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急性腰扭伤中西结合

急性腰扭伤中西结合

急性腰扭伤一、诊断:1.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2.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

3.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物,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4.外伤后即感腰痛,不能继续用力,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时加重,休息后也不能消除,咳嗽、大声说话,腹部用力等均可使疼痛增加。

有时在受伤当时腰部有响声或有突然断裂感。

5.腰部僵硬,主动活动困难,翻身困难,骶棘肌或臀大肌紧张,使脊柱侧弯。

6.损伤部位有压痛点,在棘突两旁骶棘肌处,两侧腰椎横突处或髂脊后有压痛处,多为肌肉或筋膜损伤。

在棘突两侧较深处压痛者,多为椎间小关节所致损伤。

在骶髂关节部有压痛者,多为骶髂关节损伤。

7.一般无下肢放射痛,部份患者有下肢牵涉性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试验则为阴性。

鉴别困难时,可作局部痛点普鲁卡因封闭。

若痛点减轻或消失,则为牵涉痛,腿疼无改变者为神经根放射痛。

二、辅助检查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或仅见腰椎曲度变直或者侧弯,骨关节畸形或退行性变等。

扭伤严重者,应排除腰部各部的骨折、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等。

三、鉴别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2.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腰肌劳损4.梨状肌综合征四、治疗:1.电脑中频+红外线+消痛贴膏2.针灸+拔罐+红外线3.药物罐+红外线4.活血止痛胶囊 3粒 bid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1粒 qd中医辩证治疗:1.气滞血瘀:舌质暗紫,或有淤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沉涩。

治法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方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或身痛逐瘀汤加减。

2.湿热痹阻:患者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以清利湿热,通络止为主。

方可用四妙散加减。

3.肝肾亏虚(阳虚):腰腿发凉,阳虚不能温养四肢,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以益肝补肾,通络止痛为主。

方可用补肾壮筋汤加减肝肾亏虚(阴虚):腰部酸痛绵绵不已。

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1)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2)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

(3)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4)X线片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前凸改变,椎间隙可能变窄,边缘可有骨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典型表现①多有明显急性腰扭伤史。

②常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

下腰段为好发部位。

③腰骶部有明显疼痛点和肌痉挛,伴脊柱侧弯以减轻疼痛,有明显的放射性牵涉痛,咳嗽、小便时加重。

(2)查体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

肌痉挛、僵硬,脊柱侧凸畸形,活动受限。

(3)X线平片检查常无明显阳性发现。

根据外伤后腰骶部疼痛、肌痉挛。

有明显的放射性牵涉痛,咳嗽、小便时加重。

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

肌痉挛、僵硬。

X线平片常无明显阳性发现等可确定诊断。

(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腰部有外伤史,腰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痛处拒按,腰部板硬,活动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

2.湿热内蕴证:伤后腰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治疗1.理筋手法①松腰法:包括掌根揉按、肘点腰骶、推散法等。

②俯卧位扳压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两手从胸背部至腰骶部的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揉按,以缓解腰肌紧张和痉挛。

然后按压揉摩阿是穴、腰阳关、命门、肾俞、大肠俞、次髎等穴,以镇静止痛。

最后术者用左手压住腰部痛点用右手托住患侧大腿,摇晃拔伸数次后,用力作反向扳动。

2.正骨手法斜扳法:患者侧卧床上,使位于上面的下肢屈髋屈膝900,位于下面的下肢伸直位。

中医科治疗急性腰扭伤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科治疗急性腰扭伤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科治疗急性腰扭伤分析专题报告杨某,男,32岁,2012年11月15日初诊。

3天前搬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致腰部疼痛,站立、行走困难,咳嗽、翻身时疼痛加重,查腰部肌肉僵硬,腰椎向左侧弯畸形,腰3、4椎体左侧缘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舌质紫黯,脉弦涩。

腰椎X线检查示腰椎屈度变直、侧弯,余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为急性腰扭伤。

中医诊断为腰部伤筋病(气血瘀滞型)。

治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活络效灵丹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乳香6g,没药6g,白芍20g,炙甘草6g,香附15g,炒枳壳12g。

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饭后温服。

同时针刺双手经外奇穴腰痛穴及腰部阿是穴,用泻法,每日1次。

治疗5天后腰痛消失,活动自如,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病属中医“筋伤”范畴。

外伤致腰部肌肉、筋脉损伤,血溢于脉外,瘀血内生,气机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病机为筋脉受损,气滞血瘀。

活络效灵丹方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中当归、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兼以养血;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定痛。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和血益血、缓急止痛,加香附、炒枳壳行气。

诸药合用共达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腰痛穴属于经外奇穴,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经验穴,刺之腰部疼痛可缓解。

配合针刺腰部阿是穴,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作用。

针刺能使内源性阿片物质强啡呔的含量升高,在脊髓背角以突触前抑制方式抑制P物质的释放,针刺信息与伤害信息在脊髓发生了整合,从而抑制疼痛伤害信息向高位中枢的传导,发挥内源性镇痛作用。

