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鲁科版)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思维导图

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预冷的浓硝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与稀硝酸或在加热条件下与稀硝酸、浓硝酸反应无H ₂产生。
故在常温下可使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贮存或运输浓硫酸、浓硝酸。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铁金属材料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较大,硬度较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较好化学性质Fe³⁺←强氧化剂——如O ₂、CI ₂、HNO ₃、浓硫酸等——Fe——如盐酸、CuSO ₄、S等——弱氧化剂→Fe²⁺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与O ₂反应常温下点燃时与Cl ₂反应与S反应与水反应与酸反应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与氧化性酸反应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铁被腐蚀成红棕色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 ₂O ₃3Fe+2O ₂=点燃=Fe ₃O ₄(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Fe+3CⅠ₂=△=2FeCI ₃(产生棕褐色烟)Fe+S=△=FeS(生成黑色固体)常温下不反应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3Fe+4H ₂O(g)=高温=Fe ₃O ₄+4H ₂ Fe+2H ⁺===Fe²⁺+H ₂↑Fe+4HNO ₃(稀) ===Fe(NO ₃)₃+NO↑+2H ₂O与CuSO ₄溶液的反应Fe+Cu²⁺===Fe²⁺+Cu 与FeCl ₃溶液的反应2Fe³⁺+Fe===3Fe²⁺F e O性质黑色粉末难溶于水,不稳定易被氧化与H ⁺反应FeO+2H ⁺===Fe²⁺+H ₂O Fe ₂O ₃ 性质与H ⁺反应红棕色粉末难溶于水,稳定Fe ₂O ₃+6H ⁺===2Fe³⁺+3H ₂ O用途用做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Fe ₃O ₄性质黑色晶体有磁性,难溶于水,稳定与H ⁺反应 Fe ₃O ₄+8H ⁺===Fe²⁺+2Fe³⁺+4H ₂O用途做磁铁Fe(0H)₂ 性质与盐酸反应制法 白色固体原理Fe²⁺+2OH¯===Fe(OH) ₂↓Fe(OH)₂+2H ⁺===Fe²⁺+2H ₂O Fe(OH) ₃性质与盐酸反应受热分解制法红褐色固体Fe³⁺+3OH¯===Fe(OH) ₃↓2Fe(OH)₃=△=Fe ₂O ₃+3H ₂0Fe(OH) ₃+3H ⁺===Fe³⁺+3H ₂O Fe²⁺氧化性还原性2F²⁺+Cl ₂===2Fe³⁺+2Cl¯Zn+Fe²⁺===Fe+Zn²⁺ 性质溶液呈浅绿色,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Fe³⁺性质溶液呈黄色,只有氧化性氧化性2Fe³⁺+Cu===Cu²⁺+2Fe²⁺二者的关系空气中,Fe(OH)²能够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Fe(OH)³,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为4Fe(OH)₂+O ₂+H ₂O===4Fe(OH)₃检验方法一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氯水,变成红色溶液方法二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检验方法一方法二取出少量被检验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取出少量被检验溶液,加入NaOHOH,产生红褐色沉淀合金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熔点一般比他的各成分金属的低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一般比他的各成分金属的大铁合金常见生铁和钢区别含碳量不同铝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固体,硬度较小,导电、导热、延展性良好铝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2A Ⅰ+6HCl===2AⅠCⅠ₃+3H ₂↑与酸反应与碱反应2AⅠ+2NaOH+2H ₂O===2NaAIO ₂+3H ₂↑Al ₂O ₃+2NaOH===2NaAIO ₂+H ₂OAI ₂O ₃+6HCl===2AICI ₃+3H ₂O新型合金储氢合金计算 物质的量设 写标 列解设未知数写出化学方程式在相应物质下边标出相关量列出比例式解上述含未知数的比例式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子)决定原子种类质子(带正电荷)核电荷数核外电子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运动特征排布规律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电子云(比喻)电子层数决定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周期表结构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族:16个(共18个纵行)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副族7个:Ⅰ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性质递变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物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微粒半径的比较判断的依据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元素金属性或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具体规律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金属性强弱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单质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先后)互相置换反应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非金属性强弱H₂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互相置换反应规律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同位素定义特点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即: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或核素)结构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不同存在上,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的原子(个数不是质量)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即丰度一定)化学键离子键离子键定义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强碱大多数盐铵盐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离子须标明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阴离子要号括起不能把—写成=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共价键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化合物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H₂、X₂、N₂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₂O、CO₂、SiO₂、H₂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1 