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生逆反心理及疏导

小学生逆反心理及疏导

小学生逆反心理及疏导案例1:我校某班在课堂上,一学生突然背着书包从教室冲出来,任课老师则拿着课本在后边边喊边追。

到达传达室,该生被传达室的汪师傅拦住,问其原因,他说:“老师叫我作业重做一遍,我觉得自己做得还好的,凭什么再叫我做一遍?!”案例2:我班同学朱某,上美术课时做语文作业,被老师发现,老师将其作业本收了,放入他抽屉,该学生便一不做二不休,在课桌上用油笔乱涂乱画,还时常白几眼老师,嘴里则低声嘀咕着什么。

案例(报载)3: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因成绩不好,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公然在教室里拉大便。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这几则案例都是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结果。

一、什么是逆反心理有一部分孩子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

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

它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抗拒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

在上面例子中主要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属于社会心理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用“多维视野”对逆反心理的成因做全面分析。

1、主观因素(1)过分强调自我的自身倔强的个性。

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好奇心强烈,探究欲望旺盛。

他们对事物往往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探个究竟,对于家长和教师的明令禁止的事情更是如此。

(2)自主意识的萌发。

他们希望独立自主,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

他们会挣脱师长的管制,竭力自行其是。

但是,他们的自主意识还不十分成熟,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表面性。

(3)偏激、片面地看问题。

有些小学生看问题易偏激,固执己见。

他们对老师、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甚至把教育者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

小学生“逆反行为”的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逆反行为”的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逆反行为〞的心理辅导案例案例介绍:本案例讲述对一位出现“逆反行为〞的小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诊断等方法,最终发觉所谓的“逆反行为〞其实是X于母亲对其过高的期望以及同学的不信托所致。

通过原因分析,运用阳性加强法,使用行为消退技术与行为契约技术,改正孩子不良行为,最终使其学习态度大为转变,习得适当行为,排除对立情绪和行为。

案例分析:1、一般资料:韩本科,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2022年10月15日出生。

母亲做事严谨,性格要强,很重视儿子的行为养成教育。

上学前为孩子报了各种特长班。

从一年级开始,母亲便每天晚上辅导孩子写作业,一刻也不放松。

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成绩还算可以。

四年级时,学习负担加重,测验时有过几次将及格,母亲非常焦急,并指责孩子笨,没盼望。

母亲为孩子请家教,加大作业量,取消特长班。

迫于母亲的压力,孩子学习也还努力,但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游水平,在班级里属于不受重视的一族。

五年级开学初,一次数学考试得96分,但同学却说他的成绩不真实,母亲对此也表示不信托的态度,因此其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不参与学习活动,与老师作对,逆反行为明显;课下经常与同学争吵、捣乱,行为开始出现异常,与同学的关系变得很紧张,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

班主任老师看到赵某的反常表现,建议其到咨询室与老师谈心。

2、评估与诊断精神状态:情绪易冲动,一提到母亲或有关老师和同学,就会产生反感情绪。

生理状态:近期无重大躯体疾病,身体无异常感觉。

学习与交往状态:厌学,不完成作业,成绩班级倒数,与同学交往困难。

原因分析:学生从小父母管教十分严格;父母亲都是一般工人,期望孩子能出人头地,结果不顾孩子学习的实际能力,造成孩子学习负担过重。

孩子长期得不到同学和家长的认可,人际交往也出现了障碍。

心情长期受压抑的赵某,在“96分〞事件发生后,总算爆发,家长和同学的不信托又加强了这种不良行为。

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当代中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及分析

当代中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及分析

当代中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及分析2020年1月2日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在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面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管不好管,不管心理过不去,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比较少,孩子的没吃过什么苦,容易叛逆。

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李老师任初一年级某班班主任。

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

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

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刘明,男,初二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

小学生逆反案例六4

小学生逆反案例六4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一、案例描绘:一天下午,班内学生×××因为上课顶撞老师,放学后被我留下来谈心。

