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药物研究与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成为了药物研究的关键领域。
本文将探讨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内容。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1 生物利用度的定义生物利用度是指给定给药途径下,药物在体内达到活性形式并发挥作用的程度。
它是衡量药物吸收效率的重要指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1.2 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生物利用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给药途径、生理环境等。
药物的物化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吸附性等会影响其吸收速度和程度。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导致药物在体内吸收和代谢的差异,例如口服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差异很大。
二、药代动力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2.1 药代动力学的定义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为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2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药代动力学的研究通常需要测定一系列参数,如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布容积、血浆半衰期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或药物动力学模型计算获得。
三、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应用3.1 药物制剂优化通过研究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可以评估药物制剂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
根据研究结果,科学家可以优化药物制剂的配方和给药途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2 药物治疗个体化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这部分归因于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
通过研究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代谢差异,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3.3 新药研发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在新药研发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药物的临床试验前,科学家可以通过预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估药物的潜在疗效和安全性。
总结: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药物研究与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一、基本概念(一)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活性物质从药物制剂中释放并被吸收后,在作用部位可利用的速度和程度,通常用血浆浓度-时间曲线来评估。
根据参比标准的不同,生物利用度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1)绝对生物利用度:以同一药物的静脉注射剂为参比制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称为绝对生物利用度。
(2)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同一药物的非血管内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称为相对生物利用度。
(二)生物等效性如果含有相同活性物质的两种药品药剂学等效或药剂学可替代,并且它们在相同的摩尔剂量下给药后,生物利用度(速度和程度)落在预定的可接受限度内,则被认为生物等效。
设置这些限度以保证不同制剂中药物的体内行为相当,即两种制剂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中,一般通过比较受试药品和参比药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根据选定的药动学参数和预设的接受限,对两者的生物等效性作出判定。
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反映暴露的程度,最大血浆浓度C max以及达到最大血浆浓度的时间t max是受到吸收速度影响的参数。
(三)药学等效性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互为药学等效。
具有药学等效性的药物制剂间互称为药学等效剂。
(四)主要的生物用度参数1.t max即达峰时间,指血管外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所对应的时间。
t max可以作为药物吸收速度的近似指标,当药物吸收速度增大时,t max值减小。
2.C max即达峰浓度,系指血管外给药后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对于许多药物,其药理作用和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C max 是药物吸收能否产生疗效的指标,也是评判出现药物中毒的指标。
3.AUC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低的指标,反映活性药物进入体循环的总量。
13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两制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受试者 分 A B 组
周 1 受试制剂 参比制剂
期 2 参比制剂 受试制剂
3制剂3周期 制剂3 二重3 二重3×3拉丁方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受试者 分 组 A B C D E F 周 1 受试制剂A 受试制剂A 受试制剂B 受试制剂B 参比制剂 受试制剂A 受试制剂A 参比制剂 受试制剂B 受试制剂B 2 受试制剂B 受试制剂B 参比制剂 受试制剂A 受试制剂A 参比制剂 受试制剂B 受试制剂B 受试制剂A 受试制剂A 期 3 参比制剂 受试制剂A 受试制剂A 受试制剂B 受试制剂B 受试制剂B 受试制剂B 受试制剂A 受试制剂A 参比制剂
3.试验设计 3.试验设计
• 试验设计目的:减少不同试验周期和个体差异对试验结 试验设计目的: 果的影响。 果的影响。 一个受试制剂与一个参比制剂比较的情况下, 一个受试制剂与一个参比制剂比较的情况下,采用两制 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试验包括3个制剂(2个受试制剂和1个参比制剂)时,宜 试验包括3个制剂( 个受试制剂和1个参比制剂) 采用3制剂3周期二重3 拉丁方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采用3制剂3周期二重3×3拉丁方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 随机:受试者选取、分组及药品使用顺序的随机性 随机:受试者选取、 • 交叉:自身对照 交叉:
1.药学等值性 1.药学等值性(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
药学等值性:同一药物相同剂量制成同一剂型, 药学等值性:同一药物相同剂量制成同一剂型, 在质量评价指标符合规定标准时所具有的质量性质. 在质量评价指标符合规定标准时所具有的质量性质. 药学等值剂:具有药学等值性的制剂。 药学等值剂:具有药学等值性的制剂。 药学等值性是药物制剂质量的基本要求。 药学等值性是药物制剂质量的基本要求。 化学等值并不等于生物学等效。 化学等值并不等于生物学等效。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BA)与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 BE)是药物研究和评估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不同制剂之间的相互替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相关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生物利用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进入生物系统后被有效吸收的比例,即药物到达血液循环中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可以根据不同制剂的药物浓度进行比较评估。
