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四总结(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六单元总结提升.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六单元总结提升.doc

总结提升知识网络时空定位1.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一、世界中心的转移1.1500年左右到19世纪中期:由亚洲(中国)转移到西欧(英国)(1)表现: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以经典力学、蒸汽技术等为代表的近代科技发展并成为世界近代科技的中心。

③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④西欧普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近代政治文明的中心。

(2)原因:①就中国而言,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理学的极端化和八股取士等阻碍了中国社会转型,导致中国隔绝于世界、落后于世界潮流。

②就西欧而言,资产阶级革命、改革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确立、发展;新航路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欧资本积累并建立起遍及亚非拉的殖民体系;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下,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西欧(英国)转移到美苏(1)表现:①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

②二战后建立起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③20世纪30年代苏联成为第二工业大国,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

④二战结束,形成了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20世纪50年代,形成美苏主导的两大阵营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2)原因:①就西欧(英国)而言,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 3年经济危机、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削弱了其实力和影响力。

②就美国而言,本土远离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欧洲人才的流入,罗斯福新政的成功。

③就苏联而言,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化发展,苏德战场在反法西斯发挥的贡献扩大了苏联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美国为中心向多中心趋势发展(1)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但当前呈现“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经济上,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进一步动摇,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多极化趋势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二单元总结提升.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二单元总结提升.doc

总结提升知识网络时空定位一、古代中西文明的个性特征二、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政治的差异及原因政治文明模式1.主要政治文明模式的特征与作用(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君权,维持大国政治秩序的稳定、文化的凝聚、民族的融合和自然经济的发展。

但不利于社会近代化发展,阻碍民族创新与进步。

(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构相互平衡。

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文化的创造和城邦经济的繁荣。

不利于在国与国竞争中保持强盛。

(3)近代以英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结合,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终究不能体现全民各种权利的社会公正。

(4)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新时期的基层民主制度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有利于调动各阶层人民的建设积极性,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保障。

2.认识(1)政治文明模式具有多样性,这是由具体国情的差异性决定的。

(2)任何政治文明模式在一定时期都有形成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

(3)政治文明模式没有优劣之分,政治文明总体的走向是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少数人的民主走向多数人的民主。

(4)政治文明模式可以相互借鉴。

1.(2014·惠州一调)某书中写道:“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

”其中的“Polis”是指( )A.公民B.政治C.城邦D.民主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运用能力。

根据信息“市民大会”和所学可知古希腊是城邦政治,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讨论和决定城邦事务,故C项正确。

答案:C2.有人评价某一改革说道:“(他的改革)……抽掉贵族势力的基础,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总结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总结

专题总结政策 内容 认识胡佛反危机失败 自由放任 (1)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了计划调节的能力,但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危机(2)新政实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发展二、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含义: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具有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紧密结合的特征。

2.演变(1)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但很微弱,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起重要作用。

(2)发展:一战后特别是在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国家把它视为一种应付战争或危机的“临时”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3)普及:二战后,特别是50年代后,西方国家普遍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全面、持续的发展阶段。

3.评价(1)进步性: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

①将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调整,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资本的有限性与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2)局限性: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日益减弱。

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1)演变过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 雅典民主政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0讲 雅典民主政治

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每个公民可以是统治者
轮番而治
特Leabharlann 也可以是被统治者点
公民内部是平等的——后世的民主政治基本
法律至上
都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任用官职不受财产、门第限制,人人皆可为 公民意识
政,城邦至上成为雅典公民的共识
直接民主 建立在小国寡民之上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
从机制上 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 看 庭等机构有力地保障了民主的实施
2.(2016·全国卷Ⅱ·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 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 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 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 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国家的一切大事,故A项错误。公元前5世 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 的公共事务,参政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故排除B、D两项。 材料“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 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 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说明参政是公民必须去做的一件事,否 则会受到处罚,故选C项。]
2.发展历程
阶段 奠基 确立 顶峰
改革
梭伦 改革
克利 斯提 尼改
革 伯利 克里 改革
措施
意义
(1)建立财产等级制度 (2)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3)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 法庭 (4)废除债权制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 世袭特权,为雅典 民主政治奠定了基 础
(1)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第4单元辛亥革命考点复习教案必修1第4单元考点7辛亥革命课前自主学习一、背景:1.经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以xxx和日本的东京为阵地,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3.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1)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孙xxx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minzhu革命的团体兴中会,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成立。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 ,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4.军事: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xxx黄花岗起义。

