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李叔同 中英文对照
李叔同《送别》的曲作者约翰·奥德威
Angels come, soothing me to rest, I can feel their presence and none other; For they sweetly I shall be blest; With bright visions of home and mother. Childhood has come, come again, Sleeping I see my dear mother; See her loved form beside me kneel, While I'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英语的《梦见家和母亲》、日语的《旅愁》和中文的《送别》都采用奥德威原曲,歌词内容不同,意境相似,都表 现了淡淡的伤感和乡愁。
《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结合得十 分完美。
英语原歌: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Words & Music: John P. Ordway (1824-1880)
李叔同的《送别》名词解释
李叔同的《送别》名词解释《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送别》这首歌曲是我小学三年级的声乐课本里的歌,老师当时动情的演唱,我至今记忆深刻。
悲欢离合,爱情、友情、亲情……是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律。
每一首离别歌曲一旦唱诵起来,更是勾起多少游子佳人的百般哀愁。
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
做词者,李叔同。
号弘一,他多才多艺,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
既是一代高僧,又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家。
他所创作的《送别》曲调极为优美动听,歌词也是人所共知。
吟唱送别的歌手或合唱团很多,我尤为喜欢黑鸭子演唱组合的版本。
黑鸭子演唱组最擅长的是以优美谐和的声音叩开人们的心扉。
她们的声音凌驾于技艺之上,以情带声,情声造境,快歌轻盈如溪,慢歌棉长有致。
那一份典雅与浅俗之间浮动的声音,仿佛在以歌喉作画,带来一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感。
她们的和声唱得尤为突出,我不是一个真正懂得欣赏合唱艺术的人,但是黑鸭子演唱组合的声音让我这个门外汉时时有种触动到的小忧伤。
仿佛心里有一方柔软,总是被她们的声音找寻到,触摸到。
《送别》的曲调很缓慢,很深沉。
那冗长,深远的曲调,仿佛让听众看到那长亭,那古道,那繁盛碧绿的芳草丛。
看到那夕阳,那喝了一半的残酒,那转身离去的身影。
也看到“黑鸭子”那飘逸的长发,潇洒的长裙,那随着音乐摇摆的身躯和乐器里流动出来的感人的音符。
长亭之外,一条苍茫的古道延绵向前,直到那叫天涯,叫海角的远方。
脚下碎小的石头,铺出的是承载前途和命运的道路,长亭旁,古道两边,芳草凄凄,郁郁葱葱。
夕阳西斜,曲终人散。
是不是自古芳草总是长在离别的路上?是不是自古夕阳总在离别的时候分外妖娆?是不是笛声残落,总是在离别的时候响起?……也许,分别的是两人,一个将要去往那未知的远方,一个却必须留在这片太熟悉的土地,留在他们的回忆里。
《送别歌》李叔同
《送别歌》-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
今日却分诀,
骊歌一曲送别离,
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虽难,
事世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
去去莫迟凝。
作词:李叔同
作曲:【美】J·P·奥特威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送别李叔同原文赏析
送别李叔同原文赏析【诗句】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出处】唐·王维《送别》。
【评注】恳请你回营喝杯美酒,我想要问问你必须回去哪里?【全诗】[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懊恼,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首诗系送别友人之作。
从诗中“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句意看,此君当是仕途失意而归隐南山的,因而诗中除送别外,还含有劝勉宽慰的意思。
“回营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尝君酒即为自是饮酒之意,言友人致仕,设宴设宴。
句前置“回营”二字,并不一定就是友人回营相饮,具有自然随意的味道。
从此可以窥见其友人洒满旷达之情怀,例如李白诗所说的“人生在世不懊恼,明朝散发出搬扁舟”这种摆超过洒脱之风格。
奈何“问君何所之”,也并不是无人知晓所之,而是借此带出下文。
作者以此发端,既以交代别事,又更深一层地表明仕途不得志而于人生仍存有无穷的情趣。
接手二句“君言不懊恼,归卧南山陲”,就是友人的提问,与李白之不懊恼则散发出搬扁舟正相近,充分反映唐人的一种做人精神。
南山即为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面。
唐代存有许多名士曾在此归隐,校正待机,以求再入仕途,所以曾存有“终南捷径”之观点。
正因为友人此去就是归属于斜南山,所以作者才说道:“但回去莫复反问,白云无尽时。
”这似就是全诗意旨所归属于。
本来存有许多教诲的话,存有不少道理要说,但却无人知晓从何说道,也无暇细说,于是一语道尽:“白云无尽时”。
沈德潜知言此句:“白云无尽,不足以酣饮,勿言不懊恼也”(《唐诗别裁》),以为就是劝说之言。
实际上这一句机智含蓄,包蕴无穷内容。
一方面就是说道:世道万变小,功名利碌只例如过眼烟云,何如归卧南山,看看白云悠悠酣饮,人生之情味亦无穷;另一方面,说道南山白云不尽,似乎还暗含存有终南捷径、仕路前程正未可知的意思。
似乎从安慰友人角度谈,这样看看似乎更贴心一些。
这首诗感情自然真挚,语言明朗,不假雕饰,具有一种淳朴深厚之美。
李叔同——《送别》
@
