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向量应用举例(二)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四课件:第2章§7 向量应用举例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四课件:第2章§7 向量应用举例

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 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元素. 简述:形到向量 向量的运算 向量和数到形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3 一架飞机从A地向北偏西60o的方向飞行1000km到 达B地,然后向C地飞行。设C地恰好在A地的南偏西60o, 并且A,C两地相距2000km,求飞机从B地到C地的位移. 分析
PQ y0 - y1
PQ x0 - x1
例题讲解
例1 求P 1, 2 到直线l: 2 x y 1 0的距离.
解: x0 1, y0 2 , A 2 ,B 1,C 1.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d 2 1 1 2 1 2 1
么?
几何问题向量化 向量运算关系化
向量关系几何化.
铁路
仓库
l
仓库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定是垂 线段哟!
l
.M
点到直线的距离
y
l : Ax+By+C=0
.M
o
(x0,y0)
x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已知点M(x0, y0)和直线l:Ax+By+C=0.
则P点到直线 l 的距离d为:
d=
Ax 0 + By 0 + C A +B
d PM n0 x0 x , y0 y A x 0 x B y0 y A B
2 2
, 2 2 2 2 A B A B A B A2 B 2

Ax0 By0 Ax By
又因为P x , y 为l 上任意一点,所以c Ax By , Ax0 By0 C 故d . 2 2 A B

7.2向量的应用举例

7.2向量的应用举例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 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 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元素。
物理中的向量方法
(1)利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步骤:①问题转化,即把 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②建立模型,即建立以向量为载 体的数学模型;③求解参数,即求向量的模、夹角、数量积 等;④回答问题,即把所得的数学结论回归到物理问题.
=3×(-13)+4×(-15)=-99 J, W2=F2·s=(6,-5)·(-13,-15)
=6×(-13)+(-5)×(-15)=-3 J. (2)W=(F1+F2)·s=F1·s+F2·s=W1+W2=-102 J.
自测自评
1.△ABC 中,若(C→A+C→B)·(C→A-C→B)=0,则△ABC 为
解析: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π2-θ,故功为|F|·|s|·cos(2π- θ)=|F|·|s|·sinθ.
答案:B
5.一艘船从 A 点出发以 2 3 km/h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 的方向行驶,而船实际行驶速度的大小为 4 km/h,则河水的 流速大小为___2__k_m_/_h.
解析:
由图可知 v 水=2 km/h.
2.7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目标定位
目标要求 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能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力向量、速度向量等物理问题. 3.体会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了解向量是一 种处理几何、物理等问题的工具,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4.向量的应用,主要是用向量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与物 理中的某些问题,作为知识的交融,不论从什么角度,都是 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向量 7 向量应用举例 7.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7.2 向量的应用举例练习

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向量 7 向量应用举例 7.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7.2 向量的应用举例练习

7.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7.2 向量的应用举例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已知直线l :5x -y -7=0,向量P =(k +1,2k -3),且P ∥v ,则k 的值为(向量v 为l 的方向向量)( )A .73 B .136C .163D .-83解析:l 的方向向量v =(1,5),由v 与P 平行得 5(k +1)=2k -3.解得k =-83.答案:D2.和直线3x -4y +7=0平行的向量a 及垂直的向量b 分别是( ) A .a =(3,4),b =(3,-4) B .a =(-3,4),b =(4,-3) C .a =(4,3),b =(3,-4) D .a =(-4,3),b =(3,4)解析:直线3x -4y +7=0的方向向量为(4,3),法向量为(3,-4),故a =(4,3),b =(3,-4).答案:C3.在△ABC 中,(BC →+BA →)·AC →=|AC →|2,则△ABC 一定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BC →+BA →)·AC →=|AC →|2,则AC →·(BC →+BA →-AC →)=0,即AC →·(BC →+BA →+CA →)=0,∴2AC →·BA →=0,∴AC →⊥BA →,∴∠A =90°.故选C .答案:C4.点P 在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向量v =(4,-3)(即点P 的运动方向与v 相同,且每秒移动的距离为|v |个单位).设开始时点P 的坐标为(-10,10),则5秒后点P 的坐标为( )A .(-2,4)B .(-30,25)C .(10,-5)D .(5,-10)解析:设5秒后点P 运动到点A ,则PA →=PO →+OA →=5v =(20,-15),∴OA →=(20,-15)+(-10,10)=(10,-5).答案:C5.设a ,b ,c 为同一平面内具有相同起点的任意三个非零向量,且满足a 与b 不共线,a ⊥c ,|a |=|c |,则|b ·c |的值一定等于( )A .以a ,b 为两边的三角形的面积B .以b ,c 为两边的三角形的面积C .以a ,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D .以b ,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析:∵|b ·c |=|b |·|c |·|cos θ|,如图,∵a ⊥c ,∴|b |·|cos θ|就是以a ,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高,而|a |=|c |,∴|b ·c |=|a |(|b |·|cos θ|),∴|b ·c |表示以a ,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故选C . 答案:C6.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 1,F 2,F 3(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 1,F 2成60°角,且F 1,F 2的大小分别为2和4,则F 3的大小为( )A .6B .2C .2 5D .27解析:∵F 1+F 2+F 3=0,∴F 3=-(F 1+F 2),∴|F 3|2=(F 1+F 2)2=F 21+F 22+2F 1·F 2=4+16+2|F 1|·|F 2|·cos60°=20+2×2×4×12=28.∴|F 3|=27. 答案:D 二、填空题7.已知作用在A (1,1)点的三个力F 1=(3,4),F 2=(2,-5),F 3=(3,1),则合力F =F 1+F 2+F 3的终点坐标为________.解析:F =F 1+F 2+F 3=(8,0).又∵起点坐标为A (1,1),∴终点坐标为(9,1). 答案:(9,1)8.已知|a |=1,|b |=2,且a ⊥(a +b ),则向量a 与向量b 夹角的大小是________. 解析:设a 与b 夹角为θ,则a ·(a +b )=a 2+a ·b =1+2cos θ=0,整理得cos θ=-22,∴θ=3π4. 答案:3π49.如图,△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AB =2,AC =3,则AO →·BC →等于________.解析:AO →·BC →=AO →·(AC →-AB →)=AO →·AC →-AO →·AB →,因为OA =OB ,所以AO →在AB →上的投影为12|AB →|,所以AO →·AB →=12|AB →|·|AB →|=2,同理AO →·AC →= 12|AC →|·|AC →|=92,故AO →·BC →=92-2=52. 答案:52三、解答题10.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证:AF ⊥DE .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ABCD 边长为a ,则B ,D ,C 的坐标分别为(a,0),(0,a ),(a ,a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E ⎝ ⎛⎭⎪⎫a 2,0,F ⎝ ⎛⎭⎪⎫a ,a 2.从而DE →=⎝ ⎛⎭⎪⎫a 2,0-(0,a )=⎝ ⎛⎭⎪⎫a 2,-a ,AF →=⎝⎛⎭⎪⎫a ,a 2-(0,0)=⎝ ⎛⎭⎪⎫a ,a 2,∴DE →·AF →=a2×a +(-a )×a 2=0.∴DE →⊥AF →,故AF ⊥DE .11.已知A 、B 、C 是坐标平面上的三点,其坐标分别为A (1,2),B (4,1),C (0,-1). (1)求AB →·AC →和∠ACB 的大小,并判断△ABC 的形状; (2)若M 为BC 边的中点,求|AM →|.解:(1)由题知,AB →=(3,-1),AC →=(-1,-3), ∴AB →·AC →=(3,-1)·(-1,-3)=-3+3=0. 设向量CA →、CB →夹角为θ, 根据夹角公式cos ∠ACB =cos θ=CA →·CB→|CA →||CB →|.∵CA →=(1,3),CB →=(4,2),∴cos ∠ACB = 4+610×20=22,∴∠ACB =π4. ∵AB →·AC →=0,∴AB →⊥AC →,即AB ⊥AC . 又∵|AB →|= 32+(-1)2=10, |AC →|= (-1)2+(-3)2=10. ∴|AC →|=|AB →|,即AC =AB ,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M 为BC 的中点,∴M (2,0),∴AM →=(1,-2),∴|AM →|=1+4= 5.12.已知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36,E 为AB 中点,点F 在BC 上,且BF ∶FC =2∶1,AF 与EC 相交于点P ,求四边形APCD 的面积.解:分别以AB 、AD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坐标系.∵正方形面积为36,∴其边长为6. 则B (6,0),C (6,6),E (3,0),F (6,4),∴AF →=(6,4),EC →=(3,6), 设P (x ,y ),则AP →=(x ,y ), EP →=(x -3,y ),由于AP →∥AF →,且EP →∥EC →,∴⎩⎪⎨⎪⎧4x -6y =0,6(x -3)-3y =0,解得⎩⎪⎨⎪⎧x =92,y =3.∴S △APE =12×3×3=92,S △BCE =12×3×6=9.∴S 四边形APCD =36-92-9=452.能力提升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 →|=2|AB →|=2,∠OAB =2π3,BC →=(-1,3).(1)求点B ,C 的坐标;(2)求证:四边形OABC 为等腰梯形. 解:(1)设B 的坐标为(x 0,y 0),则x 0=|OA →|+|AB →|cos ⎝⎛⎭⎪⎫π-2π3=2+12=52, y 0=|AB →|sin ⎝⎛⎭⎪⎫π-2π3=32.∴OB →=⎝ ⎛⎭⎪⎫52,32. ∴OC →=OB →+BC →=⎝ ⎛⎭⎪⎫52,32+(-1,3)=⎝ ⎛⎭⎪⎫32,332,∴B ⎝ ⎛⎭⎪⎫52,32,C ⎝ ⎛⎭⎪⎫32,332. (2)证明:连接OC ,∵OC →=⎝ ⎛⎭⎪⎫32,332,AB →=⎝ ⎛⎭⎪⎫12,32,∴OC →=3AB →,∴OC →∥AB →. 又|OC →|≠|AB →|, |OA →|=|BC →|=2,∴四边形OABC 为等腰梯形.。