本想好好对其实行思想教育,但劝导时发现该生神色恍惚、焦虑、甚至慌张情绪溢于言表,所以不到10分钟时间我就让其回家。

他走的时候我对他说,你先回去,等一下我到你家去家访。

但他回到教室后却趴在桌上小声啜泣,上前询问原故。

原以为他是被老师批评后感到忏悔,再三追问,才知是害怕我去他家家访。

我劝慰了他一阵,因还有要紧事要办,我就让他先回家。

我来到他家时,只见孩子的父亲正在训斥孩子。

谁知等我把他在校的表现刚讲完。

只听“啪”的一声,这位父亲的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我赶紧拦住,他便对孩子破口大骂,说这么不争气,更过度的是,他竟然用烟头去烫他的脸。

我慌忙拦住了。

便让孩子的家长消消气,做其思想工作,劝说其父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应该多关爱、聆听、交流、尊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孩子也有自己的苦衷,再三叮嘱其父回去千万不能再打孩子,并承诺我会好好劝导教育孩子的,请他放心,但也请他配合。

二、家访记录:×××家里共四口人,爸爸、妈妈以及他和弟弟。

因×××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上二年级的时候才来到父母身边。

其父一人打工,要养活一家人,母亲偶尔帮别人打短工来维持家用。

其父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孩子在家中基本没有发言权。

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好,经常受老师批评,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意识,甚至出现逃学进游戏厅、网吧等恶习,写的字潦草、马虎,还不如小学三年级学生,而且逆反心理很强,几乎容不得别人半点批评,否则会撅起嘴巴,嘀咕不停,以示表示不满情绪。

三、主要问题1、缺乏安全感,对他人不信任。

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深恶痛绝”。

2、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尊重,没有知心朋友,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3、学习缺乏兴趣,写字乱涂,态度不端正,成绩较差。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篇一:逆反心理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小学逆反行为的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逆反行为的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逆反行为”的心理辅导案例一、案例介绍吴某,女,12岁,六级学生。

求助者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性格内向,父母离异。

求助者近2个月来总是感觉紧张、烦躁,总觉得学习特别紧张,自己试图发奋努力学习,却学不进去,成绩不理想,总感到心慌着急,上课无法集中精力,要么胡思乱想,要么打瞌睡,整天昏昏沉沉,知道这样不好,但控制不住自己,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

班主任反映,吴某较为情绪化,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也求全责备,同学关系不是很融洽,经常一个人发呆。

二、案例分析其一:家庭原因。

父母中年得子,对孩子非常溺爱,致使她从小任性、固执、娇惯。

从小性格内向,二年级时父母离异,就变得不爱说话,对学习也不感兴趣了。

母亲在别的方面都会尽力满足她的要求,唯独对她的学习要求很严格。

其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来访者一、二年级成绩较好,可升到五年级后成绩下降很快,自己感到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学习成绩没有提高。

六年期中考试居然排在班级倒数第四名,受到了妈妈的严厉批评,开始讨厌学习,又不愿意放弃学习。

感到自己成绩很差,没有希望了,从此心情低落,整天闷闷不乐,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不愿意跟父母和同学交流。

又觉得自己让妈妈操心,感觉很痛苦,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上悲观失望。

2、情绪低落,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3、紧张、焦虑,敏感、恐惧。

4、有强迫思维,自控力差。

5、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

三、心理辅导(一)咨询目标的制定为改变求助者原有的思维方式,同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目标:具体目标:能适应学习,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使其情绪稳定;建立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最终目标:使求助者顺利度过青春前期危机,并学会从中获取经验,走向成熟,人生有健康的发展。

近期目标:能正确自我认识,合理的自我评价,以提高自信心;改变求助者精神紧张的情绪,改善社会交往状况。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处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强调自我,自主意识大大增强,逐渐进入第二逆反期。

他们适度的逆反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

但如果逆反过度,则会给家长和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给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带来损失,甚至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所以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首先,尊重学生,平等相待;情理交融,多多进行情感交流;家校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开展班级,全班教育。

让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逆反心理;案例;分析;策略一、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周五六年二班负责校园卫生清扫工作(俗称值周)。

