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事件
中国第一大黑庄——德隆往事(二)

中国第一大黑庄——德隆往事(二)音乐停止时,就是风暴来临日!1996年底,股市形势突变,股价暴跌,在这种情况下唐万新如不追加保证金将有被强行平仓。
更严重的是,国家开始整顿金融秩序,清查金融租赁公司在各证券交易中心的资金业务,那些租赁牌照到期的则需要重新领证。
屋漏偏逢连夜雨,新疆金融租赁此时还面临人事更迭,这意味着唐万新挪用新疆金融租赁3亿多元资金的违规行为将很可能曝光。
1996年底的德隆资不抵债1亿元;德隆负债总额4.2亿元左右,其中欠新疆金融租赁的即有3.2亿元;而德隆资产总值仅3亿多元。
唐万新面临第二次破产危机,迫切需要融入巨资填补在新疆金融租赁的黑洞。
他解决危机的办法是“以毒药解毒药”。
唐万新继续施展腾挪大法,利用金新信托违规融资。
德隆通过挪用资金、债券、债券保管单等违规方式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融到5亿到7亿元资金。
唐万新终于以更大的毒药化解了德隆1996年底的危机。
金新信托逐渐取代新疆金融租赁,成为唐万新的第二个重要的融资平台,唐万新通过金新信托在全国设立了20多家办事处,建立委托理财业务融资网络,至此,一个全国性的“融资老鼠会”已然成形。
长庄下的产业整合神话唐万新能很快领悟并学会庄家的各种操纵手法。
不过,他性格中有太多狂想成分,这让他始终没有学会最重要的风险控制能力———抑制内心的贪婪。
新疆屯河、湘火炬被高度套牢,相形之下,君安证券重仓持有的四川长虹通过数年的大比例送股,股价累计涨幅惊人,高达400%。
君安证券借以从高位从容出货,获利超过40亿人民币。
君安的成功让“炒股炒成股东”的唐万新艳羡不已,他意识到:庄家需要控制上市公司,然后操纵上市公司大比例送股,才能在二级市场赚钱。
1997年5月,新疆德隆董事局会议在北京达园饭店召开。
唐氏兄弟一直把所谓“达园会议”吹捧为“德隆发展史上的遵义会议”,认为这次会议确立了“产业整合的战略路线”。
真相却是灰色的。
这次会议上德隆实际上确定了集中持有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票的操作方案。
德隆的教训

德隆的教训作者: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05年第08期20多年来,中国有不少成功企业,但相比之下,失败者更多。
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德隆这样一个曾被国人引以为豪的优秀企业,现在也进入了失败企业的案例库。
前些年,笔者在研究了中国失败的企业后,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十大陷阱。
包括:造名陷阱,做大陷阱,多元化陷阱,多地化陷阱,负债陷阱,两权分离陷阱,国际化陷阱,资本运营陷阱等等。
一个企业掉进上述任何一个陷阱,就很难逃生。
而德隆则几乎同时掉进了上述大部分陷阱,失败就在所难免。
首先,德隆掉进了做大的陷阱。
据德隆高层人士讲,唐万新的骨子里就是要让德隆早早进入世界500强。
看来,500强情结已经给中国许多企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包括与德隆同时出事的三九集团。
在最近的研究中,笔者形成了一个还不太成熟的看法,即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做大的条件。
包括中国社会的信用状况,职业经理人的状况,法制状况,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等等都难以支持企业做大。
在这样一些条件下,做大的结果不是做强,而是做垮。
像德隆这样发展不过10多年的企业,一下子膨胀到近20万人,177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在管理上委托——代理,链条就非常长,给人捞一把就走的机会就很多,防不胜防,不垮才怪。
其次,德隆掉进了多元化陷阱。
一个企业如果在专业化的前提下做大,则有可能做大做强。
如广东格兰仕,虽然企业职工多达两万人,规模相当大,但企業发展仍然很健康。
因为它前10年只做一样,即只做微波炉,把微波炉做透了,再就近增加一样,即空调。
虽然大,但因为专,在管理上委托——代理链条并不长,父子俩能管得住。
德隆在短短的几年内一下子进入到几十个行业,如水泥、红色产业(其中又包括很多种类)、旅游、种子、农资超市、电动工具、汽车零部件、银行、信托、证券等等。
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德隆将多元化做到了极致。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要是你有40个妻子,你将永远都不可能熟悉她们每一个人”。
巴菲特讲的是做投资、炒股票,而德隆做的是产业经营,需要自己亲自做,亲自管理,做多了就更麻烦。
德隆案例-

