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利用——以临海市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利用——以临海市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09b2b0aa6c30c2259019e97.png)
发展 , 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效益也严重下降 。由于湿地被破 湿地 坏的形势如此严重 , 因此 , 于湿地 尤其是湿地保护和利用的 关
研究 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重点学科与热点研究领域 I l 1 。如
何在保护湿地 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合理保 护和利用湿地 的平衡 点是 目前亟待思考的 问题。
1 城 市 湿地 公 园的 建 设 意义 .
lao f aj n ai a U bnWe adP k Lna Ct f xm l dsr e epo ci n ee p e t oe wt i tno n agN t nl ra t n a , ihi i r a pe ec bdt rt t naddvl m n dl i zi S i o l r y oe , i h e o o m h
专 题 砰 究
T C N L G N _ K T E H o 0 YA D MA E R
V0 .7. . .01 1 No4 2 0 1
浅谈城 市湿地公 园的保护和利用
以临海市三江 国家城市湿地公 园为例
周 英
浙 江省 临海 市 园林管理 处 浙江 临海 3 7 0 10 0
e ain l s a c ,2 0 , 6 :6 - 8 . r t a e r h 0 5 1 0 2 8 2 7 o Re
为主体 , 国际重要湿地 、 湿地公园 、 湿地保护小 区等多种保护管
理形式并存 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湿地工程顺利
aa t e yt eset e Ⅲ. eio c ne, o. 8 dpi s ms rpc v vs e p i D c i S i csV 13 sn e
形式 , 自然景观与 园林绿色空间为一体 , 融 实现了人与 自然生态、 建筑与自然景观 、 旅游发展与湿地承载力和谐统一。 因此 , 湿地公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f83572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9.png)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觅旅游的新选择,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宜人的旅游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通过进行总体规划,以更好地发挥地质公园的作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一、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置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及周边地区,距离温州市中心仅7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目的本次总体规划旨在科学规划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提高公园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快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将地质公园精神和自然景观保护意识引入公众日常生活,加强社会教育和环保意识。
三、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内容(一)地质公园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在旅游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需要建设相应的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路网、车辆停放、公共厕所、配套服务设施等,并要求其中的任何设施和设备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地质公园的标准。
(二)地质公园景点规划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世界级的地质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独特的地质构造和风景,同时,也可通过深入了解地质公园的景点,在此进行科普教育。
地质公园景点的规划应当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利用,保持景点的原始和自然风貌。
(三)地质公园旅游业态规划旅游业态是指旅游业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大型景区、特色小镇、度假村等。
地质公园旅游业态的规划要符合地质公园自然属性、文化传统、地方特色和资源配置。
在业态规划中,要重视农村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实现公园旅游和农村旅游的有机结合。
(四)地质公园管理规划地质公园的管理是保护和发展地质公园旅游的重要手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规划包括领导机构的构建、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临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二稿)》评审稿说明书(20
![《临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二稿)》评审稿说明书(20](https://img.taocdn.com/s3/m/b94ec74f551810a6f52486e3.png)
……………………………………………………………精品资料推荐…………………………………………………项目名称临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说明书委托单位临海市风景旅游管理局项目组长徐云松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项目顾问方龙龙浙大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教授项目成员郎富平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规划系副主任章笕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规划师、硕士康保苓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师、教授汪亮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景观设计师吴波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规划师、硕士方慧仙 TC智苑旅游策划工作室规划助理孙紫馨 TC智苑旅游策划工作室规划助理编制时间2013.05-2014.02规划资质旅规乙48-2012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性质与任务 (1)二、规划范围、依据和期限 (1)三、指导思想 (2)四、发展战略 (2)五、目标体系 (3)第二章背景及条件分析 (4)一、《上一轮规划》的实施评价 (4)二、产业发展新背景 (5)三、旅游资源新变化 (6)第三章空间布局规划 (8)一、功能分区 (8)二、项目层级规划 (9)三、旅游项目库构建 (17)第四章客源市场培育与推广 (19)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19)二、客源市场定位 (20)三、旅游形象体系规划 (21)四、市场营销 (22)第五章产品体系及游线组织规划 (25)一、旅游产品体系开发思路 (25)二、旅游产品体系结构规划 (25)三、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27)第六章支撑体系规划 (28)一、旅游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28)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规划 (29)三、旅游娱乐设施规划 (30)四、旅游购物设施规划 (31)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 (32)六、旅游咨询服务体系规划 (33)第七章资源保护规划 (34)一、保护现状与问题 (34)二、保护对象与范围 (35)三、保护原则 (36)四、保护对策 (37)第八章保障措施规划 (39)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39)二、推进机制体制改革,构建大旅游管理体制 (39)三、优化惠旅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39)附件:临海市旅游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4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性质与任务(一)规划性质本规划系《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中规定的区域性(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针对2009年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编制的《临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e52900b192e45361066f59a.png)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XXXX湿地公园总规第一章总则建设XX湿地公园,能有效保护本区域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资源,并使其能够长期维持稳定,保护本区域的生态安全。
通过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重建,利用生物工程、物理工程等手段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净化水质能力,达到减轻或治理富营养化水质的目标。
充分发挥XX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合理、适度地开展湿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为公众浏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平台。
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环境保护、整治工程。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近期主要是对湿地公园园区进行整体控制,控制污染源,禁止非生态建设活动,进行重点区块的景点建设。
对已经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排污等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以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的目的。
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生物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试验示范区,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做好技术储备,提供相关经验。
着手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旅游体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各功能区的联系,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程,健全完善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体系,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XX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
随着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使湿地保护工程、科研工程等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提高和完善,各项保护制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湿地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将更进一步地得到体现和发挥,由此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1.1. 地理位置XX县位于XX省东南沿海,东经121°5′~120°32′,北纬28°01′~28°19′。
东濒东海,南连洞头洋,西嵌乐清湾,北接温岭市。
全境由楚门半岛、XX岛与鸡山岛、洋屿岛、披山岛、大鹿岛、江岩岛、茅埏岛、横床岛等135个外围岛屿组成,是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
临海江南新城规划方案
![临海江南新城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e976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6.png)
临海江南新城规划方案前言江南素有水乡之美,临海作为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区位十分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基础。
因此,在加强城市规划,推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临海江南新城规划发展迅速,面貌将更加美观,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市民、游客对于生活环境和文化体验的需求。
规划概述临海江南新城位于临海市北部,规划面积约16平方公里,涵盖松门、三甲、黄姑娘、棉花等四大片区,并紧邻大广高速,距离北仑港仅9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新城规划以生态优先、高端活力为主要理念。
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文化旅游区、生态农业区、未来高新科技园区、住宅区、商业区、交通枢纽等,将满足市民、游客、投资者多种需求。
建设分区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区瞄准临海本地历史文化、海洋文化、水乡文化等资源,打造为景点和文化旅游的重点区域。
