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邹韬奋的新闻活动与办报思想
(2)邹韬奋的办报思想。
第一,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现实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这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相。他一向主张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要由大众来办,在实践中,他注重对正确思想的宣传,积极组织捐资,支持前线,痛批反动派的罪恶。他十分注重读者信箱。积极为读者服务。
言论上的独立精神,工作上的敬业精神,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
(3)总评: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的经验,办《生活日报》的主张,以及他的工作精神与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他所提出的卓有见地的出版编辑观点,不仅在当时对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朝正确方向前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新闻事业的理论建设及具体实践,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
报刊要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邹韬奋接编《生活》周刊之初,就提出要“以文会友”,作者读者“精神可以连合为一”,刊物要成为读者“极好的朋友”。
第三,
要有创造精神,形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
邹韬奋办报刊很强调要办出个性或特色,这种个性或特色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
第四,
文风要“明显畅快”
主张用“一团和气”和读者“促膝谈心”,提出文字要“明显畅快”。
第五,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处理好“事业性”与“同业性”的关系;实行“集体的管理”与“民主的纪律”;“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主和“为公择人”。
第六,新闻工作者应“视事业如生命”,有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1)邹韬奋的新闻活动。
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政论家,杰出的新闻记者。
他一生主办过6刊一报,撰写了几百万字的文章,出版了几十本译著。
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周刊以及《生活日报》等曾经风行海内外,对中华民族的解放、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传播思想即人民报刊思想,并由此阐发出了重视受众的理念。
即使在今天,这些传播思想对当代传媒人仍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尽管邹韬奋本人经历了从爱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的转变,但是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为目的,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
他所办的是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他的人民报刊思想始终指导着他的报刊活动实践。
早在他主编《生活》周刊时,他就指出:“我们办这个周刊不是替任何个人培植努力,不是替任何机关培植势力,是要借此机会尽我们的心力为社会服务,求有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
” “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认为办报应“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他创办的报刊,“不以赢利为目的”,“全靠自己的正当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力求自己的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对邹韬奋的思想是一个极大的震动,成为其思想发生质的飞跃的一个转折点。
事变爆发后,《生活》周刊立即作出强烈反应。
由于他的反应从而触动了当时恶势力,被迫流亡,在随后被迫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是邹韬奋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他带着两大问题进行研究,即“世界的大势怎样?”以及“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认真考察了所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事业的情况,搜集到大量材料,他不但将材料及时写入通讯,而且在通讯中对这些材料尽力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他一直坚持:我个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共同努力救此垂危的民族,是每个分子所应负起的责任。
他坚持决不消极,决不抛弃责任,虽千磨万折,历尽艰辛,还是要尽我的尽力,和全国大众,向着抗敌救亡的大目标,继续迈进。
邹韬奋办报特点在《生活》周刊中的呈现
物 。 我接办 以后 , “ 变换 内容 , 注重短小精 悍 的评论和 ‘ 有趣 味有价值 ’ 的材料 , 并 在信箱一栏讨论读 者提 出的种种问题。 ② ” 《 生活 》 周刊在韬奋任主编期间 , 所
开设 的栏 目丰 富 多 样 题 材 广 泛 。 设 的栏 所
信任度 日益增加 , 越来 越多的人有问题有 疑惑 , 向韬 奋寻求意 见。 生活 》 刊赢 得 《 周
1接手 生活 周刊 , 变原 有风 格, 、 改
更 贴近 大众
邹韬 奋 12 担任 《 活 》 刊主 9 6年 生 周
编 , 13 到 9 3年周刊被迫停刊 , 7年的时 这 间充 分展示 r邹韬奋 在办报方 面所拥有 的才能 , 原本默默无名 的小报变成 了全 把
国 皆知 的 知 名 刊物 。
虽不能 发表 , 也用 全副精神 回复 , 接 我 直 寄 去 的 回复 , 长 的 也 有 达 数 千 字 的 。 最 ”④
、
坚 定 的大 众 立 场
计孙梦旦。 生活 》 周刊 的编辑 _作落在 《 1 : 了他身上 。 了《 为 生活 》 内容 丰富多样 , 满
足人 民大 众 的需 要 ,他 加 大 自 己 的 劳 动 Biblioteka 【 键 词 】邹 韬 奋 关
邹 韬奇先 后创办 了 《 活 》 周 刊 、 生
载的文章也都是适 应企 业职工 、 店员等小
有 较 长篇 幅 的通 讯 , 记 、 记 、 有 短 小 传 游 也 和 漫 画 。 从 开设 的栏 目和题 材来 看 , 活 ⑧ 生 周 刊 已经 成 为 一 份 相 当有 分 量 的 刊物 。
一
邹 韬 奋 接 手 周 刊初 期 , 起初 只有 三 个
人参与 《 生活 》 周刊 。 了邹韬 奋就 只有 除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韬奋精神”是指邹韬奋先生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态度。
韬奋精神强调了勇敢、奋斗和不屈服的精神品质,主张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信念、坚持抗争,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邹韬奋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晨报》的创办人和主编。
他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1.弘扬国家精神和民族意识:邹韬奋以《晨报》为平台,弘
