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管理类管理学基础讲义
军队文职管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篇管理学基础2
第二章计划与决策一、计划的基础知识计划的概念: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计划的内容:5W1H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可行性、灵活性、创新性、普遍性、效率性计划的目的:合理配置和运营资源计划的意义:协调工作;减低不确定性;减少重叠性和浪费性;通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二、计划工作的程序与方法计划工作的步骤:分析目标、明确方向、确定前提条件、拟定计划、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计划、设计派生计划、编制预算计划的方法:按计划的重要性划分: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业务计划按计划的时期界限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按内容的时期界限分: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由抽象到具体分层: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划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以及预算。
(书中没有,拓展部分)现代计划技术:滚动计划法(五年计划)、网络计划法、目标管理法三、目标管理(已考过主观题)目标管理的内涵(了解即可):德鲁克提出,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
目标管理的过程: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目标四、决策的内涵和模式决策的概念: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制定的多种方案,并选择一种满意的方案并予以实施,最后实现组织的目标。
决策的类型:按照决策的性质不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按照决策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按照决策的方法不同:确定决策、风险决策、不确定决策按照决策的主体不同:群体决策、个体决策决策的模式:确定决策:平衡盈亏法风险决策:决策树不确定决策:小中取大、大中取小、折中法决策的性质:目的性、主导性、动态性、过程性、选择新、满意性。
军队文职-管理学-军队文职,管理学
军队文职-管理学-军队文职,管理学军队文职——管理学1目录第一篇管理学基础 (6)第一章管理概述 (6)考点1.管理的概念 (6)考点2.管理的基本特征 (6)考点3.管理的两重性 (6)考点4.管理的职能 (7)考点5.管理思想的演变 (7)考点6.管理的层次 (10)考点7. 管理环境 (10)第二章计划与决策 .............................................................................................................11考点1.计划的概念 (11)考点2.基本特征 (11)考点3.计划的意义 (11)考点4.计划的程序 (11)考点5.计划的目的 (12)考点7.决策概念与类型 (13)考点8. 决策的方法 (13)第三章组织工作 (14)考点1.概念与特征 (14)考点2.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 (14)考点3.管理幅度与层次 (15)考点4.集权与分权 (15)考点5. 组织设计的任务 (16)第四章领导与激励 .............................................................................................................16考点1.领导的权力与影响力 (16)考点2.领导的理论 (16)考点3.激励的内涵 (18)考点4.有关激励的理论 (18)第五章沟通 (19)考点1.沟通 (19)考点2.自我与组织沟通 (20)第六章控制 (21)考点2.控制的类型 (21)考点3.控制的过程 (22)考点4.有效控制 (22)第七章管理学原理预测卷 .................................................................................................22管理学原理预测试卷(一) (22)管理学原理预测试卷(二) (38)第二篇组织行为学 (54)第一章理论与方法 .............................................................................................................542考点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54)考点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 (54)第二章个体行为与组织激励 .............................................................................................56考点1.个体差异 (56)考点2.需求与动机 (57)考点4.归因 (57)第三章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 .............................................................................................58考点1.群体 (58)考点2.群体发展阶段 (58)考点3.群体决策技术 (58)考点4.冲突管理 (59)第四章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 .............................................................................................60考点1.组织文化 (60)考点2.组织文化理论 (60)考点3.组织变革 (60)考点4.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61)考点5.组织发展 (62)第五章组织行为学预测试卷 .............................................................................................62组织行为学预测试卷(一) (62)组织行为学预测试卷(二) (64)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 (67)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与招聘 .............................................................................................67考点1.人力资源的概念 (67)考点2.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67)考点3.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成长 (67)考点4.人员素质测评 (68)考点5.招聘的类型 (70)第二章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流动 .........................................................................................71考点1.人力资源配置 (71)考点2.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 (71)考点3.人力资源流动 (71)考点4.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因 (71)考点5.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因素 (72)第三章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73考点1.人力资源培训 (73)考点2.培训方法与技术 (73)考点3.培训特点与内容 (74)考点4.培训方法 (74)考点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 (74)第四章人力资源考评与薪酬 .............................................................................................76考点2.薪酬与工资 (76)考点3.薪酬福利制度目标 (77)3考点4.薪酬水平的确定 (77)考点5.绩效管理 (77)考点6.完善绩效管理的措施 (77)第五章考前预测题 .............................................................................................................77人力资源管理预测试卷(一) (77)人力资源管理预测试卷(二) (81)人力资源管理预测试卷(三) (85)人力资源管理预测试卷(四) (89)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 (96)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基础 .................................................................................................96考点1.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96)考点2.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 (97)考点4.