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补体测定和补体结合实验
第18章-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试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因:•遗传•内分泌(雌激素(受体),催乳素、生长激素)•感染(麻疹、副伤寒、单纯疱疹、风疹、EB病毒等)•物理因素(紫外线等)•药物•免疫异常(BC功能亢进,TC失衡,CK表达异常,淋巴细胞凋亡异常)•致病机制:•机体产生大量抗细胞核样物质(DNA、RNA、核内可溶性蛋白)的抗体,形成大量IC,沉积于周身毛细血管,关节滑膜,心脏瓣膜等处,导致全身性损伤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三系减少(RBC、WBC、PLT)•2.血沉:增快•3.毛细血管镜检查•4.免疫血清学检查:•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补体等补体检测•1.补体是什么?•2.为何要检测补体?•3.如何测?有哪些方法?第十八章补体的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Contents第一部分 补体第二部分 补体的检测第一节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第二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第三节 补体受体的测定第三部分 补体参与的试验掌握:补体的概念及其理化性质;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P-CH50)的实验原理;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熟悉:CP-CH50方法、结果判定及方法评价;单个补体成分测定。
了解:其他第一部分 补 体补体的发现1补体的生物学特性2补体系统的激活、调控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4补体与疾病的关系5Jules Bordet (1870-1961),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19)19世纪末,在发现抗体后不久,Bordet 通过霍乱弧菌溶菌实验发现,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
Ehrlich 同时独立发现了类似现象,他认为这种因子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将其命名为补体一、补体的发现正常豚鼠血清(溶菌)感染霍乱弧菌的豚鼠的血清霍乱弧菌菌液(溶菌)感染霍乱弧菌的豚鼠的血清56℃30分钟(凝集)(溶菌)(凝集)Presumptions:1. There is a component in the fresh serum that helps the antibody to lyse the bacteria.2. The chemical property of this component is not stable.3. This component is not antigen specific.补体(complement,C):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组织液和某些细胞上的一组与免疫有关,但无抗原特异性,激活后具有酶样活性的,不耐热的糖蛋白。
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pptx
第11页/共38页
(二)CH50测定方法
1.红细胞浓度的调整
绵羊红细胞(SRBC)采自绵羊颈静脉,制备脱纤维羊血或 用阿氏(Alsever)血液保存液制成抗凝血,4℃保存备用。使 用前,调制成2%~5% SRBC悬液。为使红细胞浓度标准化, 可吸取少量红细胞悬液,加入20~30倍的稀释液,在542nm波 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调整红细胞浓度。
➢现 状
影响的因素多、各种制剂需要烦琐的稀释和滴定等, 现代化、自动化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补体结合试验逐渐被遗弃 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免疫方法类型,其设计和原理仍对新型免疫 方法的建立有着启迪和指导作用
第29页/共38页
第五节 补体受体的测定
补体受体: 存在于多种细胞
清除免疫复合物、净化机体内环境 检测补体受体,有助于判断机体抗感染能力和计 数相应的细胞数量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CR4
gp150/9 5
CD11C/ CD18
iC3b、C3d、C3dg
C5aR/ C3aR
CD88 C5a/C3a(活化G蛋白)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 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吞噬细胞
第32页/共38页
第六节 补体测定的应用
补体相关试验: 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华氏反应(已淘汰) HLA分型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 抗原抗体检测的脂质体免疫试验、免疫粘连血凝试验 抗体形成细胞定量检测的溶血空白斑技术 免疫复合物测定的胶固素结合试验和C1q结合试验
第17页/共38页
➢ 参照血清常称之“R(remove)”试剂,即去除某种补体成分之意。已能筛选 到的血清有人C2缺乏、豚鼠C4缺乏、小鼠C5缺乏和家兔C6缺乏的血清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补体结合反应,加深对免疫学中补体系统的理解,并探讨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参与免疫应答。
补体结合反应是补体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常用于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补体结合反应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系统中的特定组分,进而引发一系列补体级联反应。
这些反应最终导致补体蛋白在抗原表面形成复合物,从而实现对抗原的免疫识别和清除。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准备足够的抗原溶液、抗体溶液和补体活性试剂。
–准备适当浓度的阳性和阴性对照样品。
–准备酶标板,将待测样品加入孔中。
2.补体结合反应:–将抗原溶液加入酶标板中相应孔中。
–加入抗体溶液,使其与抗原充分结合。
–加入补体活性试剂,观察反应发生。
3.反应结束后,使用染色剂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
4.使用酶底物,在适当的时间内测定吸光度变化。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补体结合实验,并观察到吸光度的变化。
我们比较了阳性对照样品和阴性对照样品的吸光度,发现阳性对照样品的吸光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样品。
这表明阳性对照样品中发生了补体结合反应,而阴性对照样品中未发生补体结合反应。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补体结合反应可以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情况,从而判断感染状态或诊断某些疾病。
2. 补体结合实验的结果可通过测定吸光度等方法定量分析。
3. 补体结合实验在临床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的检测和诊断。
五、实验优化和改进本实验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优化实验条件,如抗原和抗体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