扬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通过报刊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国
家发展和民族团结。
他致力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提倡回归传统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提倡教育改革与知识普及:邹韬奋在报刊活动中践行了他
的教育理念,提倡教育改革和知识普及。
他关注儿童教育、女子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等领域,通过报刊宣传和倡导全民
教育,推动知识普及和社会进步。
3.倡导社会进步与社会公正: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力求反思社
会现实,呼吁社会公正和进步。
他报道社会不公、宣传改
革,倡导废除封建传统,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4.坚持真实与客观:邹韬奋在报刊活动中坚持真实和客观的
原则,力图报道真实的事件和事实。
他注重采访和调查,
以推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并对不公正和错误的
行为进行抨击。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发展、民族
教育和社会改革的道路。
他的韬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新闻从业人员,激励着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克服困难,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一,简答题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
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
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
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
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
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
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
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邹韬奋与他的三联
文史Art and History办《生活》1926年,邹韬奋在上海接手一个叫《生活》的小刊物,这个刊物连他自己在内只有两个半职员(三人中有一个还在外面兼职),销量不过2000份。
因付稿费太低难以对外约稿,主要由邹韬奋轮换用六七个笔名撰文。
邹韬奋上任后创新编辑方法,避免使用贵族文字,“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的文字”。
《生活》将报纸和杂志的优长兼顾起来,里面都是一两千字的有趣文章,以小市民、小职员等“小人物”为对象答疑解惑,不到三年其销量便升到4万份。
“九·一八”事变后,《生活》杂志又以疾呼救国的政论为主,订户扩大到15万份,远销海内外,创造了当时中国杂志发行的最高纪录。
这一杂志的稿费,又成为在国民党文化“围剿”的环境下许多革命文人维持生活的主要来源。
“九·一八”以后,已成名人的邹韬奋对国民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极为愤慨,改良政府的希望完全破灭。
1932年,他加入了宋庆龄等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在杂志上大量发表鲁迅的文章。
隐蔽在上海的中共领导人瞿秋白也对杂志提出许多修改意见。
不久,蒋介石的嫡系军官胡宗南“来访”,与邹韬奋争吵了4个小时,随后当局又以“言论反动,毁谤党国”为由禁止邮递《生活》杂志。
1933年夏,人权保障同盟的具体主持人杨杏佛遭暗杀,大家得知特务也把邹韬奋列入黑名单,便力劝他出国避难。
此后,邹韬奋环球旅行两年,着重考察了西欧诸国和美、苏。
他看到了经济危机下的西方有巨大贫富悬殊,也看到苏联的建设成就和青年的自由解放风气(那时还未进行“大清洗”)。
他后来说,以前对美国是有好感的,但是看到白人与黑人对立等社会矛盾及剥削者的贪婪,深感其腐朽没落。
他参加过美国共产党地下支部的会议,并向旅美中共党员提出了入党申请。
1935年邹韬奋回国后,不顾威胁利诱继续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翌年,他参加了组织救国会,将所办的《大众生活》作为救国会的机关报,结果被逮捕关押了八个月,成为轰动全国的“救国会七君子案”。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摘要: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其“以读者利益为中心”的报刊思想至今为人所推崇。
基于此,本文将从“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与时俱进的态度、为大众服务的“孺子牛”精神”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对当代的媒体人有所借鉴。
关键词:邹韬奋报刊思想读者利益中心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其“以读者利益为中心”的报刊思想至今为人所推崇。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一、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常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的基本选择。
作为报人的邹韬奋很重视手中的那支笔,用它担负起了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当他还是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时,就提出办报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
[1]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后不久,即发表《本刊与民众》表示:“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为此,曾拟定周刊的宗旨是“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1928年在《〈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一文中又进一步表示:“求有裨益于社会上一般人”。
可以看出,邹韬奋是抱着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为此,他很注意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各类问题,并随时进行分析研究。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士,邹韬奋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舆论宣传的任务。
9月26日出版的《生活》周刊第6卷第40期上,他一连发表三篇“小言论”和一篇《对全国学生贡献的一点意见》,呼吁全国人民一致抗日。
针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邹韬奋一再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这使《生活》周刊处在了风口浪尖。
邹韬奋被迫出国。
为此,这样两个问题便由此而生:世界的大势怎样?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带着这两个问题,他把英国、法国、美国、苏联、意大利、德国作为考察重点。
两年之后回国,先后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等报刊,继续投入到国内的抗日救亡宣传,并把立场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