公共组织 (97)考点5.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97)考点6.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98)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分类 .................................................................................................98考点1.现代科技活动按目的和功能的类别划分 (98)考点2.科技事业活动的类别划分 (98)考点3.科技事业管理基本内涵 (99)考点4.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99)考点5.教育事业活动的类别 (100)考点6.政府介入教育产品市场的必要性 (100)考点7.现代高等教育的特征 (101)考点8.文化事业活动 (101)考点9.文化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101)考点10.文化事业产品生产的制度 (101)考点11.文化事业产品的提供制度 (101)考点12.文化产品市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102)考点13.卫生事业产品 (102)考点14.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102)考点15.体育事业产品 (102)考点16.现代体育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102)103考点1.公共危机 (103)考点2.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103)考点3.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03)考点4.公共危机处理 (104)考点5.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05)考点6.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及其特征 (105)考点7.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及表现 (105) 第四章考前预测题 (105)公共事业管理预测试卷(一) (105)公共事业管理预测试卷(二) (111)4公共事业管理预测试卷(三) (117)第五篇行政伦理学 (122)第一章行政伦理学概论 (122)考点1.公共管理伦理学的提出 (122)考点2.公共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122)考点3.人的三重存在 (123)考点4.义务论(康德) (123)考点5.功利论(边沁) (123)考点6.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8次改革 (123)考点7.我国行政伦理发展 (124)第二章行政理性 (125)考点1.行政理性 (125)考点2.有限政府 (125)第三章行政正义与自由裁量 (125)考点1.行政正义 (125)考点2.行政正义的价值和原则 (125)考点3.自由裁量权 (126)考点4.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演进 (126)考点5.行政自由裁量的原则 (127)考点6.行政自由裁量的边界 (127)考点7. 行政自由裁量的法律边界 (127)考点8. 行政自由裁量的理性边界 (127)考点9. 行政自由裁量的道德边界 (128)考点10. 行政自由裁量的失范 (128)考点11. 行政自由裁量的控制 (128)第四章行政忠诚和行政责任 (129)考点1.行政责任的含义 (129)考点2.行政忠诚 (129)考点3.行政忠诚的对象 (129)考点4.行政忠诚的认同 (130)考点5.行政责任冲突 (130)考点6.客观行政责任 (130)考点7.主观行政责任 (131)第五章行政腐败与廉政、善政 (131)考点1.腐败 (131)考点2.行政腐败的原因 (131)考点3.廉洁奉公方面的行政伦理规范 (131) 考点4.行政腐败的危害 (132)考点5.廉政 (132)考点6.廉政的主体 (132)考点7.善政及其实现 (132)第六篇公文写作 (133)第一章公文基本知识 (133)第一节公文概述 (133)5考点1. 公文的概念 (133)考点2. 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133)考点3. 公文的特点 (134)考点4. 公文作用 (134)考点5. 党政公文处理的原则 (135)第二节公文文种 (135)考点1. 公文种类 (135)考点2. 重要公文的区分 (136)考点3. 公文的分类 (137)第三节公文的语言和表达 (139)考点1. 公文的语言特点 (139)考点2. 正确选用词语 (139)考点3. 恰当选用公文专门用语 (139)考点4.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方法 (141) 第二章公文的格式 (143)第一节公文的构成 (143)考点1. 版头部分 (143)考点2. 主体部分 (144)考点3. 版记部分 (146)考点4. 页码 (147)第二节公文的稿本 (151)考点1. 文稿 (151)考点2. 文本 (151)第三节行文规则 (152)考点1. 根据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文 (152) 考点2. 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 (153)考点3. 正确选择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 (154) 考点4. 联合行文,作者应是同级机关 (155) 第三章公文处理 (155)第一节公文的拟制 (155)考点1. 公文处理概述 (155)考点2. 公文的拟制 (155)第二节公文的办理 (156)考点1. 公文的发文办理 (156)考点2. 公文的收文办理 (156)第三节办毕公文的处置 (157)考点1. 公文的清退 (157)考点2. 公文的暂存 (157)考点3. 公文的销毁 (157)考点4. 公文的立卷归档 (158)第四节公文的管理 (158)第四章公文处理练习题 (159)一、习题 (159)(一)单项选择题 (159)6(二)多项选择题 (165)(三)判断题 (168)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169)(一)单项选择题 (169)(二)多项选择题 (175)(三)判断题 (179)第一篇管理学基础第一章管理概述考点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军队文职考试管理类专业管理综合知识:管理的概念
军队文职考试管理类专业管理综合知识:管理的概
念
【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着以下几层意思:
(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 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 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内在的效率要求,也不会产生管理的动力;
(5) 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起源
管理作为协调各成员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同时随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管理学)管理学基础 (4)
1.管理与领导的侧重点不同,领导的侧重点是()。
A.处理变化的问题B.处理复杂的问题C.制定决策D.控制和结果答案:A2.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
A.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B.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C.从20世纪30年代至U20世纪60年代D.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答案:C3.()学派主要通过观察管理者的实际活动来明确管理者的工作内容。
A.经验或案例B.经理角色C.合作社会系统D.权变理论答案:B4 .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B.组织工作是把组织成员组合起来,以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C.预算控制是管理控制中最常用、也比较有效的控制方法D.预测是对未来环境所作出的估计,这种估计有时候是凭空的幻想和臆测答案:D5 .情报沟通是信息发出者发出信息的()。
A.观念3.目标。
.目的D.手段答案:D6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
A.效率第一B.以人为本C.质量第一D.用户至上答案:B7 .个人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意愿强度是变动的,受到()影响。
A.组织的态度8 .组织的协调C.个人的文化程度D.个人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答案:D9 .管理学理论的构建者法约尔是()。
A.美国人8 .法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答案:B9 .群体行为学派最早的研究活动开始于()。
A.铁锹试验B.霍桑试验C.搬铁块试验D.金属切削试验答案:B10 .组织中的信息沟通渠道主要使用()。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上行沟通D.下行沟通答案:A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略形成方法的是()。
A.上下分离法3.自上而下法。
