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图制作步骤
利用Arcgis软件制作土壤等地球化学系列图

利用Arcgis软件制作土壤等地球化学系列图
软件要求:Arcgis软件等。
数据要求
准备好删除重复样的原始分析测试数据。
第一步:把数据投点进入Arcgis
把准备好的数据,内容包含横坐标、纵坐标、样号及元素分析数据等,投点为点图层。
第二步:处理
1.打开工具箱,找到“Spatial Analyst”-“插值分析”-“反距离权重法”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第一行输入已经生成好的“点图层”;
3.第二行选择需要分析的地球化学元素;
4.输出栅格为生成shape的文件存储地;
5.搜索半径选择“固定”,半径大小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6.点击下方的“环境”,弹出“环境设置”对话框,找到“处理范围”,在捕捉栅格中选择工作区的范围的面图层;
7.在栅格分析中输入指定的像元大小(图1中“6”对应的输出像元大小的值);
8.“掩膜”仍然选择工作区范围的面图层;
9.点击“确定”。
图1
图2
第三步:设置
根据元素的需要设置类别(分级)数级分级间隔(即图3中右边的“中断值”),是需要可以勾选“4”中的显示标准差、平均值与否。
图4
说明:Arcgis软件首先需要在“自定义”-“扩展模块”中Spatial Analyst 勾选上,不然不能使用Spatial Analyst。
地球化学涉及的基本图件制作及相关软件应用(点位图)

地球化学涉及的基本图件制作及相关软件应用(连载...)发帖之前思绪良久,本想以有声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但碍于工作紧张,只能以教程的形式展现,希望带给大家些许帮助。
如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交流,我的邮箱94024716@.地球化学图件涉及内容较多,本帖将从基本的原始数据图开始,到最后的解释推断等图件,逐一展现,帖子将不定期更新,对此也希望大家支持与谅解。
说明的是各种作图软件有的需要狗和相关插件,如有需要,请联系本人。
1、点位图MAPGIS做法:设置带号是关键。
记住数据类型为6,即字符串型将预先做好的图框套入!!!根据属性表注释,建立一个新的点文件,注释文件,完成!!!为突出高值,我们在预先统计好的基础上,对高值进行特殊标注,如Cu将大于80的数据进行特殊表示,这就涉及我们刚才所要注意的属性类型,因设定的为字符串型,所以在输入数值时加引号""。
可以改变其子图类型和注释大小,颜色。
我们将注释颜色改为红色,完成。
事先说明的是该软件所做点位图只能针对单个元素进行,而且所作点位无属性。
成图格式为明码格式,进行转换。
2 地球化学图的各种做法简介在此介绍我所掌握的各种做法,仅供参考。
一、MAPGIS在DTM模块完成,设置好各项参数点确定。
标记我们这里选无,也可以选自己相要的制图幅选择数据投影变换,填好各项。
完成。
套图框强调的是,MAPGIS网格化是根据数据范围进行,而未经扩边处理,所以和原图框比较较小。
二、金维数据网格化与图框大小不合,要进行扩边处理,进行两次扩边之后,完成。
再进行各方面修饰,如色阶的修改,加责任签,图名等。
三、MRAS做法添加数据,其中需强调的是数据类型为双精度型。
后面做法同MAPGIS。
另外,GEOEXPL、GEEMS等均可做,不再赘述。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教程总结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常用教程总结一、1:5万土壤采样点位设计(水产沟幅为例)1、标准图框生成首先利用Mapgis—实用服务—投影变换—系列标准图框—生成1:5万图框.图框模式:高斯坐标实线公里网.投影参数:起点纬度491000. 起点经度1210000. 网间间距1KM.图框文件名:水产沟图框.图框参数输入:图框内容:图幅名称:水产沟幅.图框参数选择:输入并绘制接图表+绘制图幅比例尺+图框外图廓线.2、图形校正图片JPG转换成msi文件: 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数据输入—添加文件(图片JPG)—转换—转化成msi文件.校正到标准图框内: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打开影像—msi文件—镶嵌融合--打开参照文件—参照线文件(标准框). 镶嵌融合—添加控制点—(先点击带校正图片某点,然后点击对应的标准框点,最后按两次空格键,选择是,以此类推,尽量多的找几处控制点,通常不少于13个控制点,要求残差<1为准)—镶嵌融合—校正预览—透明度调节--回车--镶嵌融合—影像几何校正—几何校正--重命名保存文件.3、图片数字化对地形线、河流、公路、村庄等地形要素进行数字化过程. 同时,准备大格号、图例、网格线、采样位置、重复样和监控样分析表格等文件.4、采样点位设计四幅图框:据前述方法,生成5万四幅合体的图框(注意修饰)。