5.时机:1911年,xxx的保路运动,造成xxx防务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疑点1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minzhu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指点迷津:同盟会的成立,有了公认的领袖孙xxx。

有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活动不再分散。

有了统一的革命纲领、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三minzhu义。

二、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三、高潮: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孙xxx在xxx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xxx,以五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xxx临时政府颁布。

(1)目的:维护共和政体,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2)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

(3)意义: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袁世凯攫取革命胜利果实。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整合4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3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整合4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3

专题整合用书P194专题知识网络历史纵横14〜18世纪西欧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 人文主义精神发源于公元前 5世纪的古代希腊(智者学派是滥觞);近代人文主义复兴 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 16世纪分裂割据时期的德意志; 启蒙运动发 源于17世纪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

2.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 改革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侧重于政治领域。

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

4. 分权学说是英国的启蒙思想家洛克最早提出的,孟德斯鸠加以发展与完善;社会契约片鸞廷动:理性主宾苏格粗底、柏扯圏,亜艰L 学德Fn丈艺童%:但丁、薄址馨 打杂教改节:耳丁 •略襯一<论是英国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最早提出的,卢梭不但研究了社会契约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激进的人民主权说。

[助考园地①]解答选择题的一般方法一一“确定图片在试题中的作用”及案例下列和图中内容无关的是()。

A.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 D .梭伦改革解析从图中看,反映的是以人为本、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过程中产生、复兴到发展的,和梭伦改革无关。

确定图片的作用再解题图片题很多•但其作用人不一样*冇些是为了形象生动•对解题并无作用’可冇些题答案就在图片中•如木题只有通过捕捉图片中的信息才能够解题•否则无| [助考园地②]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一一“落实就是成绩,巩固就是提高”及案例(盐城中学期中)阅读下列材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总结提升.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总结提升.doc

总结提升知识网络一、近代中国百年求索的艰难历程1.各阶级的探索(1)农民阶级:先后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具有革命性,说明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暴露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蕴含了近代化。

(3)资产阶级:康梁维新派主张改良立宪,开展了戊戌变法;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先后进行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激进派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这一切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解放,张謇为代表的实业家创办民族工业,践行实业救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这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决定了改革或革命的失败。

(4)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目标,先后开展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百年探索的特点(1)主题明确: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历程艰难: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走俄国人的路”(中共成立初期)——“走自己的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三个阶段。

(3)阶层广泛:主要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4)阶段明显:19世纪以反侵略或反封建为主;20世纪初开始把反帝和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学习对象也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

(5)继承发展:洋务派继承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资产阶级各阶层的主要探索也有明显体现。

3.启示要把外国经验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1.表现(1)确定革命纲领。

①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2013届高考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单元总结

2013届高考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历史特征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改革开放、祖国统一获得巨大成就。

2.主要表现(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1957~1976年,经历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全面拨乱反正,加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制度,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4)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成为国家的法律。

(5)“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3.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①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参政党。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基础。

③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④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①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②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③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4.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不同点(1)自治程度不同: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2)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的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制度;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4)适用区域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民族自治地区;特别行政区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港、澳等地区。

(5)法律依据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自治的依据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二专题二总结.DOC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二专题二总结.DOC

专题总结一、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联系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贸易等一系列主权。

同时,西方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清朝统治者开始被列强控制,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马关条约》中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新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内地;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4.《辛丑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有利于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税收;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驻兵京津地区、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彻底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通过控制外务部,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二、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1.农民阶级(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那就是其阶级属性决定了革命斗争只能是“血溅轩辕”。

