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知识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知识梳理2017.3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韩愈,字退之,南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文学家,散文尤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祗.(只,仅)10.且.欲与常马(犹,尚且)

2、骈.死(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11.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3、故虽

..有名马(因此)(即使)12.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4、不以.千里称.也(因为)(著称)13.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5、一食

..(吃一次,shí)14.执策.而临.之(马鞭)(面对)

6、或.尽粟一石(有时)15.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7、千里而食.也(sì通“饲”,喂)16.尽其材.(才能,才干)

8、是.马也(这)17.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9、才美不外见.(xiàn 通“现”,表现)18.通.其意(通晓)

三、用原文回答

1、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必然性的句子(造成千里马可悲遭遇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千里马的终身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5、千里马最可悲的遭遇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7、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文中以排比句式具体描绘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表达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深沉感叹的句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1、罗丹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联想到《马说》中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四、问答理解

1、文章主旨:(情感)

答: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将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表达对有才华之士的深切同情。同时呼吁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2、本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什么寓意?答:托物寓意。伯乐: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千里马:人才;

食马者: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千里马依赖伯乐的发现,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夸张修辞,突出了千里马食量之大,食马者却按常规的马去喂养,为下文写食马者的无知表现作铺垫。

5、课文描写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有什么作用?

答: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人才终生被埋没,才能不得施展的命运。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揭示了人才因为“饥饿”而无法展现才能,得不到公正待遇的无可奈何的痛苦。

突出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无知,同时批判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

1

6、本文借写千里马的遭遇暗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答:暗示统治者既不能识别人才,又不能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被埋没。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7、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①现象: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②主张:表达了作者希望封建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写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食马者的辛辣讽刺和无情的嘲弄,同时也讽刺了统治阶级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表达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9、“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食马者怎样的特点和心理?表现了作者怎样情感?

答: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食马者以知马者自居的心理和洋洋自得的神情,体现其浅薄无知的特点。表达对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辛辣讽刺和无情嘲弄。

1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

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表达作者无限痛惜之情。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作者愤怒的谴责。

“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作者深刻的嘲讽。

11、品读文中每段最后一句的“也”字,看看它们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答:第一段“也”字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命运的无限痛惜之情。

第二段“也”字凝聚着作者愤慨的情感。

第三段“也”字收尾,有作者的痛切之感,也有对食马者的嘲讽之意。

五、拓展题:

1、千里马的千里之才怎样才能得以发挥?结合课文谈谈应怎样对待人才?答:①要想千里马的千里之能得以发挥,食马者就必须懂马、知马,给千里马展示的空间,让它尽情地发挥它的才能。

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并能给人才以适合的发展位置,让人才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展现他的才华。2、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吗?(结合历史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①同意。虽然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应该是先有千里马,然后才会出现伯乐。但是韩愈是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人才问题,而在当时社会决定人才命运的就是伯乐,所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齐桓公任用管仲、欧阳修举荐苏轼、李斯特巧荐肖邦等中外故事都说明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②不同意,伯乐对于千里马的确有一定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遇到伯乐,也要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人生充实而美好。

3、生活中有许多人以人才自居,他们常常抱怨自己这匹“千里马”生不逢时,没有伯乐的发现赏识。如果你就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样做?(你认为21世纪的青年要成为“千里马”,应具备哪些条件?)示例:就算没有伯乐,也要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掌握渊博的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还要把握机遇,创造机遇,学会毛遂自荐,推销自己,在领导面前展示出自己的才能。

4、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实质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认为我们的社会要发展,应如何对待真正的人才?

答:(物质待遇、情感环境、事业前景等方面)

对待人才应以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为原则,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并能给人才以适合发展的位置,让人才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展现他的才华。5、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矛盾,《马说》认为要通过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认为要不拘一格,打破常规任用人才,即应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择人才,显然龚自珍发现任用人才的范围更宽。

6、对联:

①伯乐识良驹,贤才待明主。②怀才不遇思伯乐,仕途失意作马说

③无才难做千里马,有志者成万里驹。④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⑤策马从其道,育才养以德⑥莫学韩愈怀才求明主,应效毛遂自荐展宏图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