走进化学科学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3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 的量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 课件目录
0002页 0050页 0111页 0166页 0198页 0258页 0334页 0397页 0420页 0504页 0562页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本章自我评价 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3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2 氮的循环 4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2 铝 金属材料 本章自我评价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本章自我评价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的世界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பைடு நூலகம்套)精品课 件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酸:无氧酸、含氧酸、强酸、弱酸决表示单质或化合物的化学用语: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物理性质:色、态、熔点、密度、溶解性等反应程度:可逆、不可逆决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阿伏加德罗常数:M=N/n念(一)物质:元素化章L ►纯净物|—刑I 物有机物•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络盐物质 生质化学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可燃性物理变化-变化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电子转移:氧化还原、非氧化还原物理变化离子参加: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物质的量摩尔质量:M=m/n (mol)---- 气体摩尔体积:V =22.4 n (标准状况)色、态、味溶解度、熔点、沸点 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单质兀素游离态宏观化合态原子晶体物质变化分类石墨(混合晶体)金属晶体微观大多数盐离子晶体pl 纯净物-无机物碱性氧化物*6分过氧化新潮解、分储升华、萃取溶解、盐析裂化、裂解念(二)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金属 稀有气体-氢化物--氧化物一不成盐氧化物含氧酸、无氧酸 强酸、弱酸,可溶碱、难容碱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复盐;络盐物质结构荷电 一实质.Si排布规律、分层1能 量最低原理层最多容纳29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一运动状态——特殊性•,电子云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的极性L分子的形成属键一L葛子健 化学键I n ———共价键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元素周期律编制一 元素周期表表的结构示方法,影响物理性质2812---8188213Bn ABw WA BI m••族族族族 、王副o族 56 7 一一 一一 一L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表示方法 :V A = △ C A /△ t 单位:mol/L - s(min 或 h是平均速率,均取正值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的物质表示速率,数值可能不同 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化学平衡件学平衡、化学 反应速率反应物的结构、性质 浓度温度]催化剂 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条件—光、超声 波、激光、放射线…影响化学平衡因素压强 温度平衡移动原理强电解质(完全电离)AB -^A '+B化合物电解质弱电解质装:能的转换:化学能与电化学能非电解质电冶炼金属(冶炼铝)电解质溶液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H2O H2OMg(OH) ------ MgCO3NaOH /H2O/HCI/ CO:/ HCl .. /OHCaCl2 ・JHClCl2 为/ HCl Na2CO3HClCl* CaCO3飞CO2+ H2OAlCl 3(AI 3+)[、NaOHHClHCW " Ji/电解1Al 2O3.、O2NaOHCl HCl *Fl H2°(沸腾).»OH)3NaOH 或H C z^C02ZT S^u NaOHNaAl O 2NaOHKSCNFe(ScN)3FeSNa2SH2SO4FeONaOH H2SO4Fe3O4Fe(OH) 2O2 和H2O・ FeCl2Cl FeKSCNFeCl3 :Fe(SCN)3NaOH HCl♦ Fe(OH)3SCU2S 一HNO3 或H2SO4(浓NH3H2O 2+• Cu(OH) 2 ■ [Cu(NH 3)4]CuS ♦Na2S Cu2+(NO3、S°42)金属部分:按照单质-氧化物一氢氧化物一►盐为线索进行搜罗寻找关系非金属:按照化合价寻找各类物质,主要有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第四部分:有机化学—醇 (官能团:一OH ):饱和一元醇C n H 2n+1OH (n 法1)R — OH 酬 C n H 2n+2O (n A2)R O R _____ 酚(苯酚)(官能团:OH ) C n H 2n-6。