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浅析在歌颂英雄的时代《葬礼进行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浅析在歌颂英雄的时代《葬礼进行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于倩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音乐家贝多芬、肖邦、门德尔松对葬礼进行曲的成功运用,说明了葬礼进行曲在十九世纪歌颂英雄时代所显现的独特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于倩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浅析肖邦的《葬礼进行曲》 [J], 李竹
2.葬礼进行曲在十九世纪歌颂英雄时代所发挥的美学作用 [J], 谢英;
3.关于歌颂"时代英雄"舞台剧的思考 [J], 孙德民
4.浅析肖邦钢琴作品"葬礼进行曲"r——《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OP.35)第三乐章[J], 和凌玉
5.《生死抉择》直面反腐斗争,歌颂时代英雄 [J], 周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葬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肖邦
这首《葬礼进行曲》是降B 小调,4/4拍,慢板,用复 三部曲式写成。乐曲没有前 奏。开始,是描写送葬的行 列,肃穆而缓慢地行进,远 处不时传来低沉的丧钟声。 主音“6”为其基础音,加 上大量附点音符为其特色 。 现已成为世界性的丧葬仪式 乐曲。
多为偶数拍步伐节奏节奏鲜明用于队列行进中有强烈的号召性和推动力常为三段体结构中段较为抒情以取得前后的对比找出它所适宜的演出场合运动员进行曲博览会开幕式婚礼仪式学校运动会开幕式葬礼仪式国家庆典活动拓展与运用
葬礼进行曲
小知识
进行曲:进行曲原是军队中用于统 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 的队列音乐。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 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
进行曲的音乐特点
节拍——偶数拍 节奏——鲜明清晰,多用附点、切分节奏
军队进行军曲:曲调激越
进 昂扬、威武雄壮。
行 曲
婚礼进行曲:速度一般较 快,表现欢乐的气氛。
用
途
葬礼进行曲:速度较慢情 绪沉郁哀伤。
在什麽场合听过这首 乐曲?情绪、速度怎样?
葬礼进行曲
用心感受
你觉得这首歌是 在什么场合使用的?
管风琴,依靠琴管发声, 有二至数层键盘和脚踏键 盘,音域宽广,音色丰富。
管风琴历史悠久,发端于 4世纪,13世纪在欧洲广 泛流行。大型管风琴多在 教堂使用。
总结:
进行曲特点: 1、节拍和节奏: 多为偶数拍,步伐节奏,节奏鲜明
2、用途和作用: 3、乐曲的结构:
用于队列行进中,有强烈的号召性 和推动力
常为三段体结构,中段较为抒情, 以取得前后的对比
葬礼进行曲
B段里,先用八度音以附点音符向上推进的手法,表示出心情的激动和不安。后来,又在低音上用颤音演奏,这一段,也可以理解为肖邦对祖国命运的关怀: 随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单三部曲式。 第二部分,第一段旋律安详而优美,但又略带些忧伤情感。它好似是对过去幸福的辛酸回忆。曲调的性格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段是从第一段发展而成。开始,它有离调的倾向,但很快又回到原调上: 经过渐慢之后,再现第一段主题。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力量稍弱,表示送葬的行列远去,乐曲轻轻地结束。以上又构成第二个单三部曲式。
肖邦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是19世界著名浪漫派作曲家,人称“钢琴诗人”。作品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题材紧密联系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主义诗歌。作品全集21卷之多,涉及练习曲、圆舞曲、前奏曲、谐虐曲、马祖卡等。
肖邦写完这首《葬礼进行曲》后,不久,他的病好多了,所以,这首曲子并没有急于发表。1839年,他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发现贝多芬在《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26号里,都有一个乐章是《葬礼进行曲》。在“第三交响曲”和“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里,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是悼念英雄的,所以,它们的运用,不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很高。肖邦的心目中也有自己的英雄,那是为波兰自由独立献身的人们。贝多芬的作法给他很大启发。于是,他效仿贝多芬,写了一首《降B小调奏鸣曲》编为作品35号,他把这首《葬礼进行曲》作为其中的第三乐意。
背景
肖邦手稿欣赏
葬礼进行曲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肖邦葬礼进行曲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作者:戴欣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5期【摘要】《葬礼进行曲》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第27首作品,创作于1844年。
受当时各种哲学、人文思想及身边变故的影响,整首作品的篇幅虽短,但其中蕴含的幽暗的色彩以及悲歌式的音调,都表现出了一种沉重、肃穆的情绪和浓厚的悲剧情感。
【关键词】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16-01乐曲开头在e小调上展开,整首作品为带有引子、连接和尾声的再现单三部曲式。
引子(1—4),4小节的引子是贯穿全曲的一个重要材料,由两个乐节构成。
包括在后面主题句、展开部分、连接、再现段中的扩充和尾声中都出现了引子中柱式和弦三连音与附点音符这两个特征。
