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合集下载

梁启超、 邵飘萍、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 邵飘萍、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办报活动中:(一)认为报刊具有强烈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

他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认为“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关之谓也”。

(二)对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梁启超认为报刊的主要功能在于“去塞求通”。

他认为报纸的作用就是要上下相通,内外相通。

(三)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

他认为报管的政论文章应该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形成风气,才能使报刊成为政治活动的先导。

(四)对报刊在教育读者、开启民智、提供知识、培养人才等方面也有深刻地认识。

梁启超认为读的报纸越多,人越聪明,报馆越多,国家越强大。

(五)他在办报的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时务文体”,其特点对以后的新闻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形式自由,文字浅显易懂,平易畅达,雅俗共赏,可用俗语。

在平易之余,热情奔放,富于煽动”当然梁启超的这些新闻思想,也体现了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愿望,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范畴。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1. 独立的办报方针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社会公益。

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

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邵飘萍确立了独立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

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2. 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记者应该具有品性。

邵飘萍说:“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品性”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全部要求。

记者的独立精神。

记者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记者的责任。

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3. 致力于新闻改革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迅速的再现。

韬奋精神的内涵及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对其借鉴

韬奋精神的内涵及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对其借鉴

韬奋精神不 仅包含其新 闻思想 ,还包 含了其报 刊为人 民服 展 带来 了一些负面 的影 响,新 闻工作者 中出现 了一 些和这一精
务 的精 神实质 ,这些在 当今新 闻事业发展 的过程 中起到 了关键 神 相违背的恶 习, 因此说 , 在今 后的发展 中更需 要深入的借鉴韬 性的作用 , 下面本文就对其借鉴问题进行分析 。 奋精 神中为人 民服务 的思想 ,真正将我 国的新 闻事 业作为人 民 的喉舌 , 真正 的做 到为人 民服务 , 这也是我 国新 闻事业今后发展
能 够收到受众 的喜爱 , 新 闻事业才能 够健康 的发展。 因此说 , 从 学 院学报 , 2 0 0 6 年第 6 期 受众 的立场 出发 的新 闻工作理念是对韬奋精神 的一大借鉴。 [ 2 】 温汉 华刍 B 韬奋的新 闻思 想及其对当代 中国新 闻事业 的启 其次 ,韬奋精神 中办报要有 自身特色 这一 内涵也 为 当前新 迪企业科技 与发展 , 2 0 0 9年第 2 2期 闻事业 的发展提供借 鉴 。而韬奋精 神 中讲求 办报要有 自己的特 [ 3 】张亚华. 试论邹韬奋新 闻思想的 内涵及现实意义新 闻传 色, 且文风要 明显 畅快 , 这 就为新 闻事业 的发展提 供借 鉴 , 即为
知识性 、 思想 性 以及趣 味性 融为一体 , 满 足 了受众 的多重 需求 ,
作用。韬奋精神, 就是热爱人民, 真诚的为人民服务, 鞠躬尽碎死 这足 以证 明了新 时期 , 报刊媒体等新 闻事业要想获得 良性发展 ,

定要具备自己的特色 , 这是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对韬奋精神
问题进行重点 的分 析论 述。
了在竞争中取胜 , 一定要独树一帜 , 自 成 一家 。如在邹 韬奋 时期 , 在其办 报思想指 导下创 办的《 生活》 周刊 , 则 是从受众 的光养 晦” 和“ 奋 斗” , 是 我 国著名 的新 闻记 者 刊工作 经验 , 提出 了很多卓有见 地的办报 主张 , 形成 了较为完 整 的报刊思想, 他的报刊思想和实践经验有着鲜明的特色, 被称之 为韬奋 精神 。这一精 神不仅在当时 的环境 中对新 闻事业 的发 展 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对新时代新闻事业的进步也有很大的借鉴 而后 已 , 邹韬奋 自身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 下 面本文 就对 这

邹韬奋的新闻活动与办报思想

邹韬奋的新闻活动与办报思想
1936年11月22日,在“七君子事件”中,邹韬奋被捕狱。
(2)邹韬奋的办报思想。
第一,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现实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这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相。他一向主张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要由大众来办,在实践中,他注重对正确思想的宣传,积极组织捐资,支持前线,痛批反动派的罪恶。他十分注重读者信箱。积极为读者服务。
言论上的独立精神,工作上的敬业精神,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
(3)总评: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的经验,办《生活日报》的主张,以及他的工作精神与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他所提出的卓有见地的出版编辑观点,不仅在当时对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朝正确方向前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新闻事业的理论建设及具体实践,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
报刊要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邹韬奋接编《生活》周刊之初,就提出要“以文会友”,作者读者“精神可以连合为一”,刊物要成为读者“极好的朋友”。
第三,
要有创造精神,形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
邹韬奋办报刊很强调要办出个性或特色,这种个性或特色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
第四,
文风要“明显畅快”
主张用“一团和气”和读者“促膝谈心”,提出文字要“明显畅快”。
第五,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处理好“事业性”与“同业性”的关系;实行“集体的管理”与“民主的纪律”;“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主和“为公择人”。
第六,新闻工作者应“视事业如生命”,有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1)邹韬奋的新闻活动。

