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行宫文化透视

合集下载

唐朝的园林与建筑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唐朝的园林与建筑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唐朝的园林与建筑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朝代,其建筑和园林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唐代的园林与建筑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体现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和精华。

本文将从景观设计、建筑结构和艺术表达三个方面探讨唐代园林与建筑的特点,并展示其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一、景观设计唐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注重布局和景点的安排。

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包括山水、池塘、花木等,它们通过合理的组合和布局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例如,洛阳的天宝园以池塘和假山为主要元素,配以树木和花卉,营造出一片宜人的景致。

这种设计方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二、建筑结构唐代建筑以规模宏大、结构严谨而著称,且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结构常采用重檐式屋顶,高而宽敞的建筑空间,以及独特的立柱和梁柱。

这种结构设计不仅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还能抵御震动,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

同时,唐代建筑还注重体现人文的精神内涵,在装饰和雕刻上展示了浓厚的唐代文化氛围,丰富了建筑的艺术表达。

三、艺术表达唐代的园林与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园林中常借助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进行艺术摆设,比如在台阶上安排奇石、在水面上布置荷花,以此凸显出园林的审美价值。

而唐代建筑则常以壁画、彩绘等方式进行艺术装饰,营造出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这些艺术表达既体现了唐代人民对美的追求,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貌。

总结:唐代的园林与建筑以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为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精华。

其景观设计注重自然景观的合理布局,建筑结构融合了自然环境的特点,艺术表达以富有创意的手法展现了唐代文化的魅力。

唐代的园林与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风光和体验文化艺术的场所,更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的生动诠释。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在中国历史上,唐宋两个王朝是辉煌的时代,也是古代东方文化的巅峰之作。

在这两个时期,都城的空间形态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于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唐宋都城的空间形态研究,并通过对比分析,探寻两个时期都城之间的异同。

唐宋时期的都城具有许多共同特点。

首先,都城都以皇宫为中心,以皇帝为核心。

皇宫紧邻都城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规模庞大,建筑雄伟壮观,象征着王朝的权威和尊严。

其次,都城都有城墙保护,以确保安全和防御功能。

城墙通常由砖石和土垒砌而成,有时也会加固城墙,以抵御外来的侵袭。

此外,都城还设有城门,以控制出入口,便于管理和统治。

然而,唐宋两个时期的都城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唐朝的都城长安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战略重要性,带有更多的军事色彩。

城区的规模巨大,建筑众多,与经济、文化、政治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比之下,宋朝的都城金陵(即今天的南京)则更注重文化发展。

金陵以文化氛围浓厚而著称,尤其是在文人墨客的簇拥下,成为文学、诗词、艺术的繁荣之地。

此外,唐宋两个时期的都城还存在着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上的差异。

在唐朝,长安城的规划较为方正,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密度逐渐增加。

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尊大、壮丽,多采用重檐、斗拱、梁枋等形式,建筑结构宏伟,具有浓郁的宫廷风格。

而在宋朝,金陵城则更加注重市井风貌的展现,建筑物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注重装饰和细节的处理。

从都城的空间布局上来看,唐宋两个时期的都城都注重分区管理。

皇官居住区划分为内城,供皇帝及其宫廷居住。

中间是官署和衙门,负责政治和行政事务。

外城则是商业和民居的聚集地,经济和社会生活活跃。

然而,宋代相对较为注重文化场所的规划,比如金陵的孔庙、夫子庙等,成为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

而在唐朝,长安的规划注重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平衡,以皇宫和街市为中心,市井逐渐繁荣。

总的来说,唐宋都城的空间形态研究不仅体现了古代都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差异,也反映了都城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

唐代四大避暑行宫

唐代四大避暑行宫

唐代四大避暑行宫1 九成宫:位于宝鸡市麟游县,九成宫坐落在的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碧城山,至今仍是一派青山绿水、明媚秀丽的风光。

九成宫,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由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与营造,离宫初名“仁寿宫”。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复修仁寿宫,改名为“九成宫”。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唐高宗李治下令维修九成宫,并更名为“万年宫”。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恢复“九成宫”原名。

其宏伟的建筑、独特的山水胜景、凉爽宜人的气候吸引了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及武则天两朝四帝21次驾幸避暑议政,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

这里一度曾成为全国政治、文化、宗教、军事指挥中心,号称“离宫之冠”,冠誉了“千年九成宫,现代避暑城”的美誉。

2 翠微宫: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沣峪沟内的黄峪寺村.翠微宫,唐代著名皇家行宫之一。

翠微宫是工部尚书阎立德为唐太宗李世民避暑主持修建,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建成后,太宗开始在此避暑,处理朝政。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唐太宗最后一次来到翠微宫,五月驾崩在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

《元和郡县图勘、《新唐书·地理志》皆言翠微宫元和中废为寺,翠微宫废为寺后,成为密宗胜地。

唐代最著名的法师玄奘自天竺归来后,曾在翠微宫内翻译佛经,所在之处称为弘法院。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改称永庆寺,后又复其原称。

明中叶时此处已鲜有人至,以至于碧藓封碑。

寺内现存金代舍利塔、唐佛造像、宾竹道人朱诚泳《翠微寺》诗碑及立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的《重修永庆寺住持纂碑》,此外还有大量的简瓦、板瓦、莲红纹方砖等文物。

3 仙游寺:仙游寺位于周至县城南17公里的黑水峪口,这里四山环抱,一水中流,峰峦奇绝,甘泉飞瀑,是西安西南线西端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

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原名'仙游宫',系隋文帝行宫。

唐朝的都城长安与帝王陵墓

唐朝的都城长安与帝王陵墓

唐朝的都城长安与帝王陵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都城长安和帝王陵墓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探讨唐朝的都城长安和帝王陵墓。

