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体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仅关注运动员的心理,还包括教练、观众以及体育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

其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运动感知觉、运动思维、运动情绪、运动动机、运动技能学习、运动中的人格、运动心理训练等多个方面。

二、运动感知觉运动感知觉是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对自身和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

包括对空间、时间、速度、力量等的感知。

例如,篮球运动员准确判断球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体操运动员感知身体在空中的姿态和位置。

良好的运动感知觉对于运动员准确把握动作、提高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它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专门的感知觉练习来提高。

三、运动思维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思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包括战术思维、决策思维等。

战术思维体现在团队运动中,如篮球比赛中根据对手的防守策略制定进攻方案;决策思维则体现在个体运动中,比如短跑运动员在起跑瞬间决定起跑的力度和节奏。

运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模拟比赛情境、战术分析等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思维能力。

四、运动情绪运动情绪对运动员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

常见的运动情绪包括紧张、兴奋、焦虑、自信等。

适度的紧张和兴奋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但过度的焦虑可能会导致动作失调。

而自信的情绪则有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练和运动员需要学会调节情绪,如通过深呼吸、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五、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推动运动员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如对运动的热爱、追求自我挑战和成就感;外部动机如获得奖励、荣誉或他人的认可。

保持和激发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对于长期坚持体育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教练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

六、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体育心里学名词解释

体育心里学名词解释

体育心里学名词解释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体育竞技中,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训练和表现。

下面将解释一些与体育心理学相关的重要名词。

1. 动机:动机是指个体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主动行动的心理状态。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个体对运动本身的兴趣和喜爱,外在动机则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运动。

2. 焦虑:焦虑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产生的紧张和不安情绪。

在体育竞技中,运动员常常面临压力和竞争,焦虑可能影响运动员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从而影响他们的表现。

3. 自信: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相信和对成功的预期。

在体育运动中,自信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心理素质。

自信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决策能力,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并提高他们的持久力。

4.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个体在某一时刻选择和集中注意的能力。

在体育竞技中,运动员需要注意比赛中的关键信息,例如对手的动作、场上位置等。

良好的注意力控制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5. 压力管理:压力管理是指个体在面对竞争和挑战时采取的应对策略。

在体育竞技中,运动员面临各种压力,如比赛压力、训练压力等。

运动员需要学会有效控制和管理这些压力,以保持最佳状态。

6.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指团队成员在共同目标下相互配合、支持和协作的能力。

在团体体育项目中,团队合作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运动员需要学会与队友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共同克服困难。

7. 强迫症状:强迫症状指的是个体不由自主地产生的、固定而刻板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在体育心理学中,一些运动员可能会出现竞技焦虑的表现,如过度的赛前仪式、反复检查装备等。

8. 准备心理:准备心理是指个体在比赛前进行的心理调适和准备工作。

运动员在比赛前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提高自信心,并制定合适的比赛策略,以应对比赛中的各种情况。

以上是一些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名词解释。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考试提醒:12月31日 8:30-10:30 25#129一、名词解释体教0901 段苏香1、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运动动机:运动目标所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3、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4、归因: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5、技能: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某种技能而形成的属于个体的一种身体和智力的操作系统。

6、心理技能: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

7、表象: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个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8、表象训练: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9、暗示训练: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10、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二、填空1、心理学在体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三大体育运动领域的研究应用衍生了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

2、1989年,Triplett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

3、1975年,Griffith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即伊利诺斯大学运动研究实验室。

4、1979年,中国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5、1980年,中国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

6、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分别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和体育活动的特征。

7、动作技能学习评价的测量指标:反应时、误差值、运动学指标、动力学指标、肌电图和协调性。

8、动作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练习曲线、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前测与后测和次任务测验。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练和管理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表现以及心理训练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提高竞技状态。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1. 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比赛需要的事物上,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2.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并且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 动机:运动员的动机是参与运动比赛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理解和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心理训练方法1. 想象训练:想象训练是一种通过大脑的“幻想”来加强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和心理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比赛的稳定性。

3.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并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四、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1. 管理焦虑:比赛中的焦虑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表现。

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寻求支持等来减轻焦虑。

2. 处理失败:失败是体育竞技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运动员需要学会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态度,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训练计划。

体育心理学概述笔记摘抄(3篇)

体育心理学概述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动机、情绪调控、心理健康、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体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概述。