高中数学向量应用举例北师大必修PPT课件

高中数学向量应用举例北师大必修PPT课件
(4 分)
第28页/共39页
(6分)
第29页/共39页
(2)如图乙,设此人的实际速度为OB,水流速度为OA.
∵实际速度=游速+水速,故游速为OB-OA= AB,
在 Rt△AOB 中,| AB |=4 3,|OA |=4,|OB |=4 2.
∴cos∠BAO= 33,
(10 分)
故此人的前进方向与河岸夹角的余弦值为 33,且逆着水
第5页/共39页
1.确定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法向量是用向量法解 决直线问题的关键.
2.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或物理问题的关键是 转化为向量问题,即建立向量模型,解决向量问题后 再作出相应问题的结论.
第6页/共39页
第7页/共39页
第8页/共39页
[例1] 已知直线l过点A(1,1),且它的一个法向量为 n=(-2,1).
2.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需注意: (1)用向量方法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要将相关物理 量用几何图形表示出来. (2)要根据它的物理意义列出数学模型,将物理问题 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 (3)最后要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物理问题.
第38页/共3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9页/共39页
第13页/共39页
2.已知直线l1;ax+2y+6=0与l2:x+(a-1)y+a2-1= 0平行,求实数a的值. 解:直线l1的法向量n1=(a,2), 直线l2的法向量n2=(1,a-1), ∵l1∥l2,∴n1∥n2, ∴a(a-1)-1×2=0,解得a=-1或a=2.
第14页/共39页
当a=-1时,l1:x-2y-6=0,l2:x-2y=0, ∴l1∥l2. 当a=2时,l1:x+y+3=0,l2:x+y+3=0. ∴l1与l2重合,舍去a=2. 综上所述,a=-1.

