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解析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规律,而国际贸易政策则是针对国际贸易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并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互相交换各自拥有的资源和产品来实现互利共赢。
他指出,国家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随后,大卫·里卡多提出了“绝对成本差异理论”和“比较成本差异理论”,强调了国际贸易双方在特殊条件下的互惠互利。
而后的学者们也陆续提出了其他的国际贸易理论,如赫克歇尔-奥林格模型、产品寡头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国际贸易政策可以分为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大类。
保护主义政策主要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关税是指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费,旨在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以保护本国产业。
而非关税壁垒则包括进口配额、反倾销措施、技术壁垒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政策强调降低贸易壁垒,提倡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性。
自由贸易政策的核心是贸易便利化,如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
这些政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关系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规律,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贸易政策。
比如在实施国际贸易政策时,根据经济学原理可以分析和预测其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措施。
著名的“大洋洲挡板案”就是保护主义政策的一个案例,通过对进口挡板的征税,保护了本国农业产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政策对于理解各国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比其他国家高,那么这个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石。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则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模式。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
在创新阶段,通常在发明国生产并出口;在成熟阶段,生产会逐渐向其他发达国家转移;在标准化阶段,生产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明国则转为进口。
(五)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一个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实现规模经济时,它就可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对贸易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最大利益。
其优点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消费者福利、推动技术进步等。
但也可能导致一些行业受到冲击,出现失业等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过程。
这个领域涉及许多理论和政策,旨在促进贸易和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它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专门生产他们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商品。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2)绝对优势理论:大卫·里卡多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优于其他国家,那么他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这些商品。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每个国家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
(3)增长模型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增长模型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转让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国际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开放和自由的贸易环境。
这种政策通常包括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及避免使用出口补贴和歧视性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2)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做法包括提高关税、限制外国投资、实施贸易配额和补贴本国生产等。
这种政策可能会对本国经济带来短期利益,但可能会导致贸易战和经济衰退。
(3)区域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是一种贸易安排,旨在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典型的例子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这些协定通常包括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减少,以及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的规定。
3. 国际贸易的影响(1)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有效配置资源和劳动力,增加劳动生产率,并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
(2)就业机会:国际贸易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出口行业。
较低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可以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进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3)消费者福利:通过国际贸易,消费者可以获得来自全球的更广泛和更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国际贸易及政策理论管理知识分析
国际贸易及政策理论管理知识分析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理解国际贸易的原理和政策是企业进行国际业务的关键。
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它认为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比较优势所在的商品,并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其他商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亚当·斯密的学生大卫·里卡多提出的,它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优于其他国家,国际贸易仍然是有益的,因为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不同。
产品周期理论则是雷蒙德·维诺提出的,它认为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命周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因此跨国贸易会随着产品的不同阶段而变化。
除了理论知识,政府的政策也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贸易政策分为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两种形式。
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采取关税、配额、补贴等手段来限制进口产品,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自由贸易则是指国家取消或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鼓励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化。
选择适当的贸易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及政策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具备较好的市场分析能力,了解不同国家的需求和消费市场。
在进行市场分析时,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环境是很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企业制定适合当地市场的营销策略。
其次,企业需要熟悉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程序。
国际贸易涉及到海关手续、贸易合同、支付方式和运输等,了解并遵守相关的规则和程序将有助于企业顺利开展贸易活动。
此外,企业还需要了解国际贸易及政策的风险和挑战。
国际贸易涉及到汇率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企业需要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来应对这些风险。
同时,政策的变化以及贸易战等因素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做好应对措施。
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分析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究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自由贸易理论自由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在保护自己国内企业的前提下,开放市场,自由贸易是贸易充分自由化的一种表现。
自由贸易理论提倡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主张不对进口商品采取关税或者其他贸易壁垒的政策,使货物能够充分地在市场中自由流通。
自由贸易理论的重要学者是亚当·斯密,他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能够促进各自的物资和服务的优势发挥,从而让世界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自由贸易可以提高产业效率、降低商品价格、为企业创造新市场和新机会以及提高经济福利。