另一方面,针刺可激活内源性下行抑制系统,提高患部的痛阈值,减低患者对疼痛的情绪反应达到了以痛止痛的效果,起到局部消炎镇痛的作用。

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腰扭伤

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固定和练功等治疗。

一、理筋手法1、患者俯卧位,术者用两手在脊柱两侧的骶棘肌,自上而下进行按揉、拿捏手法,以松懈肌肉的紧张、痉挛;2、接着按压阿是穴、腰阳关、命门、肾俞、大肠俞等穴,以静止痛;3、最后术者用左手压住腰部痛点用右手拖住患侧大腿,同时用力做反方向扳动,并加以摇晃拔伸数次。

如腰两侧俱痛者,可将两腿同时向背侧扳动。

在整个手法过程中,痛点应作为施术重点区,急性期症状严重者可每日推拿一次,轻者隔日一次。

二、脊柱旋转复位法:对椎间小关节错缝或滑膜嵌顿者,用脊柱旋转复位法。

但本法具有一定难度,如不熟练,不得轻易使用。

1、坐位脊柱旋转复位法。

①患者端坐方凳上,两足分开与肩等宽,以右侧为例,助手面对患者,用两腿夹住患者左大腿,双手压住左大腿根部以维持固定患者的正坐姿势。

②术者坐或立于患者之后右侧,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绕过颈后,手指挟在对侧肩颈部,左手拇指推按在偏右棘突的后下角。

当右手臂使患者身体前屈60°~到90°,再向右旋转45°,并加以后仰时,左拇指用力推按棘突向左,此时可感到指下椎体轻微错动,或可闻及复位的响声。

③最后使患者恢复正坐,术者用拇示指自上而下理顺棘上韧带及腰肌。

2、斜扳法:对患者不能坐位施术者,可用斜扳法。

①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髋、膝关节屈曲,健侧在下,髋、膝关节神直,腰部尽量放松。

②术者立于患者前侧或背侧,一手置于肩部,另一手置于臀部,两手相对用力,使上身和臀部作反向旋转,即肩部旋前,活动到最大程度时,用力作一稳定推扳动作,此时往往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腰痛一般可随之缓解。

三、三联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技术1、三联疗法通过毫针刺、刺络拔灌、刮痧治疗急性腰扭伤。

2、特色:方法简单、效果立竿见影、经济方便;无副作用,无并发症,无痛苦,适应症广;能迅速被患者感知。

3、治疗方法:(1)毫针刺:取穴腰痛穴,腰痛穴在手背侧,位于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腕横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一手两穴。

急性腰扭伤临床路径

急性腰扭伤临床路径

腰痛病(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的患者。

一、腰痛病(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 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腰扭伤(I CD 编码:S33.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2)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

3)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状,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4)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腰生理前凸消失,椎间盘可能变窄,边缘可有骨赘增生。

CT、MRI 检查无椎间盘突出。

2.疾病分期(1 )急性期(2 )康复期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腰痛病(急性腰扭伤)诊疗方案”。

腰痛病(急性腰扭伤)临床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 编码:BNS150)(急性腰扭伤ICD 编码: S33.501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为W 15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急性腰扭伤)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 ( 2 ) ( 3 ) ( 4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1) (2) (3) (4)(5)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类风湿因子、 C- 反应蛋白等。

有手术指征者。

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发育性椎管狭窄者 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骨伤科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急性腰扭伤本病系指急性腰部软组织扭挫伤。

临床上很常见,发生的原因很多,例如劳动时由于身体姿势不正,用力不当,或倾跌、剧烈运动、腰部遭到撞击等,另外,弯腰拔鞋、咳嗽等亦可引起,因腰部经络肌肉在闪、挫中受到损伤,致气血循行障碍,突然发生腰痛、腰部强直等症状。

【诊断】1扭伤后腰部一侧或两侧立即发生疼痛,有的当时不明显,半天或一天后即显著加重。

疼痛剧烈时,不能前俯后仰和左右转侧,甚至不能行走,坐卧均痛。

翻身、咳嗽均受限。

2.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但无明显瘀肿,压痛点或广泛、或局限、或感深部痛,不易清楚触知。

