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故都的秋》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必修2《故都的秋》课件(共42张PPT)
2.请找出文章中哪一句话能集中表明作者 对古都的秋的总印象?
1.题目“故都的秋”可否改成“北京的 秋””,为什么?
答:不可以改。“故都”意指以前的 首都、点明描写的地点,“故”有深切 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而“北京”则失去这种意味。
文眼
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趣 的关键性的语句。
《薄奠》《出奔》
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他与鲁迅是好友,与徐志摩是同学,曾 留学日本,面对祖国的内忧外患,把笔当成 匕首,抨击时政,但受到恐怖威胁,被日军 抓去做翻译,在这期间暗中保护营救中国人, 曾被人误认为是汉奸,因此他沉郁,压抑, 冷落,孤独,悲凉。被日军杀害后,被追为 烈士。作为一个浙江人,他共去过两次当时 的首都北平,这是第二次到北平写的文章。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 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 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 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作家简介
原名: 郁文,字达夫 籍贯:浙江富阳人 职业:小说家、散文家
《沉沦》《茫茫夜》
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
字音识记
①混沌.(dùn)
②椽.子(chuán)
④柘.树(zhè) ⑤鲈.鱼(lú)
③驯.鸽(xùn) ⑥廿.四桥(niàn)
夹.板jiā ①夹夹.袄jiá
夹.肢窝ɡā 落.落大方luò ③落丢三落.四là 落.枕lào
②混混 混. .水 淆摸hù鱼nhún
听读课文
思考下面问题
1.题目“故都的秋”可否改成“北京的 秋””,为什么?
秋雨拂过,悲秋者在北平。 漏光鸽声残蝉,

人教版必修二 《故都的秋》课件 (共39张)

人教版必修二 《故都的秋》课件  (共39张)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板 书:
故 都 的 秋
赞秋 赴秋
对北国之秋的感受
对江南之秋的感受
清 静 向往 悲凉
庭院秋晨景 寻 秋 槐树秋落蕊 寒蝉秋残鸣 品秋 雨后话秋凉 果树秋丰收
秋色(清) 秋声(静)
悲凉
再叙北国之秋的“美” 直抒热爱痴迷之情
热爱 眷念
课堂练习
以冬天的景为描写的内容,借景抒发欢 乐或苦闷的心情,但不能直抒胸臆,要学会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字数要在200—300 字之间。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点缀 (zhuì ) 辍学( chuò ) 混沌( dùn ) 馄饨( tún ) 萧条( xiāo ) 笙箫( xiāo) 落蕊( ruǐ ) 一椽( chuán ) 槐树( huái) 平仄( zè) 著单衣(zhuó )
从标题看,文章的落脚点是什么? Nhomakorabea什么地方的秋?
写故都的秋天,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天 的一种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背景介绍: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 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 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 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 1934年7月,郁达夫“不 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 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 “味”并写下的优美散文 《故都的秋》。1945年被 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 答腊。 1952年中央人民政 府授予他为革命烈士。
整体感知
课文思路:赴秋
向往
寻秋 品秋
热爱眷念
赞秋
思考:阅读一、二段,这两段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
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 手法:对比 突出北国之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用衬托的手法写江南之秋不比北国之秋, 直抒对“故都之秋”的热爱眷念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4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49张PPT)

C.恬 (tiǎn)静 穿着 (zhuó ) 廿 (nià n)四 . . . D.倩 (qià n)影 .
【答案】 应读 juà n。 )
靓 (lià ng)丽 .
隽 (jù n)永 .
A(“仄”应读 zè ;“恬”应读 tiá n;“隽”
1.读准字音 凋 (diāo)落 . 一椽 (chuá n)破屋 . 落蕊 (ruǐ) . 混沌 (dù n) . 喇 (lǎ)叭 . 潭柘 (zhè )寺 . 疏 (shū)落 .
细腻 (nì ) 夹 (jiá )袄 . . 橄 (ɡǎn)榄 (lǎn) . . 萧 (xiāo)索 . 鲈 (lú )鱼 . 散文钞 (chāo) . 馍 (mó )馍 .
碧绿的天色、青天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驯鸽的飞声 (日光)一丝一丝 (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一椽破屋、破壁腰 漏下来的日光
租破屋、泡浓茶、看天色、听飞声 细数日光、静对蓝朵
作者写秋树,运用了哪些感官去感悟? 视觉:像花而又不是花、铺得满地、扫帚的丝纹
听觉:声音也没有
嗅觉:气味也没有 触觉:极微细极柔软 感觉:细腻、清闲、落寞、深沉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 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 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色 彩以 。我 观 物 王, 国故 维物 皆 着 我 之
---
走近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名 文,字达夫。浙江富阳县人。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 代表作: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 上》、 《薄奠》、《迟桂 花》,中篇小说《迷羊》、 《她是一个弱女子》和 《出奔》等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
三、自主 合作 探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共52张PPT)