将四幅图之间的界线用红线标出,根据阵列复制线,画出网格线,在网格线的交汇处定出大格号标注,然后建立采样点位文件,在上面点击采样点位置,辅助工具1—导入导出功能—点位置转属性. 辅助工具2,水系沉积物自动编号,0001大格号的左上角坐标为5488000,355000,一行上的大格号从0001—0004,点击确定,重新显示文件,出来小格号标注文件.5、重复样、监控样在每个单幅的采样点位图中,设置重复样和监控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即a—c—b—d,查出每50个样品,其中1个是重复样,4个是监控样,45个是普通样品,导出excel表格之后排序,对其重复样和监控样设置,然后在单幅采样点位图中标出来.二、1:1万土壤采样点位设计1、基点基线准备在地形图基础上,可以在图框文件里输入一个点,作为基点(待设计完毕可以删除,例如基点为200/100,点号为200,线号为100),图框外部边缘作为基线。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微机制图技术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微机制图技术李雅琦 焦菊英(中国科学院水 利 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 712100)摘 要 简要介绍了土壤地球化学研究中元素分布图的微机制作方法。
本法简便易操作,勿需复杂的硬、软件支撑,利用常用软件和普通的微机,即可方便地绘制出土壤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图,为土壤环境研究人员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微机制图技术。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微机制图地图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空间性,能很好地表示研究要素在地理空间的变化规律。
在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将土壤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以直观、鲜明的形象模型表现出来,不仅可定性、定量、定位地反映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并能揭示土壤化学元素的背景水平及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简明实用的研究方法。
但因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量大,地域广,给人工制图带来许多不便。
随着GIS 及其软、硬件的引进,促进了土壤环境图形制作的应用发展,但一般单位很难具备这样的设备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要素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形式。
利用微机制图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编辑功能强,绘图精确,调用方便等特点,已逐渐成为土壤环境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实用手段。
本文介绍了土壤地球化学研究中元素分布图的微机制作方法,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勿需复杂的硬、软件支撑,利用常用软件和一台普通的微机,即可方便地绘出实测值散点图,实测值等值线图,不同次方趋势图和三维立体图。
为有关土壤环境研究人员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微机制图技术。
1 土壤地球化学图的类型土壤地球化学图的种类很多[1],可按采样对象、区域面积大小、制图比例、采样密度、制图技术、制图内容和制图方法等不同标准来加以区分。
本文仅介绍土壤地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实测散点图,实测值内插等值线图,趋势面等值线图和三维立体图等四种图的微机制作。
1.1 实测散点图实测散点图是按采样点表示元素含量分析值的图形,简单明了,如实地反映采样点位的元素含量,可使研究者了解采样点的分布状况和元素含量值的区域分布。
地球化学图制作步骤

图 2-1 打开用户文件投影变换(图 2-2 红色箭头所指图标)
图 2-2 打开文件(上述所存文本文件),设置投影参数(以黑龙江省 22 度带为例, 投影数据坐标为大地坐标): 用户投影参数设置如图 2-3,结果投影参数设置如图 2-4,椭球参数都选择 1: 北京五四/克拉索夫斯基[1940 年]椭球。
12
广西浦北
图 9-7
图 9-8 图 9-9
13
广西浦北
保存裁剪框区文件。将裁剪框区文件从工程文件删除即可进行工程裁剪。 工程裁剪:为各元素重新新建文件夹,以保存裁剪后文件。步骤:其它→工
程裁剪→选择裁剪后文件的存放目录(图 9-10)→选择要裁剪的文件(图 9-11 左侧蓝色部分)→添加→选择全部(图 9-11)→裁剪类型选内裁、裁剪方式选拓 扑裁剪(图 9-12)→参数应用→装入裁剪框→开始裁剪→退出,关闭工程。
>25%~≤75%
浅红(高背景区) 红(高值区)
X 0+0.5S0~ X 0+1.5S0
X X 0+1.5S0~ 0+2.5S0
>75%~≤95% >95%~≤98.5%
深红(强高值区)
> X 0+2.5S0
>98.5%
设置完色阶可将存设置,以备以后再用时就不用再重复设置色阶了,单击存
设置...并将原色阶文件覆盖即可保存。之后单击确定,地球化学图就出来了,见 图 7-10。
等量线值 lgµg/g (或 ng/g)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图 7-8
绘制地球化学剖面图

1.运行Grapher软件后,单击File ->New 选择Plot;2.从菜单Graph->Line or Symbol选择要进行绘制的平面剖面图文件后,单击确定。