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释放试验、离体小肠模型和生物样品分析等。
体外释放试验可以评估不同制剂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药物溶解度和释放速率;离体小肠模型可以模拟人体小肠环境,研究药物的吸收行为;生物样品分析则通过收集人体血液或尿液样本,检测药物浓度来评估生物利用度。
二、生物等效性的定义和评价方式生物等效性是指不同制剂中相同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可比性。
一般来说,如果两个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似,且在治疗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可以认为它们具有生物等效性。
生物等效性的评价通常采用交叉设计、随机配对和计量/非计量类型的研究。
交叉设计可以减小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随机配对则可以保证研究组的可比性;计量/非计量研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剂量制剂的疗效差异来评估生物等效性。
三、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因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化学性质、制剂类型、给药途径、药物代谢酶活性等。
化学性质方面,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和稳定性等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制剂类型方面,如固体制剂、控释制剂、注射剂等也会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产生影响;给药途径则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药物代谢酶活性可能导致个体差异性。
四、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指标。
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

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它衡量了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药物剂型的选择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副作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生物利用度的定义、评价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定义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和利用的比例。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剂型特点、给药途径、肠道吸收和肝脏代谢等。
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旨在评估药物剂型在体内的发挥作用的效果。
二、评价方法1. 绝对生物利用度评价绝对生物利用度评价是通过比较药物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物浓度来评估药物的吸收程度。
一般采用体内动力学参数(如消除速率常数、药物半衰期等)和药物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绝对生物利用度。
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药物在体内无肝脏首过消除的情况。
2. 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是通过比较不同剂型在相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来评估药物剂型的差异。
一般采用药物曲线下面积(AUC)或最大药物浓度(Cmax)来评价相对生物利用度。
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药物在体内存在肝脏首过消除的情况。
3. in vitro评价除了临床试验中的体内评价方法外,还可以使用in vitro评价来预测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
常见的in vitro评价方法包括肠道模型、Caco-2细胞渗透实验和肝脏微粒体酶系统等。
三、应用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1. 药物研发药物研发阶段需要评价不同剂型的生物利用度,以选择最佳的剂型。
通过评价不同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可以优化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效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2. 临床应用在药物临床应用中,药物剂型的选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评价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选择最适合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以增强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四、总结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效评价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效评价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活性成分与辅助药材或基质相结合,通过适当的制备工艺制成的药品形式。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评价对于给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判至关重要。
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准确评价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对于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一、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并产生药效的程度和速率。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生物利用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来实现。
药动学研究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过程,通过测定药物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曲线,计算药物的药动学参数来揭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效学研究则通过观察和测定药物对目标生物体的效应来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本身的特性、给药途径、制剂性质以及个体差异等。
药物的化学性质、溶解度、脂溶性、稳定性等物理化学特性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和渗透,进而影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不同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生物利用度,例如经口给药途径的药物会经过胃肠道吸收,而经皮给药途径的药物经过皮肤渗透。
此外,制剂性质如制剂的pH值、粒径、溶解度等也会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
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代谢能力等因素,也会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
二、药物制剂的药效评价药效评价(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是评价药物对目标生物体的治疗作用和效果。
药物制剂的药效评价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药效评价主要包括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等。
药理学研究通过对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揭示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评价药物对目标生物体的治疗效果。