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网络结构图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第四部分:有机化学有机抓住官能团的性质烃 烃的衍生物 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官能团:—NH 2和—COOH ) 高分子化合物 链烃 (脂肪烃) 环烃饱和链烃烷烃:C n H 2n+2(n ≥1)R —CH 3 不饱和链烃 烯烃:C n H 2n (n ≥2) R —CH=CH 2二烯烃:C n H 2n-2(n ≥4)R —CH=CH —CH=CH 2 炔烃:C n H 2n-2(n ≥2) R —C ≡CH环烷烃C n H 2n (n ≥3)芳香烃(苯和苯的同系物)C n H 2n-6(n ≥6)天然高分子:橡胶(聚异戊二烯)、多糖、蛋白质 R卤代烃(官能团:—X ):饱和一卤代烃C n H 2n+1X(n ≥1)R —X 醇 (官能团:—OH ):饱和一元醇C n H 2n+1OH(n ≥1)R —OH 醚 C n H 2n+2O (n ≥2)R —O —R 酚(苯酚)(官能团:—OH )C n H 2n-6O (n ≥2) OH羧酸 (官能团:—COOH ):饱和一元羧酸 C n H 2n+1O 2 (n ≥1)R —COOH醛 (官能团:—CHO )C n H 2n O (n ≥1)R —CHO 酮 (官能团:—CO —)C n H 2n O (n ≥3)R —CO —R ’酯 (官能团:—COO —R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 C n H 2n O 2 (n ≥2)R —COOR ’硝基化合物(官能团—NO 2)R —NO 2胺(官能团—NH 2)R —NH 2 单糖:葡萄糖、果糖C 6H 12O 6(互为同分异构) 二糖:蔗糖、麦芽糖C 12H 22O 11(互为同分异构)多糖:淀粉、纤维素(C 6H 12O 6)n (n 值不同) 合成高分子合成塑料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有机化合物。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一、物质及其变化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粒子组成。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2. 变化变化是指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态改变。
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化学组成不变。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新的物质。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纯净物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混合物混合物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定属性。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三、物质的量与计量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目的多少。
物质的量可以用摩尔(mol)来表示。
2. 计量计量是指对物质的量进行测量的过程。
计量可以采用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能量能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能量可以分为内能、热能、电能等。
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六、酸碱反应与中和1.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可以分为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反应等。
2. 中和中和是指酸和碱在反应中相互抵消,水和盐的过程。
中和反应是酸碱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是酸碱反应的典型代表。
七、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思维导图

物质及其变化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根据是否有离子参与反应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或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定义: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及离子判断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书写步骤:写、拆、删、查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特性: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概念间的关系还原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产物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单线桥法双线桥法基本规律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相关计算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根据组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按强弱强酸弱酸按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碱按强弱强碱弱碱按电离出的氢氧根数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根据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混合物分散系(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溶液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制备应用浊液悬浊液乳浊液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物质的量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摩尔(mol)标准状况(STP)阿伏加德罗常数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教目都是0℃和101kPa物质的量浓度c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数值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气体摩尔体积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分子数相同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V =n·Vm n=V/Vm Vm=V/n物质的粒子数Nm =M·n n=m/M M=m/n 物质的里浓度C与溶质的质里分数ω溶液稀释规律c (浓)×V(浓)=C(稀)×V(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 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主要步骤容量瓶的使用计算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溶解(少里水,搅拌,注意冷却)移液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定容摇匀装瓶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 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氯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主要用途与金属反应与非金属反应 