浅析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溯源及现代意义

浅析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溯源及现代意义

221百家论坛浅析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溯源及现代意义陈熠搏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摘要:邹韬奋是我国优秀的爱国主义战士和新闻学者,笔者对邹韬奋新闻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追溯,并探讨其新闻思想对现代新闻业的意义,期望能为当下新闻业中媒介伦理失范等行为起到警示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邹韬奋;新闻思想;理论溯源一、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溯源(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熏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精神影响。

儒家思想以仁、义、理、智、信为核心,尤其强调知识分子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和忠君爱国的概念。

邹韬奋生于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受其父影响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也培养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邹韬奋作为近代报人的一员,他的办报思想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上强调报人对国家和大众的责任,并在之后的实践中身体力行。

(二)资产阶级学说的影响在邹韬奋办报早期,资产阶级学说对他的影响最大,同样对邹韬奋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有孙中山和他三民主义思想,少年时邹韬奋曾为了亲眼目睹孙中山的英姿在人群中等待数个小时。

孙中山说社会的进步发展靠的是社会各阶层的融合,协调,而不是各阶层之间的争斗。

只有人和人之间的利益能够平衡,大多数群体都能获益的情况下,社会才会有起色。

这种思想启发了邹韬奋,在他的报刊思想中体现为办报要为多数人谋福利。

除了孙中山、梁启超梁启超等人,邹韬奋还深受胡适和杜威的影响。

杜威推崇使用主义,提倡个人思想的解放,重视教育,强调平民教育的重要性。

(三)对共产主义思想的认同和选择在胡愈之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邹韬奋把政治选择放在了共产党方面能,这种情况在30年代以爱国救亡为主旋律的激荡风云中并不少见,这些有识之士一开始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国民党当局的决策使他们失望,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客观事实最终作出了自己的政治选择。

同时,这些人对社会进步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社会上受他们影响的人也都随之倾向于他们的政治选择,邹韬奋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代表。

关注社会 服务人民——邹韬奋编辑思想漫谈

关注社会  服务人民——邹韬奋编辑思想漫谈

闻 出版 界 建 树 甚 多 , 有 盛誉 , 别 在 享 特 编 辑 思 想 方 面 有 精 辟 的见 地 ,给 后 人 留下 了宝 贵 的精 神 财 富 。

党关 于 建 立 抗 日民族 统 一 战 线 精 神 的 指 引 下 ,在 民 众 抗 日浪 潮 的
推动下 , 斗志更旺 , 即创 办《 他 立 大众生 活》 为大 目标服 务” 想 。“ 思
有 的还 亲 自动 手 , 精 品意 识 , 现 在办 报 刊的 过 程 其 表
这 是 我 们 的 “ 业 性 ” 相 当 于 经 济 效 商 ( 益 ) 他 认 为 “ 性 ” 以 并 存 应 当 兼 。 两 可
“ 们 要 借 本 刊 对 民 族 解 放 前 途 , 大 众 解 放 前 途 , 一 部 分 的 贡 我 对 尽 献 , 句 话 说 , 们 不 是 为 办 本 刊 而 办 本 刊 , 不 过 把 本 刊 作 为 努 换 我 只
力于 我 们 大 目标 的一 种 工 具 。… … 再 说 得 明 确 些 , 们 是 在 民族 解 我 放 、 众解 放 的 大 目标 之 下 , 力 于 ‘ 部 分 ’ ‘ 种 ’ 工作 。” 大 努 一 和 一 的 这 邹 韬 奋 是 我 国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个 信 息 产 业 的 角 度 来 看 ,整 个 社 会 的信 息 化 和 传 媒
益 突 出 。目前 , 报 业 集 团 基 本 都 建 有 自 己 的 互 联 各
网 站 ,但 是 真 正 能 够 将 报 业 资 源 与 网络 资 源 整 合 成 功 的 还 不 多 。 深 圳 特 区 报 业 集 团 为 此 提 出 了 实
和 广 告 客 户
业 发 展 的 新 趋 势 要 求 报 业 集 团 必 须 尽 快 度 过 “ 合 磨

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感悟邹韬奋的报刊思想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政论家,杰出的新闻记者。

他一生主办过6刊一报,撰写了几百万字的文章,出版了几十本译著。

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周刊以及《生活日报》等曾经风行海内外,对中华民族的解放、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传播思想即人民报刊思想,并由此阐发出了重视受众的理念。

即使在今天,这些传播思想对当代传媒人仍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尽管邹韬奋本人经历了从爱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的转变,但是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为目的,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

他所办的是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他的人民报刊思想始终指导着他的报刊活动实践。

早在他主编《生活》周刊时,他就指出:“我们办这个周刊不是替任何个人培植努力,不是替任何机关培植势力,是要借此机会尽我们的心力为社会服务,求有裨益于社会上的一般人。