毒理学研究则评价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安全性,以确定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适用性和风险。
固体制剂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影响因素

固体制剂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影响因素固体制剂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口服后,进入体内被吸收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是评价药物口服给药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和安全性。
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 药物的物化性质:药物的溶解度、离子化程度以及颗粒度等物化性质会影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溶解速度和程度。
药物必须先在溶液中解离溶解,然后才能被吸收。
对于低溶解度药物而言,溶解速度可能成为限制吸收的瓶颈,这会导致生物利用度下降。
2. 肠道黏膜屏障:肠道黏膜是药物的主要吸收场所,它具有生物膜和由细胞间连接形成的屏障。
药物在肠道中必须通过这个屏障才能进入血液循环。
屏障的通透性和吸附能力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一些药物通过主动转运或被动扩散进入肠道细胞,而另一些药物可能倾向于被吸附或被酶降解。
3. 肠道蠕动和排空速度:肠道蠕动和排空速度与药物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密切相关。
如果药物在胃肠道内时间过短,吸收的机会就会减少。
相反,如果药物停留时间过长,可能会被肠道细菌酶解或排泄。
因此,肠道蠕动和排空速度对于药物吸收的生物利用度有重要影响。
4. 肠道酸碱度:胃酸通常会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
药物的酸碱度会影响其在胃酸中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一些药物需要在胃酸的存在下才能完全溶解,从而被吸收。
然而,胃酸也可能导致药物的降解,降低生物利用度。
5. 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在体内经历代谢过程,主要通过肝脏酶系统进行。
代谢过程中,药物可能发生转化,丧失或增强其药物活性。
同时,一些药物会相互作用,并对代谢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6. 肠道饮食状态:饮食状态对于固体制剂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具有显著影响。
高脂肪饮食可促进脂溶性药物的吸收,而高纤维饮食可能减缓药物吸收。
综上所述,固体制剂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对于研发新药和制定临床用药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是药物研发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们帮助评估不同药物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对疾病的疗效,为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概念入手,介绍常用的评价方法,并探讨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药物经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后在体内有效可用部分的比例。
它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
由于不同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制剂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过程,因此生物利用度的评价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常见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包括药物浓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
二、生物等效性的概念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是指不同药物制剂在体内释放相同药物活性成分的速率和程度相似,从而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和疗效。
换句话说,它评估了不同药物制剂的药效学差异。
生物等效性试验通常通过比较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如Cmax(最高血药浓度)、Tmax (最高血药浓度出现的时间)和AUC(药物在体内曲线下面积)等指标来进行。
三、评价方法1. 药物浓度法药物浓度法是一种直接测量血浆或尿液中药物浓度的方法。
通过采集给药后一定时间内的血样或尿样,并测定药物的浓度变化,可以获得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信息。
通常采用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来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并计算相应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评价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方法。
它通过检测药物在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中的代谢产物,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和排泄速率等信息。
这有助于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特征。
四、应用与展望1. 临床应用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制剂,提高药物疗效和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新药的研发与监管,生物等效性试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药代动力学性能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药代动力学性能研究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性能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指标。
生物利用度指的是药物在体内吸收的程度和速度,而药代动力学性能则是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性。
本文将以这两个方面为主线,系统探讨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药代动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一、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治疗效果。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制剂的制备工艺、给药途径等。
研究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采用体内和体外两种方法。
1. 体内方法体内方法是指通过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来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狗和猴子等。
动物实验可以通过给药途径、剂量和时间的不同来模拟人体内的吸收过程,从而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 体外方法体外方法是指通过体外实验来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常用的体外方法包括离体肠道模型、体外膜扩散实验和体外溶出实验等。
离体肠道模型可以模拟人体肠道的吸收环境,评估药物在不同制剂条件下的生物利用度。
体外膜扩散实验可以评价药物的体外渗透性和吸收速度。
二、药物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性能研究药代动力学性能指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性。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能与其疗效和安全性密切相关,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药代动力学性能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的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蛋白结合性、组织亲和力和血流动力学等。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可以通过放射性示踪剂来研究,也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来评估。
