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及启迪 (1)

合集下载

邹韬奋的职业指导思想及启示

邹韬奋的职业指导思想及启示

邹韬奋的职业指导思想及启示
20世纪有一位叫邹韬奋的军事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代继承者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后代将领的职业指导思想,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邹韬奋的职业指导思想及其启示。

一、把置身于社会中实际问题最前沿
邹韬奋提出,将领应该把置身于实际问题最前沿,实践贯彻战略理念,而不是制定模
板决策,把专业理论发挥到最大化。

他认为,将领应该及时回归事物本源,分析思路,把
实际问题纳入政治经济学家的视野中,从而探索出自己的任务,必要的时候出差,及时收
集情报信息,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定位问题,指出具体走向。

二、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邹韬奋认为,职业价值观包括对人、对事、对己,对自己的安排要认知到多元、准确,不可戴帽子行事,细节要有精神状态的调节,要务求事事实外仿佛能够把社会中的问题按
照有序的步骤去分析理解,确立出一定的行动思路。

职业价值观要树立在清明的理性经济
哲学之上,要赋予行动表现并塑造具体的形象,有力量、有弹性,有品质上乘的企图心,
做到政治主旨,注重和谐共处,维护安全,及时把握不断改变的社会发展趋势。

三、重视士气和斗志
邹韬奋认为士气是军队的生命,士气是团队协作的前提,士气是坚定信念和主观认知
的体现。

他提出,将领要以礼仪和精神去维护士兵的士气,理解士气的背景,密切联系民心,重视士兵的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全军的斗志,使士兵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发挥作用,
使士兵有正确的职业操守。

总之,邹韬奋的职业指导思想主要围绕将领把置身于实际问题最前沿,树立正确的职
业价值观,和注重士气和斗志三大方面着力,他的思想对当代将领尤其是军事思想家有很
大的启发作用,他的思想也是当代军民共同明辨正邪,言行于一致的重要指导。

邹韬奋的新闻活动与办报思想

邹韬奋的新闻活动与办报思想
1936年11月22日,在“七君子事件”中,邹韬奋被捕狱。
(2)邹韬奋的办报思想。
第一,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现实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这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相。他一向主张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要由大众来办,在实践中,他注重对正确思想的宣传,积极组织捐资,支持前线,痛批反动派的罪恶。他十分注重读者信箱。积极为读者服务。
言论上的独立精神,工作上的敬业精神,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
(3)总评: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的经验,办《生活日报》的主张,以及他的工作精神与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他所提出的卓有见地的出版编辑观点,不仅在当时对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朝正确方向前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新闻事业的理论建设及具体实践,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
报刊要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邹韬奋接编《生活》周刊之初,就提出要“以文会友”,作者读者“精神可以连合为一”,刊物要成为读者“极好的朋友”。
第三,
要有创造精神,形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
邹韬奋办报刊很强调要办出个性或特色,这种个性或特色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
第四,
文风要“明显畅快”
主张用“一团和气”和读者“促膝谈心”,提出文字要“明显畅快”。
第五,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处理好“事业性”与“同业性”的关系;实行“集体的管理”与“民主的纪律”;“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主和“为公择人”。
第六,新闻工作者应“视事业如生命”,有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1)邹韬奋的新闻活动。

浅析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溯源及现代意义

浅析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溯源及现代意义

221百家论坛浅析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溯源及现代意义陈熠搏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摘要:邹韬奋是我国优秀的爱国主义战士和新闻学者,笔者对邹韬奋新闻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追溯,并探讨其新闻思想对现代新闻业的意义,期望能为当下新闻业中媒介伦理失范等行为起到警示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邹韬奋;新闻思想;理论溯源一、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溯源(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熏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精神影响。

儒家思想以仁、义、理、智、信为核心,尤其强调知识分子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和忠君爱国的概念。

邹韬奋生于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受其父影响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也培养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邹韬奋作为近代报人的一员,他的办报思想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上强调报人对国家和大众的责任,并在之后的实践中身体力行。

(二)资产阶级学说的影响在邹韬奋办报早期,资产阶级学说对他的影响最大,同样对邹韬奋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有孙中山和他三民主义思想,少年时邹韬奋曾为了亲眼目睹孙中山的英姿在人群中等待数个小时。

孙中山说社会的进步发展靠的是社会各阶层的融合,协调,而不是各阶层之间的争斗。

只有人和人之间的利益能够平衡,大多数群体都能获益的情况下,社会才会有起色。

这种思想启发了邹韬奋,在他的报刊思想中体现为办报要为多数人谋福利。

除了孙中山、梁启超梁启超等人,邹韬奋还深受胡适和杜威的影响。

杜威推崇使用主义,提倡个人思想的解放,重视教育,强调平民教育的重要性。

(三)对共产主义思想的认同和选择在胡愈之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邹韬奋把政治选择放在了共产党方面能,这种情况在30年代以爱国救亡为主旋律的激荡风云中并不少见,这些有识之士一开始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国民党当局的决策使他们失望,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客观事实最终作出了自己的政治选择。