二、定义与研究对象1. 定义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以及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运动成绩和运动体验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运动员: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和竞技水平的运动员。

(2)教练员:研究教练员的心理素质、领导风格、沟通技巧等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3)观众:研究观众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4)运动环境:研究运动场所、比赛氛围、媒体宣传等因素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实验法: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观察运动员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规律。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等群体的心理状态、态度和行为信息。

3. 观察法:在自然或人为控制的环境中,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

4. 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四、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认为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改善主要依赖于行为强化和条件反射。

2. 认知理论:关注运动员的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思维等,认为心理因素在运动技能形成和运动表现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运动员的内心冲突、动机、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4. 生物心理学理论:研究生物因素(如神经、内分泌等)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五、应用领域1. 运动员心理辅导:针对运动员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服务,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运动成绩。

2. 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使其更好地引导运动员。

第01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01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
• 张力为(2003)指出,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 运动中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 祝蓓里等人(2000)认为,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 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发 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 本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 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就是 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需要有昂贵的实验仪器。
自然实验法
指由实验者在自然的条件下创设一定的实验 情境,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而进行的实验。 • 优点:被试的反应比较真实自然。 • 缺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条件难于控制得完全一致。
准实验法
指在某些自然情境下将实验室实验作一些 变通处理,但仍然利用真正的实验设计的某些 方法来收集资料而形成的实验。 • 优点:使用起来有一定的灵活性。 • 缺点:对变量的操纵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sport psychology)
• 研究目的: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 研究对象:运动员 & 教练员。 • 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
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 理状态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锻炼心理学(exercise psychology)
• 研究目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 • 研究对象:大众。 • 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三者研究的共同点:
• 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练习活动的人; • 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
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 等等; • 研究方法相同。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1、什么是体育心理学?广义和狭义定义有什么区别?主要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教学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

2、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那些问题?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特征和表现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动作技能的习得与发展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与体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心理学问题3、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三个学科的研究目标、对象和侧重点不同。

共同点是:1、研究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2、研究内容涉及从事身体运动的心理现象3、研究方法基本相同4、体育教师为什么要学好体育心理学?(一)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1)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2)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3)采用心理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4)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问题,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5)教学中能关注对学生自尊和自信,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工作(二)课余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三)体育科研工作的需要5、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主要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核心思想:(1)行为主义:学习是其对刺激情境所做出的反应,即刺激反应(S R联结)理论(2)认知心理:强调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即刺激学习者心理结构反应(S O R联结)理论(3)建构主义心理:1、关注学习者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4)人本主义心理:1、强调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2、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情感、行为、个性等因素参与的“全面性”,以及学习对人的行为、态度和情感等的“渗透性”作用。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

其优点在于可以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的观察,而且别人可以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

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研究、自然实验和准实验三种。

1)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内借助各种仪器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而进行的实验。

如测定反应时。

其优点是实验者能够在有效地控制试验中的各种变量;缺点是人为的痕迹很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需要有昂贵的实验仪器。

2)自然实验法:是指由实验者在自然的条件下创设一定得实验情境,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而进行的实验。

其优点是被试者的反应比较真实自然,缺点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条件难于控制得完全一致。

3)准实验法:是指在某些自然情境下将实验室实验做一些变通处理,但仍利用真正的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来收集资料而形成的式样。

其优点是使用起来有一定的灵活性,缺点是对变量的操纵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现场研究法:是指到实际的现场进行咨询或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

该方法是研究从事体育活动者心理现象的最简单方法。

其缺点是研究者对所观察饿事项不能随意地加以控制或操纵,现场条件在不断地变化,观众和教师等因素常常左右研究结果。

因此,从现场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容易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结论的科学性难以保证。

3)心理测量法:是指使用心理学家已经编制好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3体育心理学简史和发展方向(心理学的重大事件和中国体育心理学发展简史p14~18)4体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1)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P232)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P243)构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P26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P275目标定向的分类:在目标定向理论研究的早期,研究者大多是把目标定向分成两种。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一、绪论:1、体育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个体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2、学习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心理科学的发展、扩展了心理科学的研究领域(二)有助于挖掘学校体育增进心理健康的功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三)有助于提高学校运动训练的效果和运动竞赛的成绩(四)有利于科学地选拔和培养运动员(五)有利于教师(教练员)自身素质的提高3、观察法: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收集在一定条件下被试者言行的变化,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被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心理测量法:指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数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验、仪器测试和操作测试等间接手段,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不仅有效可行,而且也是收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与行为数据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6、格里菲斯的贡献:1)、1918年开始探索研究影响个体体育运动成绩的相关心理学因素,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体育运动成绩、体育情境中的人格特质等方面2)、1925年在伊利诺伊斯大学成立了北美第一个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室3)、1926年代表性著作《教练心理学》4)、1928年代表性著作《运动心理学》7、1961年以在莱比西的德国体育学院的库纳思干了三件事:①成立运动心理研究所。