2. 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的主要机制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甲基化等。
药物代谢可以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来研究,例如利用肝微粒体和酶标仪来评估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3.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被排除的过程。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

附录三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生物利用度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进入血液的速率和程度。
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的剂量,反映其吸收速率和程度的主要动力学参数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口服或其他非脉管内给药的制剂,其活性成分的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制剂工艺、药物粒径、晶型或多晶型,处方中的赋形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包衣材料、溶剂、助悬剂等。
生物利用度是保证药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生物等效性则是保证含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质量一致性的主要依据。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概念虽不完全相同,但试验方法基本一致。
为了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何种药物制剂需要进行生物等效性或生物利用度试验,可根据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要求进行。
进行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临床实验室和分析实验室,应提供机构名称以及医学、科学或分析负责人的姓名、职称和简历。
一、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定量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和灵敏度,是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成功的关键。
首选色谱法,如HPLC、GC以及GC-MS、LC-MS、LC-MS-MS 联用技术,一般应采用内标法定量。
必要时也可采用生物学方法或生物化学方法。
由于生物样品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内源性物质(如无机盐、脂质、蛋白质、代谢物)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生物样品测定,所以必须根据待测物的结构、生物介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建立适宜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
1.专属性必须证明所测定的物质是原形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源性物质和相应的代谢物不得干扰样品的测定。
对于色谱法至少要提供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物质色谱图(注明浓度)及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
对于复方制剂应特别加强专属性研究,以排除可能的干扰。
对于LC-MS和LC-MS-MS方法,应着重考察基质效应。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研究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是药物研发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生物利用度指的是药物在体内被有效吸收和利用的程度,而溶出度则是指药物在药物制剂中的释放速率。
这两个参数对于药物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对于药物制剂的开发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关注这两个参数,以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和分布后进入循环系统的百分比。
生物利用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给药途径和药物的释放速率等。
研究生物利用度可以通过体内外动态试验、药代动力学模型和生物等效性评价等方法。
3. 药物溶出度的研究药物溶出度是指药物在制剂中释放的速率。
溶出度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溶出度。
通过体外溶出试验和离体释放试验等方法可以研究药物的溶出度。
4. 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的因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溶解度、渗透性、稳定性以及给药途径等都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
制剂的配方、制剂的释放速率、溶剂的选择和制备工艺等因素对药物的溶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5. 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的关系药物的溶出度决定了药物是否能够被有效释放,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进而影响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通过研究药物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药物制剂的开发和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6. 药物制剂的开发与优化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对于药物制剂的开发和优化至关重要。
通过对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的研究,可以优化药物的制剂配方、制备工艺和给药途径,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生物利用度指的是给定剂量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并达到有效浓度的程度,而生物等效性则是指不同制剂中相同药物在体内表现出相似的生物效应。
这两个参数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也对制药工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药物吸收过程是药物进入体内的第一步,对于口服剂型特别重要。
药物在胃肠道的溶解度、稳定性以及肠道对药物的吸收性能均会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一些特殊的制剂技术,如缓释剂型、控释剂型等,可以优化药物的吸收性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此外,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也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性和浓度的维持时间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药物代谢和排泄则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和剂量的调整。
因此,在一种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通过体内外试验研究药物各个环节的药动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以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二、生物等效性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主要是对不同制剂中相同活性成分的生物效应进行比较和评价。