.自下而上法D.上下结合法答案:A12 .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不属于情感方法的运用。
人.关心生活.温暖心灵B.勤于奉献,团结互助C.互相理解,顺畅沟通D.开诚布公,倾听意见答案:B13 .领导风格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军队文职招聘管理学专业知识
管理学第一篇管理学基础第一章管理概念一、管理得内涵1、管理得概念就是指一定组织中得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她人得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得活动过程。
2、管理得性质管理得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得科学性、管理得艺术性3、管理得职能指管理活动得职责与功能。
它就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在管理过程中施加影响得具体体现,就是涉及管理者职务与管理机构功能得依据.管理得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社会生产关系管理得具体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二、管理思想得发展及其演变1、管理理论发展得历史演变(1)传统管理思想阶段(理查阿克莱特得科学管理实践、亚当斯密得劳动分工观念与经济人观点、小瓦特与博尔顿得科学管理制度、欧文得人事管理、巴贝奇得作业研究与报酬制度、丹尼尔麦卡勒姆得管理制度、汤尼得收益分享制度与哈尔西得奖金方案)。
特点:①由资本家直接担任企业管理者;②靠个人经验从事生产与管理;③管理得重点就是解决分工与协作问题。
(2)科学管理思想阶段(泰勒得科学挂历理论:①确定合理得工作标准;②工作方法标准化;③合理配备工人;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实行职能工长制;⑥例外管理。
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①企业得基本活动与管理得五种职能;②管理得十四项原则.韦伯得理想行政组织体系:①韦伯得行政组织机构得概念;②韦伯得权力论;③韦伯得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特点:①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得分离;②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得经验管理;③强调了组织形式而忽视了人得社会性。
(3)行为科学思想阶段(人际关系说:①职工就是社会人得假设;②满足工人得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得士气,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得关键;③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④存在霍森效应。
行为科学主要理论:①有需求、动机与激励问题及人性得研究;②关于领导及领导行为得理论;③关于企业群体行为得研究。
特点:①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②否定“经济人”得观点,肯定人得社会性与复杂性。
军队文职新大纲管理学
军队文职新大纲管理学第一部分:管理学基础1.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介绍管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管理者的职责、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等内容。
- 强调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如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等。
2. 组织行为学- 解释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探讨军队中组织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 强调组织行为学对于提高军队文职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的重要意义。
3. 军队文职管理的特点- 分析军队文职管理的独特性,包括管理目标、管理方式和管理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 强调军队文职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军事知识和军事素养,以及与军队文职管理相关的法规法纪。
第二部分:军队文职管理实践1. 军队文职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分析军队文职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 提出军队文职管理者在实践中如何有效运用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来实现管理目标。
2. 军队文职管理的决策与规划- 探讨军队文职管理涉及的决策和规划内容,包括军队文职管理的长期规划和日常决策等方面。
- 强调决策与规划在军队文职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案例和实践经验进行讨论。
3. 军队文职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介绍军队文职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包括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管理等内容。
- 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军队文职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军队文职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责任和任务。
第三部分:军队文职管理的创新与发展1. 军队文职管理的现代化趋势- 分析当前军队文职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阐述军队文职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和趋势。
- 强调军队文职管理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 军队文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讨论信息化对于军队文职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信息化在军队文职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 强调军队文职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信息化素养和相关技能,以及加强军队文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管理学)管理学基础 (3)
1.权变理论是根据( )假设的观点提出来的。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答案:D2.保证在组织中“事事有人做”属于管理的( )。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答案:B3.以法约尔的观点,劳动分工原则( )。
A.仅适用于技术工作B.不仅适用于技术工作也适用于管理工作C.分工越细越好D.分工越粗越好答案:B4.组织目标系统的最低层次是( )。
A.社会经济目标B.整个组织目标C.个人目标D.专业目标答案:C5.政府的管理具有典型的合法性和( )。
A.权威性B.合理性C.强制性D.政治性答案:C6.公司中的流言蜚语属于( )。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横向沟通D.分散沟通答案:B7.当今管理的新趋势是,由传统的物力、财力竞争转向企业对( )的竞争。
A.市场瓜分能力B.科技C.人才D.管理手段答案:A8.所谓授权,是指( )。
A.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B.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C.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力委派给某些下属D.委托代理关系答案:C9.下级的意见、信息向上级反映叫作( )沟通。
A.下行B.平行C.上行D.正式答案:C10.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 )。
A.不满意B.没有不满意C.没有满意D.特别不满意答案:C11.( )是目前绝大多数组织都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
A.职能型组织结构B.直线型组织结构C.直线一职能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答案:C1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其中,( )的转变是重要内容。
A.政府职能B.党派职能C.文化职能D.民生职能答案:A13.在实际工作中,事实上不存在纯粹的( )。
A.职能型组织结构B.直线一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C.赢线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型组织结构答案:A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前馈控制的情况?( )A.猎人把瞄准点定在飞奔的野兔的前方B.企业根据现有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决定改变产品结构C.汽车在上坡时,驾驶员要提前做好准备,以防止溜车D.根据虫情预报,农业物资供应公司做好农药储备答案:B15.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