一、城市规划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其城市规划堪称经典。

长安城呈长方形,南北宽约9公里,东西长约10公里,总面积达到了近100平方公里。

城墙周长近14公里,周围有护城河环绕。

长安洛阳路是城市的主干道,该路上有五丈街、交子街等商业繁华的街道,受到了横断山脉的地势限制,因此城市规划更加合理和安全。

二、建筑风格1. 宫殿建筑唐朝的宫殿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以大明宫为例,大明宫是唐朝的皇宫,规模宏大。

宫殿建筑以黄色为主,建筑风格豪华典雅,宏伟壮观。

千官殿、太极殿、普贤殿等建筑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顶峰。

2. 佛教寺庙唐朝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鼎盛时期,许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如大雁塔、小雁塔等都建立在长安附近。

这些寺庙的建筑风格以尊崇、庄重为主,色彩鲜艳,造型典雅。

佛教文化对唐朝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陵墓建筑唐朝的帝王陵墓保存完整,代表了当时帝王陵墓的建筑风格。

著名的唐陵有秦始皇陵和汉武陵墓等。

这些陵墓群均以宏伟的地下宫殿为主体,墓道曲折蜿蜒,宫殿建筑奢华壮观。

陵墓建筑展示了唐朝帝王的统治地位和财富。

三、文化内涵1. 长安的繁华唐朝的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作为东方的天堂,人口达到了200多万。

长安不仅是政治和军事中心,也是文化艺术的重镇。

唐朝的文人墨客众多,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使长安成为文化的中心,传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 帝王陵墓的意义唐朝帝王陵墓代表着帝王的权威和尊严,也是国家古代陵园的代表。

陵墓建筑庄重肃穆,石雕、画像和文物彰显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风貌。

通过对帝王陵墓的保护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朝的历史和文化。

总结:唐朝的都城长安和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典范。

长安的城市规划合理且安全,建筑风格豪华典雅;帝王陵墓的庄重肃穆代表了当时皇帝的权威和尊严。

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

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

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唐华清宫,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唐朝时期的一座皇家园林和离宫。

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它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本文将详细探讨唐华清宫的营建过程、布局特点、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现代意义。

唐华清宫的营建始于唐朝初期,历经多个阶段。

最初,它只是一处行宫,用于皇帝巡游和临时居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清宫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群不断完善。

唐朝皇帝在此处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温泉池和园林,以供他们度假和避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九龙池和凤凰池,至今仍保留着部分遗址。

唐华清宫的布局特点独具特色。

宫殿建筑沿山势而建,充分利用了地形和自然景观。

建筑群落错落有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华清宫的园林景观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宫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种布局方式对后世的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唐华清宫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唐朝皇帝的行宫和离宫,唐华清宫见证了多个历史事件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朝的温泉之恋,描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华清宫的爱情故事。

华清宫还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许多重要的决策和活动都在此作出和举行。

从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唐华清宫承载了丰富的信息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宫廷文化和建筑具有极高的价值。

唐华清宫对现代社会也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反思。

华清宫的营建和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追求和谐共生。

唐华清宫的历史也警示我们要珍惜和传承文化遗产。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遗址面临被破坏或消失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让更多的后人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历史遗存。

唐华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和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大明宫建筑特点分析

大明宫建筑特点分析

大明宫建筑特点分析大明宫是唐朝的宫殿建筑,位于今天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城市之一,也是唐朝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大明宫建筑的特点体现了唐朝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不仅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宫殿建筑也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从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分析大明宫的特点。

首先,大明宫整体布局非常宏伟壮观。

大明宫位于市区西南,占地面积达32.5万平方米。

它的总体布局仿照了古罗马帝国的宫殿城市规划,采用了四方交叉的格局,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370米。

宫中有八条主街道,形成了人字形的空间结构。

同时,大明宫的墙垣高大厚实,宫殿建筑排列得井然有序,整个宫殿群浩浩荡荡,给人一种巍然壮观的景象。

其次,大明宫建筑风格典雅精致。

大明宫建筑采用了典型的唐代宫殿建筑形式,以“大”为主导,体现了当时的国家威仪和皇权的集中。

大明宫大量使用了木结构,包括宫殿、楼阁、廊宇等,建筑结构工艺精湛。

同时,在宫殿建筑的设计中,也融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元素,如檐部彩绘、石雕、砖雕等,这些元素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另外,大明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大明宫不仅是唐代皇宫居住和政务办公的场所,还是皇家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大明宫内建筑修建精良,装饰豪华瑰丽,透露出富丽堂皇、气派非凡的皇家气息。

同时,大明宫也是政治、军事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汇聚了大批文人和学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大明宫,有很多文化活动和庆典举行,如杂剧、音乐、舞蹈、书法等,促进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大明宫作为唐朝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整体布局宏伟壮观,建筑风格典雅精致,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大明宫的建筑特点不仅展示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艺术繁荣。

大明宫的建筑特点对后世的宫殿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

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

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唐代宫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闪耀时期,因此唐代宫殿在建筑设计上具有独特和丰富的特点,从而在中国宫殿建筑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宫殿的建筑设计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中轴线对称: 中轴线对称是唐代宫殿的重要设计特点之一。

