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细菌安全教案 课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上册 细菌和病毒 1教案 冀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细菌和病毒 1教案 冀教版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5.细菌和病毒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5.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平时我们人类感冒及患病的原因2.学习新课:A.寻找细菌的特点活动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多种方式记录细菌的特点。

活动过程:1.细菌虽然无处不在,但因其过于微小,只有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让学生借助仪器直接观察——菌的放大图片或课件。

2.活动开始,首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通过图片观察、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进一步增强对细菌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从身体大小、生活环境、繁殖特点等方面将观察到的细菌与常见的动植物进行比较,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记录细菌的特点;最后,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对细菌特点较一致的认识。

3.设计图表,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将认识动物、植物的特征时学到的方法进行有效迁移,用来自主认识细菌的特点。

填写记录表。

4.本活动的交流阶段,为了进一步体现认识方法的迁移,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是怎样知道细菌的特点的。

小结: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小、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多数细菌繁殖迅速,细胞表面具有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壁,此外,有的细菌还具有荚膜、鞭毛和芽孢等结构。

B.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2.能分别举例说明细菌和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益处。

3.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活动过程1.本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调查自己曾患过的疾病和主要原因。

幼儿园防疫教育教案:认识病毒和细菌 幼儿园防疫教育

幼儿园防疫教育教案:认识病毒和细菌 幼儿园防疫教育

教案:认识病毒和细菌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病毒和细菌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避免感染。

2. 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和保护自己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幼儿正确理解病毒和细菌的基本概念,学会预防感染的方法。

2. 难点:让幼儿正确理解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什么是病毒和细菌?a.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病毒和细菌的外观和特点。

b. 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病毒和细菌对人体的危害。

2. 病毒和细菌是如何传播的?a.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向幼儿讲解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途径。

b. 教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

3. 如何预防感染?a. 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进行示范。

b.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4. 如何保护自己?a. 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学会避免与病患者接触,并学习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姿势。

b. 教导幼儿在公共场所正确佩戴口罩以及注意健康饮食。

四、教学方法1. 观看教学视频:通过展示有关病毒和细菌的教学视频,让幼儿对知识有直观的了解。

2.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角色,通过模拟实际场景来理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疫情防控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有趣的图片或小故事引入疫情防控知识,引起幼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图文并茂的PPT或教学视频,讲解病毒和细菌的基本概念及其传播途径。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些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游戏,例如病毒避障、细菌阻击等,加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角色扮演安排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模拟避免传染的场景,加深对预防感染方法的理解。

5. 活动总结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病毒和细菌安全教案课修订稿

病毒和细菌安全教案课修订稿
病毒和细菌安全教案课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3.抵御细菌和病毒
课型
探究课
第几
课时
1
课 时 教 学 目 标(三维)
1.了解抵御细菌和病毒对我们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了解细菌的危害,要学会自我保护。
3.我们注意防范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重难点
我们要怎样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教学准备
呼吸道防御功能。在气道内有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其上有无数的纤毛,以每分钟1500次速度再不停的摆动,像清洁工队伍一样,清除气道内的细菌病毒等异物,每天可排出异物达100毫升。在气道内还具有分泌溶菌酶和干扰素等杀菌物质,对气道进行灭菌消毒。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内最为活跃的小吞噬细胞,它沿着全长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周半的血管内“巡逻”放哨,一旦出现“敌情”,它立刻自血管内游出,直奔现场,并不断地分泌“趋化因子”向同伙发出战斗信号,招集成千上万的白细胞参战。
课件出示图,辨别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说说为什么?
教 学 反 思
电脑、多媒体教室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等方式认识细菌明白细菌病毒的危害,学会日常生活中怎样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教 师 行 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效果
一、激趣导入
?据调查报告:一根没有经过消毒的筷子上可能有700种细菌!每只脏手可携带40万个细菌;而刚洗过的手,每平方厘米亦可检验出3200个细菌(注: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能导致人生病);在抽查的700张人民币上,竟有440张检出大肠杆菌;人的双手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表面,也携带着大量细菌,每1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表面大约含有1~10万个细菌。

细菌和病毒教案

细菌和病毒教案

《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抚宁县台营学区麻姑营小学袁凌艳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记录2、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病毒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STSE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病毒的课件、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谈话,引入探究主题。