” “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认为办报应“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他创办的报刊,“不以赢利为目的”,“全靠自己的正当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力求自己的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对邹韬奋的思想是一个极大的震动,成为其思想发生质的飞跃的一个转折点。

事变爆发后,《生活》周刊立即作出强烈反应。

由于他的反应从而触动了当时恶势力,被迫流亡,在随后被迫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是邹韬奋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他带着两大问题进行研究,即“世界的大势怎样?”以及“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认真考察了所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新闻事业的情况,搜集到大量材料,他不但将材料及时写入通讯,而且在通讯中对这些材料尽力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他一直坚持:我个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共同努力救此垂危的民族,是每个分子所应负起的责任。

他坚持决不消极,决不抛弃责任,虽千磨万折,历尽艰辛,还是要尽我的尽力,和全国大众,向着抗敌救亡的大目标,继续迈进。

邹韬奋的报刊编辑人才思想

邹韬奋的报刊编辑人才思想

种 是 营业 人才 。所 以新 闻记 者属 于第一 种 。第一 种里 又有 内 勤外 勤之 分 , 内勤 是在 馆 内编辑 新 闻 , 勤 是在 外 探访 新 闻。 外 此 外 还有 一 部分 人 是 主持 各报 言 论 的 ,也 可 以说 是专 家 , 要 根 据 各人 自己所 喜欢 研 究 的部 门做研 究 工 夫 的 ,例如 政 治 、 经 济 、 交 、 育 、 政等 等 。” 刍 韬 奋 对 报 刊编 辑 人才 的探 外 教 财 ① 讨. 主要 从 报 刊编 辑人 才 的业 务 素 质及 业 务 素质 培 养 的途 径
有 专 门 的论 述 , 他认 为这 类 人 还 应 该 具 有 特殊 的能 力 , 借 他 用 当 时著 名报 人周 孝庵 ⑦ 的话 将访 员 应该 具 备 的特 殊 能力 归
纳 为 以 下几 种 : 一 须 下笔 迅 速 而 清 楚 , 项 能力 并 不 是 人 第 这 人 都具 有 。 须 有 相 当 的训 练 ; 二 须 能 在 嘈 杂之 场 所 而 不 必 第 乱 文思 , 须 有 相 当 的抗 干 扰 能 力 ; 三 是须 善 于记 述 问答 必 第
事 业 的人 分 为两 类 。 即编 辑 人 才和 营 业人 才 。他 说 :新 闻业 “
里 实 际 上 需 要 的 人 才 大 概 不 外 乎 两 种 :一 种 是 编 辑 人 才 , 一
质 , 说 : 做 主笔 的主 持论 坛 , 但 须 有 学 问 , 能文 章 , 他 “ 不 须 并
须 有精 锐远 大 的眼光 和 见解 , 有浩 大 的胸襟 。” 13 须  ̄ 9 0年 , 他 想 找 一 位 帮手 , 要 协 助他 做 好 报 刊 的言 论 工 作 。 主 因此 他 在 《 活 》 刊上 打 出《 求一 位 同志 》 生 周 征 的广 告 , 此 广告 中 , 在 他

韬奋精神——精选推荐

韬奋精神——精选推荐

“韬奋精神”---------从新闻专业主义视角解读什么是“韬奋精神”?出版、读书界中人说,韬奋一生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他提倡和身体力行的主旨是“竭诚为读者服务”,那种报务精神便是韬奋精神。

新闻界人士认为,韬奋的文章从来不畏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话,他批评时弊不怕得罪人,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就是韬奋精神。

政论家认为,韬奋之所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是他在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本妥协时期,他不避个人安危,力主抗日,在抗战以后,他所办的刊物和书店,一直高举着抗日的大旗,他的爱国思想正是韬奋精神。

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这是对“韬奋精神”的精辟诠释。

他从事的事业遭受着无数次的挫折,他依然百折不挠,始终坚守着他的信念,反动派将他办的刊物一个个封闭,他一个个重新建立,又将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全数封国民党迫害而被迫流亡,但他一直到停止呼吸时仍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不息。

纵观韬奋先生的报业生涯,他始终坚持服务大众,坚坚守社会责任,持做人民的耳目喉舌,努力做读者的朋友,这体现了强烈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

关于新闻专业主义: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

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新闻专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产物,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认为新闻传媒是社会公器,必须为公众服务。

核心理念体现为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和新闻必须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关于邹韬奋先生:邹韬奋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浅议邹韬奋先生的新闻选才观——从《征求一位同志》说起