早晨,劳动委员付某某(兼班长)带领大家整理校园卫生,西边教学楼之间的区域打扫接近尾声,东边操场稍慢一些。

刘老师来到东边和学生们一起扫地,付某某看这边慢也过来了。

他发现地上垃圾堆了几堆,而又没有用收垃圾,就跟张某某(女)同学说:“你去拿个簸箕来收垃圾好吗?”张某某立即大声说:“凭什么让我去!凭什么让我干!”刘老师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紧接着反问了一句:“凭什么你不能去?需要有人去拿,难道非要是别人?如果别人能去,你为什么不能去?”过后,刘老师很后悔这么说。

二、案例背景张某某平时是一位善良温和聪明的女孩。

班级学生自从升入六年级后,班级还有三个学生在老师或班干部进行正常管理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刘老师意识到昨天早晨张某某所映射出来的这个问题有些严重:班级里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潜意识里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进入六年级,自我意识表现得更加明显和强烈。

另外,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在 10 到 12 岁左右,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如果不能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有效管理和疏导,将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进行教育与引导。

三、案例分析张某某的情绪化言行表现出了这种特性,是一种明显的逆反现象。

逆反心理案例剖析

逆反心理案例剖析

逆反心理案例剖析有一次,一位学生家长来电话,说自己儿子小C在家里常与她顶嘴。

那天,因为没有做完作业就看电视,她就批评了儿子几句,谁知道儿子竟然说:“我不用你管,没做完是因为我不会做,你会做作业你就告诉我呀,你自己才小学毕业,不也生活得挺好的么?“她听后很伤心,眼泪都流了出来,对自己唯一的小孩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才好。

据了解,小C同学家境可以,父亲在银行上班,初中文化,在家时间较短,与小孩的交流和沟通较少,在家里对小C的教冇和管理主要是小C的妈妈。

后来,我在电话中对小C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说服教冇。

告诉他父母是他最亲的人,为了他的学习,辛勤工作来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给他上学读书,即使妈妈批评他几句,也是为了他将来的发展。

虽然你父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不能因此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亲,如果有什么题目不会做,可以先问班上成绩较好的同学,如果同学也不会的话可以问老师。

我让他先向妈妈道歉,并把会做的题目做好。

在跟踪调查的几个月里,小C 的学习态度有了一左的转变,学习成绩也有了一泄的进步。

案例分析上面材料是一个学生在家庭教冇中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众所周知,当今的青少年一代,思想活跃。

但由于各种原因,个别学生对家长的正确教冇难以接受,有的还故意顶撞老师和家长。

比如,个别青少年厌烦“正统教rr,热衷时髦等。

总之,家长提倡的,他就要反对:家长反对的,他就偏要见识见识。

在教冇过程中,表现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矛盾,造成心理难以承受的痛苦。

半然,这里存在青少年追求新生事物的一而,但我重点谈到的是苴中的逆反心理。

如何消除这种心态,解决双方都不愿承受的痛苦,已成为新时期青少年家庭教育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和孩子之间一出现逆反的僵局,家长的态度,要么是粗暴地压制,要么是巻之不管,放任自由。

学生或子女的态度,要么是简单地顶撞,要么是默然不语。

双方的感情在痛苦中热熬。

在分析解决这种问题之前, 我们首先应该对逆反心理的表现情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出客观的分析。

他为何老爱唱反调 ——小学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他为何老爱唱反调  ——小学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他为何老爱唱反调——小学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分析宋某,男,10 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智力较好,但只有数学成绩较突出,其他成绩一般。

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课堂上故意讲话,做小动作,老师点他名字,他就抵赖、不承认,课下完不成作业。

前段时间,数学成绩明显滑坡,竟然亮起了“红灯”。

叫他到办公室,他死活不去,老师一拉他,他就抓住门或课桌,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也是听过算了,回到教室一如往常。

我为此实行了家访,家长态度很好,表示愿与老师好好配合,但过后孩子在学校照样我行我素,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孩子,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什么他傻我就打他,课间还喊教过他的老师为老刘,真是岂有此理,我们同事之间还未这样叫过呢,真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案例分析: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