建筑师通过对称设计增强了美学效果,这种设计风格影响了后来的建筑风格。

2.斗拱结构: 唐代宫殿最突出的设计特点是斗拱结构。

斗拱结构是将主屋顶分为许多段,然后在分段之间进行加固。

这种结构使得主屋顶更加坚固,同时还能够减轻屋顶的重量。

3.配殿式布局: 配殿式布局是唐代宫殿很重要的设计特点之一。

其设计思想是在主殿的左右两侧设置一系列次殿。

配殿式布局均衡了整个建筑和室内空间的分配。

它还提供了一个流畅的走廊,加强了整个建筑的结构。

这种设计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建筑中。

4.游廊: 游廊在唐代宫殿建设中也是很重要的设计特点。

游廊是一个附有屋面的走廊,可以用作室内或室外的空间。

唐代宫殿中的游廊通常是环绕着主殿和配殿,为皇帝和家属提供了一个漫步的场所,并增加了内部空间的视觉层次。

5.装饰风格: 唐代的宫殿装饰风格以明亮和富丽堂皇的颜色为主。

这些颜色被处理成一种互相对比和照顾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和谐而仁慈的氛围。

装饰中也十分注重细节和镶嵌。

唐代宫殿的装饰也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这表现在建筑物的罕见绘画和雕刻上。

总之,唐代宫殿设计风格的多种特点凸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古典美学及其与文化和政治环境的交互关系。

这种唐代宫殿的设计美学影响了中国的宫殿建筑,并与后来的任何建筑风格一样具有重要的人类遗产价值。

文化遗产知识:唐长安城的风貌与文化特征,领略唐代都城之美

文化遗产知识:唐长安城的风貌与文化特征,领略唐代都城之美

文化遗产知识:唐长安城的风貌与文化特征,领略唐代都城之美唐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也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其独特的风貌和文化特征,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探访。

本文将以“领略唐代都城之美”为主题,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文化传承等方面,来描绘唐长安城的风貌与文化特征。

城市规划唐长安城是由唐初开始,历经多次修建、拓展,最终成为一个占地约84平方公里,四面被城墙所包围的庞大城市。

唐长安城的城墙高达12米,宽度也达到了15米,由此可见其宏大的规模。

唐长安城的设计采用了“左右对称”的布局,中心区域为宫城,宫城周围则为城市市街,市街两旁则是居民区、庙宇、行宫、市场等建筑。

这种规划方式不仅使得城市的道路宽敞舒适,行人及车马能够顺畅通行,还体现了唐代的皇权中心性和文化中心性。

建筑风格唐长安城的建筑风格,以宫殿建筑和寺庙建筑为代表。

其中,唐代的宫殿建筑主要表现为“五大宫”和“三大殿”。

五大宫分别为:禁止、保和、平安、京兆和建福宫,三大殿则是太和殿、文德殿和麟德殿。

这些宫殿不仅内部精美绝伦,而且外部造型华丽,装饰着彩绘雕刻、金银珠宝等装饰材料,是当时豪华、巨大的建筑。

唐长安城的寺庙建筑也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建筑风格之一。

唐代的寺庙建筑常见的结构形式为“三殿式”,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这种建筑形式在设计上非常注重比例和构图,修建的技艺也十分精湛,同时融合了佛教和中国文化的元素,是唐朝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

文化传承唐长安城作为唐朝的都城,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之一。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之一,而唐长安城则是唐代文化的集中展现之地。

唐长安城的文化传承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代表,曾经有“唐诗之盛,盛于唐朝”之说。

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杜甫、白居易、李白等。

唐长安城中还保存了许多唐代的艺术品和文物,如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千里江山图》等,展现了唐朝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水平。

在科技方面,唐朝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辉煌时期之一,很多科技成果都是在唐长安城中得以实现的。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在唐代,建筑风格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对唐代建筑风格特点的详细描述。

1.宫殿建筑的规模宏大。

在唐代,宫殿建筑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气势。

例如,长安(现在的西安)的皇宫就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到了数百公顷。

宫殿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以端庄、庄严为主,建筑形式多为对称式。

2.寺庙建筑的风格多样。

在唐代,佛教得到了大规模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寺庙建筑在这个时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唐代的寺庙建筑以大殿和塔为主,大殿通常是由前室、正室和后室组成,屋顶多采用层级式的金字塔形。

同时,塔也成为了唐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塔的形式多变,有方形、八角形、十角形等。

3.城市建筑的特点。

在唐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主要特点包括城墙的建设、街道的规划和市场的兴盛。

城墙的建设非常重要,城墙一般呈方形或长方形,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以保护城市的安全。

街道的规划也非常重要,街道一般呈直线或曲线形状,沿街设有商铺和住宅。

市场的兴盛使得城市建筑更加繁荣,各类建筑如商铺、客栈、酒楼等随处可见。

4.墓葬建筑的独特风格。

在唐代,墓葬建筑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传统的墓葬形式多为土坑或土墩,但在唐代,墓葬建筑开始采用龙门墓、道观墓和砖室墓等多种形式。

这些墓葬建筑往往具有宏伟的规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龙门墓常常有两个狮子形状的门柱、宝塔形式的墓塔等。

5.园林建筑的繁荣。

唐代是中国园林建筑的繁荣时期。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都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

唐代的园林建筑以山水为主题,通常具有容易的景观、流水、花木和亭台楼阁等特点。

著名的园林建筑如颐和园、陵园和白鹿原都是唐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作品。

6.艺术装饰的丰富多样。

唐代建筑的艺术装饰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砖雕、石雕、砖画、壁画等。

这些装饰常常用来装饰宫殿、寺庙、墓葬和园林等建筑,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宗教色彩。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