二、学习新课:(一)寻找细菌病毒的特点、区别活动过程:1、学生交流:对于细菌和病毒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记录在答题卡上。

2、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和细菌、病毒的视频,了解细菌、病毒的特点和区别。

3、活动开始(1)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自行上网查找。

(2)把查到的有关内容记录在答题卡上。

4、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对细菌病毒特点、区别较一致的认识。

5、小结(二)细菌、病毒的害与利活动过程1、害与利(1)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小组交流,明确细菌和病毒的害与利。

(2)全班交流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板书:害:生病食物腐败利:分解动植物尸体疫苗)2、小结设计意图:在认识细菌和病毒的有益方面时,列举实例,尤其是在医学、食品工业上的作用。

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给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帮助。

在丰富的事实基础上,让学生感悟到细菌和病毒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并养成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让我们更健康活动过程:1、课件出示图片,讨论: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谁来说一说?(指名说)2、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呢?老师总结了几条,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勤换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不与宠物同睡觉,宠物定期打疫苗,刷牙洗脸爱清洁,勤剪指甲常理发,腐烂食物不能食,蔬菜瓜果洗净吃,经常锻炼身体好,乐观向上促健康。

儿童认识细菌病毒教案

儿童认识细菌病毒教案

儿童认识细菌病毒教案教案标题:儿童认识细菌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2. 帮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免受细菌和病毒侵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细菌和病毒的微观结构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资料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知识。

2. 活动道具:放大的细菌和病毒模型,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微观结构。

3. 实验器材:简单的细菌和病毒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或图片,向学生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微观结构、生长繁殖方式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细菌和病毒模拟实验,观察其生长繁殖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

4.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知识,但是否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微观结构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实验操作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病毒的文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预防措施。

以上是一份关于儿童认识细菌病毒的教案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细菌和病毒

细菌和病毒

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定义及区别;2. 掌握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和结构;3. 了解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4. 学会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病毒的定义及区别;2.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和结构;3. 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细菌和病毒的定义及区别: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有细胞壁,可以自主繁殖;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2. 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和结构:细菌有不同形状,如球形、杆状、螺旋形等;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3. 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细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肺炎、痢疾等;病毒也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4. 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多通风、饮食清淡等;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结合互动:通过讲述细菌和病毒的定义、特点和结构,引导学生思考;2. 视频演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形态和繁殖过程;3.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细菌和病毒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4. 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总结预防感染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细菌和病毒有什么区别吗?”2. 讲授:讲解细菌和病毒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3. 视频演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记录重点内容。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细菌和病毒的观察实验。

5. 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总结预防感染的方法。

6. 练习与检测:布置相关练习题目,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可能存在学生操作不规范导致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实验前的安全培训和操作规范性的指导。

小学科学10细菌和病毒(教案)

小学科学10细菌和病毒(教案)

小学科学10细菌和病毒(教案)小学科学10细菌和病毒科目:小学科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2.能够区分细菌和病毒的特征;3.了解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什么是细菌2.细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细菌对人体的影响4.什么是病毒5.病毒传播途径6.病毒对人体的影响7.小实验:洗手对细菌和病毒的消灭效果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消化系统”。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叫做细菌吗?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二、引入新知(15分钟)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细菌,解释细菌的基本概念。

2. 细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介绍细菌在食品制作、发酵等方面的应用。

三、细菌对人体的影响(10分钟)1. 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请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细菌对人体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2. 回答问题:学生提问后,老师解答相关问题,并引导其理解细菌对人体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四、引入新知(15分钟)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病毒,解释病毒的基本概念。

2. 病毒传播途径:向学生介绍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播给人体的途径。

五、病毒对人体的影响(10分钟)1. 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请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病毒对人体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2. 回答问题:学生提问后,老师解答相关问题,并引导其理解病毒对人体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六、小实验(25分钟)1. 实验目的:演示洗手对细菌和病毒的消灭效果。

2. 实验步骤: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洗手前和洗手后的细菌和病毒数量变化。

b. 实验过程:每个小组示范实验,观察细菌和病毒在洗手前后的变化。

c. 实验记录:学生每个小组将实验结果做记录,并从中归纳总结。

3. 实验总结:每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及展示。

七、梳理知识(10分钟)1. 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梳理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消灭它们的方法。