德隆案例——基于ERM框架的分析一、德隆系基本情况新疆德隆集团作为民营企业,1986年创立于新疆乌鲁木齐,1986年唐家兄弟起家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投资JJ迪斯科广场,这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年盈利3000万元。
2000年初,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隆”)在上海浦东新区注册,注册资本5亿元。
德隆对外这样介绍自己:“德隆是一家致力于整合中国传统产业、立足资本市场与行业投资相结合的国际化战略投资公司。
”的确,人们已经看到在证券市场之外,德隆的投资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农牧业、饮料业、娱乐业、旅游业、机电业、汽配业,此外还有后来的信托、金融租赁、证券、保险,以及银行业。
德隆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为一个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的经济体。
唐家兄弟以16亿元资产在2002年《财富》中国首富排行榜登上第27位。
德隆集团通过控股上市公司、控股或参股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一时间由一家名不见传的民营企业演变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叱咤风云的金融财团。
(一)控股上市公司,形成著名的德隆系股票从1992年开始,德隆开始涉足中国股票市场,并从“神秘大户”逐渐发展成证券市场耳熟能详的“德隆系”。
到目前为止,德隆正式控股的上市公司有五家:合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金投资)、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屯河)、湘火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湘火炬)、重庆国际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实业),以及新疆天山水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天山股份)。
其中最为著名的德隆系股票是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股份3只。
德隆系3股具以下特点:启动时间悠久。
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股份3股启动时间分别在1996、1997、1998年,此后虽历经市场动荡、沧海桑田,但3股股价一直我行我素、屹立不倒,其股价持续上升时间长达6-7年,曾经是市场的旗帜,直至近期才开始跳水;持股高度集中。
(二)涉足银行业1.德隆进入商业银行的努力起始于2001年,当时德隆从海通证券手中受让控股深圳发展银行2500万法人股,占比1.28%,成为该行第七大股东。
庞氏骗局

言45天,50%的投资回报。
• •
如此投资回报率,稍有常识的人便不会相信,彼时 的美国投资者也并非傻子,相信庞齐的人并非太多。 45天后,首批投资者果然收到了50%的收益,其来 源并非交易所得,而是庞齐自掏腰包补齐,不过没人 知道这一点这样的消息传遍波士顿,转瞬间,庞齐名 声大噪,一批批投资者慕名而来,投入资金数额越积 越多。几个月之内,便有数万名投资者上钩,累计投 资超过数百万美元。甚至有人称赞庞齐是“史上最伟 大的意大利人”。
• 此时的投资者陷入一个怪圈,人人都狂欢于巨大的收益, 却没有人赎回购买国际回信券的本金,甚至从始至终,几 乎没有人真正卖出过回信券。 • 这样的怪象最先被波士顿当地媒体发现,一系列不利于庞 齐的质疑出现,庞齐身后的巨大财务漏洞被发现,庞齐最 终锒铛入狱。 庞氏入狱并没有让庞氏骗局结束,这仅仅是个开始, 此后百年,无数人效仿庞齐当年的骗术方式:许诺超高收 益率吸取资金,再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兑付投资人收益, 最终积累大量资金后卷款逃跑。人们发现,如此简单的诈 骗模式,竟屡试不爽,获利巨大。
事件概况(4)
受害者: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统计资料[5],仅列出损失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受害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irfield Greenwich 集团 75亿美元 万通金融集团旗下的对冲基金Tremont公司 33亿美元 桑坦德银行(Santander) 28.7亿美元 奥地利银行(Bank Medici AG ) 21亿美元 Ascot Partners 18亿美元 纽约投资公司“Access International Advisors”14亿美元 富通(Fortis Group) 13.5亿美元 瑞士银行 10亿美元 HSBC 10亿美元 瑞士BENBASSAT & CIE私人银行 9.35亿美元 Primeo SelectFund 8.35亿美元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 4.5亿欧元(6.05亿美元) 皇家苏格兰银行 6亿美元 纽约大都会队老板威尔彭(Fred Wilpon) 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董事长莫金(Ezra Merkin) 费城老鹰队前老板布拉曼(Norman Braman) 法国巴黎银行3亿5000万欧元 Man Group 3.6亿美元 野村控股 Kingate Global Fund 全球基金 叶史瓦大学 Maxam资本管理公司
财务管理案例