同时,这些人对社会进步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社会上受他们影响的人也都随之倾向于他们的政治选择,邹韬奋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代表。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及启迪 (1)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及启迪 (1)

邹韬奋“报刊要有自己的特点“这一办报思想 为当今媒介在媒介同质化现象严重, 受众向分 众化发展,受众摇求多元化的现状下. 如何走 出困境指出了一条明路。
媒介竞争应光明磊落, 主张不能走别人的旧路, 而应 别出心裁、自辟蹊径、自成一家。 从读者的要求出发, 从报纸、期刊、图书等各种出版物 内容、版面、封面等形式入手, 层层严格要求, 形成了 自己的独特个性。
《生活》周刊
被迫查封 蒋介石示意要派人进人生活周刊社,“指导” 言论 。这些做法遭到韬奋义正词严的拒绝后,他们改而采用强 压手段,1932年7月密令禁止邮寄《生活》。 1933年初,韬奋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 委员,这年6月,民权保障同盟执委兼总干事杨杏佛被国 民党特务暗杀,韬奋亦被列人黑名单,被迫于7月“出国 暂避”。同年底,国民党政府终于以“言论反动,思想过 激,毁谤党国” 的罪名,下令封闭《生活》。最后一期 《生活》发表了早在一年多前韬奋就写好的《与读者诸君 告别》一文,坚定宣告:“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绝不为不 义屈”,愿与读者从实际方面努力,“共谋中华民族的独 立与解放”。《生活》出至8卷50期停刊,共出版417期。
《生活》周刊
改革 邹韬奋决定根据社会和读者需要,从内容到形 式,对《生活》周刊进行一次大幅度的革新。
他确定该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 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 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周刊从单纯讨论“ 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转而讨论社会问题。
《生活》周刊
疾呼救国 在邹韬奋的经营下 ,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因而,邹韬奋为黑暗势力所不容,经常受到国民党当局的 威逼、利诱和恐吓。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痛 陈国事,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 ,共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 。 《生活》周刊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成为以宣传 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内容的舆论阵地。 1933年初,邹韬奋加入宋庆龄、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选为执委,之后,他便积极投入到 争取民众自由权利的民主运动中。

邹韬奋

邹韬奋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启迪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概述一、办报的大众立场邹韬奋在自己所办的报刊中, 经常表明办报刊要有正确而坚定的立场, 要坚定站在大众的立场上。

他多次谈到他所办的报刊的立场是“独立的”“大众的”立场, 认为立场问题是一个报格问题。

他在为《生活》被封闭提前准备的告别文章中说: “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决不为义屈”。

他说: “报纸的权威并非出于主笔自身的魔术, 乃全在能代表大众的一致和要求, 脱离大众立场而图私利的报纸, 即等于自杀报纸所以能得到权威的唯一生命, 那便不打自倒了二、视报刊特色办报要有特点, 邹韬奋说: ∃办报必须有其特点, 有了特点, 销路虽少, 还是有它的力量……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亦成问题, 发展更没有希望。

三、读者本位的受众观要重视读者需要, “不要忘记了你的读者”成了邹韬奋一生的原则, 是他一生办报的重要原则在他近20年的出版生活中, 他始终坚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 为读者各方面着想,这使他的新闻出版事业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 他认为: 报刊的内容要精炼, 文言要短小, 文章要明显畅达, 雅俗共赏; 为最大多数的群众读者服务, 这是报社的“分内事”;要为读者服务, 意味着要对读者负责, 要求编辑要有负责任的态度, 以质量为上, 而不能盲目迷信和祟尚名家。

邹韬奋对于名家从不盲目崇拜, 在选稿标准面前, 坚持“取稿凭质不凭名”, 曾为一篇文章而亲自找到作者黄炎培先生并让其修改, 认为满意后才予以发表邹韬奋提出, 不要忘记读者, 除了要顾到一般读者的需要, 从大多数的群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出发, 还要不能忘却对于少数先进分子的服务,因此, 在生活书店出版的图书和期刊中都顾及到各类读者的需求不忘读者, 还表现在乐于为读者做“分外事”的精神上除了表现在努力减轻读者的经济负担上, 还表现在: 邹韬奋常常为某些地处边疆、海外的读者买衣料、皮鞋, 不辞辛苦到处奔波办理其他事件等。

