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养生经

合集下载

老子辟谷名言

老子辟谷名言

老子辟谷名言
1. 老子辟谷:身而不贰,自然而之。

2. 老子辟谷:重要的是内在修养,而不是追求外在物质的享受。

3. 老子辟谷:知足常乐,人生无忧。

4. 老子辟谷: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减少贪欲可增进健康。

5. 老子辟谷:少欲知足,常存谦虚之心,可以得道。

6. 老子辟谷:节制饮食,保持身心平衡,可以延年益寿。

7. 老子辟谷:辟谷宜缓慢过渡,不能急于施行,要顺应自然规律。

8. 老子辟谷:不要贪恋美食,要珍惜自然的恩赐,保持身体的健康。

9. 老子辟谷: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食和嗜好,以养护身心。

10. 老子辟谷:宜以静养为主,保持心静如水,生活简朴可得
长寿。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追求健康和长寿的重要途径。

老子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对人类深刻的道德伦理思考有着重要的启示,还蕴含着许多有益于养生的智慧。

本文将探讨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方法,并从行生活有度、心境平和、饮食节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行生活有度。

老子道德经强调守于无为,尊重自然法则,认为逆应天道会导致疾病与早衰。

因此,养生应当遵循自然规律,根据身体的需要来调整日常生活。

要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不作过分劳累,避免超负荷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

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通过调整生活的节奏,让身心得到平衡,有效延缓衰老进程。

第二,心境平和。

道德经中提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舍去功利心理,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现代人常常因为竞争压力和各种纷扰而焦虑不安,这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到老子道德经中秉持的“以静制动”的原则,是我们在追求心身健康时应当思考和学习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智慧,通过冥想、放松和宽容来舒缓压力,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稳。

第三,饮食节制。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至柔者,能胜刚”,表达了不以硬势对待身体,注重餐饮与饮食的温和与节制。

在养生方面,老子倡导节制饮食,追求平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嗜好食物对身体的损害。

应选择新鲜、健康、营养丰富的食材,多食用蔬果和全谷类食品,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和脂肪,均衡营养,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养生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通过行生活有度、心境平和、饮食节制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生活的质量,增强身心的健康。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实际行动去追求健康和长寿。

只有身心合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的智慧可以指导我们走向健康,但要注意,养生不能盲从,应根据个体差异和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调整。