细菌病毒教育教案

细菌病毒教育教案

细菌病毒教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微观世界:细菌与病毒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细菌和病毒的分类和繁殖方式;3. 了解细菌和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a. 细菌的定义和分类;b. 细菌的结构和功能;c. 细菌的繁殖方式。

2. 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a. 病毒的定义和分类;b. 病毒的结构和功能;c. 病毒的繁殖方式。

3. 细菌和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a. 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b. 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c. 预防和控制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

4. 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a. 观察细菌和病毒的形态和结构;b. 设计实验探究细菌和病毒的繁殖方式;c. 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结论。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菌和病毒的形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与讨论:2. 介绍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分类、结构和繁殖方式。

3. 介绍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分类、结构和繁殖方式。

4. 讨论细菌和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方法。

实验设计与实施:5. 分组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细菌和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6.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7.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并提出结论。

巩固与拓展:8.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实验结果,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

9.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控制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并展开讨论。

10.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微生物,如真菌和寄生虫。

评估与总结:11. 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评估学生对细菌和病毒的理解和实验设计能力。

1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菌和病毒的形态和结构;2. 实验材料:显微镜、培养皿、细菌和病毒样本等;3. 实验记录表和分析结果的图表。

细菌和病毒教案

细菌和病毒教案

细菌和病毒教案细菌和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2. 掌握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和联系;3. 理解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特征和分类;2. 病毒的特征和分类;3. 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细菌和病毒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细菌和病毒的,带领学生进入课堂。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细菌的特征和分类:-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体,形状多样,可以是圆形、杆状、螺旋状等;- 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细菌可以根据氧气的需求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等;- 细菌可以根据形态特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b. 病毒的特征和分类:- 病毒是一种具有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小生物;-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进行生长繁殖;- 病毒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细菌等不同的生物体;- 病毒可以根据遗传物质和外壳结构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与讨论:a. 细菌和病毒有哪些共同点和区别?b. 举例说明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细菌和病毒的共同点和区别,并总结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拓展(5分钟):教师进行拓展:介绍其他微生物的分类,例如真菌等,并简单讲解其特征和影响。

6. 评价(5分钟):教师出示评价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提问与回答2. 知识讲解:讲解与展示3. 练习与讨论:小组讨论4. 总结:学生展示与教师引导5. 拓展:讲解与示范6. 评价:评价表五、教学工具:课件、绘图板、评价表六、教学板书设计:细菌和病毒细菌的特征和分类病毒的特征和分类-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 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 形状多样,有球菌、杆菌、 - 只能寄生在其他细胞内螺旋菌等 - 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与联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以列举例子)七、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细菌和病毒的特征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并通过小组讨论与总结,巩固了学生对这两种微生物的理解。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和病毒》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和病毒》教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全方位总结本节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这节课你在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方法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分享?
课堂检测与反馈
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微生物
细菌和病毒
球菌、杆菌、螺旋菌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
4.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能做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疾病预防中。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讨论、汇报、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2022、9、15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微生物?哪里有微生物?为什么称之为微生物?
3.认识病毒
指导学生观察病毒的形状、结构等。
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病毒结构的异同。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根据病毒的寄主,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三类。
师生总结:病毒极小,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分三类。
(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探究:细菌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按照细菌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进行分类:食品发酵、增加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生产沼气、生物制药属于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使人致病和食品腐败属于有害的一面。
2.探究:病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按照病毒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制成疫苗生物制药属于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使人致病属于有害的一面。
三、拓展活动
教师安排活动指向: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去一部分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幼儿园细菌病毒防范教育教案

幼儿园细菌病毒防范教育教案

幼儿园细菌病毒防范教育教案一、主题幼儿园细菌病毒防范教育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细菌和病毒,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2.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3.提高孩子对健康的认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三、教学内容1.细菌和病毒的定义2.细菌和病毒对人体的危害3.传染病的预防方法4.基本卫生习惯的养成四、教学过程1.引出问题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我们要讲防病毒这个话题?孩子们有没有听过什么关于细菌和病毒的故事?孩子们觉得是细菌比较厉害还是病毒厉害?2.知识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细菌和病毒的概念及对人体的危害。