数学-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数学-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高中数学 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及其他实际问题,体会向量在解决物理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导语 向量概念的原型就是物理中的力、速度、位移以及几何中的有向线段等概念,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它与物理学中的力学、运动学等有着天然的联系,将向量这一工具应用到物理中,可以使物理题解答更简捷、更清晰.一、向量与力2例1 如图,用两根分别长5m和10 m的绳子,将100 N的物体吊在水平屋顶AB上,平衡后,G点距屋顶距离恰好为5 m,求A处所受力的大小(绳子的重量忽略不计).解 如图,由已知条件可知AG与铅垂方向成45°角,BG与铅垂方向成60°角.设A处所受力为F a,B处所受力为F b,物体的重力为G.因为∠EGC=60°,∠EGD=45°,则有|F a|cos 45°+|F b|cos 60°=|G|=100,①且|F a|sin 45°=|F b|sin 60°,②26由①②得|F a|=150-50,26所以A处所受力的大小为(150-50)N.反思感悟 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1)问题的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模型的建立,即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3)参数的获得,即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理论参数值.(4)问题的答案,即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跟踪训练1 用两条成120°角的等长的绳子悬挂一个灯具,如图所示,已知灯具重10 N,则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 N.答案 10解析 设重力为G ,每根绳的拉力分别为F 1,F 2,则由题意得F 1,F 2与-G 都成60°角,且|F 1|=|F 2|,F 1+F 2+G =0.∴|F 1|=|F 2|=|G |=10 N ,∴每根绳子的拉力都为10 N.二、向量与速度、加速度、位移例2 (教材P41例4改编)一条宽为 km 的河,水流速度为2 km/h ,在河两岸有两个码头3A ,B ,已知AB = km ,船在水中的最大航速为4 km/h ,问该船怎样安排航行速度可使它3从A 码头最快到达彼岸B 码头?用时多少?解 如图所示,设为水流速度,为航行速度,以AC 和AD 为邻边作▱ACED ,且当AE 与AB 重合时能AC → AD → 最快到达彼岸,根据题意知AC ⊥AE ,在Rt △ADE 和▱ACED 中,||=||=2,||=4,∠AED =90°,∴||==2,又AB =,∴用时DE → AC → AD → AE → |AD →|2-|DE → |2330.5 h ,易知sin ∠EAD =, ∴∠EAD =30°.12∴该船航行速度大小为4 km/h ,与水流方向成120°角时能最快到达B 码头,用时0.5 h.反思感悟 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实质上就是向量的加、减运算.用向量解决速度、加速度、位移等问题,用的知识主要是向量的线性运算,有时也借助于坐标来运算.跟踪训练2 某人从点O 向正东走30 m 到达点A ,再向正北走30 m 到达点B ,则此人的3位移的大小是______ m ,方向是北偏东________.答案 60 30°解析 如图所示,此人的位移是=+,且⊥,OB → OA → AB → OA → AB →则||==60(m),OB → |OA →|2+|AB → |2tan ∠BOA ==,|AB →||OA → |3所以∠BOA =60°.所以的方向为北偏东30°.OB → 三、向量与功例3 已知力F (斜向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大小为50 N ,一个质量为8 kg 的木块受力F 的作用在动摩擦因数μ=0.02的水平面上运动了20 m .问力F 和摩擦力f 所做的功分别为多少?(g =10 m/s 2)解 如图所示,设木块的位移为s ,则W F =F·s =|F||s|cos 30°=50×20×=500(J).323将力F 分解,它在铅垂方向上的分力F 1的大小为|F 1|=|F|sin 30°=50×=25(N),12所以摩擦力f 的大小为|f |=|μ(G -F 1)|=(80-25)×0.02=1.1(N),因此W f =f·s =|f||s|cos 180°=1.1×20×(-1)=-22(J).即F 和f 所做的功分别为500 J 和-22 J.3反思感悟 力所做的功是力在物体前进方向上的分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它的实质是力和位移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即W =F·s =|F||s|cos θ(θ为F 和s 的夹角).跟踪训练3 一物体在力F 1=(3,-4),F 2=(2,-5),F 3=(3,1)的共同作用下从点A (1,1)移动到点B (0,5).则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答案 -40解析 ∵F 1=(3,-4),F 2=(2,-5),F 3=(3,1),∴合力F =F 1+F 2+F 3=(8,-8).又∵=(-1,4),AB → ∴F ·=8×(-1)+(-8)×4=-40,AB → 即三个力的合力做的功等于-40.1.知识清单:(1)利用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解决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2)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力所做的功的问题.2.方法归纳:转化法.3.常见误区:不能将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1.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v 1,风速为v 2,则逆风行驶的速度大小为( )A .v 1-v 2B .v 1+v 2C .|v 1|-|v 2|D.|v 1v 2|答案 C 解析 由向量的加法法则可得逆风行驶的速度为v 1+v 2.人的速度和风速方向相反,故选C.2.一物体受到相互垂直的两个力F 1,F 2的作用,两力大小都为5 N ,则两个力的合力的3大小为( )A .5 NB .5 N 2C .5 ND .5 N36答案 D解析 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F 1+F 2|==5(N).F 21+F 2+2F 1·F 263.已知力F 的大小|F |=10,在F 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s 的大小为|s |=14,F 与s 的夹角为60°,则F 做的功为( )A .7B .10C .14D .70答案 D 解析 F 做的功为F·s =|F ||s |cos 60°=10×14×=70.124.当两人提起重量为|G |的旅行包时,两人用力方向的夹角为θ,用力大小都为|F |,若|F |=|G |,则θ的值为( )A .30°B .60°C .90°D .120°答案 D解析 作=F 1,=F 2,=-G (图略),OA → OB → OC → 则=+,OC → OA → OB → 当|F 1|=|F 2|=|G |时,△OAC 为正三角形,所以∠AOC =60°,从而∠AOB =120°.课时对点练1.如果一架飞机向东飞行200 km ,再向南飞行300 km ,记飞机飞行的路程为s ,位移为a ,那么( )A .s >|a |B .s <|a |C .s =|a |D .s 与|a |不能比较大小答案 A解析 在△ABC 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s =||+||>||=|a |,故选A.AB → BC → AC → 2.共点力F 1=(lg 2,lg 2),F 2=(lg 5,lg 2)作用在物体M 上,产生位移s =(2lg 5,1),则共点力对物体做的功W 为( )A .lg 2B .lg 5C .1D .2答案 D解析 因为F 1+F 2=(1,2lg 2),所以W =(F 1+F 2)·s=(1,2lg 2)·(2lg 5,1)=2lg 5+2lg 2=2.3.已知三个力F 1=(-2,-1),F 2=(-3,2),F 3=(4,-3)同时作用于某物体上一点,为使物体保持平衡,再加上一个力F 4,则F 4等于( )A .(-1,-2)B .(1,-2)C .(-1,2)D .(1,2)答案 D解析 为使物体平衡,则合力为0,即F 4=(0-(-2)-(-3)-4,0-(-1)-2-(-3))=(1,2).4.河水的流速为2 m/s ,一艘小船以垂直于河岸方向10 m/s 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A .10 m/sB .2 m/s 26C .4 m/sD .12 m/s 6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v 水|=2m/s ,|v 船|=10 m/s ,作出示意图如图.∴|v |===2(m/s).102+22104265.一个物体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力F 1,F 2,F 3的作用,沿北偏东45°方向移动了8 m ,已知|F 1|=2 N ,方向为北偏东30°,|F 2|=4 N ,方向为北偏东60°,|F 3|=6 N ,方向为北偏西30°,则这三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为( )A .24 JB .24 J 2C .24 JD .24 J 36答案 D解析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F 1=(1,),F 2=(2,2),F 3=(-3,3),则合力F =F 1+F 2+F 3=(2-2,2+4).33333又位移s =(4,4),所以合力F 所做的功W =F ·s =(2-2)×4+(2+4)×4=24223232 J.66.(多选)关于船从两平行河岸的一岸驶向另一岸所用的时间,正确的是( )A .船垂直到达对岸所用时间最少B .当船速v 的方向与河岸垂直时用时最少C .沿任意直线运动到达对岸的时间都一样D .船垂直到达对岸时航行的距离最短答案 BD解析 根据向量将船速v 分解,当v 垂直河岸时,用时最少.船垂直到达对岸时航行的距离最短.7.一个物体在大小为10 N 的力F 的作用下产生的位移s 的大小为50 m ,且力F 所做的功W =250 J ,则F 与s 的夹角等于________.2答案 π4解析 设F 与s 的夹角为θ,由W =F·s ,得250=10×50×cosθ,∴cos θ=.又222θ∈[0,π],∴θ=.π48.一条河宽为8 000 m ,一船从A 处出发垂直航行到达河正对岸的B 处,船速为20 km/h ,水速为12 km/h ,则船到达B 处所需时间为________ h.答案 0.5解析 如图,v 实际=v 船+v 水=v 1+v 2,|v 1|=20,|v 2|=12,∴|v 实际|=|v 1|2-|v 2|2==16(km/h).202-122∴所需时间t ==0.5(h).816∴该船到达B 处所需的时间为0.5 h.9.已知两恒力F 1=(3,4),F 2=(6,-5)作用于同一质点,使之由点A (20,15)移动到点B (7,0).(1)求F 1,F 2分别对质点所做的功;(2)求F 1,F 2的合力F 对质点所做的功.解 (1)=(7,0)-(20,15)=(-13,-15),AB → W 1=F 1·=(3,4)·(-13,-15)AB → =3×(-13)+4×(-15)=-99(J),W 2=F 2·=(6,-5)·(-13,-15)AB → =6×(-13)+(-5)×(-15)=-3(J).∴力F 1,F 2对质点所做的功分别为-99 J 和-3 J.(2)W =F ·=(F 1+F 2)·AB → AB →=[(3,4)+(6,-5)]·(-13,-15)=(9,-1)·(-13,-15)=9×(-13)+(-1)×(-15)=-117+15=-102(J).∴合力F 对质点所做的功为-102 J.10.在长江南岸某渡口处,江水以12.5 km/h 的速度向东流,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5 km/h.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如何确定?解 如图所示,设表示水流的速度,表示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表示渡船实际垂直AB → AD → AC →过江的速度.因为+=,AB →AD →AC →所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在Rt △ACD 中,∠ACD =90°,||=||=12.5,DC →AB →||=25,所以∠CAD =30°,AD →即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为北偏西30°.11.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 1,F 2,当它们的夹角为90°时,合力的大小为20 N ,则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 .40 NB .10 N2C .20 N D. N210答案 B解析 对于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 1,F 2,当它们的夹角为90°,合力的大小为20 N 时,可知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 N ;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可知力的合成构成一个等边三2角形,因此合力的大小为10 N.212.长江某地南北两岸平行,一艘游船从南岸码头A 出发航行到北岸.假设游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v 1的大小为|v 1|=10 km/h ,水流的速度v 2的大小为|v 2|=4 km/h.设v 1和v 2的夹角为θ(0°<θ<180°),北岸的点A ′在A 的正北方向,则游船正好到达A ′处时,cos θ等于( )A. B .- C. D .-2152152525答案 D解析 设船的实际速度为v ,v 1与南岸上游的夹角为α,如图所示.要使得游船正好到达A ′处,则|v 1|cos α=|v 2|,即cos α==,|v 2||v 1|25又θ=π-α,所以cos θ=cos(π-α)=-cos α=-.2513.一个物体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 1,F 2,F 3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 1,F 2成60°角,且|F 1|=3 N ,|F 2|=4 N ,则F 1与F 3夹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答案 -53737解析 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F 1+F 2+F 3=0.因此F 3=-(F 1+F 2),于是|F 3|=(F 1+F 2)2=|F 1|2+|F 2|2+2F 1·F 2==,32+42+2×3×4·cos 60°37设F 1与F 3的夹角是θ.又F 2=-(F 1+F 3),所以|F 2|=(F 1+F 3)2=|F 1|2+|F 3|2+2F 1·F 3==4,32+37+2×3×37·cos θ解得cos θ=-.5373714.如图所示,在倾斜角为37°(sin 37°=0.6),高为2 m 的斜面上,质量为5 kg 的物体m 沿斜面下滑,物体m 受到的摩擦力是它对斜面压力的0.5倍,则斜面对物体m 的支持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 ,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g =9.8 m/s 2).答案 0 98解析 物体m 的位移大小为|s |==(m),则支持力对物体m 所做的功为2sin 37°103W 1=F·s =|F||s|cos90°=0(J);重力对物体m 所做的功为W 2=G·s =|G||s|cos 53°=5×9.8××0.6=98(J). 10315.(多选)如图所示,小船被绳索拉向岸边,船在水中运动时设水的阻力大小不变,那么小船匀速靠岸过程中,下列四个选项中,其中正确的是( )A .绳子的拉力不断增大B .绳子的拉力不断变小C .船的浮力不断变小D .船的浮力保持不变答案 AC 解析 设水的阻力为f ,绳的拉力为F ,绳A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0<θ<π2)则|F |cos θ=|f |,∴|F |=.|f |cos θ∵θ增大,cos θ减小,∴|F |增大.∵|F |sin θ增大,∴船的浮力减小.16.如图所示,在某海滨城市O 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O 的东偏南θ 方向,距点O 300 km 的海面P 处,并以20 km/h 的速度向西(cos θ=210,θ∈(0,π2))偏北45°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 km ,并以10 km/h 的速度不断增大.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参考数据:cos(θ-45°)=.45解 设t h 后,台风中心移动到Q 处,此时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OPQ =θ-45°.∵=+,OQ → OP → PQ → ∴2=(+)2OQ → OP → PQ → =2+2+2·OP → PQ → OP → PQ →=2+2-2||||cos(θ-45°)OP → PQ → OP → PQ → =3002+(20t )2-2×300×20t ×45=100(4t 2-96t +900).依题意得2≤(60+10t )2,OQ → 解得12≤t ≤24.从而12 h 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7向量应用举例7.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7.2向量的应用举例课件北师大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量7向量应用举例7.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7.2向量的应用举例课件北师大版必修