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政论家,杰出的新闻记者。

他一生主办过6刊一报,撰写了几百万字的文章,出版了几十本译著。

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周刊以及《生活日报》等曾经风行海内外,对中华民族的解放、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传播思想即人民报刊思想,并由此阐发出了重视受众的理念。

即使在今天,这些传播思想对当代传媒人仍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尽管邹韬奋本人经历了从爱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的转变,但是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为目的,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

他所办的是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他的人民报刊思想始终指导着他的报刊活动实践。

早在他主编《生活》周刊时,他就指出:“我们办这个周刊不是替任何个人培植努力,不是替任何机关培植势力,是要借此机会尽我们的心力为社会服务,求有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

” “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认为办报应“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他创办的报刊,“不以赢利为目的”,“全靠自己的正当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力求自己的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对邹韬奋的思想是一个极大的震动,成为其思想发生质的飞跃的一个转折点。

事变爆发后,《生活》周刊立即作出强烈反应。

由于他的反应从而触动了当时恶势力,被迫流亡,在随后被迫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是邹韬奋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他带着两大问题进行研究,即“世界的大势怎样?”以及“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认真考察了所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事业的情况,搜集到大量材料,他不但将材料及时写入通讯,而且在通讯中对这些材料尽力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他一直坚持:我个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共同努力救此垂危的民族,是每个分子所应负起的责任。

他坚持决不消极,决不抛弃责任,虽千磨万折,历尽艰辛,还是要尽我的尽力,和全国大众,向着抗敌救亡的大目标,继续迈进。

韬奋精神——精选推荐

韬奋精神——精选推荐

“韬奋精神”---------从新闻专业主义视角解读什么是“韬奋精神”?出版、读书界中人说,韬奋一生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他提倡和身体力行的主旨是“竭诚为读者服务”,那种报务精神便是韬奋精神。

新闻界人士认为,韬奋的文章从来不畏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话,他批评时弊不怕得罪人,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就是韬奋精神。

政论家认为,韬奋之所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是他在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本妥协时期,他不避个人安危,力主抗日,在抗战以后,他所办的刊物和书店,一直高举着抗日的大旗,他的爱国思想正是韬奋精神。

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这是对“韬奋精神”的精辟诠释。

他从事的事业遭受着无数次的挫折,他依然百折不挠,始终坚守着他的信念,反动派将他办的刊物一个个封闭,他一个个重新建立,又将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全数封国民党迫害而被迫流亡,但他一直到停止呼吸时仍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不息。

纵观韬奋先生的报业生涯,他始终坚持服务大众,坚坚守社会责任,持做人民的耳目喉舌,努力做读者的朋友,这体现了强烈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

关于新闻专业主义: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

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新闻专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产物,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认为新闻传媒是社会公器,必须为公众服务。

核心理念体现为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和新闻必须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关于邹韬奋先生:邹韬奋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韬奋精神”是指邹韬奋先生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态度。

韬奋精神强调了勇敢、奋斗和不屈服的精神品质,主张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信念、坚持抗争,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邹韬奋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晨报》的创办人和主编。

他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1.弘扬国家精神和民族意识:邹韬奋以《晨报》为平台,弘
扬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通过报刊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国
家发展和民族团结。

他致力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提倡回归传统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提倡教育改革与知识普及:邹韬奋在报刊活动中践行了他
的教育理念,提倡教育改革和知识普及。

他关注儿童教育、女子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等领域,通过报刊宣传和倡导全民
教育,推动知识普及和社会进步。

3.倡导社会进步与社会公正: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力求反思社
会现实,呼吁社会公正和进步。

他报道社会不公、宣传改
革,倡导废除封建传统,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4.坚持真实与客观:邹韬奋在报刊活动中坚持真实和客观的
原则,力图报道真实的事件和事实。

他注重采访和调查,
以推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并对不公正和错误的
行为进行抨击。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发展、民族
教育和社会改革的道路。

他的韬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新闻从业人员,激励着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克服困难,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邹韬奋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他的一生都在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奋斗。

他的新闻工作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邹韬奋的新闻工作服务精神首先体现在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人民发声。

在他的领导下,《生活周刊》等报纸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客观、真实的新闻信息。

其次,邹韬奋勇于揭露社会黑暗面。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敢于曝光日本侵华的罪行,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

同时,他也关注国内的社会问题,如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等,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

此外,邹韬奋注重报纸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他主张新闻工作者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出发,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形式,使报纸内容贴近百姓生活。

在他的努力下,他所创办的报纸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在办报经验方面,邹韬奋强调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他认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真实、客观的报道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

同时,他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使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

在他的指导下,报纸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对当代新闻工作者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新闻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社会问题,敢于揭露社会黑暗面。

同时,要注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使报纸内容贴近读者。

只有这样,新闻事业才能不断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邹韬奋的新闻工作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邹韬奋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治家,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高度的服务精神和卓越的办报经验。

