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这是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第1篇1.会写本课“络、锤”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托物言志。

1.理解诗歌所表达诗人的志向。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以及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分组准备)搜集边塞诗歌、郑板桥字画、于谦事迹。

3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

自古以来,多少和他一样的爱国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怕牺牲、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让我们肃然起敬。

李贺、于谦、郑燮就是其中的几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诗歌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诗歌,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三首诗歌,注意平翘舌“锤”“凿”的读音;注意多音字“燕”“劲”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马诗》1.了解作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5首(共23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智、远大抱负以及生不逢时的感慨与愤懑。

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诗歌的意思。

2.理解诗意。

(1)出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思考。

“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教案设计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2】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出示课件3-5】(板书:马诗)设计意图:趣味导入,增加课堂吸引力。

学生感触深受世人爱戴的马,在李贺的笔下又是如何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6】自学要求,4 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大概了解古诗。

1.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

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特级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特级教案
2.学生自读批注,找出诗中所言之志向。 师:三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请找出相关诗句,并作好批注。 (学生自读批注)
3.批注交流要点:
(1)《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的“金络脑”表示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自己是一匹骏马,应当装的决心。一个“踏”字写出马之矫健,然而前面冠以“何当”两字, 却使热烈的期盼化为一声长叹。 “金络脑”是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 所发出的嘶鸣。作者的志向就是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②第一、二句诗说,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是一幅战场景色图,悲凉肃杀。这匹骏马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正是它可以建立功勋的环境,内心的渴望一定更大。
(2)问题2:《马诗》中的马儿驰骋于什么季节? “清秋”时节,草黄马肥,正好驱驰,冠以“快走”二字,可见这匹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好是可以万里横行的壮 年。
3.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
4.师:大家已经读准了字音,达到了朗读古诗的一级标准。现在试着把古诗的节奏朗读出来吧。
5.教师指名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教师引导评价:你喜欢谁的节奏?
6.师:古诗是按照平仄规律创作的,请听吟诵。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吟诵音频,出示三首诗的平仄,然后学生依照 “平长仄短入声促”的规则尝试吟诵,齐诵。建议:一般情况,“–”短平读一拍,“―”中平读两拍, “—”长平读三拍。“∣”仄声在二四六字的位置时读一拍,一三五字位置时读半拍。“∣”入声读得短促有力)
“络”字左右同高, “锤”字左低右高。 “锤”字左窄右宽,左边的第一横对准右边撇和第一横中间,左边第二横对准右边第一二横中间,左边第三横对准右 边第二三横中间,左边的竖提的“提”对准右边第三横左侧。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教案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教案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基本词义和句式结构,包括关键词汇如“马”、“石灰”的象征意义及其在诗中的用法。

帮助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内涵,能够初步感受古诗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1_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与古诗主题相关的短文或诗句,培养其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赏析古诗中的壮志豪情、坚贞不屈等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引导学生领略古诗中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

1. 理解并掌握《马诗》和《石灰吟》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介绍背景知识: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如李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等。

强调诗人通过对马形象的塑造来表达自身的理想和抱负。

引导学生理解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课程中展示相应的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背景和氛围。

解读诗歌内容:分析《马诗》中的关键词句,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通过阅读理解掌握古诗内容,进一步挖掘诗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并通过对诗人的生活和经历的理解,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整首诗的大意,强调马的力量与气魄,以及对忠诚、勇猛的赞美。

主题思想引入:通过介绍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劳动者的艰辛和不易。

强调《石灰吟》所蕴含的赞颂劳动精神和坚定意志的主题思想。

向学生展示诗人以石灰为题材的寓意与象征意义。

内容解析:分析《石灰吟》中的关键诗句,如“千锤万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等。

深入剖析诗句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图》解析《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和《竹石图》是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分别出自于唐代、宋代、元代和明代的著名古代文学作品。

