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点
动和气势的 美, 迅称赞南 阳汉画为 “ 鲁 深
沉 雄 大 ” 。
2楚 文化的灵动 。 飞扬在 造型艺术上的体
现
南 阳 在春 秋 战 国时 期 处 干 南 北 交 汇 之 地 , 很长 时 间内属于 楚国的 管辖 范围 。 在 因此 , 代 的 美 术 在 相 当 的 艺 术 造 型 因 素 汉
Sci nce e an Tech d nol ogy nn I ovaton i H e al r d
! Q:!
哮 朱 论 坛
浅析 南 阳汉 代 画像 石 绘 画 艺术 特 点
梁哲 王安 霞 ( 江南大 学 江苏 省无锡市 2 1 2 1 ) 42
摘 要: 汉代 的画像 石是汉代独特 的遣 型艺术 样式 , 艺术 形式本 身体 现 了鲜 明的美学特征 。它的绘 画特征在 中国绘 画吏上有着深远 的意 义和 极 高的美 学价 值 。情 节式的 圈像组 织方式 ,表 达 ”所知 ” ”所 赢 ”的遗 型思堆 .流动如 生的 乐舞 精神 , 些特 色使其 艺术形 这 式上竞溢 着张 力, 体现 出宏大气魄和 泽厚雄 强的时代精 神 。 关键 词: 汉代 画像石 艺术 绘 画 中圈分类号 :2 J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9 X( 0 9 O ( ) 2 7 0 1 7 —0 8 2 0 )5 b一0 1 - 1
汉 代 画 像 石 使 我 国的 绘 画艺 术 进 入 一 个 新 的 境 界 。在 我 国 美 术 史 上 , 正 形 成 真 比较 完 整 的 , 且 具 有 民族 特 色 的 刻 画 艺 并 术 , 画 像 石 的 出 现 在 我 国 古 代 艺 术 史 上 汉 是 有 一 定影 响 的 。南 阳 汉 画 像石 和 画 像 砖 是 我 国 汉 画艺 术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具 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南 阳 汉 画 像 石 构 图疏 朗 、 语 言 质 朴 、 意境 深远 、主题 浪漫 , 其泼 辣 、豪放 创 作 以 形式 彰 显 了 中 国传 统 绘 画 所独 具 的 民 族艺
南阳汉画像石:中国艺术的瑰宝4——缤纷万千的南阳汉画像石
的 ,农 业 在 中 国 几 千 年 历 史 中 一 直 是 占 有 重 要 东 的 冶铁 图 》 ,左 起 四 人 在 用 大 皮 囊 鼓风 , 接 的 地 位 ,却 最 易 被 人 忽 略 。 因 此 , 反 映 农 业 生 着 四 人 在 锻 打 ,然 后 四 人 在 检 测 产 品 ,最 右 边 产 的 画 像 石 , 在 南 阳汉 画 像 石 中 异 常 珍 贵 。
一 剑 对 击 图 矛
戏 ,都 将 场 面 刻 画得 异 常 逼 真 ,给 人 身 临 其 境 图 》 的正 中 央 画 一 农 夫 , 弯 腰 曲 腿 ,上 身 赤 裸 , 之感。 正 在 禾 间 锄 地 ;画 面 右 边 一 名 女 子 ,担 着 一 个
《 兽 图 ) ,一 个 赤 裸 上 身 的 武士 , 将 全 陶 罐 ,想 必 是 到 田 问 送 饭 的 农 夫 的 妻 子 。 画 面 斗 )中 身都 注 于 右 臂 上 。左 手 将 猛 兽 头 按 在 身 下 ;兽 左 上 方 一 只 小 鹿 ,似 乎 受 了 惊 ,正 准 备 逃 命 。 也 不 甘 示 弱 , 正 在 奋 力 挣 扎 。 这 种 僵 持 ,足 够 看 那 农 夫 的 劳 作 , 让 人 会 想 起 后 世 “ 禾 I 锄 t当 让 人 心 跳 加 速 。 而 矛 剑 对 击 图 , 则 是 搏 杀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 的诗 句 。但 看那 送 饭 的妻 子 , 前 的 一 瞬 间 : 一 人 手 持 利 剑 , 向 前 冲 去 ; 另一 画 面 又 给 人 以 温 馨 之 感 。 从 农 夫 用 的 铁 制 农 人 扎 着 马 步 , 端 起 长 矛 ,准 备 迎 战 。 下 一 瞬 将 具 、 田 间种 的 粟 来 说 ,我 们 知 道 — — 汉 代 时 铁 是一 阵怎 样的 你死 我活 的 搏斗 !