德隆事件一、“德隆事件”的始末18年前,四兄弟中年龄最小的唐万新以一个小型彩色照片冲印店起步,开始了唐氏兄弟的经营历史,随后三个哥哥纷纷加入。
1992年注册成立新疆德隆实业公司德隆集团,曾经总资产是222亿,成为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一体、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协调、产品运营和资本运营相配合的多元化跨国投资控股集团。
经营的业务涉及农业、食品加工、汽车零配件、金属材料、电动工具、种业、矿业开发、文化旅游、水资源开发等领域。
德隆的发展模式是“资产并购”,德隆系在多年的发展中也收购了证券、信托、金融租赁和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另外还包括三大上市公司合金投资、湘火炬、新疆屯河和后来才披露的天山股份。
金融机构有恒信证券、德恒证券、金新信托、中富证券、伊斯兰国际信托及健桥证券、昆明商业银行、南昌市商业银行。
其中恒信、德恒、金新三家为德隆旗下公司广为人知。
而伊斯兰国际信托、中富证券、健桥证券也同样和德隆关系密切。
但这样一个超级航母,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和公司本身存在的先天性缺陷,不得不被华融公司托管,四兄弟也卷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大规模的金融案件审判。
由此引发了中国股市的大地震和业界对所谓的金融控股公司的集体思考。
二、“德隆事件”的背后 几乎每一天德隆都会暴出新的事件或者是内幕,德隆就像是一个黑洞,将牵涉到的上市公司、银行、券商统统卷入。
德隆事件已经成为民企和业界关注的"大事件"。
如何就德隆黑洞反思民企的生存发展思路?又如何加强制度建设,防止新的德隆事件的产生?对德隆事件的反思同样也正在成为民企和业界的"大事件"。
1、先天性不足能维持资金链条,支持其发展战略。
因此,德隆通过将持有的法人股抵押贷款,或者通过所属公司互相担保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这些资金主要来自四大国有银行。
例如,湘火炬、合金投资、新疆屯河3 家公司的债务规模在德隆入主后均大幅度攀升,多家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 100% 。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事件(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案一、案例背景1986年7月,唐氏四兄弟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当年的彩扩业务净赚100万元。
1992年,朋友公司开始进入证券市场,并淘到了第一桶金,新疆德隆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当时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做实业。
1997年由投资干项目向行业转型,通过收购法人股权,相继入主上市公司,拉开高速并购的序幕。
2003年10月,唐氏四兄弟以其控制217亿元的流通市值巨国内资本控制力排行榜榜首。
至此,该公司资产扩张了几千倍,核心思想就是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并购整合传统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该公司核心是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工业、农业、娱乐及金融。
2004年已经拥有177个子公司和孙公司。
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收购需要大量资金,早期做法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窗口融资,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然后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
后来该公司又采用多种途径融资,一是多方面的委托理财;二是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由上市公司担保向银行借钱,有多家子公司的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100%;三是以各种项目及关联公司之名从银行拿钱。
德隆集中大量资金,大部分用于产业投资没有直接记录,但主要投向之一是二极市场,这也是导致公司危机的直接原因。
2003年该公司持有的股票股价比刚进入时涨了10倍多,市值达到200亿元。
03年下半年共蒸发150亿元以上,该公司在二级市场全面崩盘,引起了信任危机,其资金提供者纷纷登门逼债。
德隆系由此倒塌。
二、与庞氏骗局的联系德隆最重要的融资平台有二:上市公司和各类金融机构。
1、上市公司除了从证券市场上融资之外,更多地是利用上市公司的信誉,以贷款、担保、抵押等形式从银行获取资金;而德隆控制的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城市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更是将融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成为德隆得心应手的"提款机"。
庞氏骗局的经典案例分析

庞氏骗局的经典案例分析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
以下是blanche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庞氏骗局的经典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庞氏骗局十大经典案例吧!庞氏骗局的经典案例分析案例1:庞氏骗局的中国例子——德隆案备注:那是个委托理财极度盛行的时代。
德隆只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家。
数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50亿。
德隆2001年到2004年利用六家金融机构非法吸存460亿元资金。
而据报道,司法机关统计的六家金融机构460亿元的非法吸存额,时间段为2001年到2004年,实际仅占其总吸存额的一半方式:保底委托理财。
德隆旗下机构一直从事“保底委托理财”业务。
法院裁定这种“保底委托理财”业务是一种变相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判决书认定:“友联等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32658笔或与693个单位和1073名个人签订合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437.437亿余元,其中未兑付资金余额为167.052亿余元人民币”。
法院判决书认定“保底委托理财”,即承诺保底和支付固定收益获取客户资金的方式,其行为不符合证券市场的资产管理特征,与吸收存款还本付息的基本性质一致,应属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结局:德隆崩盘,唐万新被判刑。
由于股价完全脱离企业内在价值的支持,这一游戏之得以维持,必须确保委托理财业务融资额的持续扩张。
与传销的性质相仿,传销的产品本身只是一个载体,本身的价值无关紧要,核心的是整个传销架构的搭建和资金链的金字塔效应。
从2001年开始,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媒体的不断报道揭发,终使德隆旗下机构不断发生挤兑风波,银行警觉,被银监会盯上.....案例2:以股票市场为例投机性的股票交易牛市就是以庞氏骗局方式制造出来的。
通过一轮一轮的投入不断抬高股价,依靠后一轮的资金投入来给前轮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这样的游戏一直持续着、直至没有新的承接者而崩溃。
德隆案分析