3.将弹出对话框,从选项Worksheet Columns(工作表的列)选择X轴(横坐标)和Y轴(纵坐标)对应的数据行和列,单击确定。
4.则绘制出平面曲线。
然后回到第2步,这时出现一个对话框。
可以选择将要画的下一条曲线所在的文件。
选中后,单击确定。
5.又出现一个选择坐标轴对话框。
在Y轴(纵坐标)选项中从下拉列表中我们选择Create New Axis(创建新坐标轴),单击确定。
6.这时将返回到第3步。
绘制完曲线后用鼠标点击Y轴(纵坐标)拖动Y轴(纵坐标),则可以绘制完。
如果还有别的数据文件,可以按此方法类推。
下面以WDJS-1(数字直流激电接收机)数据为例来说明平面剖面图的做法。
假设要对野外采集来的a1.fda,a2.fda,…数据文件绘制平面剖面图,首先利用BTRC2004对应转换为Surfer格式,即转换为a1.dat,a2.dat… 文件。
然后我们选择每个文件的同一个参数(本例假设为M1(%))绘制剖面曲线,每个文件绘制一条曲线。
1.从菜单Graph->Line or Symbol选择文件a1 .dat单击确定。
出现一个对话框。
从对话框中的Worksheet Columns(工作表列)选项中选择Y轴为M1(%)。
如下图:单击确定后出现如下图2.接下来让我们来绘制别的曲线。
从菜单Graph->Line or Symbol点击之后,出现如下对话框。
选择Open new worksheet(打开新的工作列表)后确定。
3.确定后出现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文件名,假设为a2.dat。
选种此文件后单击确定出现创建坐标轴。
如下选择。
4.接下来和第1步相同。
5.绘制后我们用鼠标拖动Y轴,则出现下图:其它剖面曲线可以仿照此方法进行绘制。
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图制作

添加点 数据 文件 ,用 “ 编 辑” 菜单 “ 据属 性 标 注 释” 功 能 ,选 择 Au属 性 ,完 成 数 据点 标 点 根 注 ,另存 为 “ Au元素 数据 点 . T 文件 。 w ”
本文 2 1 年 3 02 月收到 ,4月改 回。
其 他
表 1 地球 化 学 图 色 区设 置
・2 9 ・ 3
色Hale Waihona Puke 蓝 ( 值 区) 低 元素含量范 围 (g g n / ) g / 或 g g
< Xo 1 6 S 一 .50
元素累积频率
< 1 5
浅蓝 ( 低背景 区)
确定退出。保存点文件 。此时 ,元素分析结果已经作为屙 l挂接到点文件 。 生 投影转换过程中, 将数据点 X 坐标与地图直角坐标 X 、Y 、Y对换,所以 “ X位于 4 、Y位于 3 列”
必须选对 ;“ 结果投影参 数” 中 ,比例尺 和单位一 定要填准确 ,否则 图内参数可能 无法正确 显示 。
o .5 0 +1 6 S ~ 。 S +4 0 >X。 S +4 0
>7 ~≤ 9 % 5 5
>9 ~≤9 . % 5 85 >9 . 85
以上数值设定完后 ,击 “ 存设置” ,保存相应设置 为 Auvl . e 文件 ,以便 下一次装入。点击确
定 ,将 自动 生成 地化 等值 线 图 。保存 相应 的点 、线 、面文件 。
1 原 始 数 据 整 理
将 G S采 集 的采样 点坐 标数 据及 元 素分 析结 果数 据导 入 E cl ,并 进 行整 理 ,使 其按 照 I P x e表 D、 样 号 、坐标 X 、坐标 Y 、分析数 据 的列 顺 序排 列 。I 按 1 、3 …顺 序 赋值 ,保 证 每 个 取 样 点有 D 、2 … 唯一 的 I D号 。将 以上 整 理好 的 文 件 ,另存 为文 本 文 件 ( J 符 分 隔 ) *.x 格 式 。在 该 数 据 文件 e表 tt 中 ,G S应 预先 设置 为 北 京 5 P 4椭 球 参 数 ,坐 标 单 位 为 m,Y坐 标 删 除 投 影 带 号 ,否 则 ,展 点 会
Tin法制作地球化学图

首先把EXCEL表Y坐标放第一列,另存为CSV格式。
1:50000地化图绘制:1、用记事本打开Ag.csv格式数据,将x(坐标符号),y(坐标符号),Ag (元素符号)改为notgrid,另存为Ag.det格式。
对于1:5万化探,x、y单位为m,成图比例尺为1:50000万,那么将x、y同除以50,就变成mm。
2、依次打开MAPGIS程序主菜单\空间分析\DTM分析(MAPGIS数字地面模型自系统),打开Ag.det文件。
3、打开Tin模型\快速生成三角剖分网。
4、打开Tin模型\删除三角剖分网边。
5、打开Tin模型\三角网内插网格化:左下角坐标设为最小整公里坐标,右上角坐标设为最大整公里坐标;1:50000地化图网格化间距实验证明设为X:125,Y:125最为适当,另存栅格化结果文件Ag.Grd.6、打开Grd模型\平面等值线图绘制:选择:等值线套区、绘制色阶、保留边界线、等值线光滑处理(高程度)、示坡线、线型。
线参数设定:默认。
注记参数设定:标注字体尺寸:2mm,小数部分位数:与该元素线值位数相同,其它默认。
(.VEL)。
以后重新绘图时,可直接装入该文件。
7、确定成图,保存点、线、面文件。
8、极值点标注:等值线图极值点标注,只能在“三角剖分-追踪剖分等值线后”,在“模型应用-高程点标注制图”子菜单下标注。
在标注输出设置中,选择“等值区内部极值点标注”,然后按自己的要求设网上收集资料一、建立数据表1、用电子表格建立成图元素表(不要表头,建议将平面坐标按Y、X、数据…列次序移到表前1、2…列,Y、X坐标分别为7位、6位整数);2、另存为文本文件(制表符分隔)类型的新文件并取名(如文件名为茨竹箐原始数据表)。
