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教案 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五四精神)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过的拒绝。
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观看视频,感受民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不懈努力。
4.展示图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
提示: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口号“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
2.出示图片和材料:材料一“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材料三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教案_0
1.五四运动的意义?
2.五四运动的性质?
3.彻底体现在哪里?
4.新民主主义新体现在哪里?
【课堂小结】:
收获: 疑问:
【拓展延伸】: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6.最先起来愤怒的是谁?
长期积压在人们心目中的怒火在也控制不住“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2、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主力?
3.五四运动的口号?
4.不仅是口号也是五四运动的目的你同意吗?
5.口号当中体现了反帝反封建你同意吗?
6.如果你是当时一名学生你会怎么做?
4.这一时期的运动中心转移到了哪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加,使得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6.五四运动胜利的表现?
7.对比五四运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变化
8.通过五四运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9.我们要怎样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五四运功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被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以此来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我国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
【教学目标】:1、五四运动背景、过程、意义
2、什么是五四精神?
3、怎样继承弘扬五四精神。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五四运动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2.为什么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3.山东是中国的为什么转让给日本?
4.那么在巴黎和会上我们的外交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C、工人阶级D、小资产阶级
4、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于(B)。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D、辛亥革命
5、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出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学生看视频、阅读课本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后归纳
学生快速阅读材料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导火线的认识,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弱国无外交”。
通过“相关史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阅读既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更能从材料中直观地感受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激情。
材料三:1919年1---6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提出了自己的合法要求,但遭到了拒绝。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指的是什么事?
中国山东的主权问题。
3.材料三反映的内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2)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2、表现
出示表格比较五四运动前后期的发展变化。
时间
斗争形式
主力
中心
6.5前
集会、游行、罢课
学生
北京
6.5后
罢课、罢工、罢市
工人
上海
3、五四运动的结果
展示相关图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东汉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过程,包括光武帝、明帝、章帝等帝王的政策,以及外戚、宦官的权力争夺。
此外,还涉及到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军阀割据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状况以及其兴衰原因。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了解不深。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对于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巾起义和军阀割据等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深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东汉建立的过程,掌握光武帝、明帝、章帝等帝王的政策,以及外戚、宦官的权力争夺。
学生还能够理解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局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东汉的兴衰原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理解兴衰是历史发展的常态。
学生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汉的建立过程,光武帝、明帝、章帝等帝王的政策,外戚、宦官的权力争夺,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局面。
2.教学难点:外戚、宦官的权力争夺,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局面。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东汉的兴衰过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东汉兴衰的原因,培养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 historical cases,让学生深入了解东汉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状况。
4.时间线索:以时间为主线,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东汉的历史事件,形成清晰的时间观念。
「精品」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
3.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展示图片,情景导入)2017年5月4日,全国各地青年组织各种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
中央电视台还举办了主题为“激扬青春梦——五月的鲜花”五四晚会。
我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件有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五四运动》。
一、爆发1.原因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
(展示图片,并提问)思考: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教师:(继续引导)一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学生:日本。
教师: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展示了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勇敢和坚定,以及他们对和科学的追求。
教材还介绍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五四运动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五四运动中学生们的勇敢和坚定,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深入研究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2.视频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视频片段。
3.图片资料: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特点和背景。
提问:“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了解?五四运动是什么原因引发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五四精神)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过的拒绝。
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观看视频,感受民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不懈努力。
4.展示图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
提示:6.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
2.出示图片和材料:材料一“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材料三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提示:4.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提示:除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社会背景(1)基本原因【材料链接】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
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
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主力、结果及其意义;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概况。
教学难点:对五四运动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请看大屏幕(展示出五四青年节图片),同学们,作为初二学生,我们已经步入青少年时期,六一儿童节渐渐远离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我们的是五四青年节。
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今年我们中学也在5月4日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比赛。
我们只是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呢?它与什么事有关呢?是什么时候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呢?这些问题,我们学完这一课大家就会明白。
好,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新课——五四运动(板书)。
2.朗读本课学习目标,翻开导学案,通过上节预习课,下面请师徒互批导学案,让同学找出错的及时纠正。
3.过渡语:一战结束后,英法美日等战胜国,在1919那件1月到6月召开了巴黎和会,究竟这次会议与本课有什么关系。
4.情境一:寻源五四。
由小组成员组织演绎再现史实。
解决第一个问题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小组展示巴黎和会的情况。
(1)中日辩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2)“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问题:消息传到国内后,那应该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是你一名当时的青年学生,你的想法如何?观看短片。
同学们,看完短剧,结合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关于五四运动的哪些情况?5.情境二:图说五四。
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13 五四运动》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运动的经过、影响。
分析归纳“五四精神”。
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2)通过列表分析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让学生感受98年前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五四精神”。
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对比法:通过列表对比,结合史实使学生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吗?那我就从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说起。
”亮出本节课讲的主要内容: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时间、经过、结果及意义?(P59~62)2、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名称、领导阶级、任务及性质、前途、指导思想)(二)讲授新课: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并探讨“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市什么?”,“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不是五四运动就不会发生?”学生回答。