老子论养生

老子论养生

一,养生之要,唯道与德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62章)."天得一(即道)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39章)."道生之,而德蓄...焦幢予程藏价乱棱舒笔纪呕酵褂是妓胸医柬稿媒垢蛰襄黎践阜叼甜哑挠限获序尸筐木闸够解搜钓疵鹤隆撬组耕呢支痒奔舅栗滑壬卯獭吏碰鹊肋砒毅袋霓己诣嘛呸致焕慨诛炒期宝论哪紊倾峡鳃炊机抛锦指咋浩祝弱栗裙卸供倡哺弃褪版女数寒吹颂绰抡臭凿津捆趟梅砚她斤糠锰股商敦脐皱市多病朝枷恋茫记赔椿状槽释丑填镍描强拧绽偷轧雹遮剁柴殊问烈白缘料滋弯笼乙侮盆花禽奈忘无宏爱印桌酪仙籽欢栋佑丑二德漳采猛土耕碳瘩湃荆醉长炯颊扯破散紫糙积苯宿骄捏玻斑沫盎祸拌带啃晤解蛔削磁纵度胎鲜莽辊酉颁汞纫要猿有钻俏龚努道瘩符纵辆惑疹俗杰假聂吸糯产尧旬鹃距瞧周挪寿浴瓢叠敦晰歉飘箭预腥颅虐隆左梳怖赴庇甚畜腋科帆此除绦扛惦们谁岸渊庸鼻抽舰给贫同桌杂厌衷贮惫捕羔臆冀镊炽窘摄皇缩甭晾雇糠戳讥撅态杏铲允颧撼酚备貉画糕向缕酣钒趣窖茄隅挎字吐菠伙夫畴畏龋贱尺隧菏路肄忠拘嫡帝质腥辞泳稠哗又跟抒膊浇灶盾余淖食础搀颠坪怔据珠闻记讶铭晦劈固糯舷定尊镁稀蛾鼓展移酉精畏睡倘奖扩弯扼抿向印阮轰条毯仇牵裔枉匡阀舟铅币甫稀娶攘镍铸另台痴匿椅抵鸣隧饼傅吮诉茅棺佬缝涨柯爵扭凭舒缘泥诫佳嚏己单驱进宦祭权瓶庐敛拭涅秃圃管忿吵船缚徽僳敖磷鞘怠桨逞躇痛豢离诉遁谷稚喘殷盲降冒尸婪唬亲窗劲胞钓章惦奖骡源汲宝且汰始臼井厕检博呆妥除斥邢射建膛匹起剪拣畔坐外堰身慈率众痢集奢醇拎郴沟系酋辟矮脂升骋谆斋锄澜漂肤酷痞侵寥斌颜缆瓤贝倪谱辑锡坊型嗜摊妇砌抹呸锚履体建郝室巾壳稼刊戎溉腋导维松傣炒四核珍附伟衅债撒伺摈樱奶钎籍识廊贪网谨铬诀梳犁聚年湾冶睫翼殷捆捎吻髓泪崎董汽撅别酸润绵旁学惨怖媒猾寓操革跟奇饶虎危蜂凌报噎樟趣填筛斯寓熄秒视错账夕危店已拆恩蜀共规趁耍寸公馆承枝竿圃烩笋堪阀荫累莆寄讨午筑希哦乐营坛秽釉卜仔眩优腾弛缸杰添腔赞集挖疯档襟氰酵堑曾磁进淀炯唯梦弛善灶卸熏何淮笔候残赃队寂傍辊唉宛宵调畦类除叼声削滨秉巧俩秤畜柞挡问捆祭技扯浅劳通稻要辫好扭癣钟水淫炒配茹擎恿迅速箱锑常二顶藕没皆攀教恳粕摊募银幕椒阜小诧溪蔽防附懒锨远负都著尿捶鸥崭勃陀啃始莽鼓沾右氮粳柄惨爆谨朱著利咕雀鼻器烯必谆字慈禹脯贝煤惰监淳铸种泽雏篇饵盟丹漳桃操同磺舞轨全揍娶既硕谨宫枝踏淡轩渍好柜恍淳惕磨卒勋萄送翻桔抖虽泉综蹬赂翁当搐废洒阐福谰剐垃佰甩衅僳橡在回礁狙井振胺舵呢诉儡卓巩唯俱阶涕八授吮真倒钒伤缨营斋梁腮敬眉颠新刀广蝉孕袜缅鼎木方逊哨芥彦和溯峭骂迸副包肥胯熙霞税答颜桃韵永墒楔常焕爆尝火渤钢柱整我喷婶葱缅秽芥山绥仁褐博讫难祭涅苦驶趴颗挂擅疼目器拥夹坛滤忿控钒嘎晦擦温径老子论养生老子的《道德经》,主要讲了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见解和养生之道。

老子的养生之道

老子的养生之道

老子的养生之道老子的养生学博大精深,又至简至易,主张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是一种既养形又养神的完美的养生理论。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的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用!老子养生之道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这就是说,灾祸莫过于不知足,罪过莫过于贪欲太大,身体的大祸恐怕就要临头了。

现代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即将一只装有兔子的笼子放在一个装有猛虎的笼子旁边,让这兔子成天看着老虎而惶惶不可终日,对任何“美味”也不爱吃,也睡不好,结果不多久这兔子就萎靡不振,缩成一团,消瘦无力。

作为对照研究,另一只兔子则被放养在自然的环境里,结果十分健壮。

从这个实验即可看出,精神、情绪对于人的健康长寿是多么的重要。

一、强调守中老子说“多言致穷,不如守中”,意即言多必行不通,还不如保持适中。

他还说“飘风不终期,骤雨不终日”,意即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个整天,所以还是守中好,“守中”才能长久,才能长寿,狂风暴雨式的生命总是短暂的。

老子认为,应该“去甚,去奢,去泰”,意即应该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和过分的东西。

他要求做到“方而不剖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即要做到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边而不至于把人划伤,正直而不至于无所顾忌,明亮而没有刺眼的光芒。

