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11.曾经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有哪几个朝代? 【学习目标】:(1)记住隋朝的建立及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概括隋朝初年经济的繁荣;分析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3)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学习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导入新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

那么最后由谁结束了这种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问题导学】根据方法自学:问题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在P2第一段中迅速找出知识点,并记住。

)注意问题:2.杨坚夺取 政权,建立隋朝。

3. 年,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统一全国。

4.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历史意义?(讨论)方法前引:通过上面的回顾,思考:关于一个朝代的建立与统一,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掌握知识点? 序号:1问题二:隋朝经济的繁荣1.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2.隋朝经济繁荣具体表现哪些方面?【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1.隋朝的建立是在( )A .581年B .589年C .610年D .618年2.公元589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内乱后,中国再次归于统一,统一中国的是( ) A .隋文帝 B .唐高祖 C .秦始皇 D .宋太祖 问题三:大运河的开通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大运河开凿):(温馨提醒:大运河可是本课的重点啊!请5分钟内记牢!) 注意问题:2.大运河的方向:纵贯南北3.大运河的长度: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 .重新统一南北B .建立三省六部制C .创立科举制D .开通大运河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 .永济渠B .江南河C .邗沟D .通济渠3.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起止点是( )A .洛阳、江都B .洛阳、余杭C .涿郡、余杭D 长安、余杭 【合作与探究一】:(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合作与探究二】:(动脑筋)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授课中通过史料的分析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进行体验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认识到大运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运河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隋朝经济繁荣;辩证、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

2.教材分析《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一课时。

本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繁荣而短暂。

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它结束了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又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3.学情分析本着以学定教的思想,我先对七年级学生做一下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通过少儿读物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但他们在小学没有系统的历史学科学习,学生虽经过了半学期的学习,但对隋朝历史知之甚少,通过历史现象看出内在本质的能力还需加强。

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2.思考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教法一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教法一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材教法一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材教法一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材教法一一、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

本课难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创设)。

二、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说明从这一课至第8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中国封建社会前两个时期及其所包括的朝代,以及前两个时期的特点,再讲本课提示中的第一段,即隋唐时期包括的时间及其特点,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

三、“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一目,讲述时最好能挂两幅教学挂图:《南北朝后期的形势》和《隋朝疆域》,以形象地说明隋朝的建立和南北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

这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1.隋朝的建立。

2.隋统一南北。

这是本目的重点。

先说明统一的历史条件,可从主观、客观两方向来分析。

主观条件是隋的强大。

引导学生回忆北周的历史,说明隋继承北周统一北方的局面,建国后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为统一南北准备了条件。

客观条件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讲这点亦可引导学生回顾南北朝的历史。

再谈统一过程,即隋灭陈,南北重新统一。

讲这一内容,可指导学生看课本地图《隋朝疆域》(或教学挂图)。

教帅对着重指出,南北的重新统一,是在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统治时期完成的。

隋统一南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陈朝本身的腐朽。

这个原因是用生动的小字描述的,教师可以不讲,让学生自己阅读,对学生也不作要求。

3.“开皇之治”着重讲隋文帝在政治方面的改革,而没从经济方面去讲,因为均田制等内容初中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也不必补充。

“开皇之治”先讲“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只要求学生了解这一总体概念,即“三省六部”,教师可让学生读注解,不必详细解释,具体内容到下一课再去讲。

再讲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形成。

由于前面并未讲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教师在此也不必多补充,只要说明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而个是重才能,就可以了。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程《中国历史》课题:繁盛一时的隋朝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只会和创造力2、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使学生通过阅读,总结知识要点、搜集图片、史料、填图,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突破重点。

2、难点(1)隋初经济的繁荣。

通过学生总结繁荣的表现,讨论隋经济繁荣的原因。

教师搜集数字,通过学生讨论、师生讨论。

用具体数字来突破难点。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通过教师的讲述来突破,“作用”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讨论解决。

设置“水运在古代为什么重要?”一题突破难点。

板书设计: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都长安2、隋的统一:589年灭陈二、隋文帝时期的繁荣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主观: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客观: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三、大运河的开通1.概况:一二三四五六2.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3.条件:4.评价(意义):新课导入问题1:同学们对隋朝有一个什么样的印象?你一看到隋朝你想到的是什么?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谈谈自己对隋朝的印象?根据同学们回答的问题,引入正题:那么,究竟历史的真实是什么样子的呢?究竟真正的隋朝跟大家对它的印象是不是一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隋朝。