二、Mapgiss投影转换1、打开Mapgiss程序主菜单→点击″实用服务″→点击″投影变换″→点击″P投影转换″→点击″U用户文件投影转换″→打开文本文件(茨竹箐原始数据表);2、选″指定分隔符″→指定坐标X、Y列(注意X、Y列可能倒置);3、点击″设置分隔符″→选″Tab″及″空格″→点击″数据类型″→将所有的字符串点为″双精度″→在″属性名称所在行″选框中选择数据(注意数据不能选″无″)→在″加入″列选定所需的坐标及元素值→确定;4、点击″点图元参数″→选择子图参数(建议选编号35的圆点的子图号,高度宽度一般均为1,颜色为1)→确定;5、选″不需要投影″→点击″数据生成″→确定→关闭;6、另取点文件名(如茨竹箐数据投影)→保存→退出。
地球化学 实习二 实验二_pH-Eh关系图解的制作

《地球化学》实习二pH-Eh关系图解的制作一、实习目的1、掌握H2O对自然环境中Eh的控制作用。
2、掌握pH-Eh关系图解的制作方法。
3、了解pH-Eh关系图解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二、实习原理1、自然氧化-还原环境的极限氧化上限:H2O ⇔ 1/2O2 + 2H+ + 2e-E0=1.23V (P O2=0.21)E = E0 + (0.059/n)⋅log KE = 1.22 – 0.059pH还原上限:H2⇔ 2H+ + 2e-E0=0.00V (P H2=1)E = E0 + (0.059/n)⋅log KE = – 0.059pH2、pH-Eh关系图解以Eh为纵坐标,pH为横坐标,图示pH与Eh的关系。
以Fe3+-Fe2+、Fe(OH)3-Fe(OH)2、Fe2+-Fe(OH)3半反应为例,绘制pH-Eh关系图解。
三、实习内容1、绘制H2O的pH-Eh关系图解⑴H2O的电化学半反应方程式:(-)H2O→1/2 O2 +2H++ 2e- E0 =1.23 VE = 1.23 + 0.03 log[p O2]1/2[H+]2E = 1.22-0.059 pH当pH=4时,E=0.984当pH=9时,E=0.689(+)H2 → 2H+ + 2e- E0 =0.00VE =-0.059pH-(0.059/2)log p H2E =-0.059pH当pH=4时,E=-0.236当pH=9时,E=-0.5312、以Fe2+、Fe(OH)2、Fe3+、Fe(OH)3形式为例,绘制Fe的pH-Eh关系图解。
选定条件:[Fe2+]=1 M和[Fe2+]=10-3 M两种情形。
铁的Eh-pH相图编制;根据Fe2+→Fe3+反应形式分三段作图⑴当pH<2时,反应为:Fe2+ = Fe3++e- E0=0.77V线形为水平线,其上下为Fe3+、Fe2+优势场⑵当pH=2-10时,反应为:3 H2O + Fe2+ = Fe(OH)3 + 3H+ + e- E0= 1.06V;代入能斯特方程E = 1.06 +0.059log([H+]3/[ Fe2+])给定[Fe2+] = 1 mol, E = 1.06-0.177pH[Fe2+] =10-3 mol, E = 1.237-0.177pH⑶当pH>10时, 反应为:Fe(OH)2 + OH- = Fe(OH)3 + e- E0 = -0.56VE = -0.56 + 0.059 log[1/OH-] = 0.27 - 0.059pH⑷当pH<5.9时,反应为:Fe = Fe2++2e- E0=-0.41V给定[Fe2+] = 1 mol,E=E0,线形为水平线,其上下为Fe、Fe2+优势场;[Fe2+] =10-3 mol,E=E0-0.059 log(1/[ Fe2+])/2=-0.4985V,也为一条直线,其上下为Fe、Fe2+优势场。
实验三 地球化学制图

实验四地球化学制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对地球化学场和地球化学异常的理解,掌握元素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一)元素地球化学图(单元素含量等值线图)的绘制
作图步骤如下:
1 根据工作比例尺,并在相应的比例尺下的图纸上,用实心小圆点标注出测区内所有的采样点位置及其相应的位置编号(图1);
2 在每个采样点位置标出该点样品的元素含量分析结果,一张图上一般只标注一种元素,最多不超过两种元素;
3 按照对数或算数等间隔采用内插法勾绘等值线。
通常,如果异常强度很高(例如异常强度达到背景值的数倍、十数倍乃至上百倍)时,采用对数等间距;异常强度不高时,则采用算数等间距。
本实验以4ppm 为等值线间隔进行作图。
(二)地球化学剖面图的绘制
作图步骤如下:
1 元素含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出所在测线长度,并按照一定间距标出相应位置标号;
2 将剖面上采集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按照一定的纵向比例尺于剖面相应采集点位处的上方(与侧线水平轴线垂直方向)通过实心小圆点标出;
3 将相邻测点上对应的标志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则会形成一条起伏变化的曲线,成为元素含量剖面图;
表1为内蒙某地Ⅴ号剖面采样点位及W元素的含量,请按照1:10000的横向比例尺,1:20(1cm=20ppm)的纵向比例尺绘制一张元素地球化学剖面图。
表1 内蒙某地Ⅴ号剖面采样点位及W元素的含量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三、绘制地球化学剖面图;
四、绘制元素地球化学图;