军区文职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军区文职管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军区文职管理学概述1、文职管理学的概念文职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军队文职人员管理的学科。
军区文职管理学是针对军区文职人员的管理理论体系,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军区文职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手段,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和管理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2、文职管理学的意义军队的文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职人员是军队的管理和支持力量,他们承担着组织管理、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等任务,对军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对于军队文职管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文职人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实战化训练。
3、军区文职管理学的发展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军队对文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军区文职管理学已经逐渐成为军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日益活跃起来。
二、军区文职管理学基本概念1、文职文职是指在军队中从事非战斗性工作的人员,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与军事专业人员相对应,文职人员是军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文职管理文职管理是指对军队文职人员进行组织、协调、激励、监督和评价等管理活动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文职人员的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军队的后勤保障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顺利进行。
3、军区文职管理军区文职管理是指在军区内对文职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其任务是为了满足军区战备建设和履行职责需要,对文职人员进行合理配备、有效管理和充分激励。
三、军区文职管理学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军区文职管理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实行因地制宜的文职管理工作。
只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文职管理的作用。
2、科学合理原则在文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和方法,合理配置文职人员,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文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最新军队文职考试管理学专业知识精讲:组织
【组织】组织是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管理学类专业科目考试考点之一。
考试主要测查考生对组织基本原理、设计原理的了解、掌握程度。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我们就对组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一、组织的概念组织是以目的为导向的社会实体,它具有特定结构化的活动系统。
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系统。
简单来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构成的群体。
其构成要素包括:人、共同目标、结构、管理。
二、组织类型组织的类型,一般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其中,正式组织一般是指组织中体现组织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
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一)直线型[1]特点:一切管理工作,均由管理者直接指挥和管理,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2]优点:管理机构简单;管理费用低;命令统一、决策迅速;指挥灵活;上下级关系清楚;维护纪律和秩序比较容易[3]缺点:管理者精力有限,难以深入细致考虑问题;管理工作简单粗放;成员之间和组织之间横向联系差;管理者的经验、能力无法立即传给继任者,接任者无法立即开展工作(二)职能式[1]特点:专业分工的管理者代替直线制的全能管理者;设立职能部门,直接指挥组织的各项活动;下级服从上级行政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指挥[2]优点:具有专业分工优势,能发挥专家的作用;专业管理工作做得较细,对下级工作指导具体;可以弥补各级行政领导人管理能力的不足; 主管易于控制和规划;简化培训[3]缺点:容易形成多头指挥,削弱统一指挥;相互沟通不灵,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对;员工长期呆在一个部门,易眼光狭窄,只看重本部门目标,降低总体目标;过度专业化,不利于培养全面的管理人才;利润的责任在最高层(三)矩阵式[1]特点:在直线职能式垂直形态基础上,在增加横向的领导系统;临时性,非长期固定性组织[2]优点:加强了横向联系,克服职能部门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具有较大的机动性,资源利用率高;各专业人员互相帮助,相得益彰[3]缺点:成员有临时观念,责任性不够强;双重领导,有问题难分清责任;需要有善于调解人事关系的管理人员(四)事业部组织[1]特点:事业部制是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军队文职招聘管理学专业知识
管理学第一篇管理学基础第一章管理概念一、管理的内涵1、管理的概念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艺术性3、管理的职能指管理活动的职责和功能。
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在管理过程中施加影响的具体体现,是涉及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
管理的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维护社会生产关系管理的具体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1、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演变(1)传统管理思想阶段(理查阿克莱特的科学管理实践、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念和经济人观点、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欧文的人事管理、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丹尼尔麦卡勒姆的管理制度、汤尼的收益分享制度与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特点:①由资本家直接担任企业管理者;②靠个人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③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与协作问题。
(2)科学管理思想阶段(泰勒的科学挂历理论:①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②工作方法标准化;③合理配备工人;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实行职能工长制;⑥例外管理。
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①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②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①韦伯的行政组织机构的概念;②韦伯的权力论;③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特点:①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分离;②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③强调了组织形式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3)行为科学思想阶段(人际关系说:①职工是社会人的假设;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③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④存在霍森效应。