所以,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即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宋某的叛逆行为是进入成长过渡期的一种表现,很多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协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犟男孩的转变——儿童逆反心理辅导实例

犟男孩的转变——儿童逆反心理辅导实例
心等待 。
“ 我们深信如果全 国教师对 于儿童教育都有 ‘ 鞠 躬尽 瘁死而后 已 ’ 的决心 , 必 能为我们 民族创造一 个伟 大的新
曾经有这样—个孩子。 他 叫张志亦 ( 化名 ) , 这个小男 生命 。 ” 陶行知先生这样说 。让我们每—个 人学习陶行知 用爱 的实践 书写 自己平 凡的教育事业 ! 孩, 脑子是不错 的 , 数 学成绩一般都 能达到优 良等第 , 可 先生 ,
就把这种 心理迁移到老师和 同学 身上 , 不管谁说他 , 次, 与同学为 了一点点小事 , 发 生争 执 , 竞背 起书包 离校 后 ,
出。 走 … …
他都 以“ 狗拿耗卜
多管闲事” 作 回敬 。 同学们不理解 ,
会再 去不小心“ 放好 了” 别人 的东西。
格 。对待这个孩子 , 我为他开了“ / J
学大吵大闹 , 甚至打架 。
通过一时间的努力 , 胡某 的逆反心理 已逐渐消除 , 和
面对这种 『 青 况, 根据其产生 的原 因, 我有针对 f 生 地采 父母 、 老 师的紧张关系也得 到了缓解 。学 习比 以往更认
取 了一些 措施 :

真, 成绩也有所提高。是啊, “ 没有阳光染不绿的小草, 只
闹别扭 , 对值 日班长也常发脾气 , 不听劝告 , 不服安排。老 子形成粗暴 冲动的性格 , 在遇到挫折后就会 采取暴力性
师批 评他时 , 他眼睛直对着老师 , 一 副不服气 的样子 , 总 攻击行为。 如打人 、 伤人等 。 当他与某 ^ 关 系不和睦时 , 会
要强词夺理 , 甚至还 和老师 顶嘴 。在家里 , 不 愿听从 家长 立刻草率断定对方有敌意 , 以对抗 f 生的态度对待对方 , 而 管教 , 你要他这样 , 他偏要那样 , 逆反心理相 当严重 。 有一 不会用一 种心平气和 的方式来解决 分歧 。 胡某进入 学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模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模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模板)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富县茶坊中心小学——郭晓亚怕学习的孩子陆启苗,女,小学学前班学生。

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

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

不肯写作业,不写家庭作业。

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她。

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她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她,对她放弃了。

母亲也很忙,即使想管她,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她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

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

她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

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

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她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富县茶坊中心小学——郭晓亚吴昊,男,5岁,小学学前班学生,单亲家庭。

他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正确对待“顶牛”,因势利导“逆反”——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探究