与水反应与碱反应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浓制盐酸、漂白粉、漂粉精、漂白液,自来水消毒等 黄绿色,刺激性气体,比空气密度大,能溶于水,易液化氯离子的检验原理 操作方法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时,沉淀不溶解向未知溶液中先加硝酸银溶液,再加稀硝酸氯水成分三分子四离子次氯酸弱酸性 不稳定性强氧化性钠钠的氧化物 氢氧化钠 碳酸钠焰色反应主要用途 玻璃、肥皂,洗涤剂等,发醋剂,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 焰色是某些金属元素特有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注意实验操作常见金属元素的焰色钠:黄色钾: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小 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反应与水反应与盐(熔融盐、盐溶液)反应主要用途 制钠光灯,制Na-K合金,作治金工业中的还原剂等俗称火碱、烧碱 化学性质有碱的通性保存溶液盛放在细口瓶中,并用橡胶塞塞紧氧化钠(白色)过氧化钠(淡黄色)化学性质与盐酸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与水反应主要用途:用于制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与盐酸反应主要用途:制漂白利,作供氧剂等铁 金属材料合金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特性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合金中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变 与纯金属的性能差异具有各成分金属的优良性能硬度及机械性能一般大于各成分金属熔点一般低于其成分金属常见的合金铁合金生铁(含碳量2%~4.3%)钢(含碳量0.03%~2%)碳素钢 低碳钢 中碳钢高碳钢合金钢 在碳素钢中加入铬、锰、钨、镍、钳、钴、硅等合金元素(种类多,性能差别大) 铝合金如硬铝,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新型合金储氢合金、钛合金、耐热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等铝及其化合物铝的性质与非金属单质(氧气、氯气、硫等)反应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与强碱反应与盐溶液反应铝的化合物两性氧化物与强酸反应与强碱反应两性氢氧化物性质与强酸反应与强碱反应 制取 热分解 应用净水剂、胃药等铝盐)性质与弱碱反应与强碱反应应用净水剂(明矾)等铁及其化合物铁冶炼性质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粉末为黑色,能被磁铁吸引化学性质与水蒸气反应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与盐溶液反应 应用:铁合金等铁的化合物 氧化物 氢氧化物铁盐(浅绿色)与隔绝空气)还原性与等反应检验N aOH溶液与氯水和KSCN溶液棕黄色与氧化性与等反应检验N aOH溶液与KSCN溶液与非金属单质(氧气、氯气、硫、溴等)反应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判断化学键只有共价键只有离子键 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无化学键稀有气体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H ClN e、Ar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 aCl含有原子团的离子化合物 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成键粒子阳离子和阴离子 成键实质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 概念原子间通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成键粒子原子 成键实质共用电子对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类型极性键非极性键 不同种元素同种元素共用电子对偏移共用电子对不偏移元素周期律化合价规律最高价=主族序数(O、F例外)最低价=主族序数-8半径大小规律层多半径大,层同质子数大半径小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最低每层最多个,最外层不超过个金属性大小比较规律位置活动性、与酸反应的程度置换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大小比较规律位置与氢气化合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判断元素性质的强弱元素“位、构、性”的相互推断预测新元素寻找新物质周期短周期——一、二、三长周期——四、五、六、七族0族第VIII族七个副族七个主族规律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数=电子层数“四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原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物理性质相似性银白色固体(Cs除外)硬度小、密度小、熔沸点低递变性密度不断增大熔沸点不断降低化学性质相似性与氧气反应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碱递变性反应剧烈程度越大,产物越复杂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加最高价态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卤族元素元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递变性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原子物理性质(递变性)颜色逐渐加深状态气→气→液→固密度不断增大熔沸点不断升高化学性质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卤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逐渐减弱最高价态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元素 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 范畴 特性 范畴 特性概念 范畴特性概念 范畴特性概念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类原子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质子数、中子数都相同的原子原子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原子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单质元素相同、性质不同原子表示方法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X :元素符号Z :质子数A :质量数数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电子层表述K LMNOPQ电子层排布规律先排能量低,后排能最高每层最多为最外层不超过8(K层不超过2)次外层不超过18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