浅议邹韬奋先生的新闻选才观——从《征求一位同志》说起

22 以实际才能为标 准 。 - 绝对不讲情面
“ 虽素 昧平生 , 只要能在投稿上及试用上表示 实际才 能, 无不扫
榻 以待 。熟友 的保荐信以及吹嘘等等 , 一概用 不着 。” 韬 奋对待事 物有宽容之处亦有严厉之处 , 如果说第 1 点体现 的 是韬奋 的宽容的话 。 2 第 点体现 的就是他严厉 之处 。因为韬奋视报 纸 为读者的知心朋 友 , 对办报 人才的选择绝 对不可 马虎 , 否则可 能
会 影响到报纸为人 民服务 的质量 , 是韬奋所不能允许的 。所以对 这
专业素质更 为重要的前提 , 因为如果没有公正无私的优 良品性 , 再强
的能力、 再高的写作技巧、 再深邃 的思想t ,  ̄ g dt  ̄ 只会适得其反。 大公无私这一要求 ,不仅 在 1 7 年前是成为合格新 闻记者 的 99
12 思想深入 .
能兴会淋漓 , 自己和所做的工作融合 为一 。 把
于应聘 者 , 他只看实际才能 , 不看丝 毫个人 情面 , 这也体现了韬奋先 生 对社会负责 、 对报社负责 、 对读 者负责的态度。
23 须兴趣与才 能兼具 .
必 备条件 , 当今社会 , 在 同样应该 如此 。但 现在却很 少见招聘单 位
将 此点列 为招聘 新闻记者时的首要条件 , 至有 的时候连条件之一 甚
艺术传媒 ■
浅 议邹韬奋先 生 的新 闻选 才观
— —
从 《 求一位 同志》 征 说起
李 娜 耿侣 特
广西・ 南宁 500 ) 304
( 西 大学新 闻传 播 学院 广
中图分类号 : 2 G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3 — 7 - 1 1 7 — 8 4 2 0 )5 2 1 0

邹韬奋新闻出版思想的现实意义

邹韬奋新闻出版思想的现实意义
5 5
维普资讯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O 年第 6 总第 3 期) O6 期( 2
闻事业的首要 目的。当然 ,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进社会的宗 旨, 主要是通过传播新 闻, 引导舆论 , 实施舆
论监督来实现的。江泽民同志在 19 年 1 94 月全 国新 闻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 提出了新闻媒体要“ 以正
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 : 邹韬奋 ; 新闻出版思 想; 现实意义 中图分 类号 :2925 G3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 5020)6 05 — 4 1 9 26(060 — 05 0 0
邹韬奋(85 1 4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 , 1 - 9 ) 9 4 他的一生都献给 了中国现代新 闻出版事 业。在长期 的办报实践中, 邹韬奋先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办报经验 , 而且发表了许多有关新闻事业的精 辟见解 , 形成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新 闻出版思想 。今天 , 重温其新闻出版思想 , 可以发现 , 邹韬奋先生 的新 闻出版思想 , 不但具有深远 的历史 内涵 , 还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对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新
维普资讯
第8 第6 卷 期
20 年 1 06 2月
宁 波教育学院 学报
J U N LO IG O IS'  ̄ O D C TO O R A FNN B IR. FE U A I N N r
V 18N . o. o6 D e2 0 e.06
邹 韬 奋 新 闻 出版 思 想 的现 实意 义
翁 彼 张葵 阳2 ,
(. 1宁波教育学院 。 江 宁波 351;. 浙 1 02宁波大学 浙江 宁波 351) 0 1 1 2

要 : 韬奋 在丰富的办报实践 中 邹 形成 的新闻出版思想 , 一是报 刊耍以读者利益为 中心 . 以社会 的改进为 目的. 耍站

邹韬奋

邹韬奋
邹韬奋在办刊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联系群众。他 总是抽出时间,仔细阅读、答复读者的每一封来信,认真 倾听读者呼声,反馈读者信息。由于《生活》周刊文字朴 实、亲切自然、贴近生活,又敢于面对现实、伸张正义, 成为群众倾诉衷肠的热心伙伴,很快,它就赢得了广大读 者的信任和热爱。在邹韬奋主持该刊的7年里,《生活》 周刊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刊物,一跃发展成为“风行海内外, 深入穷乡僻壤的有广大影响的刊物”;发行量最高达到 15.5万份,“创造了当时期刊发行的新纪录” 。
• 5岁时在家读私塾。1910年,入福州工业学校。两年后进上海南洋公学(交 通大学前身)附小,在此上中学并读至大学电机工程科二年级。1919年,他 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1921年,毕业后在工商企业和职业教育社任职。
• 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 辑工作。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充满一腔爱国热情的邹韬奋,按捺不住心中的忿懑和悲痛, 接连在《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痛陈国事,号召全国未 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共同奋斗,共同制 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 。《生活》周刊高举“抗日 救国”的旗帜,成为以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 心内容的舆论阵地。1933年初,邹韬奋加入宋庆龄、蔡 元培等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选为执委,之后, 他便积极投入到争取民众自由权利的民主运动中。
邹韬奋
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 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 光养晦,一面要奋斗 。
简介 生平经历 与《生活》周刊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韬奋新闻奖
简介
邹韬奋(1895.11.5~ 1944.7.24),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 政治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 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祖籍江西 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

