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炎的原因
大动脉炎延时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7 例患者超声彩色多普勒可见主动脉及分支狭窄 , 主动脉及 颈 动脉狭 窄者 3 例, 主动脉及锁 骨下动 脉、 肱动脉狭窄 者 2 例,
主动脉及 肾动脉狭窄者 1 例, 主动脉及髂动脉狭 窄者 1 例, 另 1 例 可见 主动 脉狭 窄 , 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左前降支开 口轻度 狭窄。
1 . 1 一般 资料
男性 1例 , 女性 7例 , 年龄 1 6 ~ 4 5岁 , 平均( 2 3 . 1 ± 4 . 6 ) 岁, 有 吸烟史者 3 例, 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4例。
1 . 2 临床 表现
头昏、 头晕、 视物 昏花 2 例, 反复晕厥 1 例, 头痛、 头晕 、 心悸
口固
2 0 1 4 N O . 0 4 M e d i c a l 酬
影 像 与 检 验 ຫໍສະໝຸດ 大动脉炎延时诊 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路 广 华
山东省德州市市立医 院心 内科 , 山东德州
2 5 3 0 1 2
[ 摘要】 目的 探讨 提高大动 脉炎诊 断水平 , 为临床医务 人员提供借鉴 。 方法 选取该院 2 0 0 0 年5 月—2 0 l 2 年l 0月诊 断的 8
3 讨论
大动脉 炎( T a k a y a s u A r t e r i t i s , T A) 指 的是主 动脉及其 主要 分
支被 累及 的慢 性非 特异 性炎 症而 导致不 同部 位动 脉狭 窄或 闭 塞。 少数也可导致动 脉扩 张或动脉瘤 , 相应部 位出现缺血表 现口 1 。 因病 变部 位的不同 , 其 临床表现也不同 。该病年轻女 性多发 , 约 9 0 %在 3 0岁 以前 发病 . 4 O岁 以后发病较 少 。患病率 国外 资料显
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运动相关因素
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运动相关因素【摘要】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或Takayasa病(TA)。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侵犯的大动脉部位不同,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可导致病变处动脉扩张或形成动脉瘤,相应器官组织缺血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本文作者通过对比临床上此类患者的病情演变认为:合理的治疗和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师在给予患者适当治疗的同时,可以提供个体化、有针对的运动指导,将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运动;相关因素1.临床资料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不常见的血管疾病,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
根据我国报道,女性比男性发病者较多,发病年龄30岁以内者占90%。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本病活动期可出现发热、无力、并发关节炎及结节性红斑,如果病变侵犯主动脉,表现为脑动脉及锁骨下动脉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可有头痛、头昏、晕厥、脑血栓形成,出现偏瘫、失明、一侧或双侧上肢无力、酸痛、麻木、单侧、双侧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血压测不出,左侧比右侧多见,50%左右的病人在颈部可闻及血管性杂音。
如果病变侵犯腹主动脉及分支和肾动脉,临床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少数病人下肢发冷、下肢疼痛,行走时疼痛加剧,上肢血压增高显著,下肢血压降低或测不出,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管造影能确诊动脉狭窄的程度与病变部位。
2009年我院收治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病史介绍如下:患者女,47岁,防疫站工作,因头晕20余年,胸闷、气促、心前区疼痛2年,发热1天入院。
该患者25岁时因血压升高达200/144mmHg,以“肾性高血压”在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动脉造影检查示:右侧肾动脉狭窄及双侧颈动脉狭窄。
行右肾移植术,20年来经常感头晕,近2年感胸闷、气促、心前区隐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血压150/100mmHg,神智清楚、口唇紫绀,心率88次/分,节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颈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血管杂音,心电图示:ST-T改变,ST段下降,Ⅱ、Ⅲ、avF下降0.5mv、V3-V5下降0.1mv,T波低平、低电压、电轴右偏。