3.由撞击、挫压引起的挫伤,局部可见肿胀或青紫瘀斑,疼痛及压痛均较明显。

严重的挫压伤,要排除骨折和内脏损伤。

4.腰扭伤或腰挫伤,如不及时治愈,或再受伤,拖延日久,则可转为慢性腰痛。

因此,伤腰后应积极治疗,避免重复损伤,防止演变为慢性腰痛。

【治疗】一、推拿疗法1点按腰阳关、肾俞、八醪部、痛点。

5.揉摩腰部两侧及痛区,拿捏腰部患侧肌筋,再作揉抹。

6.运腰协助患者作俯仰、转侧腰部、下蹲等运动10余次。

力量要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轻重适宜。

以上为对腰部扭伤之常用手法。

7.腰部挫伤以轻摩轻抹手法为主。

二、针灸疗法体针人中、委中、昆仑,并可在腰部两侧、环跳处拔火罐。

术后鼓励扭伤病人作弯腰、后仰、下蹲等动作,可以提高疗效。

个别腰部急性扭伤病人,自觉腰痛重,不能转侧,不敢站立及行走,可针刺两手背第4、5掌骨间稍靠近掌骨基底侧,边捻针,边鼓励病员下床站立。

站立时要两腿直立,腰肌放松,直立后再鼓励患者作室内行走,常可使腰痛得到迅速缓解。

耳针腰、腰椎、神门、皮质下。

三、辨证论治扭伤病人,气滞失宣,经络痞塞,治宜利气和络。

青木香、制香附、泽兰、延胡索、制乳香各IOg,桑寄生12g,红花6g,甘草3g。

挫伤病人,瘀肿作痛,筋膜损伤,治宜活血通络。

当归、泽兰、川牛膝、炒赤芍、络石藤各10g,红花6g,续断、制狗脊、丹参各10g。

慢性腰背痛【诊断】1慢性腰背痛临床十分常见。

急性腰扭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腰扭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腰扭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王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2(021)012【总页数】1页(P2039)【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作者】王睿【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4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34腰部急性扭伤多数由于不慎扭闪引起。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43例,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腰部急性扭伤患者43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最15~67岁;病程30 min至5 d。

1.2 治疗方法1.2.1 理筋(1)理筋手法1:患者俯卧按摩床上,医者用双手从肩胛骨至腰骶部两侧,自上而下地轻手法按揉,反复5~8次,每次3~5 min,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度,接着按压揉摩腰阳关、命门、次髎、肾俞、环跳及阿是穴周围,反复3~5次,每次 5~10 min,进一步缓解痉挛及疼痛。

然后医者用左手按压住腰部压痛点用右手托住患侧大腿,向背侧提腿扳动、摇晃拔伸数次,如腰两侧均痛者,可两腿同时扳动,患者感腰部疼痛减轻、活动改善,即手法成功,每日 1次,3~5 d为 1疗程。

(2)理筋手法 2:直立抬腰平推法,患者站立,背向医者,先用本院自制的二乌活血止痛喷剂涂擦患处,轻度由上向下按揉,反复3~5次,每次5 min左右,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度,然后医者用左手向上提托住患者左侧腋下,另一手掌根部抵住患者腰部,使患者人体重心后倾而靠于医者掌部。

此时医者稍下蹲,用右手掌根部紧贴患者腰部,从骶部沿脊柱由下往上推,推至患者足跟离地为宜,连续推3~5次,患者顿感腰部疼痛减轻、活动改善,即手法成功,每日1次,3~5 d为 1疗程。

1.2.2 封闭疗法在腰3~5椎旁横突、棘上、棘间、骶髂关节上缘或腰骶关节处查及多处压痛点,封闭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封闭液分成2~3点注入。

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腰扭伤中医治疗方法手法治疗腰部扭伤,首先应舒筋活络,
点按有关穴位,如肾俞、阳关、委中.手法以接、推、滚、揉为主.当肌肉松弛后,令病人侧卧,先摇动腰部,再侧搬按.病人经过治疗,腰部即觉松弛.审病人受伤程度,配合内服中药,或者外敷,一般腰部扭伤
一个疗程可愈。

急性腰部扭伤,中药可采用桃仁承气汤:用桃仁、桂枝、生天黄、芒硝、白芍、炮山甲、甘草水煎服.注意此方不能用于孕妇,以免有堕胎之弊。

中药方剂(一)辨证:腰部损伤,伤及肾气。

治法:补肾壮腰,理气止痛。

方名:桃仁杜仲汤。

组成:红花9克,桃仁9克,羌活9克,赤芍9克,炒杜仲15克,川断9克,木瓜9克,小茴香9克,破故纸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以黄酒为引,饭后服用。

中药方剂(二)辨证:气血阻滞,腰络不通。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解痉。

方名:解痉汤加味。

组成:白龙须15-20克,钩藤根15克,当归尾15克,紫丹参20克,制乳没各6-10克,延胡索12克,白芍35克,炙甘草20克,伸筋草15克,生麻黄3克,熟地18克,草红花3克,川续断12克,香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急性腰扭伤西医治疗方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压痛点明显者可用1%普鲁卡因(或加入醋酸氢化可的松1毫升)作痛点封闭,并辅以物理治疗。

也可局部敷贴活血、散瘀、止痛膏药。

症状减轻后,逐渐开始腰背肌锻炼。

中医问诊之急性腰扭伤的问诊

中医问诊之急性腰扭伤的问诊

急性腰扭伤的问诊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药问诊之急性腰扭伤的问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急性腰扭伤是指有急性扭伤史或虽无明显扭伤史但有劳伤,而猝然出现腰痛,以致不能行走甚或转侧者。

古代文献中称为“瘀血腰痛”或“肾腰痛”,俗称“闪腰岔气”。

本病好发于育壮年体力劳动者,其急性扭伤史通常是在日常牛活及工作中的不适当用力或不正确的姿势,甚或是没有思想准备下而随意使力所伤,不同于现代观念之建筑业及交通业中的高处坠下或车祸外伤。

正如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说:“跌仆闪挫,猝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

”又说:“凡人忽跌忽闪挫,皆属无心。

”可见其发病是因不注意情况下的“闪挫”,因而也不会出现腰部的骨折、脱位等更为严重的疾病,诊断上应与之相鉴别。

中医对此证早有详细的论述。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腰背梢诸候》说:“肾腰者,谓猝然损伤于腰而致痛也。