以读者利益为中心——评析邹韬奋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的实践与思想

以读者利益为中心——评析邹韬奋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的实践与思想

经 常亲 自给读 者复 信 ,他 常常 工作 至
深 夜 。他 曾 对 友 人 说 , 自 己花 在 回 答 读 者 来 信 上 的 时 间 比 在 社 论 上 的 都 要 多。
间, 邹韬奋 接办主 编《 生活》 周刊 后 , 就
开辟 了 “ 者 信 箱 ” 读 专栏 。 在 后 来 主 办 他 的 另外 5个 刊 物 和 1 报 纸 。 保 持 了 个 都 这 一 栏 目或 设 立 类似 栏 目。 邹 韬 奋 在 报 刊 实 践 中 . 贯 很 重 视 一 “ 者 信 箱 ” 目 , 心 为 读 者 解 答 生 读 栏 热
局 的疑 问 。我 们 只 需浏 览 邹 韬 奋 在 13 主编《 96年 生活 日报 》 时回复读 者信
函 的 标 题 ,就 能 对 此 管 窥 一 斑 ,诸 如
“ 这是做官当老爷的办法, [ 我f不能这 ]
样 干。” 鉴于读 者来信越 来越多 , 确定 4 他 个 人 专 门 负 责 处 理 来 信 ,复 信 立 卡 存 档 , 对 每 封 复 信 都 要 亲 自 过 目 , 名 他 签 后寄出。
随着时事 的变迁 。 特别是 日军侵 华
给 我 们 民 族 造 成 的 灾 难 日益 深 重 , 邹 韬 奋 有 针 对 性 地 解 答 了 一 些 读 者 对 时
书” 。他直 接寄给 读者 的复 信 , 的长 有 达 几千字 。有人曾建议 , 印一 个简便 复 信 函答复 读者 , 坚 决不 同意 。他 说 : 他
湖 北 大 冶 石 灰 窑 胡 忠 来 信 《 护 国 防 保 资源》 ,指 出 政 府 当局 没 有 注 意 到 , 汉
后来 , 邹韬奋把 “ 读者信箱 ” 中刊发
的文字选辑成《 最难解 决的一个 问题》 、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

解析邹韬奋“以读者利益为中心”报刊思想摘要: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其“以读者利益为中心”的报刊思想至今为人所推崇。

基于此,本文将从“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与时俱进的态度、为大众服务的“孺子牛”精神”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对当代的媒体人有所借鉴。

关键词:邹韬奋报刊思想读者利益中心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其“以读者利益为中心”的报刊思想至今为人所推崇。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一、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常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的基本选择。

作为报人的邹韬奋很重视手中的那支笔,用它担负起了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当他还是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时,就提出办报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

[1]1926年接编《生活》周刊后不久,即发表《本刊与民众》表示:“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为此,曾拟定周刊的宗旨是“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1928年在《〈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一文中又进一步表示:“求有裨益于社会上一般人”。

可以看出,邹韬奋是抱着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为此,他很注意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各类问题,并随时进行分析研究。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士,邹韬奋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舆论宣传的任务。

9月26日出版的《生活》周刊第6卷第40期上,他一连发表三篇“小言论”和一篇《对全国学生贡献的一点意见》,呼吁全国人民一致抗日。

针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邹韬奋一再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这使《生活》周刊处在了风口浪尖。

邹韬奋被迫出国。

为此,这样两个问题便由此而生:世界的大势怎样?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带着这两个问题,他把英国、法国、美国、苏联、意大利、德国作为考察重点。

两年之后回国,先后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等报刊,继续投入到国内的抗日救亡宣传,并把立场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总结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总结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总结邹韬奋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新闻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的新闻思想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主张新闻工作者应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报道新闻,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本文将对邹韬奋的新闻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在新闻观的层面上,邹韬奋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他认为,新闻是一种公共事务,它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服务。

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履行好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的职责。

他主张新闻媒体应该主动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其次,邹韬奋注重新闻报道的道德责任。

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他提倡新闻报道应该遵循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不得捏造事实、歪曲事实或者有意隐瞒真相。

他还主张新闻报道应该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他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邹韬奋强调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他认为,新闻是一门学问,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新闻业务技能。

他主张新闻工作者应该了解和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善于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严谨细致地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他追求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品质,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四,邹韬奋关注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社会改革。

他主张新闻工作者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公众利益,通过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变革。

他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独立、客观地履行职责,不受任何政治、经济势力的干扰和控制。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对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社会责任观和公共利益观引领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他的道德责任观推动了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

邹韬奋从事新闻工作的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邹韬奋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热爱祖国,关心民生,致力于新闻事业,为人民发声。

他的新闻工作服务精神和办报经验为我们今天依然有着很高的指导价值。

一、邹韬奋简介邹韬奋,原名邹恩润,1908年出生于福建福州。

他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

后来,他投身新闻事业,先后创办了《大众生活》、《生活日报》、《民主日报》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日主张,反对投降,坚决与敌人斗争。

邹韬奋的新闻生涯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坚持为民请命,关注民生,坚持真理,追求真实,勇于担当,主持正义。

二、邹韬奋的新闻工作服务精神1.为民请命,关注民生。

邹韬奋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时弊,为人民发声。

他的新闻作品富有感染力,深入人心,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2.坚持真理,追求真实。