二、保护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是相对自由贸易理论而言的。
保护贸易理论认为,国家间存在差异,国家之间的贸易不是完全自由的。
所有的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对进口商品采取何种政策。
保护贸易的思想被列宁和瓦尔拉斯等人首次提出,他们认为进口商品会破坏国内产业的发展。
此外,保护贸易理论也提倡通过关税、补贴和配额等方式来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经济和企业的权益。
三、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管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手段。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各国之间的贸易被广泛地控制和管理。
归根结底,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维护国家的利益。
国际贸易政策可以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种。
自由贸易政策包括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促进投资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保护贸易政策则包括提高关税、限制进口配额、加强安全检查和采取激励措施等。
四、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国际贸易涵盖了全球各个国家,因此,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也成为了国际贸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巨大,他们所追求的利益也不一致。
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如何分配各自的利益,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难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进行的经济活动。
它扮演着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角色。
在国际贸易中,有一些理论和政策指导着贸易的发展和运作。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并分析它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它认为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中应该专门生产其拥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通过专注生产具有较低机会成本的商品,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样一来,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可以互补,共同获得更大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鼓励各国进行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从而加强全球产业链的互联互通,提高全球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使得贫穷国家有机会通过贸易实现经济发展,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关税和贸易壁垒关税是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贸易壁垒则包括非关税壁垒,如配额、出口管制和技术壁垒等。
这些政策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际市场竞争的冲击,但它们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关税和贸易壁垒限制了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增加了商品的成本,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
此外,关税和贸易壁垒也会导致贸易争端和贸易战,进一步阻碍全球贸易的发展。
因此,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是非常重要的。
三、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达成的贸易协议,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参与国家可以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提高自由贸易的程度,并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
自由贸易协定对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了全球价值链的整合,提高了全球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自由贸易协定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增加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四、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国家采取的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的经济政策。
它主张通过提高关税和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商品,并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国贸理论与政策(经典的总结和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导论第一节人类产生初期:无剩余物资(→无贸易)→有剩余物资需交换(→贸易产生)国际贸易的发展→(引发)生产国际化发展跨国公司区域经济一体化现实的国际贸易问题往往牵涉或反映一个国(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
第二节中国目前有四个关境:内地、港、澳、台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越过关境,故也称为对外贸易第三节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国家的形成(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商品交换)国际贸易的发展:1)原始社会末期三次社会分工(畜牧业、农业、商人分离)→对外贸易开始萌芽主要形式:物物交换,以食物等生活资料为主2)奴隶社会(水上交通便利)商品结构: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生产目的:为奴隶主阶级直接消费和官府采办、朝贡为主3)封建社会(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出现了固定交易场所和有组织的贸易行为贸易方式:现场看货商品结构以奢侈品为主,目的主要为封建统治阶层服务,多用于消费4)资本主义社会以来(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一二次世界大战)对外贸易目的:生产和消费商品结构复杂化,贸易方式多样化WTO的建立第四节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1)封建社会:帝王旨意在对外贸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规模小2)三次辉煌汉朝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安息→大秦:罗马)海上丝绸之路:广东→马来半岛→马六甲→孟加拉湾出口:丝织品、治铁技术、水利灌溉技术进口:中亚、西亚的毛皮、马匹、珍奇异物——主要供统治阶层奢侈享受唐宋唐太宗实行自由开放贸易政策(以“丝绸之路”(陆)为主)宋太宗“招诱奖进”政策(以海路为主)元:重商二.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明清:禁闭大门——闭关自守政策→1840:鸦片战争(英国)中国:独立自主→半殖半封: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结构:出口以农、副、工矿产品为主服务对象:帝国主义、封建统治阶级贸易对象: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不等价交换三.新中国的对外贸易1949年新中国成立→掌握对外贸易独立主权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出口商品结构: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为主第五节国贸理论概览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H-O理论…保护贸易理论(托马斯·孟):重商主义,强调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当代国贸理论(里昂惕夫之谜):新要素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偏好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案例】:郑和下西洋V S 哥伦布远航中:封建专制主义目的不同郑和:①宣威异域②朝贡贸易——扩大政治影响,巩固封建统治西:资本原始积累哥伦布:①寻金②探索新航线——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原始积累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主要观点:①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专业化→劳动者生产技能提高避免不同工作进行转移造成的时间损失导致简化劳动的机械出现②分工原则:绝对优势——如果一国购买某种商品所花费的成本比在国内生产该产品的耗费低,那么本国就不应该生产这种商品,而应当大量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商品以换取货币,然后再购买这种商品,这样就比自己生产要便宜得多。
2024年中级经济基础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知识点:国家契易理论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2、影响国家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1•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2.汇率水平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二、知识点:国家贸易政策(1)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非关税壁垒则是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如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记忆口诀(卫技愿配歧=微机员佩奇)注意进口配额、自愿出口。
(2)政府鼓励出口的措施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