正确对待“顶牛”,因势利导“逆反”——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探究


小 学生逆 反 心理 的成 因
小学 生 逆反 心理 的形 成原 因 比较 复杂 , 有 的 是学 生 自身的 因素 造成 的 , 有 的是 家庭
的 因素造 成 的 ,有 的是 学校 的因素 造成 的 , 有 的是社 会 的 因素造 成 的 , 有 的是 几种 因 素
兼 而 有之 。 1 、教育 思想 不 当学 生 犯 了错不 是 当众 点名 批评 他 们 , 而是 采 取个 别劝 告 的方 式 , 不 揭 学生 过 去 的 短、 而是 着 眼于 多鼓 励 , 当学 生犯 错 误 时 , 不 也 易产 生逆 反心 理 。 比如 ,老 师 在处 理 问 题 时不 从 实 际 出 是想 着 怎样 整治 他 们 ,而是 向其讲 清 道理 , 发, 不坚 持 统 一标 准 , 对不 同的 学 生 采 取 不 使其 心 服 口服… … 同的 态 度 。 甚 至 未经 深 思 熟 虑 , 采 取 过 激 的 这 样 做 既 可 以解 决 学 生思 想 上 存 在 的 措施 , 这 就 很 容 易挫 伤 学 生 的 自尊 心 , 导 致 问题 , 又 不会 让 学 生 “ 丢面子” 。其效 果 往往 逆 反心 理 的产生 。家长 的教 育 方法 、 手 段见 是 出人 意料 的。 欠妥, 往 往 也容 易 导致 学生 的 逆反 心理 。如 2 、 尊 重 赏识 , 变歧 视 为欣赏 。 老师 对学 学 生 学 习成 绩 不 好 , 这 时 家 长会 很 急 , 断绝 生要 有 爱心 。对 有逆 反 心理 的学 生 多关 心 、 学 生与 外界 的一 切 来往 , 甚 至 反对 他们 的业 多鼓 励 、 多 表扬 , 多 吸 收有 他 们 参 加 集体 活 余 爱好 , 要 学生 一 心一 意搞 学 习 。有逆 反 心 动 。 诚 心实 意 的爱 会 使学 生形成 一 种强 大 的 理 的 学 生则 想 : 你 不 是 要 我学 习吗 , 我 就偏 内驱 力 , 促 使其 积极 进 取 , 奋 发 向上 。 不学, 气 死你 。 消极 情绪 占了上风 , 如 不加 以 3 、 对症 下药 , 变高 压 为疏导 。孩 子 渴望 引导, 容 易 产生 敌对情 绪 。 独立 自主 , 我 们 却想 让 他 言听计 从 。通 常情 况下 , 遇 到孩 子 “ 顶牛” , 我们 便 大耍 威风 , 强 二、 调 整小 学 生逆 反心理 的 对策 迫孩 子执 行命 令 。 这 样孩 子 自然不 会心 情舒 畅 。每逢 他 的意 见不 被 采纳 , 他 的反 抗情 绪 1 、 了解 沟通 , 变 被动 为主 动 。 在教 育 中 , 就更强, 甚 至 不惜 忍 受 责 骂与 体 罚 , 仍然 坚 活动 范 围扩 大 了 , 活 动 能力 增强 了 , 于是, 自 老 师“ 苦 口婆心 ” , 学 生 却置 之不 理 的现 象屡 持 “ 顶牛” 局面。所以, 处事 要 讲 民主 , 多商 主意 识萌 发 了 。 他们 要求 自己的事 情 自己决 见 不 鲜 。教 师 的 良苦用 心 得 不 到 学 生 的 理 量 , 对孩 子 的意 见 , 正 确 的应 采纳 , 切 勿 主 观 定, 自己的事 情 自己干 。这 些学 生 自尊 心很 解 ,这 反 映 出师 生 之 间的 感情 产 生 了 隔膜 , 武断 。 下 面谈 谈 笔者 处理 有逆 反心 理学 生 的 强 ,但 有 时 又不 能 正确 地维 护 自己 的尊严 , 需 要得 到有 效 的疏 通 。那 么 , 教师 该 如何 与 些 招术 。 还 有 些小 学 生 喜欢 钻牛 角尖 , 固执 己见 。 当 有 逆反 心理 的学 生 沟通 呢? 转 移 学 生 的注 意 力 。 如果 学 生 执 意反 教 师 平时要 和 学生 多谈 心 , 做 学生 的知 抗 , 他 们 屡 遭挫 折 、失 败后 就可 能 一蹶 不振 , 自 你就 必须 想 办法 转移 他 的注 意力 , 例如 : 暴 自弃 , 对老 师 、 同 学 的帮助 置 之不 理 , 甚 至 心朋友 , 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并从思 让他 先 做其 他事 , 待 其情 绪好 转 时再 与他 沟 把 教 育 者的 劝说 看 成是 吹 毛求 疵 , 是对 自己 想 、 学 习、 生 活等 方 面 真心 实 意 地 去 关 心 爱 通 。不要 强 迫他 顺从 你 , 更 不要 威胁 他 或利 自尊 心 的伤 害 , 因而 把 自己放在 了教 育 者 的 护 他 们 ,帮 助 学 生去 发 现 自己的 长 处 和短 诱他 。 对立 面 , 继 而 产生 逆反 心理 。 处, 使 其 扬 长 避短 , 最 大 限度 地 发 挥 其 聪 明 因此, 我们要对小学生逆反心理应进行 自尊 心 强 本 是好 事 ,可是 如 果 自尊 过 才 智 , 进 而让 他 们感 受 到老 师真 诚 的体 贴 和 客观 的分 析 . 探 究 解 决 对策 , 消 除 和矫 正 其 度, 则 会很敏 感 , 对 于一些 常人都 可 以接 受 的 关 怀 。 当他们觉 得 老师值 得亲 近 、 信赖 时 , 就 不利 影 响 , 为 学 生健 康发 展 奠定 良好 的思 想 言论或 行 为 , 他却觉得 伤 害了 自 尊, 让 自己在 会 把 老 师 的教 育 认 为 是 出于 好 意 的 劝 导 而 和心 理基 础 。 同学或 朋友 面前抬 不起头 来 , 自然容 易产生 愿 意接 受 。 种抵 触 的情 绪 , 逆反 心理便 随之 产生 。 正 面进 攻 不 利 时 ,也 可 以采 用 迂 回 战 【 作者单位 : 德阳市黄河路小学 四川 】