在乐曲开始时,左右手均采用和弦的三连音音型及附点节奏,来描写沉重的送葬队伍。
乐曲中也不断穿插着三连音音型与附点节奏,乐思痛苦、压抑,充满着内在的悲愤,同时也体现出了一些进行曲式的体裁特点。
前两小节是通过主和弦来强调其稳定性的,在后两小节加入属和弦并且将音区提高,从而进一步来巩固调性。
引子部分最后停留在属和弦上,为音乐进一步发展作出铺垫。
乐曲一开始便表达出了作者悲伤的心情,体现出浪漫主义注重抒发个人情感的特点。
A乐段(5—12),为4+4方整性结构,在钢琴的中低音区奏出。
a乐句中的每个乐节不论是经过怎样的旋律发展最后都停留在了属和弦上,仿佛带有一种强调的语气。
其织体依旧以柱式和弦三连音和附点音符为主,整个乐句的旋律由低到高进行,乐句最后由一个六度大跳,同时和声上以I—II6—K46—V的半终止结束,并将a1句的旋律引向下行。
第二乐句在不同的音调材料上展开。
在a1句刚开始的第9小节处调性也由e小调转向其关系大调G大调,在两个下方声部级进下行的同时旋律声部保持着G大调的主持续,紧接着在第10小节第二拍处转回原调e小调,且出现了e小调的主持续,在第11、12小节连接处出现特殊的变格进行:即VII34—I,其低音下四度进行而没有正常解决。
浅议门德尔松_葬礼进行曲_音乐风格的特性
2009年第25卷第3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5 N o.3 2009 (总第105期)JO 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 INA(SO CI AL SCIENCE EDITION)(Sum.105)文章编号:1673-1646(2009)03-0091-04浅议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音乐风格的特性李金菁(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 要: 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音乐曲式严谨明晰,旋律流利、典雅,感情流露有所节制,在浪漫主义乐派中独树一帜。
本文主要对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作品分析与实际演奏中的技巧运用进行阐述,全面揭示了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音乐特性,帮助演奏者更深入地了解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现,在实际演奏中提高音乐表现力,升华音乐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 门德尔松;无词歌;单三部曲式;浪漫主义音乐 中图分类号: J651 文献标识码: AOn Gras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al Stylein Mendelssohn s Fune ra l MarchLI Jinj ing(Dep.o f Education,T aiy uan U niv ersity,T aiy uan030001,China)Abstract:T he German Ro manticist Mendelssohn takes a distinctive attitude of his ow n in the Ro manism School.T he m usic fo rm of his music is ex act and clear.T he melody is smoo th and eleg ant.T he represent of em otio n is to some ex tent in a restraint w ay.This article m ainly analy zes his Funer al M arch and the emplo yment o f techniques in actual playing in o rder to probe into the rom 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M endelssohn.It is helpful for the players to g 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usic lang uag e and emo tion representation,so as to promo te the m usic ex pr ession in practical play ing and sublime the connotation.Key words:M endelssohn;song w ithout w ords;tr ilogy music form;r omantic music0 引 言菲利克斯・门德尔松是19世纪欧洲重要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
葬礼进行曲分析
葬(一)礼进行曲分析《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op.35)第三乐章 [德]肖邦一、主题特征分析:1、宏观地观察:(1)旋律:旋律进行平稳,几乎全是直线式的进行,主要音围绕着降B这个音。
只在第三小节的第四拍和第四小节的第一拍出现了旋律的下行级进,从降D音下行级进到降B音。
(2)和声:和声几乎不变,全部是I级到VI的进行,沉稳而有规律的反复出现,一方面造就了低声部沉闷、坚定、悲壮的气氛,也使旋律声部的音乐线条受到限制。
(3)调性:主题调性始终在降b小调上,并未发生变化。
这使主题的整体风格和气氛统一,不会冲淡乐曲所表达的深沉含义,也不会转移人们这种由乐曲音响所生发出来的感性情感。
(4)织体:低音部全是柱式和弦,全是I级到VI级的和弦连接。
旋律声部几乎没有形成线性织体,只是单音在不同节奏型上的重复,只在第三和第四小节交界处产生了一些变化。
(5)情绪:这首乐曲的调性是降b小调,4/4拍,慢板,弱起,和声和旋律几乎没有变化。
低音部沉重的低音回旋加上高音旋律声部的单音重复,再加之力度和速度的控制,使乐曲显得庄严和肃穆,充分显示出送葬队伍的悲恸之情。
(6)结构:这首乐曲结构为三部曲式,再现部原样再现首部的材料,中部调性转到降b小调的关系大调降D大调上。
其中首部和再现部的材料多是由主题发展而来,有的是移高音区重复,有的是加厚织体,还有的是移高度数重复。
中部材料及织体发生变化,与首部和再现部发生对比,但材料多是相同,类似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2、主题特征列表:主题特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粗略的划分是分成两小节一个主题,分别是直线式的旋律进行部分和线型进行的部分两部分。
