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中的逆反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中的逆反心理分析

13新闻班陈迪指导教师焦俊波

内容摘要:在现在的信息社会中,有很多因素比如说新闻信息,传播者,传播方式以及信息接受者自身的因素都会对受众的接受态度产生影响,所以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从而阻碍大众传播,干扰传播中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本文试从受众逆反心理的特点成因和所造成的影响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进而实现传播目的。

关键词:受众、大众传播、逆反心理

绪论

在现在的信息社会中,有很多因素比如说新闻信息,传播者,传播方式都会对受众的接受态度产生影响,所以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从而阻碍大众传播,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受众的逆反心理已经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也引起了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视。

一、受众逆反心理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受众逆反心理的定义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逆反心理”一词指的是在特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抵触、违抗心理。而在新闻传播领域,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指受众由于受某种原有立场、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产生与传播者的传播意图相反的一种心理倾向.受众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传播内容或传播者的不满、怀疑、反感、抵触乃至否定、排斥,是一种对媒介信息做简单的感情的逆向思维和反向理解的心理意识。郑兴东教授的《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一书中将大众传播中的逆反心理分为三种:一是评价逆反,即受众对传播的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与传播者所持的判断呈相反性趋向;二是情感逆反,即传播者在传播中所蕴含和表现的情绪或情感,不仅为被受众所接受,而且激起受众的反感;三是行为逆反,即传播者企盼受众采取某一种行为,受众却反其道而行之,造成了

与传播者预期效果相反的结果,使其信息被干扰。

而且无论是哪一种的逆反都带着很强的感情色彩,并且逆反心理代表着受众自身的一种意愿,往往与信息传播的客观环境相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一个人的逆反是个例,一群人的逆反就是社会现象,并且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随着社会各领域对这个现象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人们也得出了许多关于“受众逆反心理”的定义,并且得到了许多的解决办法,但其中心思想始终是“相反”,与信息来源相反。

(二)逆反心理的特点

1.主观差异性

同样的宣传,不一样的受众,也会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同样的传播,不一样的群体,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这就是信息传播的复杂性。新闻媒介的受众成员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他们在作为传媒受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这也是他们仅有的共同性,但他们彼此之间又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个体差异,如身份、地位的悬殊,生活轨迹和阅历的不同,文化教育程度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这些差异就造成了逆反心理的主观差异性,所以逆反心理的研究显得格外困难和复杂棘手。

2.时代变化性

受众的逆反心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行改变的,具有强烈的时代变化性,是因为受众周围的环境的变化程度的不同,尤其是媒介的一次次变革,更是对受众逆反心理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体到群体,从微弱到强烈,从分散到集中。科技的进步,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都让人们的思想境界更宽广,想法也越来越多,判断力也与日俱增,受众对于信息判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于信息的辨别方式也在变得多种多样。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弹幕网站,贴吧论坛,都是网友的思想阵地,都是信息接受个体发表意见的空间,因为网络的匿名隐蔽性,这些信息很庞杂,因此逆反心理也就不断地衍生,这也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思想日新月异,新闻飞速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受众的逆反心理也就会日趋显现出来。

3.显著可塑性

每个人都不会是生来逆反,这种逆反的特征也不会一直是持久不变的,受众的逆反心理也会随着传播者方式、态度等改变而做出改变,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如果是逆反初期,这种可塑性会更明显,外界的环境,受众的感知以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未知的变数都会可能改变他的逆反心理。但是逆反心理如果长时间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便会成为一种定势,从而对受众的后续的信息接受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先入为主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时候最需要做的就是传播者改正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例如:不断地审视自己的传播方式,把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利的因素降到最低,分析受众接受信息的心态,这样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重新塑造受众的

信赖。减轻和消除逆反心理固然是一个长期充满挑战和困难的过程,但是究其根本,受众的逆反心理是可以被改变的。

二、受众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一)对传播的怀疑和不信赖

对传播的怀疑不信任,包括对传播者信息的真实性失去信赖,传播内容失实,虚假浮夸,信息片面,或包含的思想极端,传播方式不当等。当受众觉得传播的内容未达到他们所期待的效果的时候,大部分的人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一家媒体的真实性也是该媒体的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例如当某个热门话题引起关注的时候,特别是大家都十分关心并且与他们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时候,出现传言流言的时候就会引起争议和非议,如果报道失实,或者是与受众的想法不符,就会使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后续的传播和接受效果,当受众有过一次或者几次这样的经历时,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从怀疑,不信赖转化为抵抗,排斥,从而使信息传播者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二)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而信息化社会则是现代传媒必须面对和适应的,并且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不断地调整。在这样的社会中,受众的信息接受渠道越来越广阔,信息内容也越来越庞杂,这也就是受众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接受标准和价值判断,从而当传播者进行传播时,受众凭借自己主观的生活经验和价值选择,很容易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且人们接受信息更加迅速及时,有的时候会出现传播不真,谣言四起的情况或者是持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观点混战,这是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受众逆反心理产生的助推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逆反心理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程度。(三)受众好奇心的驱使

所谓好奇心,就是面对新的对象而激发出来的惊讶,激动的情感,是对尚未接触过的对象产生的一种新鲜感和惊奇感,并促使主体以关心的态度去追求这一对象的那样一种感情趋势。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一大原因,就像有人说“禁止就是最好的宣传”当越不让人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人们就偏偏想做,就像是有的灯泡的外壳上写着“请勿把灯泡放到嘴里”,如果不写这个提示语,可能就不会有人真的去尝试,但是有了这句提示语之后,就有人真的试着把灯泡放到嘴里,想亲自试验一下把灯泡放到嘴里是怎样的后果,这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所以说“禁止就是最好的宣传”,这是人的天性使然,因此表明好奇心也是逆反心理产生的一个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