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的性质教案
《空气的性质1——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的性质1——压缩空气》教学设计《空气的性质1——压缩空气》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空气的性质1——压缩空气》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背景分析:在用多种方法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状后,本课从空气可以被压缩以及空气的流动性来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继续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压缩空气”主要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在教学中可以以师生的互动游戏,拍球比赛为载体,激起学生的思索:气不足篮球为什么弹不起来?气足篮球为什么弹得起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另外,实验材料注射器的选择比较重要,常见的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往往气密性要差一些,压缩后回不到原来的刻度。
而如果选用玻璃的甘油注射器,气密性解决了,但容易碎。
选什么注射器,由老师自主选择。
进行这个活动时,要求学生要记录好实验的数据,如压活塞前、压活塞后、松掉压活塞的手的情况下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
并且这样的数据要记录三次左右。
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寻求结论,即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基本性质。
2.能够利用压缩空气的科学道理,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2.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与否。
教学重点: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1、多媒体资料:动画:空气如何被压缩;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2、注射器、橡皮、篮球、轮胎。
教学过程设计:(一)游戏导入。
小学科学1空气的性质(教案)
小学科学1空气的性质(教案)教案:小学科学1 空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空气是物质,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空气是物质,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2. 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空气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什么是空气吗?空气有哪些性质呢?”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授(约10分钟)通过图示或实物展示,简单介绍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3. 实验探究(约20分钟)步骤一:观察气球的变化a.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空的矿泉水瓶。
b. 将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上,保持气球内部没有空气。
c. 让学生们用力按下气球,观察气球内的变化。
d. 让学生们找出气球内的东西是什么。
步骤二:空气的质量展示a. 向学生解释气球内的东西其实是空气,空气具有质量。
b. 展示一个精确的天平,将气球放在天平上,并注意气球的重量变化。
c. 让学生观察气球放置在天平上称重时的变化。
步骤三:空气的占据空间展示a. 向学生提问:“如果我把空气倒进一个玻璃杯,空气会不会溢出来?”引导学生思考。
b. 取一个玻璃杯,将它倒置放在桌子上,用一张纸覆盖住杯口,轻轻拉出纸。
c. 让学生观察纸是否受到空气的压弯。
d. 分析并总结为什么纸会受到空气的压弯。
4. 知识巩固(约10分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空气性质的理解。
5. 拓展延伸(约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空气性质有关的现象呢?请举例说明。
6. 归纳总结(约5分钟)让学生基于实验和观察结果,总结空气的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归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是物质,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性质,包括组成、性质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空气的性质:组成、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理解空气的作用。
2.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空瓶、水杯、蜡烛、红磷、酒精灯、漏斗、玻璃棒等。
教学素材:PPT、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有什么性质?空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20分钟)利用PPT展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首先介绍空气的组成,指出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然后介绍空气的性质,如无臭味、无色、可被压缩等;最后讲解空气的作用,如提供氧气供呼吸、对火焰的影响等。
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图片和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实验探究(40分钟)实验一:空气占空间的性质材料:一个空瓶、一个水杯。
步骤:1)将空杯倒置于桌子上,用手指轻轻按住杯子。
2)将口含一口气,用迅速将杯子盖在桌面上,并不松手。
3)缓慢抬起杯子后,让同学们观察。
结果:同学们发现,杯子内部缓慢进入空气,杯子内没有水入侵。
说明空气占据了杯子内部的空间。
实验二:空气对火焰的影响材料:蜡烛、红磷、酒精灯。
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2)将一点红磷倒入蜡烛上,并迅速为蜡烛补充氧气。
结果:火焰变得更旺盛,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对火焰的燃烧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空气的性质。
4. 汇总讨论(1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他们对空气性质的理解和思考。
《空气的性质》精品教案
《空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掌握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2.难点:理解空气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生命世界当个
宝,每时每刻少不了。
”引出空气的话题。
2.提问学生如何知道空气的存在。
2.认识空气的存在
1.用塑料袋捕捉空气、把杯子倒扣在水中等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空气存在的例子。
3.认识空气的性质
1.介绍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占据空间等。
2.通过实验验证空气的性质,如把气球吹大、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倒扣
在水中等。
4.总结
1.总结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强调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并记录下来。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杯子、食品袋、报纸、硬纸、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注射器、塑料瓶、剪刀、实验记录单1份。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游戏体验,聚焦主题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学生回答:空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儿有空气呢?4.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用手捏紧鼻子,闭紧嘴巴,就这样一直到我喊停为止。
5.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发闷、难受……)6.为什么会这样呢?7.小结:是啊,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中,正因为有了空气,呼吸才顺畅,生命才能延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
(板书:空气)二、证实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1.谈话: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要研究空气就应该先把空气找出来。
同学们可以利用老师准备的一些器材(杯子、食品袋、装满水的水槽、气球、注射器),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事物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