知识点一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1.人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v1,风速为 v2,则逆风行驶的速度 为( )
A.v1-v2 C.v1+v2
B.v2-v1 D.|v1|-|v2|
答案:C
2.若向量O→F1=(1,1),O→F2=(-3,-2)分别表示两个力→F1,
→F2,则|→F1+→F2|为(
)
A.(5,0)
【方法总结】 用向量的方法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要将 相关物理量用几何图形表示出来;再根据它的物理意义建立数 学模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最后将数学问题还 原为物理问题.
如图所示,用两根分别长 5 2 米和 10 米的绳子,将 100 N 的物体吊在水平屋顶 AB 上,平衡后,G 点 距屋顶距离恰好为 5 米,求 A 处所受力的大小(绳子的质量忽略 不计).
解:设A→D=a,A→B=b,则B→D=a-b,A→C=a+b. 而|B→D|2=a2-2a·b+b2=|a|2-2a·b+|b|2=5- 2a·b=4,所以 2a·b=1. 又|A→C|2=|a+b|2=a2+2a·b+b2=|a|2+2a·b+ |b|2=5+2a·b=6, 所以|A→C|= 6, 即 AC= 6.
第二章 平面向量
§7 向量应用举例 7.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7.2 向量的应用举例
课前基础梳理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学 习 目 标| 1.能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解决解析几何中直线方程的问 题,以及在平面几何中的线段平行、垂直、相等等问题. 2.能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解决物理中有关力、速度、功等 问题.
B.(-5,0)
C. 5
D.- 5
答案:C
知识点二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3.已知直线 l:mx+2y+6=0,向量(1-m,1)与 l 平行,则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PPT课件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PPT课件