此由损血搏于背脊所为,久不巳,令人气息乏少,面无颜色,报肾故也,”《金匮翼·卷六》中也明确指出:“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

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尤不由之。

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猝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是也。

”这均充分说明了本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疾病转归。

但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之腰痛,起病亦急,却没有明显的“闪挫”史,而是因久劳、久坐、久立之后使腰筋受伤,也有的睡觉时很好,至晨醒时却腰痛剧烈,不能转侧者。

中医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急性腰扭伤又称闪腰,常见负重或劳动时腰部姿势不正,腰部肌肉、韧带等遭受外力牵拉,血脉瘀滞所致。

临床表现为突然腰痛,运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或肿胀,严重者疼痛向下肢放射。

二、治疗方法
1.平衡火罐
【操作】首先明确受伤的原因、部位,根据病症虚实施予补法或泻法,实证者使用泻法,即密排罐、大负压,吸气时拔罐、呼气时取罐、逆经走罐;虚证者施予补法,即疏排罐、吸气时拔力小、呼气时拔罐、吸气时取罐、顺经走罐。

在保暖和遮挡的前提下,让患者取俯卧位,涂少量润滑油于背上,在腰部两侧首先行闪罐3个来回,一个从上到下,一个从下到上,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罐,共3个来回,再沿背部两侧分别摇罐、抖罐3次,最后走罐疏理督脉及膀胱经
1次,在腰两侧膀胱经的1、2线留罐6~8分钟。

对腰3横突、髂腰韧带的等处如存在局部疼痛、局部可扪及阳性反应物等“痛敏点”,可重点进行闪罐、走罐、留罐等手法。

3天治疗1次2周为1疗程。

2.隔姜灸
【操作】将切成薄片的生姜置于痛点上,再取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若姜片烤干皱缩,可再度更换姜片,灸至皮肤红润为度。

一般灸4~6壮即可。

灸毕去掉姜片,用手掌在痛点处缓缓回旋揉动片刻,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一般治疗1次即愈,如不愈,次日再进行1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验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验案
L 、 、5棘 突及 两侧 压痛 明显 , 3 【 双下肢 活动严重 受限 , 直腿 抬 高试验 (+) 基本恢 复正 常。 。 诊断 : 中医 : 痛 ; 腰 西医 : 急性 腰扭伤 。 2 方法 与结果 .
2 I 治 疗方法 : . 3 讨论 .
当腰部扭 伤后 , 局部会 出现纤维组 织 的损 伤或撕 裂 、 水肿 、 血 , 充 神经 末
伤 及局部 出血等 急性 损 伤 , 多发 于 弯腰 活 动用 力 过 猛 , 抬重 物 时 姿势 不 搬 称“ 闪腰 岔气” 是 腰部疾病 中最常 见的 一种 , 于中医学 “ , 属 腰痛 ” 范畴 。
1 临床资料 . 病例来 自黑龙 江中 医药大 学 附属二 院 推拿 二病 房。孙 ×, ,l岁 , 男 2 黑
电脑 中药 熏蒸多 功能治 疗 仪进 行 温度 :O 时间 :0 i 5 ℃, 4 mn的腰 部 中药 熏 蒸。
笔者运 用 中西医结合 的方式 治 疗 1例 急性 腰扭 伤 患者 , 取 得 明显效 虽
中药成分为 : 红花 、 黄 、 七等 活 血 化 瘀 类 药 物 , 大 三 以局 部 行 气 活 血 , 瘀 果 , 消 但只是个案 , 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只能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临床上 , 治 止痛。 疗 急性腰扭 伤 的方式方法 也是 仁者 见仁 智 者 见智 , 床 医师可 根 据患 者具 临 2 14 拔火 罐 。患 者侧 卧位 , .. 在腰 部肾俞 穴 , 环跳 穴 , 阳关 穴 以及 周 体 情况 , 腰 有选择 的参考 使用 , 同时对 此方式进 行进 一步的研究 。
医务 人员 的误诊 、 漏诊 , 导致病 人情 况恶 化 或死 亡 时 , 由于存 在着 医院方 的 参考文 献
[ ] 陈巧玲. 1 提高病历档案质 量 有效防范医疗 纠纷[ ] 档案与建设, J.