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了大剧院、游艇港、博物馆、海洋公园、植物公园、湿地公园等多种项目。
文化旅游区会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结合,形成独特旅游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生态农业区生态农业区将发挥临海地域优势,打造为生态产业集聚区,强化优质农产品生产,并打造较为完整的农渔业综合服务平台和滨海度假区。
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了休闲农业园、植物科技园、生态林果园、水产养殖等项目。
生态农业区的建设将有效提升临海的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也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
未来高新科技园区未来高新科技园区紧扣全球科技前沿,以创新驱动、人才汇聚为理念,致力于吸引高端科研机构及科技型企业,构建新一代科技创新产业基地。
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了智能产业园、科技楼、孵化器、促进研发、转化和产业化等项目。
未来高新科技园区将体现产业升级、经济增长、人才集聚、城市建设的新要求。
住宅区住宅区是临海江南新城规划的重中之重,这个区域注重民生需求和居住环境。
住宅区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了高品质住宅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市政道路等项目。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66e27c8e518964bce847c14.png)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概况第一节:临海城市概况:一、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东中部沿海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台州市副中心城市。
二、位置与人口:临海地处浙中沿海,东濒东海,南接台州市,西邻仙居县,北接天台县及三门县。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0°29′—29°04′之间。
104国道、605省道、606省道、716省道、707省道通过市域,是台州地区的内陆交通枢纽。
市区规划面积为49.5平方公里,其中至2005年底建成区面积31.15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26.89万人。
三、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且雨热同季。
夏少酷暑冬无严寒。
境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7.1℃,一月平均气温为5.9℃,七月平均气温为28.0℃,极端高温39.6℃,极端低温-6.9℃,无霜期241天。
降水主要集中于5—6月梅雨期和7—9月台风降雨,雨季明显,一年有两个丰水期(5、6月的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两个枯水期(11月至2月的冬季枯水期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相对枯水期)。
风向随季节转换明显,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为频繁,秋季和冬季以北风为主,春季多东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盛夏滨海地带海陆风明显。
气象灾害以7—9月台风侵袭最为严重,常有洪涝灾害发生。
间有低温阴雨、干旱、冻害等。
由于受海水调温的影响,东部滨海冬暖夏凉,同时由于境内海拔高差显著,气温分异也十分明显。
四、历史沿革:临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时代为扬州属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为楚境,秦时属闽中郡。
西汉时临海为会稽郡回浦县属地,东汉属会稽郡章安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置临海郡,治所临海,翌年置临海县。
晋及南北朝时期,建置承袭旧制。
隋代建永嘉郡,临海为一属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永嘉郡临海县置台州临海郡,郡治临海。
台州市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3)
![台州市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3)](https://img.taocdn.com/s3/m/8840965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a.png)
台州市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3)5.大力发展环境产品和装备制造业、环境工程业和环境服务业。
编制实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环保产业运营管理和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和环保产业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到2017年,形成一批环保产业集聚区和发展基地,建成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培育××家左右综合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龙头骨干企业,总体产业规模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经委、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旅游局)(三)绿色城镇行动1.加强城镇污染综合防治。
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达标率,确保完成“十二五”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任务。
加快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心镇及重点流域乡镇基本建成污水处理厂或就近接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到2012年力争三分之二的建制镇基本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到2017年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镇基本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到2017年,县以上城市全面建成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相匹配的污水收集管网,全市县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到2012年基本完成市本级和有条件的县(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到2017年基本完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改造。