化的主要手段是向量的坐标运算.( )
(4)在△ABC中,若
则△ABC为钝角三角形.( )
AB AC,
AB BC<0,
【解析】( 1)正确 .因为
有相同 的起点 A,故 A,B, C三点 共线, 故正确.
(2)正确. 解析几 何中的 坐标、 直线平 行、垂 直、长 度等问 题可利 用向量 的共线 、数量 积、模 等知识 解决, 故正确.
(A)2 (B)3 (C)4 (D)6 【解析】 选B.由 题意可 知,
则CM CB
CM CB=(CA+1 AB) CB 3
=CA CB+1 AB CB 3
=0+1 3 2 3cos45=3. 3
BM=2MA,
4.在△ABC中,已知向量 满足 则△ABC为( )
(A)等边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1.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1,F2,F3( 单位: 牛顿) 的作用 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1,F2成60°角, 且F1,F2的大小 分别 为2和4,则F3的大小为( ) 【解析】选D.|F3|2=|F1|2+|F2|2+2|F1||F2|cos 60°=28,所 以|F3|= 选D.
A6B2C2 5D2 7
②用含θ 的关系 式表示m,n,然 后转化 为三角 函数的 最值问 题
求解.
| BC BA | 2
【规范解答】(1)选C.已知a=(1,cos θ),b=(-1,2cos θ), ∵a⊥b, ∴a·b=0, ∴-1+2co s2θ=cos 2θ= 0,故 选C.
2① | BC BA |2 | AC |2 ( 2cos 1)2 ( 2sin 1)2
AB AC且AB,AC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一课三测:2.7 向量应用举例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一课三测:2.7 向量应用举例