论邹韬奋出版救国的卓越贡献
史料研究栏目编辑·刘宇阳论邹韬奋出版救国的卓越贡献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邹韬奋先生积极创办抗战报刊,成立生活书店,以笔为戈,出版救国,为提振民族精神、鼓舞抗战斗志、团结抗日力量、争取民主自由作出了杰出贡献。
笔者以时间为线索,以报刊为核心,梳理和分析邹韬奋先生出版救国的卓越贡献,相信在当下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办《生活》周刊,呼吁抗日救亡1926年10月,三十而立的邹韬奋去职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从此开始了出版家、政论家、新闻记者的生涯。
在邹韬奋及其同事们的精心运作下,《生活》周刊从宗旨不明、无人问津的小刊物逐渐成长为颇受欢迎、销量可观的“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可谓一纸风行。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邹韬奋以“人民大众的立场”,公开表明“与国人共赴国难”,《生活》周刊迅速成为为民族解放呐喊,为抗日救亡呼号的舆论阵地。
对于“九一八事变”,《生活》周刊予以强烈的反映,在1931年9月26日第6卷第40期的《本周要闻》中,邹韬奋痛述道:“本周要闻,是全国一致伤心悲痛的国难,记者忍痛执笔记述,盖不自知是血是泪!”[1]在这一期《生活》周刊中,他还以满腔的义愤和激情接连发表了呼吁抗日救亡、痛斥妥协投降的“小言论”,特别是在《一致的严厉监督》一文中,邹韬奋严厉抨击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主持政务的人除了叫老百姓作盲目的镇静以恭候暴敌来侮辱外,主持军务的人除了高呼无抵抗——无办法的继续不断的无抵抗——以恭候暴敌任意疾趋直入掠杀奇惨外,没有听见什么有效的办法!”[2]此后,邹韬奋连续发表了《国庆与国哀》《历史的教训》《宁死不屈的抗日运动》等战斗檄文,怒斥国民党当局对外妥协投降、对内用兵镇压“极端无耻”。
他呼吁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指出“无论何人,无论何派,到了这个危机存亡的时候,如再图私利,闹私见,而有妨碍一致团结对外的举动,我们全体国民应群起反抗”[3]。
三联生活周刊介绍
解读《三联生活周刊》组别:第五组《三联生活周刊》发展介绍:《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其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
我们在力争以最快速度追踪热点新闻的前提下,更多关注新时代中的新生活观。
邹韬奋先生的创刊目的是:“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以“供应特殊时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粮”。
1995年,时逢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生活》周刊的传统,于1月14日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其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
它的办刊宗旨是“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
除封面故事,独家的社会、财经、文化、网络深度报道外,另设一周时事,一周社会,财经,文化,时评专栏及环球要刊速览、读者来信、新闻人物、生活圆桌、声音等特色栏目。
视角新颖,兼具深度和广度以新闻调查与文化评析相组合的方式,对一周信息作深入追踪,关注新时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新型关系。
以独特的编辑理念,将文字、图片与有关资讯有机组合。
密度和内容的含金量高,尽量在有限空间内安排丰富的阅读内容。
所有报道均求有鲜活的人物故事或事件细节,培养记者各自独特的叙述风格,文字力求生动简洁而饶有兴趣,强调与读者的交流。
周刊简介:“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是办刊宗旨。
三联书店有深厚的文化资源,承诺以“最快、最丰富、最好看”权威梳理一周新闻,从中体现韬奋先生70年前主办《生活周刊》时的立场:“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让“大家在谈笑风生的空气中欣欣然愉快一番”。
栏目丰富,涵盖现代生活方方面面。
《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代发展进程,不断从中寻找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
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中国传播活动溯源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传播。
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还有结绳、图画、雕刻、烽烟、旗鼓等。
烽烟主要用于报警,旗鼓主要用于指挥进退。
1、木铎: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媒介。
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以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与新闻的采集和发布相近。
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就更多样化了。
2、甲骨文:大多是刻在龟甲或牛羊的肩胛骨上,记载的大多是殷商时期的事情,除少量纪事外,大多用于祭祀和占卜。
3、金文:盛行于周,传世的带有金文的铜器铸件,多为周代的产物,如毛公鼎,多用于记录商王诏书或国家常法4、岩刻:主要盛行于周以后,多用于颂德和纪功。
春秋战国时期,传播活动更为频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修筑驰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为社会传播的畅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
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
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
虽然造纸术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工匠不多,产量不高,还不普及,传播载体以竹简、木简和绢帛为主。
三国魏晋时代历时近两百年,时局纷扰,是新闻住处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论十分活跃、旺盛的时代。
驿传网络十分发达。
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1、布告:是《三国志》中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或张贴为主。
2、露布: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常用来配合军事行动。
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因此也称露板。
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一、名词解释1、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3、宋代小报宋代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
“小报”是当时的一种习惯称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
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发行人:进奏官使臣及政府机关内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之家”内容:朝廷动态报道,皇帝诏谕等。