休Xiu X闲ian 时 Shi G光uarlg 。 ,‘悦‘读 ’
匪磁
李叔 同——《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这 首歌相信 很 多人都 会唱 ,给它 贴上“华语歌坛 经典 ”的标签都 已 不合适 了 ,这首歌 可能是 中 国近 代以来 的代表性 音 乐作 品之一 了 。这 首歌 是 由著名 音乐家 、美术教 育 家 、书法家 、戏剧 活动家 、中 国话 剧 的开拓 者之一 的 李叔 同创作 的。这 首歌是 电影《城 南旧事 》的插 曲 , 其曲调取 自约翰 ·P·奥德威作 曲的美 国歌 曲《梦见 家 和母亲》((<Dreaming ofHome andMother)>),日本歌 词 作家犬童球溪根据该旋律填 了 日文歌词 ,歌名叫《旅 愁 》,李叔 同留学 日本 时又根据 日本版创作 了中国版 本《送 别》,一直流传至今 。
’ 香 四 溢
《绿 山墙的安妮》
作者 :蒙哥玛利
出版社 :商务 印书馆
出版时 间:2015年 6月
作者简介 :作者全名 叫露 西·莫 德·蒙哥 玛利 ,
出生在 加 拿大最 美丽 的爱德 华王子 岛 ,从小 与外 祖 父母一起生活在一所 老式 的四周都是苹 果园的 农 舍里 ,美好 的 田园生 活 使 她 对 大 自然 充 满 热
一 E西九岁开始 写诗 ,十 六岁开始投稿 ,在忙碌
操劳的漫长岁 月里 ,她每 天都挤 出几个JJ x ̄3,坚持 阅读 与写作 ,成 果累累。
她 的“绿 山墙 ”系列小说在英语 国家畅销 一个世纪而不衰 ,被译成数十 种文字 ,被 多次改编成影 视剧作 品 ,被誉 为“女孩成 长必读 ”系列 。 它确 实 影Ⅱ向了许 多人 ,就 像《时代周刊》说 的 :“《绿山墙的安妮》曾赋予青年 时代 的 希拉里 以勇气 ,点 亮了J.K.罗琳 的创作 灵感。安妮 的纯 真打破 了国籍和年 龄的界 限,感动 了整个世界。”
李叔同《送别》全文翻译
李叔同《送别》全文翻译约在元宵佳节时分,姊妹二人正在对边境来往客商中,萧萧芳草和柔柔晨露,满目恰如早春深处,像芳菲欲尽。
突然听见一阵歉疚哀愁的哭声,从远方的江上飘来,那是一位大汉将拥兵赴火的官兵,他正在送别乡里的亲人。
夜深了,官兵漫无目的地徘徊,唱着哀愁的歌曲,叹息自己的不幸,他们终于来到了李叔同家,他落寞地坐在门前,对官兵说:“我明知你们要部署,可是为什么今天而不是明天?”官兵答道:“我们的部队即将出发,今夜必须赶路。
”李叔同心碎又唏嘘,说道:“无可奈何,昔日的友谊,今夜就此尽灭。
我不能把你们带走,只有去把人民的乡愁转给你们,请带着乡愁,挥剑抵抗敌人。
”官兵见状,心中激动,目光中泛着激动的泪光,仰首向天,虔诚地叩头说:“主啊,求你一切安好!”李叔同感动得热泪盈眶,双手抚摸着官兵的头发,轻声说:“孩子,难道你们走了,我们就要永远分开吗?多少年来,我在这里等待着你们的回心,可是你们却要永远的离去,用你们的鲜血承包着未来的希望!”而官兵也没有拒绝,他们将永远的追求勇气与拼搏融入到每一个武士的灵魂中。
在冰冷的刀光剑影中,他们将把最后的温暖带给兄弟们,他们将把他们的温暖带给他们珍爱的家乡。
官兵们动身了,李叔同只好守在门口,等待着他们的回心,而官兵们也辞别了最爱的乡里,他们把他们的兄弟们,他们的家乡,久久的记挂在心头,向着自己英勇的夙愿勇往直前。
黎明将至,却没有征兵的踪影,一切只剩下此刻的片刻宁静,安静的片刻里,李叔同终于听到了官兵的声音,他们的故乡的愁思,将永远的留在他的心头。
当渐落的夕阳将山脉染成金色,睹物思人,我们才明白,官兵们去了,李叔同只有一颗孤独的心,只有他自己明白,他内心里有多么深的思念。
李叔同走到山顶,仰望着那远去的官兵,他叹息着,抹着眼泪,深情地说:“今夜,送君子千里,行行重行行,故乡千里,千里之外,思念在心头!”官兵们听到李叔同的送别之歌,也抹着眼泪,心中有一种乡愁的懊恼,他们的胸中处处充满着激情与慷慨,官兵们将李叔同的深情,久久的记挂在心头。
送别介绍李叔同英语作文
送别介绍李叔同英语作文Li Shutong was a remarkable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He was a renowned artist, musician, educator, and Buddhist monk who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is time. Born in 1880 in Zhejiang province, Li Shutong's life was a tapestry of diverse talents and profound spiritual insights that continue to inspire and captivate people to this day.As a young man, Li Shutong displayed an exceptional aptitude for the arts. He was a skilled calligrapher, painter, and poet, and his works were highly sought after by the cultural elite of his era. His artistic prowess was not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ums; he also mastered Western-style painting and music, becoming proficient in the piano and organ. This versatility and breadth of artistic expression were hallmarks of Li Shutong's creative genius.However, Li Shutong's impact extended far beyond the realm of the arts. He was a deeply spiritual individual who found solace and inspiration in the teachings of Buddhism. In 1918, at the age of 38, Li Shutong made the decision to become a Buddhist monk, taking thename Hongyi. This marked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in his life, as he dedicated himself