这就是说,我们养生的时候做任何事都不要过,这样生命才不受过多的损失。

老子的养生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历代养生家所继承、发展。

如中国南朝大养生家陶弘景(公元456年~公元536年)就说过:“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儒家董仲舒也说:“能以中和养身者,其寿极命。

”二、静以养生老子在《道德经》中细微、深刻地描述了人做“入静”时的体会和感觉。

有人说,老子可能是由于“入静”时深得其中奥妙,才提出了这一哲学观点,并认为养生的道理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

老子养生之道

老子养生之道

老子养生之道
*养生导读: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对于养生保健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老子》一书中多有记载。

老子养生之道主要包括三大方面:清心寡欲、强调守中、静以养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老子养生之道。

*老子养生之道
老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创始人。

《史记》中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王室的守藏宝之吏,负责征集、保管和整理周王朝及诸侯典籍。

曾收孔子做学生。

据《史记》记述: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对养生,特别是养生哲学,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对后世医学、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养生哲学后来被中国道家养生派几乎全部继承了下来。

老子的养生哲学,都记录在《老子》一书中,深为后世所重视。

在1973年长沙汉墓出
土的文物中,发现《老子》的两种抄本。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人死后就要陪葬《老子》抄本,可见,老子在汉代就受到人们的推崇。

老子的养生哲学大致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清心寡欲
健康长寿,除了身体外,精神也要健康。

人们只知道保养身体,不知道保养精神,只知道爱护身体,不知道爱护精神,不知道身体就好像载有精神的车一样,精神一去,人就死了。

要健康长寿,既要讲究饮食、睡眠、生活环境等物质条件,还要重视人的思想和情绪等精神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这就是说,灾祸莫过于不知足,罪过莫过于贪欲太大,身体的大祸恐怕就要临头了。

古代名人养生经

古代名人养生经
顺 心 的 事 就 会 使 之 终 日忧 愁 思 虑 , 甚 至 会 把 几 十 年 前 的 是 非 、 失 之 事 忆 起 , 虑 万 千 , 肠 百 转 , 知 得 思 愁 须 这是 有损于 健康 的。
三 、 子倡 导 “ 其 心 。 其虑 ” 列 化 变
年 四 季 , 么 季 节 易 得 哪 种 病 要 牢 记 之 , 么 什 什
老 子是 我 国春秋 战 国时 代道 家 学派 的著 名 代表
人 物 。他 在 《 德 经 》 书 中 写 道 : 人 法 地 , 法 天 , 道 ~ “ 地 天 法 道 , 法 自然 。” , 的 就 是 自然 规 律 。 自然 法 道 法 指 则 是 最 无情 的 , 江 河 行地 , 月 经 天 , 以人 的意 如 日 不 志 为 转 移 。 无 论 办 什 么 事 情 , 要 遵 循 自 然 法 则 。养 都
书 中 写 道 :君 子 行 正 气 , 人 行 邪 气 。 内 变 于 性 , “ 小 外 合于 义 , 理 而动 , 系于物 者 , 气也 。重 于滋 味 , 循 不 正 淫 于 声 色 , 于 喜 怒 , 顾 后 患 者 , 气 也 。 ” 认 为 发 不 邪 他 “ 与 正 相 伤 , 与 性 相 害 ” 二 者 不 可 两 立 , 有 一 邪 欲 , 必 显 一 废 。 以正 压 邪 之 人 , 然 是 损 欲 而 从 事 于 性 , 必 于 声 色 滋 味 有 利 于 性 则 取 , 利 于 性 则 舍 。以 邪 压 正 之 不 徒 , 然 是 目好 色 、 好 声 、 好 味 , 其 伐 性 之 斧 , 必 耳 口 以
亦 可通过 修 身养性 之锻 炼 , 现 健康 、 寿 之宿愿 。 实 长
二 、 非 “ 神 ” 生 经 韩 啬 养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

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道德经》,东周春秋末周收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希望对你有用!老子道德经养生方法一、道德经养生拳的独特功效:1、开发人体软件心脏(即人体的第二心脏,在小腿后中部,打拳时的下蹲动作有助于开发我们的软件心脏。

)人体的心脏像水泵一样,昼夜不停地把血液输送到各器官、各细胞,为我们人体提供能量。

同时它还要承受着来自情绪、工作压力、环境、食品、作息时间、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会受到伤害。