内容特点:1.时效性强2.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未公开的朝廷机密事件,因触论朝庭言禁受到查禁。
3.读者范围广泛,有手写和印刷两种。
4、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
5、《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建了出版机构英华书院以及印刷所,并办起了一份中文月刊作为传教的工具。
这份月刊就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本刊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6、《遐尔贯珍》1853年8月1日在香港创刊,由传教士所办共出版33期于1856年5月停刊。
本刊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政新闻为重点。
7、《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
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
独树一帜的民营报刊——论邹韬奋报刊的政治倾向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树一帜的民营报刊——论邹韬奋报刊的政治倾向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新闻学指导教师:***20030501内容摘要邹韬奋是一位思想纯正、道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一生办过六刊一报,用毕生的心血书写了一部书生爱国的史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邹韬奋能够始终站在大众的立场,能够超越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摆脱资产阶级思想的桎梏,最终成长为一位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邹韬奋走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前列,他所办的报刊也逐渐从众多的民营报刊中脱颖而出,打破了当时大多数民营报刊为了明哲保身而奉行的少谈政治甚至不谈政治的禁忌,坚决拥护代表人民利益、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事业摇旗呐喊。
从纯粹的民营报刊到形同党报的民营报刊,是一个政治思想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邹韬奋民营报刊政治倾向转变AbstractZouTaofenisallintellectualofpurethoughtandnoblemoral.Hehadrunsixperiodicalsandonenewspaperinhiswholelife.Hecomposedapatriotichistorychapterofintellectualwithhislifetimeenergies,andleftthevaluabledeseendmlts.Mostpreciously,ZouTaofencouldstandspiritualwealthfortheofpositioninmassesallthetime,surmounthisownclasslimitation,andgetridtheyokeofbourgeoisideas,thengrowintoanadvancedrevolutionarysoldierofproletariatfinally.ZouTaofenwalkedinthefrontofthemultitudinousintellectuals,thenewspaperandperiodicalsthathehadrungraduallyshowedtheirdifferencesfromnumerousprivatenewspapi:rsandperiodicalstoo.Theybrokethetaboolessdiscussingpoliticsornotdiscussingthepoliticsthatthemostprivatenewspapersandperiodicalsfollowedatthattimeinordertokeepoutofharm,andfirmlysupportedtheCommunistPartyofChinawhichwasonbehalfofpeople’Sinterestsandcompliedwiththetideofhistory.InordertorealizetheParty’Scause,ZouTaofen’snewspaperandperiodicalstriedtheirbesttohelptheparty’Sdevelopment.Changingfromthepureprivatenewspaperandperiodicalstotheprivatenewspaperandperiodicalswithcharacteristicsofthepaflypaper,wasacourseoftransformationofpoliticalideologiesandaprogressivecoursetoo.Keywords:ZouTanfentheprivatenewspaperandperiodicalsPoliticaItrendtranSf01Tnation.2一引言邹韬奋一生办过六刊一报。
邹韬奋的失望与悲愤——《生活日报》社论拾零
会 决 议 案 》 7 1 日发 表 社 论 《 防 会 议 ,月 6 国
与 国 防问 题 》 ,这 三篇 社 论 充 分 表 现 了 邹 韬 奋 对 “ 中 全会 ” “ 二 、 国防 会 议 ” 等很 多 会
议 的 失 望 . 望这 些会 议 没 有 从 行 动 上 解 失
亦 有 这 样 的价 值 和 威 力 。
谋 解 除 国 难 ’ 呼 声 已有 了 四五 年 . 众 的 民
和 政府 领袖 ” 的聚 会 。不 过 是 为 安 插 冗 员 “ 而 已 ” 邹 韬 奋 曾在 13 年7 6 。 9 6 月2 日满 怀 希 望 地 发 表 了一 篇 题 名 为《 望 于 庐 山 会 议 所 者 》 社 论 , 望 能看 到 “ 议 ” 的 希 会 的实 效 , 但 当局 没 让 他 看 到 希 望 。 看 到 的是 “ 局 他 当 召 集 的会 议 已不 可 胜 数 , 与 国 难 不 仅 不 但
一
方 面 , 在 解 除 国难 呢 ?还 是 在 加 深 国 是
难 ?这 是 事 实 问题 , 论 何 人 都 无 法 把 铁 无
一
般 的事 实 一 概 抹 杀 而 ‘ 凭 主观 见解 ’ 专 对 政 界 大 小 会 议 的 失 望和 痛 恨 。13 96
下 判 断 的 ”
故 ; 天 嚷 着 御 侮 , 不 抵 抗如 故 。 家 开 天 而 人
XI I E. . 4 - ̄ N'"
删
0
2 1 ・( 0 0 9 上半 月 )
邹韬奋 的失 望与悲愤
《 活 日报 》 论 拾 零 生 社
口 刘 宝珍
从 13 年 6 9 6 月7日到 7 1 ,邹 韬 奋 月3 日
个 报 人 , 是 时刻 站在 抗 日前 线 的 一 个 勇 更
邹韬奋
邹韬奋一、邹韬奋与《生活》周刊邹韬奋(1895—1944)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原名邹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因其父宦游八闽,所以生长在福州。
邹韬奋出身于一个日渐没落的“官宦之家”,6岁时由家中延聘西席教师教读经书,在国学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他15岁时进入福州省立小学堂就读,所授功课仍为经书六艺。
邹父一直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个工程师,于是1912年将他送至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先读下院(小学),1913年升入中院(中学),1917年升入上院(大学)机电科。
在上院机电科读了一年半后,邹韬奋感到自己对理工科课程实在提不起兴趣,但国文、历史等文科课程却十分符合自己的性情。
在校时,他曾废寝忘食地阅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常常点着蜡烛看到夜里两三点。
他后来回忆说:《新民丛报》上梁启超的文章“激昂慷慨,淋漓痛快,对于当前政治的深刻评判,对于当前实际问题的敏锐的建议,在他那枝带着情感的笔端奔腾澎湃着,往往令人非终卷不能释卷”。
(转《中国新闻通史》p426)同时,他还很着迷黄远生的“北京特别通讯”和章士钊登在《甲寅杂志》上的文章,尤其是对黄远生的文笔和探访新闻的能力佩服不已,每篇必读。