加快污水处理厂工艺改造,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系统工程建设。
完善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积极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垃圾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继续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和“禁燃区”,重点防治建筑扬尘、交通和娱乐业噪声、餐饮业油烟和小型燃煤锅炉污染。
加强辐射污染和放射源监管,确保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收贮。
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企业和消耗企业的监管,促进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替代。
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d46932ce87101f69e31952b.png)
香港米埔国际湿地、澳洲维多利亚湿地公园、日本铳路湿 地国际公园(保护区),都是利用典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的景观和该地在流域或河口区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亚太 迁徙水鸟通道的独特性,在保护区的缓冲区或实验区内规 划了不同意义上的湿地公园,以谋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 同景观资源的平衡点。
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
历年世界湿地日主题
湿地景观
草甸湿地——毛儿盖
河口湿地——芦荡苇洲
人工湿地——农田水塘
河南黄河湿地——柳树林
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保护公约》
1994年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项目纳入《中国21 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制定了湿地 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在履行《湿地公约》、加强湿 地资源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人才培养、宣传教育、 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湿地公园规划协调建设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 ——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 ——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
——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
中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边界线的确定应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 整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为原则,应尽量减轻城市建筑、道 路等人为因素对湿地的不良影响,提倡在湿地周边增加植被缓冲地 带,为更多的生物提供生息的空间。
临海市灵江两岸景观规划
![临海市灵江两岸景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e505b68561252d380eb6eb9.png)
临海市灵江两岸景观规划第一章灵江两岸城市绿地规划的理念、构思和定位第一节:规划理念道路编织着城市,城市融合着道路,创造出“赋有历史背景、人文特色、与城市共生共融的印象“是我们灵江两岸城市绿地规划的最终愿望。
”第二节:构思根据现状分析寻找我们的特色“气”——即“大气、开放、生态”,是对灵江两岸城市公园整体风格的定位。
“韵”——即“连续的、渐变的、赋有节奏与变化的城市界面”,是从灵江两岸景观色彩、景观形态、视觉感受来定位。
“度”——即“开畅的空间、流动的空间、休闲的空间”,是从灵江两岸空间营造以及人的使用角度来定位。
第三节:定位景观功能:从设计对象自身角度讲,地处灵江边,是外来者感受城市的第一种形式,其次灵江两岸是城市滨江的一条重要景观带,即所谓城市形象的窗口。
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到与周边地块用地功能相协调,在完善自身形象同时,如何能更好的提升周边地区的形象与价值。
从灵江两岸服务对象(市民为主)角度讲,作为一条沿江景观大道,有着得天独厚的江景资源,这是其自身最大的魅力所在。
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关注如何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江景资源,从动态与静态两种角度出发,让车行者和行人能最大限度地享受灵江的美景,强化灵江两岸的观景性质。
综上所述,对灵江两岸提出我们的设计定位——城市生态江滨公园城市生态江滨公园——她是一个地处灵江两岸,近邻城市CBD的城市窗口;是充满历史文化气息,连通主城与副城的纽带与生态长廊;是以行人、乘客为服务对象,提供休闲、旅游、观光、通行的休闲场所。
第二章规划的空间结构和主要景区设计第一节:规划的空间结构根据灵江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划确定以河流作为生态景观轴,由西向东将南北两岸分三个功能片区串联起来,形成“一轴、两带、三区”的规划空间结构。
第二节:主要景区设计本次规划的灵江两岸的城市生态江滨公园整体分为(一区、二区、三区)三个区块:其中一区规划用地范围是九州大道(即三江湿地)至望江门大桥,江滨路以南,观澜路以北的灵江两岸区域。
临海市规划
![临海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06e8c0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4.png)
临海市规划临海市规划临海市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江省的重要沿海城市。
为了更好地促进临海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下面制定了一份临海市规划。
首先,临海市应着重发展旅游产业。
临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应该善于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旅游业。
可以开发海滩度假村、温泉度假村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更多的旅游项目和景点,增加游客的留存时间和贡献度。
其次,临海市应发展现代农业。
临海市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可以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可以培育和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产品,打造品牌农产品;还可以发展农业旅游,让游客亲自参与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三,临海市还应注重发展科技产业。