在作者笔下,“故都的 秋” 呈现出什么特点?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特点:清、静、悲凉)
故都之秋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总起 江南之秋色味不浓,赏玩不足
秋花 秋槐
记叙 分写 议论 故都之秋,别有深味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浓 总括
秋蝉
(五幅秋景图)
秋雨
秋果
虽国有异,秋感略同
郁达夫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名 文,字达夫。浙江富阳县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诗人。代表作:短篇小说
《沉沦》、《春风沉醉的 晚上》、《薄奠》、《迟 桂花》,中篇小说《迷 羊》、《她是一个弱女子》 和《出奔》等。
清 、 静 、 悲 凉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本文描绘了 哪几幅故都 秋景的画面, 试用自己的 语言加以概 括?
合作探究
秋晨图 秋槐图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果图
秋 晨 图
破屋 一丝 一丝日光 秋院静观 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向院子一坐,你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听得到天下驯鸽的飞声
小院的牵牛花
蓝朵增添了萧瑟的秋意,营造 悲凉 北国情调的清凉氛围。
品秋味
一椽破屋 —— 衰败 沧桑感 浓茶 —— 清闲 耐人回味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 清爽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静谧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悠闲 破壁腰 —— 残破 静对牵牛花的蓝朵—— 清冷 安闲 落寞 秋草—— 萧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2课 故都的秋 课件 (共45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2课 故都的秋 课件 (共45张PPT)

冷色调(清)
秋色:青天(蓝绿)蓝朵(蓝色) 秋 草(黄色)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 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以动衬静(静)
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 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 “缓慢悠闲”的人声
主观感受(悲凉)
“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 惬意)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 意
思考讨论
2、为什么没有选择游人如织的
名胜古迹 ?
作者的心情:苦闷 落寞 悲凉 本文的基调:清 静 悲凉
普遍性 从自己身边普通的、细小的 事物来写对秋的感觉,容易引起读者 的共鸣。
故都的秋
郁达夫
• 以情驭景--花、槐、雨、蝉、果--形 以景显情-- 清 静 悲凉 --神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 秋?
“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 完”。 景物透着破败 —— 扣故都 显得落寞—— 扣秋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郁达夫笔下,“故都 的秋”在哪里?
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一座 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 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 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 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 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 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 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北京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 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 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 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 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比不 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 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 (2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 (23张PPT)

秋声
秋色

秋味
静 情中有景
秋形
景中有情

秋情

秋院
•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 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 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 • 一椽破屋”、“破壁腰
以动 衬静
心境 平静
◆环境宁静 悲凉 心境平静 亦悲凉
秋槐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 触觉。 (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 )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 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 (境的宁静,心的悲凉)
秋蝉
衰弱

残生 凉
嘶叫
秋雨
秋风秋雨愁煞人
◆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多方面
分析。
• 明确:
• 秋景是围绕清、静、悲凉来写的
• 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思想苦闷 • 作家个人气质抑郁善感 • 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提倡静的文学
秋色是冷色的
秋形是落寞的 秋声是衰弱的
秋味是深沉的
秋实是淡青的


形驭
散景
神 聚
以 景


物我融合
第11自然段为何插入古今中外文人写秋诗文的说明?
明确:
• 外国诗人颂秋、悲秋 • 中国文人尤甚 • 感触秋味:深沉、幽远、严厉、萧索 • 目的是突出北国之秋更具秋味 • 表达对故都的秋的喜爱和眷恋
自然赋予我们花,而 艺术把它们编成花环
-------歌德
故都的秋
郁达夫
郁达夫
欢迎来到我的课堂
• 颐和园
颐和园
潭柘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故 都 的
记叙 分写(3~11段)
秋蝉残鸣 听秋声:静 秋雨话凉
品秋味:悲凉 佳日秋果
品味