德隆案全景德隆侦察案卷“德隆”这两个字在公众视野中的出现和消失都令人感到猝不及防。
2001年伊始,“德隆是庄家”突然成为上百家媒体显著版面的显著标题。
同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发表在《新财富》杂志上的《“德隆系”类家族企业中国模式》一文成为对德隆质疑风潮开始的标志,而当时的背景正是2000年12月股市“中科”事件的爆发。
此后,“德隆”两个字开始成为全国财经媒体追逐的绝对对象,形形色色的财经记者在几千万的股民中,制造着更多形形色色的德隆“粉丝”。
到2004年4月德隆案发,更多的公众媒体加入,围绕德隆和它的掌门人唐万新的新闻大战狼烟四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春节前后。
2006年1月21日,随着对德隆案件审理的结束,对德隆的报道戛然而止。
4月29日,德隆案宣判,各家媒体刊载的,只是新华社所发的不过300字的通稿。
而之前,媒体描写德隆的文章中充斥“据说”、“据传”、“据知情人士透露”等猜测性字眼。
事实上,2004年4月之前,对于外界,无论是股民还是媒体,唐万新和他的德隆一直选择沉默和不透明,有意无意制造着神秘,此后就再没有一家媒体的记者见过唐万新本人,所有关于他的新闻图片,只有那张穿着灰色西装留着标志性八字胡的标准像。
唐万新标准像被告德隆:罪犯唐万新2004年4月13日,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一件大事。
被当时财经媒体称为“中国第一悍庄”的德隆系旗下的所谓“老三股”——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A全线跌停,并波及德隆控股、参股的上十家上市公司股票,此后连续的十几个交易日,德隆系股票市值共蒸发200多亿,德隆金融帝国轰然倒塌。
5月28日,德隆当家人唐万新神秘失踪,后被证实出逃缅甸,唐万新三哥唐万川随后失踪。
7月9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伯阳就此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沟通,吴副行长提出,“希望唐氏四兄弟勇敢站出来承担责任”。
7月12日,德隆国际战略投资公司董事局给谢伯阳发来传真,请求人民银行商公安部转达两点要求:一是为唐万新、唐万川入境并安全抵达北京提供方便;二是为唐家四兄弟提供正常工作环境,以便共同商讨处理德隆问题。
03 案例:德隆系的崩溃

二、三驾马车:被夸大的整合神话
1996年,唐万新把德隆总部迁到北京。 这时候的他,已经不满足于在二级市场当一 个土财主式的炒家。
三驾马车
(一)德隆的公司战略 (二)“老三股”的收购与整合 (三)德隆整合功不可没 (四)整合的绩效显然被夸大
(一)德隆的公司战略
在公司高参们的启发下,他提出了“创造传统行 业的新价值”的德隆核心理念。 该理念认为,全球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一次巨大 的衍变,中国正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很多传 统产业都存在迅猛扩大的机遇,但是由于体制及 观念的落后,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投资分散、 没有竞争力。 因此,如果通过资本并购的方式,将之进行优化 整合,盘活存量,这将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希望所 在。
(四)整合的绩效显然被夸大
而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整合的绩效显然有被夸大和利用 的嫌疑。 “三驾马车”所处的行业——番茄酱、电动工具、汽车零 配件——均不是成长性很好、具有强大延伸和辐射能力的 领域。 因此,即使整合做到极致,也很难在中短期内实现可观的 利润和达到很大的产业规模。 在效益最好的年份,3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100万 元(新疆屯河,2002年)、1.02084亿元(湘火炬,2002 年)、7000万元(合金投资,2003年),总计不过2.4亿 元,远远算不上是“效益奇迹”。 德隆在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在资本市场上发布让人眼花缭 乱的并购公告,事实上只不过是其抬高股价的炒作手段。
3、对湘火炬的改造
德隆对湘火炬的改造是唐式整合理念的经典之作。 之前,这家企业只生产“火花塞”单一品种。 为此,唐万新提出了“大汽配”战略。 他先是收购了美国最大刹车系统进口商MAT公司及其9家 在华合资企业75%的股权,从而获得了美国汽车零部件进 口市场的一定份额; 然后控股陕西一家汽车齿轮企业,成为该专业的国内龙头 企业; 紧接着湘火炬接连发布公告,与东风汽车、陕汽集团、重 汽集团等发生各种重组、合资行动。 到2004年,湘火炬拥有50多家子公司,成为中国齿轮、火 花塞、军用越野车3个行业的最大规模企业,同时还是空 调压缩机第二大生产厂家、汽车刹车系统的最大出口商等 等。
德隆事件简析

德隆事件简析第一部分:事件概述2004年4月,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的德隆轰然倒下。
当初被人们称作“股市第一强庄”的德隆系,这个旗下拥有177家子孙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的巨型企业集团,怎么就会在瞬间瓦解了呢?做行业整合的唐万新到底在什么地方失算了呢?在此,我们不妨从风险角度对事件进行一下分析。
第二部分:事件过程回放德隆集团的发展经历了实业公司、投资公司、资本集团、战略投资四个阶段。
德隆起源于1986年,大学没有毕业的唐万新在其兄唐万里400元资助之下,创办的“朋友”公司,主营彩色摄影冲印业务。
1992年,新疆德隆开始涉足股市,积累了发展的最初原始资本。
1993年2月,唐万新以500万元流动资金作为注册资本成立民办集体所有制企业“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开发公司”。
1994年成立新疆德隆农业开发公司,1995年改为新疆德隆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德隆开始由“虚”转“实”。
1995年,唐万新带了一些人去加拿大开始考察,到1997年,德隆明确了由投资于项目向投资于行业转型,由“做企业”转向“做产业”。
之后,德隆以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入股沈阳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和株洲火炬火花塞股份有限公司,以这三家上市公司为平台分别大举进行企业收购,进行行业整合。
除此之外还涉足旅游业、矿业、文化产业、种业、林业、水电业等。
2000年1月,唐氏兄弟联合其他自然人共37人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德隆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控股新疆德隆集团;同年8月,更名为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同年10月,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人民币。
德隆国际的成立使得德隆实际产生了分离,德隆国际专注在投资,成为一个类金融的机构投资者,而新疆德隆集团则负责打理下属的企业。
与产业扩张同时,德隆的金融产业也大面积铺开。
德隆的关联公司共包括四层:德隆以三个上市公司为主要的融资平台;但是控股这三个公司的是众多的自然人公司;另外,通过上市公司,德隆系内部有着众多的金融机构;再有,就是德隆系的战略协同单位以及众多的浙江地区私募资金。
26“德隆不是庄家” 新疆德隆总裁唐万新细说德隆模式.doc