南阳汉代画像石线条特点
122南阳汉代画像石线条特点李 姗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画像石是汉代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线条在画像石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线条可以很好地表达画像石的内容,使刻画的形象更加饱满、灵动。
画像石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传递给我们,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关键词:南阳汉代画像石;线条;特点南阳画像石中线条的运用是很重要的,简单的线条就能表达画面的内容。
画像石在汉代以及现代社会都具有很大价值。
一、汉代画像石的概述(一)南阳汉代画像石的含义画像石“指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1]。
画像石产生于汉代,融合了雕刻艺术与绘画艺术。
(二)南阳汉画像石兴起的主要因素地理方面:南阳地处豫西南、白河、汉水由此流过。
扇形盆地石材和矿产资源较丰富,铁矿资源为冶铁业提供了大量原料。
南北交通便利。
政治方面,东汉南阳名人辈出,朝廷中很多贵族都是南阳人。
经济方面:西汉时期南阳农业、手工业发展繁荣。
思想方面:汉代社会人们受重视厚葬,修建大量墓室石阙等。
二、造成南阳汉代画像石材料的因素(一)石材张道一的《画像石鉴赏》一书中指出:“石头的肌理会影响到艺术的视觉效果。
画像石分为青石、剁纹石和砂石”。
[2]南阳地区周围有很多的石灰岩、砂岩山脉,石材较为丰富,南阳画像石多质地坚硬而脆的石灰石刻成,由于工匠打磨起来比较困难,所以不适合精雕细琢,形象大多生动朴拙。
(二)冶铁业的发展汉代画像石与冶铁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河南省有很多汉代冶铁遗址,南阳郡是重要的冶铁中心,冶铁产量大。
西汉冶铁作坊很多,设备和技术都有所提高。
于1954年发现的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出土大量铁器,出土的西汉遗迹有耐火砖、熔炉基、以及鼓风管等冶铁工具,出现了“百炼钢”,是冶铁史上的重大变革[3]为画像石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地帮助。
(三)雕刻工具早期南阳画像石雕刻比较粗糙,线条较粗不够流畅,雕刻痕迹较深,没有过多精细刻画。
东汉时期冶铁业的快速发展,雕刻工具经过改进后更加锋利便于雕刻,画像石线条变化多样,更加流畅,雕刻痕迹变浅。
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南阳汉代画像石较之于山东、徐州、四川、陕北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在艺术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笔者认为,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特色。
1.艺术风格:粗犷、豪放南阳汉画像石风格粗犷、豪放,它不像山东汉画那样注重刻画细部,也不像陕北汉画那样稚拙。
南阳汉画像石对各种形象的刻画,注重整体效果,不注意细部加工。
例如,对于人物面部的表现,着重刻出面部轮廓,而对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器官则不太重视;对于动物的表现,着重刻画其形体特征,而对皮毛、头部不太注重。
但南阳汉画像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粗”上,而是粗中见巧,以动势取胜,以气势求胜。
人物画像,通过抬头、低首、躬身、屈膝等动作来表现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贵贱、尊卑鲜明可见。
动物画像,通过不同的身姿,显现出其所处的不同态势,或强或弱,或胜或负,或动或静。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腾飞的龙、奔驰的虎及其他跳跃的猛兽都有一种强大的动势,有一种非凡的气势。
综观南阳汉画像石,具有一种粗犷的美、豪放的美,给人以洒脱无羁之感,是力量、运动和气势的美,鲁迅称赞南阳汉画像石为“深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凌皆兵伏羲女娲神怪图(南阳市麒麟岗汉画像石墓)◇沉雄大”。
南阳汉画像石在粗犷、豪放之中显示出一种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这种浪漫特色来源于楚文化。
众所周知,楚文化具有浪漫特色。
南阳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南北交会之地,在很长时间内属于楚国的管辖范围。
因此,南阳汉画像石既有中原文化的庄重质朴,又有楚文化的浪漫瑰丽特征。
2.构图:疏朗、明晰南阳汉画像石的构图属于“疏朗型”,与山东、徐州汉画像石有明显的差异。
山东汉画像石构图密集,画面上很少留有空白,常常是上下分层,有些还左右分段。
南阳汉画像石没有繁密的位置编排,也没有分层分格的图案序列,更没有把不同题材的画面聚积在一起,而且是一幅画面只表达一个主题,给人以疏朗、明晰之感。
特别是南阳汉画像石的早期作品,画面上仅仅刻出所要表达的主题,一般不加任何补白、装饰。
南阳汉画像石的和谐意蕴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了和谐的意蕴,无论从手法还是构图上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心境的平和及对理想王国的向往。
内容摘要:汉画像石优美古朴,具有独特的神韵。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了和谐的意蕴,无论从手法还是构图上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心境的平和及对理想王国的向往。
关键词:汉画意境和谐渊源一、画面境界的和谐特征汉代南阳画匠、工匠以朴素的自然观,把对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体认、追求,进行了情感化的描述和呈现:同源、同本、同类的自然万物皆秉承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都处于或应该处于一种美妙、和谐、自在的状态,从而组成有节奏的生命律动,和谐地存在。
南阳汉画像石的画面意境都体现着和谐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1.兽与兽的和谐。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自然界的动物及想象出来的动物很多:龙与虎、虎与熊、牛与象、象与凤等,这些不同类别、不同性格的动物出现在一处。
它们虽多表现为争斗与运动场面,但在古人的心中,它们或具有祥瑞之意,或和祭祀有关,或寄托着人们镇守自然疆域、保佑人类安泰的期望,或与避邪求福有关。
因而画面之上,均以祥云缭绕,呈现出祥和、温润的情趣,体现了一种相互之间的共生依存、共同协作的关系。
如南阳市白滩出土的楼阁立柱的外侧,左边刻有青龙,右边刻有白虎,共同为主人把守着一方平安。
2.人与兽的和谐。
南阳画像石许多为兽身人首。
人与兽斗、人与牛斗是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题材,在这些人与兽斗、人与牛斗的画面中,人丝毫没有惊慌失措之态,反而有玩耍动作的安闲与滑稽,人与兽似为亲密的伙伴。
如“羽人”的出现常伴随着动物,所以给它插上翅膀,让它似飞禽一样翱翔于天地之间。
人与兽自在、流畅、和谐、融洽地共生共处,表现了汉代人们视万物如一体,驾驭自然的气度和心态。
3.人与神的和谐。
南阳汉画像石有大量的人神异质同构的神:伏羲、女娲均为人身蛇尾,在神的意蕴和神话思维中二者合为一体。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中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展现出汉代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一种墓志文化产物,以石材为基本材料,雕刻上面人物、神鬼、马、龙、凤、花卉、飞禽兽等题材的图案。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物画像。
画像石顾名思义即是以雕刻人物形象为主的石刻艺术品。
汉画像石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线条简洁清晰汉画像石的线条非常简洁清晰,没有过多的繁复装饰和细节描绘。
画像石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态,线条流畅有力,形象生动。
这种简洁的艺术风格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也让观者在简单的线条中感受到了深刻的艺术魅力。
二、错落有致在画像石的布局上,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体现为错落有致。
人物形象的布局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图的,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感,形成画面的美感和协调性。
通过这种错落有致的布局,汉画像石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既有层次感,又不失简约大气的特点。
三、形象生动尽管汉画像石的线条简单,但是在形象的刻画上却生动而传神。
通过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躯体、面部、衣饰等细节,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受。