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实行出口补贴的目的是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2、倾销与反倾销(1)倾销: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WTO 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成本加费用和利润的标准。
(2)倾销类型:掠夺性倾销: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的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
(3)反倾销反倾销税是一种附加税。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自古以来一直是国与国之间重要的经济交流方式,同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和机遇,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成为了研究和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的相关概念、主要理论模型以及实践中的应用。
一、国际贸易理论概述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国际贸易活动内在规律的总结和解释。
它通过构建模型、假设和分析方法,揭示了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1.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典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某个产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意味着该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
绝对优势决定了贸易的方向和范围。
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贸易仍然会存在。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式通过资源配置的差异,使各国在专业化生产上形成互补。
3. 因素禀赋理论因素禀赋理论是对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禀赋的影响进行解释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不同的国家在特定产业上具有竞争力,并会形成贸易。
二、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和调整国际贸易格局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理解和制定合理的国际贸易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1. 关税政策关税是最常见的贸易政策工具之一,它是针对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
关税政策既可以用于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也可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进口配额、补贴政策等措施。
这些壁垒主要用于限制进口产品的数量和增加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3.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可以加强国际贸易的有效性,拓展市场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作为世界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商业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不仅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为国家之间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改善关系的机会。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实践需要建立在系统的理论模型和政策指导下,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在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原理、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收支平衡理论、重商主义理论和新古典主义贸易理论等。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相对优势的产业,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互利共赢。
另外,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相似的国家,由于在经济上存在竞争,因此会在市场上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关系。
而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则是强调,在众多贸易交易中,应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重商主义理论则认为,国际贸易应该通过保护主义政策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
至于新古典主义贸易理论,则强调了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性。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指导尽管有着多种理论的支持和指导,但是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往往比较复杂多样。
在现实中,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发展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贸易政策措施。
例如,一些国家可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即取消关税和贸易限制,鼓励多边贸易。
而另一些国家则可以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保护自己的国内经济不受外来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采取的是中立政策,坚持保持中立立场。
除了上述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政策选项。
例如,一些国家采取的是产业政策,即通过对某些产业进行保护和支持,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再比如,一些国家可以通过参与世贸组织,进行多边谈判并签订贸易协议等方式来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交流。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评估和挑战在实践中,国际贸易政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需要得到评估。
其中,评估国际贸易政策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
在效果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指标和社会影响因素,判断政策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分析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则是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国家应专注于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国家的产品。
2.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机会成本差异,国家根据机会成本低的产品具备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平衡贸易理论:由伦纳德·斯蒂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产品需求和供给结构不同,国际贸易是市场对比较优势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结果。
4.规模经济理论:由保罗·罗默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由于规模经济,特别是技术进步的规模经济,使得大规模生产的成本较低,贸易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5.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理论:由波尔·克鲁格曼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由于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垄断,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差异化和获得市场垄断利润。
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允许国际贸易自由流动,取消贸易壁垒,减少相关的政府管制。
自由贸易政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等,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
2.关税政策:关税政策是通过征收关税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的目的。
然而,过高的关税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降低消费者福利,增加生产成本等,产生负面影响。
3.非关税壁垒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是指除关税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贸易限制。
例如,进口配额、出口补贴、技术壁垒等。
非关税壁垒政策旨在限制进口商品,保护国内产业。
然而,这些政策可能导致贸易歧视,使国际贸易更加复杂,不利于国家整体利益。
4.贸易自卫政策:当国家面临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时,有可能采取贸易自卫政策,采取反倾销措施、关税提高、出口禁令等手段,以保护国家利益。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贸易自由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以及各国在制定政策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础。
该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其相对优势商品,并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比如,某国可能在生产农产品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而另一国可能在制造业方面更有竞争力。
通过贸易,两国可以互补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相对应的是绝对优势理论。