2.在找之前先在小组内轻声交流一下你想用什么材料怎样找到空气的,并记在记录纸上,注意实验时听从组长安排,轮流使用材料,尽量低声讨论,尽量不损坏材料,注意安全,需要我帮助的请举手。
3.学生领材料,动手做。
教师巡视,有意识的分别给一些小组加一种材料(硬纸或塑料瓶)。
4.各小组汇报。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知道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空气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基本性质: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体积、空气的质量等。
2. 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空气的来源、空气对生物的影响、空气污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基本性质,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性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防治措施。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性质的相关资料,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记录本,实验器材。
教案内容请提供更多细节和要求,以便进行更精确的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吹气球,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力量,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基本性质,空气的组成,空气的体积和质量等。
3. 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吹灭蜡烛、气密性测试等,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案例分析:介绍空气污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资源。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巩固学生对空气性质的掌握。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资源,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家中的空气质量,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源。
2. 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善家庭的空气质量,制定一个家庭空气质量改善计划。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空气性质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空气的性质》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掌握常见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空气的压力等性质3.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感知空气的存在和作用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空气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观察实验、分析结论的综合能力3.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珍惜每一份资源的意识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的浮力和压力3.空气的存在和作用教学难点1.推导浮力公式2.实验探究空气压力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多媒体 PPT 等讲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对空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浮力和压力,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如用吸管将水抽出瓶子然后将吸管封住,再将瓶子倒过来,学生观察水的变化,感知空气的存在。
3.比喻法: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喻空气的性质,让学生更好理解。
如在水中泡沫漂浮,是因为泡沫内部有空气,空气的浮力支撑着它。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呈现一个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认识空气。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构成空气的物质有哪些,以及空气对人类、植物和动物的作用。
3.带着学生体验一下:“呼辣呼辣,口里发出的热气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猜测。
第二步:讲授新知1.通过 PPT 等多媒体资料,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给出一个物品铅球在空气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浮力作用。
3.利用实验方式,探究不同物品在空气中的浮力表现。
第三步:实验探究1.将两个相同大小的水杯倒立放在一起,让他们之间留下一定空气的位置,然后轻轻将他们分开,观察杯子分开前后的变化。
2.用吸管将水抽出瓶子然后将吸管封住,再将瓶子倒过来,观察水的变化,感知空气的存在。
3.利用天平、计时器、气球、细线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空气的浮力和压力。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1、空气的性质课程标准: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
科学知识: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描述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描述空气能够被压缩●将瓶中的纸不会湿和瓶中的气球吹不大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联系起来●将倾斜的天平与空气有质量联系起来●将压不到底的针筒与空气能被压缩和空气有弹性联系起来●能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知道空气的部分性质但没有将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三者联系起来,未能认识到压缩空气有弹性。
层次2: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并且了解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三者之间的联系,知道只有压缩空气才有弹性,但不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层次3: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并且了解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三者之间的联系,知道只有压缩空气才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能力: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方法来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层次1:学生不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认识空气。
层次2:学生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但在实验过程只能够不能按实验设计的步骤实验。
层次3:学生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能根据实验设计按步骤实验。
教学材料:玻璃杯(透明塑料杯)、纸、红色水、水槽、饮料瓶、气球、细木棍、空气充的同样多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支架、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教学步骤:。
空气的性质-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空气的性质-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掌握空气是物质,具有重量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3.能够解释空气在热胀冷缩、吹气球、灭蜡烛等现象中所起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空气具有重量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2.空气在热胀冷缩、吹气球、灭蜡烛等现象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2.让学生理解气体状态比固体和液体状态更难以直观感受。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和学生用鼻子呼吸,用手扇风,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实验探究环节实验1:空气有重量教材原文:“老鼠爬上细木棍,木棍借着扇子向上移,把盛有铅球的秤示数的变化。
”教学准备:细木棍、扇子、小秤、铅球。
实验步骤:1.把细木棍平放在两个书桌上,让老鼠爬上去。