在这种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下,人物形象往往更具有张力和美感,展现出了古代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深刻理解。
四、节奏韵律在汉画像石的线条艺术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节奏韵律之美。
线条的简洁和流畅,使得画面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美感和韵律感。
观者在观赏画像石时不禁会被这种韵律所吸引,从而产生愉悦的艺术享受。
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蕴。
这种简约的艺术表现风格,反映了古代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创作理念。
在当代,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仍然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论汉代美术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姓名刘明阳年级班级09-10班专业艺术设计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零年六月摘要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图像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
同时,从汉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和表现有着它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尤其在繁荣稳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出来的文化意绪,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绘画,并加以正确的继承、引导和发扬,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社会根源,文化意绪ABSTRACT(3号黑体)The portrait stone is remains rich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history of art material very much. The artists write a letter on another's behalf by the knife, has created the numerous fine images in the hard stone facing, with by takes the building uni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coration tomb chamber, Shi Que and so on. The nation discovered the Chinese paints a portrait Shi Shuyi thousand. According to carrying, the portrait stone sprout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llustrious, proclaims the time, when the x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wang mang has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further expands, mainly distributes in Shandong, Henan, Shanxi, Sichuan and periphery the area.The brick relief,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e portray or the mold is printing the portrait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brick, generally thought that begi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hree-country two jin'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continues abundantly popularly, is one kind of building decoration component stemsfrom the Warring States last stage to appear “carves the wall”mural art.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itial period, use in decorating the palace alley shed much the step base; After Western Han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mainly uses in decorating the tomb chamber wall surfa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the brick relief art prosperous time.Paints a portrait in the stone in the Han Dynasty, the brick relief, the image displays in the selection, the techniqu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implication three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plan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an Dynasty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ach aspect in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portrait stone, the brick relief produ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ve its deep time backgroun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side story. Especially in prosperous stable, advocat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oday, how did we understand that the Han Dynasty paints a portrait the cultural intention which the stone, the brick relief display, knows the drawing regarding us, and performs correct to inherit, to guide and develops, has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Stone, Brick and social causes, cultural sense on目录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5 )1. 概述画像艺术1.1历史背景..........................................(9 )1.2分布区域 (10)1.3题材内容 (13)1.4艺术风格 (17)1.5雕刻技法 (18)1.6分期与作者 (19)2. 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2.1画像石 (22)2.2画像砖 (23)3. 山东画像艺术3.1概况 (25)3.1山东画像艺术的艺术特点 (30)4.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4.1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2)后记 (43)声明 (44)一.概述画像艺术要认识汉代雕塑形势之盛,内容之富,形式之多样,及其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不能不对当时的浮雕艺术予以足够的重视。
概括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概括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体现了汉代艺术的风采。
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画像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是由熟练的工匠们以极大的技术精湛度雕刻而成,呈现出精细的线条和周密的构图。
每一件汉画像石都独一无二,艺术品质精湛,生动地展现了古人的儿女情长、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历史场景等。
其次,汉画像石以其强烈的表现力而著称。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戏剧性和情感表达。
