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_上学路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a0c6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c.png)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上学路上》这一单元主要围绕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保护个人安全、关爱他人、文明礼貌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模仿能力。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文明礼貌的良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感受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接受和领悟知识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榜样教学法:通过树立榜样,让学生模仿和学习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
2.准备交通规则卡片、文明礼貌标语等教具。
3.准备情景剧剧本,邀请学生参与表演。
4.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交通规则的认识,以及在上学路上遇到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交通规则卡片,让学生认识和记忆基本的交通标志。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4课《上学路上》教案2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4课《上学路上》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c86d8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d.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4课《上学路上》教案2一. 教材分析《上学路上》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安全知识,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内容主要包括交通安全常识,如遵守交通信号灯、走人行道、不在车流中奔跑等,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于交通安全知识了解较少,但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例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交通安全知识。
此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也需要得到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交通安全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游戏互动:通过交通安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交通安全的理解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榜样示范:通过交通安全宣传视频或故事,让学生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交通安全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景。
2.准备交通安全游戏的相关材料。
3.准备交通安全宣传视频或故事。
4.准备分组讨论的交流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交通安全宣传视频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交通安全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交通安全知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 上学路上》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 上学路上》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03d1ac2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6.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 上学路上》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4 上学路上》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上学路上的安全常识、交通规则以及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具备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还不太熟悉,对于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也处于一个初步认识的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常识和交通规则,学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与陌生人礼貌交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上学路上的安全常识和交通规则,学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与陌生人礼貌交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实践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知识,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上学路上的安全事故,引发学生对上学路上安全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0_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上
![《4.0_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afb16c5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2.png)
《上学路上》教学分析一、教材简析课文讲述了“我”在上学的路上,在一棵小树下,发现了一只小鸟的情景。
二、教学要求1. 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我”对小鸟的怜爱之情,体会“我”那时对小鸟的同情。
2. 培养学生有热爱小动物和珍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我”对小鸟的怜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对小鸟的生活习性不了解,所以对小鸟的处境很难产生真切的感受。
五、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六、教学过程1. 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音节。
②分析易错字,如“叶”字第一笔是“丷”,不能多写一横;“它”字第三笔是“小”。
指名读课题,并随机指导朗读。
③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相机指点。
对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同砚给予表扬、鼓励。
④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把小鸟放在兜里?为什么要把小鸟放在兜里?为什么要把小鸟放在手心?这些都要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出回答。
请同砚们默读课文,在书上适当的地方留下你的回答。
2. 进入情境,引导读文。
①理解课文内容:一只可怜的小鸟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结合课文插图,请同砚们小组内交流。
老师巡回采访学生交流情况,必要时作小结。
(边听学生回答边出示相关的段落)②研读情感变化:当“我”看到一只幼小的生命垂危时,“我”的心情怎样?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指导学生抓住“愣住”、“不知所措”、“心疼”、“怜爱”等词语进行朗读)当小鸟起死回生时,“我”又有了怎样的感情?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指导学生抓住“惊喜”、“连蹦带跳”进行朗读)从“我”的心情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高兴、激动的心情以及强烈的爱心)此刻你就是这个班的同砚和这个小朋友了,我们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幻灯片),看一看我们能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情感的教化。
(同桌先练习一下)此刻谁愿意上来和老师配合给大家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朗读?同砚们评一评。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上学路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上学路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30e54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2.png)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上学路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上学路上》是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在上学路上保护自己,遵守交通规则,以及尊重他人。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社会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也处于初步认识阶段。
学生在上学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迷路、被陌生人搭讪等,因此,他们需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遵守交通规则,以及尊重他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上学路上的基本安全知识,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路上玩耍等。
2.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如遇到陌生人搭讪时,要学会拒绝并寻求帮助。
