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概论
第一章 概论 教学设计
科目:苗家刺绣
教师:
部门: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第一章 概论
备课时间
课型
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通过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苗族的起源和苗家刺绣的基本知识。
教材
分析
重点
苗家刺绣的基本知识
难点
苗族的起源
教具
PPT、课本
教法
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电脑模拟等方法
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复习课本的内容,课后及时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完成上课布置的作业。
苗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
图案有视为吉祥的麒麟、龙、凤和常见的虫、鱼、花卉、石榴等;颜色有大红、水红、紫红、深蓝、浅蓝、深绿、浅绿、橙黄、深黄等。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再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
提问查看当堂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历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二、苗家刺绣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一。
苗锈主要用在苗装中头巾、衣领、袖腰、袖口、衣肩、衣背、衣摆、腰带、围腰、裙子、裹腿布巾、鞋子及围兜等的装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向学生播放或者展示苗家刺绣作品
展示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参观内容情景再现(约10分钟)
通过欣赏精美的苗家刺绣作品,学生直观地接触到苗绣,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教学设计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物理学科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新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顺应新课程要求,采用更加灵活、多元化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学知识和掌握物理学思维方法。
为此,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探讨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的教学设计。
二、新课程背景新课程改革旨在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发展个性、建立共同利益与责任感提供更好的可能。
中学物理作为新课程中的一门主要科目,因其发展对象和应用范围均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高度,必须在新课程改革中深入切实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有力改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兴趣和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多元化教学设计。
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丰富的形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思想方法。
1.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科学确定课程教学的内容,从整体上规划和安排适合学生学习的重要物理概念和知识。
对于初阶学生,应当从基础课程入手,逐步深入细节,让学生对物理学的专业领域有全面了解。
而对于高阶学生,应当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物理学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摆脱以前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运用小组合作、导学案、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为丰富的物理知识和思想方法。
3. 教学资源的整合物理学科是一门需要大量实验和示范的课程,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是教师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例如利用学校物理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开发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物理学网站,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4. 教学考核的改革新课程改革中注重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教育评估的内容和方式也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改革。
概论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教育创新能力。
本设计方案将围绕课程目标,详细阐述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二、课程内容1.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教育法规与政策2. 教育心理学- 学生心理发展- 学习心理- 教师心理3.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4.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教育资源开发- 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5. 教育管理与评价- 学校管理- 教师管理- 学生评价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讲授法- 教师系统讲解教育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 讨论法- 组织学生就教育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法- 安排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如模拟教学、参观学校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周:教育基本理论- 讲授教育本质与功能,布置相关阅读材料。
2. 第二周:教育心理学- 讲解学生心理发展,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3. 第三周:课程与教学论- 讲授课程设计,布置课程设计作业。
4. 第四周:教育技术与信息化- 讲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5. 第五周:教育管理与评价- 讲授学校管理,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学校管理活动。
6. 第六周:综合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如模拟教学、参观学校等。
7. 第七周:课程总结与评价- 学生总结学习心得,进行课程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课堂参与、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2. 终结性评价- 通过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政治学概论》全套教学设计
《政治学概论》全套教学设计导论⼀、教学⽬标与重点(⼀)教学⽬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掌握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法;政治学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和发展;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法。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2.政治的涵义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法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6.⽑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7.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教学基本内容第⼀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法(⼀)政治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政治的涵义。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现阶段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法。
第⼆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西⽅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
(⼆)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西⽅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进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发展(⼀)⽑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泽东思想。
⽑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重⼤理论成果。
第四节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法(⼀)为什么要学习《政治学概论》学习《政治学概论》的重要意义。
(⼆)怎样学习《政治学概论》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总体要求。
学习《政治学概论》的具体要求。
三、教学思路与设计1.课时安排:本章内容的课堂讲授应以2学时为宜,最多不超过3学时。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本章的重点讲解内容。
讲解可遵循如下步骤:(1)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要使学⽣理解如下问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政治是以⼀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有其⾃⾝的运⾏和发展规律。
2023版概论课第八章科学发展观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和内在逻辑。
2. 掌握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能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第二节:教学内容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1.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1.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1.3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2. 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2.1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2.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2.3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3. 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1 科学发展观的运用方法3.2 科学发展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3 科学发展观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第三节:教学重点和难点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和内在逻辑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2. 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四节: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理。