小学低年级儿童期逆反心理的个案研究

小学低年级儿童期逆反心理的个案研究

小学低年级儿童期逆反心理的个案研究发布时间:2021-11-08T01:13:56.656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7期作者:王燕利[导读] 面对学生儿童期逆反心理导致的不良表现,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分析个体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针对其心理形成机制和行为表现特征,王燕利石家庄高新区想象国际小学 050035面对学生儿童期逆反心理导致的不良表现,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分析个体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针对其心理形成机制和行为表现特征,积极探索矫正不良心理的有效策略,不仅能使我们的工作开展得得心应手,而且还能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贡献。

一、问题的由来与分析曹铎森,男,12 岁,现想象国际小学四年级学生,6岁时曾做过脑部畸形血管切除手术,该生在校期间逆反心理强烈,性格偏执,自控能力很差。

课堂上经常独自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甚至故意与老师对着干。

课下常因琐事与同学发生矛盾,不听劝阻,表现出过激的危险性行为,对其他同学的人身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违反纪律受到老师批评时,不但不改过错误,反而更加肆意夸张错误行为。

由于逆反心理强烈的孩子带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和对抗心理,不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教诲,其行为往往与学校的要求和家长的管束背道而驰。

面对这种儿童期逆反心理导致的不良表现,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个体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针对其心理形成机制和行为表现特征,积极探索矫正不良心理的有效策略,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效果,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儿童逆反心理的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建立“家校沟通记录本”,加强与逆反心理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做好调查记录和观察记录,记录备案;把每天实施行为干预产生的效果进行记录分析,根据教育效果不断调整行动研究策略,定期形成阶段性研究分析报告。

邀请学校领导和心理专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评价和业务培训,为下一阶段总结经验成果提供丰富翔实的过程性资料。

爱其实很简单从三个案例看小学生逆反心理

爱其实很简单从三个案例看小学生逆反心理

爱,其实很简单 ---- 从三个事例看小学生的逆反心理[背景 ]常常能够从报纸上或许电视里看到有学生因为不满家长的管束或教师的教课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行为其实不是一下子迸发出来的,而是与他过去的生活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

这样的年纪正在愈来愈趋势于低龄化。

此刻来看那些小学生,这中间就不乏这样的人。

他们常常产生与尊长抗衡心理,心理有什么话也不肯与父亲母亲、教师说,关于老师的责备和开导也听不进去,甚至产生憎恶情绪。

在平常与家长的联系中我也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孩子为何愈来愈不听话?”“这孩子我说东他偏要说西。

”“我的孩子为何变得不爱说话了?”“我的孩子为何这么内向?”这其实就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