特征种类定量描述定性概括a音调节奏旋律是主音的连续进行,和弦I级和VI级交替进行,调性降b小调。
直线进行,呆滞而沉重。
b音调节奏旋律是从降D到降B的级进下行,并有主音的连续进行,和弦是I级和VI级的交替进行,调性是降b小调。
旋律波浪线型进行,加入三度跳进和级进下行,稍微有情感上的变化。
李斯特《门德尔松七首艺术歌曲》的心理描写及其创作与演奏分析
李斯特《门德尔松七首艺术歌曲》的心理描写及其创作与演奏分析李斯特《门德尔松七首艺术歌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作之一,这部作品融合了门德尔松的优美旋律与李斯特的精湛艺术表达,堪称歌曲创作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心理描写和创作演奏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这部作品的魅力。
一、心理描写1. 绪情李斯特在作曲时,深受门德尔松的音乐影响。
他对门德尔松的音乐充满了敬佩和钦佩之情,因此在创作这七首艺术歌曲时,试图捕捉门德尔松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并以他独特的风格重新演绎、表达。
这些歌曲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音乐构思,展现了李斯特的卓越创作才华。
2. 表现手法李斯特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表现了他对门德尔松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些歌曲中,我们可以听到有如细腻的线条,富有变化的和声处理,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
这些都是李斯特深刻理解门德尔松音乐的产物,也是他对门德尔松的致敬与追忆。
3. 情感表达在《门德尔松七首艺术歌曲》中,李斯特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乐音,表现了多种情感。
从沉郁的忧伤到激昂的激情,从细腻的温柔到悲壮的激昂,他将门德尔松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在乐曲之中,展现了他对门德尔松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二、创作与演奏分析1. 创作背景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还是一位深受门德尔松和其他西方音乐大师影响的音乐家。
他对门德尔松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音乐表达方式。
他在创作《门德尔松七首艺术歌曲》时,试图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重新演绎门德尔松音乐,并将其表现出来。
简析门德尔松_葬礼进行曲_
简析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文/刘倩男【摘要】1830-1845年间,门德尔松共创作了48首无词歌。
《葬礼进行曲》是第27首作品,是《无词歌》中广泛流传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斥着浓厚的悲剧性色彩。
作曲家用大量的柱式和声与三连音,模仿送葬队伍的脚步声,表达了作者悲伤的心情,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情感抒发的特征。
【关键词】门德尔松;无词歌;《葬礼进行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是19世纪欧洲重要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
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涉及多种音乐体裁,包括交响曲、序曲、歌剧、室内乐及各种器乐的独奏曲和协奏曲,成就卓越。
在钢琴音乐方面,门德尔松贡献突出,首创了“无词歌”这种音乐体裁,充分发挥出钢琴的抒情性和歌唱性特质。
1830-1845年间,门德尔松共创作了48首无词歌。
《葬礼进行曲》是第27首作品,是《无词歌》中广泛流传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斥着浓厚的悲剧性色彩。
作曲家用大量的柱式和声与三连音,模仿送葬队伍的脚步声,表达了作者悲伤的心情,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情感抒发的特征。
全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兼有引子、连接和尾声,中段类型为引申型中段(单一主题的单三)。
作品的主调建立在e小调上。
a乐段开始之前,有一个4小节的引子,柱式和弦、附点和三连音的使用,模仿了送葬队伍沉重的脚步声,营造出一种沉痛、肃穆、凝重的氛围。
第二小节的后半拍,相同的动机以高八度叠置的方式再次陈述,力度直达ff,脚步声由远及近,铿锵有力,前来送葬的人越来越多。
引子是主功能到属功能的和声进行,动人心弦的旋律从第4小节最后一个音开始缓缓流入,自然地过渡到呈示段。
呈示段(第一乐段)长16小节,是一个带变化重复的乐段。
a乐段是由两个等长的乐句组成的方整性结构:第一乐句4小节,在深沉的旋律中暗涌着三连音(其材料来源于引子)的律动,低音声部则为主、下属和属音的交替延续,上下声部形成了丰满的柱式和弦,使旋律在稳固的调性中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双重发展。
1葬礼进行曲
-.
创作背景
据说有一次肖邦来到法国画家齐姆的画室解闷。 当时,肖邦正为法国传说中的凶神恶煞所困扰, 夜里常常做着恶梦,梦见妖魔鬼怪要带他到地 狱里去。这种梦境使齐姆想起了画室一骷髅被 扮成钢琴演奏者的形象。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肖 邦,不料这竟启发了这位音乐家的灵感。晚上, 肖邦脸色苍白,目光凝滞,裹着一条被单,紧 靠着骷髅坐下。突然,画室沉寂的空气为宽广、 缓慢、严肃、深沉的音乐所打破,原来他是在 钢琴上创作一首《葬礼进行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节奏清晰、强弱分明 旋律多雄壮有力、号召性强
感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音乐的演奏形式是种怎 样的?