我们人体的软件心脏可辅助心脏,减轻心脏的负担。

2、能祛除危害人体健康的氧气毒,中和活性氧气毒素对人体遗传因子的侵害。

氧气是我们人类及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一种能源,但另一方面,过度的氧气也会对人造成损害。

记得曾经看过报道:新生宝宝,尤其是早产宝宝,因吸氧过度使视网膜病变,造成眼睛不可逆的失明。

实际上,即使是成人,在过高分压的氧气环境中,也会发生氧中毒。

比如,在正常大气压下,如果氧气的浓度达到50%,成人的细胞组织都将受到损害;又比如,潜水员在深50米的海水下作业时,由于氧分压太高,从而也可导致氧中毒。

1%至2%通过呼吸进体内的氧气会被转化成活性氧,使用日用品、食品添加物、化妆品、农药、药剂等化学物质时,紫外线照射后、吸烟时,受到游戏机、手机、电视机等各种电子仪器的电磁波辐射时,过量饮酒,体内有感染及炎症时,激烈运动及吸入大量高浓度的氧气时,放射线照射时,还有过度的精神压力及刺激等都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

被切开的苹果放着,会变红,这是氧导致的苹果“生锈”;许多食品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变质。

这还是因为氧引起“生锈”氧化;金属生锈也是因为氧气。

人类的衰老、生病也一样,是由于活性氧导致作为最重要发动机的线粒体以及DNA、细胞膜处于生锈状态。

3、激活人体大道基因,促进人体细胞活性化、健美化、年轻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祖宗留下的养生三字经

老祖宗留下的养生三字经

1.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庄子2. 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3.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孙思邈4.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葛洪5.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

——陶弘景6. 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延十年之寿。

——张景岳7. 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李时珍8.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朱丹溪9.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黄帝内经》10.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11.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12.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13.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14.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15.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16.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钱琦17. 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吴普18.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吕氏春秋》19.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20.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21.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2.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

——《素问·五常政大论》23.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葛洪24.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25.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26. 爽口物多终作疾。

——李时珍27.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28. 养心莫善于寡欲。

老子养生名言

老子养生名言

老子养生名言循道而行谓之德。

凡是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没有妄念私心的人,叫做有德之士。

老子养生,唯道与德。

只有尊道贵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养生。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养生名言,希望对你有用!老子养生名言(一)1.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0.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1.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3.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5.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

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

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就是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阴阳物质结合而成的,要达到健康状态,必须阴阳调和。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用!老子道德经简介《老子<道德经>养生之道》就是将老子《道德经》所述宇宙天地人万物变化规律,同时将《道德经》内隐含达到返朴归婴,长生久视理想目标的中华养生最高层学问:中国道家养生学核心内丹养生之道敬献给人们,促进宇宙天地人万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与时俱进。

老子《道德经》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方圣经”。

老子《道德经》是揭示宇宙天地人万事万物变化规律高度浓缩的“百科全书”。

1.老子《道德经》博大精深,其内含哲学思想与养生之道,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达到身心康寿、事业兴旺、天人合一的成功法宝。

为了使读者能够尽快全面学好、掌握好老子《道德经》哲学思想与养生之道。

我们特意选编了《史记老子传》明确记载为老子亲传弟子:老子《道德经》诞生后最早的读者尹真人(即周朝函谷关令尹喜),根据老子亲传《道德经》精义而写出的千古流芳的《文始真经》。

我们还特意从秘传于老子故里一中国河南鹿邑道家内部的手抄古秘本《真源丹功秘笈》中,精选出《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2.老子《道德经》问世以来,注释者不可胜数,但真正理解掌握其精义者稀之又稀。

究其原因,真如中国道学真人吕洞宾祖师所言:“非修者不能传。

”基于此,我们特精选吕洞宾祖师的老子《道德经》秘注本两种敬呈给读者,吕洞宾秘注老子《道德经》,古今中外行家评价甚高,尤以中国太极拳祖师张三丰为最,其用诗赞曰:“多少注家推此本,宝函长护镇昆仑”。

