后凋( )也
11、其恕( )乎
diāo
shù
By 杜小二
◆听范读课文,处理好 停顿和语速、语调。
齐读课文,纠正节奏
By 杜小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y 杜小二
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 终/ 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By 杜小二
(1).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PPT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孔子思想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 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 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孔子是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他的思想 精髓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博大精深的中 国传统文化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这节课, 让我们认识教育家孔子,诵读《论语》,探 寻其深邃的思想,感受古代典籍的魅力。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 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从宋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1.读准字音 不亦说(yuè)乎 曾(zēng)子 传(c
2.找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 和零数之间。
不也……吗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转接连词
理解:这一则讲述学习的方 法、乐趣和为人的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为人
曾参
多次 反省
孔子的学生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出主意 忠实
诚实
理解:这一则可看
传不习乎?” 出古代治学人非常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1、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七年级上册论语12篇
七年级上册论语12篇一、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字词解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 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习,温习、复习。
- 说(yuè):通“悦”,愉快。
- 愠(yùn):生气,发怒。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字词解释:-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 信:诚信。
- 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字词解释:- 有(yòu):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不惑:迷惑,疑惑。
- 天命:上天的意旨。
-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 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字词解释:- 故:旧的知识。
- 知新:有新的理解和体会。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论语十则》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论语
十则》课件
这说明了一件事情的成功
与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
2、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以第一则为例讲解)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
论语儒家经典着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试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论()语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三省()吾身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七年级上古诗文名句
七年级上古诗文名句一、《论语十则》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善而从)2、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三、《乐羊子妻》1、说明为人必须洁身自爱,不能贪财好利: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2、说明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四、《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实写,平淡,耕种情况)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虚写,幽美,月夜归耕图)道狭草且长,夕露沾我衣。
(实写,平淡,归途情况)衣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虚写,愿望,强调不要在污浊德显示世界中失去自我)五、《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名句:清幽恬静的山村风光,从近到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六、《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名句:以动物写西湖早春风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名句:以植物写西湖早春风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七、《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庭院中环境,简朴、清净、勤快)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名句:周围的自然环境,拟人,山水有情)八、《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收年景,农民好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曲折多变的景色,名句,富含哲理)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春社日前夕的热闹)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乐的解释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
《论语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
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
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
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
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如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论语十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锦,涵盖了学习、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十则论语的赏析:这十则论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人生、学习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和见解。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第一则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和修养。
第二则则提醒人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第三则和第四则则分别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两者相结合。
第五则告诉我们要有谦虚、诚实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和第七则则强调了向他人学习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第八则则表达了士人应有的弘毅精神和责任感。
第九则则以松柏为喻,强调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最后一则则强调了宽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论语十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提高人们的修养、指导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则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曾子曰:“吾日三省(ǐ)吾(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故虽有名马,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编辑锁定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其中一共有20卷。
作品名称论语十则作品别名《论语》十二章创作年代春秋战国作品出处《论语》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孔子及其弟子来自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1论语十则▪全文▪第一则▪第二则▪第三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六则▪第七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则▪逐则注解2翻译五字诀▪留▪删▪补▪调▪换3“乐”的解释4成语5通假字6活用现象7一词多义8特殊句式9古今异义10写作背景11作者简介▪简介▪家世▪生平▪贡献12四书五经▪四书▪五经13人教版教材论语十则论语十则编辑论语十则全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â)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â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李汉荣《山中访友》何其芳《秋天》原文阅读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耸立。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七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件人教(通用)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下一则 返回
2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领悟 可以
以 (之) 为 师 矣。”
凭 (这一点)做 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下一则 返回
下一则 返回
8 子曰:“ 知 之 者 不如
(对待任何学问和事业)懂 的人 比不上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好 喜爱
以……为乐 认为……是乐趣
理解:讲学习态度(要好之、乐之)
唯会寻学习乐趣,方能学大成.
下一则 返回
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夫,
河流(时光)流逝 像 这
不舍昼夜。”
代河水
舍弃
理解:讲学习态度 一寸光阴一寸金,逝者不可追,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 • •
感 谢 您 的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思无益, 不如学也.
返回
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以下是小编带来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十则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则》教学课件
返回
4 子曰:“由, 诲 女 知之乎?
教导 通“汝” 认识事物 教诲 你 (的道理)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
是
代词,这 通“智”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聪明智慧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下一则 返回
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 =以何,为什么 叫做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
返回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学习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返回
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返回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不随意增减。)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
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 达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5.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①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②熟读课文。
③结合注释或参考资料疏译课文。
(2)查阅并收集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录音机、朗读示范带、分类式学习笔记资料。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从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设计(二)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
(多媒体显示孔府、孔庙、孔林)那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曲阜是孔子的家乡,人们尊称他为“圣人”“先师”)(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同学们请看: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长九尺有六寸(注:约合现在6.4尺),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庄严、高大。
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资料助读(5分钟)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