3.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如不在路上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学路上的基本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践行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明白道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表达,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相关的交通规则图片,用于教学辅助。
3.准备时间控制器,用于把握教学进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门口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上学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插图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上学路上的基本安全知识和行为准则。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上学路上的安全行为场景,并表演出来。
通过表演,让学生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上册
![《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bd02d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2.png)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描述的上下学的场景和情感。
2. 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上下学场景,体会其中的情感。
2.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增强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上下学的场景。
2. 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3. 准备一些与上下学相关的生活场景图片,供学生观察和讨论。
4. 安排教室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歌曲导入:播放《上学歌》,提问:这首歌描述的是小朋友上学的情景,大家猜猜看,是哪些地方?对,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上学路。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上学路上》。
2. 板书课题,读题。
明确“路上”是什么意思?可以包括哪些地方?(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归纳主要问题:如,“捣乱”、“捡起来”等词语的理解,以及“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等。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是“路上”发生的事?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划一划、想一想,并简单写写自己的体会。
3. 交流、朗读、理解。
结合看图或课件,重点指导“招手”、“跑回去”、“捡起来”、“送回去”等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 课文写了“我”在上学路上做的几件事?用笔划一划。
2. 交流:发现路上的小纸片——招手让车——跑回去捡起小纸片——送小纸片上车。
3. 默读课文,思考:这件事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引导理清课文层次:发现——招手让车——跑回去——送上车。
4. 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合作学习。
(提示:可以从内容、感情、表达等方面入手)(四)汇报交流,体会情感1. 小组选择汇报内容。
2. 随机出示相关语句,师生共同感悟。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上学路上》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上学路上》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3b26542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c.png)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上学路上》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上学路上》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知识,但还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使他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上学路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3.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安全知识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设置、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视频等。
2.教具:准备一些交通安全标志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交通安全标志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上学路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安全隐患。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让学生了解可能的危险,并教授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人行道、不在车流中奔跑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游戏,如模拟过马路、找安全隐患等。
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上学路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路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路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33a86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d.png)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学路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上学路上》是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围绕学生在上下学路上的安全、礼貌、规则等方面进行教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上下学路上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于上下学路上的安全、礼貌、规则等方面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学习,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上下学路上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礼貌、守规则等。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增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学路上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礼貌、守规则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识。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图片、故事等素材。
2.准备课堂游戏所需道具。
3.提前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实际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述一个关于上下学路上安全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上下学路上的安全知识、礼貌行为、规则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应该怎么做。
如: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安全问题、礼貌行为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如:分组模拟上下学路上的场景,要求学生表现出礼貌、守规则等良好行为。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85695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d.png)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上学路上》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及遇到问题善于寻求帮助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于交通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系统。
学生的思维活跃,善于模仿,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善于求助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交通安全知识。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交通安全标志的道具,方便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教学视频:准备一些关于交通安全的事故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警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上学路上需要注意什么吗?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交通安全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规则。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物道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交通标志。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交通安全知识。