to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Buddhist philosophy and meditation.As a monk, Li Shutong's influence only grew, as he became a respected teacher and mentor to a generation of students and followers. He established a monastery in Zhejiang, where he imparted his knowledge and wisdom to those who sought his guidance. His lectures and writings on Buddhist thought were widely acclaimed, and he became known as a leading figure in the moderniz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Buddhist teachings in China.One of Li Shutong's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was his work in education. He believ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ind and spirit wa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well-rounded individual, and he worked tirelessly to incorporate this philosophy into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Normal School, Li Shutong implemented innovative curricula that emphasiz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rts, humanities, and spiritual practices.Under Li Shutong's leadership,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Normal School became a hub of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activity, attracting students from all over China. His approach to education was revolutionary, as he sought to nurture the whole person – mind, body, and spirit – rather than simply imparting academic knowledge.This holistic approach to learning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his students, many of whom went on to become influential figures in their own right.Li Shutong's legacy extends far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his own lifetime. His artistic works, spiritual teachings, and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continue to be celebrated and studied by scholars and enthusiasts around the world. He is remembered as a true Renaissance man, whose boundless creativity and profound spiritual insights have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Li Shutong's life was his ability to seamlessly integrate his diverse talents and interests. He was a master of the arts, a respected Buddhist monk, and a pioneering educator – all while maintaining a deep sense of personal integrity and authenticity. This rare combination of qualities made him a truly remarkable individual, whose impact on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cannot be overstated.As we bid farewell to this extraordinary figure, we are left with a profound sense of gratitude and admiration for his life's work. Li Shutong's legacy serves as a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the human spirit to transcend the boundaries of convention and to create something truly extraordinary. His story is a reminder that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creativity, and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are notmutually exclusive, but rather, can be woven together to form