血管炎: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血管炎: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导读: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指一类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血管病,出现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渗出以及管腔内血栓形成,在炎症后期出现血管壁的纤维化和动脉瘤形成或血管的机化闭塞,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包括炎症对血管的直接损害,以及血管壁损害后导致的脑组织梗塞和出血。
……尽管包括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多发性硬化在内的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和免疫异常有关,但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entral nervous system vasculitis)是指一类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血管病。
此病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被首次描述,其发病原因除极少数和微生物的直接感染有关外,多数血管炎可能由微生物感染所诱发的自身免疫异常导致。
出现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渗出以及管腔内血栓形成,在炎症后期出现血管壁的纤维化和动脉瘤形成或血管的机化闭塞,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包括炎症对血管的直接损害,以及血管壁损害后导致的脑组织梗塞和出血。
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活检和血管造影。
在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动脉炎是一个比较广泛被采用的诊断;限局性中枢神经系统动脉炎强调病变局限于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或巨细胞性动脉炎强调部分患者的血管炎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性病理改。
良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反映出部分病人病情比较轻微。
按发病原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基本分为4类:(1) 感染性血管炎,包括梅毒性血管炎、细菌性血管炎、真菌性血管炎和病毒性血管炎。
(2) 原发性血管炎,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结节性动脉炎、过敏性肉芽肿、TAKAYASU综合征、Wegner肉芽肿、淋巴细胞性动脉炎、过敏性动脉炎。
(3) 继发性血管炎,为系统性或全身疾病引起所引起,包括自身免疫病合并血管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皮肌炎、重叠性胶原病和干燥综合征) 以及感染、药物和肿瘤相关的过敏性血管炎。
(4) 不能分类的血管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血栓闭塞性血管炎、Moya-Moya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Cogan综合征、孤立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运动相关因素
此 两例患者 , 3 有 O多年病史 , 发病 时为 年轻女 性 , 因不 明。第 一例患 原 者 以头 晕、 血压为首发 症状 。 昆 明医学 院 附属 医 院行 动脉造 影 术示 : 高 在 右 侧 肾动 脉狭窄 , 双侧颈 动脉狭窄 。 在该 院行右侧 肾移 植术 后 , 症状 有所缓 解。 第二例患 者 , 反复头 晕、 长期 黑朦 。在 北京 天 坛 医院行 头 部 MR , / 颈部 血管 彩超、 头颈部血管造影等检查 , 建议做颈外血管搭桥术, 由于手术风险大, 成 功率低 、 费用 高、 术后 颈部血管废用 、 导致颈 部血管 阻塞 加重 等多种 因素 , 回 家坚持大运 动量锻炼 , 虽然 动脉 狭窄仍 然 存 在 , 头晕 症 状无 改善 , 随 时间 但 迁延 , 情无 明显 演变 , 病 又未 做相应 处 理 , 时无 不适 表 现。第 一例 患 者经 平 常出现胸 闷、 气促 、 心前 区隐痛不适 、 间阵 发性 呼吸 困难等相 应症 状 , 夜 曾多 次行心 电图检查示心肌 缺血 , 常服 用丹 参 片 、 奥心 血康 、 地 速效 救心 丸等 治 疗, 症状有所缓解。第二例患者 , 因长期从事体育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病情 稳定 。无名 动脉次全 闭塞 。 侧颈 总 动脉 闭塞 , 左 右颈 总 动脉 、 锁骨 下 动脉 右 次 全闭塞 , 椎动脉异 常增粗 , 腔增 大 。 支循 环 建立 并 丰富 。故平 常无 特 管 侧 殊 不适 , 能胜任工作 何劳动 。 由上述 两例病人可知 , 在 于运 动 , 动 可 以刨造 顽强 的 生命力 , 生命 运 因 人 而宜 , 量活动 , 以降低患 者的 血液 粘稠 度 , 少 血小板 黏 附及 红细 胞 适 可 减
3 讨论 .