统一性原则
唐代室内空间布局注重整 体统一性,各个房间和区 域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 整体。
对称性原则
唐代室内空间布局常采用 对称手法,以中心点为基 准,左右对称,给人以稳 重、庄重之感。
流动性原则
唐代室内空间布局强调流 动性,各个房间和区域相 互连通,形成流动的空间 感。
空间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
接待区
室内装饰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注重室内装饰的精美和雅致,这种设计风格对后世室内装饰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 了室内装饰的多样化和艺术化。
对后世文化艺术影响
文化艺术传承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艺 术风貌,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 响,推动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VS
文化艺术创新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为后世文化艺术创新提 供了灵感和借鉴,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和创新。
色彩运用原则与技巧
色彩运用原则
唐代室内色彩运用注重整体统一,以 暖色调为主,注重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同时注重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运用技巧
唐代室内色彩运用采用多种色彩搭配 ,如红、黄、绿、蓝等,形成丰富的 色彩效果。同时,注重色彩的明暗、 纯度和冷暖等变化,以营造出不同的 室内氛围。
材料选择与运用特点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室内陈设与家具布置
家具布置
唐代室内空间的家具布置通常采用对 称手法,以中心点为基准,左右对称 。家具的材质和造型也体现了唐代的 文化特色。
室内陈设
唐代室内空间的陈设通常包括字画、 瓷器、玉器、铜器等艺术品和日用品 。这些陈设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 现了唐代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03
唐代室内色彩与材料运用
对后世建筑风格影响

-唐代建筑详解

-唐代建筑详解

-唐代建筑详解————————————————————————————————作者:————————————————————————————————日期:唐代建筑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简介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

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

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

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主要特点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

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

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离宫、行宫辨

离宫、行宫辨

义包含“离宫 ”之义 , 或则 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离宫 ”之义 涵盖“行 宫 ”之义 ,出现了相互涵盖 、混乱使用的局面 。上述 提到吴文《隋唐行宫制度与宫廷革命 》直接言明将 “行宫亦即离宫别馆 , 是中国古代帝王为了出外游 幸方便而建造的居所 ”。很明显 ,作者认为行宫等 同于离宫 ,并且以“行宫 ”之义涵盖所有古代帝王为 出外游幸而建造的宫室 。相反 ,严辉先生《洛阳地 区隋唐离宫遗址调查与考证 》[ 11 ]一文 , 文章 题名为 “离宫 ”,但其文章中却把多处宫室称为“行宫 ”。可 见 ,两词词义互相涵盖 。笔者认为 ,出现这两种情况 完全是因为对“行宫 ”、“离宫 ”两个概念没有明确的 界定而导致的 。
那么这两个称谓是不是具有同样的含义 ? 可以 混用 ? 或者两个概念是否有着包含或被包含关系 ? 笔者认为 ,“行宫 ”、“离宫 ”两个概念之所以被混用 , 是因为两者含义比较相近 。但是这不代表两者就没 有差异 ,只是因为差异不甚明显和学界对两者没有明 确的界定 ,而常常被使用者忽视 。因此 ,笔者觉得有 必要就两者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
2010年 4月 第 13卷第 2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Xi’an Unive rsity of A rts and Science ( Social Sc iences Edition)
Apr. 2010 Vol. 13 No. 2
离 宫 、行 宫 辨
祁远虎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 与经 济社 会发展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62)
异的 ,从它们兴建的目的 、用途 、规 模 、以及分布特点可以对两者进行区分 。
关键词 :离宫 ;行宫 ;辨析

《行宫》唐诗解析

《行宫》唐诗解析

《行宫》唐诗解析行宫位于扬州,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而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一诗正是描写了他对这座城市的怀旧之情。

本文将对《行宫》这首唐诗进行深入的解析和剖析,旨在探究其意境与修辞手法,并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思考。

一、意境分析《行宫》的意境主要表现为怀旧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中描述了行宫昔日辉煌的景象,然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行宫内的宝马一度驰骋,如今却只有野草和蒺藜。

整首诗通过行宫的景象变迁,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辉煌与现实落寞的矛盾情感。

行宫作为扬州的象征,承载了历史的传承与光辉,而诗人对这一景象的观察与联想,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

二、修辞手法分析1. 比喻手法: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使得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野草芊芊锁绿苔”中的“锁绿苔”比喻了行宫长时间的废弃和蒙尘,呈现出一种凄凉的景象。

这样的比喻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行宫的破败与寂寞。

2. 擬人手法:在《行宫》中,诗人运用了擬人手法,使得行宫具有了感觉和意识。

例如,“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尘”中的“宝马”和“凤萧”都是对行宫昔日辉煌景象的擬人描写。

这样的擬人手法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又给行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

3. 对仗手法:《行宫》诗的结构简洁明了,采用了律诗的体裁,每个句子都是七言绝句。

无论是内部的语言对仗还是行与行之间的韵律对仗,都显示出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这种对仗手法使得整首诗篇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三、文化内涵思考《行宫》这首唐诗不仅仅是对扬州行宫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沧桑与时光流转的思考。

通过行宫的变迁,诗人反思了生命的无常和人事的消逝。

正如诗中所言:“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

行宫作为人造的建筑物,也如同人的生命一样,终将失去光彩和荣耀。

此外,《行宫》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兴盛,以及政治、经济衰落后的凄凉景象。

可以联想到唐代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军事衰弱,以及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局面。

大明宫赏析

大明宫赏析

大明宫赏析
大明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宫殿,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它是唐朝的宫殿,也是当时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大明宫最初规模很小,但在唐朝灭亡之前,它已经成为庞大的皇家行宫和博物馆。

据史书记录,大明宫内收藏了大量的书籍、艺术品和奇珍异宝。

大明宫占地广阔,建筑华丽,包括了许多宫殿、花园、池塘、碑亭、游廊、佛塔等景点。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是当时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大明宫的建筑材料大多使用精美的砖雕和石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明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

据史书记载,大明宫内藏书万卷,收集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和文化。

当时的唐朝是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王朝,大明宫作为它的象征物之一,向世人展示了当时中国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走进大明宫,就像回到了唐朝的时代。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如唐朝的壁画、碑林和铜像等。