这些古诗可以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以下是对各首诗文的解析。

1. 《古诗三首》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考。

人们经历了岁月的转变,有了更多的人生经验,希望它们都能被铭记于心。

通过这首诗,孩子们可以体会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变迁的不可逆转性。

同时,也能够领悟到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2. 《马诗》《马诗》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通过描绘马儿奔腾的形象,表达了恢弘壮丽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马的力量和速度,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界动物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生命力量,并了解到文学作品中运用形象描写的技巧。

3. 《石灰吟》《石灰吟》是元代文学家贺铸的作品。

这首诗以石灰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贺铸通过描写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劳动所需,歌颂了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在这首诗中,孩子们可以领悟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

4. 《竹石图》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所作,以竹和石为主题,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它们表现出来。

文征明通过描绘竹子的刚直和石头的坚固,反映了他对自然界中简朴和坦诚品质的向往。

这首诗让孩子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简约,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文作品,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这些诗文精选自中国文学的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理解这些古代文学作品,孩子们可以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分析。

可以对每首诗的背景、主题、意境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竹石》。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以《马诗》为例,迁移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1.了解表达方法。

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

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2.回顾学习方法。

(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学习《石灰吟》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

(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áo”;“碎”读“suì”。

(2)明确诗歌节奏。

课件出示:石灰吟千chuí锤/万záo凿/出深山,烈火/fénshāo焚烧/若等闲。

粉骨/s uì碎身/hún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释题,理解“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质疑问难: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

(4)集体交流。

(5)品析诗句。

①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a.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凿,击打、开凿。

b.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c.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五、课后习题答案
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源自网络
四、注解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五、鉴赏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石灰吟/竹石》知识点梳理学习托物言志一类诗的学习方法:1、读懂诗句,知道所写之物的特点。

2、借助资料发现物和人大相似之处。

3、明白诗人所言之志。

《马诗》知识点梳理一、诗歌原文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作者简介作诗背景作者简介李贺(791-817年),字长吉。

“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

李贺从小刻苦读书,积极求仕,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然而并未如愿,先后经历了举仕无门的惆怅,从军无路的失落。

作诗背景李贺生活的中唐正是藩镇割据的时代,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他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于是他创作了一组关于马诗共23首来抒发自身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慨,就是《马诗》就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注释: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何当:何时将要。

5、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7、清秋:清朗的秋天。

四、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恰似那弯弯的金钩。

什么时候才能给骏马带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任意驰骋,建立功勋呢?五、诗歌主题及写作方法主题:诗人李贺借骏马,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怀才不遇的悲叹。

写法:这种借物来抒发自己心中志向的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六、问题归纳1、请分析诗中比喻的妙用。

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引发读者的联想。

“沙如雪”既是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

“月似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器和征战的场景。

诗人那极为丰富的想象让人赞叹。

2、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呢?请你联系诗中的关键词来具体说说看。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2】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出示课件3-5】(板书:马诗)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6】自学要求,4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四、大概了解古诗。

1.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

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说、石灰吟、竹石》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说、石灰吟、竹石》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说、石灰吟、竹石》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说、石灰吟、竹石》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板书:金络脑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

“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情节。

掌握作品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文本解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勇敢、坚韧的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生活,积极向上。

二、教学内容1.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2. 作品主要情节的讲解与分析。

3. 鲁滨逊人物形象的分析。

4. 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

5. 作品艺术特色的品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把握作品主题思想。

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学习其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

2. 教学难点:作品艺术特色的品味,理解作者运用象征、讽刺等手法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鲁滨逊漂流记》原著、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鲁滨逊漂流记》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3. 讲解作品主要情节:通过PPT课件,展示作品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4. 分析鲁滨逊人物形象:组织学生讨论鲁滨逊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品质。

5. 探讨作品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作品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主题思想。