该理论也是由李嘉图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高效率,国际贸易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比如,某国可能在所有领域都能以较低成本生产商品,这样它就能通过贸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三、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强调各国间的经济规模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该理论由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比较优势,还包括企业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因素。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结果,还受到市场竞争和企业战略的影响。
四、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国内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因素。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来保护本国产业。
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限制、商品质量标准等,这些壁垒对于国际贸易的限制更加隐蔽。
然而,过度依赖贸易保护措施可能会对本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导致高成本、低效率产业的维持,同时也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入。
因此,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需要在保护产业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贸易自由化。
五、自由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多边贸易体制是为了推动自由贸易而建立的全球性的组织和协议。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讲国际贸易政策
2、 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1)战后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2)它是一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
运动
(3)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 倡导者和推动者
(4)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 际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5)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6)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四)新贸易保护政策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更加 激烈,保护贸易的理论和政策都出现了新的发展, 称其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1.“公平贸易”成为贸易保护政策的新理念 2.贸易保护制度法律化 3.贸易保护政策综合化
4.从单边政策的保护发展到多边贸易体系 下的保护
(二)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贸易 自由化政策
1、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一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降低进口关税率 二是组成区域性贸易集团,在贸易集团内部取 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
三是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惠制税和特惠 制税制度,给予进口关税的优惠待遇
四是放宽进口数量限制,增加自由进出口 商品的数量,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
投资乘数论
1 投资乘数:K=—————————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C(消费)∕ △Y(收入) △Y= △I(投资)×K
外贸乘数论 假定:
△X为出口增加额, △M为进口增额;
据投资乘数公式则有:
△Y=【 △I+( △X—△M)】·K
当 △I一定时,外贸顺差( △X—△M)也 能对国民收入的增加起到倍数作用。
(2) 理论的基本观点
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第一,一切生产要素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假设在 现实经济中不存在。 第二,国际贸易收支自动调节平衡的观点忽视了 贸易顺差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制定,对于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以及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特殊优势产品,从而实现贸易的互利互惠。
绝对优势理论则由亚当·斯密提出,主张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其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要素禀赋理论则着眼于国家资源禀赋的差异,认为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不同,因此存在互补性和补充性的贸易。
二、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实现国际贸易的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贸易补贴政策等。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通常用于保护本国产业或者调节贸易平衡。
非关税壁垒政策则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技术标准等措施,用于限制或者调控进口商品。
贸易补贴政策是指国家对本国产业提供的经济补贴,以增加出口竞争力或者保护本国市场。
三、国际贸易的利与弊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国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实现各国之间的互利共赢。
其次,国际贸易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再次,国际贸易能够扩大市场规模,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
然而,国际贸易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可能导致某些产业的衰退和失业问题,可能增加不平等现象和贫富差距。
四、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强调保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利益的政策取向,其主要手段包括限制进口、提高关税等。
自由贸易则主张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贸易环境,倡导减少贸易壁垒和限制。
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在实践中存在争议,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状况和政策目标。
五、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与挑战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贸易摩擦、经济衰退、保护主义抬头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制定对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概念入手,探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一、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交易活动。
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资源和产品的有效配置,促进各国经济的互动和合作。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共存,贸易行为会涉及到大量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二、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指为解释和阐述国际贸易现象而建立的经济学体系。
国际贸易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几个主要流派。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创立的。
他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是由于各国生产的产品具有相对成本优势所致。
即各国应该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资源条件来生产自己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到需要的其他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不但解释了各国之间贸易的规律,而且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所创,他认为各国应该专注于自己擅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贸易来获取更丰富和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与比较优势理论不同的是,绝对优势理论着重于解释各国之间生产效率不同的原因,因此更注重各国之间的专业分工和协调。
3.国内需求因素理论国内需求因素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治揆·拉比创立。
他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与本国的内部需求有关,由于消费需求的差异,所以各国要从事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生产。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要根据本国需求来选择进口和出口产品和服务。
三、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指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防范国际贸易竞争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有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下面我们将介绍国际贸易政策的几种方式。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大学二年级经济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以了解贸易的原理和国家间贸易政策的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展开讨论。