本文将从他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邹韬奋在从事新闻工作中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服务精神。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公益为己任,将新闻视为传递真实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工具。

他认为新闻工作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公益,因此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忠诚、奉献的心态,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

他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力求报道事实真相,为人民提供准确的信息。

在他的引导下,新闻媒体成为了传递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深受人民的信赖和赞誉。

其次,邹韬奋在办报经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办报理念和经验值得借鉴。

邹韬奋曾经创办过《新华日报》,并担任过该报的主编和社长。

他的办报经验和理念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中国的新闻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邹韬奋注重新闻质量和深度报道。

他认为新闻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因此他要求《新华日报》的新闻报道要做到真实、客观、准确,力求反映事实真相。

他注重新闻的深度报道,要求记者在报道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和分析,以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事实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其次,邹韬奋倡导新闻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导向。

他认为新闻媒体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因此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引导公众的舆论和关注点。

他鼓励记者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热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再次,邹韬奋注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提升。

他认为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他鼓励新闻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敢于质疑,保持对权威的敬畏和对事实的敏感,坚持原则,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

他强调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韬奋精神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

韬奋精神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

韬奋精神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韬奋精神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历史的称呼,也是一种精神品质的体现。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追求革命成功的道路上走过的一段路程,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韬奋精神有着很重要的启示。

一、勇于担当韬奋精神的第一条是勇于担当。

这里的担当不仅仅是责任,更需要有勇气、信念和承担能力。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他们是社会权力的监督者,承载着传播最真实、最合理、最有价值的信息的使命。

必须勇于担当,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路前行。

二、坚定信仰韬奋精神的第二条是坚定信仰。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信中国革命最终必将成功。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坚定人民立场是毋庸置疑的。

必须牢记职业使命,在新闻报道中坚持事实真相、言论自由、客观公正,真实反映社会的情况和人民的声音。

三、顽强拼搏韬奋精神的第三条是顽强拼搏。

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能够生存下来,并最终取得全国胜利,离不开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报道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时间,需要在学习、写作、采访等方面努力拼搏、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四、不断创新韬奋精神的第四条是不断创新。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战略方面具有创新性,也在思想和实践中具有非凡的创新能力。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也必须不断创新,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及时发现社会问题和矛盾,深入报道社会事件和人物,满足公众的知情需求。

韬奋精神是一种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成为胜利者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革命的精髓所在。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在传递信息、呈现事实、反映社会需要中,也必须坚持这种精神。

只有在勇于担当、坚定信仰、顽强拼搏、不断创新的路上勇往直前,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略论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

略论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

略论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作者:马征陈璐明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03期【摘要】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在丰富的办报实践中形成了深刻的新闻出版思想。

本文对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进行了梳理,从中总结出了八点结论。

【关键词】邹韬奋新闻出版思想现实意义邹韬奋先生,中国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新闻记者。

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

从1926年10月开始主编《生活》周刊,他即着手改变以往的编辑方针,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

在其办报活动中,他“时时立在时代的前线”,鲜明地提出“团结抗日,民主自由”的主张。

邹韬奋认为报刊要“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这成为他一生的追求目标和实践标准。

1944年邹韬奋因病于上海逝世,终年50岁。

后来毛泽东为他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一、邹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一)报刊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社会改进为目的。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对邹韬奋震动很大。

他以满腔热忱寻求抗日救亡的道路。

报刊在伟大的事业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邹韬奋认为:“我们要借本刊对民族解放前途,对大众解放前途,尽一部分的贡献,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为办本刊而办本刊,只不过把本刊作为努力于我们大目标的一种工具。

再说得明确些,我们是在民族解放、大众解放的大目标之下,努力于‘一部分’和‘一种’的工作”。

在《周刊究竟是谁的》一文中,邹韬奋指出:“我们办周刊心目中无私于任何人,无私于任何机关”;“不是替任何个人培植势力,不是替任何机关培植势力”。

“《生活》周刊是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目的”。

可见,邹韬奋认为办报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社会,而这“社会的改进”,是“常站在社会的前一步,引着社会向着进步的路上走”。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民报刊思想。

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邹韬奋形成了自己的传播思想,即人民报刊思想,并由此阐发出了重视受众的理念。