图1 某区Co元素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数据图。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方法流程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方法流程编写人:刘红杰QQ:498236930内蒙古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一、指导思想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研究就是从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借助已建立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技术,充分利用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海量数据信息,提取有关反应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并编制相应地球化学图及相应的推断解释图件,为资源潜力评价有关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提供地球化学支撑。
二、工作内容(一)基础图件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首先是要编制有关基础地球化学图件。
主要有:1. 39种元素(化合物)地球化学图2. 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图3. 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二)解释推断图件地球化学解释推断图件,内容包括:1. 地球化学推断解译地质图2. 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三、工作方法(一)数据校正处理由于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受地理景观、采样介质、分析手段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产生明显的系统误差,尤其是涉及到区域性的化探数据,这种误差更为突出。
因此,在各省进行数据处理与专题地球化学图编制之前,有必要分别对各元素进行系统误差的处理,以便能更好地反映地质现象和矿产信息。
误差处理主要针对图幅间(包括分析批次)明显的系统分析误差(必须处理)和地质景观环境差异影响解释的效果(根据解释的需要确定)。
1. 系统误差特征及处理原则(1)分析误差源,所展示的数据误差与周边数据值具有明显的台阶状。
(2)数据误差在空间上具有区域性特点,区域、图幅或分析批次。
(3)在数据值的分布上,掩盖了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特征展布的延续性和规律性。
(4)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尽可能地选择线性校正,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复原数据。
2. 系统误差处理步骤(1)按原始点位采用符号分级的方式生成元素的符号图,分级方法采用累计频率方式。
(2)通过校正图示窗浏览原始数据全图,确定具有明显的数据台阶区域,区域的确定原则是由区域->图幅->批次;采用图形编辑工具,在图上直接圈定要处理的区域(用面的方式表示)。
使用Arcgis软件中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绘制地球化学图

使用Arcgis软件中的Geostatistical Analyst绘制地球化学图
软件要求:Arcgis软件等。
数据要求:准备好删除重复样的原始分析测试数据。
第一步:把数据投点进入Arcgis
把准备好的数据,内容包含横坐标、纵坐标、样号及元素分析数据等,投点为点图层。
第二步:处理
1.打开工具箱,找到“Geostatistical Analyst”-“地统计向导”,在确定性方法中选择“反距离权重法”。
2.在输入数据对话框中,“源数据集”选择已经投进图层的“点图层”,“数据字段”选择需要绘制地球化学图的元素,比如N元素,点击“下一步。
”
3.处理重合样本采用“使用平均值”。
4.在搜索邻域中,最大相邻要素数选择“8”,最小相邻要素数选择“4”,扇区类型选择“4个扇区”,见下图。
设置好后下一步-完成。
第三步:修改属性
右键选择“属性”,把显示质量和缩放优化勾选上,在分类中可以选择分格数,这里以15个分格为例,“方法”选择手动,“类”中选择15,在中断中输入中断的数值即可。
说明:Arcgis软件首先需要在“自定义”-“扩展模块”中Geostatistical Analyst勾选上,不然不能使用Geostatistical Analyst。
直接利用excel做地球化学微量、稀土配分图的方法

直接利用excel做地球化学微量、稀土配分图的方法
geokit,geoplot,都能做。
但是是如何做出来的呢。
原理如下:
准备好数据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第一排:输入:=样品/球粒陨石,然后回车。
样品和球粒陨石的值用,鼠标去点击相应的格。
如第一个样品,=C2/C9,回车。
手动计算第一排的数,如上.然后拖动。
自动计算后面的数据。
如上。
现在开始画图。
如下,图表向导,系列
分类(X)轴标志:用鼠标在表中拖动从La-到Lu,然后确定。
如上。
完成
发现,Y轴是100,200.这样的。
用鼠标放在Y轴上,右击,坐标轴格式,刻度,最大值1000。
对数刻度。
在图中空白出右击,图表选项,填上X,Y轴,用geokit做的图对比
右图,是geokit做的。
与左图一样。
将第一排数据改为新的数据,发现下图中自动变化。
可将此作为模版,每次填上新的数据就会自动生成图。
$2
再来看个微量元素的蛛网图。