2.用扇子向上吹木棍,使不带盛铅球的秤示数变化。
3.把盛有铅球的秤放在另一头,增加木棍的重量,观察秤的示数变化。
实验结果:铅球的重量增加后,秤的示数也随之增加,说明空气具有一定的重量。
教学注释: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重量。
实验2:空气占据空间教材原文:“将洗好的手臂蘸上水,捏住鼻子低下头,再从小口吹气进瓶子,取出手臂,将手臂插入瓶口里,这时将不能再往里面放水。
”教学准备:瓶子、水、桌子。
实验步骤:1.将瓶子装满水,放在桌上。
2.用手捏住鼻子,低下头,然后从小口吹气进瓶子。
3.将手臂插入瓶口里,手臂上的一部分会空出来,不能再往里面放水。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当我们把空气吹进水里面,水面上涨,直到水位到达瓶口,并且当我们试图把手臂插入瓶子时,水不会倒出来,因为瓶子里已经充满了气体。
教学注释: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探究,从而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一种占据空间的物质。
3. 归纳总结环节根据实验结果,归纳总结空气的性质,包括:空气具有重量、占据空间、无色无味等。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
四年级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知道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性质2. 空气的存在和作用教学难点:1. 空气的组成和比例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玻璃管、水槽、蜡烛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子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周围,对我们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空气的基本性质(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如:空气的密度、溶解性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如吹气球、用玻璃管吸水等。
三、空气的存在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如:空气中的氧气对我们呼吸的重要性,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如用蜡烛燃烧实验。
四、空气的组成和比例(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比例,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含量。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组成,如用气球代表不同成分的含量。
五、保护环境,珍惜资源(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如何做到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存在和作用,以及空气的组成和比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空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讨论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确保安全。
六、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焚烧垃圾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污染的产生,如用烟雾剂模拟空气污染。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空气的性质_北师大版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
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空气的性质——空气占据空间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是四年级的,但用的是三年级孩子,相对来说见识没那么广,大部分同学的生活积累不如四年级孩子丰富,平时刚接触科学课也没做过什么实验。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实验的目的专一些,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充裕的时间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为下一课的实验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流动。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且能流动。
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空气能流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1、教师:水槽,矿泉水瓶、乒乓球、杯子、纸巾、毛巾、课件。
2、学生:给每个组准备:水槽(或用塑料盒子代替)1个,矿泉水瓶1个,两只水杯,纸巾,毛巾,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空气)(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对,是空气。
根据生活经验,你们认为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无色、无味、透明、气体)(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生活经验及前概念)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儿有空气呢?(生自由说)师:(拿出注射器,边抽出一半活塞)这支注射器里有空气吗?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证明啊?(生说并演示)师:(边拿起塑料袋)能用这只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吗?(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感性能力入手,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师: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觉察到它确实存在。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1空气的性质-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科学探究: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
科学知识: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 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材料:玻璃杯(透明塑料杯)、纸、红色水、水槽、饮料瓶、气球、细木棍、空气充的同样多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支架、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教学步骤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气体,我们叫它大气层,通常大家把它叫做空气,对于空气大家了解多少呢?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探索和调查空气是占据空间的1.空气有这么多的性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2.演示、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学生观察汇报3.分组实验将玻璃杯垂直取出。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小游戏:比赛吹气球1.我想请位同学帮忙做一个游戏:比赛吹气球。
不过他吹的气球有一些区别。
(出示放在矿泉水瓶子中的气球,并把瓶口封好,另一个就是普通的气球。
)请其他同学来做裁判。
仔细观察发现,一个吹得很大,放在瓶中的只能吹鼓一点。
2.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吹气球的感受。
3.这个现象有说明了什么呢?与空气有关吗?4.小组讨论,汇报5.师生总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6.利用光盘让学生直观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
空气的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因为它提供了我们所需的氧气,维持了我们的生命。
本次课程将介绍空气的性质,探讨空气是如何组成的,以及空气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成分。
一、什么是空气空气是由氧气、氮气、水蒸气和其他Trace气体构成的气体混合物。
挥发性化合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成分也存在于空气中。
二、空气的化学性质1.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是空气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其比例大约为21%。
这是因为氧气是维持生命所需的重要物质之一。
氧气具有高度的反应性,它能够和大多数元素形成氧化物。
当氧气和其它元素反应时,有可能会出现火花和火焰。
2.空气中的氮气氮气的比例略高于氧气,大约为78%。
氮气具有很强的化学不活泼性,使其能够作为氧气的稀释剂。
但是,氮气能与发光电极进行反应,而发光电极通常用于测量溶液的氧含量。
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例低,仅占气体中的0.03%。