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名新闻记者的理想此时便在邹韬奋心中埋下了种子,他立志将来也要尽己之所能,为国家社会努力。
1919年,经过再三考虑,邹韬奋在大学第三学年转学至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西洋文学,副修教育学。
因家境贫寒,他还半工半读,通过投稿、担任补习教师、为图书馆工作等方式维持自己和弟弟读书期间的费用。
1921年7月,邹韬奋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因求职困难,先后在上海厚生纱厂、上海纱布公司担任英文秘书,在《申报》馆处理英文信件,还兼任中学英语老师。
虽然在这些地方的工作都为时不长,但此番经历让邹韬奋基本熟悉了报纸的运作流程,并开始思考外文怎样翻译才能更好地被中国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所接受。
1922年,经黄炎培介绍,邹韬奋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并兼任该社英文秘书及“中华职业学校”英文教员。
邹韬奋
第二,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 韬奋一心把报刊办成读者的“好朋友”,时时处处服务读者。 • 首先,在报刊内容上,尽力供给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最新“精神食
粮”。他总结提出办好大众刊物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用敏锐的眼光 和深切的注意,诚挚的同情,研究当前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 的‘精神食粮’。” • 其次,尽心竭智地处理好读者来信。他创设“读者信箱”专栏,办成 发表读者心声的园地,沟通编者、作者与读者之间心灵的桥梁。他说: “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 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成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 甜酸苦辣打成一片。” 《生活》建立了一套读者卡片,写上读者姓 名、地址和通信来往记录,经常保持和读者的联系,韬奋的一片热忱 换来了读者的无限信任。对待读者来信的工作,反映了韬奋惊人的实 际精神和细针密线的办事作风,更表现了他对“好朋友” 的一颗滚 热的心。 • 此外,在报刊的经营管理方面,他同样着眼于服务,“注重为大多数 民众谋福利,不以赢利为最后目的”。例如广告是《生活》的主要经 济来源,但是他严格限制广告的刊登,认为“报纸上面登载广告,不 应该专为了报纸的营业收人,而应该同时顾到多数读者的利益”,凡 是骗人害人的广告,他一概拒绝刊登。他说:“本报对于所登载的广 告,也和言论新闻一样,是要向读者负责的。”“服务精神”成为 《生活》事业起家和成功的传统精神之一。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 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 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 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 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 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 工作的优秀传统。这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
• 韬奋主持《生活》周刊,“以读者的利益为中 心,以社会的改造为鸽的”,使办刊方针逐渐 由初期传播职业教育消息转向报道时事政治和 社会新闻;由谈一般社会问题,进而关注政治 改革问题,《生活》办成了“以大多数民众为 立场”的“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面对国民 党政府的利诱和迫害他始终坚持这一正确方向, “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绝不为不义屈”。报刊 一个被禁,再办一个,虽身受三次政治流亡, 一次人狱,他从不灰心气馁,反而愈战愈勇, 愈出愈精,直至战斗到最后一息。这样高尚的 办报方向和人格报格,是韬奋报刊活动赢得广 大读者和社会信任的根本因素。
中国新闻史真题
1 对中国革命做出过贡献的主要美国记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
19983 我国最早出版的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先生撰写的______。
1.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是__、__、__、__。
19992.《大公报》的“三架马车”是指__、__、__。
3.《时务报》的主笔是__,经理是__。
4.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由美国人__在上海创办的。
5.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著名的记者是__。
1.五四时期我国报纸有“四大副刊”,它们分别是_、__、__、__ 20003.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是__,第一份日报是__。
4 《时务报》的主笔是_______,经理是______。
20035 1918年10月14日_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
6 新华社的前身是_______。
7 《晋察冀日报》的总编是_______。
8 《申报》的副刊是_______。
1 戈公振的 _________被公认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20042 反“空客里”运动首先是由________发起的。
3 “竖三民”指的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著名报刊活动家于右任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民国初期著名的记者有____,_____. 20054 、《申报》的副刊是____,《新闻报》的副刊是____。
5 、《万国公报》的前身是____。
2、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____________。
20063、邹韬奋创办的主要报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中国古代非法的民间报纸是____________。
1.《时务报》的主笔是__,《循环日报》的主笔是__。
20072.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时__。
3. 中国古代的合法民间报纸是__。
4. 《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__。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一、生平简介邹韬奋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新闻出版者。
1919年由南洋大学转入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并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主编职业教育丛书,同时兼任中华职业学校和海澜英文专门学校的英文教员。
1926年2月接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机关刊物《生活》周刊的编务。
从1927年起主持生活周刊社,开始致力于新闻出版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积极为抗日募捐。
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