大明宫作为中国现存的古代宫殿之一,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唐朝文化的重要代表。

唐代的宫廷文化与皇家建筑

唐代的宫廷文化与皇家建筑

唐代的宫廷文化与皇家建筑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和辉煌的时期,无论从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还是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很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其中,宫廷文化与皇家建筑的发展和变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探索其文明的内核和精华都有着很好的启示和意义。

一、唐代的宫廷文化特别是唐朝的宫廷文化,从其建制和品味,到其文化和思想,都具有很高的独特性和魅力。

首先,唐朝的宫廷建制是非常宏大和秀丽的。

唐代初年,建立了长安城和洛阳城两个皇宫,其中长安城的规模和建筑特点尤为著名,因为这座城是君臣官员和居民们共同策划建设的,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长安城的建筑以"三宫"为主,即内宫、禁苑和未央宫,其中内宫是皇帝的官方居所,禁苑是皇后和嫔妃的住所,未央宫是宴会、游乐和仪式举行的场所,这三座建筑都非常巨大、华丽、雄伟,每个角落都有游人如织的官员、文人、武将、商人、僧侣等各色人物。

其次,唐代的皇帝和皇后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品味和审美取向。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最欣赏的是儒学和史书,因此在宫廷中特别重视文化的培植和推广,他还亲自为嫔妃们编写了《女则》,让她们学会了文理通览,受到了当时社会和历史学家的赞誉。

唐玄宗李隆基则喜欢诗歌和音乐,曾经创建了乐坊、舞台、戏曲、乐器等多个文艺机构,大力支持诗人和音乐家的创作,甚至自己也诗词大赛,雅乐终审,积极发扬了艺术文化的创新和百花齐放的精神。

另外,唐代的宫廷文化还反映在海外文化交流上。

由于唐代的广泛地域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唐玄宗曾经派遣了使臣到日本、波斯、阿拉伯等地,交流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外交友好等方面的合作和交往,也带回了许多陶瓷、纺织、绘画、书法等艺术品和物品,增进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二、皇家建筑的特点除了宫廷文化,唐朝的皇家建筑也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唐代的皇宫和寺庙建筑,都具有高度的工艺、设计和美学价值。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
趣和文化底蕴。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的影响因素
01
政治因素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为室内空间营造提供了良好的社
会环境和物质基础。同时,政府对建筑的规制有明确的规定,对室内空
间营造的风格和尺度产生了影响。
02
文化因素
唐代文化繁荣,文化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人墨客对室内空间营造
的风格、布局和装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室内空间营造的创新和
色彩鲜明
民间室内空间常用鲜艳的色彩,如红、黄、蓝等,给人以欢快、活 泼的感觉。
地域特色
民间室内空间常融入地方文化和民俗特色,展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情 和民族特色。
04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的文化内涵
儒家文化的影响
01
儒家文化强调礼制和秩序,在唐 代室内空间营造中,表现为严格 的布局和对称性,以体现尊卑有 序的伦理观念。
详细描述
文人书房在唐代室内空间营造中注重简约和雅致,以营造出宁静、清新的氛围。室内多采用自然元素,如竹、木 、纸等,布置简洁的书架、文房四宝和古玩等。空间布局讲究层次感,注重采光和通风,体现出文人的清雅品味 和文化底蕴。
民间住宅的室内空间营造
总结词
朴实、实用、生活气息
详细描述
民间住宅在唐代室内空间营造中以朴实和实用为主,注重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室内多采用当地材料 ,如土、石、木材等,家具和陈设品也较为简单实用。空间布局灵活多变,根据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 和需要进行布置,体现出民间生活的朴素和自然。
明清时期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室内家具和陈设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具有 时代特色的室内装饰风格。
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唐代室内空间营造对现代室内设计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注重空间层次感 和立体感的理念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室 内设计中。

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发展最为繁荣的阶段之一,其都城的空间形态研究,对于理解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唐宋都城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一、唐宋都城的规划布局唐宋时期的都城规划布局,主要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以唐朝长安和宋朝东京为例,这两个都城均以皇宫为中心,城市空间呈现出明确的中轴线布局。

皇宫位于城市的中心,以宫城墙为边界,形成独立的空间。

中轴线将皇宫与外城区分开,形成了内外城的划分。

内城主要是皇室贵族的居住区,包括官员的宅第、朝廷机构等;外城则是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

二、唐宋都城的城墙与门户唐宋都城的城墙构筑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长安和东京的城墙来看,都采用了高大厚实的夯土城墙,以保护都城的安全。

城墙上设有城门,起到了控制城市出入的作用。

唐代城门多达数十处,形成了一道外桥内桥的格局,使城市拥有良好的交通系统和防御功能。

而到了宋代,东京的城门规模更为宏大,以著名的正阳门、永安门为代表,城门规模之大、装饰之豪华,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独树一帜。

三、唐宋都城的宫殿与闲林(广场)唐宋时期的宫殿与闲林,也是都城中重要的空间元素。

宫殿是皇帝居住与办公的场所,规模宏大,被围绕在皇宫的内部,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闲林则是宫殿附近的广场,是进行政治与文化活动的场所,不仅有利于皇帝与臣民的互动,也是彰显皇权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象征。

尤其是宋朝的东京,设置了多个闲林广场,如开封府前广场、朝堂广场等,营造了热闹喧嚣的氛围。

四、唐宋都城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宋都城的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住宅区,官员与富商居住在内城,而市民则主要居住在城市的外城。

这种分层结构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并对城市的整体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业区则集中于内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尤其是唐代的长安,东市和西市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市场。