2 周后患者症状改善, 体温持续正常出院。另一例患者女性 ,5岁 , 4 教师。 因头晕 3 年 , O 发热 2 人院 。该患者 1 时 , 明原 因头晕 、 天 5岁 不 乏力 , 引起 未 重视 。每天早晨起 床时感 头晕 、 黑朦 , 体息 3 0分钟 感症 状 好 转。能 胜 任任 何家 务劳动 。大学 毕业后参 a-作 , nr 能胜 任学 习工作 。经 常参 加体育 运 动 , _ 从不 间断。2O O9年 l 1 1月 9日, 因头晕求 医于北京 天坛 医院 , 查颈 部血 管彩 超、 头颈部血 管造 影 、 部 MR 诊 断 为 : 脑 I 双侧 颈 总动脉 、 右侧 锁骨 下动 脉 、 无 名动脉 内膜 弥漫性增厚 , 锁骨 下动脉起 始段 中度 狭窄 , 左侧 左侧 椎动 脉起 始 段走行迂曲, 自身抗体阳性, 心脏超声心动图正常, 双肾彩超正常。诊断: ① 动脉次全闭塞、 前向血流纤细; ②左侧颈总动脉闭塞 ; ③右侧颈总动脉次全 闭塞; ④多发性大动脉炎。建议做颈外动脉搭桥术 , 患者本人不同意。回家 后 口服阿司匹林 5rg每 日一次。坚持大运动量体育运动。目前, 0a , 该患者精 神 状态好 , 饮食好 , 睡眠好 。 相似之处 : ①两例患者均为女性患者 , 年轻时发病, 病情持续 2 年; 0 ② 此 次均为感 冒发 热人院 ; 同在 工作 岗位上 , 个是 教师 , ③ 一 一个 是 预防 医师 , 能胜 任工作和 家务劳动 ; 同时在服用小 剂量 阿司匹林 。 ④
结节性多动脉概述
概述: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的炎性疾病。
因该病发展过程炎性渗出及增殖,使受累动脉出现节段性结节从而得名。
该病可能与感染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药物及注射血清等因素有关。
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最大。
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全身多脏器受累,但以肾脏、心脏、神经、皮肤受累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可自愈,重者迅速发展甚至死亡。
早期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以后出现一个或多个器官受损表现。
皮肤损害较常见,多为皮肤结节,见于下肢,沿动脉排列,伴红斑及触痛。
此外,尚有紫癜、网状青斑等。
内脏损害以肾脏最为常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
其中约半数合并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
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胃肠道受累常有腹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
周围神经病变亦常见,表现为周围神经分布区的突发疼痛、麻痹;可为单神经炎或多神经炎,其它症状尚有关节炎,肺血管炎引起咳嗽、胸痛、咯血及骨骼肌动脉受累引起肌痛、间歇性跛行;生殖系统受累表现为睾丸疼痛、肿胀、变硬。
眼部表现视力下降等等。
病因: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
详细内容如下:(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时间与深静血栓的发生有关,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20%发病,2~3小时46.7%,3小时以上62.5%(国外报道的发病率远较国内高),并发现50%在术后第1天发生,30%在术后第2天发生。
Sevitt 从临床上观察证明血栓常起自静脉瓣膜袋,静脉连续处以及比目鱼肌等处的静脉窦。
中国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中国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根据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等因素将脑血管病归为13类。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
2.脑栓塞:(1)心源性栓塞;(2)动脉源性栓塞;(3)其他(反常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等)。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5.出血性脑梗死。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烟雾病、动脉夹层等)所致脑梗死。
7.原因未明脑梗死。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
2.脑血管畸形。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其他原因(烟雾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栓治疗并发症等)。
5.原因未明。
(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8)多发性脑出血;(9)其他。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脑出血。
3.淀粉样脑血管病脑出血。
4.药物性脑出血(溶栓、抗栓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
5.瘤卒中。
6.脑动脉炎脑出血。
7.其他原因脑出血(烟雾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8.原因未明脑出血。
(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
2.硬膜外出血。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导致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假性动脉瘤(五)其他(夹层动脉瘤等)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他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莱姆病等)。
系统性血管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鉴别
受累血管大小 血管造影微动脉瘤 肾血管性高血压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肺出血 周围神经病变 B 型肝炎病毒感染 疾病复发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结节性多动脉炎 中~小动脉 可阳性
有(10%-33%) 无 无
50%~80% 相关(30%)
较少 较少(<20%)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微小血管为主 阴性 无 多见 有 10%~20% 无关 很常见
❖其他 ▪ 眼病(58%,首发15% ):角膜炎, 巩 膜炎, 葡萄膜炎, 视网膜病变
▪ 皮肤(50%,首发15% ) ▪ 关节炎(75%,首发40%) ▪ 神经(25-50%,起病少见)
WG皮肤表现