2. 例证法: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第五节: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中进行调研,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发展观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节: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科学发展观基本概念1.1 教师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1.2 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做好预习准备1.3 教师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和内在逻辑2. 第二阶段: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2.1 教师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和核心思想2.2 学生观看相关视瓶和资料,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2.3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3. 第三阶段: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1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的运用方法3.2 学生实地调研,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调研中的实际问题 3.3 学生展示调研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第七节:教学作业1. 课后阅读:布置相关教材和文献的阅读任务,巩固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掌握。
设计概论教案范文
设计概论教案范文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
课程代码:DESG101
学分:3
课时分配:48学时(18讲授学时,30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设计概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从而为他们在设计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和创作提供基础。
二、课程内容
1.设计概论概述
-设计的定义与特征
-设计领域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2.设计思维与创新
-设计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创新与设计的关系
-创新方法与工具
3.设计原则与要素
-设计原则的种类与应用
-设计要素的概念与应用
-设计原则与要素在实践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4.设计方法与过程
-设计方法的种类与选择
-设计过程的基本步骤与流程
-设计项目管理与评估
5.设计与社会责任
-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设计与文化传承与创新
-设计与社会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设计概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式教学:通过实践项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设计概论理论,进行创意设计和实践操作。
3.讨论式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交流和创新思考。
4.模拟演练式教学:利用角色扮演等模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估
1.课堂小测: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
本章主要讲述了教学设计的概述和重要性。
教学设计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以及教学设计的分类。
首先,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系统地策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系统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评价等。
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即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是启发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是连续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指导教学设计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
教学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种类型。
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课教学设计和综合素质教育设计两种类型。
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按照教学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面对面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形式。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医药学概论第七版教学设计
中医药学概论第七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基本理论•掌握中医药学的常用术语和诊疗方法•熟悉中医药学在各种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理解2. 组织形式本课程采取理论授课、案例研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和文献阅读等多种教学形式,特别是注重实践操作与案例研讨的结合,在学生中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基础、以探究为目标的教学思路。
3. 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体系第二章:中医药常用术语和诊法•中医药学的常用术语和诊法•症状学和脏象学•望、闻、问、切四诊法第三章: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其他常见疾病第四章:中药学•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中药的药性、功效和常见配伍•中药炮制与质量控制4. 教学方法•知识点讲解:采用板书、PPT等形式进行讲解,注重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和解读;•实践操作:通过现场演示和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案例研讨:由学生自己带来真实的临床病例,进行案例研讨和分析,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研讨和探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文献阅读:通过让学生阅读专业文献,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治疗的认识和理解。
5. 教材使用本课程主要使用《中医药学概论》第七版,也可参考其他中医药学教材和专业文献。
同时,可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指导。
6. 课程评价•思考题:课后布置思考题,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以检验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以检验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期末考试:开展整体性的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中医药学的掌握情况。
7. 教学效果本课程将学生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对中医药学的系统、全面认识。
概论教学设计方案
概论教学设计方案概论课是一门介绍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
为了使学生对概论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设计了一份概论课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概论课程的内容、目的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4.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论课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 不同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 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前沿研究领域。
4. 学科之间的关系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分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概论课的重要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等话题,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学科实验室、企业、机构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学科的现状和发展。
4. 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对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5. 讲座和讲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讲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和报告:对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评价,并要求学生撰写讨论报告,以检验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2. 实践活动的反馈:对学生参观学科实验室、企业、机构等的反馈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对学科发展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课堂测试和作业考查:通过定期的课堂测试和布置的作业,检验学生对概论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概论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6---滴定分析概论
二、滴定反应的条件:并非所有化学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进行分析,必须满足三条件(P76)
三、滴定反应的操作方式,通常有四种:
1、直接滴定:将标准溶液直接与待测物质反应:
由标准溶液的用量nB→nA
【注意:只有完全滴定反应三项条件的反应方可用此法;若不符,需按情况采用下述方法】
2、返滴定法(又称回滴定):
nC(反应)=nC(总)-nC(剩)
由nB→nC(剩)→nC(反应)→nA
3、置换滴定:
由nB→nC→nA
4、间接滴定法:
由nB→nC→nA
四、终点问题:关于终点的定义,有两种:理论上,实际上的终点
1、理论上的终点问题——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标准溶液的量恰好达到按反应的计量关系所对应的状况,A和B均反应完而无剩余,此状态即为化学计量点,常用角标SP表示(如Vsp表示计量点对应的体积)
由此必将造成被测物的浓度误差,若用表示,同样:△CA=CA(表)-CA(真)
按上关系:取微分(或增量):VA·△CA= VB·△CB
∵VA,VB>0,故△CA的正负由△CB决定,显然:
2、若VA、CB准确,VB不准(如读数不准),则按关系式:VA·△CA=△VB·CB