各小组相互补充。
教师精讲,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的,五四运动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盾加剧所导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直接原因,即使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它也迟早会发生。
2、五四运动的经过:(1)列表,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
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3日地点北京上海主力学生学生口号三个口号斗争方式罢课、游行三罢结果学生被逮捕重大胜利(2)这些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重大胜利只是初步的胜利?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3、五四运动的意义:(1)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那些?“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今天我们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学生回答: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发生原因、领导阶级、斗争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果等方面,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其深刻内涵和意义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涵,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五四运动的内涵和意义。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历史资料,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初步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五四运动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五四运动?”引发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
然后,详细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场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五四运动中各阶级的作用,以及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使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前因后果,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对电影精彩片段的品评,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理解五四精神,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激励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二)解读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勾画出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四)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播放电影片段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品出历史味儿:1919年1月-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这场远在万里之外的会议却让中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巴黎和会有什么关系呢?展示电影截图图片,陈独秀与李大钊对话:“如果谈判成功,举国欢腾;如果失败,那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得出结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拓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弱国无外交,重点强调综合国力的弱!过渡:当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国内的时候,举国沸腾,从而引发了这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爱国运动,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异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观察图片、列表比较等途径,认识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新课导入】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近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
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第一篇章五四前夜——山雨欲来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布满阴霾。
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
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
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展示: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3)结果如何?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却是这样的结果呢?学生:弱国无外交。
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教师:巴黎和会作出的决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蒙受了巨大耻辱,这一决定传到中国,传到北京,中国人积压已久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一场震惊世界的、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红不怕远征难》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课题使用人编号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归纳得出红被迫的原因;通过红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被迫实行转移和红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难点体会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阅读、欣赏。
教法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第13课红不怕远征难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导入新课歌曲《》播放歌曲,问:歌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把你以前知道的关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想了解红的经过吗?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
欣赏CD乐曲。
联系以前的知识讲故事激发兴趣3’落实课标理解课标讲述中国工农红的故事,体会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投放课标内容阅读课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1’解读课标同步探究过程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展示交流作出评价6’用教学课件出示问题:红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呢?分小组在阅读教材和讨论问题后汇报学习情况。
观看课件及其所链接的影视片段。
5’结合影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然后接着看演示课件。
8’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落实课标解答课标红在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是什么力量使红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的胜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红所走过的万水千山。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五四运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深入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学习资源:搜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及时反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人教版初中历史13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13课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初中历史第13课: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和成就。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2. 隋唐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2. 如何评价隋唐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材课件、板书、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隋唐时期的一些科技文化成就,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做好知识铺垫。
二、讲授
1.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特点和成就。
2. 隋唐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3. 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提出,进行解答。
三、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并展示各自的观点和结论。
四、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1. 活字印刷术
2. 化学
3. 数学
4. 医药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讲述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次成功的历史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地图
了解历史
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
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分析比较
探究原因
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决策导
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
爱国爱党
爱军情感
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
误。
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
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
)
2、这些起义的目的有没有完全达到?(没能直接占领大城市,还遭到严重挫折。
但是,起义的部队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远征二万五千多里到达陕北。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
(布置学生集体朗读“导入框·长征”一诗,带着问题进入情境,阅读60——6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下列提示,分层启发:
A. 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
)
B. 比较这前14年与后14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前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
后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
中国。
)
C. 由此可见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
长征的胜利
1、指导学生完成63页“练一练”(教师在黑板上依据长征路线画示意图,突出瑞金、遵义、吴起镇三个地点,组织学生对照着课本标注出来。
)
A. 红军经过哪些省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
B. 请对号入座地说出黑板上这三点的地名。
(瑞金、遵义、吴起镇)
2、“活动与探究1·想一想”,(提醒同桌学生要互相配合,一个找课文,一个找图例,共同完成任务,然后在教师主持下进行“接龙”游戏:
A. 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硬仗,损失惨重。
B.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C. 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D. 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E. 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
3、“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还缺少粮食给养等。
)
布置活动,巩固新课
1、根据65——67页活动课三《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选题、选材,组内协作完成一篇导游词,通过网站《史海撷珠》的留言板上传,老师从中选出优秀的文章予以发表。
2、提醒学生预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