❖ 下肢高出皮面的紫癜 ❖ 多形红斑 ❖ 斑疹、瘀点(斑) ❖ 丘疹、皮下结节 ❖ 坏死性溃疡形成 ❖ 浅表皮肤糜烂
性坏死,以淋巴细胞浸注为主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
肾动脉、肺动脉
肉 芽 肿 性 动 脉 炎 , 可 有 动 脉 壁 头 颈 部 的 颅 外 动 脉 ,也
的坏死,以巨细胞为主的炎症 可累及主动脉及主要
细 胞 浸 润 ,受 损 动 脉 呈 局 限 性 、 分 枝
节段性公布,形成跳跃征象
血 管 全 层 纤 维 素 样 坏 死 , 多 种 广 泛 。常 为 节 段 性 ,在
➢MPA 和CSS以髓过氧化物酶-ANCA (MPO- ANCA) 为主
❖ ANCA的染色模型可根据间接免疫荧光检 测ANCA的染色模型的差异而分为:
❖细胞浆型ANCA(cANCA) ❖核周型ANCA(pANCA) ❖介于两者之间为非典型性ANCA(x-ANCA)
ANCA与血管炎及相关疾病
ANCA型 胞浆内抗原 c-ANCA 蛋白酶3
大动脉炎和无脉症之间唯一的差别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大动脉炎在医生的诊断中经常出现脉博弱或者没有博动,很多患者很疑惑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病,和他们经常说的无脉症是一回事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吗?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动脉的闭塞、狭窄、痉挛等都是造成无脉症的病因;小动脉和(或)小静脉的缺陷,造成动脉功能紊乱也是无脉症的原因之一;动脉血管受邻近组织压迫及覆盖于动脉之上的皮肤变硬、过厚也能产生无脉。
大动脉炎发生无脉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动脉炎造成近心端动脉阻塞或重度狭窄,心脏血流搏出的振动不能通过动脉壁传到桡动脉部位,桡动脉无血流或血流缓慢,血流量极小,故临床上不能触及桡动脉搏动。
大动脉炎和无脉症是同一种疾病吗?无脉症是大动脉炎的常见体征,大动脉炎患者由于动脉的不全阻塞、狭窄、痉挛及血管外部受压等原因,影响血液通畅,减少远端的血供而出现症状,致使动脉特别是浅表动脉的脉搏明显变弱或消失。
无脉症患者常感肢体发冷,穿的衣服比别人多却不感到温暖。
对于无脉症患者的体检,除做常规体检外,应重点检查心脏、血管情况。
动脉听诊杂音,可提示该处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血管段。
正常时在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处可听到相当于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两个声音。
大动脉炎时,部分病例则可在双侧锁骨上及颈后三角区听到收缩期杂音。
大动脉炎和无脉症是同一种疾病吗?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动脉炎患者由于动脉的不全阻塞、狭窄、痉挛及血管外部受压等原因,影响血液通畅,减少远端的血供而出现症状,致使动脉特别是浅表动脉的脉搏明显变弱或消失,所以大家对于多发性大动脉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病情的发展给大家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
既然这两者有相同的症状,但却不是一种病,所以大家不要混淆,也不要误治。
大动脉炎
发病机制
日本曾对大动脉炎患者行HLA分析发现,A9、A10、B5、Bw40、 Bw51、Bw52出现频率高,特别是Bw52最高,并对124例患者随 访20年发现,Bw52阳性者大动脉炎的炎症严重,需要激素剂量 较大,并对激素有抗药性;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绞痛及 心衰的并发症均较Bw52阴性者为重,提示HLA抗原基因不平衡 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来的研究发现,我国汉族大动脉炎患者与HLA-13R4,DR7 等位基因明显相关,DR7等位基因上游调控区核苷酸的变异可 能和其发病与病情有关。
流行病学
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79岁,约90%在30岁以内发病。
1993年北京阜外医院郑德裕教授报道500例。上海中山医院 1958~1999年12月共收治366例。198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 为我国北方林区2311人进行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本病 3例,患病率为0.33%。本病在我国全国各地均有发病,随着对 本病认识的提高及诊断手段的完善,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有增 加趋势,在我国北方尤为高发。
发病机制
随着病变的进展,正常组织区逐渐减少,在老年患者常合并有 动脉粥样硬化。近些年研究发现,本病引起动脉扩张性病变的 发生率较前增高了,由于病变进展快,动脉壁的弹力纤维和平 滑肌纤维遭受严重破坏或断裂,而纤维化延迟和不足,动脉壁 变薄,在局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下,引起动脉扩张或形成动脉 瘤,多见于胸腹主动脉和右侧头臂动脉,以男性较为多见。 Hotchi曾在82例尸检中发现47例(57.3%)有动脉扩张、动脉瘤及 动脉夹层,其中动脉扩张26例(31.7%),动脉瘤11例(13.4%),动 脉瘤合并动脉扩张6例(7.3%),动脉夹层4例(4.9)%。
发病机制
2.内分泌异常 本病多见于年轻女性,故认为可能与内分泌因 素有关。Numano等观察女性大动脉炎患者在卵泡及黄体期24h 尿标本,发现雌性激素的排泄量较健康妇女明显增高。在家兔 试验中,长期应用雌激素后可在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产生类似 大动脉炎的病理改变。临床上,大剂量应用雌性激素易损害血 管壁,如前列腺癌患者服用此药可使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发生 率增高。长期服用避孕药可发生血栓形成的并发症。故Numano 等认为雌性激素分泌过多与营养不良因素(结核)相结合可能为 本病发病率高的原因。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病因尚未阐明。
许多资料发现病毒感染与结节性多动脉炎关系密切,30%~50%患者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中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TL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均可能与血管炎有关。
病毒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引起坏死性动脉炎。
药物如磺胺类,青霉素等以及注射血清后也可作为本病的病因,肿瘤抗的能诱发免疫复合物导致血管炎。
毛细胞白血病患者少数在病后伴发本病,有报告皮肤结节性多动脉炎与节段性回肠炎有关。
总之,本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其发病与免疫失调有关。
