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DVT筛查与治疗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下肢DVT专家共识

下肢DVT专家共识

下肢D V T专家共识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5天前摘自: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3):1813-1821.制定者: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国静脉介入联盟发布日期:2018-06-1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疾病。

因血液回流受阻,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

DVT 和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由于DVT后PE的发生率较髙,或PE的栓子大都来源于DVT,所以DVT和PE可视为VTE的不同阶段或过程。

DVT如在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TS),PE如未及时溶解,则可影响肺动脉血流,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髙压(CTEPH)。

一、DVT的临床分型1.按部位分:(1)周围型: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2)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按严重程度分:(1)常见型DVT。

(2)重症DVT,包括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和股白肿(伴有下肢动脉持续痉挛)。

二、DVT的临床分期按发病时间分为:(1)急性期:发病后14d以内。

(2)亚急性期:发病15~30d之间。

(3)慢性期:发病30d以后。

(4)后遗症期:出现PTS症状。

(5)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在慢性期或后遗症期基础上DVT再次急性发作。

1960年Greenfield开始在X线透视下采用静脉切开后导管抽吸血栓,1984年Sniderman等首次报道用经皮穿刺导管抽吸技术即介入治疗血管腔内血栓形成。

目前,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介入治疗DVT的主要方法有: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stent)植入术。

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2
03
计算机处理
通过平板探测器接收X射线,将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 图像数字化。
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后处 理,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
DR检查技术优势
01
02
03
04
高分辨率
DR检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 能够清晰显示细微结构和病变

宽动态范围
DR系统具有宽动态范围,能 够同时显示高密度和低密度组
降低辐射剂量
相比传统X线检查,DR检查技术具有更低的辐射 剂量,减少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危害。
3
拓应用范围
随着技术的进步,DR检查技术有望应用于更多 创伤性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如复合伤、 多发伤等复杂病例。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设备普及不足
目前,DR检查设备在部分基层医 疗机构尚未普及,限制了其在创 伤性急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特点
发生率高
创伤性急重症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率逐年 上升。
年龄分布广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创伤性急重症,但以青壮年为主。
男性多于女性
男性由于从事高危行业和参与社会活动较多,发生创 伤性急重症的比例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创伤性急重症患者常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休克、大出血等严重症状。
创伤性急重症患者DR检 查技术应用
检查前准备与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病情
在DR检查前,应对患者的创伤程度、生命体征等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接受检查。
选择合适检查部位
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DR检查 部位,如头颅、胸部、腹部等。
做好患者沟通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DR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 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

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版)

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版)

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版)王秀丽(共同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李军,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袁红斌,徐懋,郭向阳(负责人)一、前言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老年患者、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患者,以骨科手术围术期最为常见。

超过40岁的患者,其VTE风险大约每10年增加一倍。

骨科手术患者D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骨科手术患者,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因此骨科手术围术期的抗栓治疗极其重要。

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

来自国内60家大型医院的统计资料显示,住院患者中PTE的比例从1997年的0.26‰升高至2008年的1.45‰。

因此,对手术患者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一)定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流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多见;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DVT是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创伤骨科患者伤情多种多样、分型众多,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增加VTE风险的因素,其DVT发生率为5%-58%不等。

因此对不同VTE 风险的创伤患者有必要进行评估、筛查、诊断、个体化预防及治疗。

但目前尚无针对创伤骨科患者VTE筛查及诊断的指南。

对创伤患者及时进行DVT筛查,有助于预防血栓或延缓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医疗费用。

本共识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特点,着眼于DVT的筛查和治疗,建立规范化筛查方法,帮助创伤骨科医生筛查DVT高危人群及初步处置DVT患者,而有关VTE预防相关内容请参考文献。

一、概述与流行病学特点1.DVT的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强;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DVT发病后如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导致患肢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严重者可诱发休克甚至导致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下肢近端(胭静脉或近侧部位)DVT是PE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2.DVT的流行病学特点:创伤骨科患者DVT发生率高,但不同部位创伤DVT发生率差异显著。

8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静脉造影证实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高达50%,近端DVT发生率约为27%。

亚洲一项由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完成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为42.0%,近端DVT发生率为7.2%。