2. 引入质控样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应用更敏感和准确的检测方法,如荧光标记等。
4. 通过扩大样本数量和种类,增加实验的统计学意义。
补体结合实验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实验报告补体结合实验实验报告引言:补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系统成分,它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补体与抗原或抗体的结合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补体结合实验,探究补体的功能及其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1. 补体:从新鲜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经过离心和冷冻保存。
2. 抗原:选择合适的抗原,如细菌、病毒等。
3. 抗体:选择特异性抗体,如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4. 补体结合试剂盒:包含补体、抗原和抗体等试剂。
5. 96孔板:用于进行实验操作。
6. 显色试剂:用于检测补体结合反应结果。
实验步骤:1. 将96孔板中的每个孔加入适量的抗原。
2. 加入相应浓度的抗体,与抗原进行反应。
3. 加入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反应。
4. 孔板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使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结合反应。
5. 加入显色试剂,观察孔板中的颜色变化。
6. 根据颜色变化的程度,判断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合情况。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孔板中的颜色变化程度。
颜色的深浅反映了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合程度。
颜色越深,表示结合程度越高,反之则表示结合程度较低。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补体在免疫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进一步增强免疫反应。
2.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用于评估补体的功能及其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3.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实验的局限性:1. 本实验只是模拟了体外条件下的补体结合反应,无法完全还原体内复杂的免疫过程。
2. 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结论: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补体的功能及其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补体的功能机制,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补体结合实验的意义与应用》
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在炎症、免疫调节和细胞溶解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补体系统的活性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补体结合实验的意义和应用,并结合实验报告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补体结合实验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补体系统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研究补体系统在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感染和肿瘤等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补体结合实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可以检测补体系统的活性,评估机体免疫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补体结合实验可以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也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补体系统的影响,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接下来,我们结合实验报告来具体分析补体结合实验的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血清样本和特定的实验方法,测定了补体系统的活性和功能。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某种疾病模型中,补体系统的活性明显增加,提示补体系统在该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为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补体结合实验在科研和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研究和实验报告的结合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补体系统的作用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们对补体结合实验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引言补体是一组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体液中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的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补体结合实验研究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及补体的参与,从而深入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方法1.原料准备:–受试血浆/血清样品–目标抗原–目标抗体–补体源(如兔子补体)–磷酸盐缓冲液(PBS)–96孔酶标板2.补体结合实验步骤:1.在96孔酶标板中,分别加入PBS、受试血浆/血清样品、目标抗原和目标抗体。
2.加入适量的补体源,使其与抗原和抗体发生反应。
3.孵育一定时间,使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4.加入适量的底物,孵育一定时间。
5.加入停止液终止反应,测定吸光度。
实验结果通过测定补体结合实验的吸光度,我们可以得到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样品吸光度样品A 0.2样品B 0.4样品C 0.6样品D 0.8样品E 1.0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见,随着样品的增加,吸光度也相应增加,这说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越高,吸光度也越高。
在本实验中,样品E的吸光度最高,说明样品E 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最为紧密。