急性腰扭伤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急性腰扭伤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谢谢
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压痛点明显者可 用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做痛点封闭, 并辅以物理治疗。也可局部敷贴活血 散淤、止痛膏药。症状减轻后,逐渐
开始腰背肌锻炼。
治疗`
• 普通针刺:后溪、三间、 腰痛穴:第2/3掌骨之 间,第4/5掌骨之间
• 拔罐 • 磁热 • 热敷:
预后
• 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的保护自己的 腰部,不要勉强去搬太重的东西, 每次剧烈运动之前应做好热身准备, 尤其是运动员,应适当增强腰背肌 力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下面教 大家几个锻炼腰背肌力量的动作, 每天重复练习可有效预防腰部扭伤 的发生。锻炼次数不宜过多,应循 序渐进,贵在坚持。
本病主要有两种原因引起腰部软组织损伤: 1.腰扭伤 多因行走滑倒、跳跃、闪扭身躯、跑步而引起,多为
肌肉、韧带遭受牵制所致,故损伤较轻。 2.腰挫裂伤 是较为严重的损伤,如高攀、提拉、扛抬重物的过程
中用力过猛或姿势不正、配合不当,造成腰部的肌肉 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与关节囊的损伤和撕裂。
临床表现
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 1.损伤较轻者 X线平片无异常表现。 2.损伤严重者 X线表现一般韧带损伤多无异常发现, 或见腰生理前突消失。棘上、棘间韧 带断裂者,侧位片表现棘突间距离增
诊断
患者有搬抬重物史,有的患者主诉听 到清脆的响声。伤后重者疼痛剧烈, 当即不能活动;轻者尚能工作,但休 息后或次日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起床。 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 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在损伤 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
腰部肌肉群
1.骶棘肌 背部一细长的肌肉称为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 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的凹形槽内,是 一块强大的脊柱伸肌。 2.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上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或保 持较高水平位置, 即收腹;下固定时使脊柱前屈。 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 腿、仰卧直角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3.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 前屈;一侧收缩可使脊柱 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 使骨盆后倾。 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4.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 下固定 时,两侧收缩与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时除使脊柱向同侧屈外,还使 脊柱向同侧转动,此作用与腹外斜肌相反。所以,体侧转的运动实际上是同 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 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5.腰肌 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由腰大肌和髂肌两部分组成。 近固定 时,使大腿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两侧肌肉同时缩,能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 倾,如仰卧起坐动作。采用悬垂举腿、高抬腿跑、仰卧“剪腿”和仰卧起坐 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

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

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

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属于祖国医学闪腰、岔气范畴。

中医以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闪挫或强力举重及屈伸俯仰损伤而血脉凝滞,经络阻滞,从而卒痛而不能转测。

临床表现为伤后立即出现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多为持续性,可牵掣臀部及下肢疼痛。

腰部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检查:早期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一般压痛点就是损伤部位,是对于疼痛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多数患者有腰部肌肉痉挛,多发生在骶棘肌和腰背筋膜,继而又可引起脊柱生理性曲线的改变,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常用手法:衮、点按、推、拍、摇等。

操作步骤:1.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逐渐移至疼痛处往返3-4遍,约3-5分钟。

2.用肘点法点按腰阳关、肾俞、委中等穴,以酸胀为度,每穴约1分钟。

3.患者站立,弯腰扶住床边。

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两手相对用力,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约2-3分钟。

4.双手虚掌拍击腰部,以皮肤微红为度,约2-3分钟。

5.掌推双腿:双手掌心相对,分别放在左腿内外侧,从大腿根部开始,由上而下顺推下肢1分钟。

再以此方法推右腿1分钟。

特别提示:1)伤早期要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休息。

2)注意局部保暖,病情缓解后,逐步加强腰背肌肉锻炼。

推拿疗法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人体表的特定的部位或穴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

当今在重新认识天然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的优越性时,推拿这一传统的不药而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为人们重视。

目前推拿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与各种骨伤科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及一些内妇儿疾病,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一些骨伤疾病,例如退行性脊椎病变、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上,推拿疗法已经成为第一首选疗法。

一、基本技术(一)揉法用手掌根或手面部分着力,吸定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轻柔或缓揉动的一种手法,称为揉法。

急性腰扭伤的中医治疗

急性腰扭伤的中医治疗

PART 04
推拿按摩在急性腰扭伤中应 用
推拿按摩基本原理和技巧
推拿按摩通过刺激皮肤和深层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摩等,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 合适的手法。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需注意手法的力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针对不同类型患者实施个性化方案
使用方法
外敷药物一般需要在扭伤后24-48小时内使 用,以避免加重肿胀。使用时,可将药物均 匀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吸收。注意
避免过度用力按摩,以免加重损伤。
内外结合,提高治愈率
内外结合治疗的优势
中药内服和外敷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从内到外全面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提高治愈率。
根据辨证分型的结果,选用相应的经典方剂进行治疗。如气滞血瘀型可选用身痛 逐瘀汤,风寒湿阻型可选用独活寄生汤,肝肾亏虚型可选用左归丸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方剂时,需遵循中医的用药原则,如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等。 同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此外,还应根据患 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功效
内服方剂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通过内服中药,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 进淤血和炎症的消散,从而缓解疼痛和肿胀 症状。
外敷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
外敷药物选择
常用的外敷药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 络、消肿止痛作用的中成药或草药,如云南 白药、红花油、消肿止痛酊等。这些药物能 够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
PART 02
中医对急性腰扭伤认识
中医理论体系中腰部解剖结构
腰为肾之府
中医将腰部视为肾脏的所在,腰部强 健与否与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因 此,急性腰扭伤在中医看来,往往与 肾气虚弱、外邪入侵有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8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8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86例近年来,笔者采用骶管注射,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8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18~80岁,病程1~7天。