邹韬奋坚信真理,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受外界压力干扰。

他在新闻工作中,始终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力求为读者呈现事实真相。

3.勇于担当,主持正义。

面对国家民族危亡,邹韬奋毫不犹豫地站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线。

他在新闻工作中,敢于揭露敌人的罪行,声援抗日力量,积极传播民族精神。

三、邹韬奋的办报经验1.读者至上,以质取胜。

邹韬奋认为,报纸的生命在于质量。

他主张报纸要贴近读者,关注民生,注重新闻价值和可读性。

在他的领导下,《生活日报》等报刊发行量不断攀升,成为了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

2.深入调查,实事求是。

邹韬奋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杜绝道听途说。

他在新闻报道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为读者呈现真实的情况。

3.团结进步力量,传播先进思想。

邹韬奋充分利用报纸这个平台,团结了一批进步文化人士,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抗日救亡主张,为新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新闻事业史-历史人物论文-邹韬奋

中国新闻事业史-历史人物论文-邹韬奋

你是永不熄灭的火炬——学习邹韬奋有感第一次接触邹韬奋这个名字,是在《中国新闻事业史》的课本上,去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拜读了他的第一部自传《经历》之后,惭愧于自己的孤弱寡闻之余,亦被这位前辈的生平事迹所深深打动。

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他毕生战斗在新闻出版战线上,为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奋斗不息。

他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全民抗战》等有名的报刊,其中《生活》更是创下了当时杂志发行的全国最高纪录:155000份。

他在政治迫害中坐过牢、流过亡,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毫不退却,化笔为剑,先后共出版了3部自传。

直到他因为癌症不得不卧病在床的时候,还提笔呼吁坚持团结抗战。

甚至在遗嘱中仍然心怀祖国,并写道:“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

阅毕资料,我越发感到邹韬奋前辈就像是一柄熊熊燃烧的火炬,他的明亮和炙热无不震撼和吸引着我。

下面,我就三个方面叙述前辈带给我的感触和启发。

一、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前辈的工作思想和经验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的时候一无资金、二无人员,可谓是“白手起家”,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周刊的销售量从刚接办时的两千分,递增至全国当时全国的最高纪录十五万五千分。

我在现在想来,依然觉得很不可思议。

对邹韬奋办报的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五点:一是以大众进步和民族解放为目的,他在1941年时说过:“一个报纸对社会能起引导的作用,绝对不是由于它要怎样便怎样,必须由于它能够灵敏的意识到社会大众的真正的要求,代表着社会大众的真正的利益,在这个立场上,教育大众,指导大众”;二是办报刊要有个性,就是只要有创新,风格鲜明,独树一帜,趣味和价值并存;三是适合大众需要的文风,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事实、平凡的真理、活泼的形式、健康的趣味,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四是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五是重视报刊的经营管理,他曾对此总结为十六字箴言: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

独树一帜的民营报刊——论邹韬奋报刊的政治倾向

独树一帜的民营报刊——论邹韬奋报刊的政治倾向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树一帜的民营报刊——论邹韬奋报刊的政治倾向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新闻学指导教师:***20030501内容摘要邹韬奋是一位思想纯正、道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一生办过六刊一报,用毕生的心血书写了一部书生爱国的史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邹韬奋能够始终站在大众的立场,能够超越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摆脱资产阶级思想的桎梏,最终成长为一位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邹韬奋走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前列,他所办的报刊也逐渐从众多的民营报刊中脱颖而出,打破了当时大多数民营报刊为了明哲保身而奉行的少谈政治甚至不谈政治的禁忌,坚决拥护代表人民利益、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事业摇旗呐喊。

从纯粹的民营报刊到形同党报的民营报刊,是一个政治思想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邹韬奋民营报刊政治倾向转变AbstractZouTaofenisallintellectualofpurethoughtandnoblemoral.Hehadrunsixperiodicalsandonenewspaperinhiswholelife.Hecomposedapatriotichistorychapterofintellectualwithhislifetimeenergies,andleftthevaluabledeseendmlts.Mostpreciously,ZouTaofencouldstandspiritualwealthfortheofpositioninmassesallthetime,surmounthisownclasslimitation,andgetridtheyokeofbourgeoisideas,thengrowintoanadvancedrevolutionarysoldierofproletariatfinally.ZouTaofenwalkedinthefrontofthemultitudinousintellectuals,thenewspaperandperiodicalsthathehadrungraduallyshowedtheirdifferencesfromnumerousprivatenewspapi:rsandperiodicalstoo.Theybrokethetaboolessdiscussingpoliticsornotdiscussingthepoliticsthatthemostprivatenewspapersandperiodicalsfollowedatthattimeinordertokeepoutofharm,andfirmlysupportedtheCommunistPartyofChinawhichwasonbehalfofpeople’Sinterestsandcompliedwiththetideofhistory.InordertorealizetheParty’Scause,ZouTaofen’snewspaperandperiodicalstriedtheirbesttohelptheparty’Sdevelopment.Changingfromthepureprivatenewspaperandperiodicalstotheprivatenewspaperandperiodicalswithcharacteristicsofthepaflypaper,wasacourseoftransformationofpoliticalideologiesandaprogressivecoursetoo.Keywords:ZouTanfentheprivatenewspaperandperiodicalsPoliticaItrendtranSf01Tnation.2一引言邹韬奋一生办过六刊一报。