以上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作,释出大量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加重内皮细胞损伤,抗嗜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也可损伤血管内皮,使失去调节血管能力,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发生缺血性改变、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
大动脉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和(或)肺动脉的慢行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由于受累动脉产生狭窄或闭塞及狭窄前后动脉瘤样扩张,而导致病变部位器官组织缺血表现。
但因受累动脉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同。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病机:一.大动脉炎病因不甚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大动脉炎与多种致病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有关。
据Veda报告,本病初期的各种感染达80%,感染可引起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或(和)肺动脉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其中以结核杆菌、链球菌最多见。
>本病患者可同时存在肺内或肺外结核,特别是动脉周围及动脉旁有结核病灶者;81%本病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48%病人有结核病史;尸解发现大动脉旁有结核灶,病理所见有类似结核损害的郎罕巨细胞肉芽肿。
日本学者报道起病之初有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或肺感染者约有80%。
目前有报道人类疱疹病毒在主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人类巨细胞病毒重复感染可能是炎症性动脉瘤形成的病因。
二.雌性激素大动脉炎以青年女性多见,可能与雌激素排泄量呈持续性高水平,而无正常双期节律有关,雌激素过多和任何营养不良(如结核病)相结合,可使动脉壁遭受损害。
三.遗传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测定可见A9、A10,B5、B21,Bw51、Bw52,的检出率高,故认为这些HLA表型与本病有关联。
据报道日本已有10对姐妹、母女等近亲先后发病,且与HlA-Bw4。
有关;北美本病患者与HLA-MB3相联。
四.自身免疫反应根据大动脉炎活动期与早期常有关节痛、四肢肌肉酸痛、全身疲劳无力、低热等风湿表现,血中丙球蛋白及01一02球蛋白异常增高,CRP阳性、抗链'O'滴度升高、抗主动脉抗体效价增高,IgG、IgA、IgM增高,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等特点,目前公认本病属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之一。
发病机制可能由于感染、中毒、药物等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自身免疫功能失调,使大动脉壁具有抗原性,而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对它并不能识别,与该自身抗原接触后产生抗大动脉抗体,于大动脉壁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大动脉壁而发生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病理改变。
res_base_肾内科_大动脉炎
【疾病名】大动脉炎【英文名】Takayasu arteritis【别名】Takayasu’s disease;Takayasu病;不典型主动脉缩窄症;高安病;巨细胞必性动脉炎;突发性主动脉炎;无脉症;主动脉弓综合征;aorto-arteritis;高安氏病;缩窄性塔卡亚萨病;塔卡亚萨氏病;主动脉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ICD号】N16.4*【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巨细胞斑片状炎性浸润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全层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肺动脉和冠状动脉。
血管炎症引起内膜增厚、纤维化和狭窄以及有或无血栓形成,最后导致组织器官局部缺血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其在亚洲和南美的患病率高于其他种族。
病因和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感染、细胞和体液免疫机制、性激素等。
近几年T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如下。
(1)T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许多免疫介导疾病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标记参与疾病进展,一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基因与TA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TA患者和不同的HLA基因相关联。
在印度、泰国、韩国、日本、墨西哥TA患者和HLA-B5201等位基因相关;日本人群中TA 和HLA-B39等位基因、HLA-B52、DRBI*1502、DRB5*0102、DQAI*0103、DQBI*0601、DpAI*02、DPBI*0401单倍体相关,DRBI*1502在患者中的高频率可能与连锁不平衡有关,Kimura研究发现,Cl-2-A等位基因238,MIB等位基因332,Cl-2-5等位基因208和Cl-3-1等位基因291与TA相关,提示TA有两个不同的疾病易感性位点;哥伦比亚TA与HLA-DRBI*1602和HLA-DRBI*1001相关;韩国和北美洲人群中TA分别与HLA-DR4、DQ3和HLA-DR7、DQZ基因相关;墨西哥TA患者表现高频率的HLA-B15、B52、B40、B39等位基因,HLA-A24基因频率降低;中国汉族TA患者HLA-DRB基因检测发现HLA-DR4、DR7、DRB4基因频率显著增加,大动脉炎患者DR7上游调控区核苷酸序列的变异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脉管炎患者的5个发病原因
脉管炎患者的5个发病原因引言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会导致血管壁发炎和损伤,进而引起血管狭窄、栓塞甚至组织坏死。
了解脉管炎的发病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脉管炎患者常见的五个发病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脉管炎。