其中急性腰肌筋膜扭伤39例,急性腰部韧带损伤22例,混合型25例。

轻度扭伤40例,重度扭伤46例。

所有患者均有担、抬、扛、挑、搬移重物或突然转身等受伤史。

伤后腰部剧烈疼痛,腰部僵硬,肌肉痉挛,压痛明显,腰活动受限,不能直腰行走。

睡眠时翻身困难,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但下肢感觉肌力、反射未见异常,部分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踝背屈加强试验阴性。

86例患者均排除腰椎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细菌性炎症以及严重的凝血机能障碍等疾病。

2 治疗方法2.1 骶管注射:用20 ml注射器换7号针头抽吸2%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B12 500 ?滋g、维生素B1 300 mg、再加生理盐水至20 ml常规骶管注射,每周1次。

注意两点:(1)骶管注射前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注药前一定要反复回抽,无血及脑脊液证实在骶管腔后才可以注射药物。

2.2 伤痛灵膏外敷:药物由马钱子、乳香、没药、土鳖虫、延胡索、川芎、三七、川乌、草乌、伸筋草、透骨草、白芍、栀子、大黄、黄柏、樟脑组成。

各药剂量相等,炮制后共研成细粉,过100目筛,用植物油、蜂蜡制成软膏,匀摊于麻纸上,外敷患处,3天换药1次。

3 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局部症状消失,腰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工作;有效:局部症状基本消失,活动时腰部有轻微不适。

3.2 治疗结果:本组86例,均于治疗1周后,按上述标准进行统计,结果治愈8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用药过程中无皮肤过敏发生。

4 讨论急性腰扭伤主要是由于担、挑、扛、搬移重物或突然转身,使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过度牵拉扭转,甚至撕裂,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形成急性无菌性炎症,毛细血管壁通透明升高,组织液外渗,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K+、H+、等炎性致痛物质释放,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腰部疼痛肿胀。

中医科中医诊疗腰部伤筋案(急性腰扭伤)

中医科中医诊疗腰部伤筋案(急性腰扭伤)

中医科中医诊疗腰部伤筋案(急性腰扭伤)尤某某,男性,37岁,经商。

初诊(202*年12月15日)患者因“扭伤致腰痛1天”前来专家门诊就诊。

患者诉昨日打网球时不慎扭伤腰部而致腰部疼痛,尤以右侧腰骶部持续性剧痛为甚,腰部伸屈及起卧翻身困难,咳嗽时疼痛加重。

查体:腰骶部肌肉紧张,尤以右侧为甚,右侧骶棘肌压痛及髂后上嵴处压痛,无明显放射痛,腰椎向右侧弯。

直腿抬高试验(±),双下肢无压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舌下有少许瘀点,脉弦涩。

腰椎CR片检查显示: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腰部急性伤筋(筋脉受损,血瘀气滞);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

*老师予以芍药甘草汤加味,以缓急止痛、舒筋通络。

药用:白芍30克、甘草15克、当归15克、丹参12克、乳香6克、没药6克。

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并配合针刺双手背的经外奇穴腰痛穴,采用捻转泻法,行针时嘱患者主动活动腰部,日1次。

二诊(202*年12月18日)患者诉腰部疼痛基本消失,活动恢复正常。

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急性腰扭伤好发于青壮年,多由弯腰提取重物用力过猛或弯腰转身突然闪扭,致使腰部肌肉强烈的收缩,而引起肌肉和筋膜受到过度牵拉、扭转,甚至撕裂所致,属中医“伤筋”范畴。

《景岳全书》云:“凡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瘀滞也。

”其病机为:筋脉损伤,血脉瘀滞,气机不通,不通则痛。

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老师认为芍药甘草汤为和血养阴,缓急止痛之方,不仅对内科急症之痛症有效,而且对筋伤疾病所致的疼痛疗效亦佳。

方中重用白芍以益阴和营,配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其酸甘缓急,解痉镇痛的作用更强。

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芍药甘草汤具有弛缓骨骼肌、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又有较强的镇痛、镇静等中枢抑制作用。

再配以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使松弛痉挛、抑制疼痛的作用倍增。

同时予以运动针刺经外奇穴腰痛穴,可以达到疏经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

芍药甘草汤方只要加减得当,确不愧为治疗筋伤疾病所致痉挛、疼痛之良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综合治疗中心急性腰扭伤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因劳动或运动时,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承受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急性腰扭伤。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常因动作不协调而发病。

急性腰扭伤男性多见,患者多有抬重物、弯腰、转身、失足、滑跌等扭伤史,有的伴腰部断裂感或撕裂声,重者即刻不能活动,也有的当时不重,但次晨因组织水肿、疼痛重而不能起床或活动、咳嗽、喷嚏,甚至笑都可使痛加重,卧床不能完全缓解。

临床症状:腰部剧痛,患侧腰大肌紧张、痉挛、僵硬,呈板状,并向一侧倾斜。

轻者腰部活动时疼痛、受限或障碍;重者腰部功能障碍或丧失卧床,卧床翻身或做下肢运动时,疼痛加剧,但没有腰腿部神经牵涉症状。

病因病理急性腰肌扭拉伤,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其发病原因来于以下三种不同情况:1、不适应病人因休息,腰肌和腰椎间韧带及其他组织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患者在没有进行腰部活动或活动量较小时,因腰部肌肉收缩和舒张力量不足,以及支配腰部肌肉的有关神经仍未达到最佳状态,加之腰或两侧肌肉、韧带收缩牵拉不相互配合、支持或协调,相反相互抵抗、约束或限制,在此种情况下,患者腰部突然扭转、前屈、后伸或打喷嚏腰肌收缩或牵拉时均可造成腰肌损伤,腰部肌肉强度痉挛,腰部呈板状,向一侧倾斜、僵硬,致使腰部疼痛,功能受限或障碍。