画像石通过雕刻细腻的表情和姿势,将人物的个性与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在说话、动作,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再次,汉画像石在构图上追求平衡和谐。
画像石的构图精巧而谐调,注重人物的层次和空间的分配。
画像石通常采用对称、轴线、曲线等构图原则,为观者呈现出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画面。
这种构图风格富有秩序感,给人以平和、稳定的感觉。
此外,汉画像石还以其细腻的雕工和丰富的细节而受到广泛赞赏。
工艺匠师们精心雕刻出汉画像石上的细节,如人物的服饰、头饰、饰物等。
他们极力追求细节的真实和完美,赋予了画像石以更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汉画像石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们记录了汉代社会、政治、生活、宗教、文学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是研究古代艺术和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通过欣赏汉画像石,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等,对于我们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汉画像石以其高度的艺术价值、强烈的表现力、构图的平衡和谐、细腻的雕工和丰富的细节,以及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色,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
在欣赏与研究汉画像石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艺术的精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艺术文化。
汉画像石艺术
汉画像石艺术河南汉画像石的表现领域非常广阔,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等方面内容的宝贵资料。
河南汉代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有以如下突出的个性特征:(1)雕刻技法多样化。
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
(2)画面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出,(3)形象刻画不饰细部,注重整体效果。
(4)恰当的夸张和变形。
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南阳汉画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
(5)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情趣。
汉代“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在河南画像石上面得到了全面体现。
例如,长生不老、羽化升仙,表明在人们的心目里,人和神的距离缩短了,人也可以飞升成神。
连应龙、虎、飞鹤、白鹿这样的神物也成为人们升仙的交通工具了。
这充分反映了河南汉画像石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是在为追求人生幸福而沤歌,充分肯定了现实,肯定了人的存在和人的力量。
这应该是河南汉画像的美学思想所在,在具体形象、背景和意境上河南汉画像石则展示出力量、运动和速度构成了汉代艺术的气势和古拙的美学风貌。
西汉晚期画像石在豫南发现的南阳赵寨砖瓦厂画像石,墓石门扉与石门柱上雕刻的楼阁、门阙图像,题材比较单一,技法属凹面阴线刻,雕造于西汉昭、宣时期。
位于河南唐河的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墓室结构呈周绕回廊的“回”字形,东接带南北两车库的甬道,全部用石材构筑,墓内雕刻着30余幅画像,有描绘社会现实生活的迎宾拜谒、驯虎骑象、乐舞杂技,有反映升仙思想的羽人、应龙、四首人面虎,还有护卫墓主安宁的蹶张、青龙、白虎、朱雀、铺首衔环等神怪。
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浅浮雕,阴线刻者仅有一石。
河南唐河画像石四神局部综观此墓画像石,具有布局疏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象质朴等特点,纪年明确,堪称新莽时期画像石墓的最佳遗例。
东汉前期画像石河南南阳地区的东汉早期画像石,以南阳扬官寺和唐河针织厂发现的两座画像石墓为代表。
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
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南阳是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区域之一,并建有全国唯一一座汉画像石刻博物馆,收藏汉画像石2000余块,是以汉画像的发掘、收藏、研究为一体的汉画研究中心。
南阳汉画馆韩玉祥等学者根据汉画像石墓的形制、画像位置以及内容、雕刻技法及风格和随葬器物特征与组合形式,将已发掘的30座较完整墓葬进行排比分析。
本文将着重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加以分析▌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南阳汉画像石分类有多种,按照王建中等学者的分法,将南阳汉画像石分为七类,即生产、生活、历史故事、远古神话、吉礼祥瑞、天文星象、装饰图案等。
本文将生产、生活合在一起,分六部分对南阳汉画像石内容作粗略介绍。
1.生产生活类这是南阳汉画像所反映的基本内容,也是南阳汉画像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主要内容包括车骑出行、乐舞百戏、角抵、门吏、侍女等。
东汉持节执笏门吏图东汉端灯侍女图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
到了汉武帝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皇帝也不断出行巡游。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闰月甲午,南巡守,幸南阳”(《东汉会要·巡守》)。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多次出现的车骑出行图,应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西汉车骑出行图百戏是汉代表演艺术的主体,它是一种集杂技、舞蹈、竞技、假形扮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非常多,演奏乐器的主要形式有击钲、击铙、击磬、吹埙、击鼓、鼓瑟等。
舞蹈表演图的种类主要有长袖舞、七盘舞、建鼓舞等。
杂技图主要有倒立、飞剑、弄壶等。
东汉鼓舞图东汉蹶张图人物是南阳汉画像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具体人物刻画上,南阳汉画像注重“形神兼备”,同时还善于运用变形和夸张,使人印象深刻。
尤为重要的是,南阳汉画像石还运用散点透视法对所表现的物象进行变形,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2.历史故事类汉代,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思想,后来这种思想又不断发展,并逐渐为统治阶级所推崇。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论汉代美术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姓名刘明阳年级班级09-10班专业艺术设计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零年六月摘要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图像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
同时,从汉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和表现有着它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尤其在繁荣稳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出来的文化意绪,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绘画,并加以正确的继承、引导和发扬,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社会根源,文化意绪ABSTRACT(3号黑体)The portrait stone is remains rich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history of art material very much. The artists write a letter on another's behalf by the knife, has created the numerous fine images in the hard stone facing, with by takes the building uni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coration tomb chamber, Shi Que and so on. The nation discovered the Chinese paints a portrait Shi