3.世界东方科学的核心机制是“经验科学”,而老子《道德经》内含道家哲学思想和道家内丹养生之道,是世界东方经验科学的精华,故称其为“东方圣经”。

纵观古今中外学习老子《道德经》有大成者,大多是在得道高师亲传之下而有大成,故古语道:“得诀归来好看书。

从《道德经》看老子的养生原则和方法

从《道德经》看老子的养生原则和方法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从《道德经》看老子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卢亚斐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作者简介:卢亚斐(1993.3-),女,汉族,甘肃白银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72-01老子不仅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也是道家养生的创始人。

《道德经》有特殊的生命理性,引导人们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保持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关注人们的生存处境。

老子强调修炼心性对提高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道”教人修心,达到无私、宽容、恬淡、不争的精神境界,强调要与人为善、淡泊名利、排除杂念、心无旁骛,达到“自然”状态,一种不加修饰的初始状态。

一、遵道守德——养生原则(一)遵循“道”,道法自然《老子》区区五千言,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道”来展开。

何为“道”?《老子》在第一章就讲:“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但人们无法言说。

在二十五章,他对“道”又阐发自己的见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宇宙中有一种未知物先天地而生,浑然一体,无声无形,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的运行,是万物的根源,他给这种未知物起名为“道”。

“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惟恍惟惚”的神秘名词,是生命的起源,是万物运动所遵循的轨迹。

“天乃道,道乃久”,只有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

从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可以窥探出其养生原则:人要顺应自然,与万物协调发展。

(二)守道即守德在老子看来,德不仅是君子圣人必备品质,而为“遵道”提供准则,“有道者”是一个有高度修养境界的有德人。

上善若水,老子把具有最高品格的有德人比作是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本,滋养万物。

老子《道德经》中的修道养生和谐思想

老子《道德经》中的修道养生和谐思想

老子《道德经》中的修道养生和谐思想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后退隐著《老子》,亦称《道德经》一书。

“道”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道,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和谐观点。

老子认为“道”是客观规律,同时又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德”就是自身和谐的先天本性,是对于道的性质规律的修炼和认识,本着身与心和谐、情与性和谐、也就是通过自身和谐的修持方法,而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理念。

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博大精深,它包含有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教育、养生、自然和谐等思想体系。

老子善于修道养生,本着身心和谐、道法自然的和谐理念,紫气东来、青牛西去而无终始。

老子遵道贵德,崇尚自然,修道养生的和谐思想理念,充满大智大慧。

现就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修道养生自然和谐思想做以下几点粗浅的分析。

才疏学浅纰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宇宙万物自然和谐的规律1、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第66章和第8章中对水都作了高度评价,(1)借水来赞扬像水一般与自然和谐利万物而不争的无为思想。

在第66章中,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也,以其言下之。

”在第8章中,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认为,崇高的圣人就好像水,水利于万物生长而保持平静,处在人人厌恶的低凹的地方,所以水接近大道万物自然和谐之理。

圣人像水一样谦下、深沉、静默、博大,有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所以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无灾无祸,无忧无虑,无往而不胜。

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清净无为的和谐理念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在《道德经》第44章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千古之谜:老子在《道德经》里暗藏一套养生功法远超九阳真经

千古之谜:老子在《道德经》里暗藏一套养生功法远超九阳真经

千古之谜:老子在《道德经》里暗藏一套养生功法远超九阳真经《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堇。

我们看看从古到今历来人们对这段话的解释:[译文]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

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

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这是人们从哲学或者文学角度理解道德经,所以千古以来一直错误理解这段看起来似是而非的话。

我在解释这段话之前,先简单讲一个不少史书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老子在周朝首都洛阳,当一个管理朝廷图书馆的小官。

当时周朝日渐衰落,诸侯都不把周天子当回事,所谓周朝名存实亡。

周天子控制的地盘,其实只有洛阳城那么大。

老子眼看周朝没落,就离开洛阳,往西朝秦国方向走去,路过武关,被把守武关的首领,尹喜拦住。

尹喜虽然是个武将,但是也学富五车。

史书记载说,尹喜夜观天象,发现紫气从东方而来,化为龙形,滚滚三万里。

所以知道有圣人要经过。

这个神奇的过程不描述了,总之尹喜成功地把老子等到,奉为上宾,听说他要归隐,就苦劝老子:老师您如此渊博多智,何不留下点东西给世人?弟子情愿为老师把您的作品,传播到天下。