a tapestry of profound and lasting significance.In the end, Li Shutong's life and legacy stand as a shining example of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the human spirit. Through his art, his spiritual practice, and his dedication to education, he 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China, and his influence continues to be felt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s we bid him farewell, we do so with a deep sense of respect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remarkable individual he was, and the enduring impact he has had on our world.。
送别李叔同原文及翻译
送别李叔同原文及翻译原文--《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翻译:第一节,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
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俨然送别的背景。
在中国古代,道路边每隔一段里程,会设一亭驿,供路人避雨、休憩。
久而久之,长亭成了友人、亲人间的送别之地。
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
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
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
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到了第三节,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
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
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情愫推向了极致。
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
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
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送别] 李叔同送别歌歌词
[送别] 李叔同送别歌歌词离开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思念却越来越近了,车快要到站的刹那,思绪竟飘回了故乡,飘向了离家返程前那个漫天飘雪的晨,对妈妈的想念变得越发浓烈起来,此刻的我多么再想多听听妈妈的几声唠叨,多想再和她聊一会儿天,可是我已经离开了家的港湾,挣脱了母亲的怀抱。
顺着思绪的方向,眼睛开始飘向了故乡的那几间砖瓦房,游荡在了那灵魂寄宿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离家返程前,妈妈那双紧皱的双眸里闪烁的泪花,里面布满了难离和不舍,我看着看着眼睛也开始湿润了,不是阳光太刺眼,而是母子心相连。
今年春节,是我上班以来在家过的第二个新年。
大年过后没几天,转眼间又到了外出离别的时刻了。
离家前的那天,我还没动身,妈妈就已经开始为我准备行装了,吃的、用的早早地就给我装好在了旅行包里,穿的行头也整理了出来。
晚上的时候,我因为要出门的缘故,就极早地去睡觉去了。
正在我半梦半醒的时候,看完电视的妈妈过来问我说:明天早上给你做点什么吃?我不想太多的劳累她,就说道:我不吃了,路也不是很远。
再说了大清早的我也吃不下去。
家里还有一些饺子馅,我给你包几个饺子吃吧!妈妈说道。
妈,真的不用了,我明天自己走就行了,不用你操心。
我又一次劝妈妈说道。
说完后妈妈就走了,我也去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凌晨五点多的时候,我就被妈妈做饭的声音惊醒了。
在朦胧的睡眼中,我看到妈妈正在烧水,准备煮饺子。
她转身看到我盯着她看时,就对我说道:现在还早,你再睡一会,等煮好了我叫你。
她说完后,我极想再睡一会,但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于是,就起身穿好衣服准备去帮她煮饺子,可还是被她给阻止了。
我被妈妈阻止后,没什么事儿可做,就和她聊起天来。
可说来奇怪,我待在家里没走前,妈妈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等着我来回答,总是在我跟前问东问西,想方设法地想在我跟前,问一些诸如我对未来的打算、结婚处对象一类的问题。
但这会我要离开家了,她的问题反而少了许多,两个人四目相对,半天竟说不出一句话。
李叔同的送别诗全文
李叔同的送别诗全文
送别诗李叔同全文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全文解释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全文赏析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
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
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送别李叔同
送别李叔同
题目《送别》作者李XX,以下是原文及相关介绍:
《送别》原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作者介绍:
弘一法师,俗名李XX,清光绪六年(18XX年)阴历XX月XX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祖籍浙江·平湖),19XX年XX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纵观整首《送别》,延续了婉约一派之风,柔美婉转,清新淡雅,情意真切。