DVT的诊断和预防

DVT的诊断和预防
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AI-1)增多等。 4.代谢缺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MTHFR突变)等。 5.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因子Ⅷ、Ⅸ或Ⅺ活性水平升高等。
(二)获得性易栓症
1.获得性易栓疾病:抗磷脂综合征、肿瘤性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阵发性睡眠 性血红蛋白尿症、肾病综合征、内科疾病(心衰、严重呼 吸疾病等)、炎性肠病等。
深静脉血栓的体征
急性、慢性、肢体外
1.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 2.皮肤:正常\淤血 \青紫色\皮温降低; 3.影响动脉,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4.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血栓部位压痛
Homans 征: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Neuhof 征: 按压小腿腓肠肌处,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5.DVT 后综合征( postthrombosis syndrome ,PTS ); 后期血栓机化\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
肺栓塞:
PE---pulmonary embolism
肺血栓栓塞症 PTE
感染性栓塞
Septic embolism
血管内异物栓塞 Intravascular foreign bodies
脂肪栓塞
Fat embolism
空气栓塞
Venous air embolism
羊水栓塞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VTE = PTE + DVT
——同一疾病,不同发病部位,不同阶段不同表现???
DVT 与 PTE密切相关
约50%近端DVT并发PTE1
Migration
80-90%的PTE存在DVT2
Embolus Thrombus
1. Pesavento R, et al. Minerva Cardioangiol 1997;45:369–375 2. Girard P, et al. Chest 1999;116:903–908

2023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微循环专家共识解读(全文)

2023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微循环专家共识解读(全文)

2023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微循环专家共识解读(全文)DVT根据血栓发生部位,分为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DVT)与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PDVT)O DDVT是指胭下(不含胭静脉)深静脉血栓,可能累及轴向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或腓静脉)和(或)小腿肌间静脉(如腓肠肌静脉或比目鱼肌静脉)不伴有肺栓塞(PE)的DDVT被称为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IDDVT1由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发起,遵照《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一形成推荐意见的共识方法学》,制定了《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微循环专家共识》。

主要围绕8个方面:(1)共识形成方法;(2)DDVT概述;(3)DDVT辅助检查;(4)DDVT验前概率评分与诊断;(5)DDVT 的抗凝治疗;DDVT的其他治疗;(7)DDVT患者的随访;(8)专科患者合并DDVT的管理:肿瘤患者、合并PE、妇科患者、孕产妇、危重症、创伤骨科、关节骨科、脑卒中。

在血管年度峰会(STAR2023-2023)期间,北京协和医院陈跃鑫教授对共识进行了精彩解读。

01、DDVT概述专家共识1:DDVT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院内获得性DVT人群中,均占有较大比例。

门诊人群中,DDVT甚至可能占DVT人群的60%~70%.专家共识2:DDVT发病的危险因素更可能与一过性危险因素相关。

IDDVT更常与一过性的危险因素相关,例如近期手术、住院、夕柩、旅行等;而PDVT更常与慢性疾病或身体状况相关,如活动性恶性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年龄›75岁等。

反复发生的DDVT或双侧DDVT,就可能与活动性恶性肿瘤、易栓症等慢性疾病或身体状况相关。

02、DDVT血栓蔓延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专家共识3:急性DDVT可能蔓延为PDVT;D-D水平明显升高、诱发因素不可逆、血栓范围广、恶性0中瘤、既往VTE病史是DDVT蔓延的危险因素。

血栓范围广指:长度>5cm,累及多条静脉;血栓最大直径>7mmβ03、DDVT并发PE发生率专家共识4:DDVT可以并发PE o门诊DDVT患者发生PE的风险较低,而年龄≥60岁的住院DDVT患者,血栓向近心端蔓延和(或)PE风险则明显升高,提示年龄≥60岁和住院是DDVT患者发生PE的危险因素。

骨科VTE防治(1)

