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件:第13章 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a Baidu bibliotek·

一是正确处理引进和利用外资与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二是强调引进和利用外资要适合国情; 三是主张平等互利与尊重主权原则; 四是注重引资的效果。


4、实行进出口代理制,改进外 贸经营管理
5、改革外贸财务体制,加强经 济调节手段 6、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试 点。
13.1.3 对外贸易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一)1988年—1990年的外贸体 制改革
1、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2、进一步改革了外汇体制,放 宽外汇管制。 3、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4.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 5. 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 外币在境内流通。


13.2.3 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进一 步深化 · 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两大方
面。
(一)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 1996年12月,中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1.禁止外汇在国内流通使用,取 缔国内外汇黑市。
2.凡出口商品、劳务收入的外汇、 侨汇必须出售给或存入国家银行;进口 所需外汇和其他非贸易用途所需外汇, 可按规定向有关机关申请。

3.建立独立自主、统一的汇价制 度。 4.规定外币、金银和人民币进出 国境管理办法。

(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阶段(1956—1978)
(一)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
· 一是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项目下的有条件的可兑换。
· ·
二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对外贸的重要调节作用。 三是取消进出口指令性计划,外贸全部放开。
· 四是改进和完善出口退税制度,从1994年开始逐步过渡到由 中央财政统一退税。 · 五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三)稳步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第一,利用外资多元化成为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 第二,对外商投资逐步实行国民待遇; 第三,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以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第四,利用外资战略的重大转变———实施“走出去”的战
略;
第五,多次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2年、20 年、2007年),积极引导外资的产业流向。


(一)起步发展阶段(1978-1991)
第一,构筑外资法律的基本框架; 第二,创办经济特区作为利用外资的试点地区和切入点; 第三,鼓励华侨回国投资。
(二)快速推进阶段(1992-1996)
第一,冲破姓“资”姓“社”的思想禁锢; 第二,进一步拓宽了利用外资的途径; 第三,重新规划了外商投资的产业范围。


4、中央政府部门下放部分权力, 强化宏观调控机制。
5、设立进出口商品行业商会。 6、进一步改革了外贸计划体制、 财务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进出口商 品的经营体制品实行分类经营的管理 办法。

(二)1991年—1993年的外贸体制改革

1、在调整汇率的基础上,取消国 家对外贸企业的财政补贴,使外贸企 业真正自主盈亏。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3年 底阶段(1979—1993)
· 1979年3月正式设立我国外汇管理主管机构——国家外汇管 理局。
· 外汇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实行外汇额度留成制度。
·
除此以外,这个时期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民币汇率实行有浮动的官方 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 制。
2、改变外汇留成比例,加强对 出口收汇的管理。 3、完善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深化外贸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 推动外贸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5、通过降低关税等加快进口管 理体制改革以及进一步改革出口管理 体制。

13.1.4 1994年—2001年的外贸体制改革

·
具体包括三方面的义务; 首先,关于废除歧视性货币措施问题; 其次,关于支付自由化问题; 最后,关于本币可换性的义务。
(二)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理逐渐放宽
· 中国资本项目还处于相对管制水平,不过,资本项目下的外汇 管理正逐渐放宽。
13.3 中国外资政策的变动
13.3.1 中国引进和利用外资 政策的历史回顾
· 主要内容有:调整中央对外贸易的领导机构、增加外贸经营 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工贸结合试点、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开展 代理业务,并建立海外贸易机构、举办“经济特区”等。
(二)1984年9月至1987年

1、简政放权,充分调动外贸企 业的经营积极性。 2、政企分开,加强对外贸易的 行政管理。 3、改革外贸计划体制,简化计 划内容。

(二) 改革取得的成就 (三) 改革中存在的弊端
13.1.6 对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展望


(一)转变政府职能
第一, 外经贸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 第二, 调整涉外管理职能。

第三, 加大外贸立法和执法的力度。
(二) 改革外贸经营体制
· 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在增强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在国有 企业以外培养了新的贸易主体,有效地加快了外贸经营的市场化进程。
第十三章
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 展

13.1 13.2 13.3
外贸经营体制的改革
外汇体制的改革 中国外资政策的变动
13.1 外贸经营体制的改革

13.1.1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建 立与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国家统制的、以国营外贸企业为 主的对外贸易体制。
(一)1979年至1984年9月
2.外汇分配实行计划分配和市 场配置两个渠道。


3.外汇市场实行公开调剂市场和 外汇调剂中心两种模式。
4.外汇储备包括上缴中央外汇 和企业留成外汇两个部分。 5.外债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 口管理的体制。

13.2.2 1994年1月1日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 首先,旧外汇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其次,外汇体制改 革的时机逐渐成熟。
(三) 创造良好竞争环境
第一, 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二, 加快建立开放经济的风险防范体系。
13.2 外汇体制的改革

13.2.1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历 史沿革
我国外汇管理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阶段(1949—1956)


(二) 改革取得的成就 (三) 改革中存在的弊端
13.1.5 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全面改革时期 (2001年至今)

(一) 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
· 一是在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下,调整和 修改不符合WTO规定的政策法规。
· 二是加快外贸主体多元化步伐,尤其是允许私营外贸企业的迅 速发展。 · 三是转变外经贸主管部门的职能,
· ·
再次,开放型经济必然要求本国货币逐步变为可兑换货币。 最后,通过外汇体制改革,防止资本外逃。
(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主 要内容
· 近期目标是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有条件的可兑换,其长期 目标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1.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 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 3.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 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 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
13.3.2 中国引进和利用外资政策的特点
· 在我国30年引进和利用外资政策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 个特点:
(一)突破传统理念,正确看待引进 和利用外资 (二)把引进和利用外资与我国融 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相联系 (三)引进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实施 促进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四)始终把握住引进和利用外资应遵 循的原则和立场

1.外汇管理工作是在国家计委核 定的计划范围内,由对外贸易部、财 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三个单位分口管 理。 2.国家实行“集中管理,统一 经营”的方针,一切外汇收支由国家 管理,一切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经营。


3.外汇政策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
4.对外贸易部、财政部、中国 人民银行分别制定了一些管理办法和 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