同样,∵VA,VB>0,故△CA的正负由△VB决定
3、若CB、VB准确,VA不准(移取被测液有关),按关系:
VA·△CA+△VA·CA=0,移项:VA·△CA= -△VA·CA
∵VA,CA>0,故
小结
5min
20min
10min
15min
10min
15min
10min
5min
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科学教育概论教学设计教案
科学教育概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4.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教育的定义和概念;2. 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3.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4. 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方法;6.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策略。
三、教学重点: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相结合;2. 小组讨论;3. 实验操作;4. 观察和思考。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a. 科学教育的定义和概念;b. 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c.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科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第三课时:1. 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2. 教学内容讲解:a.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方法;b.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策略。
第四课时: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实验讲解;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培养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思考和总结: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小组讨论的质量;3.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合理性;4. 学生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体会。
八、教学资源:教科书《科学教育概论》、实验器材、课堂展示材料等。
九、拓展延伸:学生可通过参观科学馆、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化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十、教学反思: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科学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综 合考虑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2.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系 统中加以考察
环境 教师 目标 内容
媒体
过程 学生 效果
教学系统构成
四、传播理论
传播: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 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 活动。
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罗伯特· 加涅 (Robert Mills Gagne 1916- 2002),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 大师。
加涅--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9个阶段) 外部条件: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工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加 涅 基本观点: 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 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②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 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的过程。
认知学派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 极性 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使学习者联系以往 已经掌握的知识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与要点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特点与学科性质 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与层次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主要的理论基础 了解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 理解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教育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学习动机是高质量学习的重要前提,没有兴趣,很难有高质量学习。在教育学学生中, 对从事教育事业有着非常浓烈的兴趣,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核心概念、基础理论的学习有着强烈的需求,对高质量的课程学习有着迫切的向往。这些动机为接下来的高质量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薄弱的知识基础
不可否认,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知识基础、思维水平、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均有着不同程度的薄弱之处。尤其是在教育学核心概念的掌握、经典理论的了解、重要议题的思考等方面还较为薄弱,需要教师的深入引导和学生的刻苦学习。
,
、
,
。
(2)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
(3)理解教育在社会建设中具有的民生功能。2.教学难点
(1)科教兴国与教育促进民生之间的关系;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理解“教育先行”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1.依托“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运用“问题单导引的翻转教学模式”
2.利用“雨课堂”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2.需要充分发挥课程网站的自主学习功能。应该充分利用课程网站设置的“自主学习”,提供各章节的学习目标、思考与讨论、研究指南、自学作业、作业答案,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建立“研习社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吸收学生参与科研课题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师生讨论研究计划并分工进行,并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五、教学安排
1.课前准备
(1)教师要仔细研读“马工程”重点教材,锚定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根据模块特点列出“问题单”,并积累经验素材为课上引导和课后指导做好准备;
(2)学生提前复习教材,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单”问题进行资料查阅、收集和尝试解
答;
。
、
,
,
与社会发展关系。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1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包括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是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大,例如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
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共同完成。
4、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5、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人类的潜力,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2)主要流派:①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②认知主义分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加涅;结构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
③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①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观行为与强化的思想;尊重学生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行为矫正(态度的学习)贡献突出②认知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教学设计概念
教学设计概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学习。
它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反馈等内容。
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应该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学设计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设计的基础,它明确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学生需要达到的认知水平、技能和态度。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能够顺序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总结,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概论皮连生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迪克和凯瑞的定义,用系统方法描述教学,分析、设
计、开发、评价和修改的全过程。 教学设计又称“系统化教学设计”,系统可以从两方
面理解:一是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二是 用系统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史密斯和雷根的定义,教学设计指将学习与教学的原
一、设计
(一)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正式在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
求,预定制定方法、图样等。即“学”与“教”,其 含义是教师帮助学习者学习的一切活动。”(现代汉 语词典)
(二)设计的特征
罗兰,归纳出与教学相关的设计活动的9个特征: (1)设计是一个以目标进行导向的过程,正是这些目
标将导致产生一些新的东西。 (2)源自于设计的新东西具有实际效用。 (3)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将要求转化为规范。 (4)设计离不开社会互动。 (5)设计重在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解决问题的
教学设计概论皮连生
一、教学(instruction)
(一)概念分析 “教学”包含两方面,即“学”与“教”,其含义是
教师帮助学习者学习的一切活动。
开始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任务
修改课程
提出补救 教学措施
确定原有水平 课的开发 教学 评价
找出成绩不 良的原因
目标达 到吗?