Shuyi thousand. According to carrying, the portrait stone sprout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llustrious, proclaims the time, when the x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wang mang has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further expands, mainly distributes in Shandong, Henan, Shanxi, Sichuan and periphery the area.The brick relief,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e portray or the mold is printing the portrait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brick, generally thought that begi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hree-country two jin'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continues abundantly popularly, is one kind of building decoration component stemsfrom the Warring States last stage to appear “carves the wall”mural art.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itial period, use in decorating the palace alley shed much the step base; After Western Han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mainly uses in decorating the tomb chamber wall surfa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the brick relief art prosperous time.Paints a portrait in the stone in the Han Dynasty, the brick relief, the image displays in the selection, the techniqu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implication three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plan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an Dynasty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ach aspect in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portrait stone, the brick relief produ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ve its deep time backgroun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side story. Especially in prosperous stable, advocat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oday, how did we understand that the Han Dynasty paints a portrait the cultural intention which the stone, the brick relief display, knows the drawing regarding us, and performs correct to inherit, to guide and develops, has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Stone, Brick and social causes, cultural sense on目录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5 )1. 概述画像艺术1.1历史背景..........................................(9 )1.2分布区域 (10)1.3题材内容 (13)1.4艺术风格 (17)1.5雕刻技法 (18)1.6分期与作者 (19)2. 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2.1画像石 (22)2.2画像砖 (23)3. 山东画像艺术3.1概况 (25)3.1山东画像艺术的艺术特点 (30)4.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4.1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2)后记 (43)声明 (44)一.概述画像艺术要认识汉代雕塑形势之盛,内容之富,形式之多样,及其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不能不对当时的浮雕艺术予以足够的重视。
浅析汉画像石工艺的艺术特色
浅析汉画像石工艺的艺术特色作者:刘荟芳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6期摘; 要:汉画像石气势磅礴,深沉雄大,金石有声,在中国历史上是艺术成熟的表现。
它那别具风采的造型和独异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开创了一条健美之路。
汉画像石固然是一份耀眼的辉煌,但这份辉煌的产生与汉代南阳的文化富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南阳汉画像石作为汉画的重要典型,反映了汉代美术的风貌,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形式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的汉代众所周知。
从汉高祖刘邦建国时起,文景之治后汉代民族融合空前发展,被今人称为“汉武盛世”。
经济发展带动民间文化的长足进步,再加上汉代对外交流频繁,崇尚儒学以及孝道,这使得汉代盛行厚葬的观念,作为陪葬品的画像石应运而生。
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艺术表现形式介于平面绘画与立体雕塑之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汉画像石根据出土情况大体可分为五种内容:反应汉代农业、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表现当时社会政治制度、表现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
南阳画像石作为典型代表,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其奔放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汉代深沉雄壮的艺术风格。
一、汉代画像石的概述及及历史背景(一)汉画像石概述“画像石”顾名思义是一种石画。
它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在汉代的地下室、祠堂、阙庙等建筑中经常使用。
它因在石头表面描绘各种各样的肖像而得名。
从本质上讲,石像是用刀刻艺术代替笔墨艺术的作品。
它主要传达着独特的民族魅力,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汉代画像石在题材、技法、内容等方面达到了顶峰。
画像石艺术在汉代时期到达了发展的强盛时期。
画像石艺术的内容主要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当地风土人情等。
南阳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征