邹韬奋及其新闻思

邹韬奋及其新闻思
(一)、有的放矢立论,叙议结合行文
首先,邹韬奋的小言论擅长以生活中所见所闻、 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作由头引发议论。通过由头 作为媒介,由生活之事引出议论,有助于克服说理的 生硬感,符合人们习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的认识规律和阅读心理。又使深刻性和生动性融合在 一起,具有极强的阅读性,且说理深入人心、耐人寻 味。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5:29:3 505:29: 3505:2 9Thursday, June 25,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6.25 20.6.25 05:29:3 505:29: 35June 25,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6月25 日星期 四上午5 时29分 35秒05 :29:352 0.6.25
具体方法:
1.增辟“读者信箱”,“最快乐”处理读者来信,为读者分 忧解惑、答疑释难。
2.以真诚负责的态度改进完善刊物的内容、风格和经营。 在内容上他要求报刊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农人、工 役和女仆等人的苦生活;在文风上,力求大众化,要尽 可能用口语来写新闻,力争使初识字半通文的大众都能 看懂所创办的报刊;在文字方面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 文字,力争让民众看懂和理解文章;在报刊经营上强调 办报刊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诚信对待读者,把人民群 众利益放在首位,指出广告也要和言论新闻一样,凡是 提倡迷信、伤风败俗、坑人害人的广告一概不登。这和 今天少数媒体为谋取一己私利而刊登虚假甚至违法广告 以致欺骗坑害读者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
(三)、主张办报要有个性,最重要的是要有创 新精神
1、在内容上:重视刊物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吸引读 者的阅读,但在给读者提供读报快乐的前提下,也要更 利于读者的进步,促进社会的改进,做到“趣味”与 “价值”的严格统一。

邹韬奋爱国事迹心得体会

邹韬奋爱国事迹心得体会

邹韬奋爱国事迹心得体会邹韬奋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爱国者,他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振兴,不惜舍身忘我,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爱国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对爱国的定义和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邹韬奋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工作。

他带领学生们设立了“上海义勇军路线提示组”,负责为抗日游击队提供情报和帮助。

他不仅教育学生们要保护自己,还鼓励他们要主动投身抗日队伍,为国家的独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骨子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让我深深地为他感动。

邹韬奋主动请缨参加八路军,成为一名战斗员。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身到战火纷飞的战场中去。

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用实际行动向敌人展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斗志和勇气。

邹韬奋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让我深受鼓舞,对爱国的追求也更加坚定。

邹韬奋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以自己的生命和血汗为代价。

他在战斗中不幸被敌人俘虏,并遭受了残酷的折磨。

然而,他不向敌人屈服,坚守自己的信念,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

他的坚强意志和坚定立场,使我对爱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邹韬奋为国家做出的付出和贡献,让我对爱国的含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需要以实际行动去践行。

爱国就是要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奉献。

无论是在任教期间为抗日救亡事业做贡献,还是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邹韬奋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

邹韬奋的爱国事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仅仅享受国家的成果,更要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作出贡献。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和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国家的建设和崛起做出积极的贡献。

只有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才能汇聚成国家的力量和国家的发展。

邹韬奋的爱国事迹也警示着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振兴。

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利益,更不能因为分歧和争斗而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衰落。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摘要: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其“以读者利益为中心”的报刊思想至今为人所推崇。

基于此,本文将从“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与时俱进的态度、为大众服务的“孺子牛”精神”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对当代的媒体人有所借鉴。

关键词:邹韬奋报刊思想读者利益中心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其“以读者利益为中心”的报刊思想至今为人所推崇。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一、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常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的基本选择。

作为报人的邹韬奋很重视手中的那支笔,用它担负起了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当他还是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时,就提出办报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

[1]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后不久,即发表《本刊与民众》表示:“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为此,曾拟定周刊的宗旨是“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1928年在《〈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一文中又进一步表示:“求有裨益于社会上一般人”。

可以看出,邹韬奋是抱着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为此,他很注意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各类问题,并随时进行分析研究。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士,邹韬奋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舆论宣传的任务。

9月26日出版的《生活》周刊第6卷第40期上,他一连发表三篇“小言论”和一篇《对全国学生贡献的一点意见》,呼吁全国人民一致抗日。

针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邹韬奋一再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这使《生活》周刊处在了风口浪尖。

邹韬奋被迫出国。

为此,这样两个问题便由此而生:世界的大势怎样?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带着这两个问题,他把英国、法国、美国、苏联、意大利、德国作为考察重点。

两年之后回国,先后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等报刊,继续投入到国内的抗日救亡宣传,并把立场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总结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总结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总结邹韬奋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新闻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的新闻思想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主张新闻工作者应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报道新闻,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本文将对邹韬奋的新闻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在新闻观的层面上,邹韬奋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他认为,新闻是一种公共事务,它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服务。

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履行好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的职责。

他主张新闻媒体应该主动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其次,邹韬奋注重新闻报道的道德责任。

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他提倡新闻报道应该遵循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不得捏造事实、歪曲事实或者有意隐瞒真相。

他还主张新闻报道应该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他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邹韬奋强调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他认为,新闻是一门学问,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新闻业务技能。