事实上,对隋朝的评价最准确的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课的课时“繁盛一时”,也就是说这个隋朝曾经繁荣过,但它所存在的时间又是非常短暂的,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对隋朝的精辟概括。

初一历史教案下册

初一历史教案下册

初一历史教案下册【篇一:初一历史下册教案】初一历史下册教案(初一历史备课组)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 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教案标题: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 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社会繁荣;2. 掌握隋朝的重要事件、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隋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2. 隋朝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3. 隋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隋朝的历史资料和图片;3. 学生阅读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隋朝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隋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包括杨坚的统一和建立隋朝的过程,以及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2. 介绍隋朝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包括大运河的建设和对交通运输的促进,以及农田水利的改进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活动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隋朝的文化成就,如科举制度的推行、隋唐文化的繁荣等,然后汇报给全班。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展示隋朝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大运河、洛阳城等,引导学生对隋朝的文化成就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阅读材料:发放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隋朝的重要事件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再次分组,就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加深对隋朝的理解和认识。

五、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隋朝的重要事件、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总结,强调隋朝的繁荣和对后世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隋朝的读后感或设计一幅隋朝文化成就的海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社会繁荣,掌握隋朝的重要事件、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材料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和探究历史知识。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案设计示例二3篇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案设计示例二3篇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设计例如二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设计例如二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时间节点;2. 理解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3. 掌握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

教学重点:1. 隋朝的历史背景;2. 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3. 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1. 隋朝的文化繁荣;2. 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隋朝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用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隋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 学习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2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解释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Step 3 学习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如隋文帝杨坚、张旭等,以及隋朝统一中国、修建大运河等重要事件。

Step 4 梳理知识点〔10分钟〕让学生进展小组合作讨论,答复以下问题:1. 隋朝的历史背景有哪些?2. 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何特点?3. 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有哪些?4. 隋朝的繁荣是如何影响后世的?Step 5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自主搜索和理解其他隋朝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进步他们的综合才能和研究才能。

Step 6 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回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做出总结。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简短的文章,答复以下问题:1. 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特点是什么?2. 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有哪些?他们对隋朝的开展有何影响?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时间节点,掌握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理解隋朝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件。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拓展延伸,可以进步学生的综合才能和研究才能。

本节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展调整,例如增加讨论环节或引入游戏等活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历史教案: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案示例四

历史教案: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案示例四

历史教案: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示例四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的出现;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培养学生认识图能力,网上查询能力,评价隋炀帝。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积累的历史知识,运用挥发式学习方法,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认同历史,理解隋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隋朝灭亡与其统治者腐朽。

法制不健全有直接关系。

所以要渗透法制意识。

反腐倡廉。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情趣。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

教学难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

教学活动设计讨论法,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

(2)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经历了近400年。

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16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的隋唐盛世。

讲授新课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1、隋朝的统一(589年)(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权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注释。

)(2)削减地方官吏(3)改革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的确立2、开皇之治(581-600年)二隋朝大运河(挂《隋朝大运河》图)1.开通的目的、过程及河道2.大运河的作用(请同学们看课本彩图1《扬州大运河》)三暴君隋炀帝和隋朝1.营建东都洛阳和乘龙舟出游2.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小结:(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①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隋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沿用。

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我国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繁盛一时的隋朝说课稿

繁盛一时的隋朝说课稿

繁盛一时的隋朝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繁盛一时的隋朝》。

《繁盛一时的隋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

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了解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将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

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的时代。

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

因为:一是它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二是隋朝空前的繁荣富庶,正如古人云“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三是隋朝创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四是隋朝开凿了举纪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五是隋朝虽然短暂,但它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南北重归统一;2、大运河的开通。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一”为教学主线:一个政权──隋朝的建立一个局面──隋初经济的繁荣;一个创举──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主体(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课件3: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件3: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历史线索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战国 、秦、汉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 隋、唐 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
明清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北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
D.加强北方的边防
中考链接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使中国重新进 入统一时期的朝代相继是 A.隋、唐 B.宋、元 C.明、清 D.秦、汉
[参考答案] A [12年湖南娄底中考]第4题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 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大运河
一条贯通南 北的大动脉
三点 四段 五河
练习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洛阳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百家争鸣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补充
今日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公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堪 与长城媲美的人工奇迹。
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 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 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运河风光
小结
隋朝