唐代的皇宫建设与宫廷文化

唐代的皇宫建设与宫廷文化

唐代的皇宫建设与宫廷文化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宫廷建设方面也达到了顶峰。

唐代皇宫的建设及其宫廷文化,成为这个时代的璀璨之光。

一、唐代皇宫的建设唐代的皇宫建设多次进行修缮和扩建。

尤其在唐太宗、唐玄宗时期,对宫殿的规模进行了巨大的改造。

据记载,唐太宗在位期间,进行了“析礼殿”的修建,这是一个宫廷礼仪的重要场所。

而唐玄宗时期,更是增建了一系列宏伟壮丽的宫殿,如“宣政殿”、“燕愿殿”等,这些宫殿结构独特,造型美观,成为了盛世唐宫建筑的代表。

而出于宫廷的需求,随着宫殿的扩建,还建造了一系列的辅助性建筑,如藩王府、后宫、监狱等。

唐代皇宫的建设除了注重宫殿本身的规模和造型外,还非常注重环境的布局。

皇宫内的花园、池塘、假山和步道等都被设计得十分精巧和美观。

这些优美的环境使得皇宫成为了一个人工的仙境,宫廷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愉悦和优雅。

二、宫廷文化的兴盛唐代的皇宫不仅仅是一个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并且也是宫廷文化的中心。

宫廷中涌现出了大批文艺才子和名士,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在这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和文章,成为了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的文化活动也非常丰富多样,如音乐、舞蹈、绘画和书法等。

宫廷音乐主要以雅乐为主,雅乐是一种庄重、优美的音乐形式,被视为最高尚的音乐形式。

宫廷舞蹈也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舞蹈演员被训练成技艺高超的舞者,他们的表演技巧非常出众,成为宫廷文化的一大亮点。

宫廷文化的兴盛还体现在绘画和书法方面。

唐代的宫廷画家和书法家很多,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技巧和艺术造诣非常高。

在宫廷的支持下,绘画和书法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形式,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宫廷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唐代宫廷文化的兴盛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宫廷的文学和艺术成就不仅在唐代自己的时期得到了高度赞扬,而且在后世也被广为传颂。

唐代的文学成就被后世的文人雅士所推崇,唐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经炀帝行宫赏析

经炀帝行宫赏析

经炀帝行宫赏析炀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唐皇帝,其行宫更是雄伟壮丽。

经过一整天的赏析,我对炀帝行宫的美丽与独特之处有了深刻的理解。

首先,炀帝行宫的规模庞大,建筑风格独特。

整座行宫坐落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之上,占地面积惊人。

宏伟的城墙环绕四方,高耸入云,彰显皇室的权威与尊崇。

行宫内的建筑以宫殿为主,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宽阔的广场上。

宫殿的结构雄奇而精致,采用了传统的歇山顶与悬山梁式的特色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宏伟而庄严的感觉。

同时,宫殿内部的装饰更是精美绝伦,雕梁画栋、琉璃瓦片、金丝绣龙等考究的细节无不彰显出炀帝行宫的豪华与高贵。

其次,炀帝行宫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行宫内外遍布各式各样的花园、湖泊、假山和池塘,构成了一个个绚丽多彩的景点。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那座风景如画的池塘——琼花池。

琼花池占地辽阔,水草交织,池畔万紫千红的花朵争奇斗艳。

站在池塘边,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花朵绽放的美丽瞬间,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此外,行宫还有悬空式的走廊、回廊林立,使人在其中漫步时仿佛身临其境,尽情领略园林的美妙之处。

最后,炀帝行宫的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触目。

行宫内部设有多个博物馆,陈列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展示王室的辉煌历史,更是体现了南唐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文人墨客的字画作品,感受到他们纵情于笔墨之间的才情与激情。

此外,还有许多雕塑、玉器、陶瓷等艺术品,展现出中国古代工艺与美学的丰富内涵。

总结起来,炀帝行宫是一座庄严雄伟、亦美丽绝伦的建筑。

它不仅仅是展示炀帝时代繁荣与魅力的见证,更是传承着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赏析,我们不仅仅能够欣赏到它的美丽与独特之处,更能够从中汲取到文化的滋养与启发。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这样的历史遗产,让后人也能够一同领略到炀帝行宫的壮丽景象,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无穷魅力。

唐朝的清明上河生活场景的绘壮举

唐朝的清明上河生活场景的绘壮举

唐朝的清明上河生活场景的绘壮举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其繁荣和富裕的景象一直是历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

而其中最能代表唐朝繁华盛景的,莫过于“清明上河图”这幅绘画作品了。

这幅作品以其写实的手法、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对唐代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的杰作。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唐朝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荣景象,全长5.27米,高0.24米。

绘画采用轴画形式,分为上、中、下三段,共展示了洛阳桥至归州桥一带繁华的市井风景。

从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是一个物产富饶、商业繁荣的时代,百姓生活富足,艺术和文化兴盛,各行各业在这个城市里蓬勃发展。

上段描绘的是洛阳桥和周边市集的热闹景象。

画面中,桥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绘画家通过细节描绘,展示了唐代都城的繁荣和热闹,让观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市井生活中。

中段是整个绘画的重点部分,展示了归州桥至延庆观一带的生活场景。

绘画家用细腻精致的笔触描绘了河道两岸的建筑和人物,尽显唐代都城的富丽堂皇。

图中可见豪华的官宅府邸、建筑华丽的行宫和寺庙,以及丰富多样的商贩。

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和建筑艺术的繁荣。

下段则是城市郊外的景象。

绘画中采用了远近法的手法,通过透视效果展示了城市的延伸和郊外的宁静。

画面中可见青山绿水,农田耕作,人们在船上垂钓和嬉戏。

这一段,则使整幅画作更加平衡和有趣。

“清明上河图”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通过真实的手法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再现了唐代都城的繁华景象,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百姓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唐朝社会的繁荣和文化底蕴。

同时,图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包括服饰、建筑和交通工具等等,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总的来说,“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壮举,它的绘制既展示了绘画家极高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唐朝社会的繁荣景象。