让孩子们知道,它们不但会让人生病,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3.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基本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病人接触、饮食卫生等。

4.讲解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洗手和讲解饮食卫生等方法,向孩子们传达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并亲身带领孩子练习洗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等形式,加深孩子们对预防传染病的印象。

5.总结教师从“细菌和病毒的定义”、“细菌和病毒对人体的危害”、“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基本卫生习惯的养成”四个方面在黑板上摆成话题并让孩子们自己归纳,以此方式提高孩子们的总结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师布置两道题目,以此检验孩子掌握情况。

第一道题目:细菌和病毒的区别?第二道题目:你认为什么是预防疾病最重要的方法?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对细菌和病毒以及传染病的危害有了更好的了解,也对预防疾病有了明确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以互动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加深了孩子们的记忆。

教学方式也非常有效,可以使孩子们在互动中学到更多知识。

细菌和病毒教案

细菌和病毒教案

细菌和病毒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细菌和病毒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2. 掌握细菌和病毒的分类和特征。

3. 了解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细菌和病毒的图表和示意图3.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可选)4. 细菌和病毒相关的视频或动画资源5.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张细菌和病毒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细菌和病毒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向学生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强调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而病毒是非细胞性的。

2. 解释细菌和病毒的分类和特征,例如形状、大小、生存环境等。

3. 利用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细菌和病毒的分类和特征。

实验或观察(30分钟):1. 如果有实验室条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细菌和病毒的特征,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菌和病毒。

2. 如果没有实验室条件,可以选择一些细菌和病毒的视频或动画资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或观察的结果,让他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例如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和传播途径。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细菌和病毒的重要性和对人类的影响。

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让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可选):1. 邀请医生、科学家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校园进行讲座或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研究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让他们选择一个细菌或病毒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成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细菌和病毒丨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细菌和病毒丨冀教版
教具、学具
相关图片、课件
课时数
2
板书设计
5.细菌和病毒
(1)主要特点:
(2)益处和危害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一只可爱的小狗
师:它的身上还有很多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生命,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让我们用电子显微镜把它们放大,(出示电镜下细菌病毒的图片)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样的生物。
提问:这些习惯中有哪些与细菌或病毒有关?
二、让我们更健康
1.判别: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为什么?
2.总结:从小该养成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拓展:做酸奶
在家长指导下实际完成
1.操作步骤:教师简单讲解,重点提示。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器具的消毒非常重要的,注意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而保持其他条件一致。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能举例说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以及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四、课余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真菌。
学生计算
通过模拟细菌的繁殖,感知细菌繁殖之迅速,生命力之强大。
二、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1.资料分享: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教师以课件辅助讲解补充。
2.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从细菌的大小、生活环境、繁殖特点等方面将细菌与常见的动植物进行比较,归纳细菌的特点。
细菌的特点——

幼儿园教案:细菌和病毒

幼儿园教案:细菌和病毒

幼儿园教案:细菌和病毒一、主题细菌和病毒二、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方式。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危害。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细菌和病毒的图片和视频。

3.眼镜布。

4.鱼缸、水、盐、食物。

5.口罩。

6.手消毒液。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细菌和病毒的图片,先让孩子看看这些是什么东西。

2.听孩子们的回答后,让他们分别说出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3.对于孩子们说出的特点,教师进行概括,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些东西。

(二)细菌的繁殖1.出示细菌的图片,让孩子更加清晰地了解细菌的形态。

2.将一些细菌放在水里,加入适量的盐和食物,让孩子们观察细菌在水里的繁殖情况。

3.边观察,边让孩子们说出细菌的影响和危害。

(三)细菌的传播1.出示细菌的图片,让孩子更加清晰地了解细菌的传播方式。

2.将一些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眼镜布向外吹气,了解到空气飘动的轨迹及细菌的传播方式。

3.教师讲述细菌的传播方式,然后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及思考如何避免细菌的传播。

(四)病毒的繁殖1.出示病毒的图片,让孩子更加清晰地了解病毒的形态。

2.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病毒模型,并一边说出病毒模型的特点,一边让孩子们互相传递病毒模型,了解到病毒的传播方式和对人体的危害。

(五)病毒的传播1.出示病毒的图片,让孩子更加清晰地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

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戴上口罩,然后用水和肥皂进行手部清洁,并用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了解如何避免病毒的传播方式。