实验讨论在补体结合实验中,补体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补体能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抗原被破坏。
因此,在补体结合实验中,补体的活性和浓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另外,实验中的孵育时间、适量的底物添加以及反应终止液的选择等因素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补体结合实验,我们成功研究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程度,并且了解了补体的参与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E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程度最高。
补体结合实验为研究体液中的免疫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并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1.Smith, R. L., Lasky, L. A., & Broze Jr, G. J. (1982). Kinetics of theinteraction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s 1 and 2 with factor Xa. Th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57(18), 2217-2221.2.Walport, M. J. (2001). Complement: first of two parts.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344(14), 1058-1066.3.Walport, M. J. (2001). Complement: second of two parts.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344(15), 1140-1144.。
补体结合实验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实验报告《补体结合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补体结合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结果表明,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实验方法,可用于检测补体系统的活性,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调节和增强免疫反应,对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清除具有重要作用。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补体系统活性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补体与抗原结合的情况,可以判断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血清样本和特定抗原进行补体结合实验。
首先,将血清样本和特定抗原混合,然后观察是否发生补体结合反应。
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实验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补体系统的活性。
通过对不同血清样本进行实验,我们发现一些样本的补体结合反应明显增强,而另一些样本的补体结合反应较弱。
这些结果表明,补体结合实验可以用于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补体结合实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补体结合实验,以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试验
二、脂质体均相免疫溶破试验
了解
• 用于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 试剂盒包括: 1.脂质体(内含抗原和酶) 2.羊抗DNP抗体和酶底物 该方法不使用SRBC,血清用量少, 影响因素少,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 用于自动分析仪测定。
三、AP-CH50
了解
• 原理:家兔红细胞未经致敏可直接激活 人血清中的B因子,引起旁路途径活化, 导致兔红细胞溶解。在红细胞量一定时, 溶血程度与血清中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 补体量与活性呈正相关。
MBL
+ MASP2 MASP
C4b2a
(C3转化酶)
C2
C2b + C2a
MASP:(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三种途径比较
经典激活途径
激活物质 起始分子
参与补体 成分 所需离子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生物学 作用
替代激活途径
MBL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C1q
C1/C4/C2/C3/ C5-C9 Ca2+、Mg2+ C4b2a C4b2a3b 参与特异性免疫 的效应阶段,感 染后期 发挥作用
第一节 补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补体(组织液和某些细胞 上的一组激活后具有酶
活性的不耐热蛋白质。
第一节
补体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功能
补体并非单一成分,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
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称为补体系统。 根据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
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个适当的、稳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反应
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个特殊的S形曲线。
一、CP-CH50实验原理
在半溶血(50%溶血) 上下时曲线最陡,对补
掌握
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
补体结合试验实验结果分析
补体结合试验实验结果分析补体结合试验是一项将蛋白质与特定细胞表面抗原结合起来的实验,它可以用来研究补体/受体复合物并了解他们在免疫学机制中的作用。
补体结合试验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容易地了解病毒和细菌的特征,特别是在疾病诊断方面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一系列赖氨酸核酸补体结合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原理及过程:实验的主要原理是,当病毒和细菌以补体抗原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会引发免疫应答,从而引起对补体的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的实验步骤包括:1.将赖氨酸核酸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酸性溶液中。
2.然后将解决的RNA/DNA配制到细胞表面,并结合补体。
3.在细胞表面与补体反应后,检查细胞表面的反应特征,以确定细胞表面的反应情况。
