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和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3.理解生产和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产是指人类通过劳动和技术手段,将自然界的物质转化为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生产的基本原理包括劳动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组合、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等。
2.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分类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生产、分配和交换等方面所采用的基本经济组织形式。
根据所有制形式的不同,经济制度可以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经济组织形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国家计划调控和社会福利保障等。
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经济组织形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生产资料私有制、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等。
5. 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组织形式上既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元素,又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元素。
其主要特点包括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等。
6. 生产和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生产和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可以实现公平和公正的分配,但也容易出现计划经济的弊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但也容易出现贫富分化和市场失灵等问题;混合经济制度可以兼顾公平和效率,但也需要平衡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产和经济制度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让学生理解生产和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讨论法:通过讨论生产和经济制度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考点解读考点 1: 剖析生产和花费的关系生产决定花费⑴人们的花费不是由主观梦想决定的,而是由决定的。
⑵生产决定花费的;生产决定花费的;生产决定花费的;生产为花费创建。
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计和发展的。
从必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花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 花费拉动经济增添 , 促使生产发展 .⑴花费是生产的。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停知足人民民众日趋增添的物质文化需求。
⑵花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作用。
⑶花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花费热门的出现,常常能一个家产的出现和成长。
⑷花费为生产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踊跃性。
考点 2: 理解鼎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⑴必需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计和发展的基础。
②鼎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趋增添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伍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一定。
③鼎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
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拥有重要意义 . 所以,必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摇动,坚持以为中心,全神贯注搞建设,全心全意牟取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鼎力发展生产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⑵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作用)只有鼎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稳固社会主义制度成立起雄厚的,才能挣脱经济文化落伍状态,减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追上以致超出发达国家,充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胜性;才能不停增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⑶如何鼎力发展生产力?①一定坚持党基本路线不摇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神贯注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鼎力发展生产力,一定尊敬,尊敬,尊敬人材,尊敬,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2. 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方法。
教学内容:1.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定义。
2.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作用。
3. 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 介绍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作用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学习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方法是否正确。
第二章:生产要素教学目标:1. 了解生产要素的定义和分类。
2. 理解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3. 掌握各种生产要素的衡量方法。
教学内容:1. 生产要素的定义和分类。
2. 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精神的含义和作用。
3. 各种生产要素的衡量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生产要素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各种生产要素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3. 介绍各种生产要素的衡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衡量。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生产要素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各种生产要素作用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对各种生产要素衡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生产方式教学目标:1. 了解生产方式的定义和分类。
2. 理解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 掌握各种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1. 生产方式的定义和分类。
2. 手工生产、机器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 各种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教学步骤:1. 引入生产方式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让学生明白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介绍各种生产方式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正确选择。
高中政治 2.4《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内容标准二、知识纵横(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教材在这一知识点中讲了两个层次,一是生产决定消费,二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重点把握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方面。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一知识点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二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消费反作用生产。
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社会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社会再主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会系的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这四个环节的关系,应具体把握)3.大力发展生产力(1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措施(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1)公有制的含义。
明确公有制经济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构成。
(2)国有经济。
这是本框重点,主要弄清以下三点:①国有经济的含义。
②主导作用。
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包括两点内容:第一,强调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要意义。
结合课本上的例子说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国有经济的比重下降了,但其控制力却得到了增强。
(3)集体经济。
主要弄清三点:①含义;②具体形式;③作用。
(4)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主要弄清两点:①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②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定义。
不同经济制度的代表性国家。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章:封建经济制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封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使学生知道封建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封建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封建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封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封建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使学生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使学生知道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我国的经济制度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我国的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概念。
使学生明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2.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3. 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
2. 教学难点: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阐述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关系,解释不同经济制度的内涵。
3. 分析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制度,如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并分析其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5.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不同经济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深入了解各自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
3. 跨学科学习:结合历史、政治等学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简介生产与经济制度是社会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经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区别,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掌握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3.能够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生产1. 生产的含义生产是人类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的创造和应用,将自然物质加工、转化和更新的过程。
生产行为是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物资、货物及劳动、资本等元素。
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土地:包括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等;•劳动力:人们利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参与生产活动;•资本: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和设备、土地、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以及各种劳动所必需的各种消费品等;•知识:有利于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3. 生产规律生产规律是指生产活动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它是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益的相互作用规律;•技术进步对生产力提高的作用规律;•经济利益对生产的影响规律等。
4.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生产中的劳动组织、物质技术和社会组织形式。
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改变自然条件和创造新的自然条件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分配关系和管理关系等。
第二部分:经济制度1. 经济制度的含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经济生活组织方式、生产关系和贸易关系的总和。
2. 经济制度的分类常见的经济制度分类有以下几种:•市场经济制度:自由竞争、个人自由与私有财产制度;•计划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混合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的混合经济制度;•传统经济制度:基于习惯和传统的生产和贸易方式。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对不同经济制度进行评价和比较。