②建立运动心理实验室。

③成立运动心理学会。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学、竞技运动、大众健身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即使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6.Triplett 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社会促进”现象。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 了解运动员的个性特点:通过心理测量和观察法,了解运动员 的个性特点,如内外向、敏感度等
• 评估运动员的个性潜力: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评估其在特 定运动项目中的潜力
• 针对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制定 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方法,提高竞技水平
பைடு நூலகம்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员潜力评估 中的应用
• 运动团队领导的心理策略包括领导风格、激励方法、沟通能力等方面 • 领导风格: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如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等,提高团队成员的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 • 激励方法:运用适当的激励方法,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自我激励等,提高团队成员的内在动机和自我驱动 力 • 沟通能力:加强团队领导与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团队成员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团队凝聚力
• 自我暗示:通过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 理暗示,提高自信心和竞技水平 • 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呼吸调节 等手段,降低运动员的紧张情绪 • 心理技能训练:通过心理技能训练, 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应对比赛 压力
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技巧包括建立目 标、培养习惯、激发潜能等方面
• 建立目标:帮助运动员明确目标,提 高其内在动机和自我驱动力 • 培养习惯: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 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其竞技水 平 • 激发潜能:关注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激发其潜能,提高竞技水平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中的应用与价值
•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心理选拔、心理训练、心理康复等方面 • 运动员心理选拔:通过体育心理学的方法,评估运动员的心理特质与心理素质,为选拔运动员提供依据 • 心理训练:运用体育心理学原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其竞技水平 • 心理康复:针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和康复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2、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指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两类。

3、心理过程: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过程。

❖4、个性(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一个人精神面貌的总和)❖5、心理学(psychology):指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严格来讲,三门学科不同,但各自又尚未独立,相互交叉重叠。

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初见端倪,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同点――研究对象、目标和侧重点不同❖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相同点――研究内容交叉重叠❖三门学科都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现象,都是主要研究身体练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这也决定了有些行为的心理学依据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程度和方向上不同而已。

❖◎本门课程涵盖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门学科的内容。

的两个主要目的:1、是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生理表现;2、是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和幸福。

三、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P5图)。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

同时,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体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1、体育社会心理学;2、发展运动心理学;❖3、认知运动心理学;4、教育运动心理学;❖5、临床运动心理学;6、个性运动心理学;❖7、运动心理生理学;❖8、锻炼心理学和运动损伤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在一定时间期限内确定所要达到的体育研究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研究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研究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高原现象是个体练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

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概念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3.动觉:动觉也叫运动觉或本体感觉,它负责将身体运动信息传入大脑,使个体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和肌肉紧张程度有所察觉。

4.感受性:是指分析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它是用感受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和理解,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

6.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外界运动物体和自身运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反映。

7.运动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外界运动物体和自身运动状态空间特征的直观反映。

8.运动时间知觉:是指人脑对主体、客体运动状态时间持续长短和顺序性的直观反映。

9.专门化运动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过长期专门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的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作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与察觉。

10.表象:是人们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它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视觉、味觉、听觉表象等。

11.运动表象:又称动作表象,指在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人脑中重现出的动作现象或动作情景,它反映的是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上的特点。

12.想象:想象是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现象的过程。

形象性。

新颖性是想象的基本特点。

13.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14.运动操作思维: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的相互关系及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是运动技能掌握展现的基础。

15.运动预测思维:指运动者在完成动作之前,在头脑中对自身和对方将要出现的行为进行推测预见的过程。

16.运动直觉思维: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信息对问题做出直接和迅速求解的思维形式。

1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指心理活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只能从个体周围大量事物中选择少量事物作为自身的反映对象,而不能朝向任何事物。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运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科学。

运动员在竞技中不仅需要身体的协调和力量,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体育心理学通过研究、指导和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心理适应能力。