2.地主阶级(1)实践: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掀起洋务运动。

(2)主张: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4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4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学习目标】(1)识记: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2)理解: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东西方不同的政治走向。

(3)情感价值观:对君主专制强化的辩证认识。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三、疑难解析1.明朝内阁制与宰相制度有何不同?内阁制并不等同于宰相制度。

⑴在权力来源上,宰相的权力来源于制度本身,而内阁的权力完全由皇帝决定;⑵在机构性质上,宰相属于决策机构,而内阁则是伺从供咨询顾问机构;⑶在决策权力上,宰相虽有决策权力,但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内阁是没有决策权力的,是附属于皇权的;⑷在地位上,宰相的地位较为稳固,而内阁的地位则很不稳固。

2.中央集权与地方行政制度沿革(1)地方行政制度沿革的特点:①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②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③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地方行政制度沿革的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但是过度的中央集权会削弱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甚至造成地方困弱。

3.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①在这种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的决策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独断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②绝对君主制又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还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③与君主专制相伴而生的思想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高三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

高三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
提出讨论主题:“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2.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要求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提高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3.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进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新中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政治建设背后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及其深远影响缺乏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1.讲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背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等。
2.详细介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阐述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1954年宪法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强调宪法对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的确立意义。
4.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对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理解。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备课是教师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封建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六总结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六总结

专题总结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有益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动力。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三、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评价1.原因:(1)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最好印证。

(2)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其统治。

(3)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4)主观原因: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2.评价:(1)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1-2-6新民主主义革命

2013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1-2-6新民主主义革命

意义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失败 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②中国共产党犯了 原因
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三新”
巧记速记
• 史观史论 •国共两党开展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是由当时 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它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关。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井冈山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标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
史观史论
《西行漫记》一书中,将长征称为“激动人心的远征”。他 说:“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人民的钦 佩和激情。”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主力,五四 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 成立奠定了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 国工人阶级新型政党,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角度1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提示:(1)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3)从革命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 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社会。 •(4)从时代特点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可见五四运动成为民主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开展武装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教案(29份) 人民版(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教案(29份) 人民版(优秀教案)

课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目标:.分封制基本内容.宗法制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重点:分封制教学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商周时期,一个是秦至清时期。

秦至清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商周时期则是跟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制度相似,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推翻了商朝,建立了一个疆域比商朝还要辽阔的周王朝。

在当时生产力还很低的情况下,如何管理这么辽阔的疆域呢?于是周王朝实行了分封制。

一、分封制(一)分封制的含义:封邦建国(二)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结合材料概括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统治。

(三)分封制的对象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结合材料概括出分封制对象:王族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后代(四)分封制的特点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结合材料概括出分封制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国家政治结构(五)重要封国(通过地图识别)姬姓封国:鲁国、燕国、晋国异姓封国:齐国、秦国、楚国、宋国(殷商后裔)(六)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和义务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三单元总结提升.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讲义(人民版)必修1第三单元总结提升.doc

总结提升知识网络时空定位一、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统一性的表现(1)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

(2)两种政体,一种是君主立宪制(英、德),一种是民主共和制(美、法)。

(3)三种原则,一是民主化原则,二是法律化原则,三是制度化原则。

(4)四项基本政治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任期制度、选举制度等。

2.多样性的表现(1)美法虽然都是共和政体,但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而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权力在议会。

(2)英德虽然均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和宰相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3.多样性的原因(1)历史传统的差异:英国有议会限制国王的传统,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专制意识,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浓厚。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英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强;法德由于长期的动荡或分裂割据以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慢。

(3)建国主要途径的差异:英法是在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建立,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基础上确立,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基础上建立。

4.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共同作用(1)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础,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成果。

(2)随着代议制的发展完善,其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稳定的统治秩序的作用日益突出。

(3)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二、列表比较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制度创新与大国崛起1.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大国崛起(1)正面案例: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成为英国在1 8世纪确立世界殖民帝国和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制度保障。