二、教学内容1.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生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功能•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关系2. 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2.1 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优势•市场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2 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影响•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和转型问题2.3 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的定义和特点•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相互作用•混合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挑战3. 经济制度的评价和比较•以效率为评价标准的比较•以公平性为评价标准的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演变和选择问题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加深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制度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1.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生产和经济制度的概念。
2.介绍生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解释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功能。
3.探究式学习:分小组讨论,收集并分析不同人群对生产和经济制度的理解与认识。
4.总结归纳:由学生讲述各组的讨论成果,形成对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共识。
第二课时:市场经济制度1.复习:回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介绍市场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解释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优势。
3.案例分析:分析现行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模式和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4.总结归纳:总结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梳理市场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计划经济制度1.复习:回顾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优势。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教学设计 教案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认识劳动分工和产业化生产方式的优缺点。
2.了解不同的经济制度,了解三种典型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了解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经济生产的基本形式2.分工和产业化生产方式3.不同的经济制度4.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4.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引入新课(1)问: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从何而来?(2)引出新课题:经济生产的基本形式第二步:经济生产的基本形式(1)讲解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2)阐述手工劳动和机器劳动的基本特征(3)介绍劳动分工和产业化生产方式的优缺点第三步:不同的经济制度(1)小组讨论: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何在?(2)讲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原理和特点(3)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原理和特点(4)分析三种经济制度的优缺点第四步: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1)小组讨论:新型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2)案例分析: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经济的影响(3)讲述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五步:总结归纳(1)回答问题:什么是经济生产的基本形式?(2)总结三种经济制度的优缺点(3)归纳新型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趋势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能力的评价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两个方面。
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包括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评价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1241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1.2.4.1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学习要求】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3.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主干知识】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板书设计】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与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原因现实原因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要意义措施【教学反思】。
高三年级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高三年级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的概念,认识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2.理解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种类3.认识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4.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实践经验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生产和经济活动1.生产的概念和特征2.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3.生产与经济活动的关系4.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第二课时:经济制度与发展1.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经济制度的种类和比较3.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概念和特点4.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课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3.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三、教学方法和教具教学方法:1.讲授法2.问题式探究3.研讨法教具:1.课件2.习题集3.实物和图片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生产和经济活动1.开场导入(5分钟):向学生解释本课主要讲什么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2.课堂授课(30分钟):介绍生产的概念、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和生产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3.讨论与研讨(25分钟):围绕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等问题展开讨论与研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产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4.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将重点概括。
第二课时:经济制度与发展1.开场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从生产到经济制度的转换,激发学生思考。
2.课堂授课(30分钟):讲解经济制度的定义、种类和比较,介绍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3.问题式探究(25分钟):提出几个与经济制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和探讨。
4.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将重点概括。
第三课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开场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从经济制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转换,激发学生思考。
2.课堂授课(30分钟):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基本特点和实践经验,介绍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定义。
2. 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定义。
3. 分析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4. 举例说明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定义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不同的生产方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生产方式。
2. 让学生理解不同生产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讲解不同的生产方式。
2. 分析不同生产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讲解不同的生产方式。
3. 分析不同生产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影响。
4. 举例说明不同生产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不同生产方式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对不同生产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影响的理解。
第三章:农业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农业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讲解农业经济制度的定义。
2. 分析农业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讲解农业经济制度的定义。
3. 分析农业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4. 举例说明农业经济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农业经济制度定义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对农业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第四章:工业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工业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共3篇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共3篇《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1教案《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理解经济制度与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2.学习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历程。
4.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升经济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的关系;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区别;自由放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代表。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构成和运行机制;实证分析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历程和现代化发展进程。
第三部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读写互动及网络查询等。
教学评估:考核方式:作业评分、测验评分、课堂表现评分、小组合作评分等。
评估内容: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必备教材、参考书及相关网络资源等。
教学重点:1.掌握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区别。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能够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3.掌握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教学建议:1.老师可以适当地增加案例分析和阅读素材,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2.在教学中加强思想启示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经济理论。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2. 使学生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制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3.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经济制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施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案例和教材内容,探讨如何运用经济制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和地位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关注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了解相关政策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应用。
第4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知识目标○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懂得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意义。
○懂得发展的意义。
○了解我国的工作中心。
○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