对于相同活性成分的药物,在治疗上应该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需要证明不同制剂之间的生物等效性。
生物等效性测试通常采用同样的给药途径,比较不同制剂在体内的药物浓度、药效及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
生物等效性测试的结果往往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制剂工艺相关。
相同的活性成分,如果制剂工艺不同,药物在体内释放速度和吸收速度可能有所不同,导致药物浓度差异,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效应。
因此,在制剂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不同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
三、药物制剂研发中的挑战与展望药物制剂研发中,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常常会面临一些挑战。
不同患者个体之间的变异性和药物的代谢差异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出差异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并发挥作用的程度,是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研究药物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可以优化药物的给药方式,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生物利用度的定义和意义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和利用的程度,通常用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大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
Cmax可以反映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强度,AUC则是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对于药物剂型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特性可以指导药物剂型的选择,确定最佳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此外,生物利用度的评价也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预测,对于合理用药和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药物制剂中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1. 体内血药浓度监测法体内血药浓度监测法是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动物或人体内的血样,在一定时间内测定药物的浓度变化,然后根据药物的消除动力学参数计算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 小鼠单次给药法小鼠单次给药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
将药物以适当剂量静脉、口服或者其他给药途径给小鼠,然后采集血样进行浓度测定,计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药动学建模和仿真药动学建模和仿真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预测和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
通过建立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得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给药方法的最优化策略。
三、药物利用度研究的应用1. 新药剂型开发通过研究药物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物利用度,可以确定最佳的药物剂型。
例如,对于口服给药的药物,如果发现生物利用度较低,可以采取控释技术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 临床合理用药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通过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特性,医生可以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和剂量,实现药物的快速和有效治疗。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治疗效果的程度,是评价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指标。
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对于新药的开发和现有药物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进行探讨,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药物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经过给药途径进入体内血液循环的过程。
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有不同的影响,如口服、皮肤贴剂、注射等。
此外,药物的化学性质和制剂的性质也会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以口服药物为例,在胃肠道内药物吸收的过程中,药物需要克服胃酸的破坏和肠道吸收障碍等因素。
因此,药物制剂的选择、酸碱度的调节以及辅助吸收剂的添加等都可以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显著影响。
二、药物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药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液循环、药物蛋白结合率、组织通透性等。
药物分布的不均匀性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不一致。
药物制剂的选择和制剂中的辅助成分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分布情况来优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例如,脂质体制剂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脂溶性来提高药物在脂质组织中的分布,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三、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通常通过肝脏内的酶系统进行。
药物代谢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酶的活性差异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制剂的设计可以通过影响药物的代谢来调节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例如,缓释制剂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减少药物的代谢速度,从而延长药效。
四、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被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肺脏等途径进行。
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和排泄速率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制剂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排泄途径来优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例如,酸性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尿液的pH值来影响药物在肾脏的排泄率。
总之,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是药物开发和优化的关键步骤。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药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评估不同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判断其生物等效性,对于临床用药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围绕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展开探讨。