这幅作品不仅让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唐朝百姓的生活,也成为了后世人了解唐朝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r.,2001第30卷第1期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Vo1.30No.1【周秦汉唐文化研究】收稿日期:1999-10-20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00Q Y 025)作者简介:介永强(1969—),男,陕西彬县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唐代行宫文化透视介永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终唐一世营建了许多行宫别苑,而与行宫有关的书法、绘画、乐舞、杂耍、佛教、旅游等文化现象,使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载体,展示了唐文化辉煌灿烂的瑰丽篇章。

灿若群星的行宫是唐文化的渊薮,颇具光芒的行宫文化是唐文化的缩影。

关键词:唐代;行宫;唐文化中图分类号:K24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93(2001)01-0123-08李唐王朝以西京长安为首都,以东京洛阳为陪都,两城布局之严整、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称誉中外。

长安和洛阳的皇宫,尤为豪华奢丽。

即便如此,唐代帝王除了拥有日常起居生活和处理朝政的宫城外,大都修建了巡游驻跸的行宫。

终唐一世,尤其是唐代前期,营建了许多离宫别苑。

帝王行幸主观上是为了游乐,客观上却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

唐代行宫为这种文化活动提供了可以凭据的理想场所,同时也使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载体,从而形成了以行宫为依托,融书法、绘画、乐舞、杂耍、佛教、旅游等为一体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行宫与书法绘画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

巍巍行宫,招徕了众多书家树碑书丹,给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书法瑰宝。

唐太宗雅好王羲之字,其“书受之于史陵,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法”,[1](《宣和书谱》卷1)号为唐代行书第一人。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幸骊山温泉宫,撰文并书《温泉铭》。

[2]《温泉铭》御制御书,碑以贞观中立在华清宫。

[3](《类编长安志》卷10)石不久佚,今仅一拓本留存,末题“永徽四年八月围谷府果毅儿”,故当为唐拓,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旋为法国人伯希和掠去,现藏巴黎图书馆。

《温泉铭》曾刻入《绛州帖》,清人吴荣光以《绛帖》摹入《筠清馆法帖》,此即常见之《温泉铭》,[4]由此我们得以窥见唐太宗行书的法迹风貌。

《温泉铭》书法二王,圆劲流利,洒脱自然,气度非凡。

初唐书法,如日中天,涌现了四大名家。

翰墨之冠欧阳询居于诸家之首。

“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焉。

”[5](《旧唐书・欧阳询传》)欧阳询誉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传世碑刻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321《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等,其中尤以《九成宫醴泉铭》最为著名,后人评为“正书第一”。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避暑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宫中缺水,据说太宗以杖导地,有泉涌出,因名醴泉。

太宗大悦,遂命魏征撰文《九成宫醴泉铭》,[6](《全唐文》卷141)以示纪念。

欧阳询奉敕书丹勒石立碑九成宫,原石现藏陕西麟游九成宫遗址,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现今多次刊印,欧书风韵神采得以再现。

《九成宫醴泉铭》乃欧氏奉诏所书,刚劲险厉,法度森严,历代推为楷书极则,后世奉为学书范本,它是欧阳询的鼎力杰构,是今古嗟叹的佳作珍品。

唐高宗李治承其家学,亦善书,对书法有一定造诣。

永徽二年(651年)九月,唐高宗改九成宫为万年宫,御撰并书《万年宫铭》,[6](《全唐文》卷15)且勒石立碑于九成宫永光门外。

《万年宫铭》笔致生动,有晋人风度。

唐代以降,历代文人墨客在唐代行宫里也刊刻了大量碑石。

如宋《留题玉华山诗》、《前坊州太守盛公玉华宫题记》碑(现存玉华宫),明《登翠微山》诗碑(现存翠微宫),宋《龙蛇草碑》、金《疑真大师成道碑》、宋《过临潼三绝句》诗石、金《骊山有感》诗石、宋《游骊山作》诗石、清《乐喜亭碑》(现存华清宫)等等,诸体皆有,风格多样,或苍劲雄健,或秀丽飘逸。

这些碑石既存书法真迹,又于研究唐代行宫的历史变迁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有唐一代,不仅书法繁荣,而且绘画隆盛。

唐代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富庶,离宫别馆屡有兴作。

一些画家和工艺美术家,或承担行宫的建筑设计,或负责行宫的装堂饰壁,反映行宫苑园的画作随之而生。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阎立德,继承家学,机巧有思,在唐代以工艺知名。

贞观中,他主持修建了翠微宫(在今陕西长安)和玉华宫(在今陕西铜川)。

阎立德是唐代卓有成就的画家,他主持了玉华宫和翠微宫的设计规划与建筑营造,在绘画上则尤精意宫室,《斗富丽堂皇、气势雄大的《玉华宫图》是其代表作。

《玉华宫图》在唐代与《文成公主降蕃图》、鸡图》并传于世,名噪一时。

[7](《历代名画记・唐朝上》)《玉华宫图》五代佚失,今已不存。

然而,“立德乃神品”,[8]《玉华宫图》辉映千古。

绮罗人物画家杨升,开元中为史馆画真,有明皇与肃宗像,深得王者气度。

[9](《宣和画谱》卷5)杨升有《望贤宫图》,[10](《新唐书・艺文志三》)他善画人物,得以供职内廷,有幸亲历帝王巡游,此图为望贤宫的逼真写照。

中国山水画在隋唐时期趋于成熟,唐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除了王维,便是李思训父子,《旧唐书》本传云:“思训尤善丹青,迄今绘事者首推李将军山水。