人皆感秋
议论 中国文人尤甚
赞美
非到北方不可
南国之秋:色彩不
总写(12~13段)
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
回味永。
眷恋
自学任务二
1. 内容:精读课文主体部分(3-12)。
2. 思考:
(1)作者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 面?
修辞等方面的文学知识来进行鉴 赏。
写给秋天 佚名 寂然的夜万籁无声,将睡未睡之际,窗外忽然响起了“唧唧”的虫 鸣,不似白昼的蝉鸣那么尖锐,也不像傍晚的蛙鼓那么嘈杂。“唧 唧”“唧唧”的虫声此起彼伏,婉转柔和,富有节奏,它们是秋天的 精灵。 暗夜中我想象不出它们的模样,据说这种秋虫生命十分短暂,朝生 暮死。若真是这样,今夜的鸣叫,该是一曲挽歌了。这些小可爱让 人无端生出怜惜和一丝敬意,它们唱着歌和这个世界告别,同时用 歌声告知这个世界,秋天到了。 万物有灵,而这灵一定是被一颗心包裹着的,即使草芥一般的秋虫, 也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歌。
思考讨论
总印象从开篇的文眼里来:可是啊,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文眼)
南国的秋——慢、润、淡
对比
对比的作用:
更突出了北国之秋的特点,让人
觉得尤为悲凉。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观秋色:清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 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 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 “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 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当时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迹。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课件(共27张PPT)
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有关资料 课文朗读 质疑问难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课外作业
感听赏品秋意声景味
教学目标
感闻赏品秋意声景味
梳理文脉,感受散文缘情写景,意味隽永 的韵致。
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因景寄伤,色彩冷清 的情感。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
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 生于书香家庭,3岁丧父。1913 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等 成立“创造社”。1928年加入太 阳社,同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主要作品有《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在不同程度上,揭露社会罪恶, 表露内心苦闷,意义积极,或有 颓丧情绪。其作品情景交触,文 笔优美,自成一家。
残草落蕊驯鸽,破屋浓茶闲人,斜桥 凉风秋雨。碧天之下,留恋人在故都。
芦花柳影秋草,虫唱钟声人语,浓茶 夜月落蕊。细雨刚过,念秋人在故都。
芦花柳影虫唱,朝荣夜月钟声,槐树 细雨秋蝉。凉风吹过,悲秋人在故都
课堂作业 完成《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是A ( )
A.散文钞(chào) 一椽(chuán)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 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 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 秋意。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 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3、《故都的秋》中心词是什么?“故 都”指哪里? 明确:中心词是( ), 点明了文章的 中心是写( ),( )是修饰语, 限定了描写的( )是北京,即暗示了 所写之景是故都所特有。“故都”指 ()
6、由景入情,探究情与景的关系。
秋色——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黄色)落蕊 (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冷色调;产生“冷清”的感受,即课文中所概括的“清” 的特点。 鸽声(飞声)、蝉声、雨声、人声。 连鸽子的飞声、蝉衰弱的叫声,这些细微的声音都听得到, 这就反衬了故都的静,以动衬静。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故都的秋》教学课件共14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故都的秋》教学课件共14张PPT

