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要点及辩别关键词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要点及辩别关键词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
“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作为一般哲学范畴,通常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相互关系。
在无限的宇宙中,联系不是个别事物之间暂时的、特殊的关系,而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所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成分或环节,都体现着普遍的联系。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既要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又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是指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的原理。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
1. 唯物论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意识的来源和存在都依赖于物质的基础。
2. 精神物理并存原理:意识和物质在现实世界中是并存的。
人类的意识活动是物质大脑的产物,大脑的生理过程与心理意识相互作用。
3. 反馈调节原理:物质(特别是大脑)的活动可以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内容,同时意识的活动也可以影响物质的状态和行为。
即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相互反馈和调节的关系。
4. 心身一元论原理:心灵和身体是统一的整体,意识是生理活动的产物,无法从身体中剥离出来。
意识现象是由脑神经细胞的电化学过程所引起的。
5. 独立自存原理:意识作为特殊的心理现象,具有独立的存在状态和类型。
物质可以不存在的情况下,意识仍然可以存在,如在梦中、昏迷状态下仍然有意识。
总体来说,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并且相互依赖。
物质提供了意识存在的基础和条件,而意识则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挥作用。
哲学原理——唯物论的知识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另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_主观例题(1)分析
2材料一:现在,随着疯牛病、禽流感、苏丹红、农药残留、三聚
氰氨等问题的不断报道,人们走进市场的时候,越来越感到犹豫不 决了。以至有的媒体提出:我们究竟能吃什么? 材料二: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指出,滋养着人类文明的 河流在许多地方被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加上工业活动造成的全球变 暖,未来的水资源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1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 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 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 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 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 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 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⑴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 ⑴上述材料包含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主观符合客 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 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 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 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⑵ 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该乡政府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 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 术指导和服务。这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体现。 ②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植 橘取得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的体现。
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
3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林果业是一大支柱产业。我市土壤,气候 条件特别适宜种植果树,农民有种植果树丰富经验。随着我国林果 业快速发展,市场上新品种优质水果日益丰富。但我市果农栽种的 果树仍多为传统品种,产出水果质量差,销售困难。面对这种情况, 市委、市政府及时引导果农更新观念,树立市场意识。于是,果农 砍掉老果树,更换栽种优质品种,增强了林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
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
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
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辨证关系
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
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唯物论:物质和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辩证法: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观、创新等认识论:实践观、认识观、真理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地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精神状态。
4.从实际出发:(1)原理依据:物质决定意识(2)全面、辩证地把握实际。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①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②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①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②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因果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又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承认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部分是组成整体的部分。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和部分在性能状态上会相互影响。
②方法论: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辩证唯物论相关的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相关的原理和方法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是物质,人的意识一开始也是社会的产物,要求我们承认世界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1)规律是客观的,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具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依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的原理和方法论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消极地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防止错误意识的阻碍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2)【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反对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运动都有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5、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方法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6、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反对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唯物论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汇总
盐城市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教学案江苏省响水中学程立史素珺一、高考考点(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4)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知识梳理(一)知识结构是什么物哲学基本问题为什么旧唯物主义观点质怎么样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表述:的方法论要求:关系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怎么样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依据(为什么)怎样建设(怎么样)(二)预习导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根本出发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__________________。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____________,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立足点。
3、错误的路线与正确的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关系,主观主义的两种表现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最重要的是从_______________出发。
6、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依据。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_______________。
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唯物论原则: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意识是主体在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形式。
意识是物质的属性和产物,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存在。
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主观反映。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冲突,但又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3. 社会实践决定意识的原理: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社会实践是人们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意识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 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个体意识是在社会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意识是整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识和信念的综合体,而个体意识是个人在社会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立思维和意识形态。