出现这类情况,父亲母亲越是恼火,更加训诫,孩子越是讨厌,致使父亲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

在教课中也是这样,此刻的孩子独立意识加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是和他们个人的爱好分不开的,就像有的老师说的,假如你不对他的胃口,你教的再怎么好也是白费,因为他不会听你的。

反之,假如你越要求他们依照你的要求去做,那么他们只会越不听,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下边就我平常教课中的三个事例说说我对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一点研究。

[事例一 ]在一节公然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出色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确实,几乎每一个人都举手了,他浅笑着叫起了一个平常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取成就感。

但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懊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下列问题!”他很震撼,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仍旧浅笑着问:“那么你此刻能够试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必定能回答的很美丽!”但是这个学生并无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方法?”出色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印迹。

过后,我咨询了班主任老师和其余相关学生,发此刻班级里他是一个及不受欢迎的人。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蒋某,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该生从小跟爷爷奶奶在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

别人老是欺负他,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手脸总是有污秽;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攻击性行为: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父亲的错误引导导致"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2.人际交往问题: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

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

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进行引导措施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叛逆教育案例分析小学(3篇)

叛逆教育案例分析小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今年10岁,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小明自小聪明伶俐,成绩优异,但近一段时间,他的叛逆行为却让家长和老师头疼不已。

小明经常顶撞家长,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屑一顾,甚至在课堂上与同学发生争执,严重影响了班级秩序。

面对小明的叛逆行为,家长和老师都感到束手无策。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品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

当小明成绩下滑时,家长采取了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导致小明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关系紧张。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缺乏陪伴和沟通,导致小明感到孤独和压抑,从而产生叛逆行为。

2. 学校因素(1)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在课堂上,部分教师过于严厉,缺乏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班级氛围不良。

部分班级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存在攀比、嫉妒等现象,导致小明在班级中产生焦虑和不安,进而产生叛逆行为。

3. 社会因素(1)网络信息泛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小明接触到了大量不良信息,导致他价值观扭曲,产生叛逆行为。

(2)社会竞争压力。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产生叛逆心理。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品德培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学校教育(1)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团结、互助的精神。

3. 社会教育(1)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关注社会竞争压力,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四、案例分析总结小明叛逆行为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家长、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小明走出叛逆期,健康成长。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第一篇: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来一些逆反行为。

那么,当孩子发生逆反行为之后,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来应对呢?一、保持冷静,制定规则,说出自己的期望。

有一些孩子喜欢就每一个事情与家长争论、顶嘴,当这样的行为发生过一两次之后,便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并且越来越恶劣。

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控制情绪,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也不要与孩子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当中去。

而要制定一些规则,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冷静而有威严地告诉他,什么是可以争论的,什么时候争论,以什么样的方式争论,什么样的问题是不可以争论的,如果违反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6岁的亮亮玩过了积木之后没有收拾好东西就去看电视,积木扔了满地——“马上把积木捡起来。

”妈妈说。

“等一会儿再捡。

”“你知道,我们的规矩是先收拾玩具,后看电视。

”“你怎么那么多规矩阿,我就不想捡,你管得着吗?”“看来你很喜欢说‘你管得着吗?’这句话,现在给你5分钟的时间,你可以一遍遍地这么说。

以后我再也不想听到这句话。

如果你下次还这么不礼貌地跟我说话,那一天你将不能够使用电话;第二次你将一个晚上不能够看电视;第三次……”【点评】:我们要尊重孩子,但不是迁就孩子,我们要对他们宽松一些,但不是放任他们。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碰到一些反抗。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动怒,那样于事无补,反而会使矛盾激化。

但家长一定要坚定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制定相关的规则,说出自己的期望,然后要严格地执行规则。

当孩子再犯时,他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一般的孩子都懂得趋利避害,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二、提供选择。

当孩子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不是采用强制的命令。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有一定的权力控制自己,自己作出的行为是出于自愿的,而不是家长强迫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做出极端的事情,而且这些学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这些学生的行为不是一刹那爆发的,跟他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学生经常跟长辈对抗,心理话不愿意告诉父母和老师,对于老师的批评也经常是一副不以为然,甚至是厌恶。