图1.1 完整教学过程流程
停止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设计人员在完成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标准的
初步设计后,必须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决定哪些设 计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所设 计的方案。Βιβλιοθήκη 四、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5.教学设计是由一些可识别的相关子过程组成的过程。 在最简单水平上,教学设计将预期的结果、教学方法 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联系起来。
概论课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概论课是高校本科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将针对概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设计。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环节(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实验实训: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实训,使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3)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了解专业前沿动态,拓宽学生视野。
(4)课程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2. 实践教学内容(1)专业知识: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实践技能:通过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综合素质:通过参观考察、团队协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四、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实验实训法:通过实验实训,使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了解专业前沿动态,拓宽学生视野。
5. 课程设计法:引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知识总结(皮连生)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概论与理论基础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论1、P4 分析任务:分析从学生的原有水平达到教学目标之间所需要的从属的知识与技能,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及其学习类型、学习条件等2、确定学生的原有水平。
也就是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包括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也包括了解学生动机和态度。
3、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或教学设计者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选择教学内容;决定教材呈现方式,如让学生阅读或者教师讲解或演示;安排师生互动的方式,包括练习与反馈的方式。
4、找出成绩不良的原因:原因一是虽然教学设计合理,但教学执行上存在缺陷。
原因二:属于教学设计中的缺陷,如目标要求过高或任务分析中遗漏某些子技能,或者学生缺乏某项起点能力。
5、P7 教学设计的定义:迪克和凯瑞:用系统方法描述教学、分析、设计、设计、开发、评价和修改的全过程。
史密斯和雷根:教学设计指将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教学评价计划的系统化和反思性过程。
乌美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为基础。
6、P9 (迪克和凯瑞)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图1-2(4)陈述目标行为(5)编制标准参照测验7、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化的模型,如迪克的模型,另一类是情景化的模型(加涅),即适合于专门领域的教学与培训任务的模型8、P10 图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成分包含五个共同成分: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 、实施implement、评价evaluation —ADDIE模型9、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加涅)第一,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第二,学习是受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的过程第三,教学设计可以在多种水平上进行第四,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第五,教学设计是由一些可识别的相关子过程组成的过程第六,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10、教学设计起源于心理学研究人员努力将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教育应用技术的追求。
教学设计概论盛群力
教学设计概论盛群力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提供合理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学设计的概论则是研究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学科,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概括和总结,为教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对教学所需进行系统规划和组织安排的过程。