骨科VTE防治(1)
l 85%创伤患者DVT无典型临床症状1 l 2/3以上的VTE患者被漏诊1
l 仅 7%早期PE死亡病例在死前确 诊2 l 59%致死性PE患者死前未能 确诊2 l 25% PE患者以猝死作为首发 表现3
1. 唐佩福, 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2):1013-1017. 2. Konstantinides SV, et al. Eur Heart J. 2014;35(43):3033-69. 3. Mozaffarian D, et al. Circulation. 2015;131(4):e29-322.
10
5
0
1
2
3
4
5
6
7
创伤后手术推迟的时间(天)
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101例髋部或股骨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5.8岁,创伤后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5天,评估 延迟手术对创伤后-术前VTE发生率的影响
Smith EB, et al. J Trauma. 2011;70(6):E113-6.
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沟通使 用
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沟通使 用
创伤骨科患者DVT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13:
推荐所有骨科创伤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和筛查
推荐对所有骨科创伤患者进行血栓风 险评估及筛查
唐佩福, 等.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2):1013-7
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沟通使 用
创伤骨科患者DVT筛查流程
林)
王深明, 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32(9):807-812 唐佩福, 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2):1013-1017.
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沟通使 用
目录

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2

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2

4骨科手术后 D VT的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采取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前,应参阅药物及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使用 指南或产品说明。 对DVT高危病人应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 措施。有高出血危险的病人应慎用药物预防措施,以机械预防措施为 主,辅以基本预防措施。 不建议单独采用阿司匹林预防DVT。 决定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戊聚糖钠等药物剂量时,应考虑患者 的肝、肾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 抗凝药物应用后,如出现严重出血倾向,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实验室检 查,或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及时做出处理。 椎管周围血肿,虽然少见,但其后果甚为严重。因此,在行椎管内操作(如 手术、穿刺等)后的短时间内,应注意小心使用或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应在用药前做穿刺或置管;在药物作用最小时(下次给药前2小时)做拔 管或拔针;拔管或拔针后2小时或更长时间再给低分子肝素。 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禁忌证是血小板减少症(HIT)和严重的凝血障碍。
4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造影是诊断 的“金标准”
急性PE发病突然, 多于1-3小时猝死, 不易搬动
3 D VT与 PTE的诊断
3. 2 PTE的诊断
PTE的临床表现 无论是否合并呼吸困难,胸膜炎样胸痛都是PT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这种 疼痛通常是由于远端栓子刺激胸膜所引起,胸部X线片上可有实变。 迅速出现的单纯呼吸困难通常是由于更靠近中心部位的 PTE所致,可能 与胸骨后的心绞痛样胸痛有关,这可能代表右室缺血。对于既往有心力 衰竭或肺脏疾病的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可能是提示PTE的惟一症状。 晕厥和休克是合并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的中心型 PTE病人的特点,常 伴有血流动力学受累及心脏血流量减少的体征,如体循环动脉低血压、 少尿、肢端发凉和 (或 )急性右心衰竭的临床体征。

骨科创伤患者VTE预防治疗(1)

骨科创伤患者VTE预防治疗(1)
骨科创伤患者VTE预防与治疗
中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 骨科 易龙
医学ppt
1
骨科最高死亡率的并发症是什么?
VTE
• 什么是VTE ?
•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lism, VTE)是指血液在静脉血管内不正常凝结引起 的血流动力学障碍。VTE可以发生在任何部 位,在骨科患者中常见于下肢深部静脉及 肺动脉,可引起深静脉血栓栓塞 (deepvenous thrombosis, DVT)及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Hale Waihona Puke 医学ppt32D二聚体在溶栓治疗的监测
医学ppt
33
D-二聚体应用的现状
医学ppt
2
VTE
• 在骨科、尤其是创伤骨科、尤其尤其是老年 创伤骨科,则是发病率极高的人群。
• 血栓形成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血栓脱落到 肺里!!
• 此时会出现症状: • 1、突然气短;
2、当吸一口气或咳嗽时,胸痛或不适会恶化; • 3、感到头晕或昏厥; • 4、脉搏加快; • 5、咳血。
医学ppt
医学ppt
17
创伤与VTE
医学ppt
18
骨科手术患者VTE危险分级
医学ppt
19
VTE相关风险因素
医学ppt
20
创伤患者血栓预防
医学ppt
21
筛查
• 专家共识中指出:“D-Dimer”结合“RAPT评分”能快速完 成“DVT的排除诊断”。
医学ppt
22
RAPT评分即血栓风险评估
医学ppt
后快速准确筛查VTE,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 和干预极为重要!
医学ppt