他主张新闻工作者应该了解和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善于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严谨细致地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他追求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品质,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四,邹韬奋关注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社会改革。

他主张新闻工作者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公众利益,通过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变革。

他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独立、客观地履行职责,不受任何政治、经济势力的干扰和控制。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社会责任观和公共利益观引领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他的道德责任观推动了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一、引言作为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以其独特的服务精神和丰富的办报经验在新闻界享有盛誉。

本文将探索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以及其积累的办报经验。

通过了解他的工作理念和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新闻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服务精神邹韬奋深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的职责是为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客观的新闻信息。

他始终秉持着服务公众的精神,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在报道时,邹韬奋注重平衡报道的各个方面,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相信通过提供准确和客观的信息,公众可以做出理性的决策,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邹韬奋的服务精神还体现在他对新闻涉及到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跟踪上。

他不仅仅是一个新闻的传递者,更是一个引导者和观察者。

他深入调查各种社会问题,并发表有影响力的报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邹韬奋希望能够唤起社会的关注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办报经验1.整合资源邹韬奋在办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整合资源。

他深知成功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广泛而准确的信息来源。

因此,他善于与各种人物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网,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等。

通过与这些人物的沟通与合作,邹韬奋能够获取可靠的信息来源,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确保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2.提升写作技巧作为一名杰出的新闻编辑,邹韬奋注重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他认为好的新闻报道应该具备简洁、明确、生动的特点。

因此,他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精炼和表达方式的生动。

邹韬奋擅长运用富有情感的词汇和形象的描写,使得他的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3.保持独立思考邹韬奋深知新闻报道的独立性的重要性。

他坚守独立的原则,始终保持对各种观点的客观分析,并不偏袒任何一方。

邹韬奋相信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和客观报道,才能与读者建立起深度的信任关系,并为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4.素养与素质邹韬奋在办报经验中也特别注重自身的素养和素质的提升。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邹韬奋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热爱祖国,关心民生,致力于新闻事业,为人民发声。

他的新闻工作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为我们今天依然有着很高的指导价值。

一、邹韬奋简介邹韬奋,原名邹恩润,1908年出生于福建福州。

他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

后来,他投身新闻事业,先后创办了《大众生活》、《生活日报》、《民主日报》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日主张,反对投降,坚决与敌人斗争。

邹韬奋的新闻生涯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坚持为民请命,关注民生,坚持真理,追求真实,勇于担当,主持正义。

二、邹韬奋的新闻工作服务精神1.为民请命,关注民生。

邹韬奋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时弊,为人民发声。

他的新闻作品富有感染力,深入人心,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2.坚持真理,追求真实。

邹韬奋坚信真理,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受外界压力干扰。

他在新闻工作中,始终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力求为读者呈现事实真相。

3.勇于担当,主持正义。

面对国家民族危亡,邹韬奋毫不犹豫地站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线。

他在新闻工作中,敢于揭露敌人的罪行,声援抗日力量,积极传播民族精神。

三、邹韬奋的办报经验1.读者至上,以质取胜。

邹韬奋认为,报纸的生命在于质量。

他主张报纸要贴近读者,关注民生,注重新闻价值和可读性。

在他的领导下,《生活日报》等报刊发行量不断攀升,成为了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

2.深入调查,实事求是。

邹韬奋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杜绝道听途说。

他在新闻报道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为读者呈现真实的情况。

3.团结进步力量,传播先进思想。

邹韬奋充分利用报纸这个平台,团结了一批进步文化人士,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抗日救亡主张,为新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邹韬奋转到光明方向去的读后感

邹韬奋转到光明方向去的读后感

邹韬奋转到光明方向去的读后感【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一、邹韬奋其人及其历史背景二、邹韬奋转向光明的历程三、邹韬奋转向光明的原因和意义四、对邹韬奋转向光明的读后感正文(篇1)一、邹韬奋其人及其历史背景邹韬奋,原名邹恩润,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历经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国共合作以及抗日战争等历史阶段。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邹韬奋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勇气,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出版事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邹韬奋转向光明的历程邹韬奋最初从事新闻工作时,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他所报道和评论的内容多涉及揭露时弊和抨击当局。

然而,随着邹韬奋对社会现实的深入了解,他逐渐认识到了黑暗势力的险恶以及民众觉醒的必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邹韬奋开始关注并支持进步力量,为其发声,从而实现了从揭露黑暗到追求光明的转变。

三、邹韬奋转向光明的原因和意义邹韬奋转向光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深刻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面,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唤起民众,共同追求光明;其次,他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追求光明的道路;最后,他意识到只有支持和参与进步力量,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邹韬奋转向光明的意义在于,他不仅自己在新闻、出版等领域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而且为当时的进步事业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他的转变激励了更多有识之士投身到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事业中,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对邹韬奋转向光明的读后感读完邹韬奋转到光明方向去的故事,我们不禁为邹韬奋的勇敢和智慧所折服。