一、药物制剂及其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与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方法混合制成的药物剂型。
不同的制剂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着重要影响。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进入体内后,被吸收到血液中并达到作用部位的程度。
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包括制剂的溶解度、稳定性、溶出度、吸收速度等。
1.1 制剂的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药物的溶解度是指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制剂的溶解度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特性,还受到制剂配方的影响。
充分溶解的药物更容易被吸收,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因此,在制剂研发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溶剂、辅料以及优化制剂配方,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1.2 制剂的稳定性与生物利用度药物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对于生物利用度起着重要作用。
若药物在制剂中易分解、失活或发生其他化学反应,则会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因此,在制剂研发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辅料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其在体内的存在时间,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1.3 制剂的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制剂的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从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速度和程度。
药物的溶出度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优化制剂的溶出度,可以通过改变制剂的制备工艺、粒径以及添加辅料等方法来实现。
二、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指在给药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制剂之间的药效学效应的一致性。
通常情况下,生物等效性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制剂的体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药物的峰浓度、面积下曲线等来评价。
生物等效性是评价药物制剂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2.1 生物等效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生物等效性是衡量两个药物制剂之间的相似性的指标。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是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生物利用度是指给定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而生物等效性评价则是指同一药物在不同制剂或不同批次之间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等参数的比较。
对于药物制剂的开发和评价,准确评估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对于保证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判断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生物利用度的评价可以通过体内外两种方法进行。
1.1 体内方法体内方法是指通过给予动物某种药物剂量,然后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以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典型的体内方法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法和尿排除率法。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通过测定动物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生物利用度的各项参数,如AUC(Area Under the Curve)和Cmax(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等。
尿排除率法是一种通过测定给药后药物在尿液中的排泄率来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根据药物在尿液中的排泄速率和累积排泄量,可以计算出药物生物利用度。
1.2 体外方法体外方法是指通过模拟体内条件,使用体外实验系统,如肠道模型、胃溶解度试验等,来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肠道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体外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通过模拟体内肠道的生理条件,如 pH 值变化、胆盐含量等,可以评估药物在肠道中的溶解度、渗透性和吸收率等指标。
二、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是指比较不同制剂或不同批次的药物之间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等参数,从而判断它们在体内的效果是否相同或接近的过程。
生物等效性评价对于不同剂型的药物以及药物的批间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2.1 体内参数比较体内参数比较方法是通过测定给药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评估不同制剂或不同批次之间的生物等效性。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提高策略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提高策略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了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人员和制药公司一直在进行各种策略的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提高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策略。
一、物理改性策略物理改性是指通过改变药物制剂的物理性质,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常用的物理改性策略包括微粒化、固体分散体制剂和纳米制剂等。
1. 微粒化微粒化是将药物粒度控制在微米级别的制剂。
微粒化制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短的扩散距离,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速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2. 固体分散体制剂固体分散体制剂是通过将药物粉末分散在无水基质中,形成均匀的颗粒悬浊液。
这种制剂可以增加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和吸收。
3. 纳米制剂纳米制剂是将药物制剂粒径控制在纳米级别的制剂。
纳米制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短的扩散距离,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二、化学修饰策略化学修饰策略是通过对药物分子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来提高其溶解度、稳定性和吸收性。
常用的化学修饰策略包括糖基化、脂质化和酯化等。
1. 糖基化糖基化是将药物分子中的羟基或胺基改造成糖基,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糖基化的药物在体内往往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2. 脂质化脂质化是将药物分子与一种或多种脂质结合,形成脂质体制剂。