1.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是脉管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脉管炎,即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血管壁,导致血管发炎和损伤。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脉管炎包括大动脉炎、多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等。
免疫系统异常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获得的。
遗传因素、感染、药物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
对于免疫系统异常的患者,合理调节免疫功能、避免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是预防脉管炎的重要措施。
2. 感染感染也是脉管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染可以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系统并释放多种炎性因子,其中一些因子可能对血管产生损伤。
常见的感染性脉管炎包括颈动脉炎、肠系膜动脉炎等。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真菌感染等都可能导致感染性脉管炎。
预防感染相关的脉管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加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 高血压高血压是脉管炎的又一重要发病原因。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常常较硬,易于发生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从而增加发生脉管炎的风险。
预防高血压相关的脉管炎,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的运动、低盐饮食、戒烟等。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及时控制血压、定期复查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也非常重要。
4.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患脉管炎的风险。
例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可能对血管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长期滥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血管壁发炎和损伤,最终诱发脉管炎。
要预防药物相关的脉管炎,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那些对血管具有潜在损伤作用的药物。
如果发现药物引起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系统性血管炎
1.病因 2.病理 3.临床表现
4.诊断
5.鉴别诊断 6.治疗
病
因
1.少数可查到抗大动脉基质抗体,但尚未有
此类抗体可直接导致大动脉炎的证据。 2.该病与结核或其他细菌感染后的变态反应 有一定关系。
病
理
主要累及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升主 动脉、腹主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肺 动脉等,为全层动脉炎。 早期血管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内 膜增厚,引起血管阻塞,晚期中层弹力纤维 及平滑肌断裂、坏死,内膜增厚纤维化,中 外膜缩窄,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并可 形成动脉瘤
治 疗
一、一般治疗 二、局部治疗 外用表皮生长因子、锡类散等,减轻疼 痛,促进溃疡愈合。 眼色素膜炎急性发作时,应用各种散瞳 剂滴眼,预防色素膜炎症后粘连,并用 0.5%可的松滴眼,炎症严重时,球结膜下 注射地塞米松,减轻炎症渗出。 三、全身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缓解发热、结节红斑、溃疡疼痛及关节炎 2.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 重要脏器损害时泼尼松0.5~1mg·kg-1·d-1。 当出现大动脉炎、视力急剧下降、白塞脑病 时,可选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免疫抑制 剂多选用环磷酰胺(CTX)1.0g每月静脉滴注冲 击治疗。病情危重时,可每隔2~3周冲击一 次。也可用环孢菌素A(CsA),起效快,初始 剂量5mg·kg-1·d-1其他还可选用依木兰、甲 氨喋呤等免疫抑制剂
三、对症治疗 可应用扩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抗凝 治疗及降压治疗。 四、外科治疗 可行血管重建术,或介入行血管扩张术。 行肾切除术。手术的目的在于缓解高血压, 防止肾脏萎缩和肾功能丧失。对动脉局限性 狭窄可在病情缓解期行介入治疗,以改善缺 血。 本病约20%是自限性,无并发症可随访观 察。对早期有感染因素存在,应有效控制感 染,可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高度怀疑有 结核菌感染者,应同时抗结核治疗。
川崎病护理查房PPT
评估并发症风险: 预测患者可能出 现的心血管并发 症和其他并发症 的风险,为制定 护理计划提供参 考
护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等
效果评价:对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 活质量提高程度等
健康教育及家属沟通
川崎病基本知识:向患儿家属介绍川崎病的症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详细讲解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用药、皮肤护理等方面 并发症预防:告知家属如何预防川崎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瘤等 家属心理支持:鼓励家属保持积极心态,共同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
发现并解决护理问题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要求
查房要求:查房前充分准备, 查房时详细记录,查房后及时 总结反馈
查房内容:了解患者病情、护 理措施、心理状态等,评估护
理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明确查房目的:通过查房了解 患者病情,评估护理效果,提 高护理质量