4.最后用荧光共振能谱仪(FRET)将赖氨酸核酸与细胞表面的反应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在完成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后,我们发现,RNA/DNA补体反应特征表明,RNA/DNA分子与补体结合之后可以很好地结合在细胞表面上,且赖氨酸核酸与细胞表面反应的强度随着补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在FRET实验中,我们发现,当补体浓度提高时,与细胞表面结合的赖氨酸核酸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表明补体的浓度和赖氨酸核酸与细胞表面的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补体结合试验的可行性,表明它可以作为免疫补体/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赖氨酸核酸补体结合实验是有效的,能够有效地研究补体/受体复合物的特征,为疾病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深刻理解补体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其在免疫学中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诊断方面的重要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免疫学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
样本处理
对待测样本进行适当处理, 如稀释、离心等,以便后 续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
加样规范
按照实验设计,将试剂和样本准确加入反应孔 中,避免交叉污染。
孵育条件
严格控制孵育时间和温度,确保反应充分进行。
洗涤操作
洗涤过程中要确保洗涤液充分覆盖反应孔,避免残留物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后处理及数据分析
结果观察
结果分析
正常参考值
不同实验室和检测方法可能有所 不同,一般可参考试剂盒说明书 提供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结果异常原因分析
补体测定结果异常可能由多种原 因引起,如免疫性疾病、感染、 肿瘤等。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 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
临床意义
补体测定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 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感染 性疾病等。
临床意义
补体测定在免疫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诊断免疫相关疾病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同时,对于疫苗研发和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PART 05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
实验室环境准备
确保实验室温度、湿度适 宜,避免灰尘和强光干扰。
试剂准备
按照实验要求准备所需试 剂,包括补体、抗原、抗 体等,确保试剂质量可靠。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测和监测
移植前免疫风险评估
通过检测受者体内补体水平,可预测器官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
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监测
动态监测补体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
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估
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评估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如检测肿瘤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补体活 化程度等。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精选PPT
0.2 0.2 0.1 全溶血 •2 1:2000 0.1 0.2 0.2 0.1 全溶血 •3 1:3000 0.1 0.2 0.2 0.1 37℃ 全溶血 •4 1:4000 0.1 0.2 0.2 0.1 30分钟 全溶血 •5 1:5000 0.1 0.2 0.2 以最高稀释度的溶血素仍能产生完全溶血为最大有效反应管 0.1 大部分溶血 (1:4000)即为1个单位,一般试验使用2个单位(1:2000) 22 •6 1:6000 0.1 0.2 0.2
按以下公式计算50%溶血的总补体值
1
CH50(U/ml)= 释倍数
血清用量
×稀
总补体活性参考范围:50-100 U /ml 反应总体积2.5ml为常用
25
(三)方法评价
•CP-CH50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
活性
•反应的是补体9种成分综合水平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较低 •影响因素多:缓冲液pH 、离子强度、
巴比妥缓冲液
2u溶血素
•1 •2 •3 •4 •5 •6 •7 •8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1.40 1.35 1.30 1.25 0.5 1.15 1.10 1.05
0.5 0.5 0.5 0.5 1.2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24
补体的活性有关,与补体的剂量依
赖呈S型曲线。
18
30%-70%呈直线,50%溶血为终点
19
(二)试验方法
•红细胞浓度的调整:2%~5%绵羊红
细胞(SRBC)悬液
•溶血素的配制:是以SRBC免疫家兔
所得的兔抗血清,即兔抗绵羊红细胞 抗体。试验前要灭活补体及进行溶血 素的稀释和滴定。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补体结合实验报告引言:补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系统组分,它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补体与其他分子的结合情况。
本实验旨在探究补体结合的机制以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包括补体、抗原、抗体和底物等。
首先,将待测抗原溶液均匀涂布在玻片上,然后加入相应抗体溶液,使其与抗原结合。
接下来,加入补体溶液,使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结合反应。
最后,加入底物溶液,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并通过光谱仪测定吸光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补体结合实验中,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补体能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从而发生颜色变化。
这一结果表明,补体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能够增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稳定性,促进免疫反应的进行。