按照上面的做法生成蛛网图,
$2
下面将此作为模版。
做新图。
发现只要上面的数据改动,下面的图自动生成。
总结:此方法,方便,高效,一次成图,作为模版,多次利用。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教程总结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常用教程总结一、1:5万土壤采样点位设计(水产沟幅为例)1、标准图框生成首先利用Mapgis—实用服务—投影变换—系列标准图框—生成1:5万图框.图框模式:高斯坐标实线公里网.投影参数:起点纬度491000. 起点经度1210000. 网间间距1KM.图框文件名:水产沟图框.图框参数输入:图框内容:图幅名称:水产沟幅.图框参数选择:输入并绘制接图表+绘制图幅比例尺+图框外图廓线.2、图形校正图片JPG转换成msi文件: 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数据输入—添加文件(图片JPG)—转换—转化成msi文件.校正到标准图框内: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打开影像—msi文件—镶嵌融合--打开参照文件—参照线文件(标准框). 镶嵌融合—添加控制点—(先点击带校正图片某点,然后点击对应的标准框点,最后按两次空格键,选择是,以此类推,尽量多的找几处控制点,通常不少于13个控制点,要求残差<1为准)—镶嵌融合—校正预览—透明度调节--回车--镶嵌融合—影像几何校正—几何校正--重命名保存文件.3、图片数字化对地形线、河流、公路、村庄等地形要素进行数字化过程. 同时,准备大格号、图例、网格线、采样位置、重复样和监控样分析表格等文件.4、采样点位设计四幅图框:据前述方法,生成5万四幅合体的图框(注意修饰)。
将四幅图之间的界线用红线标出,根据阵列复制线,画出网格线,在网格线的交汇处定出大格号标注,然后建立采样点位文件,在上面点击采样点位置,辅助工具1—导入导出功能—点位置转属性. 辅助工具2,水系沉积物自动编号,0001大格号的左上角坐标为5488000,355000,一行上的大格号从0001—0004,点击确定,重新显示文件,出来小格号标注文件.5、重复样、监控样在每个单幅的采样点位图中,设置重复样和监控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即a—c—b —d,查出每50个样品,其中1个是重复样,4个是监控样,45个是普通样品,导出excel表格之后排序,对其重复样和监控样设置,然后在单幅采样点位图中标出来.二、1:1万土壤采样点位设计1、基点基线准备在地形图基础上,可以在图框文件里输入一个点,作为基点(待设计完毕可以删除,例如基点为200/100,点号为200,线号为100),图框外部边缘作为基线。
实习一钼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制作

实习一钼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制作根据元素的概率分布特征(直方图)了解Mo的分布状况,大致确定钼的背景范围,通过Box图的逐步剔除离群样品后再统计平均值、标准离。
用T=X+2S作外带,2T作中带,4T作内带。
1、点击worksheet快捷键(上图红圈内图标),打开Mo.txt如下2、选中Mo数据列3、制作直方图,点击histogram快捷键形成直方图如下:4、双击直方图,调整分组数(Number of)为15和组间距(Bin)为0.55、从图上可以大致看出钼元素的频率分布特点是:0.5-1是频率最大值范围代表背景范围,大于2.5的部分是拖尾代表矿化叠加信息,统计时先要对其进行剔除。
6、制作钼元素的箱图:在Windows菜单下切换到Mo.txt数据表→Data→Sort→Desending删除85-2.5之间的钼数据,再选择钼数据列,用Box-whisker作箱图得双击箱图中心调整显示outiler及符号:从图中可以看出有离群样品(大于2者),逐步剔除离群样品(本例删除至1.8)7、回到Mo数据表用Data→Statistics统计其参数得钼的平均值为0.9×10-6、标准离为0.3×10-6。
T=0.9+2×0.3=1.5×10-6,2T=3.0×10-6,4T=6.0×10-6。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闭文件过程中不要保存Mo.txt,否则将把高值点删除了,就做不出异常图了。
8、作地球化学异常图1) 打开Surfer8.02)对数据进行网格化插值,Grid→Data打开Mo.txt3)选择griding method 方法(一般用Kriging);Output Grid File 选择网格化文件的存放位置及文件名称;Grid Line Gemetry调整网格化的几何参数,包括X、Y方向的最小、最大值(若要放大、缩小范围可进行调整);插值密度(Spacing比实际采样间隔略小即可)。
MAPJIS地球化学制图方法PPT课件

注:空建工程文件、添加文件在“展点的详细过程”幻灯中有提到。
.
13
谢谢大家!
.
14
单击此处,找到 文件所在位置
单击此处,打 开文件
.
6
4)单击 处理点线
点数据高程点提取
然后,出现如下文字框:
“高程属性项”选中 Ag
然后单击 确定
选中 此项
.
7
5)单击 TIN模型
快速生成三角剖分网
然后,出现如下对话框: 单击 否
.
8
6)删除“三角剖分网边”,即删除工作区外的剖分线,也就是把图中红色图框内的线都 删除。 先单击此处, “删 除三角剖分网边”
双击,修 改线参数
双击,改 区颜色
双击,使 改为Yes
注:可以通过 “删除一层” “添加一层”来删除
或添加
一组数据。
.
11
修改完后的界面如下:
然后单击 确定
.