《第一单元 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871324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1.png)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识别路上的各种标志,了解交通安全规则,知道如何安全过马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讨论和模拟演练,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安全认识和自我珍爱认识,教育学生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安全认识和自我珍爱认识,教育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交通安全标志图片和视频;2. 准备一些交通安全道具,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等;3. 准备一些交通安全相关的PPT或教学视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上学路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知道上学路上的礼仪规范,如不在马路上打闹、不随意乱扔垃圾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学会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尝试给出理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安全认识和礼仪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上学路上的各种场景,让学生感受上学路上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上学路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1. 观看教学视频展示一些真实的上学路上的危险场景和正确应对方式,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2. 小组讨论根据课本上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形成共识,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知识问答设计一些与上学路上安全和礼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增强教室互动性和趣味性。
4.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应该如何改正,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e464de9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2.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4 上学路上》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上学路展开,通过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但对于上学路上的事物较为熟悉。
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交通规则了解不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上学路上的基本交通安全知识。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通规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交通规则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交通安全游戏道具。
3.布置教室,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上学路上的基本交通安全知识,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人行道等。
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如“交通安全拼图”、“交通安全接力”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上学路上应遵守的交通规则,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上学路上,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遵守规则?如何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上学路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上学路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be606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c.png)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上学路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上学路上》这一章节主要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展开,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识别上学路上的危险因素,学会遵守交通规则,遇到陌生人时的应对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较弱。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因此,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让学生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遇到陌生人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学路上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遇到陌生人时能够冷静应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交通标志、安全装备等。
3.准备教学场地,如教室、操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上学路上的安全事故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教学媒体,展示上学路上的各种安全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设计一个上学路上的安全情境,并表演出来。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交通规则的掌握程度。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084078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b.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上学路上》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小明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们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课文还教育学生们要有爱心,关爱他人,互帮互助。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于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系统。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为好奇心旺盛、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等原因,容易忽视交通规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学生们对于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道德观念也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道德观念。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道德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上学路上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交通规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榜样示范:通过讲述榜样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动画、图片等元素的PPT,增强课堂趣味性。
2.情景道具: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安全装备等道具,用于情景模拟。
3.游戏材料:准备交通规则游戏所需的卡片、骰子等材料。
4.榜样故事:收集一些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榜样人物故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交通场景,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上学路上遇到的交通情况。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交通规则吗?”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上学路上》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上学路上》优质课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93d95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f.png)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上学路上》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上学路上》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小学生在上下学路上的种种经历,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以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行为举止,培养他们自觉遵守规则,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对于上学路上的安全规则和道德行为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自觉性。