创伤骨折患者DVT的早期诊断体会

创伤骨折患者DVT的早期诊断体会

创伤骨折患者DVT的早期诊断体会发表时间:2014-12-11T14:15:43.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2期供稿作者:赵航张蕾腾兆伟[导读] 如得不到有效预防治疗,可遗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甚或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赵航张蕾腾兆伟(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21)【摘要】目的通过总结我科2014年2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总结出有效的早期筛查诊断方法。

方法对于在2014年2月-2014年9月入我科治疗的创伤骨折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D-二聚体(D-dimer)值异常筛选出可疑DVT病例,经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DVT。

结果共收治创伤骨折患者224例,其中可疑DVT患者178例,经血管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DVT患者共34例。

34例患者中D-二聚体均大于正常值(500μg/L),当D-二聚体高于(500μg/L)时对患者进行血管多普勒超声筛查。

结论创伤骨折患者的DVT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

在该类患者中,有效的DVT早期诊断筛选方法为常规监测血清D-二聚体,当D-二聚体均大于正常值(500μg/L)时及时进行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来确诊。

【关键词】创伤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35-02随着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的不断增加及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的广泛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已成为创伤骨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创伤骨科围手术期一个重要的死亡原因。

如得不到有效预防治疗,可遗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甚或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但DVT仅根据其临床表现很难做出诊断,因为相当一部分的DVT临床表现隐匿,而体征典型的患者又有近半数非DVT所致[1]。

创伤骨科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其DVT发病率明显升高。

创伤性急重症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创伤性急重症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CT血管成像技术可准确判断血管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为血管修复 手术提供重要指导。
CT检查在多发伤、复合伤中的应用价值
快速评估伤情
01
CT可快速完成全身扫描,准确评估多发伤、复合伤的伤情,为
急救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指导临床治疗
02
CT可明确显示各部位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
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脊柱和骨盆创伤
CT可清晰显示脊柱骨折、 脱位、脊髓损伤以及骨盆 骨折等病变,为临床治疗 提供准确信息。
特殊类型创伤的CT检查策略探讨
隐匿性骨折
对于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隐匿性骨折,CT可通过薄层扫描和三维 重建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
复合伤
对于涉及多个部位的复合伤,CT可进行全面评估,避免漏诊和误 诊。
血管损伤
不适用于急重症患者。
辐射剂量
CT检查涉及辐射,但现代CT 设备已采用低剂量技术,减少
了对患者的辐射损伤。
禁忌症
MRI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心 脏起搏器等患者存在禁忌,而
CT检查相对较为安全。
CT与超声、核医学等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
CT与超声联合应用
超声可实时动态观察病变,而CT可 提供更准确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定位, 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3Leabharlann 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医生可以实时监测患 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06
CT检查在创伤性急重症中的挑 战与展望
CT检查在创伤性急重症中的局限性分析
扫描时间限制
CT检查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扫描,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时间紧 迫,快速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辐射剂量问题
CT检查涉及辐射暴露,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权衡风 险与收益。

最新:创伤骨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创伤骨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创伤骨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

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

就下肢DVT的诊断、评估、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制订本共识,为创伤骨科患者下肢DVT的处理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且简便易行的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一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急性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pu1monaryembo1ism,PE),后期则因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DVT,尤其多见于下肢。

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1ism,VTE)z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发热,也有可能出现静脉曲张、可凹性水肿、股三角及腓肠肌区域的压痛。

严重情况下,DVT甚至会影响到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的供血不足。

在血栓发展过程中,若发生血栓脱落,栓子便会随血流回流入心脏,然后进入肺循环,随着循环血管管径变小,栓子极大可能会栓塞血管,继发PE o此时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21创伤骨科患者发生DVT的概率较高。

据统计,我国创伤骨科患者中DVT 年发生率为0.5%o-1%o[3]o而创伤骨科患者DVT发生率为6.4%-12.4%,且以髓周骨折(髅部和骨盆、髓臼骨折)和股骨干骨折DVT发生率为最高,合计超过创伤骨科DVT患者的50%,其次为膝关节周围骨折、胫腓骨骨折等。