Vol.29No.12Dec.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29卷第12期(下)2013年12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汉代占据着显耀地位.从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时起,汉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一跃成为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经济的繁荣必然带动民间文化的进步,再加上汉代推崇儒教,厚葬之风盛行,画像石应运而生.画像石,是介于平面的绘画与立体的雕塑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汉代画像石是现今反映汉代民俗民风民情的最佳样本,它们是汉代生活的反映,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以南阳画像石最为显著,它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独特鲜明的艺术品质,不朽的艺术魅力大放光芒.1南阳汉代画像石概述画像石,是古代的一种建筑材料,在汉代常被用到地下墓室、祠堂和庙阙等建筑上,因为表面雕刻有各种各样的画像而得名,本质上说,画像石是雕刻与绘画的完美结合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祭祀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汉代画像石在表现题材、内容以及表现手法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古代画像石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内容上主要包括神话传说、美好祝愿、乡土人情等多个方面,汉代画像石继承和发扬了秦汉战国时期绘画艺术古朴的风格特征,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基本程式,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瑰宝.现阶段,我国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陕西等地,遗存丰富,其中,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代画像石最多的一个地区.汉代画像石的内容大多是跨越现实和幻界的界限,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在表现手法上,汉代画像石大多采用平面化的处理手法,剔除了一切可能反映空间的构图元素,画面多采用平行排列的方式来传达内容,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浅浮雕或者在平面上进行线刻等表现方式,构图上比较丰满圆润,程式感比较强,注重追求多个表现物体之间的排放秩序,整体风格粗犷,秩序性较强,呈现出繁而不乱,密而不满的特点,极富装饰性.汉代画像石的装饰纹样有别于以前纹样的图案化、平面化的特点,继承了战国时期多采用所有形象元素并列排列并留白以达到视觉平衡的构图方式,是一种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延续性的创造和发展.从汉代画像石源起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模式,即是汉代画像石独特绘画语言的最好的见证和延续.与之前的秦汉艺术相比,汉代画像石装饰意味浓厚,人物造型单纯质朴,大胆夸张,线条生动流畅,富有弹性,构图大胆活泼,表现手法更加写实,生动活泼,与之后的唐宋艺术相比,汉代画像石整体感比较强烈,整体庄重古朴,这些独特的艺术特征都使得持续四百多年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彰显光芒,充分的体现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其中,南阳汉代画像石的成就尤其的突出和明显,南阳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画像石最典型的代表.南阳汉代画像石,数量众多,而且分布相对集南阳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征郜歌(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河南济源454650)摘要:画像石,是介于平面的绘画与立体的雕塑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最为显著,它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品质,不朽的艺术魅力而大放光芒.关键词:汉代;南阳;画像石;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 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3)12-0063-0263--.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南阳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南阳市宛城区、卧龙区、邓州市、唐河县、桐柏县、方城县、新野县、内乡县等地,其中以宛城区、卧龙区、唐河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像石数量为最多.目前,全国馆藏汉画像石六千余块,而南阳藏有二千余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数量居全国之冠,是我国目前建馆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石刻博物馆.南阳汉代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数量众多、文化特征鲜明、风格粗犷、豪放,到目前为止,南阳发掘汉代画像石墓40余座,出土汉代画像石二千余块,出土数量之多,分布之相对集中,是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的细节追求以及陕北汉代画像石的稚拙不同的是,南阳汉代画像石更侧重于整体效果的表现,南阳汉代画像石在汉代画像石的组成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宝贵的南阳汉代画像石资料,为我们现在的艺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南阳画像石常用的雕刻技法上有六种,分别是:平面阴线刻、凹面雕施阴线刻、减地雕刻、减地施阴线刻、减地施线刻兼凹面雕、减地施阴线刻透雕.几种雕刻手法交叉使用,使得南阳汉代画像石带给人们一种娴熟技巧、整体统一、深沉雄大、粗放浑朴、写实表现等视觉感受和艺术特征,独具特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风貌,是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价值的完美呈现.2南阳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征首先,在画面构图上,南阳画像石在早期主要采用了平视图的构图形式,整体画面相对比较疏散,空白处没有修饰和点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主题突出,构图比较单一,画面虽然比较完整,但是效果不太突出.从中期开始,画像石的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汉代艺人把生活中常见的内容融入到画像石的创作过程中来,在画面中间增加必要的点缀和装饰来丰富画面内容,比如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空白处增加云纹等装饰性纹样,在动物与人物之间的空隙处增加山峰等自然景观造型,不仅丰富了画面,还起到了烘托主题,突出表现内容等作用.在这一时期的画像石创作过程中,画面的意境成为了汉代工匠追求的主要内容,通过画面主体人物之间的排序,创作手法多样化的变化,空白处的装饰处理,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线条的熟练表达来多角度的营造整体画面的意境,竭力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到画像石创作的后期,由于历史的发展,汉代经济、政治和文化受到严重重创,也必然导致了祭祀文化的衰败和萧条,南阳汉代画像石的创作开始走下坡路,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多是以往两个时期的重复,构图略显生硬,画面仍延续中期的饱满为主,装饰意味被生硬的深化,整体画面艺术形式表现比较牵强,远没有中期的丰富多彩.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南阳画像石多采用把多种类型的造型放到一起,比如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飞禽走兽类、游鱼类、建筑景观类等,来交叉表现,多采用几种类型的内容相互配合使用,构成了南阳画像石艺术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另外,南阳画像石还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的特征,汉代南阳画像石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很多充满活力的、生动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造型形象,比如虎形象的刻画,造型上有狂奔的、怒吼的、示威的、腾空的、倒立的等等,,写实和夸张并用的手法,造型丰富,神态各异,表情生动,个性鲜明、生动逼真,使得南阳汉代画像石多姿多彩.而在整体气势的表现上,在创作时放弃了对外形的像似和细节的逼真的追求,更注重于对精神的追求,动态的表现是南阳汉代画像石又一个重要品质,汉代艺人对于静止的瞬间的定格,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修养.总之,南阳汉代画像是我国中华民族深厚民族基础的文化载体,具有的独立审美价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他融汇了中国南北文化的精华,把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真实的生活状况栩栩如生地保留了下来,其所采用的构图造型方式和创作手法,是我国古代艺术史上影响深远的崭新艺术形式,为汉代以及汉代之后朝代的艺术表现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民族艺术寓情于画、精神超于像外、不拘形似、追求神似、包罗万象的创作法则,艺术特征丰富多彩,使得汉代艺术在我国的美术史上取得了不可替代、无法超越的卓越地位.———————————————————参考文献:〔1〕郑立君.论汉代画像石的装饰图案设计[J].东南文化,2010(02).〔2〕李英.南阳汉画像石的档案学价值[J].中原文物, 2012(01).64--. All Rights Reserved.。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南阳文化的繁荣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南阳文化的繁荣美学家王朝闻说过:“南阳画像石决不是匆匆而过的文化现象。