脂质体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3. 酯化酯化是将药物分子与酸酐或酸化合物反应生成酯化物,以提高药物的脂溶性和吸收性。
酯化的药物可以通过脂溶性途径进入细胞,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三、制剂优化策略制剂优化策略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来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1. 控释制剂控释制剂是一种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制剂。
通过采用控释制剂,药物可以以稳定的速率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吸收机制

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吸收机制口服固体制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了解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吸收机制对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机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口服药物的机制和应用。
一、生物利用度的定义和评价方法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口服后被吸收到体内循环系统的程度,通常以药物在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来衡量。
它是评价药物给药途径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F = (AUC口服/AUC静脉) × 100%。
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包括药物的血浆和尿液浓度测定、药物在体内吸收的速度和程度的测量以及生物等效性研究等。
这些方法都旨在确定药物在经过口服给药后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
二、口服固体制剂的吸收机制1. 药物的释放:口服固体制剂的首要任务是释放药物,使其在胃肠道中溶解出来,从而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固体制剂的特性、胃肠道内的环境和药物本身的特性。
2. 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是口服固体制剂吸收的重要因素。
溶解度低的药物会限制其吸收速度和程度。
因此,药物的选择和制剂设计应考虑到药物的溶解性,以提高其吸收效率。
3. 药物的通透性:口服给药涉及到药物通过肠道上皮层进行吸收。
肠道上皮层由一层细胞紧密排列而成,限制了药物分子的通过。
药物要通过肠道上皮层,必须克服这种屏障。
因此,药物的通透性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
4. 药物与药物转运体的相互作用:一些药物需要通过转运体进入肠道细胞,然后被排出或吸收。
药物与这些转运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
药物转运体的表达和功能的变化可能导致药物吸收的差异性。
5. 肠道通道与吸收:肠道通道是一种通过胃肠道进入体内的非细胞介导的吸收途径。
这一途径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对低溶解度和弱酸性或弱碱性的药物。
三、影响口服固体制剂吸收的因素1.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其在胃肠道中的溶解度和吸收性。
固体制剂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及影响因素

固体制剂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及影响因素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之一,特别是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通过口服进入消化道,经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和吸收过程,药物成分才能被有效地吸收到血液中,发挥治疗作用。
生物利用度是衡量药物在体内起效的程度,对于固体制剂而言,口服的生物利用度特别重要。
本文将探讨固体制剂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影响因素。
一、固体制剂口服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给药途径后药物进入体内并能达到生物活性部位的程度。
在固体制剂口服的情况下,生物利用度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药物的溶解度:溶解度是指药物在给定温度和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对于固体制剂来说,药物在胃酸的作用下需要溶解才能被有效吸收。
因此,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着其口服的生物利用度。
溶解度低的药物往往吸收较差,生物利用度也会相应降低。
2.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在消化道内受到胃酸和胃肠道酶的作用,容易发生分解和变性,影响药物的吸收。
因此,固体制剂的稳定性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稳定性差的药物容易被分解,不仅吸收率低,药效也往往不稳定。
3. 药物的可透过性:药物口服后需要通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此药物的可透过性也是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
药物的可透过性与其分子量、极性和脂溶性等特性相关。
分子量小、疏水性较高的药物更容易通过肠壁吸收,生物利用度较高。
4. 肠道通透性:肠道通透性指的是药物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肠道通透性受到胃肠道黏膜的结构和肠道对药物运输的规则影响。
例如,肠道黏膜上的毛细胞具有非常丰富的绒毛,可以增加吸收表面积,提高吸收速度。
此外,肠道壁上还存在各种吸收载体和脂质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
5. 肠道代谢:在吸收后,药物还需要逃过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
部分药物在肠道和肝脏中受到代谢酶的作用,导致药物的部分分解和失活。
肠道代谢的程度和肠道细菌群的作用都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总分:3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1,分数:21.00)1.用尿药法来测定生物等效性时,集尿时间为∙A.5个半衰期∙B.7个半衰期∙C.9个半衰期∙D.11个半衰期∙E.13个半衰期(分数:1.00)A.B. √C.D.E.解析:2.公式F=[(Xu∞)T/(Xu∞)iv]×100%为∙A.血药法测定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B.血药法测定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C.尿药法测定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D.尿药法测定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E.血药法测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分数:1.00)A.B.C. √D.E.解析:3.精密度考察结果用RSD表示,在生物样品测定时RSD应小于∙A.20%∙B.15%∙C.10%∙D.5%∙E.2%(分数:1.00)A.B. √C.D.E.解析:4.生物等效性研究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为克服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通常采用双周期的交叉实验∙B.两个周期间为洗净期∙C.洗净期要大于药物4~5个半衰期∙D.半衰期小的药物间隔一周∙E.实验前应禁食(分数:1.00)A.B.C. √D.E.解析:5.两种制剂AUC比值在多少范围内可认为生物等效∙A.70%~130%∙B.70%~145%∙C.80%~120%∙D.90%~110%∙E.100%(分数:1.00)A.B.C. √D.E.解析:6.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A.每次用药量加倍∙B.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D.延长给药间隔时间∙E.每次用药量减半(分数:1.00)A.B.C. √D.E.解析:7.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描述,哪一条是正确的∙A.