行为科学主要理论:①有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及人性的研究;②关于领导及领导行为的理论;③关于企业群体行为的研究。
特点:①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②否定“经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
2020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辅导教材-管理学基础(圣才出品)
第一篇管理学基础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对管理基本职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能力。
要求应试者能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篇内容包括管理概述、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控制。
第一章管理概述【知识框架】一、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职能。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演变;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运用。
四、管理者的层次与基本技能管理者的层次分类;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五、管理与环境管理环境的概念和构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管理的影响。
【核心内容】一、管理的内涵(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二重性的具体内容管理的二重性包括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管理的内在本质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是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管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具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茶相关联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同生产制度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2)管理二重性之间的关系①管理的二重性相互联系: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中;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会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
②管理的二重性互相制约: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2.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现代管理探索和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研究和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并根据管理实践的具体情况,运用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持续的尝试进行创造。
军队文职管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篇管理学基础1
第一章管理概述一、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在一定的环境内,为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管理者运用组织的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种社会活动。
管理的性质: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艺术性和可行性),创新性,目的性,科学性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社会方法(教育方法)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演变:1)革命前:埃及、巴比伦、罗马、工程、基维亚2)革命后:亚当·斯密—现代经济之父;国富论;劳动分工;经济人欧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人员工资;最先提出人力资源理念巴贝奇—同提高工作技能提高生产率亨利·普尔—组织原则;沟通原则;信息原则3)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原理》;提出工作管理(工作定额合理日工、挑选工人培训员工、差别计件制)和组织管理(计划和执行相分离、控制中例外原则、职能工长制);局限性:仅限车间管理,还是经纪人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一般管理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控制);十四项原则(法约尔跳板原则);区分了“经营”与“管理”,并强调了管理的普遍性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官僚组织理论;《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选择最合理的;理想行政组织;韦伯认为管理者的职权:魅力型、传统型和合理合法型;拓展:与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杜尔凯姆并称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4)人际关系理论梅奥—霍桑实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人际管理理论创始人;员工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提高员工满意度;存在“霍桑效应”;过分强调人的重要性;切斯特·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经理人员的职能》;领导权威论;组织平衡论;组织协作论;组织组成(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沟通、协作的意愿)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8大管理理论丛林,了解即可,不做掌握,我也背不会):1)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了解):1)儒家—孔孟荀;仁政;德治;礼制2)道家—老庄;无为而治3)墨家—墨子;简爱非攻4)兵家—孙子;强调士气;重视激励5)法家—韩非;军权;法制6)商家—范蠡;物价管理7)管理—管子;“天地为心”的治理论;民富与国富相统一;“诚信获益”原则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运用(了解)提供理论基础四、管理者的层次与基本技能管理者的层次分类按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员工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专业技能五、管理与环境管理环境的概念:不知道(存在于一个组织内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管理环境的构成:一般宏观环境、外部自然环境、内部环境(重答)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结构环境(我这个是外部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管理的影响:虚拟化(边界模糊、分工协作、灵活选择、信息网络)、网络化还少2个。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管理学)管理学基础 (1)
1.管理的( )可以用于判断管理活动是否值得继续以及管理者的精力和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A.内部组织成本B.机会成本C.外部交易成本D.委托代理成本答案:B2.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是( )。
A.培养人才,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B.充分利用时间、信息资源,完成组织目标C.有效地激励人,挖掘人的内在潜力D.充分利用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答案:B3.1954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目标管理”的著作是( ),A.《经理的职能》B.《有效的管理者》C.《伟大的组织者》D.《管理的实践》答案:D4.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B.决策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C.决策选择是高级的认识选择D.决策选择主要是依据事实判断来进行的答案:D5.( )是指绩效评价所获信息及结果与需要评价的真正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程度。
A.信度B.效度C.高度D.幅度答案:B6.管理学界对行为科学的研究是在(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迅速成为影响巨大的理论流派。