科技产业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临海市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可以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和科技孵化基地,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工人来到临海市发展。
最后,临海市还应注重城市环境建设。
城市环境的改善将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活质量。
临海市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绿色发展;还应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提倡绿色出行,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化带,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临海市规划应着重发展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和科技产业,注重城市环境建设,以促进临海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规划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doc资料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doc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61ad0bfd5bbfd0a7856735d.png)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一、项目概述某某县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抚州地区南部。
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
东接南城,南丰县,南接乐安,崇仁县。
西毗宁都县,北靠临川市。
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乔木,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新区某某头两侧,南靠滨江大道,北临某某河,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河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河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1、人性化设计原则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新城区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
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温馨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
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河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4、自然生态的原则滨江绿化带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区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质地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
临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临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https://img.taocdn.com/s3/m/3b6af80e55270722192ef78c.png)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 ............................ 7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土地利用战略.......................................... 7 规划总体思路.......................................... 7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8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 8
临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2014 调整完善版)
文本
临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五月
《临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4 年调整完善版)文本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3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规划目的.............................................. 3 规划依据.............................................. 3 规划原则.............................................. 4 规划期限.............................................. 5 规划范围.............................................. 5 规划基础数据.......................................... 6
临海绿地规划
![临海绿地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54e10176c175f0e7cd137cc.png)
目前,临海建成区人均公共绿 地达14.73平方米,全市森林覆 盖率达58.6%,绿化覆盖率和绿 地率分别达到43.5%和41.3%, 已经形成了点、线、面、圈相 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 结合,功能较为完善,类型较 为齐全的城市绿地系统。
临海市绿地系统规划
临海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 长三角经济圈南翼,介于 东经120°49′-121°41′ (至东矶列岛为 121°56′)、北纬 28°40′-29°04′之间, 东临东海,三面环山,七 山一水二分田,。全市陆 地面积2203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1819平方公里, 辖14个镇和5个街道办事 处,总人口113万。
。“路建到哪里,绿跟到哪里, 有路皆绿”是临海市道路绿化的 特色。临海道路绿化做到一路一 品、一路一树,人行道树品种多 样化。临海大道是一条园林景观 迎宾大道,全长8.6公里,道路上 设置9米宽分车绿带,20米宽绿 化隔离带,绿地面积36.6公顷, 绿地率达50%以上。