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在植物和动物呼吸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它的化学性质比氮气和氧气都活泼,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酸碱反应,也可以用于产生能量。
三、空气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成分1.氢气:虽然氢气在空气中的含量非常少,但它的化学反应高度活泼,因此应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2.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无色、有毒的气体,是不完全氧化产生的产物。
它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在数小时内可致死。
3.臭氧:臭氧通常被视为有害的大气污染物,因为它能够与常规的生物、人类和作物产生负面影响。
4.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臭鸡蛋味,对人类康产生危害。
四、结论本次课程介绍了空气的性质,包括它是如何组成的,以及其他可能存在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
我们了解到了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球空气是由许多组成部分组成的,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每个部分,以确保我们可以尽可能长时间地呼吸干净、健康的空气。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够描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 能够解释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的性质
3.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4.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空气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空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2. 空气中还包含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气体
三、讨论空气的性质(10分钟)
1. 空气具有重量、体积和弹性等特性
2. 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可以支持燃烧和生物呼吸
四、探究氧气和氮气(15分钟)
1. 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我们呼吸需要氧气
2. 氮气是稳定的气体,常用于保存易氧化的物质
五、了解其他气体(10分钟)
1. 二氧化碳:植物呼吸的气体,也用于汽水制作
2. 氦气:用于气球充气
3. 氩气:用于保护气体焊接
六、小结(5分钟)
综合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强调氧气和氮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延伸拓展(10分钟)
1. 学生自行探究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2. 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比如水浴燃烧实验
八、作业布置
1. 撰写一篇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 收集一些关于空气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解释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及其意义。
小学二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案标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案标题【教案标题】小学二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性质,包括空气的透明性、无形性、占据性和压缩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对环境保护和科学实践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空气的性质,包括透明性、无形性、占据性和压缩性的概念及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并掌握空气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洗脸盆、塑料袋、透明玻璃杯、蜡烛、纸张、气球等。
2. 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洗脸盆、蜡烛、纸张等。
四、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如:你看到的这些东西是什么?这些东西占据了什么地方?2. 引发问题:通过观察引发学生对空气的性质的思考,如:空气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探究】1. 实验一:透明性a) 教师示范:教师将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水盆里,问学生能否看到玻璃杯里的空气?为什么?b) 学生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将透明玻璃杯倒扣在水盆里,观察并回答问题。
c)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空气的透明性。
2. 实验二:无形性a) 教师示范: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蜡烛为什么可以燃烧?b) 学生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点燃一支蜡烛并观察燃烧现象。
c)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空气的无形性。
3. 实验三:占据性a) 教师示范:教师用一张纸将空气完全包裹住,问学生纸的位置上有没有空气?为什么?b) 学生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用纸将空气完全包裹住,并观察纸的位置。
c)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空气的占据性。
4. 实验四:压缩性a) 教师示范:教师用一个气球展示空气的压缩性,教师向气球中吹气,问学生气球变大了吗?为什么?再让学生观察气球放气时的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最新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板书
设计
1.空气的性质 (1)
占据空间 有质量 流动性
作业
设计
1.思考:自行车胎瘪了,用打气筒为什么能打起来?
2.课本60页1题前两行空气的性质。
导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首先大家先想一想:空气占据空间吗?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
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③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纸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 把讨论的方案记录在小组讨论板上
请学生演示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小组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空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
1.空气占据空间:演示——瓶子、气球(2~3套)。
分组——粉笔头、砖块、气球、塑料袋、玻璃杯、纸团、塑料瓶、塑料漏斗、胶泥、水、水槽或盆等。
2.空气有质量:
细长棍、细绳、气球(或塑料袋)两个、大头针、胶泥、胶带、气枪等。
3.压缩空气:
演示——充足气的气垫或大塑料袋。
分组——塑料注射器、橡皮擦。
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的利用。
4.制作空气枪:
干净的废圆珠笔芯和小于笔芯内径的木棍;竹筒和小于竹筒内径的竹棍、一端有“活塞”的竹棍;塑料注射器、湿纸团、橘子皮等。
5.自制压缩空气水“火箭”、气枪等。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出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2.能解释“气垫”复原的原因,并能根据假设设计与正确操作验证性实验;
3.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4.能运用借助水等可见物质的实验方法间接观察认识不可见的空气;
知识与技能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3.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说出空气枪的原理。
4. 会制作空气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识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2. 关心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及其新成果、新技术。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学生回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儿有空气呢?