分析歌曲的旋律创作特点
整个乐曲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和开阔、 透明的伴奏织体,单纯、朴素的技术 手法中体会到音乐表现的深刻力量。
《葬礼进行曲》是降B小调4/4拍,慢板,用 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没有前奏开始,是描 写送葬的行列,肃穆而缓慢地行进远处不时 传来低沉的丧钟声。主音“6”为其基础音 加上大量附点音符为其特色。
葬礼进行曲在十九世纪歌颂英雄时代所发挥的美学作用
1 8世 纪 的西 方社 会 ,资 产 阶级 革命 的车 轮不 可 阻挡 , 在整个 欧洲 出现 了启 蒙运动 。人们越来 越感 觉到需 要英雄 , 也 召 唤英 雄 ,英 雄是 推动 前进 的先 锋 。可 见 ,1 9世 纪是 一 个 英雄祟拜 的时代 ,那一时期 ,无论 从文学 、戏剧 、绘 画还 是 音乐方面 ,艺术 家们都在大施笔 墨 ,来 为英雄 的勇敢 和伟 大作 一番淋漓尽致 的描 写。那么 ,在音乐 上 ,哪一种形式能 够更 完美地表现英雄呢 ? 如果歌颂英雄 的音乐也千篇一律地 去描写英雄英勇 的战 斗过程 ,那么效果必然 远不如文学 、戏剧 、绘 画刻画地那么 逼 真 、生 动 、细致 ,若 描写 迎接英 雄凯旋 归来 的宏大场 面 , 又有描 写贵族宫廷宴会 的盛大场面之嫌 。从 常理来说 ,人们 对 于一 切事物 ,只有 当失 去它时 ,才会感 到它的可贵 。对于 英雄也 一样 ,因其将永不 复生而使人扼腕痛惜 ,从 而令人更 加敬仰 。对 于英雄 的描写 ,最好 的形式便是抓住大众 对于亡 者所采用 的共同形式一葬礼 ,并 使用进行 曲这种体 裁描写送 葬 队伍悲痛 、绝 望的进行来寄托对英雄深深 的哀思 。 在众多描写英雄 的作 品中 ,贝多芬 的音乐 可以说是 “ 英 雄颂 ” ,弘扬英雄 主义是 贝多芬 的音乐美 学思想 与其他启 蒙 主义古典音 乐家在创作理念上 的最大差别 。他 的音乐创 作贯 穿着英 雄 主题 ,凸现 了英雄 的主体意识 与客 观现实 的对立 , 贝多芬 的九 部交响 曲是一个完整 的英 雄主义思想大全 ,是关 于英雄这一 主题 的沉思录 ,如果说 《 第二 交响 曲》是英雄思 想 的萌芽和觉醒 ,那 么 《 第三交 响曲 》便 建立 了英雄 的理想 形 象 、英雄 的生命 逻辑和英雄为真理献 身的价值观念 ,其 中 的第二乐章 《 葬礼进 行 曲》在歌颂英雄 时发挥 了不可替代 的 作 用。 葬礼进 行曲描写英雄走 了 ,全体 人民抬着他 的棺停 ,怀 着 沉痛 的心情缓 步前进。这里 ,进行 曲的节奏作为不变 的标 题 因素清晰可 闻 ,它不但组成不变 的背景 ,且在它 的基础上 出现的朴素抒情 诗般的旋律 ,像浮雕一样 构筑成一 幅庄严肃 穆 的葬礼行列 。音乐 在第 一段 中力度始终保持 在弱和极弱 的 力度 范 围之 内 ; 乐 曲的旋 律与伴奏 中多用 附点 节奏和三连音 音 型 ,形象地刻 画出送 葬队伍因极度悲痛 而步履踉跄 ,低音 中的固定音型仿似远 处一连 串不 同音高 的教 常钟声悲凉地 回 荡着 。 乐章 中段转 入 C大调 ,同悲剧性 的前一主题构成 了鲜 明 的对 比。这里 ,明朗的英 雄性旋律取代 了伤悼 的情 绪 ,可 以 听到军 鼓和军号声 , 在我们面前仿佛又 出现庄严 的行列 场面 , 又 出现 了刀光剑 影和战士 的呐喊声 。 这是对英雄业绩 的缅怀 , 对英雄 功绩 的赞颂 。英雄 虽然 不在了 ,但他获得 了精 神的永 恒存在 ,他所 殉身的事业 的道义胜利 了。 在乐 章的三段 体结构 中 ,当音 乐 回到小 调基本 主题 时 , 并不是 音乐素材 的机械反 复 ,它的第三段组成 了全 乐章的高 潮 ,它 的容 积极大 ,占全乐章 总长度一半 以上 ,这旋律 的紧 张进行 , 包括赋格式 的发展 ,乐队遍及一切音 区的增强音 响 , 创造 出强有力的戏剧性效果 ,从 哀悼的挽歌变成一 曲赞颂的 史诗 。只是 在尾声 中又重新发 出从 悲悼的深渊 中升起 的喃喃
从《葬礼进行曲》探析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风格
从《葬礼进行曲》探析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风格谢秋菊【摘要】门德尔松是19世纪优秀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即以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第27首《葬礼进行曲》的创作特征为着眼点,从结构、和声等方面对其创作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探索门德尔松在体现传统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同时结合了浪漫主义的音乐创作风格。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1页(P79-79)【关键词】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音乐创作风格【作者】谢秋菊【作者单位】湖南邵阳学院音乐系【正文语种】中文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是德国作曲家,1809年出生在汉堡的一个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中。