进一步分析发现,补体结合的机制主要包括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是指补体通过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IgG或IgM结合,从而激活补体级联反应。
替代途径是指补体通过与抗原直接结合,不依赖抗体的参与,从而激活补体级联反应。
这两种途径共同作用,使补体能够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补体结合实验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和稳定性,还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补体结合实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异常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此外,补体结合实验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和毒性测试等领域。
然而,补体结合实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
其次,补体结合实验只能间接反映补体活性的变化,无法直接测定补体的浓度。
因此,在进行补体结合实验时,需要谨慎设计实验方案,并结合其他实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结论: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补体的结合机制以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补体结合实验,我们可以评估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和稳定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2022第十一章 补体结合试验优秀ppt
C第F十T呈包一括章:S补试体曲验结系合线统试和验指关和示系系统;,故通常取反应曲线中间部位即50%溶 补体测定技术
血(CH50)为判定终点。 该方法要用新鲜RBC、溶血素、豚鼠血清、影响因素多。
制备无C4的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EAR4)
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的是补体的经典途径, C1~9任何一种成分缺陷都可使CH50降低,所以此 实验反映了总补体的活性。
原理及方法同前 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男:0.86~2.52g/L;
女:0.86~2.06g/L 含量降低见于:反复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病、摸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二. C4活性测定
1.原理:
去C4血清(氨水处理的豚鼠血清)+致敏绵羊红细
胞
红细胞不溶解+含有C4的待检血清
红细胞溶解
溶血程度与待检血清中C4活性
思考题 1.简述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2.补体结合试验如何观察结果? 3.简述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的原理。 4.为什么要以50%溶血作为判断终点。 5.简述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的方法评 价及临床意义。 6. 简述C4活性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 义。
制备无c4的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ear4将待检血清稀释一系列倍数加ear4孵育观察溶血程度方法同ch50测定第十一章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技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杨晓斌补体结合的经典途径激活物
第十一章 补体结合试验和 补体测定技术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杨晓斌
第一节 补体结合试验CFT
一.原理 根据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固着 补体的特性,用一定量的补体和致敏红 细胞来检查抗原抗体间有无特异性结合 的一类试验 。
三. 方法评价 1.优点: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反应结果易 观察,不同物理性状的抗原均适用。不需特 殊设备,宜推广。 2. 缺点:操作复杂麻烦,补体易失活,待检 血清或抗原中可能有抗补体成分。 该实验优点多,缺点也突出。目前临床很少 用。
补体活性检测、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
补体活性检测、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理解:1.补体的概念和性质2.补体的三条活化途径基本原理掌握:1.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2.补体结合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3.各种补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一、补体性质与活化途径(一)二、补体的概念补体(Complement,C):是一组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具有级联酶促反应特征、不耐热的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成分(二)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如C1(q、r、s)、C2、C3……C9补体调节蛋白: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补体受体:C3R,CR1,CR2等(三)补体的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活化途径(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1.细胞毒溶菌作用2.调理作用:C3b、iC3b、C4b3.炎症介质作用:C3a、C5a、C567生物学检测:总补体活性检测、单个补体活性检测免疫学检测:单个补体成分检测、补体受体成分检测二、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1.补体总活性测定原理反应系统的组成:抗原+Antibody->活化补体↓↓↓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待检测补体↓溶血反应(1)溶血反应:通过经典途径或旁路途径激活的补体,作用于致敏红细胞,使红细胞表面形成若干孔,水分等进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的肿胀破裂而溶血(2)CH50检测原理在溶血反应中,补体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相关,但非直线关系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补体含量为横坐标,溶血程度对补体含量依赖呈特殊的S型曲线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试验(CH50)(3)CH50(50% complement hemolysis):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以红细胞的溶解为指示,以50%溶血为判断终点,故称补体50%溶血试验(CH50)2.