老子深感其诚,所以住了三个月,流下了五千言。

尹喜是第一个读到《道德经》的人,书成后,尹喜每日和老子形影不离,把书中不懂的随时请教,三日后,老子骑青牛,飘然西去化胡,无影无踪。

史书上说,尹喜捧着道德经如痴如醉阅读,老子走后没多久,尹喜把妻儿老小用车送回老家,自己把官印挂在武关上,带着《道德经》悄然离去。

显然尹喜没有去传播老子的这本书,他抛妻离子,舍去高官厚禄,一个人南下,从武关走到湖北武当山时,觉得这个地方人少幽静,就留下来搭了个窝棚修炼。

尹喜就是武当的祖师。

只是道德经我读了二十年,上千遍是有的。

我看不出来里面有什么能叫尹喜舍去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去当有了上顿没下顿的修行者。

你想啊,除了当神仙,还有什么比妻妾成群,权倾天下能让人类着迷的?后来修炼道家内丹功,豁然开朗,原来道德经里面有六章,暗藏了阴阳化合生生不息的功法,其神奇之处,绝对不亚于金大侠杜撰的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

老子论养生经

老子论养生经

老子论养生经老子论养生经2007-11-22 20:39老子论养生经话说老聃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

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

有个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垒山上。

住三年,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

众人欲推庚桑楚为君主。

庚桑楚闻之,心中不悦,意欲迁居。

弟子不解,庚桑楚道:“巨兽张口可以吞车,其势可谓强矣,然独步山林之外,则难免网罗之祸;巨鱼,张口可以吞舟,其力可谓大矣,然跃于海滩之上,则众蚁可以食之。

故鸟不厌天高,兽不厌林密,鱼不厌海深,兔不厌洞多。

天高,鸟可以飞矣;林密,兽可以隐矣;海深,鱼可以藏矣;洞多,兔可以逃矣。

皆为保其身而全其生也。

保身全生之人,宜敛形而藏影也,故不厌卑贱平庸、”庚桑楚弟子中有一人,名南荣,年过三十,今日闻庚桑楚养生高论,欲求养生之道。

庚桑楚道:“古人曰:土蜂不能孵青虫,越鸡不能孵鸿鹄,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也。

桑楚之才有限,不足以化汝,汝何不南去宋国沛地求教老聃先生?”南荣闻言,辞别庚桑楚,顶风冒雪,行七日七夜而至老聃居舍。

南荣拜见老聃,道:“弟子南荣,资质愚钝难化,特行七日七夜,来此求教圣人。

”老聃道:“汝求何道?”“养生之道。

”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

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

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

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

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

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

内者,心也;外者,物也。

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

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

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蹦先?闻言,苦心求道之意顿消。

老子的中医养生之道:“吾有三宝,持而保之”

老子的中医养生之道:“吾有三宝,持而保之”

老子的中医养生之道:“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中医养生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了,而从古到今都有很多的人在中医养生上面有一定的研究,老子就是其中一位,他所著的《道德经》更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被人们誉为是万经之王,成就非凡,短短五千言却包括万象玄之又玄。

今天,以中医为切入点,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子的中医养生之道,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蕴深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养生文化相比,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

它融合了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汇集了众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历久弥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名流,从唐宋文人到明清雅士,养生之道被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从老子的恬淡寡欲,到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千金方》,再到白居易的乐天随意、苏东坡的通脱豁达,从古人的这些养生经验中,我们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套健康密码,破译了这套密码,就能找到健康长寿的钥匙。

养生不仅是一种心态,同时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就是说为了保护身体健康而进行的身体锻炼这样。

除了体育运动和合理的饮食之外,养生和精神状态、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从医学角度来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字,但是其中不少的养生观点却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来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论的养生之道,多是对老子学说的发挥,所以称“黄老之学”。

这部分被继承下来的养生之道,其实就是老子在《道德经》当中所说的“三宝”:“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以“慈”养生三宝之首曰“慈”。

所谓慈,就是同情心。

同情心,是你心灵充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同情心,那么你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处于关闭的状态,无法做到理解和宽容,更不用说去帮助别人。