它是从教学全过程的整体性考虑,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具体化、可操作化的处理,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1. 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应该具备完整的逻辑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预见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提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因素,提前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
3. 个性化原则: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 灵活性原则:教学设计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特点。
5. 可操作性原则:教学设计要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被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轻松理解、运用和实施。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1. 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并将其分解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小单元。
3. 教学方法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包括引入、提出、实施、巩固和评价等环节。
4. 教学评价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效果。
四、教学设计的常见问题1.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会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不准确,影响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的技能
学生将需要更新的技术知识:包括打字技能——有关操作 (即文件打开,关闭,对网络或磁盘的保存,打印,插入 图片和文档,以及其他等等。)方法的基本知识。 微软 公司的办公软件比如PowerPoint,Publisher和Word。 学生应该有能力给事先指定的因特网站点加以研究。 他 们为了确定信息的位置应该精通微软的电子百科全书软件。 另外, 学生将需要更新的学术性知识。 学生应该理解水 的循环就象理解地图。 他们也应该能给水形态的特点加 以识别,命名。 他们为了实行实验应该理解科学的方法。 学生应该有组织的技能。 在这点上,他们应该能记录下 观察的文件。学生也应该能把数据从一个格式移到别的地 方(计算机或纸)。
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
• 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
– 亚里斯多德、柏拉图等的认识 – 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 – 杜威的桥梁学科 – 桑代克的学习规律的认识 – 20世纪60年代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 – 教学设计的两个根源
• 系统工程学 • 行为主义理论
教学设计的历史发展
•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 加涅 –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 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 –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所需的资源和材料
• 技术:
– 计算机 , 投影系统, 打印机 , Internet 连接, 多媒体软件,字处理软件, 网页开发软件, 桌面发布技术软件,Internet 站点浏览器 , 电 子邮件软件, 光盘百科全书 • 印刷材料: – 1. Hackett, Jay, et al. 世界中的科学. Macmillan/McGraw-Hill: 纽约 1991. – 2. Nye, William. Bill Nye, 科学的风暴,经院哲学 学者:纽约,1993.
以教为中心的教育系统设计
•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以前
• 以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为理论基础,侧重 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分解,关注知识 和技能的传递,主要研究教师如何备好课, 如何教好课。
•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系统设 计
• 以认知学派中的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 强调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自主建构的。
格拉齐—伊利模型
• 此模式以课堂教学为焦点,目的是解决教师在现 有的条件下如何作好教学工作,完成预期的教学 目标。 • 一般由教师自己完成设计任务,设计的重点是选 用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改编和应用已有的教 学媒体等。
• 优点是教师很容易借此来识别和确定自己 的任务。缺点是容易使人形成定势或依赖 心理,不考虑学校运行的基础是否存在问 题。
所需的资源和材料
其他:
2. 气象学家:来自地方的电视台 3. 时事通讯 4. 网页
过程
• 第1课(介绍):
– 给学生介绍课程。 将请他们在全部使用微软公 司绘图器的计算机研究室里制作可视的天气表 达图。在交流中,学生将共同拥有他们的作品, 并且老师将引出学生有关天气的更新的知识并 分享它。
• 第2课(温度)
过程
• 第8课(调查设计) – 学生团体给美国的地区收集气象数据 。他们从因 特网获取所需信息。 (老师应该让这些年轻的学 生和初学者的查阅网站)。他们将在计算机上记 录他们有关样板的数据。他们将从因特网,百科 全书和其他的资源上给城市的地理和人口进行统 计并记录他们的调查结果。学生将创建一个网站 来共享城市的资料。
过程
• 第5课(观察组织体系) – 温度和云的简短的评论开始。学生将被要求读数、记 录每天的温度,观察1星期。学生将在“温度和云”表 格上记录这些。 • 第6课(风) 学生快速想象风的样子。 老师将在LCD展示板的MS Word上记录这些。 老师和学生将阅读风的故事。 学生 将听到风应用的情况,把新想法加到他们以前预想的 一览表上。老师将通过请学生解释风能的理由并继续 风的研究。学生为了能观察风的方向在外面制作风标。 ** 补充,学生为了勘探风影响飞行的方法用纸飞机进 行实验并在纸上记录了他们的发现,并且,发表他们 的观点和发现。