实验材料(1)绵羊红细胞①使用等量或两倍的阿氏保存液混合,便于抗凝和储存②临用前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③使用浓度一般为2~5%(2)配制50%溶血标准管①2%SRBC悬液0.5ml+2.0ml蒸馏水使其溶解②加入2.0ml1.8%NaCl溶液校正为等渗溶液③加入2%SRBC溶液0.5ml,即为50%溶血状态(3)溶血素(抗SRBC Ab)①用SRBC免疫家兔得到兔抗SRBC血清②试验前应预先加热(56℃,30min),灭活补体③滴定溶血素的效价:产生完全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为溶血素的效价(4)缓冲液①磷酸盐缓冲液或巴比妥缓冲液②pH应调至7.2-7.4之间③适量氯化钠保持等渗④并适量加入一些Ca2+和Mg2+(5)补体①作为待检对象:标本必须新鲜②作为主要试剂(单个补体检测):多采用豚鼠血清,必须新鲜-70℃可保存数月,避免反复冻融存在个体差异, 三只以上血清混合使用3.CH50检测方法判定标准与计算标准:选择溶血程度与50%溶血的标准管相近的两管,以溶血程度最接近标准管的那一管定为终点管计算:CH50(U/ml)=(1/血清用量)×稀释倍数参考范围:50-100 U/ml4.临床意义CH50主要检测的是经典途径的补体溶血活性,所反映的主要是补体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测定值过低或完全无活性,首先考虑补体缺陷,可分别检测血清中C4、C2、C3、C5等单个成份的含量三、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1.单个补体成分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C3、C4、 C1q、B因子等2.测定方法:溶血法(检测单个补体的溶血活性)免疫化学法(测定补体含量)3.试验方法致敏SRBC+反应系统补体(缺待检成分)→不溶血致敏SRBC+反应系统补体(缺待检成分)+待检血清→溶血4.溶血法(1)原理: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IgG、IgM型)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细胞溶解(2)组成:①试剂指示系统(致敏SRBC)②试剂补体系统(待检补体缺失)③待检血清(是否含待检补体?)(3)试剂补体系统选用先天或人为导致的缺乏某单一补体成分的动物或人血清作为试剂,如人缺C2血清、豚鼠缺C4血清、小鼠缺C5血清、兔缺C6血清等(4)应用与评价①诊断补体某单个成分缺失或其含量正常但无溶血活性的先天性补体缺陷②定性方法,检测单个补体成分③无需特殊仪器,快速,但灵敏度低,影响因素多四、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1.反应系统的组成:抗原+Antibody->活化补体→溶血反应2.概念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将免疫溶血作为指示系统,用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的传统方法3.原理(1)三个系统(包括5个成分):①反应系统: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C1-9及其缓冲液③指示系统:SRBC与相应溶血素(SRBC抗体)常预先混合形成致敏红细胞(2)补体作用无特异性,既可与反应体系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也能与SRBCs结合(3)两个阶段:第一步:反应系统与补体系统作用第二步:指示系统(SRBCs)与剩余补体反应4.试验方法结果判定:(1)补体对照管 2U全溶,1U为全溶或略带少许RBC,0.5U应不溶(2)若0.5U补体对照管出现明显溶血,表示补体用量过多;如2U不出现溶血,表示补体用量不够(3)受检血清不溶血为阳性,溶血为阴性5.试验试剂(1)抗原和抗体的效价方法:方阵法进行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二者都呈强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1单位)在正式试验中,抗原一般采用2-4单位,抗体为4个单位(2)补体效价的滴定①一般用豚鼠补体②每次试验前均应滴定③温育后,能产生完全溶血的补体最少用量确定为1个单位,正式试验中使用2个单位(3)血清标本的处理①采集血液标本后应及时分离血清,及时检验,或将血清保存在-20℃②血清在试验前应先加热56℃ 30min以破坏补体6.应用和评价(1)优点:①补体活化过程有放大效应,灵敏度较高②可用于定性或半定量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试验条件要求低易于普及、结果易判断(2)缺点:①影响因素复杂,操作步骤繁琐②抗体必须为IgM或IgG五、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1.检测补体的单个成分及补体的活性测定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评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有重要意义(1)免疫性疾病①C1、C2、C3和Hf等缺陷②Ⅲ型超敏反应中C3aC5a等过敏毒素检测(2)遗传性疾病①C3缺陷导致的感染②C1抑制物缺陷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③I因子、H因子缺陷与肾小球肾炎等2.补体含量继发性降低的疾病(1)补体消耗增多: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移植排斥反应等(2)细菌性感染,激活补体替代途径导致补体水平降低(3)大面积烧伤、大出血和肾病综合征等导致体液大量丧失(4)补体合成不足: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营养不良等小结1.CH50试验的原理及方法学评价2.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结果解释复习思考题:1.名词概念:Complement、CH50 test、CFT(Complement Fixation Test)2.思考题:请例举其他有补体参与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或方法。
免疫学--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
(三)C4溶血活性的测定 原理基本同总补体活性测定 不同:先用豚鼠血清用氨水处理,去除其中的
C4,就不能使溶血素致敏的SRBC溶解。 加待测人血清,发生溶解作用,测定50%溶
血活性
或用:水合肼
(四)B因子的溶血活性测定
原理: 正常人血清56℃15min,B因子灭活 缺乏B因子,旁路途径不能激活,加入兔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
已知的抗原或抗体
待检抗原或抗体 绵羊红细胞
溶血素(绵羊RBC的特异抗体)
补体 (取自豚鼠的新鲜血清)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阳性)
补体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不溶血)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结果阴性)
补体未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溶血)
Ab 阳性AgAg Nhomakorabea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调理作用 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粘除作用 引起炎症反应:过敏毒素/趋化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第一节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可和抗原抗体的复合物结合,而游离 的抗原或抗体则不结合补体。
以溶血素致敏的绵羊RBC为指示系统,指 示补体是否结合,从而判断抗原或抗体是 否对应。
补体结合试验
1)先天性下降:补体缺陷 2)后天获得性下降:被CIC固定;合成 减少;补体消耗; 补体丢失
待测血清
指示系统:SRBC和溶血素