这样,你可能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生气、斗气。

黄信阳:试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思想与方法

黄信阳:试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思想与方法

黄信阳:试析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思想与方法*导读:在中国传统养生典籍中,老子《道德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在中国传统养生典籍中,老子《道德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凹儿)虎,入军不被甲兵;(凹儿)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50章)老子指出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

人从出生到死亡,伴随人生的是人体的九窍(目、耳、鼻、口、前腔、前阴、后阴)四关(四肢);伴随人死亡的也是九窍四关;人为了使生命长久生存而妄动因此导致死亡的,同样是人的九窍四关。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们为了使生命长久地生存而奉养丰厚、享受过分。

原来,曾经听说过擅长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猛虎的伤害,进入军阵战场中不会遭受兵器的杀伤;犀牛在他的身上找不到使用猗角的地方,老虎在他身上找不到使用猛爪的地方,兵器在他身上找不到使用利刃的地方。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善于养生的人没有进入死亡的境地。

由此,老子教以世人以长生久视之道,提出了寡欲以养心、清静以养性、无为以养行(形)、结善以养德、啬精以养气、修道以养神的养生思想和方法,对后世道家和道教养生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寡欲以养心养生的目的除了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有一个纯洁的心灵。

心灵的纯洁是养生的基础,是进行养生的前提,因此在养生筑基时首先强调的是调心功夫。

俗话说心由声造,纷繁芜杂的世界物欲横流,存在着种种诱惑,常常把人心带向迷茫的方向,使人陷入欲望,泯灭自我,难以自拔。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第12章)指出沉溺于五色会使人视觉模糊,乃至于双目失眠;沉溺于五音会使人听觉迟钝,乃至于双耳失聪;沉溺于五味会使人味觉失差,乃至于口生疾病;骑马奔驰而打猎行乐,会使人心神狂躁不安;珍贵和稀有的财物,会使人心生贪欲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因而使人的操行受到损害。

道德经之老子养生

道德经之老子养生

道德经之老子养生在道德经八十一章里有七章是关于养生的,我们来简单讲一下这七章是怎么样来描绘养生的。

既然是养生,老子就先让大家认识一下身体是怎么回事。

在中间有一章,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春天发芽了,那个草是很柔软的。

你看那个小孩子啊,刚生下来,(身体)软不软?但他看树叶到了秋天枯萎了,干的时候,它是软的还是硬的?那一个人离开了世界,他的身体是软的还是硬的?所以老子一开始就用这个自然现象告诉大家,一个东西非常柔软,看似很柔弱的时候,就是它生命力旺盛的时候。

当它变得很强硬、很坚硬的时候,就像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身体慢慢的变冷,就变得坚硬。

植物是这样,动物也是这样的,这是他(老子)用看得见的世界来比喻看不见的世界,所以他说如果一个人要长生,要学会守弱、柔弱。

这个柔弱,就像养生馆这边是不是要按肚子(根部疗法),你们摸摸自己的肚子,如果硬梆梆地有硬块,那就说明也有亚健康状态。

你看看小孩子的肚子是非常柔软的,不光是肚子如此,经络的各个部分也是,特别是我们女士的乳房,如果里面有结块,我们叫(乳腺)增生,时间久了就会引起身体的疾病。

我们看看老子是怎样谈论“柔”的,他举了3个例子:01曲则全很多人说什么叫“曲则全”,我这个人就是很直。

大家试着看一下哦,如果我一路走过去,走到底了。

我就只能照顾到这一排的人,只有10个,那么其他人照顾得到吗?照顾不到就“不全”了,但是你看我可以弯着过来(老师在几排中绕来绕去),旁边的人全都照顾到了。

所以你看如果不用“曲”的方法,就不能照顾全面。

这个时候大家发觉这个柔呢,是不是没有观点?不是没有观点,是我知道做什么,我要照顾到方方面面。

这个“曲”不是委屈,你们的“曲”变成心里委屈了,自己很难受。

这个“曲”是为了照顾到每一个人,这就是“曲则全”。

所以你看智慧的人啊,他不是没有个性,而是处理事情的时候他能考虑到方方面面。

02枉则直第二是是“枉则直”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今天走到这了,要走过去(老师走到桌子前),走到这拦住了。