§7 向量应用举例填一填1.若M (x 0,y 0)是平面上一定点,它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________.2.直线l :Ax +By +C =0的法向量(1)与直线的方向向量________的向量称为该直线的法向量. (2)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v =(B ,-A ),则直线l 的一个法向量为n=________与直线l 的法向量n 同向的单位向量n 0=n|n |=________.3.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转化为证明向量的________相等;求线段的长,转化为求向量的________.(2)证明线段、直线平行,转化为证明向量________. (3)证明线段、直线垂直,转化为证明向量________. (4)几何中与角相关的问题,转化为向量的________问题.(5)对于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平面几何问题,通常以相互垂直的两边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判一判1.求力F 1和F 2( )2.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有AB →·BC →=0.( ) 3.若向量AB→∥CD →,则AB ∥CD .( ) 4.若AB→∥CD →,则直线AB 与CD 平行.( ) 5.向量AB→,CD →的夹角与直线AB ,CD 的夹角不相等.( ) 6.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所以也是向量.( )7.速度、加速度与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实质上就是向量的加减法运算.( )8.四边形ABCD 中,若向量AB→∥CD →,则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想一想提示:(1)证明线段相等:通过向量运算,证明AB 2→=CD 2→,即可证明AB =CD .(2)证明线段平行:利用AB→=λCD →,点A ,B ,C ,D 不共线,可以证明AB ∥CD ,特别地,当λ=1时,AB 綊CD .(3)证明线段垂直:利用AB →·CD→=0,证明两线段垂直. (4)证明三点共线:利用AB→=λAC →(λ∈R )可以证明A ,B ,C 三点共线,也可变形为OA →=xOB →+yOC →(x ,y ∈R ,x +y =1),其中O 为空间任意一点.(5)证明四点共面:利用P A →=λPB →+μPC →(λ,μ∈R )可以证明点P ,A ,B ,C 四点共面.(6)求值: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角;利用|a |=a ·a 求长度. 思考感悟:练一练1.已知点A (-( ) A .A ,B ,C 三点共线 B.AB→⊥BC → C .A ,B ,C 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D .A ,B ,C 是钝角三角形的顶点2.若向量OF 1→=(2,2),OF 2→=(-2,3)分别表示两个力F 1,F 2,则|F 1+F 2|为( )A .(0,5)B .(4,-1)C .2 2D .53.力F =(-1,-2)作用于质点P ,使P 产生的位移为s =(3,4),则力F 对质点P 做的功是________.4.若AB →=3e ,DC →=5e ,且|AD →|=|BC →|,则四边形ABCD 的形状为________.知识点一平面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1.已知a =(-1,3),OA=a -b ,OB =a +b ,若△AOB 是以O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OB 的面积是( )A. 3 B .2 C .2 2 D .4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P 为对角线AC 上任一点,PE ⊥AB ,PF ⊥BC ,垂足分别为E ,F ,连接DP ,EF ,求证:DP ⊥EF .知识点二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与圆C :x 2+y 2=4相交于A ,B 两点,OM→=OA →+OB →. 若点M 在圆C 上,则实数k =( )A .-2B .-1C .0D .14.已知A ,B 是圆O :x 2+y 2=4上的两个动点,OC →=52OA →-22OB →,|AB →|=22,若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OC →·OM→的值为________.知识点三 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5.123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 1,F 2成60°角且|F 1|=2,|F 2|=4,则|F 3|=( )A .6B .2C .2 3D .276.某人骑车以每小时a 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感到风从正北方向吹来,而当速度为每小时2a 千米时,感到风从东北方向吹来,试求实际风速和方向.综合知识 建坐标系解决向量问题7.在线段AB 上运动,则EC →·EM→的取值范围是( ) A.⎣⎢⎡⎦⎥⎤12,2 B.⎣⎢⎡⎦⎥⎤0,32 C.⎣⎢⎡⎦⎥⎤12,32 D .[0,1] 8.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E 是AB 边上的动点,则DE →·CB→的值为____________,DE →·DC→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平面上有四个互不相同的点A ,B ,C ,D ,已知(DB→+DC →-2DA →)·(AB→-AC →)=0,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2.在△ABC 中,有下列命题:①AB →-AC →=BC → ②AB →+BC →+CA →=0 ③若AC →·AB→>0,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D .①②③3.在四边形ABCD 中,若AB →+CD →=0,AC →·BD→=0,则四边形为( )A .平行四边形B .矩形C .等腰梯形D .菱形4.已知△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P 满足P A →+2PB →+PC →=0,则S △P AB :S △P AC :S △PBC =( )A .1:2:3B .1:2:1C .2:1:1D .1:1:25.已知三个力f 1=(-2,-1),f 2=(-3,2),f 3=(4,-3)同时作用于某物体上一点,为使物体保持平衡,再加上一个力f 4,则f 4=( )A .(-1,-2)B .(1,-2)C .(-1,2)D .(1,2)6.一个物体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力F 1,F 2,F 3的作用,沿北偏东45°方向移动了8 m ,已知|F 1|=2 N ,方向为北偏东30°,|F 2|=4 N ,方向为北偏东60°,|F 3|=6 N ,方向为北偏西30°,则这三个力的合力所做的功为( )A .24 JB .24 2 JC .24 3 JD .24 6 J7.若O 是△ABC 内一点,OA →+OB →+OC →=0,则O 为△ABC 的( )A .内心B .外心C .垂心D .重心8.已知直线l 与x ,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AB→=2i -3j (i ,j 分别是与x ,y 轴的正半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则直线l 的方程是( )A .3x -2y +6=0B .3x +2y +6=0C .2x +3y +6=0D .2x -3y +6=0 二、填空题9.已知A (1,2),B (2,3),C (-2,5),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10.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的中点,若AE →·DB →=-2,则AE →·BE →=________.1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1,AB =2,对角线BD =2,则对角线AC 的长为________.12.一物体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1,F2,F3(单位:牛顿)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1,F2的夹角为60°,F1,F2的模分别为3和4,则cos〈F1,F3〉=________.三、解答题13.已知正方形ABCD,E,F分别是CD,AD的中点,BE,CF 交于点P. 求证:(1)BE⊥CF;(2)AP=AB.14.已知两个恒力F1=i+2j,F2=4i-5j作用于同一个质点,由点A(20,15)移动到点B(7,0),其中i、j分别是x轴、y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试求:(1)F1、F2分别对质点所做的功;(2)F1、F2的合力F对质点所做的功.能力提升15.已知Rt△ABC,BC=n.(1)若D为斜边AB的中点,求证:CD=12AB.(2)若E为C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于F,求AF的长度(用m,n表示).16.在风速为75(6-2) km/h 的西风中,飞机以150 km/h 的航速向西北方向飞行,求没有风时飞机的航速和航向.§7 向量应用举例 一测 基础过关填一填1.|Ax 0+By 0+C |A 2+B 22.(1)垂直(2)(A ,B ) ⎝ ⎛⎭⎪⎫A A 2+B2,B A 2+B 2 3.(1)模 模 (2)平行 (3)垂直 (4)夹角判一判1.√ 2.× 3.× 4.× 5.× 6.√ 7.√ 8.× 练一练1.D 2.D 3.-11 4.等腰梯形二测 考点落实1.解析:因为a =(-1,3),所以|a |=1+3=2.设AB 中点为C ,则OC →=12(OA →+OB →)=a ,则|OC →|=|a |=2. 在直角三角形AOB 中,|AB →|=2|OC →|=4,所以S △AOB =12×4×2=4.答案:D2.