门德尔松从小就接受了严格、良好的艺术教育,先后师从于柏格、海宁、彻尔特等著名的音乐家。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最广为流行的钢琴作品,共八卷,每卷六首,每首都有不同的标题。
门德尔松十分擅长把艺术歌曲的抒情性渗透在这些浪漫主义的钢琴小品中如《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等,手法精致而柔媚并充满创新。
《葬礼进行曲》是《无词歌》中的第27首作品,作于1844年,属后期的创作,受当时各种哲学、人文思想及身边变故的影响,表现了一种沉重、肃穆的情绪情感和浓厚的悲剧色彩。
(一)结构图示引子(4)—A[a(4)+b(4)]—B[c(8)]—连接(4)—A1[a1(4)+b1(8)]—结尾(4)e小:VVIIV6V7VII(二)文字分析这是一首展开型三段式,由引子、A乐段、B 乐段、连接和再现段及结尾构成,调性为e 小调。
引子4 个小节,由2个乐节构成。
三连音的节奏音型和低沉的音调营造了一种沉重、肃穆的气氛,具有“葬礼”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进行曲的体裁。
前两小节通过主和弦强调稳定性;后两小节音区提高并加入属和弦,进一步巩固调性。
引子停在属和声上,形成音乐进一步发展的期待。
这种“悲剧性色彩”的基调奠定了全曲的情绪、氛围。
呈示段8个小节,为双句对比乐段。
门德尔松钢琴曲《婚礼进行曲》赏析
门德尔松钢琴曲《婚礼进行曲》赏析
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婚礼进行曲》是一首极具魅力和感染力的曲子。
它的旋律高亢激昂、气势磅礴,音乐节奏紧凑、活力四射,让人一听便会产生婚礼喜庆的氛围和归属感。
这首曲子的音乐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现代感和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首传统的婚礼进行曲,更是一种现代爱情的象征和表达。
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婚礼进行曲》的深刻内涵在于它所表达的人类爱情和婚姻的真谛。
这首曲子的旋律中所蕴含的爱情的热烈、真挚和持久,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和向往。
它的旋律中所表达的生命的繁衍和传承,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使命。
这首曲子的音乐节奏所表达的是人类生命的力量和激情,是一种永恒和不朽的精神。
在婚礼庆典之上,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婚礼进行曲》成为一种神圣的仪式和象征。
这首曲子的旋律和节奏所表达的爱情、婚姻和生命的真谛,成为新人宣誓和交换戒指的时刻的音乐背景和氛围。
这首曲子的音乐魅力和深刻内涵,成为新人爱情的象征和表达,成为婚礼庆典之上的经典之作。
总结起来,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婚礼进行曲》是一种现代感和生命力的象征,它的旋律中所表达的爱情是永恒的和不朽的,它的节奏所表达的是生命的力量和激情。
在婚礼庆典之上,这首曲子成为神圣的仪式和象征,成为新人爱情的象征和表达,成为婚礼庆典之上的经典之作。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曲式分析报告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曲式分析报告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曲式分析报告这是一首使用展开性中段带变化再现的单主题单三部曲式,全曲主调为e小调。
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引子4(2+2)+‖:A8(4+4):‖+B8 (4+4)+再现连接4+A’12(4+8)+尾声4文字分析报告如下:引子 (1-4小节):全曲由e和声小调引入,句中出现三连音,给人营造出一种沉重,严穆,凝重的气氛,具有”葬礼”的悲剧性色彩.同时三连音结构又符合进行曲这种体裁的风格特点.(5-20小节): 呈示段)呈示段是一个长为16小节的复奏乐段,其基本乐段是个长为8小节(4+4的收拢性乐段,带变化重复,不构成曲式结构的升级.上句半终止在属和声上,下句在第10小节在和声上出现短暂向其平行大小调G大调离调,且和声音响加厚。
中段 (21-28小节):属方整的两句式乐段,e和声小调.第1句(21-24小节)采用主题首部同音持续到三连音,并且层层上行模进,采用渐强的阴凉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带有综合展开的特点.第2句(25-28小节)采用音的下行模进,力度上用ff,给人压抑的感觉.连接:(29-32小节)运用引子的材料,为再现段的出现作材料和和声上的准备,且感情得到升华.再现段:(33-44小节):并行的非方整(4+8)的两句式乐段,属收拢式乐段.首先用ff开始向G大调作离调.第1句终止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第2句采用综合再现,第37小节和声上为G大调下属上建立的属三四和弦到下属和弦,且出现D和声大调的六级上的和弦,之后的第38小节出现属的属七和弦到属和弦的进行,从39小节开始加入引子材料,进行扩充,且经过阻碍终止,强调主和弦,最终完满结束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尾声:(45-48小节)与引子遥相呼应,采用主和弦上作分解,采用pp力度和最后的延长音使音乐消失.。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艺术特征分析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艺术特征分析摘要:门德尔松是德国犹太裔作曲家。