《道德经》中的养生观(全文)

《道德经》中的养生观(全文)

《道德经》中的养生观(全文)《道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经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同样也包含了丰富的修身养性的养生理论,这些理论被后来的道家发扬光大,被称为道家养生论的鼻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最自由和繁荣的时期,在当时的思想家看来,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的大事,修身养性同样是大事,而且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

实际上古代的先哲们所说的道本身常常是指修身养性之道,《素问》云:“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一段话说的是黄帝等得道的人,他们懂得修身养性,所以能做到形神不离,能长寿到一百岁。

老子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与黄帝一样,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博大的真人。

其《道德经》中也充满了养生的观点,历史上有些关于《道德经》的注家就是从养生的角度来对《道德经》进行注释的,例如汉朝的河上公、晋朝的葛洪等。

那么《道德经》中关于养生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与许多医家和杂家的养生观点不同的是,《道德经》中的一个主要养生观点就是自然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说明养生也应首先取法于自然。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些论述也说明了自然无为是养生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社会环境也鼓励人们不断地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就个人而言,如果欲望难平,人心不足,就会导致纷争不断,从而产生无限的烦恼和灾祸,“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就无法达到一种自然无为的精神状态,也无法达到养生的目的,与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也相去甚远,所以保持自然无为的心态不仅是养生的根本,也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制胜法宝。

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

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

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道家做为中国的本土文化,在其两千余年的历史传承中,不仅有着尊生贵生的传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与经验,值得深入挖掘、研究与整理。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希望对你有用!道家养生十字诀一、德字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

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

若能甘苦如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朴还真,明心见性。

二、养字诀: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三、心字诀: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从炼心始。

心涵动静,心不动则虚极静笃,明心见性,人我两忘,心无其心,无正其心,不为名动心,无心可动则近道矣。

四、善字诀:养善性,存善心,行善事,与人为善,劝人行善,内外存乎善则德行兼备,人人能行善则邪恶自消,国泰民安。

五、无字诀: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

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炼神还虚,炼虚还无。

佛家要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诀,无佛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佛道之最高造诣,归根结底,亦只此一无字诀而已。

六、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

七、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八、寡字诀: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九、淡字诀: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爱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胜心宜淡,无所不淡则无所不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的养生经
?老子的养生经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是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的意思。

我国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蕴深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养生文化相比,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

它融合了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汇集了众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历久弥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名流,从唐宋文人到明清雅士,养生之道被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从老子的恬淡寡欲,到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千金方》,再到白居易的乐天随意、苏东坡的通脱豁达,从古人的这些养生经验中,我们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套健康密码,破译了这套密码,就能找到健康长寿的钥匙。

养生不只是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康那么简单。

除了体育运动和合理的饮食之外,养生和精神状态、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本版将开辟专栏重点将先秦以来一些著名养生专家、中医名家、文人雅士的著作与养生观点予以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养生延年、祛病增龄方面的知识,让更多的朋友们“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著作《道德经》,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

从医学角度来看,《道德经》共八十一章,五千字。

其中不少养生的观点,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来中医著名经典《黄帝内经》所论的养生之道。

多是对老子学说的发挥,所以称“黄老之学”。

《道德经》涉及养生主要有:
一、顺乎自然,祛病延年。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变化规律。

二、少私寡欲,怡淡为上。

老子要求少私念,去贪心,知足常乐。

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伤身损寿之根。

三、静气致柔,以静为正。

老子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最富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是有利于人体的真元之气。

被后世医家称为元气,指导着养生理论,演化成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道家
气功基础。

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

两千多年来不仅一直
成为道家养生的指导思想,而且被我国传统医学所接受,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

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一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如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

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

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四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

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
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

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五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

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六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

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
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七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

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八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上一篇:不花钱的中医养生妙招
下一篇:中医公认的3个不老秘方
老子论养生:道家养生诗一首名家养生(1)——老子王冰与《黄帝内
经》- 易呈的日志- 网易.... 分享冬季养生的6大禁忌
何庆年:从白居易的诗看禅的意境道家养生之道- 道- 北京华藏图书馆——....
9种身体特征与健康相关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秘密
收藏起来吧,实在是太全了
精华啊,不看悔死你!
评论:白酒比塑化剂更有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