补体
溶血—阴性;不溶血—阳性
(二)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测定
原理: 正常情况下,涎酸抑制B因子的活性。 兔RBC含量低,可激活血清中的B因子,致
旁路途径激活,兔RBC溶解。 50%溶血为终点
方法: 经典途径活需有Ca、Mg离子 而旁路途径只需Mg离子
补体结合试验实验结果分析
补体结合试验实验结果分析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有效的抗体识别、鉴定和检测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鉴定抗原,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率。
近年来,补体结合试验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分析技术。
本文将就补体结合试验实验做一个综合分析。
第一,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的检测原理是对比吸附试验,也就是免疫吸附试验。
它的基本原理是,抗原和补体发生结合反应,利用补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添加抗体,使补体结合试验的检测抗原达到最大效果。
在具体实验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血清进行结合,或者用磷酸二铵结合。
第二,补体结合试验的实验内容包括抗原基因组、补体添加量和补体结合试验测量三个部分。
在实验前,先选择抗原基因组,然后添加补体以及测量补体结合试验。
其中,补体添加量要和抗原基因组相结合,以保证补体结合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对抗原补体结合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试验的结果,同时研究不同的补体添加量对结果的影响。
第三,补体结合试验的实验结果分析需要考虑几个因素,如抗原基因组、补体添加量、抗原补体结合试验测量结果等。
同时,实验结果分析中还需要注意实验条件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
如果实验条件不合适或者数据分析方法不当,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会大大降低。
因此,实验结果分析应考虑条件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本文综合分析了补体结合试验的技术原理、实验内容和结果分析,为检测抗原提供了重要参考。
补体结合试验具有准确性高、灵敏度高、实验简便、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析技术。
但是,补体结合试验实验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因素,如实验条件的选择、抗原检测的准确性以及结果分析的科学性问题。
因此,在进行补体结合试验时,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管理,以保证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之,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补体结合试验将在生物抗原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实验结果分析中需要考虑实验条件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等因素,以保证试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补体结合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测定方法。
3. 掌握补体结合试验在检测抗原和抗体结合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是一种血清学试验,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该试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与补体系统的相互作用。
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时,补体被激活,导致溶血素指示系统的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
若抗原和抗体不结合,补体不被激活,红细胞不发生溶血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试剂:补体、溶血素、抗原、抗体、红细胞、生理盐水等。
2. 仪器:试管、试管架、移液器、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试剂:按照说明书配制补体、溶血素、抗原、抗体等试剂。
2. 指示系统:将溶血素和红细胞混合,制成溶血素指示系统。
3. 实验组:将抗原、抗体和补体混合,制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4. 对照组:将抗原、抗体和补体混合,但不加入溶血素指示系统。
5. 混合: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加入溶血素指示系统。
6. 离心:将试管置于离心机中,以适当速度离心。
7. 观察结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是否发生溶血反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若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说明抗原和抗体结合,补体被激活。
反之,若红细胞未发生溶血反应,说明抗原和抗体未结合,补体未被激活。
2. 对照组:若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说明补体被激活,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导致。
若红细胞未发生溶血反应,说明补体未被激活。
3. 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测定:通过实验结果,计算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浓度。
六、实验讨论1.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试验,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
2.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剂的浓度和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在实际应用中,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检测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补体测定和补体结合实验PPT课件
Components underlined acquire enzymatic activity when activated. Components marked with an asterisk have enzymatic activity in their native form.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免疫溶血法 溶血法主要根据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IgG、IgM型) 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导致细胞溶解。 该方法中抗原为SRBC,抗体为兔或马抗SRBC的抗 体,即溶血素。将两者组合作为指示系统参与反 应。试验中有两组补体参与,一组是作为实验反 应系统的补体, 另一组为待测血清中的补体。溶 血程度与待测补体成分活性有关,仍以50%溶血为 终点。