体育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在体育竞技中,体育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信心和决心往往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发挥水平,稳定的自信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面对挑战。

其次,体育心理素质还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调节情绪和压力,在竞技中克服焦虑、紧张等情绪干扰,保持冷静和专注。

最后,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还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失败和挫折,不轻易气馁,反而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培养体育心理素质的方法体育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来提高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自我调节训练通过自我调节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包括深呼吸、放松训练、正念训练等,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冷静。

2. 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是通过重复练习来提高运动员的信心和技能水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竞技习惯。

当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断取得成功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比赛时的表现产生积极影响。

3.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一个团队内互相信任、相互支持的过程。

在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支持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挑战,减轻压力,提高士气。

体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方面的成功运动员都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

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心理辅导、心理技术训练等手段来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更好地应对挑战。

总的来说,体育心理学在体育竞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培养运动员的体育心理素质,可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提高竞技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关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支持与指导。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2、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实践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加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4、运动动机:是人们指向某一目标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5、倒u型理论: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

6、心理技能的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7、模拟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8、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9、团队凝聚力:为了实现目标和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10、体育课堂的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二、填空题1、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完成于___1898年____。

2、第一个运动实验室是在__1925年__的伊利诺斯大学运动运动研究实验室。

3、_1926年___马约翰__的《体育的迁移价值》。

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_实验研究法__、____现场研究法___、_____心理测量法__。

5、运动动机四个功能___发动功能__、___选择功能___、___强化功能____、___维持功能___。

6、团队目标设置方法__计划__、__执行__、__检查__。

7、心理技能分为__一般化心理技能___、___专门化心理技能___。

8、按动作连贯程度可分为___不连续性__、__系列性__、___连续性__。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它探讨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心理技能的培养以及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等问题。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员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等心理因素,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实现自身潜能。

体育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它包括自信心、集中力、动机、控制能力和应对能力等。

通过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估和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执行力,以及增强自信心和控制能力。

在体育心理学中,自信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

自信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促进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自信心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回顾成功经验等方式进行培养。

此外,集中力也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

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便迅速反应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集中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训练注意力的稳定性和专注力的延续性来实现。

动机是推动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

体育心理学研究动机的来源和调节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运动员的行为和决策。

了解运动员的动机可以帮助教练和心理辅导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激励策略,提高运动员的参与度和持续性。

控制能力是指运动员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对能力。

体育运动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来应对各种挑战。

控制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训练运动员的情绪调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来实现。

除了以上核心问题,体育心理学还研究运动员的良好心态和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良好的心态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和适应性,使他们在竞技中更加从容和自如。

心理干预是指为了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竞技表现而采取的各种干预措施,如认知重构、情绪调节和自我激励等。

通过心理干预,运动员可以克服焦虑、提高自信心,实现最佳竞技状态。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异同是什么?异:(1)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不尽相同的。

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

(2)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的心理现象。

(3)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同: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参与体育运动的人。

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

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2、何谓体育心理学?基本研究任务是什么?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理论任务是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解释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实践任务是直接为体育课。

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3、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实验研究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现场研究法心理测量法4、体育心理学多维性的含义是什么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应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什么是反应时?包括哪两种?反应时是指刺激的出现到第一反应开始时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 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6、简述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体育心理学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体育心理学7、中国体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会更加明确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会进一步细化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趋向综合化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会更加广泛8、试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根据一定程序进行教学,可以随意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提出学习者的思维最终必须用行为来解释,而这种行为是由外界引起并受外界影响和控制的。

体育心理学课件

体育心理学课件

运动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成员间的信任与支持
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支持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种信任 和支持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
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是维系团队凝聚力的重要纽带,能够使团队成员 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能够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 流和协作配合。
实现
实现运动目标的方法包括制定详细的 计划、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寻求他人的 支持和帮助等。
03
运动情绪与心理健康
运动情绪的概念与特点
运动情绪
指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产生的各种情感体 验,包括愉快、兴奋、紧张、沮丧等。
VS
特点
运动情绪具有情境性、唤醒性和适应性, 能够影响运动员的认知、行为和生理反应 。
运动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领导者的能力与风格
领导者的能力和风格对团队凝聚力也有重要影响,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提高运动团队凝聚力的方法与策略
强化团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团 队的目标和价值观,提高团队成员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
促进团队互动与协作
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和比赛,促进团 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提高团队 的协作能力和战斗力。
加强沟通与协调
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与协调方式,加 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配 合,减少误解和冲突。
激发团队士气与动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和鼓舞,激发团 队成员的士气和动力,提高团队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
运动团队冲突的解决与管理
识别冲突源
促进有效沟通
首先需要识别冲突的来源,了解冲突的性 质和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21.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2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23.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24.驱动理论认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