”我们每次面对汉画像石,每次都会产生出新的艺术享受。
当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置身于汉代南阳的社会生活画面,探颐索源,钩沉发微。
灵石不言。
观者有情,给人以不尽的意象:冷峻,阳刚;雄浑,博大;自然,质朴;粗犷,豪放;简约,灵动;浪漫,飘逸等等。
既有“因材施艺”、巧夺天工的模糊美,又有铁石“撞击”的冷峻美和雕剥凿落而成的残缺美,更有那音乐与视觉、抽象与具像珠联璧合的舞乐美……一、舞乐百戏盛宛城汉代南阳舞乐百戏极为发达,截止目前南阳已出土的40多座汉代画像石墓中大都刻有表现舞乐百戏的画像,汉厩像中的乐舞场面的铺张恢宏与张衡在《南都赋》中对汉代歌舞聚会活动汪洋恣大肆的颂吟,相互辉映,再现了当年黄钟大吕、歌舞升平的盛大场面。
在南阳出土的大量的汉画中,撞钟图、击铙图十分生动,而弹琴、抚琴、吹笙、击鼓更是栩栩如生,并有管弦打击乐器伴奏的乐队。
所见有瑟、竽、排箫、埙、拍、钲、钟、罄、建鼓、鞞鼓等多种乐器。
看这些画像石仿佛听到了《寡妇曲》的悲吟,《鵾鸡曲》的哀鸣,听到柔丽多变的“新声”。
画像中的“七盘舞”,“建舞”。
“独舞”,“双人舞”,“巫舞”,“长袖舞”。
舞者个个细腰长袖,翩跹起舞,体现和反映出了丰富多彩的舞姿,状如白鹤,形如流云,使人应接不暇,令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使人们仿佛回到了音乐文化异彩纷呈的汉代。
在李国新、杨絮飞合著的《砖石札记》中有一幅《歌舞百戏》图,无论从整个画面,还是诸个形像无不展示着迷人的艺术感染力。
如第一个在樽上倒立的艺人,其形象被简化到了极点,但却十分传神。
左起第三人倾身折腰,忘情的舞蹈动作几乎使形象失去了平衡,但却很好的表现了舞蹈者全身心投入时的优美姿势,很好的表现了舞者的强烈的动感。
左起第四人鼓瑟者的头小,身体前倾,在忘情的弹奏着乐器,其形象被表现的极为概括和简约,就像是舞动着的几个圆润流畅的富有流动感的、抽象的体块,却把奏乐者的精神状态和乐曲声很好的用意象化的造型模拟出来。
南阳汉画像石的线条及其运用特点
实 习编辑 的艺术形式与画面构成研 究【 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 参考文献 : [ 董雪莲 图形创意[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 0 . 7 1 】 M 】 09 3 页 -
论 文 ,20 08
[ 赵艳霞 南阳汉画像石图案装饰艺术研究【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 D 】
硕士学位论文 2 0 09
[ 薛永年 . 4 】 罗世平主编 中国美术简史 ( 增订本) 】 [ 北京: M 中国青年出
版 社 ,2 0 ,3页 02 5
[ 罗琳. 5 】 图形创意【】 M 北京:中国广播 电视出版社,20 .- 1 页 0 73 15 【 贾荣林 , 6 】 陈大公 , 杜潇潇. 图形创意设计【 . 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柔相济 , 画像构思 巧妙 , 人以古拙粗放 、深沉雄大 、苍劲豪 给 迈的 感觉。
一
、
线条及其运用特点
南阳汉 画多是采用或粗或 细 ,或柔或刚 的线 条 ,线条变化 万千 ,得 体适度 ;画面粗犷但 不鄙 野 ,深 厚但不凝滞 ,豪放但
二 桃 杀三 士 图
关 不疏 散。南 阳汉 画像石具有 明显 的地方特色 ,艺 术风 格独树一 物 象细部的刻 画 , 键是抓住物象 的基本特征 ,只须寥寥数 笔 帜 。在具 体画面上 ,主题突 出 ,布局疏 朗 ,概括 性强 ,不拘泥 物 象神情跃然石 上。对于人物舍 细节取大形 ,把 辛勤劳做 的农
2 0 - 0 8 3 4页
作者 简介 :王亚珂 ,徐 州师范大 学美术 学院研 究生
孙 华 军 ,徐 州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研 究 生
[ 王小妍,杨芳. 7 】 浅谈产 品设计中民 图形符号的汲取及再生 的意义 族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品,它以简单线条、生动形象而闻名。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雕刻史上的重要贡献。
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独特,在简单的线条中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生动的艺术魅力。
汉画像石主要流行于中国西汉至东汉时期,以男女形象为主,尤以汉代宗室和达官贵族为主题。
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部一带,如江苏、江西、福建一带。
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具有以下特点:简练的线条。
汉画像石的线条处理十分简洁,但又富有动感和表现力。
用钢刀雕刻或切割的技法,使得线条显得流畅、灵动,同时又着意捕捉形体的立体感和形态特征。
这种简练的线条展现了古代雕刻师的高超技艺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
简练的线条不仅突出了形体的轮廓,同时也给人以留白之美,极具审美价值。
细腻的表现。
虽然汉画像石的线条简练,但在细节的刻画上却颇为细腻。
例如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中,雕刻师往往可以通过细微的线条和凹凸来表现出眼睛、眉毛等细节的神态和情感,使得画像更加生动。
在人物的服饰和饰品上,也能看到雕刻师的精湛技艺和细腻表现,如衣纹、发饰、项链等细节处理十分细致,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装饰风格和社会生活面貌。
充满生活气息。
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不只是单纯的形象展示,更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
人物形象的衣饰、表情、姿态,都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如《汉画像石研究》中所言:“汉画像石包含了古代中国汉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包括服饰、头饰、生活用品、种植和工具等方面的细节,对古代中国汉代社会的生活状态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简约的审美。
汉画像石的线条简洁流畅,整体形象简约明快,因而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简约的审美不仅让人感受到画像的纯粹之美,更能够在简约中感受到古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
这种简约审美在当代看来也十分现代化,展现出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汉画像石的简单线条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画像石画像砖7_南阳画像石简介
汉画像石画像砖7_南阳画像石简介南阳画像石简介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南阳汉代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墓葬、祠堂、石阙等建筑的材料,是雕刻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汉画像石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陕西等地。
南阳是我国出土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地区,这里的画像石主要是墓葬的建筑材料。
南阳画像石以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粗犷、豪放而著称于世,更以朴厚玄函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为社会所重视。
南阳汉画在全国汉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南阳汉画像石数量众多,而且分布相对集中。
目前,全国馆藏汉画像石六千余块,而南阳藏有二千余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数量居全国之冠,是我国目前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南阳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唐河县、邓州市、方城县、新野县、桐柏县、内乡县等地。
其中以卧龙区、宛城区、唐河县出土的汉画像石数量为最多。
到目前为止,南阳发掘汉画像石墓40余座,出土汉画像石二千余块,出土数量之多,分布之相对集中,是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
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些按内容可以划分为十大类:天文星像、舞乐百戏、角抵、社会生活故事、神话传说、建筑、祥瑞、升仙、辟邪、榜题、图案。
南阳汉画内容之丰富也是许多地区之汉画无可比拟的。
南阳汉画像石继承了先秦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南阳汉画像石具有一种粗犷的美,豪放的美,是力量、运动和气势的美。
南阳汉画的研究工作比较深入,特别是‘85全国汉画像石学术讨论会,‘93中国南阳汉画像石砖国家学术讨论会在南阳召开,大大推进了南阳汉画的研究工作。