6. 品味作品艺术特色:分析作者运用象征、讽刺等手法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课文结构:作者、作品背景、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归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归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目标:1.掌握一类生字,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感悟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优秀教案《马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本诗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1看诗题明对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诗文解大意4看资料(注释)悟诗情5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诗文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燕钩络踏漠)指名读,齐读。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石灰吟/竹石》知识点梳理学习托物言志一类诗的学习方法:1、读懂诗句,知道所写之物的特点。

2、借助资料发现物和人大相似之处。

3、明白诗人所言之志。

《马诗》知识点梳理一、诗歌原文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作者简介作诗背景作者简介李贺(791-817年),字长吉。

“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

李贺从小刻苦读书,积极求仕,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然而并未如愿,先后经历了举仕无门的惆怅,从军无路的失落。

作诗背景李贺生活的中唐正是藩镇割据的时代,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他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于是他创作了一组关于马诗共23首来抒发自身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慨,就是《马诗》就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注释: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何当:何时将要。

5、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7、清秋:清朗的秋天。

四、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恰似那弯弯的金钩。

什么时候才能给骏马带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任意驰骋,建立功勋呢?五、诗歌主题及写作方法主题:诗人李贺借骏马,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怀才不遇的悲叹。

写法:这种借物来抒发自己心中志向的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六、问题归纳1、请分析诗中比喻的妙用。

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引发读者的联想。

“沙如雪”既是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

“月似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器和征战的场景。

诗人那极为丰富的想象让人赞叹。

2、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呢?请你联系诗中的关键词来具体说说看。

(完整word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完整word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备课素材托物言志诗的鉴赏知识储备1、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知识点教案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10课《古诗三首》6.10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还”古读huán;“劲”读jìng )《马诗》译文、注释、赏析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简析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

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

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赏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

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完整版)⼈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马诗》《⽯灰吟》《⽵⽯》教案备课素材托物⾔志诗的鉴赏知识储备1、概念:托物⾔志诗是⼀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志,由物到⼈,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表现⼿法——托物⾔志、寄情于物、借物喻⼈、⽐喻、象征、拟⼈、对⽐、⽐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动的描摹,从⽽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浮绿⽔,红掌拨清波。

”贺知章《咏柳》:“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2)托物⾔志类这类咏物诗表⾯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象征⼿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内⼼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居易的《⽩云泉》:天平⼭上⽩云泉,云⾃⽆⼼⽔⾃闲。

何必奔冲⼭下去,更添波浪向⼈间。

本诗抒情主⼈公是⼀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

10.古诗三⾸教学设计第⼀课时⼀、课题引⼊1、(出⽰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诗独树⼀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学习新课(⼀)回忆⼀下,学习古诗的⽅法有哪些?1.学⽣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解⼤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诗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设计

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1.指导朗读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

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马诗》▶课时目标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 积累成语,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的文学积累都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几个成语填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2.课件出示成语填空题。

课件出示:你会填吗?一( )当先(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4.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

(板书课题:马诗)【设计意图】选择与“马”相关的成语,用成语填空的形式导入,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读好节奏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2)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2)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2)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目标:1.掌握一类生字,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感悟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1看诗题明对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诗文解大意4看资料(注释)悟诗情5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诗文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燕钩络踏漠)指名读,齐读。

“燕”除了yan这个读音,还读什么?能组成哪些词?在这些字中,“燕”最容易写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10课《古诗三首》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还”古读huán;“劲”读jìng )《马诗》译文、注释、赏析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简析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

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

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赏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

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石灰吟》译文、注释、赏析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

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

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

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

谥曰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竹石》注释、译文、赏析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解说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郑夑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知识点我会写:络:络纱络丝络线脉络网络络绎锤:锤打锤子铁锤木锤千锤百炼凿:凿井开凿凿子圆凿凿壁偷光焚:焚香焚毁焚烧忧心如焚玩火自焚多音字:似:sì相似shì似的当:dāng当前dàng适当络:luò脉络lào络子骨:gǔ骨头gū骨碌形近字:络(网络)洛(洛阳)锤(锤子)捶(捶打)焚(焚烧)婪(贪婪)问题归纳: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答案: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