骸周及下肢骨折DVT占创伤骨科DVT患者的95%以上,而上肢骨折DVT发生率很低。

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VTE风险评估及预防课件

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VTE风险评估及预防课件
LMWH围手术期的规范用药方案
– 术前规范用药 – 术后(住院期间)规范用药 – 出院后是否需要VTE预防?
指南系统回顾了LMWH不同抗凝起始时间带来的不同大出血发生率:
大出血发生率 (%)
5%-7%
7
6
5
4
1%-3%
3
2
1
0 和手术相隔至少12小时* 和手术相隔4小时内#
*术前(和手术相隔至少12小时)、术后(12-24小时) #术前2小时、术后不超过4小时
骨科大手术
全髋关节 置换术
全膝关节 置换术
髋部周围 骨折手术
创伤骨科
骨盆骨折 股骨骨折 膝关节周围骨折 膝关节以远多发骨折 膝关节以远单发骨折 脊柱骨折
……
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09;380:3(3):380-383.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
1. 邱贵兴,等 骨科领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11;3(1).9-11. 2. CHEST 2012; 141(2)(Suppl):e278S–e325S. 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2009;380:3(3):380-383.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中华创伤 骨科杂志.2012; 14(6):1-3
• 所有创伤骨科患者,需常规进行VTE筛查 • VTE预防策略:中外指南不同策略解析
面临各种预防措施,我们如何选择?
LMWH围手术的规范用药方案

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ppt课件

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ppt课件

五、DVT筛查流程(图1)
推荐对所有创伤骨科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及筛查。
五、DVT筛查流程(图1)
1.建议对所有创伤患者在住院期间行RAPT 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VTE风险组 (RAPT≤5分)和中、高危VTE风险组 (RAPT>5分)。
2.建议对所有患者急诊进行D-二聚体快速检 测:根据检测方法、设备及试剂不同,各 医院D-二聚体阴性的界值也各不相同,一 般认为ELISA法D-二聚体<500 μg/L为阴性, 老年人则应该使用年龄×10 μg/L为阴性标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CTA的敏感度为95.2%,特 异度为95.9%。建议CTA为确诊DVT或PE的可 选影像学检查。
四、辅助检查
5.MRI静脉成像:MRI静脉成像无需使用造 影剂即可准确显示髂、股、胭静脉,但对 小腿静脉显示不满意。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MRI静脉成像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 94.8%。
绝大多数VTE是无明显临床症状的,Knudson等报 告76%的多发创伤患者的DVT并无典型临床症状, Swann和Black报告85%的创伤患者DVT是无典型临 床症状的,因此2/3以上的VTE患者被漏诊。
二、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静脉损伤、静脉 血流瘀滞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这三方面危 险因素常同时存在于创伤患者。
二、危险因素
3.骨盆、髋部和长骨骨折:髋部骨折是最早被关 注的VTE高危因素,1959年一项髋部骨折的随 机对照试验显示,药物抗凝可以将PE的死亡率 从10%降至0。骨盆和股骨骨折的患者同样被 证实为VTE的高危人群。胫骨骨折后使用石膏 固定患者发生VTE风险明显升高,研究显示其 总VTE发生率为45%,其中约1/3为症状性VTE。
四、辅助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l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多见;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DVT是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创伤骨科患者伤情多种多样、分型众多,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增加VTE风险的因素,其DVT发生率为5%~58%不等。

因此对不同VTE风险的创伤患者有必要进行评估、筛查、诊断、个体化预防及治疗。

但目前尚无针对创伤骨科患者VTE筛查及诊断的指南。

对创伤患者及时进行DVT筛查,有助于预防血栓或延缓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医疗费用。

本共识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特点,着眼于DVT的筛查和治疗,建立规范化筛查方法,帮助创伤骨科医生筛查DVT高危人群及初步处置DVT患者。

一概述与流行病学特点1.DVT的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强;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DVT发病后如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导致患肢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严重者可诱发休克甚至导致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下肢近端(胭静脉或近侧部位)DVT是PE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2.DVT的流行病学特点创伤骨科患者DVT发生率高,但不同部位创伤DVT发生率差异显著。