1,时间:公元_5_8_1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课件

5、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 四个场景,其中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征发人民开凿大运河 C、指挥大军攻打陈朝 D、发展经济,使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 象 6、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 面且符合实际的是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人口 垦田 粮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 1、隋朝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2、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改革,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 1、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开 凿具备了经济实力; • 2、隋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 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运河做基础。
今天的运河不通过洛阳;北段不再通航,正逐步修通
一、选择
1.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 代 (A)
A.秦朝 C.西晋 B.东汉 D.东晋
2.灭陈前,江南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 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反映了 ( ) A
A.江南人民盼望统一 B.江南人民能歌善舞
C.江南人民热情好客
D.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
3、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 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4、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 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 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二长:二千多公里
长 安
A
黄河
三点:一个中心北至涿郡, 南到余杭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PPT课件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PPT课件
讨论: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
22
《知识能力训练》答案
一、单选 1—5: BBCDA 6—10: BABBD 11—14:CBDB
-
23
15题.
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隋朝统一南北于---5--8--9---年,隋军南下,灭掉最后一个政权-----陈----,重新统一南北。
3、隋朝前期的繁荣 A、措施: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结果: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C、表现:
-
7
人口
பைடு நூலகம்
隋初 三千多万人
隋盛时
结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
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教育的发展。
-
20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 与此有关?
-
21
四、隋朝的灭亡(581—618)
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 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 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大运河的开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
16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同学们比较这四则材料对大运河的评价有哪些不同,到底哪 种是正确?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隋朝的灭亡 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课件4: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件4: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难点:
(1)隋初经济的繁荣;(2)如何评价隋炀帝。
一、南北重归统一 隋朝统一前的南北局势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开国皇帝:隋文帝 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 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 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 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 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 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不过, 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 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隋炀帝修大运河
(炀帝大业元年三月)(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 万,开通济渠。……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 江南采木,造龙舟、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 八月,上(炀帝)御龙舟,幸江都(今扬州)。
——《隋书·炀帝纪》
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 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州观赏。
活动与探究 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思路: 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 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小结: 繁盛一时的隋朝
繁盛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大运河开通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三、学情分析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特别是所教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六、教学用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的时间。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

接着,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隋唐盛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政权的腐朽
长期分裂,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 济的发展
隋文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
• 隋的统一结束了西晋 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 局面,开创了隋唐时 期的“大一统”局面, 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 的交流和各民族的进 一步融合
隋朝前期的繁荣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国家统一、人民负担减轻、 社会经济繁荣
人口
隋初 三千多万人
隋盛时
结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604年七月, 隋文帝病危, 杨广派人入宫 将父文帝杀死, 又假称文帝诏 赐兄杨勇死, 缢杀之;遂即 位,为隋炀帝。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581年)

(589年)
长安 建康
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隋朝疆域图
(5 8 9 年)
长安 今陕西西安 涿郡 今北京 余杭 今浙江杭州

五胡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蜀西 晋源自北齐北周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总的发展趋势
政权分立
全国统一
隋朝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增强, 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涿郡(今北京)
黄河 洛阳 淮河 长江
通济渠
钱塘江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大运河 单字记忆法:永通邗南
一条贯通南
全 长
北的大动脉

三点
千 多
四段
公 里
五河
运漕商旅, 往来不绝。
(《通典·州郡典》)
北通涿郡之 渔商,南运 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
哉!
大运河的开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荒淫无 度的宫 廷生活
营建洛阳
乘龙舟出游. 发动对高丽 的战争
1、目的 2、时间 3、规模 4、作用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
开凿大运河图(想象画)
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粮食要依靠江 淮地区供应。
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我 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要开通南北运 河,利用水力运输。
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 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 隋朝前期经济繁荣,为开河提供了经济实 力
•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 的可能
•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想一 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 全靠大运河。
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重要的原因:中 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 的条件下,陆上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 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少、速度 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粮食 的速度快,费用少
各抒己见:
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但不是最主要的。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 的统治。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作用: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大促进 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洛阳
涿郡 永 济

通济渠
邗沟
江都


余杭 河
隋朝大运河
海河 永济渠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汴河直进船》
*材料三: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总的来说是好事,但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好的 一面,也要看到坏的一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 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 流,巩固了国家耗的统一,但开凿大运河耗费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激化了阶级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