○了解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理解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与作用。
○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
○理解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了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懂得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辨识不同经济实体所有制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
○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树立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观念。
○树立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的观念。
○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以及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依法维护劳动权益的观念。
○树立勤俭节约、科学理财的观念。
4.重点难点○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
○理解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①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着重介绍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了解经济制度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见生产方式的特点,包括采矿业、农业、工业等。
3.了解经济制度的不同类型,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4.了解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讨论经济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1.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2.常见生产方式的特点3.经济制度的不同类型及其影响4.经济制度在社会中的作用四、教学内容1.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在满足物质需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经济形态。
生产方式在社会形态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常见的生产方式包括:•采矿业•农业•工业采矿业是以提取地下和水下的矿产资源为主要手段的生产方式。
在采矿业中,劳动力对生产力的作用比较小,能源和机械设备是生产力的关键。
采矿业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比较大。
农业是通过耕种、养殖、渔业等方式满足人们的食品、纤维品和能源等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以人的劳动力为主,以土地、水资源为生产工具。
在农业中,天气、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比较大。
工业是指以机器和科技手段为主要手段的生产方式。
在工业中,生产力的核心是机器和科技,劳动力在生产中往往是配角。
工业生产通常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料,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较大。
2. 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资源配置和分配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经济形态。
不同的经济制度对资源的利用和生产力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
常见的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它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价值的评估。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行动,市场价格反映了资源供求关系和成本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课时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准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3、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四、教学工具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请同学观看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回答问题:1、黑土家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什么?(手电筒)2、白云为什么不去买个毛衣送给黑土,而去冒着被生产队抓起来的危险去拔羊毛织毛衣?3、我们现在家用电器都有哪些呢?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
今天这节课我就要学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首位太空女游客〈学生活动讨论〉首位太空女游客出现的原因?提出问题:生活消费方面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展示)手机发展历程:大哥大→黑白屏移动电话→彩屏手机→可摄像、拍照、录音等多功能的手机→3G手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起导向作用。
〈展示材料〉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
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四川省、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0%和15.5%,山西、贵州和吉林省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9%、23.8%和20.0%。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材料中的消费热点即“黄金周旅游消费”,带动了黄金周相关行业的发展。
通过对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劳动者这一要素的分析,让学生在自主的分析活动中,并结合书本引出并理解相关结论: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由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有所学习,因此本节内容采取学生资助学习的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要性:①解决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要求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2)重要性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①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超链接〉邓小平关于改革的讲话【板书设计】【作业】举例说明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让学生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自己感悟生产的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国家经济生活的情感。
第二课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并懂得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导入,引领学生辨别我国不同经济实体所有制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观念;树立勤俭节约、科学理财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非公有制经济地位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三、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四、教学工具公有制经济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教学图片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导入新课2008年我国可谓是喜事不断,2008年5月2号杭州湾跨海大桥顺利通车、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之后、又迎来了神七的成功发射,这些都跟我国的所有制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公有制经济不断发挥他巨大的威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学习一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我国经济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能清楚的认清它们在我国经济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各种经济成份在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经济制度下进行的,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我们认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大有裨益。
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是本课的重点。
为此:一要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由此明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二是科学的界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异同。
让学生比较。
4、说明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注意:一是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二是这种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从量上看,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克服两种片面的认识。
第一种是要走出以纯国有经济代替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占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占主体,国有经济有所下降,并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因为公有制的内涵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第二种是要走出片面强调数额、数量的误区。
从质上看,公有资产占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这就打破了过去认为国有经济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的传统观念。
而是要抢提高公有制经济的科学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领导人的领导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一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二是指对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控股或参股以发挥作用,三是做那些非国有企业做不了或不能做的事情,四是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
同时要强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论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少一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必须居支配地位,这样才能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从而体现国有经济的“关键性作用”。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份。
请同学区别一下下面几种经济形式分别属于哪一类?他们之间的地位如何?①学校里的小卖部②欧尚购物中心③某镇上的小型灯泡厂④中国电信集团①属于个体经济,以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具有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的特点。
②属于外资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
③属于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的作用。
④属于我国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但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大繁荣、大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种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板书设计】【作业】辨析: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意味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逐步削弱。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课时: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课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经典题例1、(2008全国高考文科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
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l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
个体经济待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A.①②B.①③ C .②③D.②④【答案】A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企业因为商品滞销而减产甚至停产。
这说明()A.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D.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买方市场的含义。
买方市场是指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条件下对消费者有利的市场,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和商品生产者能否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组织生产,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企业和商品生产者的生死存亡具有重要意义。
题中一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另外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产品滞销或停产,这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说明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所以,正确答案应选B。
A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选项C、D本身不正确,颠倒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不能选。
【答案】B3、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按其所有制的根本性质分为()A.公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B.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C.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我国经济成分的根本性质,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按性质可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