8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静脉造影证实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高达50%,近端DVT发生率约为27%。

亚洲一项由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完成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为42.0%,近端DVT发生率为7.2%。

Goel等报告的膝关节以远单发骨折术后DVT发生率为10.5%(25/238)。

绝大多数VTE 是无明显临床症状的,Knudson等报告76%的多发创伤患者的DVT并无典型临床症状,Swann和Black报告85%的创伤患者DVT是无典型临床症状的,因此2/3以上的VTE 患者被漏诊。

二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静脉损伤、静脉血流瘀滞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这三方面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于创伤患者。

首先,创伤尤其是骨折,可直接或间接导致静脉血管壁破裂或刺激;其次,制动、卧床、瘫痪以及出血性休克容易导致静脉血流瘀滞;最后,血液高凝几乎从患者伤后即刻开始,甚至持续整个围手术期。

因此,创伤骨科患者是VTE发生的高危人群。

下面简述常见的危险因素:1.骨科大手术下肢骨科手术发生VTE的风险非常高。

未进行抗凝治疗的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7~14d 的DVT发生率为40%~60%,即使在常规抗凝治疗下,术后3个月内症状性DVT发生率仍高达1.3%~10.0%。

骨科大手术后VTE主要发生在出院后,血栓风险将持续至术后3个月。

2.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合并瘫痪患者3个月内DVT发生率为38%,PE发生率为5%。

创伤后2周内的发生风险最高,3个月后则极少发生致命性PE。

对于瘫痪患者3个月后症状性PE减少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长期瘫痪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有关,如下肢肌肉逐渐萎缩、陈旧性血栓机化致深静脉完全闭塞等。

3.骨盆、髋部和长骨骨折髋部骨折是最早被关注的VTE高危因素,1959年一项髋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药物抗凝可以将PE的死亡率从10%降至0。

骨盆和股骨骨折的患者同样被证实为VTE的高危人群。

胫骨骨折后使用石膏固定患者发生VTE风险明显升高,研究显示其总VTE 发生率为45%,其中约1/3为症状性VTE。

4.多发性创伤Geerts等报告多发伤患者DVT的发生率为47%,其中近端DVT为12%。

主要创伤部位在下肢或骨盆的患者DVT发生率高达56%,主要创伤部位在颅面部、胸部或腹部的患者DVT发生率也高达40%。

5.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VTE的风险较非肿瘤患者高2~3倍。

恶性肿瘤患者常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化疗、卧床等,因此VTE风险增高是因恶性肿瘤自身还是因为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乳腺、肺脏、颅脑、骨盆、结直肠、胰腺、胃肠道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VTE的风险较高[风险比(odds ratio,OR):2—3]。

接受全身性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VTE风险更高(OR:2~6)。

6.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Ⅲ级或Ⅳ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15%-16%容易发生VTE。

7.既往VTE病史既往有VTE病史的患者再发VTE的风险较高,特别是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VTE风险更高。

在一项1231例VTE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有19%的患者至少有过一次VTE病史。

8.高龄许多研究证实高龄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40岁以上患者VTE风险明显升高,每增加10岁其VTE风险约增加1倍。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很少发生VTE,年轻患者即使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多发创伤、下肢骨折等,其VTE发生率也较低。

9.制动Gibbst在尸检中发现去世前卧床时间短于1周的患者VTE发生率为15%,而卧床时间长于1周的患者VTE发生率高达80%。

Warlow等发现长期卧床的偏瘫患者VTE发生率为60%,相应对照组为7%。

卧床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明显增加发生VTE的风险。

10.其他因素还有一些因素是否为VTE的危险因素尚存有争议,如输血、静脉曲张、肥胖、糖尿病、心肌梗死、吸烟等。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产妇、长期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患者,VTE风险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并不相同。

Anderson和Spencer汇总大量文献数据,将发生VTE的每项危险因素按照OR分为强、中、弱3个等级,其中强危险因素(OR>10)包括:骨折(髋部或大腿)、髋、膝关节置换术、普外科大手术、大创伤、脊髓损伤。