在黑暗势力盛行的年代,他不仅有勇气揭露时弊,更有智慧认识到追求光明的重要性。

他的人生转折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教导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追求光明,为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录(篇2)1.邹韬奋其人及其影响力2.《邹韬奋转到光明方向去》的主要内容3.对邹韬奋的评价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篇2)邹韬奋,一位杰出的中国新闻工作者、政治评论家、出版家,他的一生都在为我国的新闻事业、政治进步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邹韬奋新闻思想中的互动性

邹韬奋新闻思想中的互动性

邹韬奋新闻思想中的互动性作者:薛亮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7期摘要:邹韬奋,是中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是中国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参与主编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等报刊成为我国新闻出版工作界的典范,他所总结的报刊时间经验,是当代新闻编辑出版重要的理论财富。

本文以邹韬奋的新闻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报刊及相关史料文集,结合新闻的相关理论,探讨邹韬奋新闻思想中的精髓——互动性。

这种互动性在当今传统报刊升级改革中仍发挥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邹韬奋;大众化报刊;互动性一、邹韬奋的新闻思想(一)报道呈现的亲民性邹韬奋认为报刊应充当人民大众的喉舌。

邹韬奋的报刊经常出现其对劳苦大众生活现状的描述。

同时作为一名爱国人士,即使在国民党反动派查封其刊物,并以暗杀相威胁的情况下,他仍高擎正义的旗帜,为劳苦大众奔走呼号,从不妥协。

邹韬奋在实践中强调:办报不应以赢利为目的,赚钱也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他将广告所得收入用于维持报价等环节上,没有丝毫落入自身的腰包。

邹韬奋的“服务精神”还体现在热心切实地为读者服务上,1926年10月,正式接手《生活》周刊的邹韬奋就明确规定了《生活》的宗旨,“本刊向来的态度是尽量容纳读者的意见,不但读者通信栏专为此而设,即其他文字,凡是来稿之有价值有趣味而与此旨相合者,无论意见或有异,无不公布以作公开的讨论。

今后仍本此态度,容纳民众之意见,使本刊对于民众有相当的贡献”。

这不仅成为《生活》周刊的宣言书,更成为他之后报刊实践的宣言书。

(二)思想组织的一致性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战乱时期,各种思想各争其位。

一条新闻、一档专栏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思想。

这一方面源于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环境比较动荡,另一方面是报社编辑各自为政的结果。