句子的长短参差、押韵上口,使得《送别》诗意缭绕,促人回味。
细细感知、回味之余,我们会发觉,《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延续了古典送别诗的一贯形式与格调。
而《送别》的出现,以及风靡至今,也多少得益于此种悠远的古典情怀吧。
读《弘一法师李叔同》有感及《送别》歌词_900字
读《弘一法师李叔同》有感及《送别》歌词_900字这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杭州任教期间写给西湖边上一所师范学校的一首曲子,后来广泛传唱,其曲音流畅,柔美,带着几分凄凉,虽短短几句,却写出了当时作者对祖国这片土地的热爱,及自己虽饱读诗书。
学富五车却不能救国家于水火的悲伤之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角半零落一瓢{hu}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清末民初世事动荡,国将不国,有多少杰出人物怀才不遇,历经苦难,还未划过星空却悄然陨落。
世事变迁,到底是什么磨去了你的棱角,是什么磨去了你的激情,让你失去了对所有人与事物的热度。
当真爱与责任不能共存时,却在你不去面对与逃避中勉强共存着。
你放不掉哪一个,也不能近了哪一个,怎么做都是罪孽。
所以你选择了永远的逃避,放掉了所有的所有,皈依佛门。
我这么说对弘一大师有一种失敬的感觉,但什么能使年轻有为。
以救国为己任。
有着远大抱负的的李叔同放掉救国之大事,放掉养家教子的责任皈依佛门呢!读后感佛教有他的博大精深所以在中国延续千年,但对于弘一大师为了研佛,与自己的修行,不但负了自己的结发妻子,更负了为了爱他放弃了自己的国家随他而来到中国的日本姑娘春山淑子,当日本侵占祖国的领土战火四起时,心也能空,也能静吗!也许这就是文化差异,不能理解大师的深度。
就像他的妻子俞氏夫人来劝他回心转意时,对他所有的控诉他居然只字未言,没有安慰,没有解释,听完转身离去。
人内心总是崇尚本真的,纯粹的东西,但越长大发现本真的东西越少。
世俗与偏见,环境的渲染,当这些与我们内心的期望相差甚远,甚至背道而驰时,人是矛盾的共体。
这时大部分人为了生存选择了随波逐流,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
有的人在矛盾体内挣扎。
郁闷。
有人厌弃,选择了离开。
人一生的变化有多大,父母无法估测,朋友无法估测,甚者连自己也是无法预知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人在不停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经历的增加阅历的加深而改变自己的认知,经过痛苦的磨砺而一次一次蜕变。
[李叔同《送别》]送别
[李叔同《送别》]送别送别一:王维送别原文及赏析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⑴掩:关闭。
柴扉:柴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
李叔同送别
李叔同送别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欲行不行各尽觞” 是别离时的苦闷……律。
“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勃,佳作如潮。
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
李叔同(1880-1942),法号弘一。
俗姓李,初名息,留日时名岸,壮岁名婴;字叔同,又字息霜,号晚晴老人。
世以字行。
生于清光绪六年(一八八,年),少以诗文名,兼擅书画。
二十六岁东度日本,习西洋美术。
三十一岁返国,任教职,其间歌曲创作极多。
三十九岁出家,专研律宗。
卒于一九四二年,世寿六十三,僧腊二十四。
他多才多艺,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
既是一代高僧,又是才华横溢的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
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大师。
《送别》写于1905年,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根据美国歌曲作词编配而成的。
早在二十年代就在我国广泛流传。
是一首典型的学堂乐歌。
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类小令),共三段,其中一、三两段文字相同。
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
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
“长亭”“古道”是写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送别介绍李叔同英语作文
送别介绍李叔同英语作文【中英文实用版】Farewell Introduction to Uncle Li ShutongIt is with a heavy heart that I pen this essay as a fond farewell to a remarkable individual, Uncle Li Shutong.A man of profound wisdom and boundless creativity, he 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hearts of many.送别之际,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作文,以此缅怀李叔同先生这位非凡的人物。
他拥有深邃的智慧和无尽的创造力,给众多心灵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Uncle Li, as we affectionately call him, was not only an exceptional teacher but also an inspiration to generations.His passion for English literature and his dedication to education knew no bounds.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李叔,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师,而且激励了无数代人。