中等危险因素(OR:2~9)包括:膝关节镜手术、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充血性心衰或呼吸衰竭、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弱危险因素(OR<2)包括:卧床时间长于3d、长时间坐姿(火车或飞机等)、高龄、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术等)、肥胖、孕妇、静脉曲张。

尽管如此,我们仍未找到不同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协同或叠加效应。

三风险评估量表临床医生单纯凭经验判断发生VTE的风险并不可靠,况且创伤人群差异性很大。

因此,有必要通过病史、创伤程度及临床体征等简单地将患者人为分成不同的危险层,即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是Wells评分法,但该评分法是根据门诊患者制定的,对创伤患者特有的危险因素涵盖不全,因此Wells评分对院内创伤患者并不适用。

Greenfield 等于1997年针对创伤患者提出了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the risk assessment profile forthromboembolism,RAPT),该评分包括4个方面因素:病史、创伤程度、医源性损伤及年龄(表1)。

表1.创伤患者RAPT一项2281例创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RAPT评分可以很好地评估创伤患者发生VTE 的风险。

RAPT≤5分为低风险,DVT发生率为3.6%;5-14分为中等风险,DVT发生率为16.1%;>14分为高风险,DVT发生率为40.7%。

四辅助检查1.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是凝血酶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即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在急性VTE患者中D-二聚体明显升高,但多种非血栓因素也可致D-二聚体升高,如感染、恶性肿瘤、手术及创伤等,故其用于VTE诊断的特异性不强。

临床上D-二聚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乳胶法、酶联免疫荧光法、全血检测等。

D-二聚体用于诊断DVT的灵敏度为82%~94%,特异度为44%~72%;诊断PE的灵敏度为86%-97%,特异度为41%~70%。

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发生VTE的可能性,阳性对VTE的确诊价值不高,建议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

2.静脉超声静脉超声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手段。

按照检查部位不同分为下肢近端超声和远端超声、全下肢超声、髂静脉超声及腹腔大静脉超声等,临床最常用的是近端超声和全下肢超声。

尽管相对静脉造影,超声存在部分假阴性结果,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94%。

由于静脉超声具有无创、简单易行、可重复、无并发症、便宜等优点,推荐为诊断DVT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3.静脉造影静脉造影过去是诊断DVT的“金标准”,通过足背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观察血管腔的充盈缺损(intraluminal filling defect),判断血栓的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枝循环情况。

但静脉造影为有创检查、花费高、设备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以及对肾功能不全及造影剂过敏患者禁用等。

由于存在以上缺点,静脉造影在临床上已很少使用。

但对于某些难以确诊或排除DVT的患者仍然可以选择静脉造影。

4.CT静脉成像(CTA)一般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螺旋CT扫描可清楚地显示靶血管形态。

CTA无需置入导管但仍需注射造影剂,因此也存在静脉造影的绝大部分缺点。

CTA可同时检查肺动脉和腹腔大静脉血栓情况,对于DVT和PE可同时进行诊断。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CTA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95.9%。

建议CTA为确诊DVT或PE 的可选影像学检查。

5.MRI静脉成像MRI静脉成像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可准确显示髂、股、胭静脉,但对小腿静脉显示不满意。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MRI静脉成像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94.8%。

五DVT筛选流程推荐对所有创伤骨科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及筛查。

图1创伤骨科患者DVT的筛查流程1.建议对所有创伤患者在住院期间行RAPT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VTE风险组(RAPT≤5分)和中、高危VTE风险组(RAPT>5分)。

2.建议对所有患者急诊进行D-二聚体快速检测根据检测方法、设备及试剂不同,各医院D-二聚体阴性的界值也各不相同,一般认为ELISA法D-二聚体<500ug/L为阴性,老年人则应该使用年龄×10ug/L为阴性标准。

3.D-二聚体阴性患者按照RAPT评分结果决定下一步的筛查方案①若患者为低风险,不建议对此类患者行进一步血栓相关检查;②若患者为中、高风险则建议每隔2d动态观察D-二聚体变化或1周后复查近端或全下肢静脉超声;③若动态观察D-二聚体升高为阳性,则进入步骤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