略论邹韬奋报刊思想的民众观

略论邹韬奋报刊思想的民众观

2006年5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May,2006第3期(总第121期)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o.3M ay.No.121收稿日期:2006-02-16作者简介:孙振兵(1969-),男,山东金乡人,山东省法制报社编辑。

略论邹韬奋报刊思想的民众观孙振兵(山东省法制报社,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大凡对韬奋的报刊思想有所了解的人,都会鲜明地意识到韬奋先生的报刊思想中有一种强烈的民众意识。

韬奋报刊思想的民众观是民众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民众观,是韬奋报刊思想的核心。

关键词:民众观;邹韬奋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06)03-0154-03Abstract:The person who knows Zou Taofen s ideas about the press can strongly realize that his ideas have sharp masses consciousness.The ou tlook on masses for his ideas is the necessary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 t of masses consciousness,and the key.key words:outlook on masses;Zou Taofen一报刊思想的民众观,就是通过报刊反映出来的代表民众利益、反映民众的疾苦与心声、引导民众与一切反对民众的、以及危害社会的邪恶势力作殊死的斗争、并走向光明的一种鲜明的思想观念。

它要求时时处处以民众为主体,从内容到形式无不考虑民众的利益与爱好。

大凡对韬奋的报刊思想有所了解的人,都会鲜明地意识到邹韬奋先生的报刊思想中有一种强烈的民众意识,即韬奋报刊思想的民众观。

正是这种民众意识促成了邹韬奋事业的巨大成功。

简述邹韬奋对读者负责的办报精神

简述邹韬奋对读者负责的办报精神

中国传媒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国新闻史题目简述邹韬奋对读者负责的办报精神学生姓名王雪晴学号201312123005班级2013级应用统计一班学生所属学部、学院理工学部理学院任课教师哈艳秋教师所属学部、学院新闻学院成绩简述邹韬奋对读者负责的办报精神邹韬奋,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原名邹恩润。

江西余江人。

1921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人民抗日救亡工作,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1933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

7月被迫流亡海外,周游欧、美,并至苏联参观。

1935年回国,先后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并被推选为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联合救国会执行委员。

1936年被国民党逮捕,抗日战争开始后获释。

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主持生活书店,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的政治斗争。

1938年6月以救国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资格被聘为国民参政员。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愤而辞去参政员职务,出走香港,复刊《大众生活》。

日军占领香港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辗转赴广东东江游击区,于1942年到苏北解放区。

次年秘密赴上海治癌症,1944年7月病逝。

中共中央接受他遗书中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重要著作编为《韬奋文集》。

1共事之人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茅盾在《新民报》发表《永远年轻的韬奋先生》一文,文中说:“对人的亲切、热情,对事的认真、踏实,想到任何应该办的事便马上去办,既办以后便用全副精神以求办得快,办得好,想到人世间一切的黑暗和罪恶便愤激得坐立不安,看到了卑劣无耻残暴而又惯于说谎的小人,满嘴漂亮话而心事不堪一问的伪善者,便觉得难与共戴一天—这些都是韬奋先生的永远令人敬仰之处。