邹韬奋对于这种现象持反对态度,因为这无疑会使得读者对于信息的接受人云亦云、一头雾水,降低新闻的社会价值。

所以他主张在报刊的编辑方面,要尽量避免思想的分裂,新闻、言论等内容要有机结合,做到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者本位的受众观 坚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为读者各方面着想。 编辑要有负责的态度,以质量为上,不能盲目迷 信和崇尚名家。 顾及到一般读者的需要,既不能忘却对少数先进 知识分子的服务,也要从大多数群众的理解能力 和接受能力出发。
报刊特色与新闻选材
“办报须有特点,有了特点,销路虽少,还是有 它的力量,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 题,发展更没有希望”
新闻言论应注意均匀和广泛性
“新闻选材,硬性文字和软性文字要分配均匀, 使读者不感到繁复,不感到纷乱,不感到干枯, 也不感到轻薄”
事业性和商业性的统一
邹韬奋1936年发表的《事业性和商业性的问题》 一文从理论上肯定了出版事业事业性和商业性相一 的可能性,而且他的办报实践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以我国现在的刊物的市场化程度出版生态环境怎 样实现邹韬奋事业型和商业性的统一?
《生活》周刊
改革 邹韬奋决定根据社会和读者需要,从内容到形 式,对《生活》周刊进行一次大幅度的革新。
他确定该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 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 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周刊从单纯讨论“ 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转而讨论社会问题。
《生活》周刊
疾呼救国 在邹韬奋的经营下 ,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因而,邹韬奋为黑暗势力所不容,经常受到国民党当局的 威逼、利诱和恐吓。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痛 陈国事,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 ,共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 。 《生活》周刊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成为以宣传 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内容的舆论阵地。 1933年初,邹韬奋加入宋庆龄、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选为执委,之后,他便积极投入到 争取民众自由权利的民主运动中。
生平经历 5岁时在家读私塾。1910年,入福州工业学校。 两年后进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附小,在 此上中学并读至大学电机工程科二年级。 1919年,他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1921年, 毕业后在工商企业和职业教育社任职。 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 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 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
心系国家命运 以改进社会为目的
把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作为从事新闻出版 事业之目的
新闻记者的活动要有正确的动机, 要为社会的福利 而活动, 要以社会改进为目的。
韬奋新闻奖
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记协和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 举办的奖励我国新闻编辑及通联、校对、资料等新 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 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 每两年评选一次。 凡在正式批准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编辑、通联、校 对、资料等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现职专业新闻工作 者,均可参加评选(不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 机关报社长、总编辑,广播电台、电视台台长,中 央新闻单位和部委专业报的社长、总编辑和台长) 。
用服务精神为当今媒介组织树立自身的企业形 象树立了一个典范
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 是组织品牌的一种体现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 媒介组织除了生产受众喜闻乐 见的媒介产品之外, 还应利用媒介自身的优势为受众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树立自身的形象, 争取受众的信任度和美誉度, 提高媒 介组织的知名度
韬奋新闻奖的奖章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对我们的启发
坚定的大众立场、重视读者的经营理念, 为当 今逐渐回归受众本位的新闻传播事业提供了借 鉴意义
受众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对新闻传播内容有自己的主 观意愿, 表现出极强的选择性 新闻媒介必须拥有足够量的受众才有可能向广告主获 取更多的广告费, 从而使媒介进一步发展 媒介组织必须从受众本位出发, 对受众负责, 为受众服 务, 而只有出版发行符合受众要求的媒介产品, 才能争 取更多受众。
1936年11月,因积极宣传抗日,他同救国会的其 他领袖沈钧儒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 国会七君子之一。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获释,在上海创办《抗战 》日刊。上海沦陷后,转至武汉,继续主编《抗战 》。武汉沦陷后,到重庆创办和主编《全民抗战》 。 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9月28日,中共中 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邹韬奋“报刊要有自己的特点“这一办报思想 为当今媒介在媒介同质化现象严重, 受众向分 众化发展,受众摇求多元化的现状下. 如何走 出困境指出了一条明路。
媒介竞争应光明磊落, 主张不能走别人的旧路, 而应 别出心裁、自辟蹊径、自成一家。 从读者的要求出发, 从报纸、期刊、图书等各种出版物 内容、版面、封面等形式入手, 层层严格要求, 形成了 自己的独特个性。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宁为保全
人格 报格
而不为义屈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办报的大众立场 读者本位的受众观 注重报刊特色和新闻选材 注重事业性和商业性的统一 心系国家命运 以改进社会为目的
办报的大众立场 所办的报刊是是一个独立的大权威并非出于主笔的魔术,乃全在能众的 一致要求,脱离大众立场而图私立的报纸,即等于 自杀报纸所以能得到权威的唯一生命,那便不打自 倒了。
《生活》周刊
被迫查封 蒋介石示意要派人进人生活周刊社,“指导” 言论 。这些做法遭到韬奋义正词严的拒绝后,他们改而采用强 压手段,1932年7月密令禁止邮寄《生活》。 1933年初,韬奋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 委员,这年6月,民权保障同盟执委兼总干事杨杏佛被国 民党特务暗杀,韬奋亦被列人黑名单,被迫于7月“出国 暂避”。同年底,国民党政府终于以“言论反动,思想过 激,毁谤党国” 的罪名,下令封闭《生活》。最后一期 《生活》发表了早在一年多前韬奋就写好的《与读者诸君 告别》一文,坚定宣告:“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绝不为不 义屈”,愿与读者从实际方面努力,“共谋中华民族的独 立与解放”。《生活》出至8卷50期停刊,共出版417期。
“九一八事变”后,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反内 战和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 救国的一面旗帜。1932年7月成立生活书店,任 总经理。
1933年1月,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蔡元培、鲁 迅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执行委员 ,不久被迫流亡海外。
193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
《新快报》陈永州事件
记者何以成为”妓者“
新闻是一条注定要长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 改变这个世界,要相信新闻依然有助于让这个世 界变得更好一点,你会是千万推动者中的一员, 在中国新闻的历史中,有千千万万名记者奔跑在 这条没有终点的长路上。
欢迎抛砖!
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 __邹韬奋
在惊涛骇浪中, 拿稳着舵,虽千 转百折,仍朝着 正确的方向前进, 才终有到达彼岸 的时候。 ——邹韬奋
邹 韬 代奋 新的 闻新 事闻 业思 的想 启及 迪对 当
韬奋生平
《生活》周刊 七君子事件
韬奋新闻奖
韬奋的新闻思想
韬奋的新闻思想对当代新闻事业的启迪
七君子事件 1936年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 行知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呼应中共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要求国民党停止剿共。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6年11月23日上午,以“危害 民国”罪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 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7 位救国会的领导人。移送苏州江苏省高等法院羁押 。由于7人都具有专业的社会地位,因此被称为“ 七君子事件”。 邹韬奋为坚持新闻自由3次流亡 1次入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