12
• 8) 保存文件。关闭窗口,相继出现如下对话框。 然后都点 是 • 再把“文件名”和“存放路径”都设好。假设文件名存为:1.wt , 1.wl , 1.wp
MAPGIS应用之二
地球化学图制图过程
• 以内蒙东乌旗地区Ag地球化学图为例
• 1. 按照“展点详细过程”把数据点展好。
•
保存的文件名为:AG1.WT
• 2. 打开文件AG1.WT,修改点属性。
• • 打开AG1.WT
• 点编辑
• 编辑点属性结构
• 弹出如下对话框:
单击此项
• 选中“双精度型”,点 OK ,出现如右图对话框: • 点 是 (Y) • 把对应的小数位数修改好。(如:Ag的原始数据均保留的是三位有效数字,此项就改
地球化学图件绘制的几种方法

地球化学图件绘制的几种方法
李英丽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本文叙述了地球化学平面等值线图的三种绘制方法,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汇总整理,为化探数据处理工作者提供了方便。
【总页数】1页(P85-85)
【作者】李英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第四地质勘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72
【相关文献】
1.浅析AutoCAD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方法与技巧 [J], 王春华
2.浅析AutoCAD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方法与技巧 [J], 王春华;
3.基于excel和coreldRAW的地球化学图件绘制 [J], 殷栋法;胡峰超
4.基于MapGIS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各类地球化学图件的绘制 [J], 徐国良;王秀凤;韩代成
5.再谈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一般要求及技术要求的表达方法 [J], 于秀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数字地质调查综合信息平台。打开工程文件原始数据点,综合数据处理 →等值线图→出现对话框(图 11-1),依次选择点图层→字段名称(各元素名, 如 Au)→单击计算数字特征→单击下一步。出现对话框(图 11-2 设置),选择 Tin 方法→自定义 文件名改为 Au 极值→单击下一步→出现设置等值线参数对 话框,将步骤 7 中保存的色阶文件导入(单击装设置...找到色阶文件打开)→确 定→上一步→上一步,回到了图 11-1 对话框→字段名称改为其它元素(如 Ag) →单击计算数字特征→单击下一步。出现对话框(图 11-2 设置)→自定义 文件 名改为 Ag 极值→单击下一步→出现设置等值线参数对话框,将步骤 7 中保存的 色阶文件导入→单击确定→上一步→如此往返直到所有元素都做完为止。
10
广西浦北
往返,直到添加完所有元素为止,关闭工程文件。 9、裁剪地球化学图:
打开元素地球化学图的工程文件(如 Ag),观察图件边框外的区,如出现图 9-1 情形(红色箭头所指,应该叫窜色),就得加以修改,特别是图 9-1 所示在边
图 9-1
图 9-2
图 9-3(左侧为修改前、右侧为修改后) 框内就已经窜色的,以备裁剪后易于修改。修改后效果见 9-2。出现图 9-3 左侧
3.2
1.6
4.0
1.7
5.0
1.8
6.3
1.9
7.9
2.0
10
…
图上标注的真值 µg/g (或 ng/g)
12.5 16.0 20.0 25.0 32.0 40.0 50.0 63.0 79.0 100.0 …
图 7-9
9
广西浦北
新规范地球化学图色区设置见表 7-2,建议采用表 7-2 色区设置。
12
广西浦北
图 9-7
图 9-8 图 9-9
13
广西浦北
保存裁剪框区文件。将裁剪框区文件从工程文件删除即可进行工程裁剪。 工程裁剪:为各元素重新新建文件夹,以保存裁剪后文件。步骤:其它→工
程裁剪→选择裁剪后文件的存放目录(图 9-10)→选择要裁剪的文件(图 9-11 左侧蓝色部分)→添加→选择全部(图 9-11)→裁剪类型选内裁、裁剪方式选拓 扑裁剪(图 9-12)→参数应用→装入裁剪框→开始裁剪→退出,关闭工程。
图 7-4
图 7-5 追踪剖分等值线:单击图 7-6 红色箭头所指图标,出现图 7-7 对话框,自己
图 7-6
图 7-7
8
广西浦北
设置等值线参数或将已有的色阶文件导入:单击装设置...→找到已有的色阶文件 (如图 7-8,打开即可)。之后编辑等值线参数:先查看高程信息→将最一格色阶 设置为略比最大高程值小的数值→其它色阶按规范要求用采用 0.1lg((g/g 和 ng/g)含量间隔(表 7-1、)。当数据为异常含量时,可适当将等量线抽稀为 0.2 lg(g/g (或 ng/g)或更大,使等量线图面上间距不小于 0.7mm。颜色按步骤 4 所确定的低 值区、低背景区、背景值区、高背景区、高值区确定,如果色阶区间跨两区则按 其在两区中所占范围大的为主(如色阶区间为 1.5-2,大于 1.9 为高值区,1.2-1.9 为高背景区,显然 1.5-2 在高背景区的范围较大,故将其划为高背景区)如图 7-9。
图 11-5
图 11-6 统改后见图 11-7。此时需将极小值点区分出来,本人现在没有好的方法,只 能在所有极值点中寻找,并把其子图号改为 7742 即﹣。修改后效果见图 11-8。
17
广西浦北
图 11-7
图 11-8 12、地球化学图左侧直方图的制作