– 这是读数,使用温度计的课程。 这包括解释温 度计运行(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变得更激烈) 的原理。 – 补充: 教师能和他们一起在计算机室里研究, 并使用温度计。
过程
• 第3课(温度——继续——) – 老师将证明温度与人生命的关系, \\―温度\\‖, 使用LCD展示板。 全班将完成最后的部分就 象给温度计合适的外观。在完成工作以前学生 将在集体中收到复制资料。
•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意义的建构为目的
•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分析和构造
• 强调教学情境、协作学习、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型
• 教学设计模型的概念
– 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步形成的,是运用 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活动的简化形式。 它有三个特点:
• 1、是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再现和总结。 • 2、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 • 3、是简化的形式。
过程
• 第4课(云) 使用关于云的书, 学生要很快的说出书的主要 内容。 老师将在展示板上展现这些。教师给出 云团的科学名称。教师和学生将朗读课本,并要 求学生用不同的词描述云和注意不同云的不同 称呼。学生将画每个云型的画,给它贴标签。 如果可能,可以到户外学习,作为在机房里研 究的补充 。 观察云,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样 子并且用这些形象写个故事。学生可以用 Publisher软件出版他们的故事。
所需的资源和材料
提供:
1. 温度计 2. 纸 3. 铅笔 4. 蜡烛 5. 粘土 6. 线 7. 剪刀 8. 报纸 9. 因特网浏览器 10. 工作表 11.地图 12. 为了记录每天的温度图 13. 微软PAINT软件 14. 微软PowerPoint软件 15. 微软 Publisher软件 16. 微软Word软件 17. Encarta Reference Suite微软的电子百科全书参照本 18. 城市温度记录 19. 涂上颜色的用具 20. LCD展示板
格拉齐--伊利模型
内容的 详细说明 策略的确定 初 始 能 力 的 评 定 分组的安排
时间的分配
空间的分配
行为评价
目标的 详细说明
资源的选择
反馈分析
课题任务 总的目标
学生 特征
学科内容
预测
肯 普 模 式
学习 评价
学习需要 目的 优先约束
任务分析
学习 目标
教与学
后勤 服务 教学 资源
的活动
迪克-凯利模式
进行教学 分析 修改教学
评价需求 确定目的
编写绩 效目标
开发评 价方案
开发教 学策略
开发和筛 选教学材 料
设计并实施 教学的形成 性评价
分析学习 者和环境 设计并实施 总结性评价
史密斯—雷根模型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要素
• 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要素
– 学习需要分析 – 学习内容分析 – 学生特征分析 – 学习目标的阐明 – 教学策略的制定 –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 知识回顾 ※
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模式
修改 学习 内容 分析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者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选媒 择体 和的 利 用
教 形成性评价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评 价 总结性评价
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行的特点,教师应因时、 因地、因人等的不同而灵活选择。
课程标准
亚利桑那州科学标准
识别季节和他们的特征。 测定,记录,解释气象条件的变化。
亚利桑那州数学标准
收集,并且用最大,最小,经常,最少,经常,最多, 中间这些概念分析。 写作,读,根据发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理。
亚利桑那州技术标准
1:使用电子的百科全书,年鉴,索引,价目表,当地 居民和广域网,从电子数据库得到信息; 2:搜索使用数据库,光盘驱动器,视频光碟和电信的 电子信息。
过程
• 第10课(格斯特议长)
– 学生预测,解释,提问关于天气的问题,并且 他们将和客人讨论相关的领域。 教师将问气象 学家关于如何使用数学来进行研究的问题。
第11课(最终评价):
学生写下的最终评价。
教学设计的概念
•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 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 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 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 研究对象 • 研究目的 • 理论基础 • 研究方法
过程
• 第9课(有关天气改变的因素): 在全部团体都完成工作任务之后,他们将制作 他们对天气变化理解的作业,象天气学家那样. 学生通过动作表示地球和太阳的运动。 全班将 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老师将使用展示 板, 在图上,学生将获得他们城市的人口统计 的数字、 地理信息,并被用来比较气象条件。 为了能使学生得出天气变化的因素要接触地理 学。
目标/课程结果
1. 学生将识别包括温度在内的天气,风,云和水循环的要素。 2. 学生将使用温度计测定、记录温度,分析温度的变化给他们的日常 生活带来的影响。 3. 学生将识别不同的种类的云,解释每个类型的特征。 4. 学生将定义“水循环”。 5. 学生将把水循环的形式编成表,定义每个的特征。 6.对分析的城市学生解释气象资料。 7. 学生将给每年的季节命名,证明地球不同的位置的不同季节。 8. 学生将解释地球位置使天气变化的原因。 9. 学生将承认水的形态对天气变化的作用,并解释变化的过程。 10.学生将用微软公司生产的制作幻灯片、简报的软件和出版软件来 展示调查、观察和发现的结果。 11. 学生将在一个合作的环境中研究,得出结果。
教学设计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