2、超负荷当病人腰部肌肉随着运动和体力劳动强度的进行而适应时,患者蹲下或弯腰搬抬扭转,‘因准备不充足,精力不集中,姿势不良或超重均可造成腰部肌肉或韧带损伤,而造成腰部突发性剧痛,腰一侧肌肉强度痉挛并向一侧倾斜,致使腰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

3、慢性发作患者腰部以上两种损伤后,因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致使损伤的局部纤维瘢痕组织挛缩,痉挛的肌肉相互粘连和瘀血水肿未及时吸收,在局部机化粘连而使腰;的肌肉和收缩力及伸展性功能减弱,并长期有隐痛、压痛、不适感,腰部功能受限或不灵便,另外加之职业性劳损,腰肌出现程度不同的痉挛,机化增生的结缔组织结节和粘连的条索,影响腰肌的收缩、伸展和牵拉功能。

腰部长期有酸胀痛感,此时如腰部突然扭转,搬抬重物,打喷嚏或风寒湿的侵人,均会造成腰肌损伤,而导致腰部慢性肌肉损伤急性发作。

急性腰扭伤的病理变化,是损伤组织出血、水肿和吸收修复过程。

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视受应力的大小而异。

组织多为参差不齐的撕裂伤,现血可为散在点状、血湖或较大的血肿。

相邻组织产生炎性渗出,导致水肿。

渗出及血肿吸收后可形成瘢痕,使局部组织变弱,又构成下一次扭伤的潜在因素。

诊查要点1. 问诊首先掌握病人外伤史的程度,腰肌扭拉伤后可行走,但腰疼痛,腰肌僵硬、痉挛,导致躯干前倾、侧弯,臀部向一侧倾斜,俯卧位时,脊柱两侧肌肉高度不等,并有侧弯。

2. 触诊患者俯卧位,术者用拇指可触摸到患侧腰肌强度痉挛、僵硬呈板状,患侧腰大肌中部有压痛,如慢性腰肌损伤和腰肌劳损急性发作的病人,在腰肌的中间或腰的外侧可触到大小不等的机化粘连的结节。

3..腰背疼痛及压痛:伤后腰背部可出现局限性痛,患者可用手指出痛点,痛点部位以下腰部、骶髂关节附近多见。

疼痛为持续性,患者常两手扶腰,行动困难。

咳嗽、喷嚏加重。

起床或卧床皆困难,不敢翻身。

重者可影响下肢,不敢屈伸。

压痛点多为一处,但也可有几处。

压痛处常表示组织损伤部位,如第三腰椎横突尖部、髂嵴后缘、棘突或棘间深处,棘旁深处等。

绝大多数病例痛处深在,表面无肿胀,但有肌痉挛。

极少数损伤在棘上韧带者可有淤斑或血肿。

4.腰椎痉挛性强直及侧凸:由于保护性肌紧张致脊柱强直,骶棘肌坚韧隆起,损伤在一侧者,可有脊柱保护性侧凸,侧凸为凸向健侧,与椎管内神经受侵多凸向患侧不同。

弯腰、向健侧屈时痛重。

卧床痛轻时肌肉稍松。

5.直腿抬高或屈髋、膝试验:急性腰扭伤时直腿抬高病人诉腰部痛,甚至扩散到臀部或大腿后痛,勿误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此种痛是由骨盆旋转牵拉腰部肌肉、韧带所致;同样仰卧位作屈膝屈髋试验时,亦因腰骶部紧张而疼痛加重,如有小关节损伤,则腰部扭转时痛重。

6.X线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脊柱变直或有保护性侧凸,其余多列显著改变,部分患者在疼痛轻时照屈曲侧位片,可因棘间韧带损伤而棘间隙增宽,小关节紊乱,如棘突偏歪、关节突关节间隙不等可作参考。

先天性异常易造成扭伤。

X线片还可排除骨病变,如肿瘤、结核等。

鉴别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在临床症状上,腰椎间盘的突出,局部韧带、纤维环、肌肉的破撕裂,瘀血水肿的形成,加之疼痛出现反射性痉挛而压迫腰神经,产生腰腿痛及神经压迫症状等;其次在影象学检查方面,CT检查根据病人腰部外伤史,腰椎间隙有明显的增宽或变窄,髓核有程度不同的向不同方向突出。

2. 慢性腰肌劳损:腰肌劳损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腰骶部酸痛;二是活动时症状减轻,休息后加重;三是早晨起床后加重;四是弯腰过久时腰部疼痛明显,不能随意直起;五是腰部开始活动时,腰骶部有酸痛,活动一会后腰骶部疼痛缓解或消失。