将划分子区的区文件准备好,打开工程文件原始数据点,将子区区文件添加 到工程中,并设为编辑状态,在子区文件名上点击右键→修改属性结构→追加子 区属性(见图 12-1)→点击 ok→修改区属性,将各子区名字输入到子区属性的 子区字段中(如图 12-2),完成后保存子区区文件及工程文件,关闭工程。
图 2-3 设置用户文件选项→按指定分隔符(见图 2-5 红色箭头所指),设置分隔符 及点图元参数(图 2-6A 红色箭头所指): 点图元参数见图 2-6B,子图号自己选,子图高度和宽度一般设置为 2。
2
广西浦北
图 2-4 图 2-5
图 2-6 设置分隔符:在分隔符号栏 Tab 键、空格前的白色方框打√(见图 2-7),白 色方框打不打√可先看预览分列结果,预览分列结果正确就行;选择属性名称所 在行(图 2-8 红色箭头所指);设置数据类型及字段长度等,见图 2-9,Au、Ag、 Cu 等元素含量的数据类型均选择 5 双精度、小数位数选择 3。设置完最后一个
4
广西浦北
图 3-1
图 3-2
4、计算剔除最高值后的算术平均值 X 0 和标准离差 S0,确定地球化学图色阶:
低值区
< X 0-2S0,即地球化学图上蓝色区域
低背景区
X 0-2S0--- X 0-0.5S0,即地球化学图上浅蓝色区域
背景区
X 0-0.5S0-- X 0+0.5S0,即地球化学图上浅黄色区域
15
广西浦北
单击随意的一个极值点→查看点参数子图图号为 1002→单击子图图号,找到﹢ 子图的子图号为 7743,﹣子图子图号为 7742→取消→取消→点编辑→替换点参
图 11-1
图 11-2
16
广西浦北
图 11-3
图 11-4 数→如图 11-5 对话框,选择子图,确定→如图 11-6 对话框设置,单击确定。
11
广西浦北
情形也得修改,改后效果见图 9-3 右侧。 新建区文件(不妨命名为裁剪框),见图 9-4、9-5。
图 9-4
图 9-5 将区文件和图框线文件设为可编辑状态,如图 9-6。
图 9-6 将图的内框线(即工区范围)提取弧度:但内框线是自相交的,故先剪断相 交线,线编辑→相交线剪断→剪断母线,如图 9-7。区编辑→线工作区提取弧, 如图 9-8 黄线即是线工作区提取的弧段。提取完弧段→输入区,如图 9-9 黄色区,
2、投影:Mapgis6.7→使用服务→投影变换(图 2-1)打开 Mapgis 投影变换系统。
图 2-1 打开用户文件投影变换(图 2-2 红色箭头所指图标)
图 2-2 打开文件(上述所存文本文件),设置投影参数(以黑龙江省 22 度带为例, 投影数据坐标为大地坐标): 用户投影参数设置如图 2-3,结果投影参数设置如图 2-4,椭球参数都选择 1: 北京五四/克拉索夫斯基[1940 年]椭球。
>25%~≤75%
浅红(高背景区) 红(高值区)
X 0+0.5S0~ X 0+1.5S0
X X 0+1.5S0~ 0+2.5S0
>75%~≤95% >95%~≤98.5%
深红(强高值区)
> X 0+2.5S0
>98.5%
设置完色阶可将存设置,以备以后再用时就不用再重复设置色阶了,单击存
设置...并将原色阶文件覆盖即可保存。之后单击确定,地球化学图就出来了,见 图 Nhomakorabea-10。
表 7-2
地球化学图色区设置
色区及(区名)
元素含量范围(µg/g 或 ng/g)
元素累积频率
深蓝(强低值区)
< X 0-2.5S0
<1.5%
蓝(低值区)
X 0-2.5S0~ X 0-1.5S0
1.5%~<15%
浅蓝(低背景区)
X 0-1.5S0~ X 0-0.5S0
15%~<25%
浅黄(背景区)
X 0-0.5S0~ X 0+0.5S0
图 2-11 3、新建工程,将点文件外围点向图框外侧复制:
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新建工程→确定→从文件导入(导入刚投影的点文件 的参数)(如图 3-1)→打开→确定→确定→添加项目(将投影的点文件(数据点) 及图框文件增加到工程)→另存工程(不妨取工程名为原始数据)→编辑数据点 点文件,将外围点向图框外侧扩一层(见图 3-2,红色矩形区内的点即为所扩点, 红色箭头所指为外侧点的对应点,向图框外扩点是为成图后修图所准备的,这样 做使成图后图的边部不用再修,直接裁剪即可)→换名另存点文件(不妨换为数 据点改)→换名另存工程(不妨取工程名为数据点改)→关闭工程。
图 7-10 将所生产的点、线、区文件另存数据(或存数据)于自己建的文件夹:文件 →另存数据于(存数据于)...→点数据文件(线数据文件、区数据文件),换名 存在相应文件夹中。
8、将地球化学图点、线、区文件添加到工程中: 首先打开工程文件原始数据(步骤 3 中另存的工程),分别将各元素(如 Au)
的点、线、区文件添加到工程,同时另存工程文件(改名为 Au)到 Au 文件夹, 删除 Au 的点、线、区文件,添加其它元素的文件,在另存到相应文件夹,如此
3
广西浦北
小数点后,再在字段长度或小数点位等其它地方单击一下,再单击确定。
图 2-7
图 2-8
图 2-9 在指定数据起始位置选择数据的第一行即属性名称下一行,见图 2-10。
图 2-10 设置 x、y 坐标所在列,本例 x 在 1 列、y 在 2 列,见图 2-11。单击投影变 换,再单击确定即可生成点文件。可以 1:1 查看生成的点文件是否正确,最后保 存点文件(最好改名保存)即可。
生成的文件都保存在系统自动生成的名为地球化学的文件夹中,此文件夹一 般都打开的工程文件(原始数据点)所在文件夹的上一级文件夹中,如找不着可 以搜索。
打开地球化学文件夹,排列图标按类型排列,其点文件正是我们所要的(图 11-3),将各元素对应的点文件复制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打开各元素地球化学图的工程文件,将各极值点文件添加到工程文件中,如 图 11-4 所示,极值点都是一个不相关的图元,先将其统改为﹢:修改点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