”这样一个热血青年,对待他热爱各编辑出版工作,对待他他的出版物的受众的态度同样是令人敬佩的.简要概括他的办报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把受众定位于大众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受众是大众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受众即没有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诚为民众服务,永远立于大众立场
为人民大众利益服务,努力办好人民大众所需要的报刊,是韬奋办报的基本思想。在新闻工作中,他先是继承了我国早期民主报刊的优良传统,树立了“为人民办报”的思想,后来转向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所办报刊便沿着一个方向前进: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真诚对待民众,真实报道人民群众的生活,如实反映人民大众的呼声。
关心社会,以社会改进为目的
虽然韬奋先生经历了从爱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转变,但是他始终把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作为从事新闻出版事业之目的。
他说,新闻记者的活动要有正确的动机,要为社会的福利而活动,要以社会改进为目的。20世纪30年代,他在《生活日报》创刊词中鲜明指出:“本报的产生正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最迫切的非常时期”。“本报的两大目标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进大众文化,这也是从民众的立场,反映全国民众在现阶段内最迫切的要求②”。
面对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迫害,他没有向暴力屈服,而是尖锐批评国民党政府和香港当局的新闻检查制度,坚决主张社会民众应该享有言论自由,积极为中国的言论自由问题奔走呼告,表现出铮铮铁骨。面对国民党当局的杀头威胁,他以六次流亡相抗衡,“宁为玉碎,毋为瓦全”,并痛斥国民党反动派蹂躏民权、扼杀人民自由权利的卑劣行径,将人民的言论自由作为中国当时社会民主政治进步的重要目标。“七君子”事件发生后,他愤然写到:“为争取救国无罪,不是为个人,而是为着救亡运动的前途。不许侮辱人格,也不是为个人,而是为争中华民族人格的光辉③”。
1.增辟“读者信箱”,“最快乐”处理读者来信,为读者分忧解惑、答疑释难。韬奋曾描述处理读者来信时的心情说:“……以极诚恳的、极真挚的情感待他们……辄感负之重,期望之殷,竭我智能,尽忠代谋①”。
2.以真诚负责的态度改进完善刊物的内容、风格和经营。在内容上他要求报刊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农人、工役和女仆等人的苦生活;在文风上,力求大众化,要尽可能用口语来写新闻,力争使初识字半通文的大众都能看懂所创办的报刊;在文字方面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力争让民众看懂和理解文章;在报刊经营上强调办报刊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诚信对待读者,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指出广告也要和言论新闻一样,凡是提倡迷信、伤风败俗、坑人害人的广告一概不登。这和今天少数媒体为谋取一己私利而刊登虚假甚至违法广告以致欺骗坑害读者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韬奋先生的新闻思想虽然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他却一直关注着中国的社会现状,心系国家和民族发展,始终以社会改进为目的。
心系国家命运和前途:海外写萍踪,丹心系祖国
1933年至1935年间,韬奋重点考察了英、美和苏联等国,先后在《生活》、《新生》等报刊上撰发记述海外行踪的新闻通讯,《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也先后出版。读韬奋先生的游记,看到的不仅仅是真实和爱憎鲜明的文字,更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是一颗赤子之心,是一腔爱国之情。他真诚地眷恋着祖国社稷,一颗心紧系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
②邹韬奋:《〈生活日报〉创刊词》/载于穆欣的《韬奋新闻工作文集》,1985年8月版
③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室编:《邹韬奋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4月
④邹韬奋:《本刊与民众》,载于穆欣的《韬奋新闻工作文集》,1985年8月版
⑤邹韬奋:《萍踪寄语》/上海三联出版社,1987年9月版
邹韬奋(1895-1944),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新闻出版者。他毕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先后主编了《生活》、《生活日报》和《全民抗战》等7种报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报风格和良好的职业作风,尤其是他的“真诚对待民众,时刻关心社会改进和国家的命运前途”的鲜明新闻思想,在中国新闻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国外采访写作时,他说:“心目中常常涌现着两个问题:第一是世界的大势怎样?第二是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要研究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不得不注意中国所在的这个世界的大势怎样,这两方面显然是有很密切的关系⑤”。为此他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客观地加以报道,还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别。看到利物浦贫民窟的下层劳苦大众的凄惨悲凉生活,他揭示出“华美窗帷的后面”的悲剧和惨象——贫富悬殊、种族歧视、堕落风尚等;通过对苏联的参观,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国家”充满着高度的激情。他告诉读者,资本主义还未“油干灯草尽”,要特别注意观察那里“旧的势力和新的运动的消长”。社会主义既有蓬勃发展的新生事物——劳动人民生活改善、公有制的优越性等,也有弊病和缺点——办事效率低、有小偷等,这为当时民众客观理性地认识两种社会制度,解决中华民族的出路有着积极的意义。
海外写萍踪,丹心系祖国。韬奋以一副真诚炽热的胸怀关心着祖国的发展状况,正如他临行前所说,离开祖国,不是消极的退避,而是去别的地方擦亮恺甲,磨锐兵器,预备做一个更勇猛的战士!
(作者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2005级研究生)
注释:
① 《新闻界人物》编委会主编/1983年6月版
早在20世纪20年代,邹韬奋就在《〈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中指出:《生活》周刊始终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30年代创办《生活日报》时他又进一步强调:要使《生活日报》成为真正人民的耳目,并在《〈生活日报〉发刊词》中表示同仁自勉的第一义——以全国民众的利益为一切记述评判和建议的中心标准。
有了明确的办报宗旨,韬奋先生更将其贯彻到新闻实践之中。他始终全心全意服务民众,关切着读者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3.充分利用报社的邮递线路,积极地代读者办事、购物,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1930年9月,韬奋设立“生活代购部”,后来又成立“诚恳、热诚、周到、敏捷、有礼貌”为服务宗旨的生活书店,他还组织群众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与大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
韬奋同志以“真诚为民众服务,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办报思想为指导,赢得了人民大众的信任和爱戴,实现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良好互动。
在创刊办报实践中,韬奋力争做到思想与时代同步,与社会俱进。早期为社会提供“精神食粮”而积极创办刊物。在《本刊与民众》一文中,对于“什么是民众?……一般有正当职业或正准备加入正当职业的平民都在内;尤其是这般人里面受恶制度压迫特甚的部分。④”敏锐地指出民众的界定,看到阶级的对立,比较准确地点出社会和时代的本质。后来他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根本改造社会制度,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随着政治目光的更加敏锐和共产主义思想的进一步深入,他提出了“雅俗共赏论”,“有趣味与有价值的统一”、“刊物要有个性,要有创造精神”等著名论断,对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和重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