他对英国文学的热爱以及对教育的执着无与伦比。
Always ready with a helping hand and a warm smile, Uncle Li touched countless lives with his kindness.He firmly believed that education was the key to unlocking one"s potential and strived to empower his students to achieve their dreams.李叔同总是以热情的微笑和援手对待他人,他的善良感动了无数生命。
送别—李叔同 中英文对照
送别—李叔同长亭外 Beyond the distant pavilion古道边 Beside the ancient road芳草碧连天 Jade green and fragrant, high grass joins the sky晚风拂柳笛声残 Evening breeze sways dripping willowsDying flute notes linger still夕阳山外山 On the hill behind the hill, the sun sets天之涯地之角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and corners of the seas知交半零落 Half our friends are scattered一斛浊酒尽余欢 With a scoop of thick wineLet's enjoy what joy remains今宵别梦寒 Tonight's cold dreams shall be held at bay长亭外古道边 On the ancient road by the Farewell Pavilion,芳草碧连天 green grass stretches far into the sky.晚风拂柳笛声残 With willow trees in evening wind and sounds of a staccato flute,夕阳山外山 the setting sun silhouettes layers of hills.天之涯地之角 In the far distant quarters of heaven and earth,知交半零落 half of my friends are gone.一瓢浊酒尽余欢 With a cup of turbid wine to swallow my merriment, 今宵别梦寒 I wait for a chilly farewell dream tonight.。
李叔同(弘一法师)《送别》的英文翻译
李叔同(弘一法师)《送别》的英文翻译
李叔同(弘一法师)《送别》的英文翻译
送别
李叔同(弘一法师)著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Βιβλιοθήκη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A Farewell Song
Authored by: Li Shutong (Master Hong Yi) Translated by: Longwind
while the setting sun drops below the sea of hills.
In far corners of the earth and remote places,
withered and fell half of my soul mates.
Drink to our friendship until the last bottle,
Outside the farewell pavilion meanders an ancient road,
Into the horizon lush grass has sowed.
amidst the even breeze and fading flutes dance the willows,
for dreams will be cold after tonight’s farewe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 Beyond the distant pavilion
古道边 Beside the ancient road
芳草碧连天 Jade green and fragrant, high grass joins the sky
晚风拂柳笛声残 Evening breeze sways dripping willows
Dying flute notes linger still
夕阳山外山 On the hill behind the hill, the sun sets
天之涯地之角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and corners of the seas
知交半零落 Half our friends are scattered
一斛浊酒尽余欢 With a scoop of thick wine
Let's enjoy what joy remains
今宵别梦寒 Tonight's cold dreams shall be held at bay
长亭外古道边 On the ancient road by the Farewell Pavilion,
芳草碧连天 green grass stretches far into the sky.
晚风拂柳笛声残 With willow trees in evening wind and sounds of a staccato flute,
夕阳山外山 the setting sun silhouettes layers of hills.
天之涯地之角 In the far distant quarters of heaven and earth,
知交半零落 half of my friends are gone.
一瓢浊酒尽余欢 With a cup of turbid wine to swallow my merriment, 今宵别梦寒 I wait for a chilly farewell dream to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