②美国联邦制、共和制的确立与巩固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总结
一、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1.古希腊文明与雅典城邦的民主
(1)历史特征:希腊城邦的重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
本特征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主要表现:希腊多山、贫瘠及多岛屿的地理环境促成其城邦的形成。

雅典的民主政治
主要表现在它的机构设置,如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等。

2.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历史特征:古罗马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古罗马的发展密切相关。

(2)主要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由此形成《十二铜表法》,即公民法。

②在罗马帝国时期,为调解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罗马法又增加了许多内容,形成
了万民法。

③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有感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积极革新内政,编纂帝国法律大全,形
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3.东西方不同的文明特征
确定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依据在于经济基础和国情;从哲学原理上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下图解是东西方文明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特点的不同导致的文明特征。

二、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1.各国政治制度
(1)英国:民主改革循序渐进。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
标志,其现代民主思想和原则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开
创了世界首例,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和发展。

(3)法国:政体演变曲折反复。

法国共和制的道路十分曲折,最终于1875年通过了宪法,
确立了共和制。

(4)德国:专制主义借尸还魂。

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1871年颁布了《德
意志帝国宪法》,实际上确立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虽然与欧美各国区别较大,但毕竟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用歌谣法记忆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法德两国路不同,民主政体差异大。

法国漫长共和路,德国王朝统一行。

法国总统议会选,权力受制于议会。

德皇世袭为元首,宰相皇帝亲任命。

法国民主较健全,德国封建残余多。

同为民主代议制,国情不同有差异。

三、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

(2)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3)三个条件:理论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4)四个内容:肯定阶级斗争在推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阐明社会发展规律;揭
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号召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5)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2.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
的设想。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

1871
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

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变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
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二战后,东欧出现了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各国也纷纷效仿。

但由于苏联
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

——细读材料,提炼信息
《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考核目标与要求里明确强调获取和解读信息具体包括三个能力层级: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当前高考试卷中绝大部分的客观题和主观题都是以新材料、新情境作为试题背景或提供解题信息的。

没有对材料的正确理解,要想正确答题,无疑是天方夜谭。

那么作为考生来讲,如何在复习阶段培养自己解读材料的能力,在考试中取得先机呢?
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形成一个理念:不为做题而做题。

很多同学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作业的,其实这种态度就决定了我们的练习效果不会明显。

如果我们抱着真正弄懂每段材料的心态去做题,即使这道题目没有完全做对,但是材料理解透彻了,那也是一种成功。

解读材料时需要注意的东西很多,可注意以下几点:
(1)读引言(题引)
高考试题一般都采用专题式或者主题式命题方法,即一道题目都有一个中心和主题,体现命题者的立意和命题意图。

而体现命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

阅读引言可以使我们快速明确命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因此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

(2)读材料正文
这是审题的核心任务,一般要求阅读材料在两遍以上,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要动笔圈划关键词、句,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

对有些材料我们要根据材料当中的“。

”、“……”、“;”或根据材料内容划分材料层次,并简单概括材料各层次的中心。

(3)读材料出处
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考试中要高度重视。

实例点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

……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退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

材料二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

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实的特权。

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上述材料均选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1)材料一中,雅典民主制存在的不足是什么?造成的主要消极影响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罗马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的共同点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
考生甲
点批(1)内容上:①对史料信息提炼全面准确;②能够多角度思考答案;③共性部分思路不够全面,可从内容、形式、范围、实质、影响等多方面思考。

(2)形式上:优秀。

做到了工整、简洁、要点提示化、段落化、序号化。

考生乙
点批(1)内容上:①对设问要求,材料信息把握到位,但表述尚不够精炼;②对民主政治的阶级属性及发展的阶段特征理解失误。

(2)形式上:已具备高考对卷面的基本要求。

规范答案
(1)不足: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

影响:打击了外邦人的积极性。

(2)特点:对外来移民采取开明政策。

(3)共同点:奴隶、妇女都无权力,范围相对小。

本质: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