该店相继在全国许多城市设立分店,大量编印发行各抗日救亡书籍和马列主义书籍。
次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
杨杏佛遇刺后被迫流亡国外。
1935年8月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
1936年11月22日深夜与沈钧儒等在上海被捕,是“七君子”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
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
1941年各地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辞去参政员职,出走香港,复刊《大众生活》,抨击国民党的内外政策。
5月协助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2年1月离开香港到广东东江抗日根据地。
10月经上海到苏北解放区。
1943年因患脑癌秘密回上海治病。
次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
二、报刊活动之《生活》周刊《生活》周刊创办于1925年10月11日,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主编。
邹韬奋接编的首期就开辟了《信箱》专栏,随后不断充实内容,革新版面,后又开辟《小言论》专栏,1928年发行量达40000份。
邹韬奋提出“要不顾一切的保持爱护本刊公正独立为社会努力的精神”,逐步把《生活》办成了有影响的新闻周刊。
邹韬奋开始主编《生活》周刊的时候,由于面对的广大读者最关心的是求学、就业、社交、恋爱、婚姻等问题,所以,《生活》周刊此时刊登的这一类文章比较多。
邹韬奋及其新闻思
首先,邹韬奋的小言论擅长以生活中所见所闻、 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作由头引发议论。通过由头 作为媒介,由生活之事引出议论,有助于克服说理的 生硬感,符合人们习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的认识规律和阅读心理。又使深刻性和生动性融合在 一起,具有极强的阅读性,且说理深入人心、耐人寻 味。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5:29:3 505:29: 3505:2 9Thursday, June 25,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6.25 20.6.25 05:29:3 505:29: 35June 25, 202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6月25 日星期 四上午5 时29分 35秒05 :29:352 0.6.25
具体方法:
1.增辟“读者信箱”,“最快乐”处理读者来信,为读者分 忧解惑、答疑释难。
2.以真诚负责的态度改进完善刊物的内容、风格和经营。 在内容上他要求报刊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农人、工 役和女仆等人的苦生活;在文风上,力求大众化,要尽 可能用口语来写新闻,力争使初识字半通文的大众都能 看懂所创办的报刊;在文字方面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 文字,力争让民众看懂和理解文章;在报刊经营上强调 办报刊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诚信对待读者,把人民群 众利益放在首位,指出广告也要和言论新闻一样,凡是 提倡迷信、伤风败俗、坑人害人的广告一概不登。这和 今天少数媒体为谋取一己私利而刊登虚假甚至违法广告 以致欺骗坑害读者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
(三)、主张办报要有个性,最重要的是要有创 新精神
1、在内容上:重视刊物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吸引读 者的阅读,但在给读者提供读报快乐的前提下,也要更 利于读者的进步,促进社会的改进,做到“趣味”与 “价值”的严格统一。
论邹韬奋新闻报刊活动的大众性
V o.l 24 N o . 2 Jun. 2007
论邹韬奋新闻报刊活动的大众性
田 锋 , 殷艳芳
1 2
பைடு நூலகம்
( 1. 邯郸日报社 , 河北 邯郸 056000; 2.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 河北 邯郸 056000)
[ 摘 要 ] 邹韬奋一生创办过的报刊都曾在大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他在一生的新闻出版 历程中, 始终是和人民站在一起的 , 以大众的立场作为所办报刊的立场 , 他把以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为中心确定为办报刊的宗旨 , 在报刊的内容和版面、 栏目设置上始终以大众为根本出 发点 , 重视读者的需要, 发扬服务的精神 。在经营方面, 邹韬奋仍然以大众为本, 维护读者的利 益, 同时还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 为民主进步, 为民众赢得抗战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种 新闻宣传的大众性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现今我国传媒的发展来说也有深远的意义 。 [ 关键词 ] 邹韬奋; 报刊 ; 大众性 [ 中图分类号 ] G21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673- 9477( 2007) 02- 0064- 03 邹韬奋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家, 他一 生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办报刊、 开书店、 写书译 书等, 共 主编过六种期刊和一种报纸。作为一个对社会具有责 任感, 对民众富有同情心的人, 他用全副精力致力于办 报实践。邹韬奋办报思想的核心是报刊必须以读者的 利益为中 心, 为 人民大众 服务。正 如毛泽 东所指 出: 热爱人民, 真诚地为人民服务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 这就是他为之所以感动人 的地方。 这种精神 , 体现在他的报刊工作实践中 , 也 贯穿于他的有关论著。他和他主编的报刊能够赢得广 大读者的信任, 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所谓大众性 , 指 的是新闻传媒机构在筛选、 加工、 认定新闻等内容时, 始终要坚持这样一条判断标准, 即 公众是否需要知悉和是否需要公众知悉, 简单说就是 时刻以大众的视角和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 纵观邹韬奋先生一生的新闻出版活动 , 我们不难 看出, 他先后主编的各种报刊以及他的种种新闻出版 活动都无不体现着大众性的特点。 一、 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为中心确定办报 宗旨 邹韬奋接编 !生活 ∀周刊后, 开始调整刊物的宗旨, 并找准读者的定位。他确定 !生活 ∀的宗旨为: 暗示人 生修养 , 唤起服务精神 , 力谋社会改造。 以社会的一般 民众为读者对象 , 力求使 !生活 ∀ 成为社会上人人的一 个好朋友 。 !生活 ∀服务的民众 , 主要是市民阶层, 尤 其是受压迫的穷苦群众。邹韬奋曾态度鲜明的说: 农 人的苦生活 , 工人的苦生活 , 学徒的苦生活 , 及至工役 的苦生活, 女仆的苦生活 # # # 都是本刊已载过的材料, 也是本刊替民众里 面最苦的部 分对于社 会的呼 唤。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 邹韬奋的世界观也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 他的以大众利益为中心的思想就更加 明确了 , 他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地把为民众服务与争 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结合起来。这就使得 !