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题材,用来指那种在伴奏声部的衬托下,旋律进行得像歌唱似的钢琴独奏曲。
《葬礼进行曲》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第27首作品,是《无词歌》套曲中的重要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844年,属于作曲家后期创作的作品。
本文将从结构与句法分析、调性与和声分析、旋律与节奏分析来阐述,以求更深入的了解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和情感内涵。
关键词: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创作特征一、结构与句法分析《葬礼进行曲》(Op.62No.3)的结构是一个带展开性中段的的三段曲式,带有前奏间奏和尾声。
调性为e小调,统一调性布局。
其结构图示为:A48= Int4+‖:A8(a4+a’4):‖+A8(a4+a″4)+Re4+A12(a4+a’’’4)+Coda4e-----------------------------------------------e~G~e------该作品的1-4小节为作品的引子,引子以缓慢的速度引入,可以分为2+2关系的两个乐句。
该片段用了模进的发展手法。
引子是贯穿全曲的一个重要材料,在主题、展开部分、再现之前的过渡、再现段的扩充中都出现了该材料柱式和弦和三连音的两个材料特征,尤其是在连接和尾声部分,动力再现了引子的材料。
作品的5-20小节是呈示段,呈示段是一个长为16小节的复奏乐段,其基本乐段是长为8小节的并行二句式方正的乐段,乐句与乐句的关系可分为4+4关系的两个乐句。
下句是对上句的变化重复,不构成曲式结构的升级。
21-28小节是作品的中段,该中段的特点是展开性的中段,中段的结构属于并行二句式方正乐段。
中段运用了呈示段的等分八分音符节奏,增加了三连音的节奏型的材料,使材料密集化。
中段的织体较之呈示段有所加厚,但材料来源于呈示段,并没有用新的材料进行发展。
葬礼进行曲分析
葬礼进行曲分析《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op.35)第三乐章[德]肖邦一、主题特征分析:1、宏观地观察:(1)旋律:旋律进行平稳,几乎全是直线式的进行,主要音围绕着降B这个音。
只在第三小节的第四拍和第四小节的第一拍出现了旋律的下行级进,从降D音下行级进到降B音。
(2)和声:和声几乎不变,全部是I级到VI的进行,沉稳而有规律的反复出现,一方面造就了低声部沉闷、坚定、悲壮的气氛,也使旋律声部的音乐线条受到限制.(3)调性:主题调性始终在降b小调上,并未发生变化。
这使主题的整体风格和气氛统一,不会冲淡乐曲所表达的深沉含义,也不会转移人们这种由乐曲音响所生发出来的感性情感。
(4)织体:低音部全是柱式和弦,全是I级到VI级的和弦连接.旋律声部几乎没有形成线性织体,只是单音在不同节奏型上的重复,只在第三和第四小节交界处产生了一些变化。
(5)情绪:这首乐曲的调性是降b小调,4/4拍,慢板,弱起,和声和旋律几乎没有变化。
低音部沉重的低音回旋加上高音旋律声部的单音重复,再加之力度和速度的控制,使乐曲显得庄严和肃穆,充分显示出送葬队伍的悲恸之情。
(6)结构:这首乐曲结构为三部曲式,再现部原样再现首部的材料,中部调性转到降b小调的关系大调降D大调上。
其中首部和再现部的材料多是由主题发展而来,有的是移高音区重复,有的是加厚织体,还有的是移高度数重复。
中部材料及织体发生变化,与首部和再现部发生对比,但材料多是相同,类似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2、主题特征列表:主题特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粗略的划分是分成两小节一个主题,分别是直线式的旋律进行部分和线型进行的部分两部分.特征种类定量描述定性概括a音调节奏旋律是主音的连续进行,和弦I级和VI级交替进行,调性降b小调。
直线进行,呆滞而沉重.b音调节奏旋律是从降D到降B的级进下行,并有主音的连续进行,和弦是I 级和VI级的交替进行,调性是降b小调。
旋律波浪线型进行,加入三度跳进和级进下行,稍微有情感上的变化。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音型,和弦的高音声部构成主题旋律.左手声部则为八度单音音型.伴
随着音区不断上升,力度由HIf到sf的变化,表现出送葬队伍情绪的上升
和回落.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引伸发展,在保留前乐句基本节奏型的
前提下,旋律与和声发生了变化,并加入了第三声部,使音乐有了进一
及第39__42小节向下属方向a小调的离调.以上这些,都体现了门德尔松
在礼进行出i》中调式运用的特点,获得了调式对比的色彩.