A.科学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学说C.经营管理理论D.权变理论学派答案:B7.平行沟通是指组织中( )之间的信息交流。
A.上级B.上下级C.下级D.各平行部门或人员答案:D8.认为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思想来源于( )。
A.理查德·施奈德B.伊斯顿和拉斯韦尔C.西蒙D.林德布罗姆答案:A9.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
A.决策权B.组织权C.指挥权D.人事权答案:C10.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
A.厂容厂貌B.职工风貌C.组织体中广大员工共同的意识形态D.产品形象答案:C11.于先生受命前往一家多年亏损的企业担任厂长。
到任之后,他待人热情,早上早早地站在工厂的门口迎候大家,如果有的员工迟到,他并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询问原因,主动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
一周下来,大家看到厂长每天都提前到厂,而且又待人热情,原来习惯于迟到的员工也不迟到了。
军队文职管理学类专业科目考试备考资料
军队文职管理学类专业科目备考:管理概述(管理学)一、管理的內涵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环境、时间这六要素,以其高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所具有的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又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或一般性。
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普遍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2)...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强调其客观的规律性。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只是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
强调灵活性和创造性。
3.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具体内容如下:计划职能: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内容:研究活动条件决策编制计划。
组织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内容:设计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组织运行组织监督。
领导职能: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内容: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激励职能。
控制职能: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能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活动。
内容:拟订标准寻找偏差下达纠偏指令。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1.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演变(1)古典管理理论: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2)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
军队文职管理类管理学基础讲义
军队文职管理类管理学基础讲义一、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以一定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或工作、组织职能或工作、领导职能或工作、控制职能或工作。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演变:时间远古-20世纪初20世纪初-30年代管理阶段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古典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新古典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管理理论(学派)管理思想萌芽、早期传统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实际韦伯的行政组织实际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学说管理理论的丛林社会系统学派、决策实际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波特的合作战略圣吉的研究型组织理论哈默与钱皮的企业再造实际20世纪30年月-60年月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当代管理阶段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管理化的国际视野、科学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实体管理与开放式虚拟管理融合发展、变革和创新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
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1、儒家管理思想: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以政为德”,讲“忠恕之道”,讲“正己正人”,主张“仁政”“贤能政治”,以及“重民”“和为贵”“仁义”等。
2、道家管理思想,基本精神是以“道”为中心,讲“无为政治”,讲“弱者道之用”,讲“天地相合”。
3、法家管理思想,以“法”为中心,韩非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治理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运用:四、管理者的层次和基本技能管理者的层次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手艺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五、管理与环境管理环境的概念和构成: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军队文职考试 管理学
军队文职考试管理学
以下是关于军队文职考试管理学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管理学基础
1.管理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2.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对象
3.管理的层次分析和管理者的角色
4.管理的环境分析和管理思维
5.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二、组织管理
1.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2.组织结构的原理和组织形式
3.组织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4.组织行为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5.组织调整和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三、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战略
2.岗位分析和能力模型的应用
3.招聘、选拔和培养的方法和技巧
4.绩效管理和激励制度的设计
5.人才流动和知识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四、区域和城市管理
1.区域和城市的概念和特征
2.城市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3.区域和城市管理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
4.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的改革和创新
5.城乡融合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五、企业管理
1.企业的概念和类型
2.企业战略和经营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3.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4.市场营销和客户管理的策略和实践
5.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的建设和发展
此外,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也是学好管理学的重要途径。
管理学(军队文职)
管理学ch1.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对组织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五要素:管理的目标、主体、客体、方法、环境(2)管理者构成管理活动的主体,要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组织中管理者的素质。