查房方式:采用床边查房、集 中查房等方式,根据患者病情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护理人员对川崎病护理知识掌 握不足
护理操作不规范,影响护理效 果
患者及家属对川崎病护理知识 缺乏了解
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 足,影响患者康复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川崎病护理 查房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具体的 改进措施,如加 强护理人员的培 训、完善护理流 程等。
根据患者的需求 和反馈,提出针 对性的护理建议, 如加强心理护理、 提供舒适的护理 环境等。
汇报人:
目录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 发病原因: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动脉炎是怎么回事?
动脉炎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动脉炎的病理病因,动脉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动脉炎病因
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30岁以前发病约占90%,40岁以后较少发病,国外资料患病率2.6/百万。
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可能由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所致。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动脉炎病因,动脉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动脉炎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动脉炎”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左侧髂总动脉增粗的原因
左侧髂总动脉增粗的原因以左侧髂总动脉增粗的原因为标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髂总动脉是人体主要的供血动脉之一,负责向下肢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当左侧髂总动脉增粗时,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髂总动脉增粗最常见的原因。
它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血管病变,主要特征是血管壁内脂肪、胆固醇和钙盐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
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二、动脉瘤:动脉瘤是动脉壁的局部扩张和膨胀,当左侧髂总动脉发生动脉瘤时,会导致该部位的动脉增粗。
动脉瘤通常是由于血管壁结构异常、血液流动异常、动脉壁损伤等因素引起的。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血管疾病等都是动脉瘤的危险因素。
三、动脉狭窄:当左侧髂总动脉发生动脉狭窄时,血管内腔的直径会变窄,从而导致动脉增粗。
动脉狭窄通常是由于动脉壁内斑块形成、血管壁增厚等因素引起的。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都是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四、动脉炎:动脉炎是指动脉壁的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
当左侧髂总动脉发生动脉炎时,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会引起血管增粗。
动脉炎通常是由于自身免疫疾病、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的。
总结起来,左侧髂总动脉增粗的原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动脉狭窄和动脉炎等。
这些因素都与生活习惯、慢性疾病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和治疗左侧髂总动脉增粗,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进行运动锻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血管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动脉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左侧髂总动脉增粗的发生,保障人们的健康。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怎么回事?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理病因,多发性大动脉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
动脉栓塞主要由血栓所造成,此外,空气、脂肪、癌栓以及导管折断等异物也能成为栓子。
栓子的主要来源如下:
①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心室壁的血栓脱落;人工心脏瓣膜上的血栓脱落等。
②血管源性,如动脉瘤或人工血管腔内的血栓脱落;动脉粥样斑块脱落。
③医源性,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折断成异物,或内膜撕裂继发血栓形成并脱落等。
其中以心源性为最常见。
栓子可随直流冲入脑部、内脏和肢体动脉。
一般停留在动脉分叉处。
在周围动脉栓塞中,下肢较上肢多见,依次为股总动脉、髂总动脉、腘动脉和腹主动分叉部位;在亡肢,依次为肱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主要病理变化有: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后6-12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丧失。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多发性大动脉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多发性大动脉炎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多发性大动脉炎”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巨细胞动脉炎健康宣讲PPT
什么是巨细 胞动脉炎?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
定义: 解释巨细胞动脉炎是一 种什么样的疾病 症状: 介绍巨细胞动脉炎的常 见症状和体征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
原因: 阐述可能导致巨细胞动脉炎发生 的原因
如何识别巨 细胞动脉炎?