3.在结构原则,材料发展手法上的特点
这首乐曲在曲式结构方面体现了三部性原则,为典型的再现单三段
曲式.另外由于引子,连接,尾声三者在材料上的一致性,使整首乐曲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循环原则的因素.如A(引子)B(呈示段和中段)A
乐句引入引子的材料(三连音的节奏型).在调性上,通过向下属方向的
离调加强了再现段的收束感,使乐曲在深沉,肃穆的气氛中结束.
尾声四小节,与再现段叠人一小节,是引子材料后半部分的变化发
42/~=乐教育-9OJf4~/2011.3
展,力度上渐弱到PP的变化,使人们联想起送葬队伍渐渐远去的场景.
二,作品的艺术特点
步发展的动力.第二乐句开始部分伴奏织体变为流动的八分音符,调性
有向e小调关系大调G大调交替的因素(第二句开始左手出现还原D),
可以认为在G大调上进行了短暂的逗留,让音乐在悲痛的情绪中得到短
暂的舒缓.最后由e小调的下属功能组二级七和弦进行到主和弦的变格
终止,并以延留音的外音形式进行到主音结束.这一手法具有典型的古
前四小节,左手贯穿e小调的属持续音与右手旋律形成斜向进行,加强
了中段的不稳定性和音乐的张力.从第五小节开始,旋律移至内声部二
葬礼进行曲
找出它所适宜的演出场合
《婚礼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检阅进行曲》
博览会开幕式
婚礼仪式
拓展与运用:体 现“生活处处有 音乐,音乐伴我 终生”的思想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
葬礼仪式
《运动员进行曲》
国家庆典活动
为下列音乐片段选择合适的场合:
管风琴,依靠琴管发声, 有二至数层键盘和脚踏键 盘,音域宽广,音色丰富。
管风琴历史悠久,发端于 4世纪,13世纪在欧洲广 泛流行。大型管风琴多在 教堂使用。
总结:
进行曲特点: 1、节拍和节奏: 多为偶数拍,步伐节奏,节奏鲜明
2、用途和作用: 3、乐曲的结构:
用于队列行进中,有强烈的号召性 和推动力
派作曲家,人称“钢琴诗人”。作品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 样,内容丰富,题材紧密联系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 主义诗歌。作品全集达21卷之多,涉及练习曲、圆舞曲、前 奏曲、谐谑曲、马祖卡等。
➢ (2)乐曲分析 〈葬礼进行曲〉用钢琴演奏。乐曲为降b小调,四四拍,
慢板,复三部曲式,是肖邦所作的三首奏鸣曲中最著名的 〈降b小调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作于1837年。
钢琴
《葬礼进行曲》——肖邦(波兰)
情绪: 力度: 速度: 拍号:
欢快 强 快 4/4
低沉
中速 3/4
激昂 弱 缓慢 2/4
速度
速度 音乐进行的快慢。常用文字表述或 用数字符号标记。
意大利文
Andante Andantino Moderato Alleretto Allegro
中文
行板或稍慢 小行板或稍慢 中板或中速 小快板或稍快 快板或快速
节奏清晰强弱分明旋律多雄壮有力刚健豪迈妇幼强烈号召性进行曲特点进行曲特点葬礼进行曲曲式葬礼进行曲曲式用钢琴演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口向少华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一巴托尔第(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__1847)是浪漫主义早期德国着名作曲家,指挥家.他一生从事音
乐创作,虽然年仅38岁去世,但他留下的作品数量之多,创作体裁之广
泛让人惊叹.作为浪漫主义早期重要作曲家,门德尔松为戏剧《仲夏夜之
用,使音乐在强拍上具有了更强的推动力.如第2l一24小节属持续音的
使用,让音乐获得了复合功能的效果.这些可以看作是门德尔松在《葬
礼》中个性化和声风格的探索.
3.调式上的特点
《葬礼》在调式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调式交替的运用.如呈示段第9—10
小节,第l7一l8小节都出现了向e小调平行大调G大调的交替.在中段的
句后进行扩充,结构上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其次在力度,织体上也与A
段形成对比,主要表现为力度的加强和织体的加厚.最后在材料上第二
乐句引入引子的材料(三连音的节奏型).在调性上,通过向下属方向的
离调加强了再现段的收束感,使乐曲在深沉,肃穆的气氛中结束.
尾声四小节,与再现段叠人一小节,是引子材料后半部分的变化发
梦》配乐.首创音乐会序曲体裁,丰富了交响乐队演奏的内容,更为重要
的是,这种体裁无疑对十九世纪中叶李斯特创造的单乐章交响诗有着直
接的影响和启示.同时门德尔松创作的49首钢琴小品《无词歌》,在他的
整个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词歌”,即没有歌词的歌曲.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歌唱性和抒
情性.每首作品配以单一化音型的伴奏,是一种声乐化的钢琴作品.《无
七和弦的运用.第二,再现段终止处(第43—-44小节)运用了导七和弦
的第二转位,这是一个由下属和弦与属和弦构成的具有复合功能意义的
和弦,它进行到主和弦结束,从而产生了终止式变格功能解决的特点.