“德隆不是庄家”新疆德隆总裁唐万新细说德隆模式2001/05/30在中国资本市场潜行已久的新疆德隆集团及其总裁唐万新终于浮出海面。
上周末(5月19日),北京国际俱乐部金碧辉煌的会议厅,当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唐万新走上讲坛时,立刻引来现场所有的镜头和目光。
这是德隆高层领导人首次向公众宣讲德隆的投资理念,也是被种种传说和猜测神化了的唐万新第一次露出“庐山真面目”。
在这个云集上市公司、投资界、管理咨询界名人及众多财经媒体的“上市公司竞争力”研讨会上,唐万新受到格外关注。
“德隆的理念很简单,就是借助中国资本市场的力量,对没有形成高度垄断的行业进行市场重组。
”平实的语气和其后信手拈来的几组数据,使唐万新宣讲的德隆理念剥去了一些神秘色彩,然而,会议间隙媒体记者对唐的追逐,使唐万新无论如何也摆不脱“庄家”和内幕交易的疑问包围。
经过慎重考虑,唐万新认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我和你们不同”:唐万新眼中的德隆模式唐万新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德隆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手段的确超前中国市场目前现状。
从合金股份、湘火炬、新疆屯河到深发展、青旅控股、飞彩股份,德隆的出名与证券市场密不可分。
市场人士在谈到德隆时通常会给它归纳成这样一种模式:收购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内部消息,用拆借的钱炒股票,将所得收益再通过项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在保证业绩的同时,又支持二级市场股价。
唐万新对此没有作任何评论。
他说,投资于上市公司——输出一个战略——通过增资扩股融资收购——整合传统产业的市场,这就是德隆的模式。
唐万新强调能够产生现金流的是市场重组而不是资产重组,德隆由此将自己的第一核心竞争力定为“整合能力”。
唐万新认为德隆已找到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主流——市场重组。
唐万新对这几个数字倒背如流:中国食品业一万亿,旅游业6000亿,种子300亿,食用油730亿,酱油醋95亿;但食品企业有上万个,种子公司有2700个,酱油醋厂家1200个。
庞大的市场容量和毫无竞争力的企业构成了中国某些行业的不容乐观现状。
德隆事件

获利后 再度融 资
输出产 业发展 战略
提升产 业价值
产业 整合
战略实 施与监 督
德隆模式的特征和内容
•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广泛融资,注重建立金融资本与产业 资本的有机结合体,既确保资金链条的健康,又可规避资本 市场风险 • 利用强大的融资能力通过一级半市场以股权转让方式连续并 购上市公司 1.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大部分股权 2.直接受让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 • 以并购后的上市公司为核心,通过充分发挥其强有力的融资 功能
2001年这是德隆公关攻势最猛的一年,也是其危如累卵的一年。
德隆着力将自己刻画为民营企业代表的目的
德 隆 之 顶 峰
以民营企业不获平等准入 为由,敦促有关方面为德 隆所谓金融混业宏图开门
大树下面好乘凉
可将德隆的阴暗面埋在 民营企业“原罪”之中
唐 万 新
唐 万 里
2002年11月 当选中华全 国工商业联 合会副主席
总结
• 德隆的资金链断裂。一方面是外部环境使然 ,而更重要的是德隆的财务风险防范和现金 流管理内部缺失点燃了德隆败北的导火线 • 大举扩张,没有成熟产业提供现金流 • 多个产业整合,只进不出,导致现金资源分 散在多个长线产业,短期内没有现金回报
德隆已经危如累卵
2001年初,金信信托旗下融资网络与客户签订的委托理财总余额 为143亿元
2001年一季度金信信托即发生挤兑风波,挤兑风波发生了三四起 ,到年底,需要兑付的资金缺口为41亿元 2001年4月,德隆国际全体董事商量如何处置金新信托。七人主张 金新信托“破产”,惟唐万新一人坚持要“救”。董事会最终通过了 唐万新的策略
整合旗下金融机构的委托理财业务
实行集权控制、实现高效、规模宏大的“融资”计划
【案例题题目】德隆事件及其所引发的深层思考