生活 ∀逐渐由 初期传播职业教育消息的狭窄范围转而面向广阔的社 会 ; 由局限于谈一般社会问题进而关注政治问题 , 成为 以大多数民众为立场的、 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生活 ∀被查封后, 邹韬奋在 1935 年创办了 !大众 生活 ∀周刊, 从刊物的名字上也可看出 , !大众生活 ∀是 !生活 ∀的延续, 又是 !生活 ∀的发展。 !大众生活 ∀的创 办, 不仅仅旨在真正做大众的耳目喉舌, 更要成为 教 育大众, 组织大众和推动大众前进 的舆论工具。它的 创办就是为了引导大众认清并扫除阻碍 , 寻求 生活的 出路。 创办一种真正代表大众利益的日报是邹韬奋多年 的理想。 1936 年 7 月 31 日在 !生活日报的创办经过和 发展计划 ∀中 , 他说: 我平生并无任何野心 , 我不想做 资本家, 不想做大官, 更不想做报界大王。我只有一个 理想 , 就是要创办一种为大众所爱读 , 为大众做喉舌的 刊物 , # # # 要创办一种真正代表大众利益的日报。 并 且在撰写的 !发刊词 ∀中宣称 : 本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 促进民族解放, 积极的推广大众文化 并提出 以全国 民众的利益为一切记述评判和建议的中心标准。 在以后的新闻出版事业中, 邹韬奋始终把 报刊作 为人民大众的耳目喉舌, 不管是在哪里。在国 民党的 监狱中, 他说 : 我在二十年前想做个新闻记者 , 在今日 还要做这个 新闻记 者 # # # 不 过意识 比二十 年前明 确 些, 要在 ∃新闻记者 % 这个词上面, 加上 ∃永远利于大众 立场的 % 一个形容词。 二、 在报刊的版面分配、 栏目设置及内容上始终坚 持以读者 、 大众为根本出发点 邹韬奋在接编 !生活 ∀周刊后, 变换和充实刊物的 内容 , 选取有趣味、 有价值的材料, 努力供给读 者需要 的精神食粮, 这是他办刊物大众化的具体体现 , 刊物内 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密切结合读者的 思想和 生活 , 讨论读者最关心、 最希望知道的问题 , 并 且随着 形势的发展 而不断变 化。他认 为空论是 最没有趣 味 的, 雅俗共赏 的是最有趣味的事实, 他主张寓修养于 娱乐之中 , 不 赞成那 种 板起 面孔 , 大发 其 老生 常 谈 的 训话 式文章。有价值就是要读者在看后能在 进德修业 上多少得到些益处, 因此他不赞成那种瞎 三话四、 言不及意的文字。在接编后的头一两年中, 发 表的译著文字以谈人生修养 , 倡导民主, 反对封建为重 要内容, 九 & 一八 事变以后, 就完全以民众为基础 , 成为抗日救亡的号角。随时期不同内容有别但密切联 系读者思想和社会实际的特点却始终如一。二是介绍 一般国内读者闻所未闻或知之甚少而又喜闻乐见的东 西, 诸如世界伟人成功的道路和事迹 , 东西各国的社会 政治经济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 介绍这些东西 , 邹韬奋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一、生平简介邹韬奋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新闻出版者。
1919年由南洋大学转入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并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主编职业教育丛书,同时兼任中华职业学校和海澜英文专门学校的英文教员。
1926年2月接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机关刊物《生活》周刊的编务。
从1927年起主持生活周刊社,开始致力于新闻出版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积极为抗日募捐。
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
该店相继在全国许多城市设立分店,大量编印发行各抗日救亡书籍和马列主义书籍。
次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
杨杏佛遇刺后被迫流亡国外。
1935年8月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
1936年11月22日深夜与沈钧儒等在上海被捕,是“七君子”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
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
1941年各地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辞去参政员职,出走香港,复刊《大众生活》,抨击国民党的内外政策。
5月协助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2年1月离开香港到广东东江抗日根据地。
10月经上海到苏北解放区。
1943年因患脑癌秘密回上海治病。
次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
二、报刊活动之《生活》周刊《生活》周刊创办于1925年10月11日,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主编。
邹韬奋接编的首期就开辟了《信箱》专栏,随后不断充实内容,革新版面,后又开辟《小言论》专栏,1928年发行量达40000份。
邹韬奋提出“要不顾一切的保持爱护本刊公正独立为社会努力的精神”,逐步把《生活》办成了有影响的新闻周刊。
邹韬奋开始主编《生活》周刊的时候,由于面对的广大读者最关心的是求学、就业、社交、恋爱、婚姻等问题,所以,《生活》周刊此时刊登的这一类文章比较多。
“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妥协投降政策,许多人意识到民族解放和个人出路的密切关系,把眼光从个人的小圈子转向了民族解放的大事业。
因此,《生活》周刊就顺应时代的要求,最后完全变成了一个紧密结合形势的新闻评述的周报,用绝大多数的篇幅,来反映这些情况,讨论这些问题。
《生活》周刊的内容抓住了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受到读者的欢迎。
邹韬奋在写作和编辑工作中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把自己的言论和人民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他在《生活》周刊上发表的文章都能随时注意广大读者所关心、所急切要求解答的问题,反映出当时苦难重重的中国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对于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比较有意义的大小问题,不论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生活修养问题,他都随时收集起来,根据事实进行研究,加以认真地分析,判定问题的性质,指明发展的前途,用简短有力、浅显生动的文字进行讨论,并且能从一定的原则水平上及时地给予明确的回答。
正是邹韬奋的大力倡导,《生活》周刊上的文章呈现出生动活泼、“明显畅快”的文风,使读者便于阅读,受到读者的喜爱,读者经过日积月累的阅读,逐渐地提高了觉悟,提高了正确地处理事务的能力。
《生活》周刊上的言论是随着社会形势、读者需要以及邹韬奋思想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迅速上升为全国各阶级各集团关注的焦点。
1931年9月26日出版的《生活》周刊上有强烈的反应,发表了一系列宣传抗日、引导舆论的文章。
针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生活》周刊上接连发表了《宁死不屈的保护国权》、《宁死不屈的抗日运动》、《宁死不屈的准备应战》等一篇篇战斗檄文,怒斥“这种‘不抵抗主义’就是‘极端无耻主义’”。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生活》周刊出版《紧急临时增刊》、号外、画刊,及时报道评论战况。
从这一阶段起,《生活》周刊开始用大量的篇幅讨论抗日救亡问题,抨击国民党当局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谬论,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罪行,歌颂我国军民反抗外敌侵略的英勇事迹,起到了震撼人心、唤起民众的巨大作用。
同时,经济自立也是《生活》周刊的特点,没有任何背景。
《生活》“从极小的规模做起,本身事业的扩充,全视本身收入为标准,经济自立,不必求人”。