4.提问:(出示注射器)它里面有空气吗?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证明呢?
5.谁有办法用这个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演示并说明。
6.既然空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它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用了一个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符合,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入课堂,并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开心、顺心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提问: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5.小结:在这一过程中相机给出“空间”这一概念,引导学生用“空间”描述实验现象。
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运用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指导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当学生提出关于空气的其他发现和各种问题后,应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纳,并做好记录。
三、学生利用实验来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1. 谈话:我们得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这就要看它是否能经得起实验的检验了。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歪,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可结合动画演示)
2. 同组的同学展开讨论。
3. 提出实验前的思考:根据刚才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准备哪些材料来做这一实验呢?实验可以分成几步去做?
4. 同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开始设计实验。
5. 学生做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底部的实验。
【注意】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要塞紧纸,不能掉下来,二要把杯子垂直往水里按,不能倾斜,往外拿杯子的时候也要垂直。
6.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7.提问: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湿?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纸团却湿了呢?
启发学生发现: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8.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动画演示结果,教师指导学生用“占据”、“空间”两词来描述实验。
学生通过分析纸团湿与不湿的原因,进一步认识空气要占据空间的性质。
9.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
10.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空间,都有空气占据着。
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评析】科学实验是学生的科学探索活动,在实验中学生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们会从自己的角度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且有许多发现。
对于他们的意见,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即使与本实验要求无关,只要是学生在实验中的发现,就不能置之不理。
比如,在放有纸团的玻璃杯倒立垂直插入盛水水槽这个实验中,学生会说纸团没有湿,水中没有气泡,看到水槽中水位上升等现象,这些都与实验要求相符。
但常常也会有学生观察到另外的现象,如发现水中的玻璃杯变矮了,从侧面看玻璃杯口径变大了等,这也都是实验中观察到的真实现象,虽然这不是教师期待的回答,但也应充分肯定,给予鼓励,以促进他们观察更细致、更全面。
四、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提问:这两个瓶子里面有什么?哪个重?
2.提问:这个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3.学生讨论。
4.教师介绍器材,谈话: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5.学生讨论。
6.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①两只气球要吹得一样大;
②一只气球表面贴一小块胶带;
③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
④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长棍保持平衡;
⑤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
8.学生分小组活动,并画下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情况。
9.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10.师生小结。
【评析】在中低年级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假设”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但这些假设不是凭空瞎想,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当他们的年龄逐渐增长,经验逐渐丰富,他们的假设水平会水涨船高,而成为一种推理。
推理需要大量的思维活动,需要仔细观察,需要收集信息,需要分析综合,所以,在学生年纪尚小的时候,有意识地训练他们有根据的假设能力,是科学老师要积极关注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归纳空气的性质
1.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
2.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教师做水和空气压缩比较实验:水难压缩,空气易被压缩。
4.完成表格填写。
二、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 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注意:动手做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 学生分组实验。
3.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4. 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5. 学生用注射器进行分组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注意】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注射器内的空气开始所占空间的大小和手压活塞后的大小有什么不同,手压活塞时的感觉是什么,松开手后看到了什么现象;比较活塞压下一部分时与压不动时空气所占的空间、手的感觉及活塞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6. 学生讨论汇报。
7. 学生回答。
8. 教师小结: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空气的这种性质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勤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发现空气的这种性质能在更多的场合发挥它的作用。
三、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大小。
1.提问:压缩空气的多少与它的力量有关吗?
2.学生讨论,做出假设,说明理由。
3.全班共同做两上喷气气球飞行实验。
4.学生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四、探究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 演示教师自制的空气枪,激趣:你想制作一个你自己的空气枪吗?
2. 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
3. 学生自选材料制作,玩空气枪。
(强调:不要对着人)
【注意】教师提供或学生准备的制作材料可以不限于课本上的几种,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制作出更多、更奇妙的空气枪。
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比赛,并进行互评。
4. 游戏:比一比,谁射得远。
5. 讨论:为什么有的空气枪射得远?
6.课件介绍:压缩空气的应用。
四、总结
谈话: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空气具有哪些性质?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