【案例题题目】德隆事件及其所引发的深层思考案例简介:“德隆”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过去的发展和当前的危机都备受媒体的关注。
归纳媒体的报道,1986年7名青年大学生(唐氏四兄弟)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
当年彩扩业务一年净赚了100万元。
1992年,朋友公司开始进入证券市场。
正是资本市场让唐氏兄弟掘到了第一桶金,新疆德隆公司也在此时正式注册下来.当时,唐氏兄弟将企业发展的方向定在了做实业上。
1994年在新疆成立了农牧业公司,从事农牧业开发,并且做到了一定规模。
1997年,新疆德隆确定“要由投资于项目向投资于行业转型”。
通过收购法人股权,德隆相继入主上市公司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拉开了高速并购的序幕。
到2003年10月,胡润排出国内“资本控制力排行榜”,掌控9家上市公司德隆系的唐氏兄弟以其控制217亿元的流通市值而雄据榜首。
在2003年,德隆宣称要用3—5年的时间进入世界500强。
十几年的时间,德隆的资产扩张了几千倍。
被媒体概括的“德隆模式”,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企业购并,整合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传统产业市场与销售通道,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提高中国传统产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最终达到超常规发展的目的,打造“中国特色的金融工业集团”。
德隆的核心是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工业、农业、娱乐业、金融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初德隆系有177个子公司和孙公司。
德隆不断快速扩张,掌控这庞大产业链的是于2000年8月在上海浦东成立的德隆国际,其注册资本5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德隆早期的做法通常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窗口融资,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然后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
但由于德隆的战略目标和其超常规的扩张速度,德隆随后采用多种途径融资,概括起来包括三种,一为多触角的委托理财,个人、机构无所不包;二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由上市公司担保向银行借钱,例如,湘火炬、合金投资、新疆屯河3家公司的债务规模在德隆入主后均大幅度攀升,多家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100%;三为以各种项目及关联公司之名从银行拿钱,或是贷款,或是直接入股,或通过将持有的法人股抵押贷款(后据监管部门自2002年年底以来的调查,德隆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额高达200—300亿元,主要在四大国有银行。
德隆系的崩溃财务案例分析

德隆系的崩溃财务案例分析近年来,德隆系的崩溃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以德隆集团为核心的财团,德隆系曾经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崭露头角。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系列公司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最终导致其崩溃。
本文旨在通过对德隆系的财务案例分析,揭示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训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德隆系的背景。
德隆系是由德隆集团及其旗下的多家子公司组成的财团。
德隆集团是一家在中国服装产业领域拥有重要地位的公司,其在1993年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在此后的几年里,德隆系迅速壮大,涉足多个行业,如房地产、金融服务、教育等。
然而,财务问题却渐渐开始出现,并逐渐恶化。
其次,我们将重点分析德隆系财务崩溃的原因。
首先,德隆系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过于集中,无法有效分散风险。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时,德隆系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
其次,德隆系的子公司之间财务关联度高,相互拖累。
当一家公司遇到财务困境时,将危及整个系列公司的稳定。
此外,德隆系长期依靠负债扩张,债务率高企。
当金融环境紧缩时,德隆系无法偿还债务,陷入了严重的流动性困境。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这一案例中得到一些教训和启示。
首先,投资者和市场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财团的监管,特别关注其财务状况和关联交易。
二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也十分关键。
其次,公司应确保财务风险的分散,避免过于集中在某一个行业或项目上。
此外,公司应保持谨慎的财务政策,避免过度借债和扩张。
最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应对措施,用以避免类似的财务崩溃事件发生。
首先,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
其次,公司应制定合理的财务政策,遵循稳健经营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此外,公司还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主动配合监管,确保合规经营。
综上所述,德隆系的财务崩溃案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教训和启示。
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原因和演变过程,并从中得到一些应对措施。
在今后的经营中,我们应引以为戒,严格控制风险,确保公司的财务稳定。
[德隆案例分析]德隆系案例分析
![[德隆案例分析]德隆系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d7eaeea32d7375a51780cb.png)
[德隆案例分析]德隆系案例分析德隆系的兴衰案例目标:本筹组案例详细介绍了德隆从发起成立,到产业:;整合和构建金融帝国,再到后来资金链断裂,最后彻底崩盘;:的由盛转衰的过程,分析了德隆模式的特点以及德隆失败的原因。
德隆的经验对于那些急速规模扩张的上市更重要佘司尤其是集团企业,不具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案例资料德隆是中国股市资本资本市场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从最初收购多家上市公司、整合产业、控制金融、在证券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辉煌,到后来三驾马车陷落、股价大跌、德隆大楼轰然倒下的悲壮,德隆总是让人因印象深刻。
德隆靠彩扩业务发展掘得第一桶金,这家由新疆走出来的企业,先后控股了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天山股份、ST中燕、深发展等6家上市公司,参股华冠科技、重庆实业、光明家具、福田汽车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和金新信托、新疆金融租赁、新世纪金融租赁、北方证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东方人寿保险等金融机构,甚至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北京JJ 迪斯科广场、北京喜洋洋文化集团等也是德隆的下属企业。
这些上市公司及其他与新疆德隆梅洛有关的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所被称作"德隆系"。
德隆系构建了庞大的产业帝国和金融帝国。
德隆的产业横跨"红色产业"(番茄酱)、"白色产业"(棉花及乳业)、"灰色产业"(水泥)和"黑色产业"(汽车制造和机电业),资产以百亿元计,足迹遍布新疆、上海、北京、深圳等各大城市。
"德隆"似乎成了无所不能的代名词。
然而,2004年3月开始,由于系内资金链断裂,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得银根缩紧,由控股和参股的多家上市公司股票连续跌停,滑落到停牌的边缘。
德隆系股票二级市场市值在2004年3月初到4月中旬的一个多月时间损失近100亿元。
2004年8月8日,华融不良资产资产行政管理公司接手德隆,德隆负责有关德隆合同纠纷的一应事务,并着手对德隆进行重组。
德隆 案例分析