一、国际贸易的理论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等。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指的是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相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大卫·李嘉图发展而来,认为国家应专门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比较成本理论则是由罗伯特·托伯发展而来,强调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时的机会成本差异。
理论研究表明,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
国际贸易的理论为我们理解贸易行为和贸易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也为国家间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经济利益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和贸易协定等。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主要用于保护国内产业和调节国内价格。
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关税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流入,以保护自己的产业。
然而,过高的关税也会使国内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选择,同时也会引发贸易战等负面影响。
非关税壁垒政策包括配额限制、进口管制和技术壁垒等,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配额限制是指对某种商品进口数量实施的限制,进口管制则是指对特定商品进口实施的审核和许可制度。
技术壁垒则是通过技术要求和标准来限制进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贸易协定是各国之间签订的协议,用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开放。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双边或区域性的贸易协定来促进贸易合作和投资便利化。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旨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但也需要考虑到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互惠原则。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讲解学习
(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流动 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 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资源禀赋论的进步性:
从一国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了国际贸 易发生的原因,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 易模式,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 的作用。它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
资源禀赋论的局限性: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1)进口替代政策:
采取关税、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措 施,限制某些重要工业品进口,扶持和保护 本国有关工业部门的发展。
(2)出口替代政策:
采取各种手段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 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的 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发展多样化,以增加 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持 续增长。
品,而应该集中贸易,在
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
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
有利。
裁缝与鞋匠
4个有魔力的 数字
国家
葡萄酒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棉布产量 (单位) (人/年) (单位)
分 工
英国 葡萄牙
1 1
前 合计
2
120
1
80
1
200
• 理论体系: (1)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生产要素: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 加管理成为四要素,也可加技术、信息等。
要素价格:要素的使用费用或报酬。
要素密集度:某种要素投入的比例的大小。
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投入比例大说明要素密 集度高,形成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例 如,纺织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各国对外贸易总政策 (2)各国进出口商品政策 (3)各国对外贸易的国别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政策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国际贸易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其核心观点是各国应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这样可以使得各国在生产效率上获得最大化。
该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对于各国经济都是有利的,适用于全球贸易的基本原则。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其观点是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用这些商品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
这个理论更加强调国际贸易的互补性,即各国在不同商品上的生产效率差异。
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它从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等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国际贸易的决定不仅仅在于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还受到市场需求、企业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国际贸易政策主要由各国政府制定和执行,旨在引导和调整国际贸易的发展。
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和贸易协定。
关税政策是各国最常用的贸易政策之一,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来保护本国产品,或者通过降低关税来促进进口。
关税政策的制定需要兼顾国内产业保护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平衡。
非关税壁垒政策主要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贸易补贴和技术壁垒等,主要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质量,以保护本国产业。
非关税壁垒政策的合理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贸易协定是各国之间达成的一种互惠性合作机制,通过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促进贸易自由化。
常见的贸易协定有自由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等,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贸易协定。
三、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现实应用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
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对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讨论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并探讨经济学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
一、国际贸易的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其拥有相对优势资源的商品,并通过贸易实现利益最大化。
通过比较优势的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全球资源的效率配置。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与比较优势理论相似但侧重点不同。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其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以增加生产效率和国家收入。
这一理论重点关注国家在某种商品生产上的技术和资源优势。
3.关键要素模型关键要素模型是由三位经济学家——埃利·赫克舍尔、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提出的。
该模型强调了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该模型,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丰富要素的商品,从而实现经济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政策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一种以保护本国产业为导向的贸易政策。
其主要手段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保护主义政策的目的是避免本国产业受到国际竞争的冲击,保护国内就业和经济利益。
2.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一种以开放市场为导向的贸易政策。
其主要原则是取消或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鼓励国际贸易自由化和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旨在促进全球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国际经济合作。
3.区域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是几个国家或地区间达成的一种贸易合作协议。