我在跟家长接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类似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有什么事情也想告诉我。

其他老师有时候也会抱怨说:“有时候对学生要求高一点,他就越跟你唱反调。

”这些都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学生一旦出现这种心理,老师和父母越是训斥,学生就越反感,他们跟我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小轩,女,11岁,五年级学生,比较聪明,但是只有语文成绩比较好,班里担任小组长,性格倔强,个性刚强,自尊心比较强,一到五年级都是非常乖巧的孩子。

但是到了五年级逆反心理非常严重,经常顶撞父母,对于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课堂上无心听讲,自己在桌子底下看小说,成绩下降明显,竟然亮起了“红灯”。

老师找她谈心,初步掌握了一些情况,家长态度非常配合老师,但是效果不明显,小轩顿时成了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孩子。

一、原因剖析
五年级的小轩正处在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管,反感他们把自己一直当作孩子。

与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经常对任何事情持有批判的态度,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出现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被人甚至是老师的教育都持否定的态度,教育经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往矛盾就会激化,小轩就是这样的情况。

因此我们一旦发现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

根据小轩的表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教育方式欠佳。

小选的父母忙于做生意,让爷爷奶奶照顾小轩,和孩子交流甚少,出现问题经常打骂孩子,爷爷奶奶只关心小轩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成绩,忽视她的心理健康,认为小轩小时候很听话,所以一直相信她,逐渐放任不管了。

2.小轩是班干部,老师对她要求自然会高一点,小轩自己不交作业,老师批评就会比其他同学厉害,慢慢地小轩丧失了为班级服务的动力,也为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3.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容易让她偏激地看待问题,小轩自己也结交了一些“知心朋友”,他们经常谈论老师、家长的“罪行”,让小轩更加坚定跟老师和家长对着干,是一种很好的抗议行为,因此拒绝了所有的批评。

二、心里疏导和教育过程
针对小轩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一下心理疏导和教育方式:
1.多一些心灵的沟通,让她学会自我调节。

了解了小轩的心理问题后,我课后经常找时间找地点像朋友一样跟小轩谈心,知道她,心里想什么。

不盛气凌人地指责他,多一份尊重理解,指导她经常阅读一些伟人成功的书籍,不断激励自己,让她慢慢地明白只有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小轩慢慢得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诱导她走出心理的误区。

2.润物细无声,坚持疏导教育。

对于小轩,我避免直接批评,坚决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注意维护她的自尊心,通过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当她饭错误的时候,不当着全班的面批评她,而是通过言语提醒她或者私底下跟她单独交谈,让她明辨是非对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主动地去改正,师生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有一次她在收作业的时候跟同学发生冲突,我没有直接批评责骂她,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她谈心,告诉她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列举一些名人如何处理事情,她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认错了。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我发现小轩语文成绩比较好,于是我成立了一个语文兴趣小组,让她担任小组长。

这样一来她大部分的精力都转移到她的兴趣爱好
上。

如果她取得了点滴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肯定她,让她重新对学习、对生活充满
信心,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支持让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4.春风化雨,坚持不懈地辅导。

小轩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就可以完全消除,需要反反复复地抓,平时我特别注意她情绪地波动,经常找她交流沟通,深入她
的内心世界,及时疏导她心里方面的问题。

5.家校合力。

我通过家访等多种方式,理解支持小轩的家教方式,同时也指
出了教育方法的不科学,会让小轩产生逆反的心理。

要求家长给小轩多一些温暖,家校在教育小轩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共同转换小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合力,小轩的逆反心理得到了逐渐的消除,学习比以前
更加认真了,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

“没有阳光染不绿的小草,只有阳光照不到
的地方。

”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转变“问题”学生。

1.
心理疏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时候只看到学生成绩的高低,比较容易忽略学生
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时候甚至把心理问题看作是一个品德
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实际效果
就会大打折扣,难以培养出对学生和生活都积极的学生。

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很
多时候取决于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教育学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学习成绩上,
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