一、概述——德隆的发展历程及其成败原因分析德隆是于1984年始创于新疆乌鲁木齐,后经18年的发展,最终成为一家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产业控股与金融控股集团。
随着改革开放到中国现代化不断发展,德隆从一开始的一家小型彩色照片扩印店到中国曾经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德隆一路走来,一路成长。
在鼎盛时期其产业共跨越14个,控制资产达1200亿元。
二、德隆发展大事记(一)创建1992年5月:唐万新在西安法人股交易市场以低价收购了精密合金、西安民生等10余家公司的法人股,转卖至新疆、深圳等地,不到一年即赚得“第一桶金”。
(二)兴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德隆逐渐形成了以传统产业的区域市场、全球市场为目标的重组和整合能力。
1.涉足金融1993年5月,新获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筹建,德隆参股,并于次年承包了该公司在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的席位,开始涉足金融业。
2.金新脱险1996年年底,德隆骤然面临危机,资产总值3亿余元,负债却高达4亿余元。
为渡过危机,唐万新随后以金新信托名义迅速融资近3.6亿元,使德隆安然脱险。
3.坐庄获利1996年至1997年的中国股市,正是人人眼热的“大牛市”,其间巨大的利润空间使他决定在股市坐庄,通过左右股价来获得巨额利润。
4.涉足零售2002年5月,德隆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德农超市有限公司,专注于农业生产资料分配领域的投资和经营,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农资连锁零售企业,成为中国农村的“沃尔玛”。
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农资连锁零售企业,成为中国农村的“沃尔玛”。
5.涉足城市银行2002年6月,德隆通过其关联公司上海创基、上海华岳、上海新启业、北京润智、北京中级6家公司控股云南英贸集团间接成为昆明市商业银行、总计持股近30%的大股东。
6.500强的美梦2003年9月29日,在全国工商联成立50周年论坛上,德隆表示“再有3-5年,德隆将进入世界500强”。
而此时,各种危机已经萦绕在德隆周围并一发不可收拾。
2004年 德隆系覆灭事件