第三,在和弦外音上,多重留音无准备形式的运用,增加了和弦的不协
调与紧张度的碰撞.如第l2小节中D一卜A—C四音Βιβλιοθήκη 延留形式的运4F==
一
子:引4e
e小调的色彩更是添加了儿分暗淡.引子主要由主属和声材料构成.根
据力度,音区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各两小节的两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在
主调主和弦上,引入并肯定调性,第二部分力度由原来的f上升到仃,加
入属和声的色彩,好像送葬队伍的步伐由远至近,越来越清晰……,最
后在e小调属和声上结束,为呈示段的进入在情绪,和声上做好了准备.
连接四小节,材料来自引子,可分为两部分,前两小节为引子上二度
模进,后两小节为下二度模进.和声上用二级七和弦代替了主和弦,力度
I:l~gl子稍强,最后以属七和弦结束,为再现段的进入做了过渡和准备.
再现段为动力化再现,由4+9两个乐句构成的非对称,属主呼应乐
段.首先它是一个减缩——扩充的结构,省掉A段反复的部分,在第二
这首乐曲在曲式结构方面体现了三部性原则,为典型的再现单三段
曲式.另外由于引子,连接,尾声三者在材料上的一致性,使整首乐曲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循环原则的因素.如A(引子)B(呈示段和中段)A
为再现单三段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图如下),前有引子,中有连接,后有
尾声,拍,弱起小节开始.整个乐曲充满了深沉,严肃的气氛.
曲结构图:
再现段曲式
BA
广—连接
8(4+4)4
首先乐曲从四小节引子开始,三连音加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仿
佛是送葬队伍沉重的步伐在艰难的前行,开始就奠定了乐曲悲痛的基涮,
4l/音乐教育与包f4#/20113
终止,并以延留音的外音形式进行到主音结束.这一手法具有典型的古
典主义的和声风格.整个乐段自身重复一次,只是在重复的第一乐句开
始旋律部分和弦加厚,伴奏部分也有少许变化.
B部分是引伸对比段,材料由A段裁截的一小节为原始陈述,运用
模进,裁截等手法发展而成的一个不可分割八小节的连句结构.旋律从
属音上行三度到导音开始,跨越十四度的音区直线上升,随着力度的不
词歌》的创作手法新颖精炼,表达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高度的艺术
性,是典型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表现浪漫主义思想的佳作.《葬礼进行曲》是
《无词歌》中的第27首,本文主要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及音乐的
发展手法等方面,对其进行探究.
一
,作品的音乐分析
((葬礼进行曲》(以下简称”葬礼”)于1841--1842年间创作.乐曲
第25,26,27小节中,表现出e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和自然小调的交替.
在再现段中的第33-_36小节出现的G大调和e小调的平行大小调交替,以
及第39__42小节向下属方向a小调的离调.以上这些,都体现了门德尔松
在礼进行出i》中调式运用的特点,获得了调式对比的色彩.
3.在结构原则,材料发展手法上的特点
前提下,旋律与和声发生了变化,并加入了第三声部,使音乐有了进一
步发展的动力.第二乐句开始部分伴奏织体变为流动的八分音符,调性
有向e小调关系大调G大调交替的因素(第二句开始左手出现还原D),
可以认为在G大调上进行了短暂的逗留,让音乐在悲痛的情绪中得到短
暂的舒缓.最后由e小调的下属功能组二级七和弦进行到主和弦的变格
A部分(呈示段)由两个乐句构成,各为四小节,为典型的属主呼
应,方整型乐段.第一乐句从弱起八分音符开始,右手声部为柱式和弦
音型,和弦的高音声部构成主题旋律.左手声部则为八度单音音型.伴
随着音区不断上升,力度由HIf到sf的变化,表现出送葬队伍情绪的上升
和回落.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引伸发展,在保留前乐句基本节奏型的
断加强,最后在ff的力度上在B段第五小节达到整首乐曲的高潮.B段
前四小节,左手贯穿e小调的属持续音与右手旋律形成斜向进行,加强
了中段的不稳定性和音乐的张力.从第五小节开始,旋律移至内声部二
度连续下行进行到第六小节,第七,八小节旋律是前两小节的下四度模
进,进一步表现出情绪的下降,并结束在四级六和弦上.
42/~=乐教育-9OJf4~/2011.3
展,力度上渐弱到PP的变化,使人们联想起送葬队伍渐渐远去的场景.
二,作品的艺术特点
1.和声上的特点
门德尔松在《葬礼》中使用的和声是大小调体系成熟时期的功能性
和声.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主要是自然体系中的正副三,七和弦,
及个别重属,副属七和弦.如第39—42小节出现向下属和弦离调的副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