南阳现已出版汉画著作十余部,发表了大量汉画研究文章。
这些使南阳汉画的研究工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南阳汉画馆在南阳汉画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馆建立了原石、拓片、照片相互对照的完整、科学的汉画像石藏品档案,为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作者:凌皆兵
来源:《寻根》2018年第04期
南阳汉代画像石较之于山东、徐州、四川、陕北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在艺术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笔者认为,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特色。
1.艺术风格:粗犷、豪放
南阳汉画像石风格粗犷、豪放,它不像山东汉画那样注重刻画细部,也不像陕北汉画那样稚拙。
南阳汉画像石对各种形象的刻画,注重整体效果,不注意细部加工。
例如,对于人物面部的表现,着重刻出面部轮廓,而对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器官则不太重视;对于动物的表现,着重刻画其形体特征,而对皮毛、头部不太注重。
但南阳汉画像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粗”上,而是粗中见巧,以动势取胜,以气势求胜。
人物画像,通过抬头、低首、躬身、屈膝等动作来表现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贵賤、尊卑鲜明可见。
动物画像,通过不同的身姿,显现出其所处的不同态势,或强或弱,或胜或负,或动或静。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腾飞的龙、奔驰的虎及其他跳跃的猛兽都有一种强大的动势,有一种非凡的气势。
综观南阳汉画像石,具有一种粗犷的美、豪放的美,给人以洒脱无羁之感,是力量、运动和气势的美,鲁迅称赞南阳汉画像石为“深沉雄大”。
南阳汉画像石在粗犷、豪放之中显示出一种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这种浪漫特色来源于楚文化。
众所周知,楚文化具有浪漫特色。
南阳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南北交会之地,在很长时间内属于楚国的管辖范围。
因此,南阳汉画像石既有中原文化的庄重质朴,又有楚文化的浪漫瑰丽特征。
2.构图:疏朗、明晰
南阳汉画像石的构图属于“疏朗型”,与山东、徐州汉画像石有明显的差异。
山东汉画像石构图密集,画面上很少留有空白,常常是上下分层,有些还左右分段。
南阳汉画像石没有繁密的位置编排,也没有分层分格的图案序列,更没有把不同题材的画面聚积在一起,而且是一幅画面只表达一个主题,给人以疏朗、明晰之感。
特别是南阳汉画像石的早期作品,画面上仅仅刻出所要表达的主题,一般不加任何补白、装饰。
如唐河县电厂画像石墓中的骑吏、羽人戏龙、长虹、北斗星、三足乌等画像与中期的作品明显不同,中期作品中戏龙的羽人一般手执灵芝作引导升仙状,而此处的羽人则手中空无一物;长虹、北斗星、三足乌等天文画像,不像中期作品那样有云气点缀。
这样一来,整个画面既朴实无华,又优雅旷阔。
南阳汉画像石的中期作品注意空间的补白和局部的装饰,但这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填补空白,而是为了渲染气氛,突出主题。
如在南阳汉画像石的墓顶上常刻天文图像,中期作品中的天文图像一般用云气装饰。
如阳乌画像画面正中刻一巨大的阳乌,周围繁星点点,云气缭绕,显得主次鲜明。
羽人和神兽的画面,除了在上部空间饰有云气,下部还雕有起伏的山峦,这样就衬托出了羽人及神兽凌空而起、冉冉升起的气势。
南阳汉画像石的创作者运用丰富的构思和
巧妙的手法,把画面安排得并不疏散单调,反而渲染了主题,层次清楚,体现了这些匠师们在艺术创作上的高深造诣。
南阳汉画像石有些画面采用对称的构图方法。
二龙空壁图正中有一玉璧,左右各有一龙,龙尾从玉璧中穿过,形成一幅优美的对称图像。
众多的建鼓舞题材,几乎都是对称的构图,以建鼓为中心,左右各有一人且鼓且舞,举手投足的姿态均相一致。
这些对称的建鼓舞画面如同出自一人之手。
建筑题材中的双阙、楼阁等有不少是对称的。
当然,中国古代建筑本身就讲究对称美。
3.创作手法:写实、夸张、变形
各地汉画像石在表现手法上都以写实为主,但南阳汉画像石在写实的同时又运用了夸张和变形,这是其他地区的汉画像石无法比拟的。
南阳汉画像石中有不少画像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在众多的舞乐百戏画像中,舞女多刻画得腰如束素,两只长袖飞绕缠绵,显得婀娜多姿。
中国古代舞蹈中的“长袖”和“细腰”,在此得到了充
分的显现。
在撅张画像中,为了表现出拉弓射箭者的强壮有力,把其双臂、双腿刻画得非常粗壮。
在武士画像中,一些武士刻画得二目如铃,掌大如扇。
在拜谒画像中,一方刻得高大粗壮,另一方则矮小瘦弱,贵贱、尊卑鲜明可见。
这些都是艺术家的大胆夸张。
变形的手法既见于人物画像,也见于动物画像。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侍女多为窈窕淑女,画像石制作者把一些侍女的腰部以下部分刻画得特别修长,与身体上半部相比,明显不合比例,而侍女则显得亭亭玉立。
有一女蜗画像,女蜗头梳高髻,双手捧璧,下躯刻画得很长。
在倒立画像中,一女子单手按樽,身体倒竖,抬头凹腰,细而长的双腿高高抬起,显示出了一种极其优美的人体造型。
有一幅山林狩猎图,上有两条猎犬追赶两只鹿和一头牛。
在飞奔中,犬的颈部及身躯拉得很长,头、躯、肢几乎成一条直线。
这些都是运用了拉长的变形手法。
正是因为采用了夸张与变形的手法,南阳汉画像石才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对人一种震撼的力量。
4.艺术想象力:脱俗、非凡
南阳汉画像石再现了汉代匠师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其中以升仙画像表现得最为明显。
南阳汉画馆展出有虎车升仙画像石,上刻三只翼虎共同驾引一车,以纤索挽引。
车以云气为轮,上乘一驭者、一尊者,车上树有建鼓,鼓上有羽葆。
画面上,云气飘飞,羽葆飞扬,三只虎在飞奔中肢、体、尾拉成一条直线,给人以风驰电掣之感,表现出了升仙者渴望迅速到达仙境的心情。
南阳出土的一块鹿车升仙画像石,上有两只神鹿共同曳引一车,车以云气为轮。
车上乘二人,一人扬鞭控缰,一人端坐。
车后,一神鹿尾随,二仙人手执灵芝护送。
画面空间饰有云气,给人以若行云际之感,升仙气氛极浓。
龙、虎、鹿作为升仙乘驾的神物,先秦史籍早有记载,但汉代雕刻家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创作出了翼龙、翼虎、鹿车、虎车等更加形象的升仙载体。
5.艺术观察力:独特、敏锐
南阳画像石中有大量的动物题材,其中现实中的动物有虎、熊、牛、马、象、犬、鹿等。
透过这些画像可以看出汉代艺术家敏锐的艺术观察力。
动物题材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内容。
先秦时代的各类艺术品中,动物题材占大部分。
汉画像石中的动物创作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对各种动物的刻画往往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这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认真细致的观察。
有一幅狩猎图,画面表现的是一猎人驱使数犬共同围猎一鹿。
画右为二犬奋蹄追扑,画左为一犬竭力拦截,幼鹿被围在中间。
画中的四个动物身姿各不相同:最右端一犬,在飞奔中四蹄皆腾空,越过身下的小山丘,头部用力前伸,颈部拉得很长,首、躯、后肢几乎成一条直线;其前一犬已追上幼鹿,两前爪着地,两后爪尚处于腾空状态;犬口大张,将要咬住幼鹿的后躯;画左一犬好像是从一侧蹿到了小鹿的前方,又回首扑向小鹿,身躯弯成了弓状;幼鹿在前后遇敌的情况下,露出了惊恐的神情。
南阳汉画像石中有数幅熊斗二兕图。
两只身躯庞大的兕把所有的力气都集中在锋利的角上,向一熊抵去。
熊被左右夹击,仍然镇定自若,以其两前爪分别抓着二只兕的角,把兕的头狠狠地向下按去,欲制胜二兕,充分展示出了熊的骁勇善战,力大无比。
另外,车骑出行图中的鸟、双鹤图中的鹤等都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没有敏锐的艺术观察力是不可能创作出这样优秀的作品的。
6.雕刻技法:绘画艺术与浮雕艺术有机结合
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主要有五种。
其一,浅浮雕兼阴线刻。
先在石面上雕出画像轮廓,再用粗壮的阴线勾画图像的细部,然后再在轮廓外的空间凿去一层并剔出横竖纹或斜纹衬底。
其二,剔地浅浮雕。
在修整好的石面上,先用阴线勾画出图像轮廓,图像部分经过加工修整后,剔掉一层图像外的空间,使图像浮于底上。
其三,高浮雕兼透雕。
其雕刻方法与剔地浅浮雕大致相同,只是在所刻画的物象的某些部位起伏明显,较为突出,有很强的立体效果,个别部位刻透镂空,具有圆雕的方法。
此种技法只见于墓室横梁的龙首石刻。
其四,剔地凹面阴线刻。
先用阴线勾画出画像轮廓,将画像部分凿成凹面,再用阴线刻画出图像细部,然后在轮廓线外剔出横竖纹底子。
其五,平面阴线刻。
先用平刀剔出粗糙表面,然后再用阴线勾画出图像,现在看去剔削的刀痕仍然历历在目。
南阳汉画像石大多数采用浅浮雕兼阴线刻的技法,凹面雕和阴线刻比较少见。
当地石材比较粗糙,适合浅浮雕兼阴线刻。
这种先行打凿,再行刻画的形式比较省工省时,简单易行,但艺术效果并不减弱。
特别是样式的简单,决定了造型的概括,加之制作上的原因,为画像石增添了粗放简约的特色。
汉画像石是一种雕刻艺术,线条的运用很重要。
南阳汉画像石中,线条的运用比较熟练。
艺术家采用了中国绘画的“没骨”画法,与浮雕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浮雕的边缘用线,增强
了图像的立体感;细部施线,增强了画的起伏层次。
这里的线条具有伸屈自如、劲健有力、各尽其妙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