学生在生活经验方面,上学路上会遇到各种情况,但对于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尚缺乏明确的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认识到遵守规则、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上学路上的基本安全规则和道德行为,学会自觉遵守。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上学路上的基本安全规则和道德行为。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关爱他人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点,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实践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道具:准备一些与上学路相关的道具,如安全帽、交通标志等,用于情景模拟。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上学路上安全、道德行为相关的资料,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上下学路上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行为。
提问:“你们在上学路上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2.呈现(10分钟)课文呈现,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课文结束后,提问:“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你们认为他们做得对不对?”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在上学路上做到安全、关爱他人。
小学思想政治_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思想政治_4.上学路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4eb0eb2b160b4e767fcfb2.png)
教学设计一、歌曲导入《上学歌》。
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啦!每天背上你的小书包来到学校学知识,开心吗?生:开心!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开心的唱起《上学歌》吧!拍手唱。
二、不同的上学路。
(画展示)同学们请坐!老师问你个问题啊,平时都是怎么来上学?会经过哪些地方呢?我们的上学路是什么样子的?我让同学们提前画你上学的路线图,谁到台前分享一下?同学们,这是我们的上学路,再看看住在大山里的孩子的上学路,你觉得有什么不同,每天上学要经过悬崖,石壁,没有桥的小河,路程遥远,交通不便,又极其危险,真是艰难的求学路啊!上学路不一样,都要平平安安进课堂。
三、危险行为同学们,我们的上学路虽然平坦又宽广,但是也有不和谐的音符,你觉得这些同学这样做安全吗?那怎样做才安全呢?马路上不能乱跑,一定要注意力集中,靠右边走。
坐自行车和电动车时,不要随便伸手回头,脚好好踩住,不能乱动,以免脚伸到车轮里受伤。
做校车时不要大声说话,打闹,不能把头伸到外面。
经过小河边不能停留玩耍,以防溺水。
同学们,还要自觉最遵守交通规则,看这是人行横道,又叫斑马线,这是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现在有个小朋友,他就不遵守交通规则,咱们看看发生什么事了?(看闯红灯的视频)通过看视频,你知道了什么?四、温暖现象同学们,路上有不和谐的画面,也有温暖的瞬间,谁来说说这些路上的温暖?在你上学路上,还看到过哪些温暖的事情?五、交通信号我知道1.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路上不仅要注意安全,还要有一定的交通知识,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我让同学们在家搜集了常见的交通标志,现在把你搜集的交通标志说给同学听吧!2.找于沛滢、刘佳颖上台分享。
3.小测试4.老师总结拓展。
五、玩一玩我是小交警,找一位小交警,再上来一名人工智能红绿灯。
六、演一演周末,叔叔带小凡去书店,过路口时正巧遇到红灯,叔叔要闯过去,小凡说:“不能闯红灯。
”叔叔说:“现在没有车,没关系。
”小凡应怎样劝阻叔叔呢?七、想一想小方放学后要过马路乘车回家,如果走人行横道,就要多走50米,如果跨越扩拦,穿过马路,就要近得多。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上学路上》(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上学路上》(第二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a528b1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f.png)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上学路上》(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上学路上》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字,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保护自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善于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他们对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影响。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图片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
2.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寻求帮助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道如何在道路上安全行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与人沟通,寻求帮助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交通拥堵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模拟道路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4.总结提升: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遵守交通规则的方法和经验。
5.课堂小结: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道路上要小心谨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主要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板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
《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上册
![《4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032ee1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1.png)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在上学路上的心情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掌握生字词的书写。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在上学路上所经历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对主人公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生字卡等。
学生准备笔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音乐导入:播放歌曲《上学歌》,提问:歌曲里唱到谁去上学?为什么要上学?2. 图片导入:展示本班同砚上学时的照片,请同砚们描述自己上学的情景。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学路上》这篇课文,看看文中的小伙伴是怎样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分组朗读课文,检查读音。
3. 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我”和“小伙伴”在上学路上的哪些事?用笔圈画出相关词语。
(三)学习字词,指导书写1. 指名反馈并交流朗读课文中的生词。
2. 课件出示词语表,师生共同正音并理解词义。
3.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1)“辛”字中间四横不能少。
(2)俩:左窄右宽,女字旁的横不过横中线。
(3)俩:与“位”的区别。
(四)教室小结(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起首通过音乐和图片导入新课,接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学习生字词,最后教室小结。
(五)安置作业1. 练习朗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 完成《学习与评判》相应题目。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在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2.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培养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培养主动帮助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观察熟悉自己的上学路线,了解上学路上的明显的标志物。
教学难点关注到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知道上学路上要遵守规则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
板书设计上学路上看标志,守规则安全第一记心上上学路上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了解部分交通法规和知识,部分学生对信号灯、交通标志的作用存在模糊认识,部分学生对违规行为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没有深刻认识,珍爱生命意识淡薄,存在抱着侥幸心理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欠缺过马路、阴雨天步行等方面的自护技能。
每天经过上学路线往返家校之间,对于学生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年级新生刚刚上学,对学校及周边环境是陌生的,多数孩子还习惯于在父母家人的羽翼下生活,对上学放学这一常见且重要的过程缺少相关的经验,对所经历的路线、方式等也欠缺观察和了解。
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对浅显的交通安全常识略有了解,因为家庭观念的差异,孩子的安全意识差异显著,大多没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观念。
对于那些始终如一默默付出的交通、协管、环卫工作者的付出、甚至家人的付出,大多疏于观察,一些“小太阳”对于他人的付出习以为常,从没有过清晰的思考和体会。