”大李将军李思训的界画名作《九成宫纨扇图》,整幅图画成功地绘在一把纨扇上。

他巧妙地利用地图以大观小的画法,对九成宫的琼楼玉宇、宫阙台阁、山水树石、车马人物作了精妙绘制,用青绿朱砂重彩装饰了整个画面,用白银金粉细致勾勒了整个轮廓,远近山川,咫尺千里,集中地展现了九成宫秀丽壮美的景色,具有“造化入画,画夺造化”的魅力。

[9](《宣和画谱》卷10)李思训之子“[李]昭道虽图山水、鸟兽,甚多繁巧,智慧笔力,不及思训”, [8]然而,他“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7](《历代名画记・唐朝上》)昭道有《避暑宫图》,又有《翠微宫图》,“合幅,一幅骑者十四人,步者二。

一幅骑者十九人,牧马者十四人。

”[11]《翠微宫图》青绿着色,泥金勾描,赤栏桥,青龙舟,妃嫔宫女,可谓“豆马寸人,须眉毕露”,精妙臻密。

行宫图画在气象万千的唐代画苑中虽吉光片羽,但点画皆宝。

唐人张彦远谓“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7](《历代名画记・论山水树石》)这充分说明了李思训父子对中国山水画的贡献,从《翠微宫图》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行《避暑宫图》、而也就奠定了《九成宫纨扇图》、《九成宫宫里的书法碑刻,在佳作如林的唐代书法园地里熠熠生辉,至若旷代稀见的《温泉铭》、醴泉铭》则异彩焕发,誉驰千秋。

421二、行宫与乐舞杂耍歌舞是人们借以自娱和娱人的重要娱乐方式。

行宫是唐代帝王游娱之所,因而有大规模的音乐舞蹈文化活动。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幸庆善宫(在今陕西武功),宴享群臣,赏赐闾里,“帝欢甚,赋诗,起居郎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

[12](《唐会要》卷33)从此,唐代郊庙、享宴皆用《庆善乐》。

唐玄宗时根据表演方式将宫廷乐舞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

在《坐部伎》燕乐中,《庆善乐》居于第二;在《立部伎》八曲中,《庆善乐》居于第四。

唐代《立部伎》八曲,“自《破阵乐》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大定乐》加金钲;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

”[5](《旧唐书・音乐志二》)《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裤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号《九功舞》。

进蹈安徐,以象文德。

”[10](《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唐之自制乐凡三,其一《九功舞》就诞生在庆善宫,唐代乐舞与行宫关系之密切由此可见。

武德三年(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击败叛将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在凯旋庆功时演唱。

后经不断加工改编,“[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5](《旧唐书・音乐志一》)又“命吕才以图教乐工二百二十八人,被银甲执戟而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象击刺往来,歌者和曰:‘秦王破阵乐。

’”[10](《新唐书・音乐志十一》)《秦王破阵乐》是唐朝宫廷燕乐中的著名乐舞。

唐代初年,元日冬至,朝会庆贺,必奏《破阵乐》。

可是,“高宗即位,不忍观之,乃不设。

”后来,高宗幸九成宫,韦安石上疏曰:“《破阵乐》舞,所以宣扬祖宗盛烈,以示后世,……今《破阵乐》久废,群下无所称述,非所以发孝思也。

”[10](《新唐书・音乐志十一》)于是,高宗复令奏之。

《破阵乐》是宣扬皇帝战功的大型武舞。

可以想见,在九成宫里“声震百里,动荡山谷”的伴奏音乐下,舞者被甲执戟,摆出各种阵势,“发扬蹈厉,声韵慷慨”,[5](《旧唐书・音乐志二》)观者凛然震竦。

废弃三十年的《破阵乐》舞,在九成宫得以再现风采,这无疑是唐代乐舞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幕。

就在舞毕之后,唐高宗深有感慨地叹道:“不见此乐垂三十年矣,追思王业勤劳若此,朕安可忘武功邪!”[10](《新唐书・音乐志十二》)唐玄宗“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5](《旧唐书・玄宗纪上》)他“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

[3] (《类编长安志》卷9)梨园是宫廷燕乐的音乐机构,唐代有西京太常梨园别教院和东都梨园新院等。

华清宫也有梨园,“在荔枝园东,梨园弟子按法曲处。

”[13](《明皇杂录・辑佚・梨园弟子》)史载,“帝(玄宗)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

”[10](《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在华清宫不仅有新曲《荔枝香》的酝酿产生,而且常有尽人皆知的盛唐乐舞《霓裳羽衣舞》的精彩表演。

唐人张继《华清宫》诗谓“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14](《全唐诗》卷242)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谓:“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14](《全唐诗》卷521)《霓裳羽衣曲》“其音清而近雅”,舞者头戴步摇冠,上穿羽衣、霞帔,下着霓裳彩裙,服饰典雅华丽,舞姿轻盈柔慢,“飘然有翔云飞鹤之势”。

[15](《唐语林》卷7)那种在骊宫宛若在仙境,既虚无飘缈又迷人传情的景象可以想见。

唐玄宗又好羯鼓,常称“羯鼓,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也。

”[10](《新唐书・礼乐志十二》)玄宗对羯鼓的如此推崇,使得羯鼓成为众乐之冠。

华清宫“羯鼓楼高俯渭河”,[14](《全唐诗》卷242)“在朝元阁东,近南缭墙之外”。

羯鼓“其音太镞一均”,其声“透空岁远,极异众乐”。

[16]唐人崔道融《羯鼓》诗所谓“华清宫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描写的就是华清宫里演奏羯鼓时的动人场面。

击鞠(打马球)是唐代颇为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

唐代宫廷、京都及大城市均建有马球场,521行宫亦然。

华清宫“宜春亭北门外曰球场,其西曰小球场”,[17](《长安志》卷15)唐人阎宽《温汤御球赋》云:“广场惟新,扫除克净,平望若砥,下看犹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