如何识别巨细胞动脉炎?
诊断方法: 介绍常用的诊断方法和 体征检查 注意事项: 提醒观众应该在发现自 己具备症状时寻求医疗咨询
- 饮食调整 - 适量运动 - 心理支持
预防与护理
预防与护理
预防方法: 强调一些预防巨细胞动 脉炎的方法 定期随访与复查: 提倡定期进行医 疗随访和必要的复查检查
预防与护理
护理建议: 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患者 在生活中更好地管理巨细胞动脉炎
- 定期锻炼 - 减轻压力 - 注意药物合理使用
常见问题解 答
结束语
致谢与联系方式: 表示感谢并提供 联系方式,以便观众在需要时进一 步咨询和获取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如何识别巨细胞动脉炎?
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强调及早发现巨细 胞动脉炎对于治疗的重要性
巨细胞动脉 炎的治疗与管
理
巨细胞动脉炎的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介绍常用的药物治 疗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 手术干预: 提及在某些情况下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巨细胞动脉炎的治疗与管理
生活方式建议: 提供一些生活方式上的 建议以改善生活质量
巨细胞动脉炎健康宣讲PPT
目录 欢迎词 什么是巨细胞动脉炎? 如何识别巨细胞动脉炎? 巨细胞动脉炎的治疗与管理 预防与护理 常见问题解答 结束语
欢迎词
欢迎词
主题介绍: 介绍巨细胞动脉炎的重 要性和目标 目标受众: 面向患有巨细胞动脉炎 或关心该病症的人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炎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动脉炎的简介*二、动脉炎的原因*三、动脉炎的危害*四、动脉炎的高发人群*五、动脉炎的预防方法
动脉炎的简介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
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其中以头臂血管、肾动脉、胸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为好发部位,常呈多发性,因病变部位不同而
临床表现各异。
可引起不同部位动脉狭窄、闭塞,少数可导致动脉瘤。
动脉炎的原因大动脉炎与多种致病菌、细菌、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有关,研究发现,大动脉炎初期的各种感染高达80%以上,感染可引起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或肺动脉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患者可同时存在肺内或肺外结核,尤其是动脉周围及动脉旁有结核病灶者,81%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48%的患者有结核病史。
有报道称人类巨细胞病毒重复感染是引起炎症性动脉瘤的病因。
本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可能与雌激素排泄量呈持续性高水平,而无正常双期节律有关。
若雌性激素过多,则可与任何营养不良相结合,导致动脉壁受到损害。
大动脉炎活动期与早期时,患者常有关节痛、全身疲乏无力、低热、四肢肌肉酸痛等表现,经试验检查科发现,血中丙球蛋白等
含量异常增高,CRP阳性,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等情况,因此,临床上多认为大动脉炎属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之一。
曾有梅毒,动脉硬化,结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病),先天性异常,巨细胞动脉炎,结缔组织病,风湿病,类风湿病,内分泌异常,代谢异常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动脉炎的危害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在生活当中,患者朋友往往还会伴随咳嗽气急以及呼吸困难等一些不适的症状,有时候还会出现血尿,蛋白尿,并且还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减退,我们一定要重视。
动脉炎的高发人群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
动脉炎的预防方法防止可能的诱因,居室不宜过冷和潮湿,温度要适宜。
预防感染,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生活规律。
加强营养,不可贪冷饮和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忌食辛辣食物和忌烟酒。
综合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预后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的程度及脑供血情况。
其并发症有脑
出血、脑血栓、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失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