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个体意识对社会意识产生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意识的制约。
总之,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体,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的存在,并且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第二单元唯物论+认识论第四五课(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有关知识运用“唯物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即:唯物论+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2.意识能动作用(或意识的作用)原理。
(或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4)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3.规律的有关知识(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方法论:(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_主观例题(1)解析
3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林果业是一大支柱产业。我市土壤,气候 条件特别适宜种植果树,农民有种植果树丰富经验。随着我国林果 业快速发展,市场上新品种优质水果日益丰富。但我市果农栽种的 果树仍多为传统品种,产出水果质量差,销售困难。面对这种情况, 市委、市政府及时引导果农更新观念,树立市场意识。于是,果农 砍掉老果树,更换栽种优质品种,增强了林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
③地位: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三)怎样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 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的而不是臆造 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从含义角度,强 调尊重客观规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 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强调 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尊重客观 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 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 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 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的思想(即保守主义)。(两“结合”两“反 对”)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方法论)
(一)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 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 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二)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 ①哲学依据: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共3个一级考点)►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表现形式是主观的。
【观点】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但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注:两者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小结】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特别提示】在意识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高考点拨】①考查意识的本质:注意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大脑不能取代人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
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常为高考关注。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订蓝图、目标和计划。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B.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还能追朔过去、推测未来。
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原理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原理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原理关系是指物质和意识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形态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
而意识是主观反映物质世界的活动过程,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思维、感情和意志等心理活动。
首先,物质是意识的基础。
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在人们对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
没有物质的存在和作用,意识就无法产生和存在。
其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人类的意识活动不仅受到物质的制约,也能对物质进行改造和创造。
人们通过意识活动,能够认识到现实世界的规律和矛盾,并将这些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
物质世界是通过人们主观意识的引导和调控而进行改造的,而人们的意识活动也是从物质世界中获取信息和感知的基础。
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不断地激发和影响着人们的意识活动,而人们的意识活动也反过来影响着物质的运动和演化。
最后,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
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人们的意识活动来实现的,而人们的意识活动也是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进行的。
意识活动可以促使人们转化现实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改变和发展物质世界。
同时,物质的变化和发展也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意识活动,使人们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
高。
综上所述,物质和意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中相互依存的。
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客观世界的辩证规律,也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个人心得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个人心得今天,在我们的政治课本中就深刻阐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性原理和规律却只能通过人类的主观意识来把握。
这说明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
从唯物论角度看,意识不仅包括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且还包括人的心理活动。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而物质则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前提。
早上吃过饭,妈妈到厨房洗碗,正在她要关水龙头时,听见厨房里“砰”的一声响,回头一看,原来是塑料洗洁精爆炸了,她又生气又无奈。
这件事虽然很小,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当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应该冷静思考。
爸爸平时上班没空做饭,他买了电磁炉,刚放进锅里,厨房里便“轰”的一声响,吓得爸爸连忙把插头拔下来。
妈妈赶紧安慰爸爸,让他耐心等一会儿。
结果锅里的汤洒了出来,幸亏没有人受伤,否则后果真不堪设想。
再举个例子吧。
妈妈常教导我要节约用电,但有时还是忘记关灯。
有一次,我玩游戏玩到十点多才睡觉,半夜,忽然听到厨房里“乒乒乓乓”的响,吓得我赶紧爬起来去厨房查看。
只见妈妈拿着拖把,一脸怒气地说:“你晚上为什么玩游戏到十点多?现在知道浪费电了吧!”我惭愧地低下头,小声说:“对不起。
”妈妈见我知错,就让我赶紧睡觉。
第二天早晨,妈妈来叫我起床时发现我一夜没睡,眼睛通红,于是便问我发生了什么事。
我难过地说:“因为昨晚我太晚睡觉,害您和爸爸担心了。
”妈妈笑着说:“别瞎编了,你还不是一样一夜没睡。
”说完又带我出去买早餐。
这件事虽然不大,但也给我一个启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珍惜资源,注意节约。
有人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也有人说:“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促进物质发展。
”我们不妨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分析它们。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物质和意识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因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但是又有区别。
其次,物质和意识都具有能动作用,但是二者的作用是有区别的。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引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认知和理解,是一门古老而又永恒的思考课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关系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发展社会的意义。
二、物质的本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是可以触摸、感知和测量的客观实在。
物质通过其特定的属性和变化来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根据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对物质的认识日益深化,既有微观的粒子物质,又有宏观的物质体。
无论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物,还是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都属于物质的范畴。
物质世界的运动和演变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观念。
物质的运动包括宏观世界的物体的运动以及微观世界的粒子的运动。
这种运动的规律性和客观性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了基础。
三、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是我们的思维、感知和体验的总和。
意识是主观的、内在的体验,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意识,我们能够思考问题、创造和改造现实,使人类文明得以不断进步。
意识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觉知、思维、情感和意愿等多个层面的过程。
意识的产生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而大脑则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科学还不能完全解释意识的本质,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逐渐揭示意识的运作机制。