即P=H*D25、体育习惯——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材、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26、心智技能——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

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心理技能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练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27、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动机、认识、情绪、意志、注意等特征)。

28、体育团队——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教、学、运协同活动).29动力定型: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这就是动力定型。

30、P291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31.到U型假说:该理论认为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型,即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水平有碍于操作,只有中等水平的唤醒有助于操作二、填空1.目标设置的作用:指向任务、激发动机、坚持参与、实现目标。

2.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

3.归因理论中的三维度四因素: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能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是努力;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任务;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运气。

4.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水平呈负相关线性关系)、躯体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水平呈倒U型曲线关系)和状态自信心(与操作活动水平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三个方面。

5.分解练习法有利于封闭性动作技能的形成,完整教学法更有利于开放性动作技能形成。

6.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动作联合阶段(分化阶段)、协调完善阶段(自动化阶段)7.体育教学组织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能力分组(有利于竞争意识激发)、兴趣分组、友伴分组(团结意识培养)。

8.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有: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9.课堂心理氛围分为:和谐型、一般型、冷漠型。

10.竞争可分为:个体间、团体间、自我竞争三种形式。

11.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作用:效应功能、信号功能、教育功能。

1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形成何种类型的课堂心理氛围取决于:(学生的)反馈、(教师的)输入、(师生之间的)输出三种因素。

13.归因理论中对成败的原因分类的三个维度: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维度。

14.运动表象从感觉通道上分为:视觉表象(前提)、动觉表象(关键);从表象中自己所处的视角来分:内部表象、外部表象。

15.动作技能的分类方法: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16.学习时小组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17.注意力分类的两个维度:广阔性、内外向性。

18.运动兴趣的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性趣;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三.选择1.学习目标定向比成绩目标定向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2.一般高学习/低成绩的目标定向比低学习/高成绩的目标定向更有利于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努力程度、持续性和运动效果。

3.合理的(积极的)归因是将结果归因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即努力。

##4.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期望的驱使,而期望的改变又与个体的归因,特别是与归因的稳定性维度有着高度的相关。

5.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重点看184.185的形式与方法)四、判断;1、把某一行为的结果归因于稳定原因的个体比归因于不稳定原因的个体更期望该行为再次发生。

P822、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水平有碍于操作,只有中等水平的唤醒有助于操作。

P1213、高唤醒水平是顺利完成简单的运动任务所必需的,精细或复杂的运动任务则要在低唤醒水平下才能完成。

P 121 五、简答1、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P35 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的学习;②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③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④合理的评价方式;2、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P39①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②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③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④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⑤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⑥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⑦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3、体育参与活动动力系统图。

P53体育活动需要体育活动动机体育活动兴趣体育活动习惯体育活动态度4、运动兴趣的品质?P531)运动兴趣的倾向性;2)运动兴趣的广泛性;3)运动兴趣的稳定性;4)运动兴趣的效能;5、运动兴趣的分类?P57(1)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2)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以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4)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乐趣、志趣。

6、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如何培养运动兴趣)?P59①运动需要的满足;②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③运动内容的新奇性;④教学方法的适合性;⑤成功体验的获得;⑥融洽的师生关系;⑦良好的运动教学环境。

7、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P65①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②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③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④及时反馈,肯定评价;⑤端正体育态度。

8、什么是成就动机?如何培养?P67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提高。

可通过学生的谈话、讨论是他们对体育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通过游戏等使学生认识到采用实现目标的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验的“体验化”,通过对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概念化”;通过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9、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形成原因?对此现象的教育措施?P82A)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是产生的无助能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B)主要心理特征有:1)自我效能感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

C)形成原因:客观原因: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不良的教育环境。

主观原因: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在归因模式上存在障碍,习惯将失败归因与自己能力低、智力差这种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 D )教育措施:对其要以鼓励为主,帮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10、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P84内部因素:1)个性特征;2)成就动机; 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