(六)巩固1.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回顾今天学习到的内容。

2.教师可以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进行答案的回答,以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促进的教学效果的提升。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学会了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和传播方式,拓展了他们对健康和卫生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这既是一次能够为孩子们带来益处的教学课程。

《 细菌和病毒》教案

《 细菌和病毒》教案

《5 细菌和病毒》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细菌和病毒使学生意识到细菌和病毒的利与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象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23页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科学教案4细菌与病毒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教案4细菌与病毒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教案4细菌与病毒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细菌与病毒:揭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引言:微观世界中隐藏着许多神秘和奇妙的生物,其中包括细菌和病毒。

它们虽然微小,但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引领大家探索细菌和病毒的世界,了解它们的特点、功能和与人类的关系。

一、细菌的奇妙世界1. 细菌的特点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空气、水、土壤和生物体中。

细菌形状多样,有球形、棒状、螺旋形等,可见性较大。

它们体内没有真正的核和细胞器,但自带一段称为DNA的遗传物质。

2. 细菌的功能细菌在自然界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例如进行分解和循环,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制造食物等。

此外,一些细菌还能产生抗生素,被用来治疗人类的感染病。

3.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多样。

一方面,有些细菌是人体的共生菌,如益生菌帮助维持肠道健康;另一方面,一些病原细菌会引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二、病毒的神秘面纱1. 病毒的结构与功能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有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壳。

它们无法独立生存、繁殖,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中。

病毒可以感染植物、动物和人类,引发各种传染病。

2. 病毒的感染过程病毒感染的过程包括吸附、注射核酸、复制和释放四个步骤。

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和代谢机制复制自己,最终导致宿主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3.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是人类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体,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病毒感染可引发严重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然而,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多抗病毒的进展,防控疫情和疾病传播变得更为有效。

三、预防与控制1. 预防措施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最好方式是加强个人和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例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等。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2. 控制措施一旦发生传染病的爆发,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政府和卫生部门会采取隔离患者、加强消毒、提供医疗资源等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细菌和病毒》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细菌和病毒》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细菌和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

认识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会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方式,探究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卫生意识。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

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方法。

2.教学难点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细菌和病毒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显微镜、细菌和病毒的标本或模型。

实验材料,如培养皿、消毒棉球、酒精等。

2.学生准备科学课本、笔记本、铅笔。

课前收集有关细菌和病毒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细菌和病毒引起疾病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视频中提到的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吗?细菌和病毒是什么样的生物呢?引出课题:细菌和病毒。

2.认识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和病毒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讲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如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比较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理解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不同特点。

3.认识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引导学生从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疾病防治等方面认识细菌的作用;从疾病传播、生物进化等方面认识病毒的影响。

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细菌和病毒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小学生物安全防疫教案

小学生物安全防疫教案

小学生物安全防疫教案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生物安全和防疫的知识。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许多微生物和病毒,有些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防范和应对它们。

第一,保持身体清洁。

经常洗手是防范病菌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在接触过公共场所、动物或者垃圾桶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

第二,保持环境卫生。

我们要保持家庭、学校和公共场所的环境整洁和卫生,经常清洁桌面、地面和门把手等常接触的物品,以避免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第三,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多运动、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是增强身体免疫力的重要途径,使我们更容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第四,避免接触传染源。

当身边有病毒感染的人时,要尽量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接触其口、鼻和眼睛,还要避免和他们共用物品,以免被传染。

以上就是关于生物安全防疫的一些简单知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且积极地去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

只有生物安全之后,我们才能更安心地健康成长。

此外,当我们感到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避免以为小病不足挂齿,导致病情恶化。

同时,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途径,定期接种疫苗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对一些疾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在家庭中,我们也要学会正确处理食品和垃圾。

生食和煮食食品要分类存放,生食食品要分开加工,生肉要与其他生食品分开放置,生熟食用器皿不能混用。

垃圾要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要与有害垃圾分类投放,不随意乱丢弃垃圾,做到垃圾不落地,防止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另外,当我们在户外玩耍时,要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不要随意触摸或捡拾不认识的动物,以免被它们的唾液或排泄物污染,导致感染疾病。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生物安全防疫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关注和重视。