(3)资源中人最重要2.管理的性质:(一)二重性(1)自然属性: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组织劳动表现社会属性: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指挥、监督劳动表现(2)科学性:客观规律、科学管理知识(3)艺术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性(二)目标性(三)组织性:组织在管理中起到关键枢纽作用,组织是管理的核心要素。
(四)创新性:环境,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3.管理的职能:计划:管理的前提(确定目标、制定战略)组织:管理的载体(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领导:指挥、指导、激励、沟通有效的领导工作是组织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控制:限制偏差的积累,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环境变,做调整4.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演变:(1)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思想罗伯特.欧文人际关系思想,工人是“有生机器”(2)古典管理理论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泰勒是“科学管理之父”他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些什么,并注意用最好的、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把人当“经济人”对待2.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是“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第一次明确区分“经营”和“管理”强调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3. 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组织理论之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三人:个人、企业、社会)(3)人际管理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1.人际管理理论创始人:梅奥(1.进行霍桑实验 2.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2.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工人的满足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首位因素2.社会系统理论创始人:巴纳德(组织)1.独创性地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并分其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2.最早使用“系统”观念研究组织3.共同目标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灵魂4.管理者的权威不是来自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由下而上的认可5.现代管理理论(1)管理过程学派(经营管理学派)法约尔:过程、职能(2)管理实践学派(经验管理学派)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以一定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或工作、组织职能或工作、领导职能或工作、控制职能或工作。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管理化的国际视野、科学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实体管理与开放式虚拟管理融合发展、变革和创新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
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1、儒家管理思想: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以政为德”,讲“忠恕之道”,讲“正己正人”,主张“仁政”“贤能政治”,以及“重民”“和为贵”“仁义”等。
2、道家管理思想,基本精神是以“道”为中心,讲“无为政治”,讲“弱者道之用”,讲“天地相合”。
3、法家管理思想,以“法”为中心,韩非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治理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运用:四、管理者的层次和基本技能管理者的层次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五、管理与环境管理环境的概念和构成: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管理环境构成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一般管理环境的因素(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人口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一方面是具体环境因素(资源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群体(压力群体));一方面是组织的内部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的经营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管理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组织的管理方式(计算机化管理),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方式(网上购物与电子商务)。
六、计划的基础知识计划的概念:作为动词理解,计划是指计划管理工作,包括确定未来目标、分解目标、为实现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与进度规定,以及行动结果的控制等活动。
作为名词理解,计划是指实施计划管理工作的书面文件,即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目标与行动内容安排的管理文件。
计划的内容:(5W1H)1、合理配置组织的那些资源(做什么)2、要确定宗旨、目标及实现的可能性(为什么做)3、做到职责明确(谁去做)4、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在什么地方做)5、计划的进度、做到合理配置组织资源(何时做)6、如何将人力、物力、财力放置到不同部门(怎样做)。
计划工作的性质:计划工作就是一座桥梁,它把人们所处的此岸和人们要去的彼岸连接起来,给组织提供了通向未来目标的明确道路,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基础。
计划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指明方向、预测变化、减少浪费、便于控制七、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计划工作的步骤:1、估计机会2、确定目标3、收集资料,确定计划的基本前提条件4、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估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编制预算计划的方法:滚动计划法、目标管理法、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首字母)循环管理法、网络计划技术法、线性规划法现代计划技术:八、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内涵:目标管理的过程:九、决策的内涵和模式决策的概念:狭义的决策是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
广义的决策则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范围分类,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分类,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面临的风险程度分类,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决策人数分类,可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5、按决策起点分类,可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决策的模式:十、组织的概念与特征组织的概念:是以目的为导向的社会实体,它具有特定结构化的活动系统。
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系统。
简单来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构成的群体。
组织的特征:十二、组织设计的基本要素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地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绘制组织结构图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组织设计的内容:集权与分权: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管理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进行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便称为组织层级。