解析:方法一: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E =a (0<a <1), 则EP =AE =a ,PF =EB =1-a ,AP =2a ,所以DP →·EF →=(DA →+AP →)·(EP →+PF →) =DA →·EP →+DA →·PF →+AP →·EP →+AP →·PF → =1×a ×cos 180°+1×(1-a )×cos 90°+2a ×a ×cos 45°+2a ×(1-a )×cos 45°=-a +a 2+a (1-a )=0.所以DP→⊥EF →,即DP ⊥EF .方法二:设正方形边长为1,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P (x ,x ),则D (0,1),E (x,0),F (1,x ),所以DP→=(x ,x -1),EF →=(1-x ,x ), 由于DP →·EF →=x (1-x )+x (x -1)=0, 所以DP→⊥EF →,即DP ⊥EF . 3.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将直线方程代入x 2+y 2=4, 整理得(k 2+1)y 2-2ky -3=0,所以,y 1+y 2=2kk 2+1,x 1+x 2=k (y 1+y 2)-2=-2k 2+1,OM →=OA →+OB →=⎝ ⎛⎭⎪⎫-2k 2+1,2k k 2+1, 由于点M 在圆C 上,所以⎝ ⎛⎭⎪⎫-2k 2+12+⎝ ⎛⎭⎪⎫2k k 2+12=4,解得k =0. 答案:C4.解析:易知OM ⊥AB ,且OM =22-(2)2= 2 OC →·OM → =52OA →·OM →-22OB →·OM →=52OM 2→-22OM 2→ =52×(2)2-22×(2)2=5- 2. 答案:5- 25.解析: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F 1+F 2+F 3=0, 所以F 3=-(F 1+F 2),所以|F 3|=|F 1+F 2|=(F 1+F 2)2 =|F 1|2+|F 2|2+2F 1·F 2=4+16+2×2×4×12=27. 答案:D 6.解析:设a 表示此人以每小时a 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的向量,无风时此人感到风速为-a ,设实际风速为v ,那么此时人感到的风速为v -a ,设OA→=-a ,OB →=-2a ,PO →=v , 因为PO →+OA →=P A →,所以P A →=v -a , 这就是感到由正北方向吹来的风速,因为PO→+OB →=PB →,所以PB →=v -2a . 于是当此人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时所感受到由东北方向吹来的风速就是PB→. 由题意:∠PBO =45°,P A ⊥BO ,BA =AO ,从而,△P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PO =PB =2a ,即|v |=2a ,所以实际风是每小时2a 千米的西北风.7.解析:将正方形放入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E (x,0),0≤x ≤1.又M ⎝ ⎛⎭⎪⎫1,12,C (1,1), 所以EM →=⎝⎛⎭⎪⎫1-x ,12,EC →=(1-x,1), 所以EC →·EM →=(1-x,1)·⎝ ⎛⎭⎪⎫1-x ,12=(1-x )2+12, 因为0≤x ≤1,所以12≤(1-x )2+12≤32,即EC →·EM →的取值范围是⎣⎢⎡⎦⎥⎤12,32. 答案:C8.解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则CB →=(0,-1),设E (x 0,0),0≤x 0≤1,则DE →=(x 0,-1),所以DE →·CB →=1,又DC →=(1,0),所以DE →·DC →=x 0,而0≤x 0≤1,所以DE →·DC →的最大值为1.答案:1;1 三测 学业达标1.解析:由(DB →+DC →-2DA →)·(AB →-AC →)=0,得[(DB→-DA →)+(DC →-DA →)]·(AB →-AC →)=0,所以(AB →+AC →)·(AB →-AC →)=0,所以|AB →|2-|AC →|2=0,所以|AB→|=|AC →|,故△ABC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B2.解析:AB →-AC →=CB →=-BC →≠BC →,∴①错误.AB→+BC →+CA →=AC →+CA →=AC →-AC →=0,∴②正确.AC →·AB →>0⇒cos 〈AC →,AB →〉>0,即cos A >0,∴A 为锐角,但不能确定B ,C 的大小,∴不能判定△ABC 是否为锐角三角形,∴③错误. 故选C.答案:C3.解析:由题可知AB→∥CD →,|AB →|=|CD →|,且AC →⊥BD →,故四边形为菱形.答案:D4.解析:延长PB 至D ,使得PD →=2PB →,于是有P A →+PD→+PC →=0,即点P 是△ADC 的重心,依据重心的性质,有S △P AD =S △P AC =S △PDC .由B 是PD 的中点,得S △P AB S △P AC S △PBC =12 1.答案:B5.解析:物体平衡,则所受合力为0,即f 1+f 2+f 3+f 4=0,故f 4=-(f 1+f 2+f 3)=(1,2).答案:D6.解析: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F 1=(1,3),F 2=(23,2),F 3=(-3,33),则合力F =F 1+F 2+F 3=(23-2,2+43).又位移s =(42,42),所以合力F 所做的功W =F ·s =(23-2)×42+(2+43)×42=246(J).答案:D7.解析:如图,取AB 的中点E ,连接OE ,则OA→+OB →=2OE →. 又OA→+OB →+OC →=0, 所以OC→=-2OE →. 又O 为公共点,所以O ,C ,E 三点共线,且|OC→|=2|OE →|. 所以O 为△ABC 的重心.答案:D8.解析:由于i ,j 分别是与x ,y 轴的正半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所以AB→=(2,-3),而A ,B 分别在x 轴,y 轴上,可得A (-2,0),B (0,-3),由此可得直线l 的方程为3x +2y +6=0.答案:B9.解析:∵A (1,2),B (2,3),C (-2,5),∴AC→=(-3,3),AB →=(1,1), ∴AC →·AB→=0, ∴AC→⊥AB →,△ABC 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角形10.解析:以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a ,则E (a,2a ),B (2a,0),D (0,2a ),可得AE→=(a,2a ),DB →=(2a ,-2a ), 若AE →·DB→=-2, 则2a 2-4a 2=-2,解得a =1,∴BE→=(-1,2),AE →=(1,2), 则AE →·BE→=3. 答案:311.解析:设AD→=a ,AB →=b , 则BD →=a -b ,AC →=a +b , 而|BD →|=|a -b |=a 2-2a ·b +b 2=1+4-2a ·b =5-2a ·b =2,所以5-2a ·b =4,所以a ·b =12,又|AC →|2=|a +b |2=a 2+2a ·b +b 2=1+4+2a ·b =6,所以|AC→|=6,即AC = 6.答案: 612.解析:∵-F 3=F 1+F 2,∴|F 3|2=|F 1+F 2|2=F 21+2F 1·F 2+F 22=9+2×3×4×12+16=37,则|F 3|=37,又∵-F 2=F 1+F 3,∴|F 2|2=|F 1|2+2F 1·F 3+|F 3|2,即16=9+2F 1·F 3+37,解得F 1·F 3=-15.∴cos 〈F 1,F 3〉=F 1·F 3|F 1||F 3|=-153×37=-53737. 答案:-5373713.证明:(1)以A 为坐标原点,以AB→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以AD→的方向为y 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妨设AB =2,则A (0,0),B (2,0),C (2,2),E (1,2),F (0,1).∵BE→=(-1,2),CF →=(-2,-1), ∴BE →·CF→=(-1)×(-2)+2×(-1)=0, ∴BE→⊥CF →,即BE ⊥CF . (2)设P (x ,y ),则FP→=(x ,y -1),CF →=(-2,-1), ∵FP→∥CF →,∴-x =-2(y -1), 即x =2y -2.①同理,由BP→∥BE →,得y =-2x +4.② 由①②得x =65,y =85,即P ⎝ ⎛⎭⎪⎫65,85. ∴|AP →|2=⎝ ⎛⎭⎪⎫652+⎝ ⎛⎭⎪⎫852=4=|AB →|2, ∴|AP→|=|AB →|,即AP =AB . 14.解析:(1)因为A (20,15),B (7,0),所以AB→=(7-20,0-15)=(-13,-15). 因为i ⊥j ,所以F 1对质点所做的功W 1=F 1·AB →=(i +2j )·(-13i -15j )=-13i 2-41i ·j -30j 2=-43,F 2对质点所做的功W 2=F 2·AB →=(4i -5j )·(-13i -15j )=-52i 2+5i ·j +75j 2=23.(2)解法一:因为F =F 1+F 2=5i -3j ,所以W =F ·AB →=(5i -3j )·(-13i -15j )=-65i 2-36i ·j +45j 2=-20.解法二:W =W 1+W 2=-43+23=-20. 15.解析:(1)以C 为坐标原点,以边CB ,C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A (0,m ),B (n,0).因为D 为AB 的中点,所以D ⎝ ⎛⎭⎪⎫n 2,m 2, 所以|CD →|=12n 2+m 2,|AB→|=m 2+n 2, 所以|CD →|=12|AB →|,即CD =12AB . (2)因为E 为CD 的中点,所以E ⎝ ⎛⎭⎪⎫n 4,m 4, 设F (x,0),则AE →=⎝ ⎛⎭⎪⎫n 4,-34m , AF→=(x ,-m ). 因为A ,E ,F 三点共线,所以AF→=λAE →. 即(x ,-m )=λ⎝ ⎛⎭⎪⎫n 4,-34m . 则⎩⎪⎨⎪⎧x =n 4λ,-m =-34mλ, 故λ=43,即x =n 3,所以F ⎝ ⎛⎭⎪⎫n 3,0, 所以|AF →|=13n 2+9m 2, 即AF =13 n 2+9m 2.16.解析:设ω=风速,v a =有风时飞机的航行速度,v b =无风时飞机的航行速度,则v b =v a -ω.显然有v b ,v a ,ω构成三角形.如图所示,设|AB →|=|v a |,|BC →|=|ω|,|AC →|=|v b|, 作AD ∥BC ,CD ⊥AD 于点D ,BE ⊥AD 于点E ,则∠BAD =45°.由题意知|AB →|=150,|BC →|=75(6-2), ∴|CD →|=|BE →|=|EA →|=752,|DA →|=75 6.从而|AC →|=1502,∠CAD =30°.即没有风时飞机的航速为150 2 km/h , 方向为西偏北30°.由Ruize收集整理。