慢性腰肌劳损的腰部长期有酸沉隐痛之感。

综合治疗1.急性期治疗1.1卧床休息:是最基本且有效的治疗。

选择舒适的硬板床,自由体位,一般3周。

有利于解除肌肉痉挛和损伤组织能充分修复,免留后遗症。

1.2中药外敷:消定膏外敷以消肿止痛,3天一次。

1.3针灸火罐:针灸以疏经通络,解痉止痛穴方;肾俞(双)腰阳关阿是穴委中(双)阳陵泉(双)承山(双)方法:委中和阿是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

针后拔火罐10分钟。

1.4物理治疗:可以明显消除局部肌肉组织的炎症,水肿,改善血供,缓解肌肉痉挛。

常用微波,中频脉冲,电磁波(TDP)等。

1.5中成药:消肿止痛合剂 50毫升口服 2次/日1.6封闭:2%利多卡因5毫升加强的松龙1毫升在压痛点局部封闭治疗,具有消炎止痛,防止粘连的作用。

1.7西药(解痉止痛剂)2.恢复期治疗(伤后1周)2.1中药热敷;当归2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牛膝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川椒3克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取上方一剂,用毛巾缝包,煮30分钟,期间混入白醋20克,黄酒20克。

取出药包拧半干,待温度合适后直接热敷于腰部。

每次20分钟,一日两次。

一剂可用3天。

本法将外用中药与热疗有机结合,中药可通过皮肤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2.2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学运,促进炎性渗出吸收。

一般用电磁波(TDP),中频脉冲等。

3.手法治疗3.1按揉手法3.1.1掌面按揉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位于躯干的两则,头倾向一侧,嘱患者背腰肌肉尽量放松,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掌面分别交替位于患侧腰肌的上端,沿着背腰部肌肉的走行下移至腰骶,自上而下反复进行按揉。

力量由小逐渐加大,当腰部紧张和痉挛的肌肉逐渐缓解,疼痛减轻时结束。

3.1.2前臂按揉患者与术者的位置同上,术者肘关节屈曲使前臂位于腰背部患侧紧张痉挛肌肉的上端,自上而下反复进行数次。

力量顺序同上,但力度相对大于掌面按揉手法,随着按揉的进行由浅人深,当痉挛紧张的肌肉逐渐缓解、放松,疼痛减轻时结束。

3.1.3拇指按揉腰后方按揉患者与术者的位置不变,术者双拇指重叠位于腰背部损伤痉挛肌肉的上端,沿着肌肉的走行下移按揉至腰骶部,自上而下反复进行,由浅人深突出重点。

力度相对大于前臂按揉手法,随着按揉的反复进行,局部紧张和痉挛疼痛的腰肌缓解放松时结束。

腰侧方按揉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术者位于患者的后方,术者双手拇指重叠位于腰椎的侧方上端,沿着腰背肌外缘髂腰肌或髂肋肌的走行下移至髂骨,自上而下反复进行数次,力理由小逐渐加大,由浅入深,要突出重点,当术者感到腰侧方肌肉的痉挛缓解,疼痛减轻时结束。

3.1.4肘类按揉腰后方按揉该手法作用于术者拇指力度不足或较肥胖的患者。

患者与术者的位置不变,术者肘关节屈曲,肘尖位于患侧腰背肌的后侧上方,沿着肌肉的走行自上而下至腰骶部反复按揉数次。

力量由小到大,其力度要大于拇指按揉手法,按揉时由浅入深,要突出重点,当术者感到局部肌肉的痉挛度缓解疼痛减轻时结束。

腰侧方按揉,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术者位于患者的后侧,术者肘尖位于腰背肌外缘髂肋肌和髂腰肌的上方,沿着肌肉的走行自上而下按揉至髂部反复进行数次,力理和按揉的程度同上。

3.2运动手法3.2.1屈髋拉腰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双手分别使膝髋关节屈曲,位于腹前,患侧腿之前行,术者双手或躯干用力向下按压患者的膝和髋关节,牵拉腰部痉挛而紧张、粘连的肌肉。

力量由小逐渐加大,当按压到最大限度时结束。

双腿分别进行结束后,最后术者使双髋双膝同时屈曲,术者双手或躯干同时下压膝髋关节,当术者下压到最大力度时,一手及前臂维持压力,另手插入臂后部使臂部高抬,下压和高抬两者动作要协调一致,反复进行数次结束。

3.2.2.旋髋拉腰法患者与术看的位置不变,术者一手位于踝关节处,另手持握膝关节,并使膝髋关节屈曲的同时做内收外旋运动,牵拉腰髂部痉挛损伤的肌肉,其范围和角度由小逐渐加大,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再使髋关节向相反方向做外展内旋运动,运动的范围和角度同上。

3.2.3腰部叩击法患者取俯卧位,腰部放松,术者双手半握拳叩击腰部,先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进行数次。

应用的力量由小逐渐加大,最后集中在腰骶处反复数次结束。

3.2.4腰部推滚法患者与术者的位置不变,双手掌重叠位于腰后侧,在下压的同时双手用力使腰部做内外滚动,推滚的力度由小逐渐加大,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巩固数次,最后双掌’用适度的力量下按而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