所有制剂,必须进行生物利用度检查∙B.生物利用度越高越好∙C.生物利用度越低越好∙D.生物利用度应相对固定,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医疗应用∙E.生物利用度与疗效无关(分数:1.00)A.B.C.D. √E.解析:8.研究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有∙A.血药浓度法∙B.尿药速率法∙C.尿药亏量法∙D.药理效应法∙E.均可(分数:1.00)A.B.C.D.E. √解析:9.生物利用度实验受试者选择∙A.男女各半,年龄19~40岁,健康∙B.男性,年龄19~40岁,健康∙C.男女各半,年龄25~35岁,健康∙D.男女各半,年龄不限,健康∙E.女性,年龄25~35岁,健康(分数:1.00)A.B. √C.D.E.解析:10.与药物吸收快慢有关的参数为∙A.Cmax∙B.Cmin∙C.Tp∙D.Css∙E.AUC(分数:1.00)A.B.C. √D.E.解析:11.哪些不是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蛋白结合(分数:1.00)A.B.C. √D.E.解析:12.下列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E.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分数:1.00)A.B.C. √D.E.解析:13.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是指∙A.药物的类型(如酯或盐、复盐等)∙B.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晶型等)∙C.处方中所加的各种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药物剂型的种类及用法和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 √解析:14.如两个受试制剂与一个标准制剂比较时∙A.必须进行交叉实验∙B.3×3拉丁方实验设计∙C.必须多选择受试对象∙D.分别进行交叉实验比较∙E.不可这样安排实验(分数:1.00)A.B. √C.D.E.解析:15.下列哪些影响生物利用度的测定∙A.食物∙B.饮水∙C.活动∙D.均不影响∙E.均影响(分数:1.00)A.B.C.D.E. √解析:16.哪些是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因素∙A.剂型∙B.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解∙C.首过作用∙D.年龄∙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 √解析:17.公式F=(AUCT/AUCR)×100%为∙A.血药法测定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B.血药法测定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C.尿药法测定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D.尿药法测定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E.血药法测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分数:1.00)A.B. √C.D.E.解析:18.两种制剂Cmax比值在多少范围内可认为生物等效∙A.70%~130%∙B.70%~145%∙C.80%~120%∙D.90%~110%∙E.100%(分数:1.00)A.B. √C.D.E.解析:19.用尿药法来测定生物等效性时,集尿时间为∙A.一周∙B.两周∙C.三天∙D.48小时∙E.不一定(分数:1.00)B. √C.D.E.解析:20.公式F=(AUCT/AUCiv)×100%为∙A.血药法测定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B.血药法测定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C.尿药法测定药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D.尿药法测定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E.血药法测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分数:1.00)A. √B.C.D.E.解析:21.生物等效性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两种产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没有差别∙B.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上没有差别∙C.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与速度上没有差别∙D.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剂量的药剂等效产品,它们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显著差别∙E.两种产品在消除时间上没有差别(分数:1.00)A.B.C.D. √E.解析:二、B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三、A.CmaxB.KC.TPD.V(总题数:5,分数:2.50)22.与药物消除速度有关的参数(分数:0.50)A.B. √C.D.E.解析:23.与药物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有关的参数(分数:0.50)A. √B.C.D.E.解析:24.与药物吸收程度有关的参数(分数:0.50)A.B.C.D.E. √解析:25.与药物吸收速度有关的参数(分数:0.50)A.B.C. √D.E.解析:26.与药物分布有关的参数(分数:0.50)A.C.D. √E.解析:四、A.以静脉注射为参比制剂,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比B.以市售质量较好的制剂为参比制剂,两种制剂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比C.血管外给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率D.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剂量,其吸收速度各程度没有明显差别E.指同一药物相同剂量制成同一剂型,但非活性成分不一定相同,在含量、纯度、崩解、溶出速率符合同一规定标准的制剂(总题数:5,分数:2.50)27.绝对生物利用度(分数:0.50)A. √B.C.D.E.解析:28.药剂等效性(分数:0.50)A.B.C.D.E. √解析:29.生物利用度(分数:0.50)A.B.C. √D.E.解析:30.生物等效性(分数:0.50)A.B.C.D. √E.解析:31.相对生物利用度(分数:0.50)A.B. √C.D.E.解析:五、X型题(总题数:9,分数:9.00)32.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分析方法要求研究(分数:1.00)A.特异性√B.准确性√C.灵敏度√D.稳定性√E.精密度√解析:33.进行生物利用度实验时,下列哪几项是进行合理的体内实验分组和交叉实验给药安排(分数:1.00)A.不论进行动物或志愿者人体实验,均应经过严格健康检查随机分组√B.比较研究时要交叉实验√C.各样品实验后,要根据生物半衰期的长短安排洗净期√D.规定标准餐√E.实验前禁服的药品√解析:34.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分数:1.00)A.方差分析√B.T检验C.双单侧检验√D.F检验E.贝叶斯分析√解析:35.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分数:1.00)A.药物的化学稳定性√B.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解√C.肝脏的首过效应√D.制剂处方组成√E.非线性特征药物√解析:36.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有哪些(分数:1.00)A.药物在胃肠道内的分解√B.肝脏首过效应√C.非线性特性的影响√D.实验动物的选择√E.年龄,疾病,种族√解析:37.缓释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应进行(分数:1.00)A.单剂量试验√B.多剂量试验√C.稳态研究√D.高脂饮食√E.交叉实验√解析:38.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用哪些指标全面评价(分数:1.00)A.Cmax √B.CminC.Tp √D.CssE.AUC √解析:39.下列那种药物必作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分数:1.00)A.溶解度小于5mg/ml的药物√B.主药成分比例大的药物C.有特定吸收部位的药物√D.胃肠中不稳定的药物√E.溶出快的药物解析:40.定量检测限是指(分数:1.00)A.可检测符合准确度各精密度要求的最低药物浓度√B.至少能测定3~5个半衰期√C.至少能测定7个半衰期D.能测定1/10~1/20的Cmax的浓度√E.信噪比3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