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视角下的香港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2016/3/5

地点: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103

主讲人:樊鹏

内容:

政治文化视角下的香港问题

大背景:

在文化中国主题下,期待达到以文化视角切入理解社会政治问题,透析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认知的目的。(历史、视角——“切瓜刀”)

引入点:

香港是两会记者提问的关注点,常常牵动舆论和全国人民的心弦;新年旺角暴乱(骚乱)

正文:

香港怎么了;为什么香港无小事;香港问题的本质是什么?——HONGKONGPUZZLE

几十年来,香港政治由冷漠、经济动物转变为政治激情的群体;法制文明转变为公民抗争、视法度于无物;文化包容(历史上数次的移民)转变为盲目的排外(反双非,反水货);英雄主义、浪漫、理想主义转变为狗熊(占中后无人站出来承担责任)——一连串的追问:怎么回事?

香港对中央当局十分重要,政治地位高,立场重要性与经济领土

的关系不成正比。香港在百多年前就是面对西方世界的“桥头堡”。两个一百年——国家目前的目标。如果香港问题得不到解决,将是中国梦达成路上最后的barricade。

对香港内地关系紧张的解释:

文化冲突?(自由行开通以来,法制水平文明水平较内地高)

社会冲突?(利益冲突——相见好、同住难;例子——双非;酸葡萄心理,因为内地经济发展迅速,和过去产生差异)

阶级冲突?(基尼系数攀升,超过国际警戒线20%,迁怒)

中西冲突?(其他国家意图以香港牵制内地)

缩影:居民忍耐性大幅下降(香港人对内地人)

景观社会,实际上不如表面上紧张;80%愿意与内地共事

由旺角暴乱想到的

旺角暴乱:本土民主前线组织刻意主动挑起事端

内地:“对港政策不变”

围绕旺角事件的不同话语(话语群体):

1、暴力-法治(李嘉诚?资本家);

2、爱港爱国-拒中抗共();

3、阶级对垒(香港废青,利益受损者,青年政治投机分子);

4、政治阴谋;

5、外部干预(有组织、有资金);

【话语、论述、权力】

话语是表现

不同话语背后是对历史、现实、社会。。。

论述很重要——自成一套的政治话语,不容挑战的历史叙述,相对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不可逾越的意识形态边界,隐而不漏的组织资源,难以更改的群体行为规则。

关于香港的文化论述——多元论述方式

1、殖民者的论述(英国、扩张——帝国欲望,维民教化,太平绅

士,法治的自由港,英美自由世界的一部分,新的权力需要)2、香港左派的论述(香港民众受够了殖民统治,渴望统一、回归,

新中国对外桥头堡)

3、主权者的论述(把香港视为殖民地,香港人民是殖民统治的受

害者、是我们的同胞;基本法,一国两制)

4、香港传统论述(华洋论述,杂种文化、华洋共处)

5、新论述(歪门邪道,新地产霸权,李嘉诚——李“家”“城”,

利益结构、价值认知不一样——挖掘香港本土性——从“全球

化资本主义”到“本土”论述)

问题所在:主权论述VS华洋论述

“华洋论述”之“华”:

香港的五次移民潮(婴儿潮)

1、1851-1864年,为避免太平天国之乱逃港;

2、1938-1939年,为避战乱逃港;

3、1946-1950,为避战乱逃港;

4、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5、?

香港移民史与文化心理结构

最初没有本地意识,要回去;保命、养家糊口;害怕政治,不想旧事重提,回避

香港传统精神?(生活的信念支撑)

现世主义、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机遇主义、自由精神、即物主义“老港精神”中缺少什么?

国家观念、中心传统、长远计划、中央意识、家国天下意识(有江湖无天下,有兄弟无家国)、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政治文化资源:杂种文化【文化是一种政治资源】

1、传统文化

广东地方传统文化(粤剧——星空美人)

各省地方传统文化

当时内地在进行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以其反其道行之,宣扬植入传统文化,人为制造差异以区别于中央政治传统

2、民国新文化(1949年前移民香港带来上海都会摩登文化)

3、中央政治文化(香港左派)

英国殖民者文化——“华洋论述”之“洋”

1、法律(经济利益)

2、体制(政治文化即文化论述的制度化,制式化的行为模式;分而治之,一等人英国人,二等人体制吸纳的精英)

3、精英心态

4、社会改造

5、法治政府

6、文化重塑

精英吸纳与社会分治

港英初期的英国人独立统治——殖民官僚与英资财团共治——转口港时期(1898-1941)

“太平绅士”的称号保留至今

殖民统治的影响最大化在于战后——战后工业化与经济腾飞时期

背景:

1、经济腾飞(出口加工的聚集地)

2、专业中间阶层的崛起(华人职业精英)

3、行政局、立法局吸纳华人精英

咨询性政治文化:港英特色

“仁慈独裁制”,“咨询性政府”,“无政府的行政国”,“行政吸纳政治”——理论层面建立发展

麦理浩统治时期(“麦理浩径”以示纪念)——社会大改造

主要成就:

1、有效政府

2、社会建设

3、福利供给

4、廉洁政治(廉政公署,聘用制,重在打击)

5、文化建设

改善了香港社会面貌,生活水平上升,想要回归的人老去了,回归念头淡了,年轻人再无回归意义,建立起归属感。

新香港人的精神和政治文化?

认同杂种文化;有自由法制无民主

回归前后的重大历史转折有哪些关键变量?

(前)

移民历史的终结(1980年新移民法制)

产业结构变化,社会保障系数下降

世代更替(年轻人游手好闲,受蛊惑后建立激进组织)

新殖民宣传教育

启动两级议会选举民主过程——民主成为政治体制

(后)

不彻底的主权回收(宪法上的独特;人口大多数持有英国护照,60%持有英国本土护照;香港司法掌握在双重国籍的人手中,法律终审权从伦敦转至香港而非北京,“法官没有主人只忠于法律”,司法援引自英属地;最高法院不仅是司法机构还是政治机构,没有海关、税收——对香港没有很大的权力,内地对其缺乏政治管束)

金融化、金融资本主义,导致阶级分化严重

政治文化变迁

1、流动社会——静态社会

2、经济封闭——经济开放

3、精神开放——精神封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