从1926年到1933年的7年间,《生活》在邹韬奋手里创造了一个奇迹,发行15.5万份,这是中国期刊史上的一个高峰,是一个让后世人们只能仰望的“神话”。
在国民党独裁的刺刀和严密的新闻检查制度下,《生活》站着走完了全程,它"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绝不为不义屈"。
由于邹韬奋的主持编辑,《生活》周刊在我国期刊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生活》周刊时所体现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以及他那丰富的编辑思想、出版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仍有诸多启发。
三、其他报刊《新生》周刊是《生活》的后身,旨在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的。
从1934年2月创刊,到1935年6月停刊,《新生》的"火炬"只举了1年多,发行量最高时超过了10万份。
日本以艾寒松的《闲话皇帝》一文为借口,向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查封《新生》,杜重远锒铛入狱,被判刑1年2个月,酿成轰动全国的"新生事件"。
1935年8月底,流亡异国两年的邹韬奋冒险回国。
11月16日,他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热情地报道了"一二·九"运动,发行量很快达到20万份,再创我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1936年2月29日,《大众生活》被封,又一个"火炬"被熄灭,前后只存在了两个半月。
1936年6月7日,《生活日报》在香港面世,日销2万份,总共只出了55期,他在上面发表了55篇社论。
不到2个月《生活日报》就停刊了,他把《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移到上海出版,也只出了14期。
1936年11月22日,邹韬奋与沈钧儒等七位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同时在上海被捕,直到"七七"事变后他们才获得自由。
1937年8月19日,他一离开监狱就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再次举起他的"火炬"上路,全身心地投入民族抗战的洪流中。
后来,《抗战》三日刊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在汉口出版《全民抗战》三日刊,由他主编,迁到重庆后改出五日刊,后改为周刊,一直出到第157期停刊,发行量曾达到30万份,再创刊物发行新纪录。
从《生活》周刊到《全民抗战》,还有曾遍布全国的生活书店,邹韬奋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九一八"以后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强敌压境、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民族感情的知识分子,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故土的中国人。
邹韬奋办刊十几年,即使在流亡途中,他也没有放下过他的笔。
他的言论最大的特点是真诚亲切,没有一点八股味,他是用自己全部人格来写言论的,他的文字影响了几乎一代人,他主持的生活书店及其出版物影响遍及全国乃至海外华侨。
四、韬奋精神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这是对“韬奋精神”的精辟诠释。
邹韬奋所办报刊体现了这种精神。
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二十多年,始终坚持正义的方向,代表民众的利益。
他接手《生活》周刊后,确定该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从此,《生活》周刊就敢于同邪恶、黑暗势力作斗争,对于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成为主持正义的舆论阵地,很快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欢迎。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难当头,民族危机严重,《生活》周刊又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成为以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内容的舆论阵地。
此后,韬奋又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和《生活日报》。
《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词中提出:“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学生的爱国运动,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
《生活日报》发刊词也提出:“本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力求“从民众的立场,反映全国民众在现阶段内最迫切的要求”。
除通过舆论积极宣传抗战救亡思想外,邹韬奋还是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前列。
由此可见,韬奋先生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出版家,更是一个赤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民主斗士。
因此,他的影响不仅在于出版界、知识界,而是遍及整个社会。
邹韬奋说过:“为读者服务,是生活书店最宝贵的几种传统精神之一,是生活书店所以在十六七年中能由很小规模的周刊社,突飞猛进,蓬蓬勃勃,发展到分店布满全国各重要地点达五十余处,全体同事达四五百人之多,最主要的基本原因之一,简单称为服务精神!”他自己以身作则,践行这一精神。
例如,在办刊物的过程中,他总是每天抽出时间来阅读、答复读者的每一封来信,为读者答疑解难。
也正因此,读者把他视为最可靠的朋友。
邹韬奋是一个多面手,能写能编,还熟悉校对和排版业务,精于经营管理。
生活书店在管理上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集体领导,个人负责。
他办《生活》周刊时,除了及时倾听读者的需求外,尤其注重作者队伍的建设,《生活》周刊赚钱,就提高稿酬,其稿费支出在当时全国刊物中是最多的,以此吸引名家好稿。
同时,兼顾事业性和商业性,注重开源节流,把拉广告作为经营的主要工作,从而保证刊物的持续发展。
邹韬奋重视用人,认为这是主持事业最重要的工作。
他在用人政策方面奉行人材主义,挑选人材宁严毋滥,注重真才实学而不必问资格学历;以实际才能为标准,绝对不讲情面。
在《征求一位同志》中,他提出选人的条件主要是能严格的大公无私,要有敏锐的观察与卓越的识见。
选好之后,更注重使用与培养,强调员工的职业修养和不断学习,同时要努力爱护干部,努力顾到同人的进步与生活的问题。
生活书店有许多得力的干部,都是由考取书店练习生升起来的。
生活书店以共同的事业目标吸聚了一群人材,所以得到了相当的成功。
邹韬奋先生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与反动派作顽强的斗争,向人民传播先进文化,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他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他办报刊时的坚定立场,他所坚持的报刊要有自己的个性,他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持不懈,都表现出一个新闻工作者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崇高的敬业、爱业精神,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满腔热诚,这是邹韬奋身体力行为我们留下的榜样,也值得每一个当代的传媒人去学习。
这就是邹韬奋精神,对当代传媒人仍有极为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