通过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病菌和病毒的风险,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生物安全防疫的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付诸实践,做好自我防护,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健康。

细菌和病毒-教案设计

细菌和病毒-教案设计

细菌和病毒-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1. 细菌和病毒的定义。

2. 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细菌和病毒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具准备:1. 细菌和病毒的图片。

2. 实物模型或图示。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对细菌和病毒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观察细菌和病毒结构时的反应。

第二章:细菌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细菌的功能特点。

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2. 细菌的功能特点:营养方式、繁殖方式。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

2. 讲解细菌的功能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教具准备:1. 细菌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2. 教学投影片或图示。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对细菌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观察细菌结构时的反应。

第三章:病毒的结构和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病毒的特点。

教学内容:1. 病毒的基本结构:外壳、遗传物质。

2. 病毒的特点:无细胞结构、依赖宿主细胞繁殖。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病毒的基本结构。

2. 讲解病毒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病毒的无细胞结构和依赖宿主细胞繁殖的特点。

教具准备:1. 病毒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2. 教学投影片或图示。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对病毒结构和特点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观察病毒结构时的反应。

第四章:细菌的繁殖和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

2. 掌握细菌的生长条件。

教学内容:1. 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

2. 细菌的生长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通过图示或动画演示细菌的二分裂过程。

2. 讨论细菌生长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生长所需的环境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自身免疫力中有一种叫“非特异性免疫”。这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免疫力。非特异性免疫就是机体调动全身的综合防疫系统,动员全身所有的杀伤力量打击外来入侵者,它包括:
?呼吸道防御功能。在气道内有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其上有无数的纤毛,以每分钟1500次速度再不停的摆动,像清洁工队伍一样,清除气道内的细菌病毒等异物,每天可排出异物达100毫升。在气道内还具有分泌溶菌酶和干扰素等杀菌物质,对气道进行灭菌消毒。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ຫໍສະໝຸດ 3.抵御细菌和病毒课型
探究课
第几
课时
1
课 时 教 学 目 标(三维)
??? 1.了解抵御细菌和病毒对我们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了解细菌的危害,要学会自我保护。
3.我们注意防范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重难点
??
??? 我们要怎样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除此以外,人体内还有一种“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而是人体后天针对某种特殊病原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只针对该种病原体发生免疫反应,消灭该种病原体。
四、消灭细菌和病毒
出示图片说一说谁做的对对的打勾
五、拓展实践
请检查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说说那些因素会导致细菌病毒的滋生,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消灭,完成下表作为作业。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教室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等方式认识细菌明白细菌病毒的危害,学会日常生活中怎样抵御细菌和病毒来自我保护。
教 师 行 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效果
一、激趣导入
????据调查报告:一根没有经过消毒的筷子上可能有700种细菌!每只脏手可携带40万个细菌;而刚洗过的手,每平方厘米亦可检验出3200个细菌(注: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能导致人生病);在抽查的700张人民币上,竟有440张检出大肠杆菌;人的双手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表面,也携带着大量细菌,每1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表面大约含有1~10万个细菌。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内最为活跃的小吞噬细胞,它沿着全长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周半的血管内“巡逻”放哨,一旦出现“敌情”,它立刻自血管内游出,直奔现场,并不断地分泌“趋化因子”向同伙发出战斗信号,招集成千上万的白细胞参战。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强大杀伤能力的巨噬细胞,是小吞噬细胞的坚强后盾。
各脏器潜在的吞噬细胞,如肝脏的星状细胞、肺脏的尘埃细胞、大脑的胶质细胞。平时,他们没有吞噬功能,只是潜伏在各脏器中,当有外来细菌病毒入侵时,它们便开始活跃变成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人体的免疫系统
说说如何消灭细菌和病毒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 书 设 计
3.抵御细菌和病毒
细菌 病毒
作 业 设 计
课件出示图,辨别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说说为什么
?
教 学 反 思
各种细菌、寄生虫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许许多多的物品,如抹布、垃圾筐(袋)、门帘、门把手、案板、钱币、公用电话、书报、桌椅、电器开关、水龙头开关、卧具等甚至某些食物常被一些细菌、寄生虫卵所污染。
二、认识引发疾病的细菌和毒????
1、出示图片认识
2.显微镜下观察。
三、认识身体的防御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