2.配乐欣赏全文,然后思考,郁达夫的 笔下,故都的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清,静,悲凉
郁达夫他不写故都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 (本文写于 1934年)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 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 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 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 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生 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 流离,饱尝人生愁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 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 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 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浓厚 整个人生的感受。 的主观色彩。
故都的秋
——郁达夫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看到本文的标题, 你有怎样的感觉?
• 故都:是老,是历史悠久;是旧,是废弃, 繁华褪尽,一派荒凉。 • 秋:给人落寞的意绪,无尽的惆怅 自古以来,中国人向来有悲秋情怀,如 “袅袅兮秋风,冬天波兮木叶下”“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碧云天,黄 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晚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
这篇文章究竟在“悲秋”还 是“颂秋”?请说明理由。
《故都的秋》的主题探究
1.传达一种悲凉的心境。 郁达夫一生清苦,心灵上常有一种挥之不去 的凄凉感。 在他的自传中,他把自己的降世说成 是“悲剧的出生”,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是虚幻的, 真真是在的只有凄切的孤单,天性中自有一种落 寞颓唐的情调。本文写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 作者早已饱受人间的忧愁与辛酸,清静悲凉乃是 故都的秋味与作者个人生活感受的交融,故都的 衰颓,更让他深感人生幻灭的孤寂。忧郁,孤独, 落寞,正是特定时代和社会风云在一位传统知识 分子心头的投影。
3.郁达夫笔下的哪些景物,能展现故都 秋天独有的““清,静,悲凉”的特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2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24张PPT)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 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 犬之与骆驼。
6、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 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 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
度入手的呢?
•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
•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 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 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 。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 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 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 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 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 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
明确: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的慢、润、淡。
是用对比的手法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 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
5、集体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文章的结尾再次提 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呢? 明确:为了形成对照。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背景:
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 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 。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 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 的文学。”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 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 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 受。
3、读12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讨 论它在文中的作用。
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
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乡国有异 秋感略同 故都之秋 别有深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 课件 (3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 课件 (32张PPT)
让我们走进秋天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 -秋的明净
无边落木萧萧下
_秋的肃杀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 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短片小说《沉沦》《春风沉 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 等。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19 33-1936年郁达夫转辗各地,居无定所, 颠沛流离,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王映霞也 离他而去,此时的郁达夫饱尝了人生的愁苦和 哀痛。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这故都的“秋味”,写下了此文。
C、形态 (幽雅)
D、环境 (悲凉)
E、生活
(悠闲)
碧绿的天色、青天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
驯鸽的飞声
(日光)一丝一丝 (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一椽破屋、破壁腰 漏下来的日光
租破屋、泡浓茶、看天色、听飞声 细数日光、静对蓝朵
按照分析秋花图的方法,自行 分析其余四幅图画,说说哪些方面 体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的特点。
以课文所写景物为内容,试填一曲《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铺地, 落寞人在故都。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 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 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秋蝉蝉鸣而报秋:

“衰弱”

“残声”

“啼唱”“嘶叫”

(清、静、悲凉)
秋雨淋人人知秋:
闲 灰沉沉的天底下
一阵凉风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 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 课件( 共18张PPT)
3.平民意识 这里写的不是上流社会人士或文化人士,
而是平民,即“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 袄的都市闲人”。
为什么让他们作为故都人的代表? 想必他们的形象更有地方特点,而且作 者觉得与他们更亲近,表现出作者的平民 意识,似乎也能觉察出作者很想像“都市 闲人”那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人教版语文Leabharlann 修2第2课《故都的秋》 课件( 共18张PPT)
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散文名篇,它充分
显示了作者的个性气质和独特的生活感受、兴
趣爱好、文化品位。

作者到底描写了故都的哪些风物?

抓住了这些风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

从这些故都风物中折射了作者什么样的内 心世界?
这些都是鉴赏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 作家,浙江省富阳人。
• 本文能表现感情基调的词语 是“清”、“静”、“悲 凉”。
• 作者是怎样加以渲染和刻画 的?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 课件( 共18张PPT)
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 种特殊的神韵。
不写——故都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 而写——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 色的牵牛花,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写“北国的 槐树”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 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 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44张PPT)
蓝色、白色——冷色 疏疏落落、尖细且长 孤寂、落寞的情怀
秋槐落蕊图
思考与探讨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 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 落蕊?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 人一种寂静无人,作者独自徘徊的遐想。只 有与自然交融,方能流露出内心深处的那份 “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的寂寞、凄凉情怀。
郁文
•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 和散文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 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 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 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 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 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 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 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 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 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 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迷
解读秋景: 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 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 分别给每幅秋景图命名
小院秋景图
本图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秋味
一椽破屋 —— 衰败 沧桑感
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 清爽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静谧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悠闲 破壁腰 —— 残破 静对牵牛花的蓝朵—— 清闲 落寞
整体感知:
1、“故都的秋”具有 什么特点? 2、郁达夫先生对北平 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整体感知
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 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 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 上北平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 这秋,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 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 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 的零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2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课件(23张PPT)