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热情的,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引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
借助这一特点,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看到、了解到和直观体验到关于上学路上的规则、有人相助的温情能够大大激起孩子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追求,从遵守交通规则,对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约,提高安全自护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上学路上效果分析本课侧重安全教育,学会注意安全和保护自己。
随着交通的发展,道路变得“繁忙”,安全教育尤其值得关注。
学会判断行为是否安全,是否会看交通信号灯,从小学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公民,这是进入小学生活的学生应当具备的意识。
本课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了相关话题,旨在帮助学生挖掘生活资源,提高安全意识。
同时渗透感恩教育,通过观察上学路上的感人瞬间,懂得珍惜家人和社会的关爱。
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实实在在的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另外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了上学不能迟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内容,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上学路上教材分析《上学路上》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第三个主题。
教材中展示了很多图片,呈现了多种不同的上学方式,上学路上不同情景和学生常见的交通标志,通过图片介绍,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信号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感受上学路上的温暖。
“上学”开始成为我们一年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一年孩子由原来的依循自然需要的生活方式转为一种有目的的理性生活方式。
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缓慢而长期的,一年级是这一过程的开始。
因此,适应生活方式的转变,顺利开启另一种存在样态,是我们一年学生生活引导中的重大主题。
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就是适应新生活,帮助儿童顺利实现这种转变。
为了一年级新生适应环境,顺利安全的融入小学学习,本课从学生生活最常见的角度--上下学的路出发,引发学生展开观察、讨论和反思。
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为培养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学生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城乡各处的交通状况都是复杂的,因此,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意识,才有能力使自己健康安全的成长。
本课主要设计三条线索:第一,熟知自己的上下学方式、路线和环境;第二,知道常见交通信号标识的含义,能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而学习遵守交通规则的目的除了增强个人安全意识外,还注重激发孩子主动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成为文明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第三,引发学生感受社会工作者和家人对他们默默付出的辛劳和爱,激发孩子感恩之心。
使孩子在路上充分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本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使新生适应教育和道德教育落在学生最直观可见之处,并给学生带来爱与快乐的感受。
上学路上练习题一y ì、填ti án 空k ōn ɡ上sh àn ɡ学xu é路l ù上sh àn ɡ,我w ǒ们m én 应y īn ɡ该ɡāi ________________。
我w ǒ是sh ì这zh è样y àn ɡ来l ái 上sh àn ɡ学xu é的de ,先xi ān 经j īn ɡ过ɡu ò________________,再z ài 经j īn ɡ过ɡu ò________________,就ji ù来l ái 到d ào 了le 学xu é校xi ào 。
二、判p àn 断du àn1、明m ín ɡ明m ín ɡ和h é兰l án 兰l án 在z ài 马m ǎ路l ù上sh àn ɡ追zhu ī逐zh ú打d ǎ闹n ào 。
( )2、小xi ǎo 刚ɡān ɡ经j īn ɡ常ch án ɡ把b ǎ手sh ǒu 伸sh ēn 到d ào 校xi ào 车ch ē的de 窗chu ān ɡ外w ài 。
( )3、涵h án 涵h án 的de 妈m ā妈m ā怕p à涵h án 涵h án 上sh àn ɡ学xu é迟ch í到d ào ,经j īn ɡ常ch án ɡ闯chu ǎn ɡ红h ón ɡ灯d ēn ɡ。
( )三、问w èn 答d á上sh àn ɡ学xu é的de 路l ù上sh àn ɡ要y ào 过ɡu ò马m ǎ路l ù,我w ǒ们m én 应y īn ɡ该ɡāi 怎z ěn 么me 办b àn?《上学路上》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朋友特别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
在《上学路上》的教学设计中,我将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真生活,感受真教育,并且是在快乐中体验和感受。
课上,在跟着老师、乐乐的照片一起从家到学校的整个路线展示后,绝大多数的孩子就已经能看着图,完整地把上学路线说的清清楚楚。
就上学路上一些孩子的行为做辨析时,孩子们的思维可活跃了,他们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会引起怎样的后果。
也让人深思。
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很强,他们不喜欢被老师批评,也不希望被别人嘲笑。
在认识交通标志时,孩子的知识超出了我的想象,有些标志,孩子看过就反应过来,但是这里毕竟是农村,许多交通标志孩子们都没有见过。
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我觉得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热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了上学不能迟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掌握了本课的内容,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本课不尽如意的地方:设计的活动太少,直观图片或视频少。
《上学路上》课程标准分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修订,2016年教育部做出工作部署: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并在全国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为将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要求增加和融入到德育教材中,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上学路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年级的学生普遍由家长接送,日复一日的经历,隐含着丰富的资源。
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从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指导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同时,也让学生领会上学路上家人、社会对自己的关爱,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生活。
在学生每天的上学路上,相同的道路,演绎着不同的故事。
教师可结合实际,设立话题,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交流,引领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受家人的温暖与关爱。
小手拉大手,安全伴成长。
一些家长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存在一些贪图方便,不顾安全的行为。
这样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
为此我们力图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提高安全意识,让教学指导生活。
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本课围绕“我是小学生了”这一主题,侧重引领学生关注自己上学路上的安全,了解不同的上学路线,不同的生活世界,感受家人的关爱,珍惜自己的上学机会。
前几课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新伙伴,认识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激发其兴趣与好奇心,从而喜爱小学生活。
本课则从学生每天的上学道路入手,帮助学生知道大家通过不同的道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到学校。
在了解上学路的同时,渗透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
课程标准对于新入学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有明确要求。
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的第9 条“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而编写。
教材中需要设置相应的指导学生注意安全的话题,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本课侧重安全教育,学会注意安全和保护自己。
随着交通的发展,道路变得“繁忙”,安全教育尤其值得关注。
学会判断行为是否安全,是否会看交通信号灯,从小学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公民,这是进入小学生活的学生应当具备的意识。
本课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了相关话题,旨在帮助学生挖掘生活资源,提高安全意识。
同时渗透感恩教育,通过观察上学路上的感人瞬间,懂得珍惜家人和社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