2004年德隆系覆灭事件一、德隆事件始末货币资金运动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通过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把资金从所有者手中转向需求者手中,实现资金的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资金的流动性和效益性,将社会资源由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转移,从而推动商品市场的发展。
随着资源的配置,金融市场上的风险也在发生新的配置,金融市场主体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风险。
1.德隆的原始积累1986年,“德隆”创始人唐氏兄弟从国有单位下海,开始他们的创业生涯。
他们经过商,开过小型彩色照片冲印店,20世纪90年代来到了首都北京,开了一家当时在北京很有名的迪厅,到1993年单是北京迪厅已给他们带来了3 000万元以上的利润。
中国的社会变革时代给了他们最美好的希望,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事业上的起步使他们完成了走向顶峰的第一笔原始积累,也使他们踌躇满志。
2.德隆的惊险跳跃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原来只属于“资本主义”的股票市场。
唐氏兄弟以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嗅觉,感到这个时代将再一次为他们提供一个大舞台。
他们开始用原始积累的数千万资金投入新兴的中国股票市场。
通过买股票认购证、原始股和参与深沪大盘的炒作,他们的资金规模有了跳跃式的发展,但他们并不满足,寻求能够帮助其更快速致富的目标。
经过仔细分析,他们发现流通盘5 000万股的“湘火炬”由于地处湖南,不属于上海本地等投资投机热点,历史成本很低,每股价格在2.3元附近,于是,唐氏兄弟联合几位熟悉的大户开始了在“湘火炬”上的建仓。
到1996年的7月份,唐氏兄弟和他们的朋友已经持有“湘火炬”70%的流通股,该股也从2.3元上涨60%到4元附近。
但是这个时候,四川长虹、深发展等有大比例送股的龙头股却有400%的涨幅,这一点既让唐氏兄弟感到股票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又让他们意识到光持有流通股无法获得公司决策权,就不能通过大比例送股来大幅度拉升股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案
一、案例背景
1986年7月,唐氏四兄弟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当年的彩扩业务净赚100万元。
1992年,朋友公司开始进入证券市场,并淘到了第一桶金,新疆德隆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当时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做实业。
1997年由投资干项目向行业转型,通过收购法人股权,相继入主上市公司,拉开高速并购的序幕。
2003年10月,唐氏四兄弟以其控制217亿元的流通市值巨国内资本控制力排行榜榜首。
至此,该公司资产扩张了几千倍,核心思想就是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并购整合传统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该公司核心是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工业、农业、娱乐及金融。
2004年已经拥有177个子公司和孙公司。
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收购需要大量资金,早期做法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窗口融资,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然后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
后来该公司又采用多种途径融资,一是多方面的委托理财;二是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由上市公司担保向银行借钱,有多家子公司的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100%;三是以各种项目及关联公司之名从银行拿钱。
德隆集中大量资金,大部分用于产业投资没有直接记录,但主要投向之一是二极市场,这也是导致公司危机的直接原因。
2003年该公司持有的股票股价比刚进入时涨了10倍多,市值达到200亿元。
03年下半年共蒸发150亿元以上,该公司在二级市场全面崩盘,引起了信任危机,其资金提供者纷纷登门逼债。
德隆系由此倒塌。
二、与庞氏骗局的联系
德隆最重要的融资平台有二:上市公司和各类金融机构。
1、上市公司除了从证券市场上融资之外,更多地是利用上市公司的信誉,以贷款、担保、抵押等形式从银行获取资金;而德隆控制的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城市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更是将融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成为德隆得心应手的"提款机"。
2、利用商业银行的贷款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控股,使股票价格保持在高位,利用较高水平的公司市值做抵押或质押,从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用更多的银行贷款购买更多公司的股票,控制更多的上市公司,再用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做抵押,获得更多的商业银行贷款,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一个企业帝国进而创建。
但这种资本运作模式的致命之处在于,一旦商业银行因宏观调控等原因停止贷款,控股集团的资金链断裂,股票价格就会迅速下滑,企业迅速出现流动性危机。
利用社会上的短期理财资金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控股,使股票价格保持在高位,给予短期理财资金客户较高回报,高回报水平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集团,用更多的短期理财资金购买更多公司的股票,控制更多的上市公司,维持更高水平的股价,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循环往复,雪球越滚越大,集团控制的金融资产越来越多。
德隆集团在2000年前后的股市投机风潮中,过度依赖短期理财资金,给客户的回报偏高,在随后的证券市场大调整中,为了维护客户的利益,长期维护二级市场股价高企。
同银行贷款的情形一样,在这种资本运作模式下,一旦理财客户出现了恐慌,开始抛售股票,就会造成股价跳水,企业出现支付危机,同时造成客户的财产损失。
三、后果
随着不断的扩张和融资,德隆系积聚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监管部门2002年末的调查显示,德隆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额高达200亿元---300亿元。
而且德隆大量采用第三方作用担保,这是银行业认为风险最高的贷款方式。
更为严重的是.德隆把大量贷款挪用作了股权收购。
2004年3月,银监会向各地银监局传达风险提示,称当前有德隆等10家企业运用金融手段过度膨胀,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大量不良贷款。
德隆后来的命运,此时即已确定。
就在证
监会的风险提示公布以后,国内各银行开始全面停止对德隆的新增贷款。
各大银行在停止给德隆系企业贷款的同时,也加紧了对贷款的催收工作。
4月开始,上海、重庆、山东、南昌、深圳等各地掀起针对德隆的追债潮。
在这样的冲击之下,德隆系的资金链断裂,德隆危机爆发了。
受到有关消息的影响,机构开始大量抛售德隆系上市公司的股票,2004年3月以来,德隆系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下跌,进入4月份,德隆系迎来了最为黑暗的时期。
不仅如此,凡是与新疆德隆沾边的上市公司都受到牵连,自2004年初到4月中期的四个多月时间里,德隆系五只股票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天山股份、ST中燕流通市值共蒸发近70余亿元。
德隆系企业的信用水平和融资能力急剧下降,德隆系一些经营尚属正常的实业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较大影响。
德隆系的帝国大厦全线崩塌了。
四、总结
数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50亿。
德隆2001年到2004年利用六家金融机构非法吸存460亿元资金。
而据报道,司法机关统计的六家金融机构460亿元的非法吸存额,时间段为2001年到2004年,实际仅占其总吸存额的一半。
方式:保底委托理财。
德隆旗下机构一直从事“保底委托理财”业务。
法院裁定这种“保底委托理财”业务是一种变相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判决书认定:“友联等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32658笔或与693个单位和1073名个人签订合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437.437亿余元,其中未兑付资金余额为167.052亿余元人民币”。
法院判决书认定“保底委托理财”,即承诺保底和支付固定收益获取客户资金的方式,其行为不符合证券市场的资产管理特征,与吸收存款还本付息的基本性质一致,应属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结局:德隆崩盘,唐万新被判刑。
由于股价完全脱离企业内在价值的支持,这一游戏之得以维持,必须确保委托理财业务融资额的持续扩张。
与传销的性质相仿,传销的产品本身只是一个载体,本身的价值无关紧要,核心的是整个传销架构的搭建和资金链的金字塔效应。
从2001年开始,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媒体的不断报道揭发,终使德隆旗下机构不断发生挤兑风波,银行警觉,并受到银监会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