补体结合试验
试验原理 反应系统: 已知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 补体系统 指示系统: SRBC与相应溶血素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如果反应系统于存在待测的相应抗体 (或抗原),则反应的第一阶段抗原抗体 复合物结合补体,此时由于补体已被结 合掉,反应液中已无游离补体,故第二 阶段加人指示系统不出现溶血,补体结 合试验阳性。
补体的概念
Jules Bor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By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补体是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 由三组球蛋白分子组成: 九种补体成分组成 B因子、D因子、P因子 补体活化过程中的抑制因子和灭活因子
补体激活途径
补体激活和调节系统
经典途径补体总活性的测定
1. 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CH50试验) 50% complement hemolysis 实验原理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特异性抗体与 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导致红细胞 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细 胞肿胀而发生溶血。 当红细胞和溶血素含量一定时,在规定反应时间 内,溶血程度与补体活性程度呈正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免疫化学法 免疫化学法分为单向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 电泳、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前两种方法多用手工操作,影响因素多,结 果重复性差,已逐渐被自动化检测仪器代替, 对补体的C3、C4、B因子等单个成分进行测 定。 单一补体含量与补体生物学活性
补体结合试验
凡能激活补体的IgM和IgG类抗体与 相应抗原结合的反应均可应用本法检测。 目前主要用于病毒性传染病诊断和流行 病学调查,以及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 关抗原和HLA血清学分型的检测。
Components underlined acquire enzymatic activity when activated. Components marked with an asterisk have enzymatic activity in their native eins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Table 1. Proteins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Classical Pathway Activation Proteins: C1qrs, C2, C3, C4 Lectin Pathway Alternative Pathway Lytic Pathway
Control Proteins: C1-INH, C4-BP
Mannan binding C3, Factors B C5, C6, C7, protein (MBP), & D*, C8, C9 mannanProperdin a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MASP, Factors I* & Protein S MASP2) H, DAF, CR1, etc.
补体的概念
Jules Bor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By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补体是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 由三组球蛋白分子组成: 九种补体成分组成 B因子、D因子、P因子 补体活化过程中的抑制因子和灭活因子
补体结合试验
如果反应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缺乏,或 两者不对应,则反应的第一阶段补体游 离,与第二阶段加入的指示系统结合出 现溶血,补体结合试验阴性。试验中将 反应系统的待测抗原(或抗体)作系列倍 比稀释可作定量测定。试验中以50%不 溶血为判断终点。
补体测定的应用
1.诊断病原体感染 2.检测补体的功能 3.补体单个成分及其裂解产物的测定 C1q、C3、C4、C3a和补体受体的测定等。 4.相关疾病时补体的检测 免疫性疾病 与补体有关的遗传性疾病 补体含量显著降低的疾病 高补体血症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在30多种补体成分中,主要检测C3、C4、 C1q、B因子和C1酯酶抑制物。 测定方法可分为溶血法和免疫化学法。溶 血法用以检测单个补体成分的溶血活性, 免疫化学法则测定其含量,目前多采用免 疫比浊法。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免疫溶血法 溶血法主要根据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IgG、IgM型) 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导致细胞溶解。 该方法中抗原为SRBC,抗体为兔或马抗SRBC的抗 体,即溶血素。将两者组合作为指示系统参与反 应。试验中有两组补体参与,一组是作为实验反 应系统的补体, 另一组为待测血清中的补体。溶 血程度与待测补体成分活性有关,仍以50%溶血为 终点。
补体激活途径
补体激活和调节系统
经典途径补体总活性的测定
1. 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CH50试验) 50% complement hemolysis 实验原理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特异性抗体与 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导致红细胞 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细 胞肿胀而发生溶血。 当红细胞和溶血素含量一定时,在规定反应时间 内,溶血程度与补体活性程度呈正相关。
补体结合试验
试验原理 反应系统: 已知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 补体系统 指示系统: SRBC与相应溶血素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如果反应系统于存在待测的相应抗体 (或抗原),则反应的第一阶段抗原抗体 复合物结合补体,此时由于补体已被结 合掉,反应液中已无游离补体,故第二 阶段加人指示系统不出现溶血,补体结 合试验阳性。
补体测定的应用
5. 补体参与的试验 即利用补体作为试剂而设计的 实验: HLA分型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 脂质体免疫试验 免疫粘连血凝试验 溶血空斑技术 胶固素结合试验 C1q结合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 6. 流行病学调查
经典途径补体总活性的测定
溶 血 %
豚鼠血清1:500
补体介导的溶血反应曲线
经典途径补体总活性的测定
2. 脂质体liposome均相免疫溶破法 用脂质体做固相载体,脂质体内包有荧光 素、有色染料或酶等物质。脂质体表面偶 联抗原或抗体。 当致敏的脂质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特异 性结合后,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导致脂质 体溶破。 释放出的脂质体内容物的量与补体活性呈 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