防护绿地占城市用地4.06%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c2fff12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b.png)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随着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不断加剧,人类自然景观的保护日益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逐渐成为现代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是国家A级地质公园之一。
本文将以这个著名的地质公园作为案例,探讨其总体规划概况。
一、规划背景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浙江东南部,纵横交错的地形带、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复杂而富有特色的地质景观,是我国南方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过度开发、人为破坏等行为给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为此,需要制定全面、具体、可操作的规划,进行保护、改善和利用。
二、规划目标基于对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面临问题的深刻认识,总体规划的目标如下:1.深化对地质公园的研究,全面了解地质、地貌、生态等基本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2.打造自然学科教育和科技创新基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创设和规范旅游服务,丰富公园旅游体验,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涵盖了地理、地质、矿产、生物、考古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来讲,规划内容如下:1. 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对分布于公园内的各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针对部分弱化和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改善,并严格规划填土、盖房等工作。
2. 旅游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加强公园旅游开发和管理,开发科普教育、环保课程等。
3. 文化资源开发:针对临海地区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创造性地将其融入到公园景区内的游览、教育、科普等活动当中。
4. 科研和科普教育:开展地质、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
建设趣味科普游乐设施,推进环保、生态等科普课程普及。
四、实施措施为了达成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目标,下面是本规划的操作性实施措施。
1. 采用综合管理方式集合各种力量,构建生态过境模式。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41ab3e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0.png)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第一篇:湿地公园设计说明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
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
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海口三江湿地公园
![海口三江湿地公园](https://img.taocdn.com/s3/m/9811911ee518964bce847c42.png)
海口三江湿地公园作者:秦丽君来源:《卷宗》2016年第01期摘要:海口湿地公园滨水空间以自然生态主题公园形式,是人们参与公共交流和公共生活的主要场所。
滨水空间的公共活动更多的是属于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因此,提高海口湿地公园滨水空间作为公共空间的适宜性,在环境诱导与人们主观选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对于提高滨水空间使用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湿地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1 海口湿地公园滨水景观的设计范畴(一)海口三江湿地公园滨水空间环境范畴(1)滨水空间的红线范围海口三江湿地公园与建筑设计或者其它相关的环境设计一样,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上位规划要求,确定滨水空间规划的具体范围。
一般情况下,这个范围是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地带,也是规划设计的重点,它关系到水域安全,功能合理,形式美观和舒适安逸,具体设计水域,水边际,防洪区域和堤岸等各个空间界面。
(2)滨水空间的外围范围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设计红线的相关情况,还必须兼顾与周围环境的兼容性。
因此,海口三江湿地公园滨水空间的外围发展应控制整体开发强度,并区别对待不可开发区,严格控制区和控制区,特别需要严格控制危害水体补水和水体净化的区域。
(3)滨水空间的控制范围在传统规划设计中,沿水体边界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滨水空间的生态保护控制区域,控制人工建设的开发强度和功能,限制建筑密度,容积率和高度,以保护滨水空间的品质。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单纯地以划定保护范围和限制人工建设强度并不能完全解决湿地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因此,海口三江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应通过产业调整,还田于湖,建立生态湿地和水源涵养池,以确保水源充足。
2 滨水空间的空间范畴(一)观景空间是由滨水景观中具有一定空间视线的景观设施构成。
如景观走廊,观景平台,水榭,滨水广场,漫滩等。
(二)交通空间一方面交通空间为游客接近滨水空间提供交通上的便利,另一方面滨水步道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滨水体验,并起到连接经典与景区的作用。
湿地规划设计方案
![湿地规划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c2cd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0.png)
湿地规划设计方案1. 引言湿地是指由于水体积聚而形成的具有湿润环境特点的地区,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河口、沿海地区等。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保护作用,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规划设计方案是为了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措施和设计方案。