四、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物质和意识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存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类世界的基础。
物质通过它的属性和变化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我们通过意识来感知和理解物质世界。
物质通过感官的刺激激发了我们的意识活动,而意识的主观体验又影响着我们对物质的认知和反应。
这种相互作用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是客观实在,而意识是主观体验,两者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
人的意识不仅受到物质环境的影响,也能够改变物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教学案江苏省响水中学一、高考考点(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4)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知识梳理(一)知识结构是什么物哲学基本问题为什么旧唯物主义观点质怎么样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表述:的方法论要求:关系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怎么样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依据(为什么)怎样建设(怎么样)(二)预习导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根本出发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__________________。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____________,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立足点。
3、错误的路线与正确的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关系,主观主义的两种表现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最重要的是从_______________出发。
6、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依据。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_______________。
8、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它既是科学的___________ 又是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难点分析1、全面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第三,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要正确认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之间的关系第一,物质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
反之也亦然,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的泥潭。
第二,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前者是前提和基础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三、典题分析[例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而赫拉克里特却认为火是世界万物变化运动变化的基础,这种观点()A、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了自然界是客观的C、是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D、是唯物主义观点,但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解析]材料中“始基”和“基础”指的是世界的本质,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而赫拉克里特却认为火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基础,指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但水和火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并非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二人的观点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了。
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2]下列说法能正确体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是()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心想事成C、态度决定一切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解析]A、B、C很显然很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实际状况。
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D。
[例3]从2004年12月起,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一股结婚浪潮,要赶在2005年元旦前结婚,理由之一就是2005年“无春”,是“寡妇年”。
这种观点()①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无科学根据②否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③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④说明了人的意识是否正确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解析]认为2005年“无春”,是“寡妇年”很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说明了人的意识是否正确受世界观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支配,而非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所以答案D。
[例4]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
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
经过认真的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木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
经济状况很快有了改观。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参考答案]该地区的做法是:(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地区“山场面积大”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真切了解。
(2)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
该地区既看到自己不利条件,又看到了自己有利条件,作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了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3)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
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作出正确决策说明了这一点。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说明了这一点。
[解析]本题一反常规,不是考查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不是考查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是考查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题要求我们根据理论知识,联系材料,运用演绎法分析问题,立足于唯物论,辐射辩证法,难度较大,形式灵活。
回答此论述题,一要注意用材料揭示原理,二要将理论与材料内容结合起来。
四、热点点击[背景材料]2005年7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讲话。
7月5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当前存在的问题: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但是,我们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
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
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有的产品过分包装,一些活动讲究排场、大吃大喝。
这样,不仅造成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煤电油运紧张,环境污染加重,导致一些重要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且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我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承受。
考点链接:经济学:市场的优化配置;企业经济效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能动的反作用;坚持联系的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走出享乐主义的误区;政治学: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
这个“乘除法”表明()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C、中国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
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是唯物主义观点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C、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D、对世界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3、“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
开发“红色资源”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A、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扩展,向着推移D、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心理暗示”有重要作用。
二战时,美国在前线作战的士兵中有一些人既不勇敢,也不守纪律。
心理学家便每星期帮他们写一封家信。
信中告诉家人自己在战场上如何勇敢又守纪律,一段时间后,他们果然变得既勇敢又守纪律。
对这种“心理暗示”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C、意识对物质能动反作用有时是巨大的D、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5、国家针对进城务工农民逐年增多的情况,相继出台了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方面的法规,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①主观必须符合客观②想问题办事情应坚持从实际出发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6、2005年3月8日国家统计局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披露了一组惊人数字:2004各省、区、市上级的全省GDP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3.9个百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地方GDP注水2.6万亿元,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违背了()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理论联系实际D、树立全局观点,寻求最优目标7、毛泽东说:“认请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