组织层级和管理幅度的关系决定了良好总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扁平式组织结构形态和锥形组织结构形态。
十三、领导的概念与本质领导的概念: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运用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力,通过影响和激励下属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权力和影响力:影响力分为五种,合法权、奖励权、强制权、专长权、人格权。
领导者的影响力必须有一定的权力做基础,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职位权力,这种权力是上级和组织赋予的,并有=由法律、制度明文规定的属于正式的权力,职权随着职位的变化而变化,职位权力包括法定权、奖赏权、强制权,人们常常迫于压力和习惯不得不服从这种职位权力。
二是个人权力,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的某种特殊条件和才能所决定的,包括专长和个人影响权。
这种权力不会随着职位消失而消失,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长远的,十四、代表性的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的特质,那些成功的领导者也一定有某些共同点。
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领导与差的领导者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有哪些差异,由此就可确定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特性。
领导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的作用是通过领导者的特定行为表现出来的,该理论着重考察领导者的行为对其下属的影响,找出领导行为中的哪些因素影响着下属的行为和集体的工作成效。
管理方格理论:认为管理应归结为对工作和人的关心两大方面,并设计出一张九等分的方格图来分析不同的领导行为方式。
领导权变理论:基本观点是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既不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特性、才能,也不取决于某种固定不变的领导行为模式,二是取决于领导者所处的具体情境。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高工作、高关系”的领导不一定经常有效,同样,“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也不一定经常无效。
关键是要看下属的成熟度如何。
它在分析领导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发现在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成熟度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十五、激励的内涵激励的概念:它是指为了特定目的面对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施加影响,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过程。
激励的特点:激励的一般模式:十六、代表性的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有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后面的需要能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分为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叫激励-保健理论,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是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对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
弗罗姆的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人们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期望理论的基础时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个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
期望理论的关键是正确识别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联,即努力与绩效的联系,绩效与奖励的联系、奖励与个人目标的联系。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也称社会比较理论,这种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组织中的员工不仅关心从自己工作努力中所获得的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关心自己报酬与他人报酬的关系。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其所受刺激的函数。
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大类型。
激励理论的最新发展:十七、沟通的内涵沟通的概念:是指信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进行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沟通的类型:一是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类,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二是按沟通所借用的媒介不同分类,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三是按沟通是否反馈分类,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四是按沟通渠道所形成的的沟通网络分类,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沟通的原则:十八、沟通的过程和方式沟通的过程:是指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
沟通障碍:一是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信息接收者有选择的接受信息,另一类是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在沟通技巧.沟通障碍的克服:要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有效的沟通,管理者要灵活运用沟通的方法,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提高沟通技巧。
沟通的方法包括发布指示、会议制度、个别交谈等。
沟通的技巧包括诚恳正直、相互信任、从他人的立场看问题、学会聆听、做到言出必行、缩短信息传递链、灵活运用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重视平行沟通。
沟通的方式:十九、自我沟通、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自我沟通的概念、目的、方法:人际沟通的障碍及应对措施:组织沟通的概念、类型:组织沟通的主要障碍及应对措施:二十、控制的概念和意义控制的概念:控制就是用预定的标准来检查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看其是否与计划相符,是否与下达的指示和既定原则相符,及时发现差距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矫正措施,是工作按原定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管理活动。
控制的意义:二十一、控制的类型预防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不同,可分为事前控制(前馈控制)、事中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反馈控制),事前控制是一种预先控制,是预防式的,它作用于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而非控制行动的结果。
其工作重点是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管理行动,以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事中控制是一种主要为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的控制工作方法,监督基层员工的实际工作,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
事后控制的目的是防止已经发生或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事后控制将注意力集中于组织活动的历史结果方面,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
总之,这三种控制的控制目标和重点各不相同,前馈控制重在资源,现场控制重在过程,反馈控制重在管理活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