本文将从湿地规划设计的必要性、目标、原则和具体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湿地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2. 湿地规划设计的必要性湿地作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其生态系统保护和功能恢复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湿地规划设计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生态保护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持着众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而湿地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压力,生态系统遭受着破坏和污染。
因此,制定湿地规划设计方案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手段。
2.2 完善城市功能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绿色空间,具有很高的景观和环境效益。
湿地规划设计可以将湿地资源融入城市的规划布局中,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湿地还可以发挥调蓄洪水、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对城市的防洪、抗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3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
湿地规划设计可以探索湿地资源的潜力,科学调配各种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方式,实现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相统一。
3. 湿地规划设计的目标湿地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湿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3.1 生态保护目标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措施,确保湿地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3.2 城市功能目标将湿地资源融入城市规划,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湿地规划设计,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活品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总体规划设计讲明一、都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东中部沿海重要的旅行都市和山水园林都市,台州市副中心都市。
二、位置与人口:临海地处浙中沿海,东濒东海,南接台州市,西邻仙居县,北接天台县及三门县。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0°29′—29°04′之间。
104国道、605省道、606省道、716省道、707省道通过市域,是台州地区的内陆交通枢纽。
市区规划面积为49.5平方公里,其中至2005年底建成区面积31.15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26.89万人。
三、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且雨热同季。
夏少酷暑冬无严寒。
境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7.1℃,一月平均气温为5.9℃,七月平均气温为28.0℃,极端高温39.6℃,极端低温-6.9℃,无霜期241天。
降水要紧集中于5—6月梅雨期和7—9月台风降雨,雨季明显,一年有两个丰水期(5、6月的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两个枯水期(11月至2月的冬季枯水期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相对枯水期)。
风向随季节转换明显,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为频繁,秋季和冬季以北风为主,春季多东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盛夏滨海地带海陆风明显。
气象灾难以7—9月台风侵袭最为严峻,常有洪涝灾难发生。
间有低温阴雨、洪涝、冻害等。
由于受海水调温的阻碍,东部滨海冬暖夏凉,同时由于境内海拔高差显著,气温分异也十分明显。
四、历史沿革:临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育生息,夏、商、周时代为扬州属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为楚境,秦时属闽中郡。
西汉时临海为会稽郡回浦县属地,东汉属会稽郡章安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置临海郡,治所临海,翌年置临海县。
晋及南北朝时期,建置承袭旧制。
隋代建永嘉郡,临海为一属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永嘉郡临海县置台州临海郡,郡治临海。
五代,临海属越国台州。
及至宋代,复置台州临海郡、临海县,郡治临海。
元代改郡为路,临海属台州路,明代改名台州府,清代承袭明制,建制差不多不变,府治临海。
五、都市特色与历史风貌:1、都市特色:临海属丘陵山区,为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构成模式,都市特色要紧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都市、浙中沿海重要的旅行都市。
绿地连续临海融合“山、水、城、园”为一体的都市园林特点,山水之城(依青山之高博,承碧水之盈润)、特色之城(一江贯都、三湖汇流、十山缀景、众溪织城)、田园之城(九里青溪十里山,半城山水半城园),中心城区生态差不多网架布局为“一江、三湖、十山、十六溪”。
2、历史风貌:A、古风浓郁,古迹众多临海历来为台州府郡治所,古城规模较大、建制水准高,尤为可贵的是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原貌。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中保留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古城墙、古塔、民居、寺院、园林、殿宇、牌坊、古桥、古井、古墓等,有“江南长城”之称的明代台州府城古城墙、修建于清代的大成殿、以太平天国台门及台门内明代民居建筑为代表的临海民居,均储存完好,具有极高的观赏与考古价值,散发着浓郁的古风。
临海台州府城和桃渚古城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此外全市还有省级文物爱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爱护单位30处。
闻名的除台州府城墙外,还有堪称古塔一绝的千佛塔、明代抗倭古城——桃渚城,以及《戚继光表功碑》与《谭纶画像碑》等一大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B、钟灵毓秀,名人云集千余年来,临海一直是人文荟萃之地。
两宋时期,临海考中进士的就有221人,在宋、元、明三代,共出过状元5位。