其目的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实现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区域贸易协定可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互利合作。
三、经济学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1.贸易政策分析经济学可以通过研究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政策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政策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将国际贸易原理和政策了解清楚,对于企业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1.绝对优势原理绝对优势原理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意思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的投入要比其他国家少,这就意味着该国有生产这种商品的绝对优势。
因此,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将其出口到其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中国生产电子产品的成本较低,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并占领市场,而日本擅长制造汽车,因此日本可以占领全球汽车市场。
2.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与绝对优势原理不同,比较优势原理是指一个国家可以比其他国家更有效率地生产某种商品(即拥有相对优势),而其他国家可以在其他商品上拥有比该国更高的相对优势。
比较优势提倡全球自由贸易,使世界商品得到最优的分工和组织。
例如,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可以在服装、鞋帽等行业拥有比较优势,而美国则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在高科技、金融等行业具有比较优势。
3.互利贸易原则互利贸易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都应该追求互利,相互依存,合作共赢。
互利贸易原则是贯彻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通过互惠互利的贸易合作,促进各个国家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的利益。
那么,如何实现互利贸易?首先是要打破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自由贸易。
其次是要通过开展经济合作,形成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国际贸易的稳步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1.关税政策关税是指政府为保障本国产业或税收的收入而对从外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是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一项重要手段。
在国际贸易中,政府征收关税可以起到保护本国产业和促进贸易平衡的作用。
但是,政府征收关税也会造成贸易壁垒的产生,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在维护本国产业的同时,谨慎使用关税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te: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针对某一国或地区而言
国际贸易格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总称
2、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又称服务 贸易,指国际上劳务的交换活动
– 跨境提供(Transportation) – 境外消费(Trip) – 商业存在(Bank Filiation) – 自然人移动(Building Contraction)
➢ 要素服务贸易;非要素服务贸易
3、二者区别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贸易差额 贸易依存度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Foreign trade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 要形式。
– 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 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
–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 要通过第三国的国境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 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
(1)转口贸易中,第三国参与贸易过程, 起媒介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Instructor:daifeng
国际贸易课程介绍
国际贸易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如何学
国际贸易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经
国际贸易理论
济
国际贸易
学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经济学
外汇市场
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调整与政策 国际货币制度
书名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 国际贸易 新编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教程新编 国际贸易学 新编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教程 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 国际贸易实务
过境贸易中,第三国不参与贸易过程
(2)转口贸易中,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 是间接贸易
而过境贸易中,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 是直接贸易
四、按国境与关境划分
--总贸易、专门贸易
总贸易:进出口以国境为标准。 专门贸易:进出口以关境为标准。 国境>关境 国境<关境 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该国的商品,反映一国在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二、奴隶社会国际贸易 三、封建社会国际贸易 四、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前提: (1)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各自为政的实体进行交换 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二、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1、特点 (1)范围狭窄:近海 (2)商品种类少,比重小:奴隶、奢侈品 (3)民间自发,政府未参与 2、作用 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
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值 进出口价格指数
三、贸易差额
Balance of trade(X-M)
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 进口额之差。
贸易顺差 (出超)——X-M>0 贸易逆差 (入超)——X-M<0
思考:一国出超好还是入超好?
四、贸易依存度
三、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1、贸易范围扩大 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
The pattern of trade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
按商品的自然属性划分 按商品的流向划分 按商品交换形式划分 按国境与关境划分 按清偿工具划分
一、按商品的自然属性划分
--有形贸易、无形贸易
1、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又称货物贸 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
Dependence Degree of Trade
贸易依存度:又称外贸依存度、外贸系数、 外贸贡献度、经济开放度,指一国进出口贸 易总额在其GNP或GDP中所占的比重。
D X M 100% GD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
世界
五、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mmodities):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1)交换对象不同:有形商品VS无形劳 务
(2)途径不同:有形贸易在海关数据上 有显示,而无形贸易则通常不显示
二、按商品的交换形式划分
--直接、间接、转口、过境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出口国即是生产国,进 口国就是消费国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 接地进行买卖
作者
备注
保罗克鲁格曼 海闻译
萨拉瓦多
朱宝宪,吴洪译
佟家栋
南开大学
海闻
上海人民
陈同仇,薛荣久 对外经贸大学
胡涵钧
复旦大学
李湘
上海财经大学
黄鲁成
清华大学
杨全发
中山大学
尹翔硕
山西经济
冯雷译
中国税务
吴百福
上海人民
黎孝先
对外经贸大学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 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 (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 服务的交换活动。
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贸易额与贸易量(value &volume)
国际贸易值/额:以货币形式表示的一定时期内 的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
国际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只包括进口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出
口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反映一国作为生 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五、按清偿工具划分
--易货贸易、自由结汇贸易
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 易货贸易:又称换货贸易,对销贸易,
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