故都的秋有怎样的特点(本文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文
文章描写了几幅故都秋景图?请作概括 。
小院秋晨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日佳果
解读秋景
·

小 院 秋 晨 图
13
·
二 秋 槐 落 蕊 图
14
3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 的晚上》《薄奠》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
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
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
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
南国的秋 本体 北国的秋
温和 黄酒
白干
刚烈
稠润 稀饭 喻 馍馍
硬实
细腻
鲈鱼
大蟹
威壮
机灵

黄犬
骆驼
沉稳
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于“味” 北国之秋 味烈 味深 味浓 味久 南国之秋 味润 味浅 味淡 味短
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总写(1~2段)
江南的秋:慢、润、淡
向往
小院秋晨 秋槐落蕊 观秋色:清
含深切的眷恋之意,也 因“故都”的修饰而被
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故都”二字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治中 心,亦非京都繁华之地,但却是拥有数百年辉煌的历 史文化的旧都。
“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感
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 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2.《故都的秋》课件30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2.《故都的秋》课件30张
零头。”
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爱秋之深
情感:向往、迷恋、眷恋
文章结构:总分总
整体感知
2、故都的秋是怎样的? 请找出总体概括 故都秋天的特点的语句。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 得悲凉。(文眼)
关键词语:清、静、悲凉
合作探究
郁达夫先生既然 这么喜欢故都的 秋,那么他选取 了哪些画面来写 故都的秋?请用 四字短语概括每
秋槐落蕊
细腻、清闲、落 寞的扫帚的丝纹 无声、无味、微 细柔软的落蕊
清、静、悲凉
秋蝉残鸣
“衰弱” “残声” “啼唱”
(清、静、 悲凉)
秋雨话凉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 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 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
清秋佳果
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 微黄颜色的时......”“淡绿微黄”, 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故都的秋啊,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课后作业:
1、从本文中选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 2、写一则写景小片段,运用上本课所学的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手法,不少于300字。
谢谢
诵读,熟悉
文意,概括主 要内容。
秋院静观(3) 秋槐落蕊(4) 秋蝉残鸣(5) 秋雨话凉(6—10) 清秋佳果(11)
欣赏“秋院静观”齐读,思考:
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 心绪?
秋院静观 破屋
一丝 一丝日光 破壁腰中的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特点:清、静、悲凉
2、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搜集积累写秋的诗句。
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作者写了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南国之秋: 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色彩不浓, 回味不永 作用: 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衬托故都之秋的 特点,以表现作者对古都之秋的依恋 之情
王 国 维
皆 着 我以 之我 色观 彩物 。, 故 物
---
秋声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秋蝉残鸣 息列索落的雨声 缓慢悠闲的人声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以动衬静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晨静观
槐树秋落蕊 秋蝉鸣残声 秋蝉鸣残 秋雨话秋凉 秋雨话凉 秋树的奇景 秋树奇景
秋蕊轻扫


清 ︑ 静 ︑ 悲 凉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 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 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 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 年4月由上海避居 杭州,1936 年2月,离开杭州赴福州,这段时间里, 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 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了大量的寄 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 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 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故都的秋》
1、作者描写了哪些秋天里的景物? 2、这些景物组成了几幅秋景图,用简洁 的语言加以概括。 3、画出文中呈现色彩,传递声音的词句。
角度品读
文中呈现色彩的词(黄色) 秋草 (灰白) 落蕊 灰沉沉的天 (灰色) 桥影 (暗灰色) (蓝绿) 青布 (淡绿微黄) 枣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藤王阁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学习目标
1、诵读文章,感知文意;
2、品味语言,体味情感。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 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1913年留学日本,广泛涉猎外国文学, 深受西方文艺作品的熏陶,与郭沫若 等组织 “创造社”。主要作品有《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 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 封建社会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 废情绪。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 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七卷)。 1945年9月17日因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被日本宪兵 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 为革命烈士。
赞美眷恋之情 忧思孤独之感

以景显情 以情驭景

拓展延伸
北国之秋在郁达夫的眼睛里,在他的耳朵里,还 在他的心里,下面,我们来完成仿句练习:
故都的秋,在小院的每座矮屋旁; 故都的秋,在秋槐的每朵落蕊里;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