临海也是我国人文地理学鼻祖明代王士性出生地,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方国珍曾筑王都于此。
历代以来,众多名家在临海留下了踪迹,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因在临海居留多年,人称“骆临海”,道教南宗首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出生和羽化于此,唐代“诗、书、画”三绝郑虔终老是乡。
唐诗人顾况、北宋闻名科学家沈括、闻名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政治家刘伯温、旅行家徐霞客,近现代康有为、朱自清均在临海留下过踪迹,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
C、民俗风物、特色鲜亮临海民俗风物丰富,且具鲜亮的特色。
有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而流传于世的肚脐饼(又名光饼),有车灯、龙灯、黄沙狮子、小芝鼓亭、细吹亭等民间文艺活动。
此外,作为国内闻名的蜜桔之乡,桔林景观优美,山乡浓郁的桔文化也是临海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第二节:三江湿地生态园概况:一、地理位置:三江湿地公园位于灵江上游两岸,以六公里的江岸线两岸50-100米为中心爱护地带,因重点特色爱护区在永安溪、始丰溪及灵江三江汇聚处,故名之为三江。
永安溪为灵江上游,长141.30公里。
源头称石长坑,自仙居县西南端安岭乡迂回东北,流经缙云县境,在大园邻近折回称曹溪(又名金坑)。
在曹店邻近与发源于陈岭水壶岗的曹店港汇合后称永安溪。
始丰溪长134.20公里。
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南麓,向东北流经方前注入里石门水库,自天台县后求乡入境,向东横贯天台盆地,折南入临海市北部,在三江村与永安溪汇合成灵江。
沿途有60多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609.40平方公里。
灵江长44公里,西起临海市城西三江村,东至临海市与黄岩市交界的三江,横贯临海市,宽300—800米,均为感潮河段。
沿途有逆溪、大田港、义城港等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018平方公里。
二、公园范畴:三江湿地公园北至104国道,南至河南公路,东到台州烧碱厂、蔬菜基地一带,包括6公里长250米宽的灵江江面,总面积为4.81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灵江为省内第三大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市区,主流长190公里,流域面积6750平方公里(含椒江)。
灵江干流段44公里,为感潮河段,“潮汐自海门直至城西三江”,“故其溪清而江浊”。
据灵江临海站资料,历年最高水位平均值7.79m,最低潮位0.79m。
四、灵江与古城的相依存:依照历年来的考古发觉和文物普查,在临海各地发觉了许多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物,就目前所见到的材料分析,临海的原始人类活动区域要紧是在灵江流域及其支流的依山旁水地带。
五、自然概况:1、地质地貌2、生态现状概况(1)、生态环境现状湿地自然地势为低洼沼泽地,随着潮水的自然涨落而形成的次生林湿地景观。
近千年来差不多被强度开发利用,差不多没有完全的自然湿地景观,而是以水上杉林为主体,农田与狭窄的塘基或者面积较大一些的渚相间的环境。
基上有池杉、湿地松、樟、栗等树木,草本以白茅等鱼草及演替初期的田间杂草为主。
渚上除了上述树木外,还有小片的水杉、柏及较大面积的蔬菜等栽培作物,其余为养鱼用草地以及废弃的农田。
废弃的农田已开始自然复原,已显现少量较典型的湿地生物群落和湿地环境,如一些渚上的芦苇荡和荻群落。
然而,大多数地点仍为演替初期的田间杂草群落。
湿地中间有集中的村落,也有少许零散分布的民房、树木等。
河道内蓝藻极少,硅藻门优势,其中梅尼小环藻、月形短缝藻、针状针杆藻等所占比例高,绿藻也有一定比例,鼓藻类新月藻常见。
此情形在其它水体中少见,讲明灵江湿地河道水质并不差,这与水草多也有关系。
(2)、生物种类现状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且雨热同季,为灵江两岸的生物群落制造了良好条件,要紧有水生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和陆生生物群落类型。
A、水生生物群落在水生态系统中,分布有丰富的浮游硅藻以及一些蓝藻、绿藻等藻类;漂浮和沉水植物有萍、满江红、金鱼藻、菱、苦菜、荸荠、浮萍、凤眼莲、莲、睡莲、水花生等。
而水体中具有观赏性的是各种游泳动物如鲤鱼、鲫鱼、鳊鱼、草鱼、鲢鱼、鳗鱼、银鱼等。
此外还有河虾、河蟹、甲鱼、河蚌、田螺、螺蛳等。
除了这些真正水生生物之外,还有一些要紧以水生生物为食的水禽,如鸥、野鸭、鸳鸯、鸬鹚等,这些生物种类共同构成了灵江水生生物群落的格局。
B、湿地生物群落要紧有芦苇群落、水生群落等几种,除了芦苇和水花生常以大片面积分布外,其它漂浮、沉水或挺水植物所构成的湿地群落一样只是零星分布。
要紧种类有泽泻、灯心草、雨久花、水浮莲、莲等湿地或水生草本植物。
还有适应湿生环境的池杉、水杉、湿地松、垂柳、栗等木本植物。
部分陆地动物种类,如獐、黄鼬、穿山甲、刺猬、鼠类、兔、蛇等。
同时还分布着许多湿地环境的特点生物,如田螺、泥鳅、黄鳝、河蟹、蜥蜴等。
其中又以许多半栖息在湿地环境的鸟类最为引人注目,这类鸟类有鸥、野鸭、鸳鸯、鸬鹚、白鹭、秧鸡等。
其中野鸭、灰鹤等许多鸟类成群分布于湿地生镜。
(3)、植物群落现状湿地较宽的基上要紧为鱼草和田间杂草,窄基上要紧为田间杂草,较大面积的渚上大多为农作物,只有少量渚已复原湿地植被如大片的芦苇、荻等,岸边有小片的芦苇以及单丛及专门小片的芦竹。
沿灵江两岸各有50米左右保持较好的池杉林,有些小片林地以带状湿地松林、竹林、栗林和其它林地为主,分布在较宽的基上和田渚的边缘。
灵江南岸一侧植被爱护较好,以成片的栗林、桔林、杉林及旱地农作物为主。
灵江北岸白马山、下山根一带因边上有变压站,区间布置有较多的电线杆,整个地块人为破坏比较严峻,爱护较好的为沿江防护林地段的池杉林。
3、环境质量概况三江湿地的原生环境是比较好的,宽广低平、视野开阔,地处偏僻,水体洁净,加之河岸、田野树木茂盛,空气十分新奇。
(1)、四季分明、气候温顺;(2)、湖泊小气候温顺舒服;(3)、风向稳固,风速较周围平原大;(4)、空气潮湿、清新。
4、水文潮汐概况本区海域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涨潮历时5个小时左右,落潮约7个小时,一个太阴日两潮(24—25个小时),周期复始。
历年平均高潮位在吴淞基面4米以上。
多年平均潮差4米多。
日不等现象十分显著,高高潮位与低高潮位差达2米以上。
一样以农历八月十五日前后的高潮位为最高。
年际变化,以间隔18年零7个月为一周期。
月中有两次大潮汛、两次小潮汛。
大潮汛显现在农历二十八到初四,十四到十九日;小潮汛显现在农历的初八到十一,二十三到二十六日。
开始涨潮渔民称为“超水”是在农历的十二到十三日和二十七到二十八日。
开始退潮渔民称为“下五”,在农历的初五到初七,二十到二十二日。
一天中也有两次涨落,两次落潮,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平潮时刻。
推算涨潮落潮方法:是按照农历初一、十五差不多上在正午十二点和午夜零点潮水涨足,再依照6小时涨潮和6小时退潮来运算,以后每隔24小时涨足的时刻往后推0.8小时即可,由此就可估算出每天涨潮落潮的时刻。
5、生态资源概况三江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按照风景资源类型特点分类,其风景资源可分为以下七类。
A、水域景观水是区内最要紧的生态旅行资源,区内的要紧水域景观有:河流、河荡、潭池、沼泽、滩涂、溪流等。
曲折多变的水道、迂回弯转的堤岛,形成了步移景异的水陆特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