《向量应用举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北师大版)】

《向量应用举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北师大版)】

《§7.2向量的应用举例》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和计算,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及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直线法向量的概念。

3. 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由理论到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用向量的方法从数学的角度刻画现实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向量的有关计算及相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及一些实际问题。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一、探究新知。

教材整理:向量应用举例阅读教材P 101~P 103,完成下列问题。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若M (x 0,y 0)是平面上一定点,它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为:d =|Ax 0+By 0+C |A 2+B 2。

2.直线的法向量(1)定义:称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的向量为该直线的法向量。

(2)公式:设直线l :Ax +By +C =0,取其方向向量v =(B ,-A ),则直线l 的法向量n =(A ,B )3.向量的应用向量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几何中的应用;二是在物理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AB →·BC →=0。

( ) (2)若AB →∥CD →,则直线AB 与CD 平行。

( )(3)向量AB →,CD →的夹角与直线AB ,CD 的夹角相等或互补。

( ) (4)直线y =kx +b 的一个法向量是(k ,-1)。

( )【解析】 △ABC 是直角三角形,若∠A =90°,则AB →·BC →≠0,∴(1)×;两向量平行,对应的两直线可以是重合,∴(2)×;(3)(4)均正确。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绳子的质量).
由题意,知四边形CEWF是矩形,则有 + = ,
⊥ ,||=10,∠FCW=60°. ∴ · =0.
∴||2=( + )2=||2+2·+||2.
∴||2+||2=100. 又· =0,〈, 〉=60°,
= (3+2+x, 4-5+y)
= (5+x, -1+y)
=0
5+x =0
x =-5
-1+y =0
y =1
F3=(-5, 1)
新知探究
向量是在物理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物理中的一些量,
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功等都与向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可以利用向量来解决物理中的问题.具体操作时,要
注意将物理问题转化为向量关系式,通过向量的运算来解
A.(-1, -2)
B.(1, -2)
C.(-1, 2)
D.(1, 2)
F4=-(F1+F2+F3)
=-[(-2, -1)+(-3, 2)+(4, -3)]
=(1, 2)
3.某人在静水中游泳时,速度为4 3 km/h.如果水流的速度为4 km/h,他
沿着垂直于对岸的方向前进,那么他实际前进的方向与河岸的夹角为( D )
是________
m/s.
5
设该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v1,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为v2,
1
2
如图,|v2|=|v0|·cos60°=10× =5(m/s),
所以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是5 m/s.
5.如图所示,用两根绳子把重10 N的物体W吊在水平杆子AB上,
∠ACW=150°,∠BCW=120°,求A和B处所受力的大小(忽略
充分借助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把物理问题抽象转化为数
学问题,该题涉及解三角形,同时正确作图是前提.

1-7 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教学课件)——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二

1-7 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教学课件)——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二
(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
(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4.几何法和坐标法
(1)几何法:
①选取适当的基(夹角、模易知),将题中涉及的向量用基表示;
②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运算律或性质计算;
2
3
2
3
6
2

又O为和 的公共点,∴ 点E,O,F在同一直线上.


1
= = .


2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湖南教育版
3.平面几何中的长度问题
例 3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AC,AC=CE,EC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F=AE.
证明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1,1),B(0,1).
(2)计算得出1 2 + 1 2=0,从而得到⊥ ;
(3)给出几何结论AB⊥CD.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湖南教育版
跟踪训练
1-1
(1)若M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 )·(+ - 2)=0,则△ABC为( B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方法1)∵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 2|AC|= 2|BC|=|AB|.
1
2
2
3
2
3
2
3
1
3
∵=- = -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
2. 向量在物理中应用的基本题型:
(1)力、速度、加速度位移都是向量; (2)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对应向量的加减; (3)动量mv是数乘向量,冲量△tF也是数乘向量; (4)功是力F与位移s的数量积,即W=F.s.
§7 向量应用举例(二) 一、例题分析:
例1.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
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
的夹角越小越省力.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吗?
解:不妨设 F1 F2 ,
F
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平
衡以及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
1
cos 2 G
解:如图,设A在东西基线和南北基线的交点处.
由已知得∠BAC=60o,
B
过点B作东西基线的垂线,交AC于D,
则△ABD为正三角形.
西E
所以BD=CD=1 000km,
∠CBD=∠BCD=
1 2
BDA
30o
.
D
所以∠ABC=90o, BC ACsin60o 2 000
3
C 1 000
3(km),
2
A -v1 B -v1 C
v
v-v1 v-2v1பைடு நூலகம்
D
三、小 结
1.利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 (1)问题的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模型的建立,即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 (3)参数的获得,即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理论参数值; (4)问题的答案,即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解释相关的物理
解:如图,设木块的位移为s,
F
则 F s F s cos30o
f
50 20 3 500 3(J).
F1 30o F2
2
将力F分解,它在铅垂线方向
上的分力F1大小为 F1 F sin30o 50
1 2
25(N),
G 所以,摩擦力f
的大小为
f (G F1 ) (810 25) 0.02 1.1(N).
BC 1 000 3km.
北 60o
A东 60o

答:飞机从B地到C地的位移大小是 1000 3km,方向是南偏西30o.
例3.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o(斜向上),大小为50N,一个质 量为8kg的木块受力F的作用在动摩擦因数μ=0.02的水平平面上 运动了20m.问力F和摩擦力f 所做的功分别为多少?(g=10m/s2)
因此 f s f s cos180o 1.1 20 (1) -22(J).
答:F和f 所做的功分别是 500 3J和 22J.
二、练习:
练习1.P102/3.
练习2.某人骑摩托车以20km/h的速度向西行驶,感到风从正南 方向吹来,而当其速度变为40km/h时,他又感到风从西南方向 吹来,求实际的风向和速度.
2 F1
G
F1
.
2 cos
2
F1 F2
当 由0o到180o逐渐变大时,2 由0o到90o逐渐变大,
cos 的值由大逐渐变小,因此 F1 由小逐渐变大,
2 即F1,
F2之间的夹角越大越费力,夹角越小越省力.
G
例2.一架飞机从A地向北偏西60o的方向飞行1 000km到达B地, 然后向C地飞行.设C地恰好在A地的南偏西60o,并且A,C两地相 距2 000km,求飞机从B地到C地的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